-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1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新疆阿克苏市实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60分) 一、选择题 1.2015年习近平在春节团拜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这一思想源于中国古代的 A. 禅让制 B. 分封制 C. 宗法制 D. 科举制 【答案】C 【解析】 由材料“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可以联系宗法制的影响。宗法制虽然已经消亡,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思想影响仍然存在。在今天的积极作用主要是注重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易于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所以本题选C。禅让制是指统治者把部落首领之位让给有才华,有能力的人,让更贤能的人统治国家。分封制是周王把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分封到各地做诸侯,建立诸侯国。科举制是通过考试选拔官吏。都与题意无关,故ABD三项排除。 2.“王”本是夏商西周最高统治者的称号(历代大王上位之后表示自己功德不足与上古帝王媲美.故只称王,不称帝),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到战国时诸侯纷纷称“王”。这实质上反映了 A. 战国时周天子对诸侯失去控制 B. 春秋战国时分封制走向瓦解 C. 春秋战国时国家从分裂走向统一 D. 春秋时期周天子势力强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分封制的瓦解。根据“春秋时始有诸侯称‘王’” 可知春秋时期周天子就已经对某些诸侯失去控制,故排除A项;诸侯纷纷称“王”实质上反映了周天子的控制力和势力下降,国家的分裂状况加剧,故排除C、D项。诸侯纷纷称“王”表示不再服从周天子的管辖,周代的分封制名存实亡,走向瓦解,故选B。 3.“刘彻(汉武帝)派他们去监督地方豪强、官吏,他们的地位很高,作用相当于钦差大臣”。此处“他们”的身份应是 A. 监御史 B. 枢密使 C. 刺史 D. 参知政事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刘彻(汉武帝)派他们去监督地方豪强、官吏,他们的地位很高,作用相当于钦差大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为汉代的刺史,故C项正确;A项是从秦朝开始的,排除;B项是负责军事,排除;参知政事协助宰相处理中枢事务,故D项排除。 【点睛】“刘彻(汉武帝)派他们去监督地方豪强”是解题的关键。 4.钱穆说:“隋唐后通过科举考试来选拔人才,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而非专断独占的作风”。据此可知钱穆认为科举制 A. 有利于强化君主专制 B. 加强了思想文化控制 C. 重视官员的综合素质 D. 抑制了世族门阀势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以德行和学识为依据”“体现了平等的原则”可知,科举制选拔标准的公平公正一定程度上抑制了门阀势力,故D项正确;钱穆提及科举制的选拔标准和原则,未提及对君主集权的作用,故A项错误;德行和学识成为科举的主要依据,但并未体现出思想文化的控制,故B项错误;德行和学识只是官员素质的一个组成部分,故C项错误。 5.读下表入仕群体中寒门子弟所占比例 朝代 曹魏 西晋 东晋 隋 唐 北宋 比例 26% 15% 4% 17.2% 24.5% 46.1% ——据何怀宏《选举社会及其终结》 引起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趋势的主要原因是 A. 社会环境动荡不安 B.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C. 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 D. 制度的变革和创新 【答案】D 【解析】 材料数据反映了曹魏到北宋时期选官制度的变化,表中数据出现先降后升,原因在于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取代,体现了制度的变革和创新,故D正确;社会环境与材料数据变化没有直接联系,故A错误;当时社会主流思想是儒家思想,没有发生重大演变,故B错误;租佃关系的不断发展与选官制度没有因果关系,故C错误。故选D。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仔细分析材料数据变化,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九品中正制被科举制取代的影响出发,即可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得出正确答案。 6.梁启超曾把中国古代的某一机构比喻成“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这一机构是 A. 清朝的军机处 B. 唐朝的中书省 C. 宋朝的通判 D. 秦朝的太尉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将留声机器所传之声,按字誊出的写字机器”反映的是这一机构按旨意拟写成文,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执行。清朝的军机大臣秉承皇帝旨意,跪受笔录,上传下达,是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选A; 唐朝的中书省是决策机构,有实权,与题意不符,故B项排除;宋朝的通判具有监视地方知州的职能,与题意不符,故C项排除;秦朝的太尉掌管军事,与题意不符,故D排除。 7.“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 A. 鸦片战争 B. 甲午中日战争 C. 八国联军侵华 D. 抗日战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中国的古代与近代的分界线”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国的“它”指的是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使中国开始进入近代社会,故选A项;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在鸦片战争以后,推动中国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B、C项;抗日战争是在1931年至1945年,与题意主旨不符,故排除D项。 8.有人形象地说南京既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也是中国近代史的终点。某中学拟开展“图说近代南京”活动。下列“图说”中正确的是 A. 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B. 1853年,太平天国在《天朝田亩制度》中提出了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C. 1945年,日本投降,中国取得了近代以来反对外来侵略的首次完全胜利 D. 1949年,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统治中国22年的北洋军阀政府覆灭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A《南京条约》签订标志着中国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说法错误,《资政新篇》是太平天国运动后期的革命纲领,首次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B表述错误,C项说法正确,解放军占领南京,结束了国民政府的统治,D说法错误。结合所学。C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 9.学者针对其研究收集了以下资料: ①北洋舰队的有关文献记载; ②明治维新后日本内政外交的档案; ③李鸿章所著的《李文忠公全集》。由此推断,该学者研究的对象是 A. 鸦片战争 B. 第二次鸦片战争 C. 甲午中日战争 D.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均没有北洋舰队,八国联军侵华是北洋舰队早就全军覆没了,其实北洋舰队就是在甲午中日战争全军覆没的,所以该学者研究的对象只能是甲午中日战争,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能是C。 考点: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1840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甲午中日战争 10.有人认为:“过去五千年的中华通史,实是一部帝王专制史;而今后的中华通史,将是一部民主政治史。”下列事件体现这一历史转型的是 A. 太平天国运动 B. 义和团运动 C. 辛亥革命 D. 国民大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清王朝,是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但没有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实现社会转型,排除A ;义和团运动是19世纪末中国发生的一场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农民运动,以失败告终,没有推动近代中国民主化社会转型,排除B;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推动了中国民主化进程,故选C;国民大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人民大革命,以失败告终,没有推动近代中国民主化社会转型,排除D。 11.1919年,“大家眼巴巴地盼望着巴黎和会能够给我们一个公理,哪晓得奢望的结果是失望”。“失望”导致了 A. 新文化运动的开展 B. 五四运动的爆发 C. 国民革命运动的高涨 D. 一二·九运动的兴起 【答案】B 【解析】 【详解】据材料“1919年”、“巴黎和会”可知与五四运动有关,故选B; 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与巴黎和会无关,A错误;国民革命运动发生于1924-1927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一二·九运动兴起于1935年,与题干时间不符,故D错误。 【点睛】本题考查五四运动.考查五四运动爆发的原因.考查学生抓住关键信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五四运动相关知识的掌握本题的关键信息是“1919年”、“巴黎和会”。 12.抗战打响后,国民政府提出“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湖南人喊出“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的口号,四川人提出“只要四川不亡、中国就不会亡”。这反映出 A. 中国抗战的艰巨性 B. 西南地区是抗战主战场 C. 川、湘地方军战斗力最强 D. 全民抗战成为共识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地不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守土抗战之责”、“中国如果要灭亡,除非湖南人全死光”可知体现的是全民族抗战成为共识,D选项符合题意。抗战的艰巨性主要表现在国家危亡层面,材料未涉及,A选项排除。抗日战争时期,西南地区迁入了大量工厂,为抗战提供了物质支持,而抗战主战场主要在华北、华东地区,B选项排除。材料未涉及到军队战斗力的问题,C选项排除。 13.1954年,第一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该法体现的原则包括 ①人民民主 ②社会主义 ③一个中国 ④依法治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答案】A 【解析】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原则,故①②正确;“一个中国”的原则是指大陆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原则,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没有提出“一个中国”的原则,故③错误;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方略,不是1954年,故④错误。故①②组合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关键信息“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生只需结合所学知识从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内容与原则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14.2018年,国台办主任张志军在新年贺词中说“新的一年里,我们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扎实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决心不会改变”。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政治基础是 A. “和平统一”方针 B. “政治协商”制度 C. “一个中国”原则 D. “一国两制”构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祖国统一是海峡两岸人民的共同愿望,要实现祖国的和平统一,必须坚持的前提和基础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故答案为C项。A项“和平统一”是中国共产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方针政策,排除;B项“政治协商”制度是处理共产党和其他党派关系的政策,排除;D项“一国两制”构想是解决台湾问题的政治措施,排除。 15. 周恩来说:“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而不是来吵架的,中国代表团是来求同而不是来立异的”。据此判断,周恩来出席的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访问印度 D. 不结盟运动 【答案】B 【解析】 材料反映的是求同存异方针,而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所以周恩来出席的会议是万隆会议而非日内瓦会议,访问印度时周恩来提出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材料也和不结盟运动毫无关联,所以只有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16.2001年,中国倡导建立的以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型区域合作组织是 A. 亚太经合组织 B. 欧洲联盟 C. 东南亚国家联盟 D. 上海合作组织 【答案】D 【解析】 上海合作组织成立于2001年,是由中国倡导建立的以安全先行、互利协作为特征的新兴区域合作组织,故选D;亚太经合组织、欧洲联盟和东南亚国家联盟都不是中国倡导建立的,故排除ABC。 17.他们面临的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所以对他们来说,即使当选了政府官员,也无法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因为所有公职都是无偿的,当时为解决这一问题,鼓励人们参政,雅典 A. 颁布“解负令” B. 实行陶片放逐法 C. 发放工资和津贴 D. 实行财产等级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雅典的民主政治,意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信息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的能力。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希腊公民参政都是无偿的,但是现实问题是需要用自己的双手去获取每天的口粮, 这不能保证公民全心全意地从事公职,为解决这个问题,伯利克里时期,为参政的公民发放工资和津贴,调动了公民参政的积极性,C项正确;A、D两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B项是克里斯提尼改革的内容,排除。故选C。 18.“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若遇上这种情况,该适用什么法律呢?……多次审理的结果使他们认识到……但近乎普遍适用的法律原则只有少数几条。因而他们制定了一部新的法律”。材料中“新的法律”是指 A. 《十二铜表法》 B. 公民法 C. 万民法 D. 自然法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外国人在罗马可能遭到关押,他的财产可能被没收,就是一个典型的问题。”可知材料中“新的法律”是审理外国人的案件。结合所学可知万民法正是处理罗马人与外来民族关系的法律体系,故C项正确。《十二铜表法》是公民法。公民法适用于共和国时期的公民,用来调整罗马公民之间的关系。故AB两项错误。自然法是一种法律理念,不是具体的法律条文。故D项错误。 19.1689年威廉和玛丽加冕为英国国王时,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而以往的誓词只要求国王宣誓维护“先王批准的法律和习惯”。这一新誓词反映出 A. 议会至上原则 B. 先王法律被废弃 C. 国王统而不治 D. 内阁专横局面出现 【答案】A 【解析】 【分析】 依据材料中的宣誓“根据议会同意的法规”进行统治,说明了国王的权力来自议会,反映了议会至上原则,故选A;材料中没有体现出先王法律被废弃,所以B的说法与材料不符,故可排除;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威廉和玛丽为英国国王时,是拥有行政权的,并不是“国王统而不治”,在内阁出现后,国王才“国王统而不治”,故可排除C;内阁出现在1721,与材料中的时间不符,而且英国的内阁也不是专横的,故排除D。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20.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则签署该法案使之生效;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若在国会开会期间不采取任何行动,则此项法案在十天后自行生效。这体现的美国民主政治原则是( ) A. 人民主权 B. 民主共和 C. 分权制衡 D. 依法治国 【答案】C 【解析】 材料反映了美国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制衡关系,体现了分权制衡原则,故C正确;人民主权指国家主权属于人民,材料未涉及,故A错误;民主共和与君主专制相对,材料没有反映民主共和内容,故B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依法治国的思想原则,故D错误。故选C。 点睛:本题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关键信息“总统收到经国会通过的议案后,如批准,……如否决,则把它连同反对意见一起退回到国会,由国会复议”,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制衡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 21.有人评价某宪法是“一部不伦不类、伸缩性很大,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在这一宪法下,国家成为“半总统半议会制”国家。由此可知,该宪法是 A. 英国《权利法案》 B. 美国1787年宪法 C. 《拿破仑法典》 D.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答案】D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英国《权利法案》确立是君主立宪制政体,明显与题意不符,据此排除A项;美国没有经历过封建社会,因此不存在君主制的阴影,据此排除B项;《拿破仑法典》没有涉及国家政治体制的内容,C不正确;据材料“既能适应君主制也能适应共和制的宪法”,但同时这又是一部充满着妥协和智慧的宪法”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宪法是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建立在共和派和君主派相互妥协的基础上,确立的是共和制政体,D符合题意。 22.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了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 联邦法院独立行使立法权 B. 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 联邦议会主席由国民选举产生 D. 帝国议会由全国成年男子直接选举产生 【答案】D 【解析】 议会由选举产生的议员组成,代表选民行使国家权力,这就是所谓的代议制,德国帝国议会由民众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体现了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本质特点,故D项正确;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拥有整个联邦的立法权,故A项错误;B项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不是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排除故B;联邦议会主席由帝国宰相担任,不是选举产生,C项错误。 23.《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A. 西周 B. 秦朝 C. 南北朝 D. 明朝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由材料《北齐书》,可以判断该技术出自南北朝,故选C。大约在东汉末,我国已可能出现了炼钢新工艺“灌钢”法的初始形式。南北朝时,綦毋怀文对这一炼钢工艺进行了重大改进和完善,使这种新的炼钢方法趋于稳定,操作更加方便、实用。西周和秦朝在南北朝之前,排除;明朝在南北朝之后,排除D。 考点中国古代的经济﹒中国古代的手工业经济﹒冶金业 24. 最有力地证明了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已出现铁器的是( ) A. 《管仲》一书里有记载 B. 在湖南、江苏等地的春秋墓葬中曾出土一批铁农具 C. 先人们的传说 D. 成书于战国时期的《山海经》记载着铁矿山达三十多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史料包括实物史料、文字史料和口述史料等。文字史料由于加入了史学家的主观评价,难免有失偏颇,如A《管仲》;D《山海经》虽然经过实地考证,但铁矿石不等同于铁器,与题干要求不符;口述史料包括传说等,经过长时间的流传,口口相传的传说已经失去了最初的面目。所以只有实物史料才最有力最有价值,选B。 考点:研究历史的史料。 点评:我们一般将史料分为第一手史料和第二手史料。前者是指接近或直接在历史发生当时所产生,可较直接作为历史根据的史料;后者是指经过后人运用第一手史料所作的研究及诠释。 25. 明代中期以后,私营手工业在很多行业中超过占主导地位的官营手工业。这主要是因为( ) A. 私营作坊技术水平高 B. 官府资金投入不够 C. 商品经济的发展 D. 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认知,并做出准确归因,旨在考查学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题干材料内容的核心,即在明朝后期的某些地区,商品经济发展比较好,推动了私营手工业的发展。AB两项具有片面性,没有依据,排除;D项由于定势思维,易误选,但C项不够根本,是C项的体现。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经济·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手工业的发展状况 26. 中国古代的自耕农经济非常脆弱,主要受哪些不利因素的制约 ①天灾人祸 ②人口增加 ③土地兼并 ④水利设施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自耕农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天灾人祸、人口增加、土地兼并,①②③正确,AB选项错误,D选项符合题意。水利设施属于自耕农经济发展的有利原因,C选项排除。 27. 古代中国农耕文明长期居于世界先进水平,生产工具的演变对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观察下列几种生产工具的演变历程,你认为可以适用研究的主题是 A. 播种方式的变革 B. 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 D. 铁犁牛耕发展的全过程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四幅图片中的内容均是中国古代不同时期的农业翻土工具,所以它们反映的共同主题应该是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故答案选C,ABD三项含义与材料主题不相符合。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生产工具的进步 28.19世纪中叶,日本的“开国”和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以及中国的“门户开放”标志 着资本主义市场形成。资本主义市场的形成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 ①殖民活动的侵略和扩张 ②国际贸易的扩展 ③两次工业革命的有力推动 ④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殖民扩张与掠夺是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①正确。两次工业革命极大提高了生产力,资本主义国家到世界各地抢占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或建立跨国公司,推动了国际贸易扩展和世界经济联系,大大加快了世界市场的形成,②③正确。科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交通运输的改善和发展,使各地商品流通速度大大加快,贸易范围不断扩展,有利于推动世界市场形成,④正确。综上所述,①②③④正确,排除BCD,所以选A。 29. 开辟新航路的著名航海家迪亚士曾这样说道:“(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将光明带给那些尚处于黑暗中的人们。”这句话反映了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动力之一是 A. 发财致富 B. 扩展贸易 C. 传播基督教 D. 拓展殖民地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海上探险)是为了像所有的男子汉都欲做到的那样,为上帝和陛下服务”说明了传播基督教成为欧洲航海家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力,所以答案选C,A B两项也是开辟新航路的重要动力但材料并未体现, D项是开辟新航路的结果而非动力。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 点评:高考对新航路的开辟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①新航路的开辟的原因;②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③新航路的开辟的具体过程,尤其是关注迪亚斯,达伽马和麦哲伦三大航海家的探索;④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其中从多种史观的角度看待新航路的开辟的成为近几年考查的热点。 30. 有学者在论述科技发展时说:“知识边疆的自主扩张不仅产生了各种各样无法想象的实际成果,而且工业界现在可以作为客户从实验室订购迫切需要得到之物,就像工厂发货一样。”这种现象的普通出现始于( ) A. 18世纪中后期 B. 19世纪前期 C. 19世纪中后期 D. 20世纪前期 【答案】C 【解析】 题干强调的是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起来,亦即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故应选C。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40分) 二、材料解析题 31.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王者之制禄:公、侯、伯、子、男,凡五等……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 ——《礼记·王制篇》 材料二 周王正妻所生之子称嫡子,其他妻室所生之子为庶子。周王的嫡长子、嫡长孙一系有继承王位的权利,称其为大宗。次子、庶子的后裔相对于大宗称为小宗。而次子、庶子的嫡长子、嫡长孙于本支又是大宗,其次子、庶子之后裔又是小宗。以此类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小宗必须服从大宗.《历史》必修1 材料三 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 ——《史记》 材料四 指鹿为马的故事。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老臣皆被黜。尝遇朝会,乃使人献鹿于帝,高指曰:“此马也。”二世笑曰:“丞相误矣,此鹿也。”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五 以雅典为代表的古希腊民主制度,从梭伦改革开始,到克里斯提尼改革确立,再到伯利克里时期达到巅峰,最后因马其顿亚历山大的征服而结束。古希腊民主虽然只存在很短的时间,同时其制度设计也是相当的简单和粗糙,且带有其自身无法克服的弱点和局限性;但是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 ——任建林《关于古希腊民主制度之局限研究》 请回答: (1)材料一、二分别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哪些制度?并指出三段材料所反映的两种制度之间的关系如何? (2)材料三中的“寡人”是谁?他创建了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 (3)材料四中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着什么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朝分别采取了哪些措施? (4)据材料五和所学知识,分析古代希腊民主的历史意义和局限性。 【答案】(1)制度:分封制、宗法制。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2)寡人:秦始皇。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 (3)矛盾:君权与相权的矛盾。措施:西汉:汉武帝频繁更换丞相,汉武帝时建立“中朝”,削弱了相权;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相权一分为三;宋朝: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明朝:废丞相,权归六部。 (4)意义:古希腊民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影响了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建立。局限性:从范围而言,仅为“公民”的民主,广大妇女、奴隶和外邦人被排除在外;就性质而言,是原始的直接民主;就形式而言,抽签选举和轮番而治的民主形式,可能会导致国家权力的滥用和误用。 【解析】 【详解】(1)制度:根据材料一“天子之田方千里,公侯之田方百里,伯七十里,子男五十里”可知公侯伯、子、男都拥有不同数量的封地,反映的政治制度是分封制。材料二实行嫡长子继承制,以血缘的亲疏划分政治等级,反映的是宗法制。关系:根据所学写出两者的关系。即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制度。 (2)寡人:根据材料三“六王成伏其辜,天下大定”说的是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寡人”指的是秦始皇。制度:根据所学主要是创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的政治制度有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等。 (3)矛盾:根据材料四“赵高(时为丞相)势倾人主”、“群臣皆微笑而不敢扬声”说明秦朝的制度存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措施:为了解決这一矛盾,汉、唐、宋、明四个朝代的统治者都采取措施加强皇权,削弱相权,根据所学答出具体的措施即可。 (4)意义:据材料五“它却是人类实践民主和追求自由的开始,是后世追求民主、自由的不竭的智慧源泉,是人类文明史上璀璨的明珠”结合雅典民主政治的积极影响解答即可。局限性:据材料五,结合雅典民主政治局限性解答,主要从范围、行者、形式等方面分析。 32. 美国杜邦公司的历史是两个多世纪以来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缩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片断一 初创 1802年,从法国购进机器,在特拉华州的威尔明顿市郊创建了火药厂,生产黑色火药。不 久,法国订单便源源不断到来。 1805年,美国军方宣布,其所需火药将全部由杜邦火药厂生产。 片断二 发展 1902年,建立东部实验室,它是美国最早的工业实验室之一。 1903年,建立中央实验站,并利用其在化学方面的研究成果生产清漆和其它非炸药类产品。 片断三 转型 1920年,关闭了威尔明顿市郊的火药厂。 1922—1925年,研发出快干型耐磨亮漆,用于汽车生产;制造出成本低廉且耐用的塑胶产品。 1929—1943年,发明尼龙;研制出可用于音像磁带、雨衣、不粘锅等产品的新型涂料。 1958年,成立公司国际部。此后,海外投资持续增长。 ——据胡国成《美国现代化工之父——杜邦》等 (1)据片断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况说明杜邦火药厂初创时期利用了哪些有利条件。 (2)据片断二,指出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哪些特点。 (3)据片断三,概况指出杜邦公司自1920年起进行了哪些战略调整,并说明其历史背景。 【答案】(1)利用工业革命提供的有利契机,采用机器生产;当时战争不断,火药市场广阔(若从殖民扩张或美国西部开发等角度作答,言之有理即可得分)。 (2)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化学工业等新兴工业部门兴起。 (3)①由军用生产为主转向民用生产为主(或由火药生产为主转向化工行业的多个领域)。 原因:一战后,出现了和平局面;美国经济进入繁荣时期。 ②扩大海外市场,增加海外投资。 原因: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二战后确立了以美国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解析】 本题从一个微小的视觉考查了两次工业革命的相关内容。(1)从材料能够很容易的分析的出杜邦公司的成立得益于第一次工业革命和军队的需求。(2)杜邦公司的发展反映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重要的特点,成果多来源于实验室,科学与技术密切结合。(3)杜邦公司本为军事企业,但是在20世纪20年代实现了转型,由军事产品的生产转而生产民用产品,军工技术逐渐的民用,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考点定位】必修二·两次工业革命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