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 (44)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广西2020版高考历史复习考点规范练 (44)

‎ 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1.孙中山认为,共和是中国政治之精髓,先哲之遗业;人们所共尊的尧、舜、禹三代就是“天下为公”的自治共和时代,共和制度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据此可知,孙中山意在(  )‎ A.批判封建君主专制制度 B.剖析民主共和制度的实质 C.为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 D.继承和发展儒家传统文化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民主共和的渊源,未体现批判君主专制制度,故A项错误;题干材料反映了民主共和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未涉及民主共和的实质,故B项错误;根据“先哲之遗业”“是中国政治的古老传统”,可知孙中山认为民主共和是政治传统,意在为其民权主义寻找历史依据,故C项正确,D项错误。‎ ‎2.孙中山也提出过要实现社会主义,他在1912年的演讲中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据此判断,孙中山所谓的“社会主义”实际上指的是实现 (  )‎ ‎                   ‎ A.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B.民主平等 C.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D.平均地权 答案: D 解析: 题干材料“国利民福”说明要以国家的利益和百姓的幸福为根本,避免阶级矛盾问题,重视民生,故D项正确。A、B、C三项不是民生措施,故排除。‎ ‎3.蔡元培认为:“三民主义虽多有新义,为往昔儒者所未见到,但也是以中庸之道为标准。”据此推断,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中最符合蔡元培观点的是(  )‎ ‎                ‎ A.民族主义 B.民权主义 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 D.平均地权,节制资本 答案: D 解析: 民族主义主张反帝和民族平等,与“中庸之道”无关,故A项错误;民权主义主张政治上实行民主,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能体现中庸思想,故B项错误;“联俄联共,扶助农工”意味着国民党寻求与苏俄(联)、中国共产党的合作,支持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诉求,无关“中庸之道”,故C项错误;“平均地权”有反封建的动机却没有彻底反封建,在改善农民待遇和限制地主之间寻求平衡,“节制资本”是在自由市场和国家干预之间寻求平衡,故D项正确。‎ ‎4.毛泽东说:“如果我们能够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我们就获得了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最基本的条件”是指(  )‎ A.农民阶级的支持和拥护 B.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 C.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 D.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 答案: A 解析: 获得农民阶级的支持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A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并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B项错误;红军的衣食得到保障也不是“足以战胜一切敌人的最基本的条件”,故C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的建立与“普遍地彻底地解决土地问题”无关,故D项错误。‎ ‎5.毛泽东曾说:“事情很明显……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家如果忽视或者不认真研究俄国革命的经验,不认真研究苏联无产阶级专政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并且按照本国的具体条件,有分析地、创造性地利用这些经验,那末(么)……他就会或者陷入教条主义的错误,或者陷入修正主义的错误。”这反映出(  )‎ A.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问题的科学探索 B.当时国内“左”倾错误已经泛滥 C.中国共产党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 D.中苏关系处于矛盾、僵化状态 答案: A 解析: 题干中毛泽东强调对于苏联革命和建设的经验要结合本国国情,是正确的思想,故A项正确;“左”倾错误是一种错误的忽视国情的思潮,故B项错误;结合本国国情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并非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质疑,只是建设属于自己的社会主义道路,故C项错误;毛泽东的这段话并非在中苏关系恶化时期发表的,故D项错误。‎ ‎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我(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而且共和政治不仅因为它是政治的根本原则,适合于中国国民的需要,并且在进行革命上也是有利的。”‎ ‎——宫崎滔天《三十三年之梦》‎ 材料二 “农村包围城市”表面看起来很怪异,实际上却有很多精妙之处,它在当时促使中国革命取得成功,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摘编自陈胜华、王可珍《井冈山道路 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材料三 他和同事们找到了一条富民强国的道路。在达成这个目标的过程中,邓小平也引领了中国的根本转型,不论在它与世界的关系方面,还是它本身的治理结构和社会(方面)。在邓小平领导下出现的这种结构性转变,确实可以称为自两千多年前汉帝国形成以来,中国最根本的变化。‎ ‎——傅高义《邓小平时代》‎ ‎(1)根据材料一,指出孙中山从事革命的主要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思想成果。‎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农村包围城市”的实践成果。如何理解其“在当今社会同样有着深刻的现实意义”?‎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富民强国”道路和“根本转型”的内涵。综合上述材料,指出孙中山、毛泽东和邓小平的共同目标。‎ 参考答案: (1)主要原因:孙中山反对封建专制,崇尚共和。思想成果:三民主义、新三民主义。‎ ‎(2)实践成果:指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胜利,建立了新中国。理解:从国情出发;理论要与实践相结合;关注“三农”问题,切实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等。‎ ‎(3)内涵: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共同目标: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解析: 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题干材料“我(孙中山)的政治主张是共和主义。单以这一点来说,我认为就有责任从事革命”来归纳;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孙中山的思想成果为三民主义和新三民主义。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农村包围城市”指导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第二小问,从“农村包围城市”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重视农民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等方面归纳。第(3)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中“邓小平”可知“富民强国”道路是指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转型”是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第二小问,从中国近现代的时代主题角度归纳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