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河北省邢台市第七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2019年高二第一学期历史期中测试卷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计30小题,每题2分,共计60分) ‎ ‎1.孔子在鲁国“隳三都”(即撤毁“三桓”私邑),在齐国向景公献策一一“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在卫国则明确提出“正名”思想。上述史实从侧面反映了( )‎ A. 当时统治权力下移的趋势 B. 儒学成为显学的主要原因 C. 孔子儒学核心理论的形成 D. 封建官僚政治制度逐步成形 ‎【答案】A ‎【解析】‎ ‎【详解】“隳三都”、强调“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以及“正名”说明当时各诸侯国诸侯实力下降,卿大夫实力上升,选项A正确;材料并未强调儒学的地位,排除B;孔子儒学的核心是“仁”,材料中并未体现,排除C;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2.理学将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高度。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 A. 朱熹 B. 王守仁 C 陆九渊 D. 程颐 ‎【答案】A ‎【解析】‎ 结合所学可知,南宋思想家朱熹,他总结了以往的思想,尤其是宋代理学思想,建立了庞大的理学体系,成为宋代理学之大成,故A项正确;王守仁是明朝时期的思想家,故B项排除;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强调“心”即“理”,主张“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故C项排除;程颐生活在北宋时期,他的“理”的学说为理学奠定了基础,故D项排除。‎ ‎3.下列关于我国四大发明的表述,正确的是 A. 汉代“蔡侯纸”的出现,标志着造纸术的发明 B. 唐朝时期将活字印刷术传到了阿拉伯和欧洲 C. 明清时期欧洲人借助罗盘针和火药打开了世界市场 D. 元朝时期火药开始运用于军事,发明了管状火器“突火枪”‎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现存最早的纸是西汉的纸,蔡伦只是改进了造纸术,故A项错误;活字印刷术发明于北宋,故B项错误;指南针和火药的外传,为西方的新航路开辟和殖民扩张准备了条件,故C项正确;火药开始用于军事是在唐朝末年,故D项错误。‎ ‎4. 下图演员的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哪一特点:‎ A. 综合性 B. 程式化 C. 虚拟化 D. 现实性 ‎【答案】C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戏曲的特点,根据图中的内容可以知道划浆动作体现了戏曲表演艺术的虚拟化,所以正确的是C,BDA错误。‎ ‎5.1917年,上海美术专科学校采用西欧美术界早已风行的人体模特儿写生,参观者初见那一丝不挂的裸体画,莫不瞠目结舌。后来,官府以“败坏风化”的罪名通缉校长刘海粟,刘据理力争,最后,法院借刘海粟曾在报上指斥时任上海知县“不学无术,招摇撞骗”为辞,以所谓“侮辱政府命官人格”的“罪名”,罚款五十大洋了结。这一事件反映出 A. 中西文化碰撞之后的冲突 B. 保守势力故意抵制西方文化 C. 新文化运动的片面化倾向 D. 只有美术界接纳人体模特儿 ‎【答案】A ‎【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刘海粟引进西方美术——人体模特儿写生,遭到政府、法院的抵制、刁难;该事件反映的是中西文化在碰撞过程中产生的冲突,A项正确。保守势力受传统文化、挂念的影响才抵制西方文化,故“故意”说法错误,排除B。题干体现的中西方文化的碰撞,与新文化运动影响无关,排除C。题干体现刘海粟引进西方美术——人体模特儿写生,没有涉及美术界都接纳人体模特儿,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选A。‎ ‎6.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实践中探索出了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其主 要依据是( )‎ A. 中国的社会性质 B. 中国的革命性质 C. 苏联的革命经验 D. 农民是主力军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共革命道路的选择是立足于中国的国情,即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因此选项A正确;中国的革命性质是民主革命,这和中共选择何种革命道路无关,排除B;中共选择的革命道路不同于苏联,因此选项C排除;选项D与题无关,排除。‎ ‎7.先秦时期,墨家学派与儒家学派并称“显学”。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墨家学派淡出历史舞台最可能的因素是 A. 主流意识形态确立 B. 小生产者大规模减少 C. 墨学背离传统思想 D. 因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答案】A ‎【解析】‎ 墨家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主要是因为西汉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符合史实,排除;C项说法错误,排除;秦朝焚书坑儒,以法家思想治国,D项不能说明西汉墨家淡出历史舞台的原因,排除。‎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秦汉之际,墨家急趋衰微,最终于西汉中期淡出历史舞台”,结合西汉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知识分析解答。‎ ‎8. 唐诗、宋词、元曲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词是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句子有长有短,可以配曲歌唱。元曲主要是元杂剧,是一种在诗、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包括说唱、音乐、舞蹈和完整故事情节的歌剧艺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是 A. 统治政策的调整 B. 社会环境的变化 C. 城市经济的发展 D. 主流思想的演变 ‎【答案】C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文学艺术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生活现状的反映,在推动文学艺术发展的诸多因素中最根本的是经济因素,故C项正确。AB不是推动唐诗到宋词再到元曲发展的主要因素,排除。唐宋元时期的主流思想是儒学,D项说法错误,排除。‎ ‎9.‎ 鲁迅曾撰文评论某主张时说:“西哲的本领虽然要学,子曰诗云也要昌明,换句话说:便是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持这种主张的是 A. 顽固派 B. 洋务派 C. 维新派 D. 革命派 ‎【答案】B ‎【解析】‎ 材料“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可知符合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这一思想向西方学习主要局限于科学技术,基本上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故B项正确;顽固派反对学习西方,故A项排除;维新派与革命派都主张废除封建制度,实行资产阶级民主政治,故CD项排除。‎ 点睛:材料“学习了外国本领,保存中国旧习,本领要新,思想要旧。”是解题的关键;从中分析出正确答案。‎ ‎10.中唐时,韩愈以卫道者自居,发出尊孔孟、排异端的口号,高举复兴儒学的旗帜,以恢复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为己任。这说明当时 A. 三教合一局面出现 B. 儒学正统地位丧失 C. 社会深受佛道影响 D. 民众受到异族统治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中“尊孔孟,排异端”是指韩愈以儒家卫道者身份捍卫儒家思想正统的统治地位,说明当时佛道二教对社会影响大,冲击儒学地位,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当时佛道对儒学冲击,并非三教合一,A项错误;B项与材料及史实不符,排除;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11. 百度词条对“近代化”解释:近代化就是指资本主义化。它包括:政治上的民主化、法制化,经济上的工业化、商品化,思想上的理性化、科学化。下列观点与近代化理念一致的有( )‎ ‎①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 ‎②男练义和团,女练红灯照。砍倒电线杆,扒了火车道;‎ ‎③今为机器之世,多机器则强,少机器则弱;‎ ‎④立宪政体,取决公论;上下议院,实为行政之本 ‎⑤在现今之中国,民智未开,故共和难行,唯有效仿英吉利之宪政,才是中国之出路!‎ A. ③④ B. ①② C. ③④⑤ D. ①②③⑤‎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回答本题需紧扣近代的涵义,分析各选项说法。第①项大意是说:立国的根本准则,在于崇尚礼仪礼节而不能崇尚权谋欺诈;国家根本希望,在人心而不再技巧奇巧。这是封建顽固派倭仁的言论,反对学习西方。第②项是义和团揭帖,明显可以看到与近代化理论不符。第③项主张发展机器生产,是康有为的思想主张。第④项主张实行立宪政体,设立议院。第⑤项较简单,在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积极倡导科学和民主。符合近代化理念是③④⑤项,选C项。‎ 考点:历史概念•“近代化”•含义 ‎12.1861年,曾国藩攻占太平军军事重镇安庆之后,立即兴办了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说:“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据这段日记可知,曾国藩设立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A. 剿灭太平天国,以平内乱 B. 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C. 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D. 兴建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答案】B ‎【解析】‎ ‎ 由材料“制造枪弹、火轮”和“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可见以曾国藩为代表的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目的是自强,故选B。虽然材料时间信息正处于太平天国运动期间,但材料没有体现剿灭太平天国的信息,排除A;材料没有涉及军事改革,排除C;安庆内军械所属于军事企业,目的是谋国强,排除D。‎ ‎13. 在特定的历史阶段,脍炙人口的口号、标语往往有着巨大的政治感染力。下列口号、标语与国共十年对峙(1927一1937年)相关的是 A.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B. 坚持抗战,反对妥协 C. 内惩国贼.外争国权 D. 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 ‎【答案】A ‎【解析】‎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发生在国共十年对峙(1927~1937年)时期,A正确;“坚持抗战,反对妥协”是1937年--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外争国权, 内惩国贼”是1919年的五四爱国运动,“打过长江去,解放全中国”发生在1949年解放战争时期,排除B、C、D。‎ ‎14.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醣”。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这种现象反映出,中国古代 A. 政治活动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 B. 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的重要性 C. 社会活动具有鲜明的等级差别 D. 百善孝为先思想源于宗法观念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反映的是不同时期的政府均采取措施尊敬老人,推动社会“尊老”之风的养成,以此进行道德教化和政治宣传,巩固统治,故B项正确。儒家思想形成于春秋战国时期,显然不能涵盖材料中所有朝代,故A项错误。材料中朝代都重视养老风气形成,并不是等级差别的明显,故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体现孝顺的思想来源于宗法观念,故D项错误。‎ ‎15.洋务派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康有为把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同儒家思想结合起来宣传变法,两者的共同之处是( )‎ A. 主张向西方学习 B. 本质是一致的 C. 力主改造儒学 D. 向西方学习的层次是一致的 ‎【答案】A ‎【解析】‎ ‎【详解】洋务派和康有为都主张学习西方,选项A正确;两者的本质不同,洋务派是地主阶级的自强自救运动,而康有为代表资产阶级,主张建立君主立宪制,选项B排除;洋务派并未提出改造儒学的主张,排除C;洋务派停留在器物层面,康有为主张学习制度,选项D排除。‎ ‎16.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攘吾政府者,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洲。”这表明他 A. 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 B. 反对推翻满洲贵族统治 C. 认为三民主义存在不足 D. 公开反对进行暴力革命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三民主义。根据题意可知,章太炎主要是指出了孙中山民族主义中只反对满清政府而不反对帝国主义的缺陷,并不是反对三民主义,也没有体现出章太炎反对进行暴力革命,故排除A、D项;章太炎认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要甚于满清政府,但并不是不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排除B项。章太炎指出了三民主义没有明确反对帝国主义的不足,故选C。‎ ‎17.春秋战国时期,某学派曾提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下列主张与上述言论属于同一学派的是( )‎ A.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B. “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 C. “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 D. “爱臣太亲,必危其身;人臣太贵,必易主位”‎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克己复礼”“仁”属于儒家思想,选项B中提到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属于儒家思想,为正确选项;选项A属于道家学说,排除;选项C主张兼爱,是墨家学说,排除;选项D主张权术,防止大臣权力过大,属于法家思想,排除。‎ ‎18.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提倡以史为鉴,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由此而形成的思想是 A. 工商皆本 B. 重农抑商 C. 经世致用 D. 民主科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将学术研究与社会现实相结合”体现的是经世致用的主张,C项正确;工商皆本强调的是经济方面,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A项;重农抑商不是明末清初的思想成果,排除B项;明末清初没有民主思想,排除D项。‎ ‎1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先秦时期有思想家主张“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该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墨子 C. 老子 D. 韩非子 ‎【答案】B ‎【解析】‎ 根据材料“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主张尚贤,符合墨子的思想,B项正确;A项主张仁;C项主张无为而治;D项主张变法革新,故ACD项与题意无关。‎ 点睛: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思想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在于对春秋战国时期各派思想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的认识和理解,结合材料“列德而尚贤,虽在农与工肆人,有能则举之。”加以分析即可。‎ ‎20.说到人生追求,我们也许会吟诵“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些诗词的文学形式分别是 A. 宋词、唐诗、楚辞 B. 楚辞、唐诗、宋词 C. 汉赋、楚辞、唐诗 D. 唐诗、宋词、元曲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的是各种文学体裁的特点,其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是屈原的楚辞,“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是李白的唐诗,“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是宋词,故排除ACD,选B。‎ ‎21.林则徐在上奏《英人非不可制应严谕将英船新到烟土查明全缴片》中指出,英国以船坚炮利而称强,至口内则运棹不灵,一遇水浅沙胶,万难转动,若至岸上,更无能为,其强可以制,其富不足夸。这折射出 A. 先进的中国人对战争形势的清醒认识 B. 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 C. 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 D. 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 ‎【答案】B ‎【解析】‎ ‎【详解】材料中林则徐对于英国舰队到中国境内的猜想描述,说明林则徐对于英国的战舰并不熟悉,体现出了国人对世界的认识有一个渐进的过程,B正确;材料中林则徐的认识显然不是清醒的,A错误;材料并不是说明国人不畏强敌敢于斗争的精神,C错误;英国难以快速对中国发动战争不符合事实,英国当时对于中国在军事上显然高于一筹,D错误。‎ ‎,‎ ‎22. 《二十四孝图》为我们展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埋儿奉母》是其中之一,讲述了古人郭巨为供养母亲而准备活埋亲儿、巧得黄金的故事。下列评述不正确的是( )‎ A. 说明三纲五常压抑、扼杀人性 B. 传统文化中的“孝道”应全部抛弃 C. 是对人性善良的一个误导 D. 反映了传统文化中的糟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学生阅读材料提炼有效信息的能力。《埋儿奉母》中表现了郭巨的愚孝,是三纲五常思想扼杀任性的表现,也是对人性本善的误导,是传统文化中的糟粕部分,但并不是说传统的“孝道”就应该全部抛弃,故B项的评述是错误的,故选B项。‎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23.“兵匪互换”是北洋政府期间军队与土匪非制度关系的主要表现。朱执信有云:“古人寓兵于农,近人寓兵于匪”;黎元洪总统1922年通电亦称:“遣之则兵散为匪,招之则匪聚为兵。”该现象的出现( )‎ A. 根源于自然经济的稳定带来的兵源充足 B. 反映了民国时期在职业选择上的自由性 C. 说明“为匪耻辱”文化心理困扰的解除 D. 反映了北洋军阀政府统治下的政治动荡 ‎【答案】D ‎【解析】‎ ‎【详解】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在北洋军阀统治时期表现的非常突出,也就说明这一时期不是一个安定的社会时期,而是一个动荡的时期,故D项正确;从所给材料看,“兵匪互换”只是出现于北洋政府期间,而且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就开始瓦解,故A项的说法错误;“兵”是特殊职业,“匪”不是职业,B项是对材料的片面理解,错误;选项C与题无关,排除。‎ ‎24.1936年7月,美国著名记者斯诺冲破国民党的新闻封锁进入延安。此前他曾把中国的共产主义描述成一种农村共产主义,机械学习苏联革命道路,但在他访问了延安并与毛泽东交谈后,他把中共提高到生机勃勃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家的地位。斯诺得出这一认识的主要依据在于 A. 工农武装割据之路是新型革命道路 B. 苏俄的城市中心道路不符合中国国情 C. 农村革命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取得成效 D. 长征中的红军与共产国际推动了联系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斯诺在1936年7月前把中共描述成“农村共产主义”,认为中共机械地学习苏俄革命道路,但到延安访问后发现中共开创的“工农武装割据”之路并非是苏俄式道路,而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体现,故而改变了过去的看法,故A项正确;材料侧重强调中共开创的新型革命道路对斯诺的影响,B项角度不符合材料意思,排除;C项是从属于A项的,排除;D项不是主要依据,排除。‎ ‎25.李贽说:“商贾亦何鄙之有?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诟于市易,辛苦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明代蒲州商人王文显训诫其子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上述主张 A. 发展了中国传统的民本思想 B. 奠定了“工商立国”思想的基础 C. 体现了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 D. 肯定了商人追逐功利的精神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没有体现民本思想,故A项错误;“工商立国”的思想基础说法错误,故B项错误;当时社会的主流思想仍然是农业思想,不是商业,故C项错误;明清时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李贽等知识分子对商业和商人的看法有了改变,认为商人通过辛苦劳动赚取钱财,商人与士异业而同途,均属崇高之业,故D项正确。‎ 点睛:从材料“挟数万之资,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官吏,忍诟于市易,辛勤万状”“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中可以看出,材料体现了重商的思想,结合时代背景,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26.李白曾如此描述一位书法家的作品:“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这一作品采用的书法字体是 A. 小篆 B. 草书 C. 隶书 D. 楷书 ‎【答案】B ‎【解析】‎ ‎“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体现出草书特点,B正确;A、C和D不符合题意。‎ ‎27. 从16世纪开始,中国社会兴起了“西学东渐”之风,到了中国近代“西学东渐”不断深入,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西学东渐有得于中西方文化思想之间的交流 B. 近代西学东渐的深入主要在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C. 西学东渐最早体现在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潜滋暗长 D. 西学东渐过程中,存在着“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信息,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学习西方相关内容“西学东渐”。结合所学,分析选项,可知:ABD表述符合史实,正确,不符合题意“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中国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产生,根源在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与欧洲的启蒙思想无关,表述错误,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西学东渐”·对“西学东渐”的认识 ‎28.康有为将孔子形象从万世师表的“圣人”转化为开宗立派的“教主”,倡导变革的“先师”,但并没有得到清政府及时人赞同。这说明( )‎ A. 清政府加紧了舆论控制 B. 孔子的传统形象被颠覆 C. 康有为思想较为激进 D. 康有为未关照传统心理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加深,社会变革的呼声日渐强烈。康有为改变孔子形象,试图为变法制造舆论与历史基础,但他的这一做法动摇了传统统治的理论基础,故支持者甚少,故选B;康有为托古改制完全是为变法服务,对孔子形象的改变颠覆了读书人的世界观,因此不被多数人认可,与清政府加强舆论控制无关,排除A;康有为借助孔子宣传变法思想,说明其思想并不激进,排除C;康有为将孔子打扮成托古改制的先师体现的是对传统心理的照顾,D项排除。‎ ‎29.20世纪60年代山东农村吹哨上工,农民听到“头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慢慢晃。”为解决这一问题最有效的措施是( )‎ A. 人民公社化 B. 大跃进运动 C. 农业合作化 D.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顺口溜体现了人民公社体制下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的现象,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农村首先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故D项符合题意;人民公社挫伤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排除A;大跃进运动主要体现在工业方面,排除B;农业合作化运动是在人民公社之前,排除C。‎ ‎30. 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被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分别是在 A. 遵义会议、中共十四大 B. 中共七大、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C. 中共七大、中共十四大 D. 中共七大、中共十五大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1945年中共七大正式确认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1997年中共十五大,确立邓小平理论为党的指导思想并写进党章。故选D。‎ 考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点评: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内涵及作用:‎ ‎ ‎ 解决的问题 ‎ 思想精髓 ‎ 重大作用 ‎ 毛泽东思想 ‎ 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及 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 ‎ 实事求是、群众 基础、独立自主 ‎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了;确 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 邓小平理论 ‎ 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 样建设社会主义 ‎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 ‎ 使中国人民富起来了 ‎ 卷II(非选择题)‎ 二、材料分析题(本题共计2小题,每题20分,共计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二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盖人心之灵莫不有知,而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是以大学始教,必使学者即凡天下之物,莫不因其已知之理而益穷之,以求至乎其极。至于用力之久,而一旦豁然贯通焉,则众物之表里精粗无不到,而吾心之全体大用无不明矣。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 ‎——《大学章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的观点及其主张。‎ ‎(2)材料二主要体现了朱熹怎样的观点?对朱熹而言,理学教化的道德目标是什么?‎ ‎【答案】(1)观点:思想不统一不利于政治大一统。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观点:格物致知。目标:穷理。‎ ‎【解析】‎ ‎【详解】(1)观点:根据材料“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是以上亡(无)以持一统”可知,董仲舒认为思想不统一不利于政治大一统。主张:根据材料“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可知,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观点:根据材料“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可知,朱熹的观点是格物致知。目标:根据材料“天下之物莫不有理,惟于理有未穷,故其知有不尽也”“ 此谓物格,此谓知之至也”可知,朱熹认为教化的目标是穷理。‎ ‎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1840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流派分立,各具理说,个别概念之琐屑,复不可胜计。而最基本之原始动力则是完全一致的。‎ ‎——摘编自王尔敏《中国近代思想史论》‎ 材料二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改革开放以后,由于假马克思主义的破产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在中国……一种贴近现实生活的马克思主义应运而生了……这种马克思主义既不同于“四人帮”的假马克思主义,又不同于学者书斋里的或理论的马克思主义,它是活生生的,能够回答实际挑战,能够给老百姓带来福祉的现实马克思主义。现实马克思主义进一步走向人文主义。‎ ‎——摘编自夏学銮《中国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及特征》‎ ‎(1)材料一中中国近代思潮不断涌现的“原始动力”是什么?请举例说明在这一动力驱使之下近代中国有识之士的探索是如何逐步深入的?‎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请举例说明作者这里说的“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什么?‎ ‎【答案】(1)动力:救亡图存,实现国家独立和富强。‎ 探索:林则徐、魏源和洋务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维新派、革命派重点学习西方先进制度;新文化运动重点学习西方的先进思想和价值观念。‎ ‎(2)“现实马克思主义”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解析】‎ ‎【详解】(1)动力:根据材料一“自1840‎ 年以来,各时代思想特征虽十分不同”结合所学可知原动力为挽救民族危亡,实现国家独立富强。探索: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先进的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结合相关史实,从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由器物、制度、思想层面进行阐述即可。‎ ‎(2)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根据材料“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文精神取得很大发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现实马克思主义”指的是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