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2020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 (20)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2020高考历史复习课时规范练 (20)

课时规范练20 古代商业的发展和经济政策 一、选择题 ‎1.(2018河南郑州一模,2)西周时期,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战国时期的《管子》一书中说:“因天材,就地利,故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战国时期的这种城市规划思想(  )‎ ‎                   ‎ A.反映了当时城市规划很混乱 B.促进了市坊分区制度的形成 C.说明了城市以经济职能为主 D.打破了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 答案D 解析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规划标准改变,而不是城市规划混乱,故A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对城市规划秩序不同主张,没有涉及如何设置城市功能区的主张,故B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城市的职能问题,且根据史实可知在战国时期,城市以政治职能为主,故C项错误;西周遵循周礼,城市规划讲究中正有序,管子作为战国时期的人物主张“城郭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强调因地制宜规划城市,实用性更强,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有利于打破礼制对城市发展的束缚,故D项正确。‎ ‎2.(2018广东肇庆二模,26)睡虎地秦墓竹简《金布律》等法律极力限制不合规定的商业活动,禁止非商业单位经商,禁止官吏经商;统一商品价格,重要商品由国家专营。秦的这些商业政策(  )‎ A.为商业活动提供良好的环境 B.限制了商业活动的正常发展 C.缓和了当时的社会阶级矛盾 D.沉重地打击了旧贵族的势力 答案B 解析材料体现了秦朝对商业进行严格的控制,这会阻碍商业发展,故A项错误,故B项正确;材料中秦朝对商业的严格限制,会激化社会矛盾,不能缓和社会矛盾,故C项错误;秦朝这些抑商政策并非专门针对旧贵族而言,不能沉重打击旧贵族的势力,故D项错误。‎ ‎3.(2018湖南长郡中学月考四,7)宋代曾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说法,极言江南粮食种植业之盛。而到明清时,苏湖地区“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仰食于湖广”。造成这一变化的原因可能是明清时期(  )‎ A.长期的战争破坏了苏湖地区的农业 B.美洲高产农作物传入湖广地区 C.资本主义萌芽在苏湖地区出现 D.农业生产受到商品经济的影响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可知与经济相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未出现长期的战争,故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苏湖地区从“种植业之盛”到“全赖客商贩运”的原因,探究的主体应该是苏湖地区而非湖广地区,故B项错误;资本主义萌芽主要指雇佣劳动关系,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苏湖地区农业种植结构中,棉花、蚕桑等经济作物种植比例扩大,大大压缩了水稻的耕地面积,故需“仰食于湖广”,故D项正确。‎ ‎4.(2018河南中原名校高三第四次质量考评,7)宋朝“交子”单面套色印刷,长方形,四周有花纹,中间是一段红头文件或一幅历史故事,面值一般印在中上部位,最后是花押,花押的位置有的印在纸币的四角,有的印在纸币的中心。这说明宋代(  )‎ A.纸币有显著的“防伪”功能 B.活字印刷术得到迅速普及 C.城市商品经济发展十分迅速 D.政府大力推广使用“交子”‎ 答案A 解析材料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花押的设计有显著的“防伪”功能,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明宋朝“交子”版面设计,没有涉及印刷技术、商品经济发展和政府的货币政策,故B、C、D三项错误。‎ ‎5.(2018四川资阳二模,26)明沈思孝《晋录》记载:(山西)平阳、泽、潞,豪商大贾甲天下……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贷者业舍之数十年矣,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材料反映了晋商(  )‎ A.借用族人资本经商 B.合伙经营诚信为本 C.经济活动重“契约” D.采用雇佣劳动关系 答案B 解析材料不能反映借贷对象,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虽不誓而无私藏。祖父或以子母息(本息)匄(给予)贷于人而道亡……子孙生而有知,更焦劳强作以还其贷”,可知反映了晋商合伙而商以诚信为本,故B项正确;经济活动重“契约”与材料“虽不誓而无私藏”不符,故C项错误;采用雇佣劳动关系与材料“一人出本,众伙共而商之”不符,故D项错误。‎ ‎6.(2018重庆11月调研,27)下表反映出16—18世纪中英金、银的比价变化(据《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之考察》编制)。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年 代 中 国 英 国 ‎1534年 ‎1∶6.3‎ ‎1∶11.5‎ ‎1580年 ‎1∶5.5‎ ‎1∶11.7‎ ‎1635年 ‎1∶10‎ ‎1∶13‎ ‎1751年 ‎1∶14.9‎ ‎1∶14.5‎ A.传统农耕文明全面衰退 B.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 C.中国外贸长期保持顺差 D.海禁政策阻滞中外贸易 答案C 解析“十六至十八世纪国际间白银流动及其输入中国”不能体现“农耕文明”的发展状况,故A项错误;根据表格可以看出,从1534年到1751年,中国的银价下降,而英国商人对华贩卖鸦片会导致白银外流,进而引发银价上升,故B项错误;表格中这一段时间,从金银比价可以看出白银一直处于流入状态,故C项正确;根据表格中、英在1534—1751年间金、银比的变化,可以得出白银均向这两个国家流入,中英两国海外贸易均处于不断扩大之中,故D项错误。‎ ‎7.(2018河南郑州一模,8)下表为乾隆元年安徽休宁某地土地占有情况统计表。据此可知,当时该地(  )‎ 土地规模(亩)‎ 户数 占有土地及比例 ‎1亩以下 ‎69‎ ‎27.43亩,2.4%‎ ‎1—10亩 ‎122‎ ‎494.62亩,43.6%‎ ‎10—20亩 ‎36‎ ‎469.36亩,41.4%‎ ‎20亩以上 ‎6‎ ‎142.86亩,12.6%‎ 合计 ‎233‎ ‎1 134.27亩,100%‎ 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B.自耕农经济盛行 C.农业生产效率提高 D.土地租佃现象普遍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占有土地1—10亩有122户,共494.62亩,占土地比例的43.6%,占土地10—20亩有36户,共469.36亩,占土地比例的41.4%”得出该地拥有1亩到20亩地的农民户数和占地比例均超过80%,可知当地农民拥有一定的土地资料,属于自耕农经济,故B项正确。‎ ‎8.(2018河南八市第二次测评,5)古代关于租佃关系的认识有三种:一种认识是为富不仁,把地主的富列入不仁之列;另一种认识是各得其所;而更多人认定的则是地主对佃户行仁义,养活了租佃者。据此可知(  )‎ A.第一种认识更符合实际 B.租佃关系认知呈多样性 C.第三种认识更符合史实 D.三种认识均不正确 答案B 解析租佃关系是地主(租户)与佃农(佃户)的契约关系,第一种关系是从道德层面带贬低性地认识,故A项错误;从对古代租佃关系的三种不同态度看,认为是为富不仁者为贬义,各得其所是客观的中性态度,认为地主行仁义则是褒扬态度,反映了对租佃关系认知的多样性,故B项正确;租佃关系是一种经济关系,仁义是一种儒家道德,认为地主养活了租佃者即行仁义,是从儒家道德来看租佃关系的一种主观褒扬,故C项错误;认为租佃关系是地主与佃户各得其所,是一种较为中肯的看法,故D项错误。‎ ‎9.(2018江西百所名校阶段性诊断,18)据史料记载: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这体现了(  )‎ A.传统的贱商观念 B.鲜明的反封建意识 C.等级制度的强化 D.理学对人性的桎梏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唐代名士柳家曾卖一婢女给宿卫(皇帝的警卫人员)韩金吾家,后韩氏欲将此婢女卖于绢商为妻,婢女宁死不从。理由是‘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可知连婢女都看不起绢商,这是人们头脑中传统的贱商观念的体现,故A项正确;材料只说“昔曾伏事柳家郎君,岂忍伏事卖绢郎也”,体现不出反封建意识和等级制度,故B、C两项错误;唐代理学还没有出现,故D项错误。‎ ‎10.(2018山东临沂期中,9)明清时期的富商巨贾大多通过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并保护其利益。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农抑商”观念的淡化 B.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 C.八股取士制度的施行 D.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 答案D 解析明清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强化,故A项错误;商人重利轻义的品行与题意无关,故B项错误;明清时期实行八股取士制度,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由于传统功名思想的束缚,使商人“将财富转化为科举及第以及仕宦上的成功,来获得社会声望”,故D项正确。‎ ‎11.(2018黑龙江哈尔滨三中第三次验收考试,9)清人在《论南洋事宜书》中写道:“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鲜有在家饥寒窃劫为非之患。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居者苦艺能之无用,使沿海居民,富者贫,贫者困,驱工商为游手,驱游手为盗贼耳!”材料中的“禁”(  )‎ A.阻碍了农产品商品化进程 B.推动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 C.保障了对外贸易出超地位 D.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海禁所阻碍的更多的是沿海手工业的发展而非农产品商品化进程,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可知,海禁阻碍了民间正当贸易的发展,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中国对外贸易地位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南洋未禁之先,闽广家给户足……既禁之后,百货不通,民生自蹙”可知,海禁导致了东南沿海民生的困境,故D项正确。‎ ‎12.(2018陕西安康期中,18)清初规定“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雍正九年(1731年),朝廷为使“盗匪即无人假冒”,规定:“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一有不符,即行根究。”据此分析雍正帝的主要意图在于(  )‎ A.注重维护国家海权完整 B.开始实行严格的海禁政策 C.以天朝观念应对外国人 D.防止人民在海外聚众反清 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清代尚未有清晰的维护海权意识,故A项错误;海禁政策自明朝即已出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可知海禁主要针对国内的商、渔人员,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取具船户不得租与匪人甘结”“嗣后商、渔各船照票内舵工、水手各年貌项下。将本人箕斗验明添注,均于进口、出口时按名查验”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清代严防人民出海与反清人士勾结,故D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13.(2018辽宁六校协作体期中,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宫城正南门宣德门前的南北向大街称为御街、天街,自州桥“出朱雀门(内城正南门)直至龙津桥”,是主要的饮食业中心之一,尤以夜市著名,营业“直至三更”。城内著名的“酒楼”,有马行街东货行巷的丰乐楼(原名白矾楼),“三层相高,五楼相向”;此外,“州(指内城)东宋门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楼、药张四店、班楼”,等等,“在京正店七十二户”“其余皆谓之脚店”“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营业。……“相国寺每月五次开放万姓交易”,各种货物皆有。‎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 材料二 明清时,唐宋以来被称做“草市”的新型市镇得到充分发展。据统计,宋代江浙地区在行政中心之外,出现了71个市镇,明代达316个,清代增至479个,市镇之间的直线距离不过数十里。一些市镇的规模与居住人口都超过府县治所,这些市镇充斥着米行、布庄等手工作坊,收纳周边个体民户产品,进行深加工,吸引外地客商。行销远方市场。‎ ‎——摘编自赵冈《中国城市发展史文集》‎ ‎(1)根据材料一,指出宋代城市发展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明清城市特点及影响明清城市发展的因素。‎ 参考答案(1)特点:商业职能上升;打破了时间空间限制(出现街市和夜市);出现专业服务性场所(娱乐、服务设施完备);区域特征明显,商品种类丰富。‎ ‎(2)特点:以工商业活动为主要功能;辐射范围广;分布密集;与周边农村联系密切。‎ 因素: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区域分工和商业的发展;人口集中市场繁荣;交通便利。‎ ‎14.(2018湖北重点高中联考协作体期中,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古代货币演变概况表 时间 概 况 商周 以贝壳作为主要货币使用,出现青铜材质货币 春秋 战国 楚国地区使用蚁鼻钱、黄河流域多用布币、齐燕地区使用刀币、三晋两周地区使用环钱、秦国地区使用圆形方孔钱 续 表  ‎ 时间 概 况 秦 黄金为上币,铜钱为半两钱,重如其文。而珠玉龟贝银锡之属为器饰宝藏,不为币 汉 主要有三种:半两、三铢、五铢 唐 主要使用开元通宝,钱帛并行 宋 以铜钱为主,出现铁钱和纸币 元 纸币成为基本流通货币,铜钱已不占有主要的地位,白银的流通量占有相当比例 明 大力推行纸币——大明宝钞,后来改为钱钞兼用。嘉靖后,白银成为法定货币(以称量货币非铸币存在)‎ 清 大额交易以白银为主,小额交易往往用钱,外来银元多有流通。清末开始铸造银元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炼两条有关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结论,并予以说明。(要求:结论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参考答案示例一 结论:中国古代货币体系经历了三次演变,先后形成了铜币时期、纸币时期和白银货币时期。‎ 说明:春秋以后,铜币逐渐成为我国主要货币;宋代,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纸币出现,宋元明三个时期,政府都发行过纸币。新航路开辟后,大量白银流入中国,明朝中后期,白银成为了合法货币,中国货币体系进入白银时代。‎ 示例二 结论:古代货币经历了杂乱到统一的发展过程。‎ 说明: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纷争导致货币形态多样而复杂;秦统一后,统一了货币,圆形方孔的重量钱成为标准形态;唐朝进而发展为宝文钱,影响深远,成为以后各朝铜币铸造的典范。‎ 解析首先提炼结论,注意题目要求是两条,根据表格可从货币的材质、形制、名称等方面来提炼结论,如古代中国的货币材质经历了由一般金属到纸币再到贵金属的演变,形制上由不规则到统一为圆形方孔,命名上由以重量单位命名到以年号命名,等等。然后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说明,由于教材中关于中国古代货币演变的知识较少,主要依据材料进行说明,分析演变的原因。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