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重庆长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重庆长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历史试题 Word版

‎2017-2018学年重庆长寿中学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孟子说:“君有大过则谏,反覆之而不听,则易位。”而董仲舒则说:“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这一变化说明了(  )‎ A.“天人合一”思想深入人心 B.儒学发展适应了统治者需要 ‎ C.汉代建立了中央集权体制 D.先秦儒学存在重大理论缺陷 ‎2. 《汉书·贡禹传》载:“故时齐三服官输物不过十笥(盛衣物或饭食等的方形竹器),方今齐三服官作工各数千人,一岁费数钜万。”从材料可得出(  )‎ ‎ A.官营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B.民营手工业得到了政府的扶持 ‎ C.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D.汉代的官营纺织业规模大耗资多 ‎3. “史实”“史论”“史识”是构成史学的三大要素。史实即历史事实;史论即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评论;史识即是以科学的史观作指导,来分析大量的史实,然后得出科学的结论。下列对唐朝三省六部制的叙述属于“史论”的是(  )‎ A.它的基本运作程序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六部 ‎ B.它削弱了相权,加强了皇权,提高了中央机构行政效率 C.它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新,此后历朝基本沿用 ‎ D.三省指的是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其长官都是宰相 ‎4. 明朝的监察制度具有动态机制,采取定期与临时相互交替的巡按方式对地方官员进行考察监督。这一“动态机制”(  )‎ A.使监查权利独立于体制之外 B.有利于防止监察机构腐败 C.完善了民意的舆论监督 D.破除了官官相护的陋习 ‎5. 李贽驳斥轻视和贬低商人的传统观念,指出:“且商贾亦何可鄙之有?挟数万之贷,经风涛之险,受辱于关吏,忍垢于市易,辛勤万状,所挟者重,所得者末。”更有甚者,商人“必交结于卿大夫之门,然后可以收其利而远其害”。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官商勾结,贿赂成风 B.商业资本力量雄厚,商品经济发达 C.封建制度严重阻碍商品经济发展 D.商业发展严重依赖于封建官府 ‎6. 维新派认为教育“不当仅及于士,而当下达于民;不当仅立于国,而当遍及于乡”;“‎ 必使四万万之民 皆出于学”(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戊戌变法》),材料主要反映了(  )‎ A.古代教育向近代教育的转型 B.维新派全民教育的理念 ‎ C.维新派认为教育应该为变法服务 D.维新派主张废除科举制 ‎7. 从1928年开始,国民政府先后同各国签订关税条约,提高火柴、瓷器、糖、水泥、肥皂等商品的进口税,到1933年,对棉产品、纸张的进口税率甚至高达货价的80%。此举(  )‎ ‎①促使外国资本卷土重来 ②推动了民族工业更快的发展 ‎③使官僚资本得以垄断国家经济 ④有助于抵制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外货倾销 ‎ A.②④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8. 有资料披露,美国驻华军事代表史迪威将军在1944年曾提出,美国在装备蒋介石的同时,也应该装备活跃于太平洋海岸的八路军、新四军,这个主张曾得到美国总统罗斯福的支持,并派包瑞德为首的美军观察组赴延安,同解放区军民建立了友好的关系,上述材料表明美国(  )‎ A.放弃了敌视中国的立场 B.调动中国一切力量打击日本法西斯 C.要建立与太平洋海岸线的直接联系 D.将中共领导的武装力量纳入其控制之下 ‎9. 下表是1949~1955年国家对私营工业企业的加工订货情况。这反映出(  )‎ 年份 项目 ‎1949‎ ‎195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加工订货占总产值(%)‎ ‎11.88‎ ‎28.83‎ ‎42.71‎ ‎56.04‎ ‎61.84‎ ‎78.53‎ ‎81.69‎ 自产自销占总产值(%)‎ ‎88.12‎ ‎71.17‎ ‎57.29‎ ‎43.96‎ ‎38.16‎ ‎21.47‎ ‎18.31‎ A.私营工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 B.公有制经济逐渐占据了主导 C.国家逐步加强对私营工业的控制 D.私营工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奠定基础 ‎10. 下面是《查士丁尼法典》里的记载:如果一匹租来的马被人偷走,租马的人该负什么样的责任?答案是:他必须赔偿这匹马的价钱给马的主人,因为他应该好好照顾这匹马。由此可见,《查士丁尼法典》(  ) ‎ A.已经具有契约的思想 B.带有浓厚的理想主义色彩 C.留下了重证据的法治传统 D.包罗之广、涵盖之细 ‎11. 欧盟委员会宣布为减少碳排放及其他温室气体的排放,对抗全球气候变暖,自2012年1月1日开始征收国际航空碳排放费;2月22日包括中、美、俄罗斯等26个国家在莫斯科联合制定反对欧盟航空碳税的一揽子“报复性”方案。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国际航空业竞争日趋激烈 B.贸易壁垒阻碍经济全球化 C.发展中国家面临科技压力 D.全球气候问题威胁人类生存 ‎12.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问俄国,被媒体评论为“释放和平发展正能量”、“必将两国关系推向更高水平”。中俄两国领导人如果回顾新中国成立初期友好交往的话题应不包括(  )‎ A.毛泽东访苏 B.中苏建立外交关系 C.亚太经合组织中密切合作 D.《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52分)‎ ‎13.(22分)西方海洋文明暴力洗劫东方内陆文明的时代虽已远去,可是全球化的蓬勃兴起,再次使蕴藏着丰富资源的海洋成为人类通向四面八方的“巨大的公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 材料二:中国近代的有识之士逐步认识到“兴帮[邦]张海权”的道理,孙中山说:“中国海权一日不兴,则国基一日不宁。”“争太平洋之海权,即争太平洋之门户权。人方以我为争(意为:别国以我国为争夺瓜分的对象),岂置之不知不问。”孙中山面对旧中国的形势,从民族存亡和民生的角度关注海洋,在《实业计划自序》中说:海权“操之在我则存,操之在人则亡。”‎ ‎ ——摘编自杨金森范中义《中国海防史》‎ ‎(1)根据材料一指出作者的核心观点,(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以16-18世纪海上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进行论证。(4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孙中山的海权思想。(6分)晚清和民国时期,中国的海权为什么不能得到保障?(6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当代中国应如何看待海权问题并作相应说明。(4分)‎ ‎14.(30分)改革,是人类智慧所能做到的最惊心动魄的魔术,是对时代先行者勇气与智慧的双重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上台时,各诸侯大国把秦视为“戎、狄”,甚至会盟都不要秦参加。秦孝公决心变法图强,宣布“有能出奇计强秦者,吾且尊官,与之分土”。这样,商鞅来到秦国。……公元前359年,秦国的变法开始,这期间一切变法措施都由秦孝公推行。到公元前356年,孝公将主持变法的实权交给商鞅,商鞅立即实施大规模的改革。‎ ‎——林剑鸣《秦史稿》‎ 材料二 1831年3月1日,由辉格党人控制的格雷内阁向议会提交了以议席调整和选举资格为核心内容的议会改革方案,拉开了英国议会选举制度改革的序幕。下表出示的是该方案在议会最终得以通过的大致过程。‎ 时间 重大事件 ‎1831年3月 议会改革方案仅以一票优势通过下院审议。‎ ‎1831年4月~6月 格雷内阁提请国王解散下院重新选举。议会改革方案在辉格党占绝对优势的新议会下院顺利通过。‎ ‎1831年10月 以土地贵族与国教神职人员为主的上院以41票多数否决方案。‎ ‎1831年12月 下院再次通过议会改革方案,并提交上院。‎ ‎1832年5月 上院企图以新议案否定改革方案,引发格雷内阁集体辞职。国王威廉四世被迫召回格雷内阁,并要求上院作出妥协。‎ ‎1832年6月 议会改革方案终获上院表决通过。‎ ‎(据《英国议会改革研究:从1789到1832》)‎ 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大事 邓小平在1990年前后指出:“现在国际上担心我们会收,我们就要做几件事情,表明我们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变,而且要进一步改革开放。”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开发浦东……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12月24日上海《解放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3年 ‎1990年 ‎1984年 ‎1978年 中德两国总理出席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奠基仪式。上海飞乐音响股份有限公司发行新时期首只股票。‎ 一个完整的从经济体制到监管体制再到行政体制改革的综合试验区——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启动运作。‎ ‎(据李正图《浦东开发开放模式研究》等)‎ ‎(1)根据材料一概括秦孝公作为改革者的“勇气与智慧”。(6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特点(4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次改革的主要意义。(4分)‎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上海改革开放的进程。(8分)结合国内外形势,概括说明1990年前后党中央决定加快上海改革开放进程的原因。(8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5 BDBBC 6-10 BABCA 11-12 BC 二、综合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共52分)‎ ‎13(22分)‎ ‎(1)核心观点:控制大海是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或答要加强海洋控制)。(2分)‎ 论证:17世纪,荷兰是世界上最强大的海上霸主,因此,被称为“海上马车夫”。17、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建立起“日不落帝国”。(每例均应包括控制大海、获得殖民利益2个要点,4分)‎ ‎(2)海权思想:海权关系到中国的存亡。中国要争取通往太平洋的通道(门户)。中国必须自主掌握海权。(6分)‎ 原因:帝国主义列强侵略控制;旧中国政府的腐朽无能(政府不重视海权);中国社会经济的落后。(6分,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如何看待:既要重视海洋权益的维护,又要和平利用海洋。‎ 说明:举例论证略。(4分)‎ ‎14.(30分)‎ ‎(1)承认落后,决心改革;用高官厚禄招揽人才;亲自主持,启动改革;重用(将变法实权交给)商鞅,深化改革。(6分,任答三点即可)‎ ‎(2)特点:以选举制度的改革为核心;改革势力与保守势力(上院与下院)斗争激烈;斗争始终在代议制框架下按政治运作规则(解散下院提前大选、内阁集体辞职等)进行;国王发挥了调解人的作用。(4分,任答两点即可)‎ 主要意义:使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推动了英国代议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2分)有利于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或适应了城市化发展的需要)。(2分)‎ ‎(3)进程:1978年,改革开放启动;(2分)1984年,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启动(或上海成为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分)1990年,浦东开发开放;(2分)21世纪初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启动。(2分)‎ 国际原因:苏东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挫;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加速发展。(4分)‎ 国内原因:深圳等经济特区改革开放成功经验的启示(或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经验教训的反思);上海在中国经济格局中拥有重要地位。(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