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8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03近代西方民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学案
专题03 易错点1 对英国君主立宪制认识不到位 1762年,英国议员威尔克斯主持的《苏格兰人报》刊出文章,谴责政府的对外政策并攻击国王。乔治三世授意政府将其逮捕,并指使下院通过决议剥夺其议员资格。英王的做法 A.代表了落后地主的意愿 B.违背了《权利法案》的规定 C.正当行使了英王的权力 D.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 【错解】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权利法案》颁布的时间以及主要内容理解不清楚,《权利法案》颁布于1689年,主张限制国王的权力,1762年时,《权利法案》已经起作用,故C项错误。 【正解】B 【解题思路】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权利法案》。法案规定:国王不得干涉议会的言论自由。所以材料中“1762年”英王乔治三世擅自干预议员言论自由的行为违背了这一规定,属于非法行为,必然受到社会各界的普遍反对,也有损于政府的权威。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是讨论乔治三世的阶级属性,排除;C项,根据分析可知,乔治三世的行为超越了《权利法案》规定下国王的权力,排除;D项,材料不是讨论中央与地方的关系,维护了中央政府的权威的说法无从谈起,排除。 在复习过程中,要能够准确全面把握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内容、特征和影响,降低错误率。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1.议会、内阁与国王的相互关系 2.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征 (1)以代议制民主为基础,以责任制内阁为核心,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的混合物,是传统习惯与现实需要的恰当结合。 (2)议会是权力中心,掌握立法大权。 (3)首相掌握行政大权。学-科网 (4)国王“统而不治”,仅仅是国家统一的象征。 (5)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3.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影响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长期以来议会与国王的争斗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护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扩大了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世界:英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开创了资本主义政体新模式,后来不少国家都采用了这一模式。 (2019年江苏省徐州市高考考前模拟)钱乘旦在《英国通史》中指出:“从某种角度看,该法案的意义并不在于使议会获得多少新的权力,而在于明确划分了议会和王权的权力界限,使双方此后得以避免再因权限模糊而发生严重的权力冲突,英国也因此获得了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环境,为其经济发展提供了先决条件。”该法案的实施 A.完善了议会制度 B.确立了责任内阁制度 C.限制了国王权力 D.形成了议会专权局面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是进一步限制了国王的权力,C选项符合题意。材料侧重于强调对国王权力的限制,而不是强调完善议会制度,A选项排除。材料看不出确立了责任内阁制,B选项排除。材料是划分了国王和议会的界限,并没有说议会专权,D选项排除。 易错点2 不能准确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 “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据此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 A.建立强有力的中央政府 B.规范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 C.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 D.巩固资产阶级和种植园主利益 【错解】A或C 【错因分析】不能结合材料准确分析1787年美国宪法,不能多角度理解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 【正解】B 【解题思路】根据“制宪会议的大多数代表关心的更多的是如何建立一个有效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可知,美国制定1787年宪法的主要目的是“建立一个有效的但又受到约束的政府”,即既规范政府权力,保障公民权利,故B正确;A不能全面反映材料信息,排除;材料无法体现建立民主共和制的国家,排除C;D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排除。 全面认识美国1787年宪法 1.美国1787年宪法的特点 (1)是成文宪法。 该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开创了西方国家制定成文宪法的先河,也奠定了美国政治制度的法律基础。 (2)具有较强的适应性。 美国宪法是世界上适用时间最长的宪法,已历时200多年。这是因为美国的资本主义私有制始终没有改变,政局也相对稳定,只对宪法进行小修小补即可继续适用。 2.美国1787年宪法体现的原则 (1)联邦制原则 联邦政府拥有一系列主权,联邦法律是全国的最高法律。 (2)中央集权原则 “联邦与州分权”的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实行分权原则。联邦的权力是各州赋予的,联邦的地位高于州的地位。 (3)分权制衡原则 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行使,三权之间分立的状态十分明显,同时又保持着一种相互牵制、互相平衡的关系。 (4)人民主权原则。 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选举产生。 3.多角度评价1787年宪法 (1)从政治制度的发展看 宪法使美国率先确立了联邦制、三权分立制和民主共和制。联邦制赋予政府强有力的权力,巩固了国家统一;三权分立体制有利于防止专制独裁,保障资产阶级民主;民主共和制从制度上根本否定了封建专制制度。这些对后来的资本主义国家起了示范作用。 (2)从对美国发展的影响看 宪法调整了大州与小州的矛盾、南方与北方的矛盾,使美国在政治上获得了长期稳定的发展;一系列治国原则的确立建立了相对民主的资产阶级政治制度,为美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3)从历史局限性看 它承认黑人奴隶制,留下种族歧视和种族压迫的烙印;印第安人、黑人奴隶和妇女的选举权被剥夺(经后来修正,得以恢复)。 (2019届湖北荆门高三四校模拟)美国宪法起草过程有两大程序性规定:一是部分表决,即达成一项共识便记录下来,作为整体的一部分,而不是草拟完全部法案再强行表决。二是不全面规定,即对于争议很大的内容,尽管确有规定的必要,也暂时不规定,留待以后再对宪法补充。这表明美国宪法 A.实行分权制衡原则 B.具有实用主义精神 C.体现民主共和观念 D.保证各州权力平衡 【答案】B 【解析】结合所学,该宪法起草时美国仍是邦联制国家,不同代表的利益诉求等都有所不同,所以宪法起草过程中实行部分表决和不全面规定,体现实用主义精神,故选择B选项;分权制衡指的是权力的分配和平衡,而材料并没有体现权力分配,故排除A选项;民主共和是指全民共治,通过选举参政,材料主旨是不同利益集团的不同意见的不同程序性规定,选项C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选项;立宪的目的是维护社会稳定更好治理国家,保证各州权力平衡不是首要考虑因素,故排除D选项。 易错点3 不能全面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总统作为国家元首,有与两院一样的法律创制权,还执掌国防、外交事务,拥有任命文武官员权力。但合约及商约须经两院通过后才可定案;未经两院同意,总统不得宣战。可见,当时法国实际上 A.建立了三权分立体制 B.照搬了美国政治制度 C.共和制君主制交替局面结束 D.解决了各政治派别之间矛盾 【错解】D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分析材料,不能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确立的过程。 【正解】C 【解题思路】根据题干可知,法国总统拥有一定的权力,但受到议会权力的制约,法国1875年宪法标志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法国政体混乱交替局面结束,故C项正确。A项,法国未照搬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体制,排除。B项,美国实行总统共和制,总统拥有行政实权,排除。D项,虽然法国共和政体确立,但共和政体尚不稳固,专制与共和的矛盾长期存在,故排除。 全面理解法国共和政体的确立 1.法国共和政体最终确立的条件 (1)普法战争法国战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垮台,君主派遭到重大打击。 (2)法国已经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并开始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的同时,工业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3)受法国启蒙运动的影响,民主共和观念日益深入人心。 (4)君主派政见不一,力量分散。广大人民群众坚决拥护共和制。 2.法国政体演变的三大特点 (1)法国共和制和帝制的斗争激烈。 (2)政权在两者之间交替频繁、政局动荡。 (3)共和派与君主派经过长期的斗争,最终确立了共和制政体,具有曲折性。 3.1875年宪法内容 4.1875年宪法的特点 (1)立法权由众议院和参议院两院行使。参议院通过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以普选方式选出。 (2)行政权由总统和内阁掌握。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统与参议院议员共有创议法律之权。内阁部长由总统任命,总统和内阁部长共同向议会负责。 (3)法国议会享有真正的、独立的权力,它虽受总统的制约,但与总统是并立的机构。 (2019届四川省成都七中高三模拟)法国革命之初,仿效英国,在1791年宪法中宣布“路易十六是国家第一公务员”,在经历了近百年的斗争后,1884年法国议会通过决议“政府的共和国形式不得作为宪法修改提议的对象”。这一决议的通过说明法国 A.违背了英国制度创新的理念 B.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 C.树立了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 D.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法国共和政体。材料中的法国经过近百年的斗争,从“仿效英国”进行君主立宪到最终确立共和政体,体现出它最终选择了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故B正确;选择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并不违背制度创新的理念,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树立法律至上的宪政观念,而是反映法国探索适合国情的制宪道路,故C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法国解决了不同派别的利益诉求,故D排除。 易错点4 不能全面把握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下图是近代德国统一后的一幅漫画,名为《德国的未来》,富有普鲁士特色的军盔之下拥挤着很多德国的民众。这幅漫画 A.说明普鲁士是德国统一的主导者 B.讽刺了军国主义主导德国的政治 C.赞扬了德国的二元制君主立宪制 D.表明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错解】A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对漫画信息理解不清,不能有效把握德意志民主政治的特点。 【正解】B 【解题思路】从材料“富有普鲁士特色的军盔之下拥挤着很多德国的民众”可以看出,近代德国虽然建立了近代政体,但是保留了大量的军国主义残余,军国主义深深影响到德国的政治。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不能体现普鲁士是德国统一的主导者,排除;C项,材料揭示的是德国君主立宪制的局限性,不是对其赞扬,排除;D项,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表述与材料主旨不符,材料主要是强调军国主义对德国的影响,排除。 关于德国君主立宪政体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德意志君主立宪政体的特点、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内容、及其评价方面,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也是易错点,学生在复习时应引起重视。 全面认识德意志德国宪法 1.德意志帝国宪法的特点 (1)实行君主立宪制度,实质上是君主专政。它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与军国主义传统,是一种不完整的和不彻底的资产阶级代议制。 (2)实行联邦制,实质上普鲁士具有霸主地位。中央权力极大,各邦有一些自治权。 (3)宰相的职位在整个帝国行政机构中处于中轴地位。宰相对皇帝负责,皇帝和首相真正掌握国家的最高权力。 (4)人民的议政权受到极大限制。联邦议会(上院)议长由帝国宰相担任,代表不经选举,由各邦君主和自由市任命的代表组成。联邦议会有通过法律的权力。帝国议会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完全处于从属地位,作用很小。 2.德意志帝国宪法的评价 (1)德意志帝国宪法在行政结构上体现为联邦主义。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国是各种力量妥协的产物,德意志帝国宪法既要照顾到德国人民建立统一的民族国家的愿望,又要考虑到各邦的利益。因此,该宪法在行政结构上体现为联邦主义。宪法规定德意志帝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帝国政府掌握军事、外交等大权,各邦则保留一些自治权。 (2)德意志帝国宪法在政治体制上带有浓烈的专制主义色彩。新建立的德意志帝国传承了普鲁士的模式,是一个用议会装饰着的君主专制国家。在行政权力上,君主政体的法律地位得到确认。作为帝国首脑的皇帝由普鲁士国王担任。他有任免包括帝国宰相在内的国家官吏的权力,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是帝国武装力量的统帅,决定帝国的对外政策等。帝国宰相只对皇帝负责。立法机关的权力分配也表明了专制主义的特征。联邦议会中的代表只是各邦君主的发言人;由男性公民普选产生的帝国议会权力有限。 (2019年江西省上饶市高考一模) 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帝国议会由皇帝召开,由皇帝宣布开幕和闭幕。议员按照普遍、平等、直接和秘密的原则选出,每届任期五年。25岁以下的男子、妇女、军人和25岁以上领取贫民救济金的男子均无选举权。这反映出当时的德意志帝国 A.保留种族歧视的旧俗 B.皇帝掌握一切大权 C.实施有限的民主政治 D.社会保障制度健全 【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德国的政体,要求学生结合近代德国政体的特征来分析。材料体现出帝国议会有一定的权力,体现了当时德国政体下民主政治是有限的,故C正确。材料未反映出种族歧视,选项A排除;材料中未提及皇帝的权力大小,选项B排除;社会保障制度首创于罗斯福新政,而非德意志帝国,选项D排除。 易错点5 对资产阶级代议制缺乏全面认识 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19世纪中后期西方各国代议制选举的说法,正确的是 A.英国首相由议会选举产生 B.美国总统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 C.法国总统权力甚小 D.德意志帝国的帝国议会由普选产生 【错解】A、B或C 【错因分析】本题易错的原因是不能准确把握近代西方代议制的特点及各国代议制下权力的分配。 【正解】D 【解题思路】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英国首相是由占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领袖担任,并不是选举产生,排除A。美国总统是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任期四年,排除B。法国总统是国家元首,军队最高统帅,具有一系列实权,排除C。德意志帝国议会由普遍、平等、直接、无记名的选举产生,故D项正确。 典例中出现错选的主要原因是对资产阶级代议制认识不全面,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应从以下方面对此知识点进行把握。 全面认识资产阶级代议制 1.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点 (1)形式上由议会代表民意行使国家权力。议会由议员组成,议员由选举产生。国家重大立法和重大决策都须经议会讨论并经多数议员同意才能通过,议会享有立法权、财政权和行政监督权。 (2)坚持三权分立和权力制衡的原则,防止专制独裁和官僚腐败,提高了行政效率,保障了资产阶级民主制度。 (3)实行资产阶级的政党政治,即必须由在议会选举或者大选中获胜的政党领袖出任总统或总理、首相,并以本党人员为主组成内阁。政党政治的主要内容是各党通过对议席的争夺,来实现其代表的利益集团的政治和经济利益。 2.近代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政体的特点 (1)英国 实行君主立宪制,国王(君主)“统而不治”,只是国家的象征;议会拥有立法权,行使国家最高权力,内容是中央行政机关,首相是国政治生活中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2)美国 美国代议制实行典型的三权分立、相互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种权力分别由国会、总统、最高法院执掌,三个部门行使权力时,相互牵制,以达到权力的平衡。总统权力较为突出,美国是总统制共和制国家。 (3)法国 总统执掌行政权,但权力受到议会的制约,是议会制共和制国家;议会掌握立法权。 (4)德意志帝国 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但君主是实,立宪是虚,是一种不彻底和不完善的代议制。 (2019届江苏省高三高考模拟)近代启蒙思想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启蒙运动是在文艺复兴反对神权的基础上,进一步吸收了近代理性主义的思想成果,用理性代替了神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成熟理论。在启蒙运动的高潮时期,欧美各国都掀起了猛烈的革命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今天普遍应用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模式。因此,17、18世纪是一个思想启蒙与社会革命同步进行的时代,所以也常常被称为革命的时代。新兴资产阶级通过革命胜利,将启蒙运动的成果以新型的政治制度模式加以制度化的确立,使自文艺复兴以来的现代化运动得到了最终的实现。 ——摘编自崔存明《西方文化思想史》 材料二 启蒙思想家有的主张直接民主制,如法国的卢梭;有的主张间接民主制,如英国的洛克。但是,近代资产阶级宪政实践表明,民族统一国家出现以后,适合于小国寡民的直接民主制已经无法实行。因此,英国首创代议制,并认为“议会主权”就是“人民主权”,从而使代议民主制成为被各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接受。代议制是和普选制密切相关的,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代议制。代议民主制不仅与封建专制制度相比是巨大的历史进步,而且对于民主制的发展也具有重要的意义。列宁明确指出:没有议会制度,没有选举制度,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因为代议制的议会和普选不仅为无产阶级提供了最好的政治动员的场所,而且在客观上有了一个衡量政治进程的标尺。 ——摘编自何薇主编《世界近现代史专题研究》 完成下列要求: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诉求和实践效果方面,概括启蒙运动的超越文艺复兴的表现。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英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和历史作用。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启蒙思想与西方代议制的关系 【答案】(1)诉求:反对专制和封建制度;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若干构想。实践: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作理论准备。 (2)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内阁名义上对国王负责,实质上对议会负责;选举权不断扩大。 作用:为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为西方代议制提供示范,促进资本主义民主发展;客观上有利于工人运动发展。 (3)启蒙思想为代议制奠定了理论基础;代议制把启蒙运动成果制度化;代议制没有完全实现启蒙的理想。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 进一步吸收了近代理性主义的思想成果,用理性代替了神明。启蒙思想家提出了系统的资产阶级国家政权的成熟理论”得出:反对专制和封建制度;提出资本主义制度的若干构想。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欧美各国都掀起了猛烈的革命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今天普遍应用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主要模式”得出:冲击欧洲的封建专制统治,为欧美资产阶级革命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作理论准备。 (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议会主权”并结合所学知识得出英国代议制的主要特点:议会权力至上,君主“统而不治”;责任制内阁;依据材料中“没有普选制就没有现代意义的代议制”得出:选举权不断扩大。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中“英国首创代议制”得出:为西方代议制提供示范,促进资本主义民主发展(或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政治保障);依据材料中“工人阶级就不会有这样的发展”得出:客观上有利于工人运动发展。 (3)注意关系是相互的,围绕启蒙思想推动代议制发展,代议制把思想从理论变为现实,但又不可能全部变为现实的角度分析作答即可。 【记忆点一】“光荣革命”的实质和意义 1.实质:从形式上看,这是一场宫廷政变;从阶级本质上分析,这是一场资产阶级和新旧贵族之间的相互妥协。 2.意义:“光荣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实现了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愿望,为君主立宪制在英国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也为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光荣革命”只是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提供了政治前提,但不是其确立的标志;《权利法案》的颁布,使国王的权力受到了法律的制约,成为君主立宪制确立的标志。 【记忆点二】1832年议会改革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1.内容 (1)重新分配议席,取消许多已经衰败的选区,减少一些选区的议席,人口增加的选区议席增多,新兴工业城市取得较多议席。 (2)更改选举资格,降低选民的财产和身份要求,扩大选民范围,大大增加选民人数,工业资产阶级和富农得到选举权。 2.背景:光荣革命后,议会成为国家最高权力机关,但是土地贵族(托利党)操纵着议会议员的选举。一些“衰败选区”仍有议员名额。工业革命展开后,新兴工业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强烈要求参与国家管理;法国七月革命的冲击。 3.影响:工业资产阶级首次进入议会。这是英国向资产阶级民主政治迈出的重要一步;以和平的方式削弱了贵族保守势力,工业资产阶级得以更多地分享政权,但是广大工人、雇农、妇女仍被排斥于政治之外。 【记忆点三】英国的责任制内阁 1.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及影响 (1)英国责任制内阁的特点 ①内阁首相通常由在议会中占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首相从政见基本相同的议员中挑选阁员人选,并提请国王任命,组成内阁。首相是国家政治生活的最高决策者和领导者。 ②国家元首(君主)名义上代表国家,但并无实际行政权力,由内阁代表国家元首对议会全权负责。 ③内阁接受议会的监督,定期向议会报告工作。 ④在大政方针上阁员保持一致并集体负责,即内阁大臣与首相共进退。 ⑤首相控制内阁,且是下议院多数党的领袖。这就使立法机构得以控制行政机构,有效地调节了立法权和行政权之间的关系。 (2)英国责任制内阁的影响 ①责任制内阁的形成进一步削弱了国王的权力,使之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使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②为了获得议会多数席位,资产阶级政党间展开了激烈竞争,促使英国的资产阶级议会政党制度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 ③责任制内阁及议会政党制都是英国首创的政治制度,对近代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2.18世纪英国责任制内阁与明代内阁的差异 (1)差异 比较项 英国责任制内阁 明代内阁制 产生方式 内阁首相通常由议会多数席位的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内阁成员由首相提名并经国王形式批准 内阁首辅及成员由皇帝任免 权力大小 总揽国家行政大权并对议会负责 只参与政务的决策,后来取得票拟权,但只备顾问 性质地位 资产阶级专政的行政机关 皇帝的内侍机构 作用 剥夺了国王的行政权,巩固了君主立宪政体 不能制约皇权 反映趋势 近代民主政治的发展 君主专制的强化 (2)差异的原因: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封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英国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资产阶级革命胜利,资产阶级力量壮大。 【记忆点四】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结构 1.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法律须经国会通过,总统批准,方可生效。 2.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出,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和军队的总司令。 3.最高法院是最高司法机关。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须经参议院同意。它对在美国宪法、联邦法律及条约范围内的一切案件都可以行使最高审判权,最高法院逐渐拥有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力。 【记忆点五】美国两党制的形成、特点、本质及其作用 1.形成:19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是美国两党制形成的重要时期;19世纪60年代起,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2.特点 (1)美国两党制与总统制相结合。美国的总统选举受到政党控制,国会也形成两党对垒的局面。 (2)美国的两党制组织结构松散,没有严格的纪律约束。 3.本质:两党都是资产阶级政党,都是资产阶级统治的工具。[来源:学科网ZXXK] 4.作用:两党的存在起到相互监督之效,限制当权政党滥用权力;两党交替执政,调整政策,有利于民众的某些需求,缓解阶级矛盾,从而巩固资产阶级的统治。 【记忆点六】英国君主立宪制、德国君主立宪制、法国共和制的比较 1.英国君主立宪制与德国君主立宪制的不同 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英国君主立宪制 国家元首 德意志皇帝,由普鲁士国王世袭,拥有广泛的权力 国王,国家的象征,“统而不治”,无实权 首相和议会、政府的关系 宰相主持政府并担任联邦议会议长,但只对皇帝负责,而不对议会负责 首相和政府(内阁)掌握行政权,对议会负责 议会 由联邦议会(各邦代表组成)和帝国议会(民选,无实权)组成,是立法机构 议会是最高立法机关,是权力的中心 2.德国君主立宪制与法国共和制的比较 不同点[来源:学科网ZXXK][来源:学§科§网] 项目 德国君主立宪制 法国共和制 国家元首及产生方式 德意志皇帝;世袭 总统;参众两院联席会议选出 国家元首任期 终身制 任期制 国家元首权力 掌握国家的实权 掌握行政权 政府首脑 宰相 政府首脑产生 由皇帝任命 议会产生方式 联邦议会由各邦代表组成,帝国议会由成年男子选举产生 参议院由间接选举产生,众议院用普选方式选出 国家元首、议会、政府关系 行政权控制立法权,皇帝拥有绝对的实权,帝国宰相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皇帝可以直接解散议会 立法权控制行政权,总统对议会负责;总统任命内阁须经众议院同意,解散众议院,须征得参议院的同意 相同点 (1)都是近代资产阶级代议制的政治体制。 (2)国会由两院组成,下院由选举产生,享有立法权。 (3)总统或皇帝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总揽行政权力,有任免官员的权力。 1.(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Ⅲ)16世纪,英国自上而下地进行宗教改革,国王成为英国国教教会唯一的首脑。17世纪六七十年代,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宣布实行宗教自由,强调英国国教教会的至尊地位。此举旨在 A.促进信仰自由 B.巩固君主立宪 C.强化专制统治 D.落实《权利法案》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强调英国国教的至尊地位,主要目的是通过思想上的统一进而达到强化君主专制,C项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信仰自由说法错误,A项排除。君主立宪制是在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之后,B、D项排除。 2.(2019年天津卷)“光荣革命”后直到1832年议会改革前,在英国的一些选区,地方权贵通过人为操作确定议员,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这说明英国 A.最高权力归属仍未解决 B.普选权的推行弊端众多 C.专制独裁有了新的土壤 D.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 【答案】D 【解析】由材料“议会席位可以买卖,贿选行为屡见不鲜”可知,英国的民主制度建设尚需完善,故选D。“光荣革命”后,通过《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等法律的颁布,英国的最高权力归属于议会,议会是国家的权力中心,A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普选权是选举权的延伸,就是对一个成年人来说,无论他的性别、年龄、种族、信仰、社会状况,都有参政选举的权利,结合所学可知,此时的英国并未推行普选权,排除B;议会是民主政治的立法机构,尽管是国家的权力中心,但不能将其等同于专制独裁,排除C。 3.(2019年北京卷)1924年,英国保守党和自由党对工党政府提出了谴责动议,工党政府将它视为不信任案。按照英国政治体制,政府接下来可以 A.否决谴责动议,继续执政 B.要求解散议会,重新大选 C.将谴责动议提交国王裁决 D.向最高法院提起违宪诉讼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执政党内阁一旦受到不信任案,或者提请辞职,或者要求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故B项正确;执政党政府否决谴责动议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A项;英国国王统而不治,无权进行裁决,故排除C项;不信任案是针对执政党政府,并没有违宪一说,所以向最高法院提起诉讼不符合英国政治传统,故排除D项。 4.(2019年江苏卷)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各州批准宪法情况见下图。据此可知,当时的美国 A.联邦体制确立经历艰难历程 B.各州的矛盾和分歧已经消除 C.南方与北方处于对立的状态 D.邦联政治体制尚未正式建立 【答案】A 【解析】材料“1787年,美国制宪会议经过长达四个月的激烈辩论,通过了联邦宪法”,体现的是在宪法确立过程中矛盾和分歧较大,这也说明联邦体制经历艰难历程,A项符合题意。1787年宪法并未解决自由州和蓄奴州之间的矛盾,最后成为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重要原因,B项排除。1787年宪法的制定初步解决了南方与北方对立的局面,C项排除。1787年宪法确立了联邦体制,D项排除。 5.(2019年新课标全国卷Ⅱ)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项排除。 6.根据下面表格可知 ——摘编自大卫·休谟《英国史》 A.下议院不是英国唯一的权力中心 B.英国代议制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C.18世纪的英国社会持续动荡不安 D.财政权是英国政党竞争的核心 【答案】B 【解析】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限制了国王的权力,确立了议会主权,故A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英国首相都为英国有爵位的贵族,且多数曾经担任英国上议院的领袖,体现了英国代议制的保守性,故B正确;材料没有体现英国的社会秩序,故C错误;英国政党竞争的核心是议会的席位,故D错误。 7.1935年,美国最高法院就谢氏公司违反活禽行业“价格管制”案做出终审判决:非常形势并未创立或扩大宪法权力,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法的,并据此裁定谢氏兄弟无罪。该判决旨在说明 A.谢氏兄弟没有违反地方政府条例 B.总统无权制定行业公平竞争法规 C.最高法院对宪法有最终的解释权 D.国家干预经济违背自由主义原则 【答案】C 【解析】材料中“美国最高法院”“做出终审判决”“总统制定行业法规的权力是违法的”表明,即使是在经济危机时期(1935年)总统也不能擅自“制定”“法规” ,根据所学可知,美国最高司法解释权、审判权归最高法院。故答案为C项。A项,材料中最高法院进行判决的依据是针对总统制定法规的判决,而并非针对谢氏兄弟是否违反地方政府条例,排除;B项,根据所学可知,罗斯福新政期间,总统制定行业法规是国会赋予总统的权力,这是总统权力扩大的表现,但材料不是强调总统权力的大小,而是强调无论任何机构或总统的行为都不得违宪,排除;D项,材料强调的是司法权,与经济发展模式无关,排除。 8.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但英美现代西方民主制度出现了行政权扩张、立法权式微和司法权的政治化,英国被认为是“首相民主”,美国总统被称为“皇帝般的总统”。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代议制民主下权力运行机制的调整 B.立法和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监督形同虚设 C.“首相民主”是直接民主的一种表现形式 D.“皇帝般的总统”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权分立”、“代议制”、“多党制”是西方民主制度的主要特色,但在各个国家的具体表现形式都不一样。事实上,西方政治制度纷繁复杂,形态各异,没有任何两个国家的制度是完全一样,这是为了缓和社会矛盾,调整资本主义社会各个阶级、阶层、利益集团之间的关系而做出调整的必然结果,故A选项正确;根据材料“西方民主制度建立的理论基础主要是‘天赋人权’思想和‘三权分立’原则”可知权力的制约与平衡不是形同虚设,故B选项错误;西方近现代民主制都是间接民主,而不是直接民主,故C选项错误;美国政治没有保留皇帝,因此“皇帝般的总统”不是指美国保留部分封建残余,故D选项表述错误。 9.法国1789年爆发大革命,至1875年确立共和政体之前,出现过共和,帝制多次反复,而研究发现,帝制时期其经济反而更为繁荣,其主要原因是 A.共和体制不合历史大势 B.专制体制生命力仍强大 C.适度集权提供稳定环境 D.帝制利于工业技术革新 【答案】C 【解析】法国的共和时期短暂而又激进,操之过急的措施和动荡的环境对于经济而言弊远大于利,反观其革命后的帝制,拿破仑的法典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拿破仑帝国更是为经济发展提供了相对稳定的环境,第二帝国亦是如此,就连复辟的波旁王朝也部分承认了资产阶级经济利益。这和法国国情关系密切。适度的集权反而比激进短命的共和政权更能释放经济活力,选择C,从整个历史大势来看,共和体制符合历史趋势,排除A;此时法国的帝制维护,至少部分承认资产阶级经济利益,和专制体制有着本质不同,已经不能将其定性为专制体制,排除B;适当的集权有利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但并不是说帝制有利于工业技术革新,排除D。 10.下图是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 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A.帝国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专制权力 B.中央集权下的地方各邦可以选举宰相 C.突出体现了对西方民主制度的偏离 D.帝国议会的法案经皇批准即可生效 【答案】C 【解析】由“宪法而构建的基本权力架构”及其相关特别说明条款可知C项正确。德意志帝国“宪法”安排国家权力结构,皇帝权力大,并不是至高无上,A项错误;B项与材料中“皇帝任命宰相”矛盾。D项不符合“帝国议会行使预算审批权立法批准权”。 11.自古以来,世界各国都注重对权力的监察制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标志着封建行政监察行为被以法典形式固定了下来。为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清朝设有宗室御史,即宗人府衙门,专门稽查皇族的不法行为。 ——摘编自唐文昊《明清封建监察制度研究》 材料二 在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各国的国会或议会都曾取得过“至高无上”的地位,拥有很大的权利。不论是共和制还是君主立宪制,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因此,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 材料三 中国政务院人民监察委员会在1950年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 ,决定在中央一些部门内聘请工作人员担任该委监察通讯员。1953年政务院通过了《各级人民政府监察机关设置人民监察通讯员通则》,其中规定“人民监察通讯员应每3个月至半年向其原推选单位的群众报告工作一次”。……至1954年10月,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1955年,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 ——摘编自邬思源《新中国初期人民监察制度及其实践》 (1)根据材料一,概括清朝监察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中国古代地方监察官员的设置两例。 (2)根据材料二,指出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欧美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特征。以美国为例说明美国的民主政治如何体现了从中央到地方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的。 (3)根据材料三,概括新中国初期监察制度的特点。 【答案】(1)特点:依法监察;强调对皇族贵戚的监督;服务于皇权。 举例:西汉刺史、宋朝通判等。 (2)特征: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政府权力相对萎缩。 美国的表现: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体现了权力的分权制衡的原则;美国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两院制;两党制等。 (3)特点:受到苏联的影响;广泛发动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解析】(1)特点:根据“清代,我国古代最完整、最具封建特色的监察成文法《钦定合规》颁行实施”得出依法监察;根据“加强对皇族贵戚的监察”得出强调对皇族贵戚的监督;根据所学可知,我国古代监察制度主要服务于专制皇权。举例:结合所学可知,西汉设立刺史,宋朝设立通判,都是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的措施。 (2)特征:根据“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精髓都是使权力分散,以达到权力间相互制约的目的”得出分散权力,权力间相互制约;根据“各国的议会或国会不但拥有立法权,而且拥有对政府进行监督的权力,结果造成议会权力膨胀”得出议会或国会权力大,拥有立法和监督政府的权利;根据“政府权力萎缩的状况”得出政府权力相对萎缩。美国的表现:根据所学可知,联邦政府实行三权分立、实行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相结合、国会两院制、两党制等都体现了对权力的监察和制约。 (3)特点:根据“收集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监察工作的理论与法规以作监察人员学习的资料”得出受到苏联的影响;根据“全国已发展了十万多人民监察通讯员”得出广泛发动群众;根据“党的全国代表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到地方的各级监察委员会,领导行政监察机构开展工作”得出在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法国革命的经验表明,一旦法律人(以律师、法官、检察官为代表的经法律专业训练掌握法律知识和技能、信仰法治恪守法律职业伦理的成员)被排挤于政治生活之外,他们“必将成为革命的急先锋” 。不仅如此,当法国法院被路易十五废除后,革命也就不可避免地到来了。如果为实现民主自由的权利,而造成长期的社会动乱,就违背了社会变革的初衷,法国不仅革命过程中充满暴力与血腥,革命之后,由于革命过程中造成社会分裂,导致政局的长期动荡,经历近百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与法国不同,美国人并没有因为狂热追求平等而失去了自由,因而也避免了一场法国式的革命。 而在美国,托克维尔认为,法律人在美国社会崇高权威是“防止民主偏离正轨的最坚强堡垒”。一是因为他们生性喜欢按部就班,由衷热爱规范,他们虽然喜欢自由,但是更重视秩序。这决定了他们特别反对革命和轻率的民主激情;二是法律人从利益上看属于人民,而从习惯和爱好上看属于贵族。“他们是人民和贵族之间的天然锁链,是把人民和贵族套在一起的环子。”能够用最小的流血代价换来最大的社会进步,才是最成功的革命。 ——选摘自陈婧茹《自由与平等托克维尔命题》和托克维尔《旧制度与大革命》 围绕上述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自拟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 论题:实行民主自由的斗争道路具有多样性。 阐述:英国走向民主的过程中,也采取了革命的手段,但各种势力都认识到妥协解决问题的必要性,所以,才有了“光荣革命”和君主立宪。美国在走向民主制的历程中,由于采取了三权分立的制衡体制,既保证了民主,又维护了公民的自由,从而避免了暴政。法国大革命充满暴力与血腥,是由于法国的反动势力更顽固,面临的国际环境更恶劣,暴力是对付反动势力的必要手段,法国的革命者可能是没有选择的余地,法国经过近两年才确立共和政体,也足以证明其政治环境的复杂性。总之,对社会政治变革运动,不能仅凭结果进行评判,而应具体分析变革面临的诸多要素。(答案示例仅作为阅卷参考,不作为唯一标准答案,若有其他答案且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题目,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读懂材料并最大限度地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然后再调动所学知识加以阐述。根据材料围绕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代议制的相关内容,选择自己最熟悉的角度,明确自己的观点。可以选择实现民主自由的斗争道路的多样性,也可以选择各国实现民主自由的道路的曲折性等。观点必须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特别注意结合世界近代史的具体史实回答。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