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哈三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 高二学年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每题2分,共48分。)‎ ‎1.秦汉时期,关中地区是全国的粮食生产中心。到了元代,大都的粮食供应“仰给江南”。‎ 这一变化反映了 A.元代农业生产的繁荣景象 B.区域经济重心的转移 C.古代水稻的耕种获利颇丰 D.元政府重视水利建设 ‎2.唐宋时期,人们视考中科举的人为文曲星(道教北斗七星之一)下凡:更有人认为他 们是佛转世,称考试的贡院叫选佛之场,登记的名册叫千佛名经。这表明 A.选拔官员以佛、道信仰为标准 B.科举制下下社会思想趋于迷信 C.人们盼望科举及第的价值取向 D.科举制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 ‎3.1840年以前,广州有许多依靠制造业为生的民众;鸦片战争后,这些人中的大部分难 以维持生计,被迫加入流民的队伍行列。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广州 A.遭到战争破坏严重 B.奉行闭关锁国政策 C.被迫卷入世界市场 D.土地兼并现象严重 ‎4.1860年,英国新闻界评价一场战争时称:“据估计,(圆明园)被劫掠和被破坏的财产 总值超过600万镑(当时每英镑价值‎7.3克黄金)。”这场战争 A.导致东亚国际格局发生变动 B.使列强侵略势力深入西南腹地 C.标志清廷彻底沦为列强傀儡 D.沙俄占领了中国北方大量领土 ‎5.史学界认为,太平天国虽为农民起义,但是它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社会的现代 化转型,下列太平天国的各项主张中能够反映这一观点的是 A.“兴办邮政,推广保险” B.“贵贱宜分上下,制度必判尊卑”‎ C.“有田同耕,有饭同食” D.“天下人人不受私,物物归上主”‎ ‎6.近代中国,外国工厂中的部分投资归住在通商口岸的中国股东所有。一份研究材料确 定,有130个中国的大股东曾在1860至1900年期间向44家外国企业投资。这主要是由 A.通商口岸地区优势明显 B.中国半殖民地社会的现实 C.中国近代化企业的缺失 D.实业救国思潮推动投资热 ‎7孙中山曾说:“夫当时代表反革命的专制阶级实为袁世凯,其所挟持之势力初非甚强而革命党人乃不能胜之者,则为当时欲竭力避免国内战争之延长,且尚未能获一有组织、有纪律、能了解本身之职任与目的之政党故也。”孙中山认为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A.革命时机不成熟 B.袁世凯的反动 C.革命党组织涣散 D.帝国主义的调和 ‎8.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中国社会从中世纪到近代的最初一小步实始于这种支离斑驳之中。“……它们于不知不觉中把封建主义的坚冰钻开了些微裂缝而后,民族资本主义则可以沿着这些裂缝慢慢渗开。”作者在此 A..抨击中国传统观念的保守落后 B.分析中国近代化开始的原因 C.客观地评价了洋务运动的价值 D.反对维新派托古改制的主张 ‎9.蔡元培论述新文化运动时指出:“吾人一说到文化运动,就不能不联想到欧洲的文艺复兴,因为它实在是文化运动上最显著的一个例证。……观察我国的文化运动,也可用欧洲的文艺复兴作一种参证。”蔡元培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相提并论,其原因是两者 A.蕴含人文主义价值 B.有利于救亡图存 C.主张借助古典文化 D.是以理性为指导 ‎10.1927年初,中共中央决议:我们过去有一个根本错误,就是认为在国民革命和无阶级革命之间有一道鸿沟。而现在,革命就必须超越这道鸿沟,不仅要努力争取无产阶级的实际领导权,而且要集中铁路、大工业于国家机关支配之下,以行向社会主义。这体现了 A.国民革命时期中共的“左”倾思想 B.中共中央已预见国民党将叛变革命 C.工农武装割据的条件已经渐趋成熟 D.中国共产党已确定武装斗争的方针 ‎11.沈志华在《中苏关系史纲》中指出:“莫斯科对中共革命的指导,从政治方针一直到具体政策文件的制定,可以说是事无巨细。但是,在经历了一系列惨重的失败之后,……土生土长的毛泽东在中共领导人中迅速崛起,或可谓一种必然。”作者意在阐述 A.共产国际对中共革命的消极影响 B.井冈山革命道路形成的原因 C.社会主义革命理论创新的必要性 D.中国与苏联矛盾的历史渊源 ‎12.国民政府于1939年9月颁布了《县各级组织纲要》,县以下设乡(镇),乡(镇)以下为保、甲。县设党部,乡(镇)设分部,保甲设小组,以层层节制,逐级运作。这一做法的意图是 A.与中共争夺抗日领导权 B.防止日伪向农村地区渗透 C.重视动员农村地区抗日 D.强化“党国”的执政理念 ‎13.柏拉图(BC.427-BC.347)认为理想的希腊城邦由三部分组成:统治者(哲学王)、护卫者和劳动者。统治者用智慈统治国家,护卫者保卫国家,劳动者安分从事自己的职业接受统治。柏拉图的理想国家反映了希腊当时 A.哲学成为一门 B.各邦民主政治繁盛 C.奴隶制已经被废除 D.城邦统治面临问題 ‎14.古代雅典规定:下列人员不得在公民大会上发言:任何殴打父母的人;任何不赡养父母的人;任何未按指令服兵役和从战场脱逃的人;任何挥霍掉从其父母或从其他人那里继承下来的财产的人……对于发言人资格的规定说明 A.公民大会拥有最高权威 B.传统伦理社会开始瓦解 C.财产多少决定公民资格 D.道德品质影响发言资格 ‎15.学术界普遍认为,罗马法体现了“古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古 希腊人的哲学思想”和罗马人的“务实精神”分别是指 A.人文主义、注重法律形式 B.民主制、强调程序正义 C.人文精神、服务世俗社会 D.自然法、扩大帝国统治 ‎16.米开朗基罗的《大卫》雕像创作于16世纪初,像高‎3.96米,连基座高‎5.5米,用整块大理石雕刻而成,重量高达5.46吨。《大卫》,被视为西方美术史上最优秀的男性人体雕像之一。与此雕像出现直接相关的因素是 A.资本主义萌芽 B.男子地位突出 C.石雕技艺成熟 D.人性逐渐苏醒 ‎17.贾雷德·戴蒙德在《枪炮、病菌与钢铁》说:“据估计,在哥伦布到来后的一两个世纪中,印第安人口减少了95%,主要的杀手是旧大陆来的病菌,欧亚大陆的病菌。……大量消灭世界上其他许多地方的士著居民方面也起了关键作用。”这一研究 A.表明病菌全球肆虐 B.拓宽史学认识视野 C.并不具有史料价值 D.为殖民扩张做辩护 ‎18.加尔文提出“先定论”,人通过虔诚的信仰和勤勉工作发财致富而荣耀上帝。奋斗成功了,就证明他是上帝的选民;反之就是弃民。这一理论 A.突破了新教理论思想束缚 B.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基础 C.冲击天主教原有理论体系 D.承认人有自由选择的基本权利 ‎19.有关欧洲近代史的一部著作形象地描述道:挪威是他们的森林,莱茵河两岸是他们的葡萄园,爱尔兰是他们的牧场,普鲁士、波兰是他们的谷仓,印度和阿拉伯是他们的果园。这段描述的“他们”最有可能是近代的 A.西班牙 B.荷兰 C.法国 D.美国 ‎20.表1主要工业国家在世界工业中的比重 时间 英国 法国 德国 美国 ‎1870‎ ‎32%‎ ‎10%‎ ‎13%‎ ‎23%‎ ‎1896—1900年 ‎20%‎ ‎7%‎ ‎17%‎ ‎30%‎ ‎1913年 ‎14%‎ ‎6%‎ ‎16%‎ ‎36%‎ 据此可知 A.英国实力整体下降 B.世界进入工业时代 C.一战影响工业比重 D.国际格局即将变化 ‎21.英国作家查尔斯·狄更斯于1838年10月写成的《雾都孤儿》,以雾都伦敦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奥立弗在孤儿院长大,经历学徒生涯,艰苦逃难,误入贼窝,又被迫与狠毒的凶徒为伍,历尽无数辛酸,最后在善良人的帮助下,查明身世并获得了幸福。这一作品 A.说明现实主义文学风靡一时 B.展现了伦敦环境污染的严重 C.折射出英国社会环境的恶劣 D.表达作者对现实社会的迷茫 ‎22.自华盛顿到林肯的16位美国总统对国会法律的否决人均不超过3.5次,其中有7位总统根本未行使过否决权。但美国第7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1828-1836年)共使用过12次,遭到国会参议院强烈谴责,认为他“声称的权力比任何一位欧洲国王的权力都要大”。材料体现了 A.总统是国家权力中心 B.总统与国会关系日益紧张 C.总统性格决定否决量 D.美国坚持权力制衡的原则 ‎23.法国大革命时,吉伦特派灵魂人物罗兰夫人被更加激进的雅各宾派送上断头台。临刑前她在自由神像留下了一句为后人所熟知的名言:“自由自由,天下古今几多之罪恶,假汝之名以行!”。罗兰夫人之死表明 A.伏尔泰的思想影响深远 B.启蒙运动有其自身局限 C.封建专制制度已被推翻 D.民主自由是时代的潮流 ‎24.恩格斯指出“他用这本书来向自然事物方面的教会权威挑战。从此自然科学便开始从神学中解放出来……科学的发展从此便大踏步地前进。”对教会权威发起挑战的内容是 A.地心说 B.日心说 C.万有引力定律 D.进化论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52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工业化使人们不再相信中世纪神定的等级秩序,转而相信个人拥有天赋的追求自由和聿福的权利,这种权利自由在民族或民族国家而非王朝国家内才能得到保障。……在经济层面,民族国家可以提供没有关税和配额限制的、他们可以在其中自由贸易的自由大市场,并因此提高他们的生活水准。在19世纪的西欧,民族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在当时西欧人普遍认为,只有民族国家才能够或似乎能够满足民族成员相对安全、自由的要求和实现他们对未来的希望,扩充军备、对外殖民扩张、建立势力范围可以使民族国家更强大。民族国家越强大,民族成员的生存条件就越好,民族世代存续也就更有保证。‎ ‎——摘自李肇忠《近代西欧民族主义》‎ 材料二19世紀下半叶,一些先进中国人的现代民族意识开始逐渐觉醒了。沿海的改革者属于近代中国人向民族主义转变的第一代,包括容阂、伍廷芳、王韬、郑观应等人。当殖民者夸耀西方的文明和强盛、贬低中国文化传统时,个人和国家的羞耻感融为一体成为民族主义激情的丰富来源;同时他们认为国家强盛的关健在于统治者与人民之间有种密切的信任关系。而这种关系在西方受到代议制政治制庋的推动。内地的改革者,如冯桂芬、郭嵩焘、薛福成等人在普遍接受了变革之后,也明显向民族主义方向发展玛桂芬向同胞力陈要以中国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的失败为耻,以此唤起国人自强的心理郭嵩焘通过中国文明与西方文明的比较,形成了民族主义的思想框架。薛福成则关注收回治外法权和提高关税等问题。到20世紀第年,“民族主义”的概念由梁启超引入中国,在中国滋生蔓延半个世纪之久的民族主义意识第一次得到了正式、明确的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华夏中心主义最终转化成民族主义。‎ ‎——摘自胡涤非《民族主义与近代中国政治变迁》‎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19世纪西欧与中国对“民族主义”认识的不同并析 其原因。(18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近代中国的民族主义思潮。(7分)‎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传统观点认为,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是因为英国最早具备了技术、市场等经济条件;后来有研究者认为,其主要原因是英国建立了君主立宪制度;又有学者提出煤铁资源丰富、易于开采等自然条件是其重要因素。‎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英国成为工业革命发源地的原因”提出你的观点,并加以论证。(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完整。‎ ‎27【历史一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分)‎ 材料 清朝的司法机构基本浯袭了封建旧制,中央设刑部、大理寺、都察院,分掌审判复核和监察,地方审判权由行政长官兼领。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通过不乎等条约在中国获得了“治外法权”。19世纪末,清政府已经认识到丧失司法主权的危害性,1902年清廷下诏“著派沈家本、伍廷芳将一切现行徫例按照交涉情形,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改。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1906年,清政府将刑部改为法部,掌管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具有审判职能,改大理寺为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在法部设置总检察厅,作为最高检察机关,独立行使检察权。1907年,在各省设高等审判厅,府(直属州)设地方审判厅,州县设初级审判厅。清政府还引进了西方近現代诉讼制度,承认律师制度的合法性,确定了审判公开、允许辩论等原则,并明确了预审、合议、公判、复审等程序,初步规定了法官、检察官考试任用制度。‎ ‎——摘自贾孔会《中国近代司法改革刍议》‎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司法改革的主要特点。(7分)‎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清末司法改革的原因。(8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