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5单元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16课

第五单元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第 16 课 大众传媒的变迁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下表是美国教士林乐知创办的《教会新报》于 1868~1871 年刊载的内容 明细表,表格主要反映了( ) 年份 宗教 世俗消息 科技 建议 1868 年 48% 26% 22% 4% 1869 年 36% 36% 9% 19% 1870 年 18% 68% 5% 9% 1871 年 16% 46% 23% 15% A.传教士传教热情逐渐减退 B.传教士日益重视传播世俗信息 C.国民的科技意识淡薄 D.国民对西方社会了解需求增多 解析:选 D A 项只体现宗教一栏的变化,不全面,故 A 项错误;B 项只体 现世俗消息一栏的变化,不全面,故 B 项错误;C 项只体现科技一栏的变化,不 全面,故 C 项错误;D 项比较全面地反映了表格内容,故 D 项正确。 2.1895~1911 年中国创办报刊 1 520 余种,其中政论性报刊占 88%,就连 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这折射了当时中国 ( ) A.列强入侵阻碍经济发展 B.政治变革备受关注 C.放弃了实业救国思想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解析:选 B 选项中“政治变革备受关注”,与材料“其中政论性报刊占 88%,就连素为商业性报纸的《申报》也要经常发表与政治相关的文章”相符, 故 B 项正确。 3.《故都杂咏》中写道:“啧啧沿街卖报声,成天奔走送新闻;秀才不出门 前去,一样全球消息灵。”材料表明近代报纸( ) A.改变了人们的阅读方式 B.丰富了大众的娱乐生活 C.加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D.宣传民主革命政治主张 解析:选 C 题干中体现了秀才不出门也能知道世界大事,说明近代报纸加 速了社会新闻的传播。 4.有学者统计,1933 年 12 月 1 日的《申报》广告,当日该报的 30 版(10 版为增刊)中,29 版登有广告,总数多达 540 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 1/4 以上, 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这说明当时( ) A.报刊的时政新闻性功能减弱 B.广告成为报刊竞争主要方式 C.民众的社会心态日益开放 D.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及时化 解析:选 D 材料强调的是报刊中的广告信息而非报刊的时政新闻功能,故 A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申报》广告而非报刊业的竞争方式,故 B 项错误; 材料强调的是报刊的发展而非民众的心态,故 C 项错误;由材料“29 版登有广 告,总数多达 540 条,许多广告占了版面 1/4 以上,甚至占了半版或全版”可知 广告使得商品信息的流通更加便捷、及时化,故 D 项正确。 5.1896 年 8 月 10 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 西洋影戏,客串戏法。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 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 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 解析:选 B A、D 两项表述太绝对化,排除;当时电影属于无声电影,C 项不符合史实;故答案选 B 项。 6.1909 年初,《大公报》上的一篇文章称“第一是开眼界,可以当作游历, 看看欧美各国的风土人情——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当时这种使人们 “开眼界”的大众传媒是( ) A.电视 B.广播 C.电影 D.互联网 解析:选 C 电视出现于 20 世纪 20 年代中期,故 A 项错误;广播虽然产 生比较早,但是其并不能“真如身临其境,亲眼得见一样”,故 B 项错误;19 世纪末期电影产生,20 世纪初电影在中国诞生,故 C 项正确;互联网出现于 1969 年,故 D 项错误。 7.1937 年 8 月 12 日,国民政府制定的《战时电影事业统制办法》规定: “中央电影摄影场会同军委会政训处电影股,联合上海各影业公司合组一总机 关,由中央电影事业处负责总其成,指挥及分配全部工作。”这一规定旨在( ) A.强化对思想的引导 B.促进电影产业发展 C.加强对经济的控制 D.巩固抗日统一战线 解析:选 A 1937 年中日战争全面爆发,材料中国民政府的规定旨在强化 对思想的引导,使电影为抗战服务,故 A 项正确;促进电影产业发展不是材料 的主旨,故 B 项错误;加强对经济的控制与材料中的规定无关,故 C 项错误; 材料是国民党的措施,同巩固抗日统一战线无关,故 D 项错误。 8.20 世纪 80 年代,中国电影由宏大叙事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 “大时代的小故事”,展现生活的低吟浅唱和个人的沉浮起落,使人感同身受并 寄寓对真善美的美好渴望。这一变化( ) A.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 B.体现了传统道德的回归 C.得益于新技术手段的运用 D.反映了消费市场快速成长 解析:选 A 材料中“逐渐向个体表达回归,往往讲述‘大时代的小故 事’”,反映了改革开放的时代变迁,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故 A 项正确; 材料变化无法说明传统道德的回归,故 B 项错误;新技术手段的运用主要是在 20 世纪 90 年代特别是 21 世纪,故 C 项错误;20 世纪 80 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才 刚刚起步,消费市场也刚刚起步,故 D 项错误。 9.1984 年,伴随着香港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内地掀起了第一轮“金 庸热”。金庸小说一夜之间在大江南北遍地开花,仅仅一年时间,全国约有 14 家出版社,出版了将近 20 种金庸小说单行本。这最能说明( ) A.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 B.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 C.文学和电视艺术都是现实的反映 D.电视和文学相伴而生 解析:选 B “文学发展受制于电视艺术的普及”说法过于绝对,故 A 项 错误;材料反映了电视剧《射雕英雄传》热播促进了金庸小说的大量出版,这说 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的走向,故 B 项正确;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文学和电视艺 术都是现实的反映,而是说明电视艺术影响文学,故 C 项错误;文学产生时间 远远早于电视,故 D 项错误。 10.2018 年全球移动互联网大会于 2018 年 4 月 26 日至 28 日举行,主题为 “AI 生万物”。下列关于互联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互联网大大增加了全球空间距离 B.互联网诞生于 20 世纪 90 年代末 C.互联网与报纸、电影、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 D.互联网能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受 解析:选 D 互联网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极大地缩小了全球空间距离, 故 A 项错误;互联网诞生于 1969 年,在 20 世纪 90 年代发展成为全球信息网, 故 B 项错误;互联网与报纸、广播、电视被称为“四大媒介”,故 C 项错误; 互联网作为信息传播媒介能够迅速传播信息,高度互动,双向传受,故 D 项正 确。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的“电影”一词,原本是“电光影戏”的缩略。因为中国人早 在电影进入中国以前便享有丰富的传统戏剧,很自然,在接受电影这个新生事物 时人们把它看作京剧、粤剧等传统戏剧的延展。也正因为如此,中国人拍摄自己 的首部电影时,非常自然地从京剧中借用题材。这部由同名京剧若干片断构成的 电影于是就成为中国电影的滥觞。 ——王众一《“电光影戏”百年风云》中国网 材料二:20 世纪 30 年代是上海电影的黄金时代,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 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后,一批表现抵抗侵略的救亡电影应运而生。如《风云儿 女》——抗战结束之后,一部 8 年抗战中发生的一个家庭悲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创造了连映 80 天不衰的票房纪录。这部电影描写了战争给每一个人,每一个家 庭带来的创伤和变化,使观众发生了深深的共鸣。民族的厚重感和国家的历史感 以及电影故事的感染力交织在一起,使一部家庭伦理片跃升为一首经典的民族电 影史诗。 ——以上均改编自王众一《“电光影戏”百年风云》中国网 (1)请写出以京剧为题材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名称以及拍摄时 间,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京剧艺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地位。 (2)根据材料二,分析 20 世纪三四十年代抗战电影深受国民欢迎的原因。 (3)根据上述两则材料,概述电影艺术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解析:第(1)问,联系所学可知,以京剧为题材的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 电影是《定军山》,拍摄时间是 1905 年;联系所学可知,京剧艺术比较全面地反 映了我国古代戏曲的精华,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第(2)问,根据材料中的 “1931 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对中国东北的军事侵略后,一批表现抵抗侵略的救 亡电影应运而生”“民族的厚重感和国家的历史感以及电影故事的感染力交织 在一起,使一部家庭伦理片跃升为一首经典的民族电影史诗”等信息,从民族危 机、抗战升华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电影艺术的感染力等方面来回答。第(3) 问,从材料可以看出,电影有利于展示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满足人 们的精神文化消费需求,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主义精神。 答案:(1)《定军山》,1905 年。地位:比较全面地反映了我国古代戏曲的精 华,是中华文化的国粹之一。 (2)原因:民族危机,抗战升华了中国的民族主义情绪,电影艺术的感染力。 (3)影响:展示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民族文化精华;丰富生活,满足大众 的精神生活需求;寓教于乐,服务大众,引领潮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和爱国 主义精神。 |课后拔高练| 1.(2017·江苏卷)《万国公报》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产生了较大影响。有学 者统计了其中发表的相关文章,如下表: 时间 主题 1880~1889 年 1890~1899 年 1900~1907 年 禁缠足(篇) 3 11 17 兴女学(篇) 5 6 17 介绍外国妇女 (篇) 2 19 22 合计 10 36 56 由此推断( ) A.《万国公报》是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 B.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 C.知识界的宣传呼吁迫使清政府革除陋习 D.随着社会发展知识界对妇女问题渐趋重视 解析:选 D 中国人最早创办的报刊是《昭文新报》,不是《万国公报》,故 A 项错误;晚清知识分子通过报刊实现了言论自由与史实不符,因为封建专制的 言禁传统扼杀了言论自由,故 B 项错误;知识界的宣传呼吁没有使得清政府革 除陋习,只能说推动了陋习的革除,革除陋习是在民国成立后,故 C 项错误; 禁缠足、兴女学、介绍外国妇女方面的文章逐渐增多,表明知识界逐渐重视妇女 问题,故 D 项正确。 2.(2016·海南卷)1949 年 12 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颁布《关于统一发布 中央人民政府及其所属各机关重要新闻的暂行办法》,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 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布。这一举措的目的在于( ) A.建立起高效的新闻宣传网络 B.实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 C.便于及时通报国内国际形势 D.建立集中统一的新闻宣传制度 解析:选 D 材料中“规定所有公告和公告性新闻均由新华通讯社统一发 布”强调国家统一的重要性,并没有建立宣传网络的意思,故 A 项错误;材料 没有体现信息传播业的结构性调整,故 B 项错误;通报国际国内形势不需要规 定只有新华社才能报道,故 C 项错误;新中国成立之初,当务之急是巩固统一, 安定人心,避免其他媒体混淆视听,而统一的新闻制度可以规避这些问题,故 D 项正确。 3.(2014·全国卷Ⅰ)20 世纪 20 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 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 2∶1;而在北京和天津, 这一比例高达 5∶1 甚至 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 一现象的应是( )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析:选 C 材料不涉及中外电影的制作水平,排除 A 项;仅从外国片与 国产片的放映比例,无法判断出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的态度和上海民众的社会心 态,故排除 B、D 两项;根据材料可知,上海比北京和天津的国产片放映比例高, 再根据中国的电影制作中心是在上海,由此可判断正是由于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 费过重,限制了上海的国产片向京津的流通,故 C 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