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试卷

河北省衡水市深州市中学2020届高三第一次月考 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泽(共48题,每题1分,共48分)‎ ‎1.有学者评述某项制度的实施:由姬姜二姓的亲戚各自率领武力常驻于若干要地,以这些“点”拉成几条“线”,来控制广袤的“面”,从而建立起“一个网络结构的模式”。该制度 (  )‎ A.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加强了周王对地方的统治 C.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 D.有效地控制了诸侯国 ‎2.西周时期,从宗法上讲,一庙无二主,各级宗族成员,都要以各级“宗子”为中心,表示“尊祖”和“敬宗”。这样做的实质目的是 (  )‎ A.宣扬君权神授的思想  B.维护贵族等级秩序 C.构建家国一体的政局 D.强化尊祖敬宗观念 ‎3.公元前489年,田恒自立为齐相,掌握齐国国政。八年后,田恒杀齐简公与诸多公族,另立齐平公,后田恒的后代田和自立为国君,同年为周安王册命为齐侯。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 A.先秦诸侯斗争激烈 B.宗法制遭到破坏 C.周王任命各国官吏 D.礼制的不断发展 ‎4.《新唐房·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几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 B.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 C.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 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 ‎5. 《庄子•天道篇》:“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圣人者,原天地之美而达万物之理。”;《荀子•天论》:“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两者都强调(  )‎ A. 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 B. 顺应自然,无为而治 C. 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D. 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6. 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这反映了当时(  )‎ A. 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 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 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 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7. 《孟子•滕文公下》记载: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臣弑其君者有之,子弑其父者有之。孔子惧,作《春秋》。这反映了孔子(  )‎ A. 经世致用的修史观念 B. 会通古今的历史视野 C. 秉笔直书的勇敢精神 D. 高尚的学术道德修养 ‎8.易中天曾经说道:“这(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也是一场历时三百年之久的跨世纪大辩论,儒墨争雄,儒道争锋,儒法争用,可谓纵横捭阖,机锋迭起,智慧纷呈。”材料中的“争”本质上指的是(  )‎ A.争夺国家的最高统治权力 B.寻求社会稳定与发展的途径 C.争夺学术霸主的地位 D.探寻国家实现统一的新途径 ‎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 B. 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 B. 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 D. 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0.东汉光武帝设立“举谣言”制,将民谣纳入行政监督体系,以反映地方官吏为政善恶的歌谣来决定官吏的升黜,东汉出现了一系列因“谣言”而黜陟的官吏。这反映出东汉时期( ) ‎ A.社会舆论决定官吏升黜 B.监察体系臻于完备 ‎ C.儒家思想影响政府决策 D.选官标准发生变化 ‎11.公元前124年,汉武帝在长安兴办太学,“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规定太学的学习科目设五经,学生可任选一经学习,以自学为主,老师定期讲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做官。 太学的兴办( ) ‎ A.有利于实现西汉王朝的思想统一 B.促进了汉代地方教育事业的发展 C.建立了以考试为主的官僚选拔制度 D.缓和了统治阶级集团内部的矛盾 ‎12.《汉书·武帝纪》中记载:“(元朔二年)春正月,诏曰:‘梁王、城阳王亲慈同生,愿以邑分弟,其许之。诸侯王请与子弟邑者,朕将亲览,使有列位焉’。”这一措施导致( )‎ A.土地兼并严重 B.王国问题逐渐得到解决 C.七国之乱爆发 D.宗法原则被彻底地放弃 ‎13.西周铜器铭文中有“应监”、“艾监”等称呼。在西周王朝的政治体制中,监是由王朝中央派出,负责监督地方的特殊官员。下列官职(或机构)的职能与西周的“监”最为接近的是( )‎ A.汉武帝时的刺史 B.唐代的门下省 C.宋代的三司使 D.明朝的内阁 ‎14. “小农经济一锄、一镰,一个主要劳力加上一些辅助劳力,一旦和土地结合,就可以到处组织起简单再生产。”这主要体现了小农经济(  )‎ A. 稳定性强 B. 生命力顽强 C. 基础脆弱 D. 生产工具简单 ‎15.两千多年前,中国先人通过观察等活动,探寻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凝练成了“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说明(  )‎ A. 中国先人有“道法自然”的理念 B. 历代气象的变化有规律可寻 C. 重农抑商政策对科技发展有影响 D. 农业经济的发展具有可控性 ‎16.南朝梁武帝曾经下诏强调:“九流常选(其中自然包括高门子弟),不通一经者不得出仕”;以及规定学校学生策试得第,出仕可不受年龄限制。这样的做法(  )‎ A.表明了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B.彻底废除了九品中正制 C.严重打击了门阀士族势力 D.标志着科举选官的开始 ‎17.魏晋时期,九品中正制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由世家大族垄断用人和掌权的状况,隋唐确立了科举制之后,基本纠正了这一状况。这一变化说明科举制(  )‎ A.是公正公开的人才选拔制度 B.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完善了朝廷选拔官吏的机制 D.导致了世家大族势力的衰落 ‎18.汉唐明三代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宦官专权现象,而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这是因为魏晋南北朝时(  )‎ A.皇权不断加强 B.长期处于分裂 C.外戚势力衰落 D.皇权相对削弱 ‎19.晋人张载在《榷论》中说,政府选拔人才时“碌碌然以取世资”,因此,一些具有卓越才能的人“直将伏死嵚岑(高峻的山峰)之下”!这反映了该时期(  )‎ A.皇帝征召把儒士排除在外 B.察举制未能选出经世之才 C.庶族及寒门才俊备受压抑 D.士人壮志难酬而消极出世 ‎20.有学者对《新唐书》列传中1 443名官员的来源进行分析如下:‎ 入仕途径 科举制入仕 胥吏出职等杂色入仕 开国功臣与降归入仕 门荫 入仕 入仕途径不详 人数 ‎540‎ ‎344‎ ‎162‎ ‎92‎ ‎306‎ 比例 ‎37%‎ ‎24%‎ ‎11%‎ ‎7%‎ ‎21%‎ 这说明(  )‎ A.唐代“文官政治”特色明显 B.门阀政治彻底被科举政治取代 C.唐代政治具有一定开放性 D.选官制度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 ‎21.唐朝武德四年宣布废止五铢钱,改行“开元通宝”钱,这种钱制不仅成为有唐一代的定制,而且持续流行了近千年,也被作为后世“钱制”的楷模。“通宝”钱制流行反映出(  )‎ A.中国古代货币开始走向规范化 B.年号铸钱强化了货币经济功能 C.货币在社会经济中的作用增强 D.标志我国金属铸币制度的成熟 ‎22.下图为著名画家吴道子的《送子天王图》(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描绘释迦牟尼降生后,其父净饭王和摩耶夫人抱着他去向诸神礼拜。作为史料,它(  )‎ A.反映了佛教传入中国时的盛况 B.展现了魏晋以来佛教传播的趋势 C.印证了唐代佛教中国化的态势 D.说明了古代绘画以宗教题材为主 ‎23.“宋承唐制,抑又甚焉。三师、三公不常置,宰相不专任三省长官,又别置政事堂,与枢密对掌大政。天下财赋,悉隶三司。”材料表明宋代的中央机构设置( )‎ A. 在唐朝的基础上有所精简 B. 不再设立宰相这一官职 C. 实现了权力的制约与平衡 D. 分化事权以强化君权 ‎24. 宋太祖在建隆三年立下戒碑:“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苏轼说:“自建隆以来,未尝罪一言者,纵有薄责,旋即超升。”这表明赵宋王朝(  )‎ A.倡导革新除弊朝风 B.鼓励文人直言进谏 C.高估文人议政作用 D.放弃控制文人思想 ‎25.唐代士人将“始不以进士擢第,不娶五姓女,不得修国史”称为“平生有三恨”。宋 代士人把“入翰林,加金紫,知贡举”,叫做“平生美事三者并集”;把“不历中书”、未拜相,叫做“生平不足”。据此可知唐宋社会(  )‎ A.由世俗贵族社会逐渐向平民社会转化 B.科举制发展使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C.商品经济发展促进了价值追求的变化 D.从以门阀为中心转化为以品官为本位 ‎26.成书于元朝的《农书》列举了围田、柜田、架田、涂田、沙田和梯田等田制,前五种行于滨江海湖泊之地,后一种行于多山丘陵之域。这反映了当时(  )‎ A.人地矛盾突出 B.土地所有制变化 C.水旱灾害频繁 D.传统犁耕受冲击 ‎27.北宋仁宗景佑年间,广州每年都有蕃客(外国商人)携带妻儿前来居住,甚至购买田宅,与当地人杂居,突破了蕃坊(蕃商聚居区)的限制,这些蕃客“富者资累巨万”。这表明当时(  )‎ A.坊市界限被打破 B.地域性商人群体出现 C.对外贸易的繁荣 D.外商开始在中国定居 ‎28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 A.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B.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D.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29.佛教传入中国对儒学产生了巨大冲击,许多儒士激烈批判佛教,并支持政治上的灭佛运动,却没能阻断佛教的兴盛。到宋朝之后,儒士对佛教转向宽容,佛教却衰落了。这是因为(  )‎ A.儒学加强理论建设,适应时代要求 B.君主专制加强,儒学独尊地位巩固 C.商品经济发展,民众价值取向变化 D.佛教没有与时俱进,实现理论创新 ‎30.宋理宗读了朱熹的书后,感慨地说,“读之不释手,恨不与之同时”,并追封朱熹为“太师”,还把他的牌位放进孔庙从祀。宋理宗的言行(  )‎ A.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B.表明理学得到普遍认同 C.扩大了科举考试的内容 D.强化了理学的教化功能 ‎31.宋代话本《张生彩鸾灯传》描写了张生元宵观灯引出的爱情佳话,《张主管志诚脱奇祸》描绘了张胜与小夫人“鬼魂”的遇合,声色和娱乐成为新的文学叙事的主题。可见宋代话本(  )‎ A.具有潜移默化的教化功能 B.动摇了传统的礼仪道德规范 C.真实再现了北宋城市生活 D.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32.明朝朱元璋认为宰相多“专权乱政”而废宰相,立铁牌“内官不得干预政事”于宫门内,但明朝权臣乱政、宦官专权现象仍屡禁不止,究其根源是在于(  )‎ A.中央集权不断强化的结果 B.君主专制极端强化的结果 C.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弊端 D.票拟权和批红权不断下移 ‎33.下表反映的是明代内阁大臣在阁年限统计情况。这种状况( )‎ 年限 ‎1年以下 ‎1-2年 ‎2-5年 ‎5-10年 ‎10-15年 ‎15-20年 ‎20年以上 阁臣数(人)‎ ‎30‎ ‎37‎ ‎42‎ ‎25‎ ‎12‎ ‎11‎ ‎4‎ 占比(%)‎ ‎18.63‎ ‎22.98‎ ‎26.09‎ ‎15.53‎ ‎7.45‎ ‎6.83‎ ‎2.49‎ A.促进了官吏队伍的年轻化 B.反映了明朝官僚机构膨胀 ‎ C.说明了内阁辅助作用不大 D.削弱了国家政策的稳定性 ‎34.明清时期,北京皇家园林中有不少农业景观,如太液池中的丰泽园、圆明园中的多稼轩等。这些园林中除种植稻、麦等粮食作物之外,还种桑养蚕。影响该园林景观设计理念的主要是( )‎ A. 封建等级观念 B. 皇家财富资源 C. 社会经济形态 D. “天人合一”思想 ‎35.明朝正德、嘉靖年间,“苏微大贾,招贩鱼盐,多置田宅,以长子孙”,安徽的大多数耕地“皆绅衿商贾之产”,扬州大盐商,既“腰万贯”,也“坐拥一县之田”“安然衣食租税”。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政府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 土地兼并现象严重店限 C. 商帮和会馆在全国兴起 D. 江南商品经济的繁荣 ‎36.据记载,清初实施海禁前,“市井贸易,咸有外国货物,民间行使多以外国银钱,因而各省流行,所在皆有”。这一记载表明当时( )‎ A. 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优势地位 B. 外来货币干扰了中国资本市场 C. 自然经济受到进口货物的冲击 D. 民间贸易发展冲击清廷的统治 ‎37.明清时期,为解决外地经商的困难,提高商业的竞争力,以地缘为纽带的“商帮”兴起,尤其以徽商、晋商、粤商、宁波帮等十大商帮最为著名,他们在各都市、市镇建立“会馆”,并进而构筑严密的商业网。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历史背景是(  )‎ A.跨区域贸易日益繁荣 B.商业竞争异常激烈 C.地缘意识更加突出 D.重农抑商政策威胁商人利益 ‎38.有学者认为“16至17‎ 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朝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是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下列对此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 A.“新的经济形态微弱”是由于商品经济水平落后 ‎ B.“时代性的缺陷”是指没有提出象征时代发展趋势的思想学说 C.“先天不足”是指思想家的思想缺少必要的社会基础 D. “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说明早期启蒙思想并不具备启蒙作用 ‎39. 黄宗羲被蔡元培称为中国的卢梭,他的《明夷待访录》被认为是中国的《人权宣言》,这一提法的依据是( )‎ A. 批判君主专制,具有启蒙作用 B. 倡导开明政治,效仿西方制度 C. 否定传统文化,促进民主发展 D. 提出主权在民,主张平等自由 ‎40.顾炎武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面临着以什么取代心学的抉择,他选取了经学,提出了“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的主张。这反映出顾炎武( )‎ A. 目的在于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 致力倡导经世致用思想 C. 其主张导致理学日益走向僵化 D. 猛烈抨击传统儒家思想 ‎41.《清代学术概论》在评价近代一场战争时指出:“此战之后……海禁既开,所谓‘西学’者开始输入。”该战之后( )‎ A. 中国被迫开放了上海等通商口岸 B. 列强侵略势力开始深入中国内地 C. 帝国主义加深了对华的资本输出 D. 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 ‎42.19世纪后,许多国家尤其沿海国家无可选择地与海洋联系在一起。但近代中国发展海军并未真正认识这一世界大潮,而始终局限于对西方列强炮舰政策的本能反应,呈现出“海患紧则海军兴,海患缓则海军弛”的状态。这体现出近代中国( )‎ A. 自觉意识到发展海军的重要性 B. 主动与世界联系在一起 C. 发展海军呈现被动和短视现象 D. 发展海军顺应历史大潮 ‎43.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题、为走路而准备着。这里强调的是辛亥革命( )‎ A.提供了可以大胆尝试的民权政治舞台 B.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 C.促进了民主精神以及平等意识的觉醒 D.奠定了中国实行民主宪政的制度框架 ‎44.郑观应在《商务叹》中云:“轮船招商开平矿,创自商人尽商股。办有成效倏变更,官夺商权难自主……名为保商实剥商,官督商办势如虎”。导致此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 A.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 B. 封建专制制度的阻碍 C. 民族危机的不断加剧 D. 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 ‎45.《中国现代化历程》中说:“在1895—1901年间,除去铁路业不计,新办企业的资本已是洋务运动30年全部民用企业资本的一半。”这得益于( )‎ A. 清末新政的推进 B. 变法政策的实施 C. 商品输出的加强 D. 清政府政策促进 ‎46.1900年前后的上海、天津、汉口等租界区域,一些中下层人士热衷于“紧身窄袖半洋装”和“马夹密门绸纽扣”;知识分子与买办阶层则青睐于“金丝眼镜雕毛扇,窄袖衣衫阔领头。品海香烟龙角嘴,包车钻戒诩风流。”这表明当时( )‎ A. 消费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B. 阶层等级观念逐渐淡化 C. 开放程度影响消费观念 D. 国人服饰发生根本变化 ‎47.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投考者寥寥”,之后随着大量“有用”之西书被翻译和引入,1874年上海“格致书院”创办时得到了李鸿章等许多官绅的捐款资助。这一变化表明( )‎ A. 传统儒学已经丧失主导地位 B. 追求西学已经成为社会主流 C. “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D. 官绅阶层已经接受了西政思想 ‎48.在探索救亡图存的道路上,19世纪最后的60年里,中国先后出现了地主阶级抵抗派、洋务派和资产阶级维新派,他们的主张虽有不同,但都( )‎ A. 极大地动摇了清政府的统治 B. 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C. 有利于传播西方先进思想 D. 推动了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二、材料题(共3题,共52分)‎ ‎49.(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读诗易,礼春秋。号六经,当讲求。‎ 材料二 ‎“凡天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荼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 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梁启超《西学书目表》(1896年)‎ 上卷:“西学”诸书 算学、重学、电学、声学、汽学、天学、地学、全体学、动植物学、医学、图学 中卷:“西政”诸书 史志、官制、学制、法律、农政、矿政、工政、商政、兵政、船政 (1) 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6分)‎ ‎(2)材料二反映了黄宗羲的什么思想主张?(2分)‎ 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黄宗羲这种思想形成的原因。 (6分)‎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卷”诸书的传播对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影响。‎ ‎(2分)“中卷’ 诸书的翻译出版反映出当时 “西学东渐” 有何新的发展?(2分)‎ ‎50.(18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 ‎ 唐朝长安为西京,洛阳为东京(都)。到北宋时期则以洛阳为西京,以都城汴梁为东京。 宋周邦彦在《汴都赋》中说:“舳舻相衔,千里不绝,越舲吴艚,官艘贾舶,闵讴楚语,风帆雨楫, 联翩方载,钲鼓镗铃。”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序中说东京商业:“万国成通,集四海之珍奇,皆归市易。”《续资治通鉴长编》记载北宋东京人口“比汉、唐京邑民庶,十倍其人矣”,是当时世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 ——摘自2016年《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教学设计示例》 ‎ 材料二 ‎ ‎“海舶大者数百人,小者百余人,以巨商为纲首(船长)、副纲首、杂事,市舶司给朱记。 ……舶船深阔各数十丈,商人分占贮货,人得数尺许,下以贮物,夜卧其上。货多陶器,大小相套,无少隙地,……舟师识地理,夜则观星,昼则观日,阴晦观指南针,或以十丈绳钩, 取海底泥嗅之,便知所至。……诸国人至广州,是岁不归者,谓之‘住唐’……广州蕃坊, 海外诸国人聚居,置蕃长一人,管勾蕃坊公事,专切招邀蕃商入贡,用蕃官为之,巾袍履笏如华人。” ‎ ‎——(宋)朱彧《萍洲可谈》 ‎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唐朝长安和北宋东京在城市发展上的主要不同。(8分)‎ (2) 综合材料二中的相关信息,概括宋代经济发展的特征。(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8分)‎ ‎51.(16分)对同一史实,不同史料可能有不同反映,探究历史应注意史料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道光年间,大开海禁,西人之工于牟利者,接踵而来,操贸易之权,逐锥刀之利,民间生计,皆为其所夺……自洋布洋纱入口,土布销场遂滞,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盛世危言》‎ 材料二 (20世纪初)所食者率皆本地所树之粟,所衣者率皆本地所出之棉,男耕女织,终岁勤劳,常见农民自顶至踵所用衣、袜、鞋、带皆由自力织成者。‎ ‎——民国河北《元氏县志》‎ ‎(1)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特征是什么?(6分)材料一和材料二所反映的近代农村经济状况有何不同?(4分)‎ (1) 材料一和材料二对于探究中国近代农村经济结构的变迁,分别有何局限?(4分)综合两则材料可以推知中国近代经济发展的何种特点?(2分)‎ ‎‎ 参考答案 ‎1——10 BBBCA CABBC 11——20 ABABC ABDCC ‎21——30 CCDBD ACCAD 31——40 DBDCA AACAB ‎41——48 ACCBD CCC ‎49.‎ ‎(1)主要思想礼、仁、义、中庸、孝、修齐治平(6分)‎ ‎(2)体现了黄宗羲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思想。(2分)‎ ‎ 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的萌芽;君主专制强化,弊端丛生,封建社会制 度衰落;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6分) ‎ ‎(3)积极影响:促进了近代科学技术在中国的传播,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近代化。(4分)‎ 新发展:西学传播的重点由科学技术向制度转变(2分)‎ ‎50. ‎ ‎(1)不同:①唐代长安实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坊市界限;②唐代长安商业 活动有时间限制;北宋东京打破了对商业活动的时间限制,服务业发达,出现了娱乐场所 ‎“瓦肆”,夜市和早市进一步发展;③北宋东京的人口大大超过了唐代长安;④唐朝长安 位于西部高原,北宋东京位于中原腹地。(8分) ‎ ‎ (2)特征:海外贸易发达,中外交流频繁。(2分) ‎ 原因:①宋代商品经济发达,手工业技术高超;②南方经济发展,经济重心南移;‎ ‎③“陆上丝绸之路”受阻,“海上丝绸之路”发达;④政府积极支持对外贸易,设置 专门管理机构;⑤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等航海技术的进步。(8分) ‎ ‎51、 ‎ ‎(1)特征:以家庭为单位,耕织结合,自给自足。(6分)‎ 不同:‎ 材料一: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解体;‎ 材料二:河北元氏县仍以自然经济(传统的小农经济)为主。(4分)‎ ‎(2)局限:材料一有夸大之处;材料二只反映局部。‎ 特点:地区发展不平衡。(6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