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8)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人教版高考总复习历史试题 (38)

第33讲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 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6·湖北武汉高三模拟)下面是两幅欧洲不同历史时期的《三女神》画像。这种变化(  )‎ A.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 B.肯定了人的现实价值 C.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 D.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 解析 第一幅画人物极其相似,表情呆滞,是中世纪的作品;第二幅人物形态各异,表情生动,充满活力,是文艺复兴时期的作品。宗教改革打破了对罗马教会的迷信,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即强调人的作用,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标志着理性时代的到来,故C项错误;启蒙运动冲击了封建专制统治,故D项错误。‎ 答案 B ‎2.(2017·广东深圳调研)15世纪西方学者、艺术家、政治家甚至普通民众流行写自传,这一时期自传的数量比500至1400年之间近千年写就的自传总和还要多。这主要因为(  )‎ A.印刷术的传播促进了文化发展 B.人文主义的价值观渐入人心 C.地理大发现改变了人们的观念 D.教会垄断文化的局面被打破 解析 15世纪是文艺复兴在欧洲深入开展的时期,欧洲人流行写自传体现了人对自我价值和个人人生经历的重视,体现了人文主义深入人心,故B项正确。‎ 答案 B ‎3.(2016·哈师大附中月考)如果判断一幅文艺复兴时期的绘画是否表现出人文主义精神,依据的主要原则应该是(  )‎ A.画“所见”的而非“所想的”‎ B.画“活人画”‎ C.用色彩对比表现画面的庄严感 D.以宗教为题材 解析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精神体现在鼓励人们追求“现实”。A项体现了求实的风格,符合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A项正确。‎ 答案 A ‎4.(2017·广东韶关调研)现代学者称达·芬奇为“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是人类历史上绝无仅有的全才”,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这些成就说明达·芬奇(  )‎ A.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 B.人文精神和科学精神的统一 C.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 D.成为时代艺术和科学领域的巨人 解析 伽利略创立了以实验为依据的近代科学,故A项错误;达·芬奇是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的杰出代表,而且根据材料“他在绘画、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方面均取得了伟大成就”,人体解剖、机械研究等又都偏重科学领域,故B项正确;启蒙运动时期以反教会特权和君主专权为特征,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达·芬奇在科学领域尚不能称之为巨人,故D项错误。‎ 答案 B ‎5.(2016·湖南衡阳三模)但丁在《神曲》中让他的情人把他带进“天堂”;彼特拉克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十日谈》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文艺复兴的这一共同点(  )‎ A.充分反映出人文主义者放纵欲望 B.是基督教宣扬禁欲主义的直接结果 C.根源于当时的社会风气世风日下 D.深受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直接影响 解析 文艺复兴借助古希腊罗马文化,反对天主教会禁欲主义,提倡人性,追求个性解放,所以“情人把他带进‘天堂’”“用诗句描述了理想情人的妩媚和他的感情”“多半故事都以爱情、男女关系为主题”都是对基督教禁欲主义的有力回击,带有人文主义色彩,故B项正确。‎ 答案 B ‎6.(2016·四川绵阳三模)“‎ 应当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无论什么人,世俗权力都有权来管他。”这一主张最有可能出现于(  )‎ A.文艺复兴时期 B.宗教改革时期 C.启蒙运动时期 D.法国革命时期 解析 题干中“让世俗政权在整个基督教世界中执行他的职务,不要加以阻碍”符合宗教改革中“王权高于教权”的思想,故B项正确。‎ 答案 B ‎7.(2017·山东临沂模拟)陈独秀说:“近世欧洲历史为‘解放历史’——破坏君权,求政治之解放也;否认教权,求宗教之解放也;均产说兴,求经济之解放也:女子参政,求女权之解放也。”其中“宗教之解放”体现在(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B.“人生而平等”‎ C.“与上帝直接对话” D.“主权在民”‎ 解析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马丁·路德提出“与上帝直接对话”,推翻了欧洲封建精神权威,解放了人们思想,故C项正确。‎ 答案 C ‎8.(2017·安徽合肥调研)下列示意图最有可能反映的是西欧(  )‎ A.世俗王权的演变 B.资产阶级力量的变化 C.教会势力的演变 D.市民阶层力量的变化 解析 西欧王权在中世纪受到天主教会的压制,随着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与新兴资产阶级结成联盟,通过宗教改革加强了中央集权,接着又因为阻碍了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而遭到各种革命的打击,故A项正确;西欧资产阶级兴起于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14、15世纪,故B项错误;教会势力在中世纪应该是鼎盛时期,故C项错误;市民阶层是资产阶级的前身,主要是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之后发展的,故D项错误。‎ 答案 A ‎9.(2017·河北唐山调研)马丁·路德在《九十五条论纲》中写到:“很显然,当钱币投入钱柜中叮当作响的时候,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马丁·路德的这一观点(  )‎ A.使人们摆脱了宗教信仰的束缚 B.确立了世俗政权高于教会的原则 C.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 D.倡导人们要节制私欲、安贫乐道 解析 马丁·路德宗教改革主要是打击教皇的地位,不是摆脱宗教信仰,故A项错误;世俗权力和教会的关系在材料中未体现,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增加的只是得利心和贪欲心。至于是否有效,完全只能以上帝的意旨为转移”得出否定了教皇和神职人员的权威,故C项正确;D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答案 C ‎10.(2016·全国高考预测)“所有的节日都应该废除,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假若有意要保留圣母和较大圣徒的节日,就应当把他们并入礼拜日,或在节日仅举行一个早晨弥撒,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该材料实质反映了(  )‎ A.简化信教仪式的举措 B.否定宗教的思想 C.新经济因素的时代诉求 D.启蒙时代的到来 解析 简化宗教仪式的举措是材料内容直接表现,不是材料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唯有礼拜日应该保留”,可知没有否定宗教,故B项错误;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可知简化宗教节日实质是为经济发展服务,故C项正确;启蒙时代强调理性,否定封建特权,与“把那日的其余时间仍用为工作时间”不符,故D项错误。‎ 答案 C ‎11.(2017·北京东城模拟)以下是16世纪东西方两位思想家的言论,其共同之处是(  )‎ 马丁·路德:“教皇和自己的会议,只有当其行动和法令与《圣经》相一致时,人们才有必要服从。”‎ 李贽:“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 A.挑战权威 B.否定神性 C.崇尚理性 D.倡导民主 解析 马丁·路德对以教皇为权威的教会进行判,李贽对孔子权威进行批判,故A项正确;马丁·路德虽然对天主教教义不满,但是并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故B项错误;马丁·路德不否定基督教的信仰,并非崇尚理性,故C项错误;无论是马丁·路德还是李贽都没有提出民主的思想主张,故D项错误。‎ 答案 A ‎12.(2015·湖北八校联考)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是宣称追求同一目的的两场不同的运动,他们所追求的目的一样,而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以致人文主义者和新教徒之间互怀敌意。对二者“追求的手段却截然相反”的理解正确的是(  )‎ A.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 B.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 C.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 D.二者对待神的态度不同 解析 文艺复兴投身世俗的怀抱说明利用世俗力量反对封建神权,宗教改革用自己的信念对抗旧的世界说明利用宗教手段反对封建神权,故C项正确。文艺复兴自由的追求美,而宗教改革自由的追求真理不属于“追求的手段”,故A项错误;文艺复兴追求人的至高的权利,宗教改革研究上帝的旨意是追求内容不同,故B项错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反对封建神权,但没有反对宗教信仰,故D项错误。‎ 答案 C 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2017·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实验中学调研)(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但丁提出,神学家们以太阳和月亮比拟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认为月亮本身没有光,而只是太阳光的反射。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丁反驳说,第一,上帝先创造日月,然后才创造人类。政权是为医治人类的罪孽恶疾而设,是上帝在创造人类之后设立的。上帝并没有在创造日月的时候便创造政权,把政权与教权比拟为日月是不恰当的。第二,即使这一比喻暂时可以成立,但月亮必须吸收太阳的光辉是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和功能是另一回事,月亮本身的存在不依赖太阳,它的功能及其功能的行使也不依赖太阳。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 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由上帝执掌天国和尘世的大权是不能授予教皇和教会的,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而世俗帝王,如康斯坦丁大帝,把王权赠与教会,实属无效行为。‎ ‎——摘编自张小平《评但丁〈论世界帝国〉‎ 中的法律思想》‎ 材料二 李贽对当时程朱理学所极力推崇的孔孟之学大加鞭挞,他认为孔子并非圣人,“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人人都是圣人。李贽否认儒家的正统地位,否定孔孟学说是“道冠古今”的“万世至论”,认为不能将其当做教条而随便套用。《六经》、《论语》、《孟子》“乃道学之口实,假人之渊薮”。李贽对孔子及孔孟之道的批判确已达到了“非圣无法”的地步,当时很多卫道士对他是恨之入骨了。‎ ‎——摘编自陈欣雨《李贽经学批判及 反理学思想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但丁和李贽的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的相似之处及其各自的历史价值。(17分)‎ 解析 第(1)问,从材料一“但丁提出……同样,世俗权力本身没有权威,而只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可知但丁关于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的观点是反对教权至上;从“第三,从逻辑上说,月亮从太阳吸取光辉不能等同于世俗权力必须从教会权力吸取权威,光辉不等于权威”,可知但丁观点是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从“但丁强调:教皇并非上帝在人世的全权代表,……体现世俗权力和神圣权力的‘两把刀’并不掌握在教会手中。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罗马政权先前并不受教会的约束,故教会不是帝国力量的起源。教会不可能被上帝授予向尘世国家授权的权力”,可知但丁观点是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但丁所处的中世纪后期和李贽所处的明清时期的时代背景,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总结二者背景上的相似之处;第二小问,结合但丁、李贽思想主张的进步意义归纳二者的历史价值。‎ 答案 (1)观点:反对教权至上;世俗权力不是仰赖教会权力的权威而存在;政权先于教权而存在;教会权力和世俗权力要相互分离(政教分离)。‎ ‎(2)相似:专制政权(或教权);文化压制;商品经济高度发展。‎ 价值:但丁思想:打击了教会势力,推动近代人文思想的发展;对后来的宗教改革有深远影响;提出政教分离原则,有利于近代欧洲民族国家的形成。李贽思想:对理学的反思、批判,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了新的活力,具有时代特色和解放思想的进步意义。‎ ‎14.(2017·山东临沂模拟)(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南安人郑允桓的未婚妻郭氏,名宜娘,自幼贤淑。郑允桓前往安南(越南),无法回来,写信回来请郭氏改嫁。郭氏曰:“夫纵不返,氏终为郑家妇。”遂入门,躬绩养老姑。郑允桓最后病殁于安南。“允(桓)子归,宜娘抚之。郭氏现年六十四,盖生平不识夫而终妇道焉”。‎ ‎——据(清)《泉州府志》‎ 材料二 从前有一条严酷的法律,妇女犯通奸罪,一律活焚。美貌多情的菲莉芭在法庭上受审时,却神色从容,侃侃而谈,以满足生理需求为理由进行申诉。本来是个犯妇,反而成了控诉者,指责法律对于妇女的不公平。她不但逃过了惩罚,而且那条残酷的法律,经过她的指责,从此作了修改。‎ ‎——据《十日谈》‎ 从两则材料中提炼出所蕴含的历史信息,并对其进行解读。(12分)(要求: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观点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解析 找准立论研究角度,做到观点鲜明,阐述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答案 可以从背景、原因、立场和影响等方面,任选两个角度进行解读。‎ 角度一:材料一发生于封建专制和礼教盛行的明清,以农耕经济为基础,程朱理学占统治地位,以礼杀人,压制人性。材料二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以商品经济为基础,提倡思想自由,为资产阶级服务。文化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决定。‎ 角度二:古代中国和西方的女性地位较低,共同原因是法律的规定,如中国王朝的提倡和法律规定,西方对不贞女子惩罚的规定。但中国儒家的三纲五常纳入了法律,程朱理学用纲常名教几条绳索把人民束缚得更紧,郭氏主动为未婚夫守节,即为例证。‎ 角度三:《泉州府志》认同并赞赏女子为男子守贞,这种赞美容易形成对妇女的道德压力,违背了人性;而对男子的贞洁不做要求,如郑允桓可以在外生子。《十日谈》同情受压迫的妇女,主张尊重人性和生理需求,并从国家立法的角度抨击男女不平等的现象,是很有见地的,后者的立场比前者更具人性化。‎ 角度四:《泉州府志》以官方史书,国家政策的形式,表彰妇女的贞洁观,剥夺了女性的爱情婚姻权利,巩固了封建纲常秩序。《十日谈》赞扬妇女的机智斗争,有利于思想解放和女性地位的提高。后者较前者更符合历史发展趋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