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4年广东汕头市潮师高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
2014 年广东汕头市潮师高中高三上期期中文综历史 第Ⅰ卷(选择题,单项选择题,共 12 题,48 分) 12.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提到:“夫用贫求富,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 市门,此言末业,贫者之资也。”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符合史实的是 A.当时士农工商的界限正在逐渐淡化 B.当时通过经商致富的人比从事农业或手工业要快 C.西汉时期重农抑商政策开始松动 D.表明当时政府税收主要来自于商业 解析:题中重点信息在“农不如工,工不如商,刺绣文不如倚市门”,也就是对比之下,从 事商业比从事农业、手工业的人致富更快,即选 B 项;ACD 三项既不能从题中材料得出,也 不符合西汉时期(司马迁生活时代)经济的实际情况。 答案:B 13.“自哲学家□□以来,”明朝一位学者说,“真理已经明白显示于世界。我们不再需要什 么著作,要做的只是实践。”材料的“□□”指的是 A.董仲舒 B.朱熹 C.王阳明 D.李贽 解析:明朝学者所说的“哲学家”、“真理”,是指和陆王心学同属宋明理学范畴的程朱理学, 而朱熹作为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提供了“格物致知”、“循序渐进”等探究“天理”(即本 题“真理”)的可行方法,所以才有“要做的只是实践”。 答案:B 14.1641 年议会通过《大抗议书》:“重申议会下院掌握税收、拨款等财政决定权。”“国王只 能从‘议会有根据相信’的人中任免大臣和高级官员。”材料表明 A.英国议会有征税的传统 B.议会要求剥夺国王的权力 C.当时已经英国是君主立宪制政体 D.国王迫于无奈接受《大抗议书》 解析:本题可用排除法,A 项从可材料中直接体现;《大抗议书》只是限制英国国王的权力, 错在“剥夺”,B 项被排除;英国的君主立宪政策体开始逐渐形成于 1689 年《权利法案》的 颁布,C 项错误;《大抗议书》被英国国王查理一世坚决拒绝,D 项被排除。 答案:A 15.下列不属于巴黎公社的实践为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留下的宝贵经验的是 A.无产阶级革命原则 B.无产阶级专政原则 C.人民公仆原则 D.工农联盟原则 解析:“经验”是后人可以学习借鉴的,“教训”是后人要避免或克服的;ABC 三项都是后人 可以学习的巴黎公社革命的经验;D 项是巴黎公社革命失败的原因之一,也是它的教训之一, 符合题意。 答案:D 16.1987 年,英国发行了一套纪念《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出版 300 周年的邮票。其中,下 图纪念的是哪位科学家的成果 A.哥白尼 B.伽利略 C.牛顿 D.亚里斯多德 解析:从题中文字“纪念《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的重要著作)和图片(苹果——苹 果落地启发了牛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综合判断这位科学家是牛顿。 答案:C 17.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某领导人说:“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 当然如果保守了,妨碍了建设应有的速度也不好,但是,纠正保守比纠正冒进要容易些。” 下列实践与该领导人的观点相符合的是 A.1950 年土地改革 B.大跃进 C.实行人民公社化运动 D.“调整、巩固、充实、提高”方针的实施 解析:题中,某领导人所说的“建设规模大小必须和国家财力物力相适应”、“纠正保守比纠 正冒进要容易些”,实际上强调了纠正经济建设上急躁冒进的“左”倾错误(建设社会主义 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而纠正这一错误的正是“八字方针”的实施,即选 D 项。 答案:D 18.作为国家主席的刘少奇,在被迫害时,曾以宪法为武器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 席……谁罢免了我的主席?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但无济于事,1969 年 11 月 12 日,刘少奇含冤逝世于开封。这说明 A.当时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B.当时中国宪法规定国家主席是由人民代表大会任免的 C.“文革”期间中国没有宪法 D.当时中国民主法制正在走创新道路 解析:“要审判,也要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说明对国家主席进行司法审判前必须先进行罢免 程序,而国家主席的任免权属于国家最高权力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故 B 项正确;ACD 三项都不符合“文革”期间中国民主政治的实际状况。 答案:B 19.阅读下列近代西方科技在上海、重庆出现的时间表,从中得到的历史结论有 技术门类 西方发明 上海 重庆 铁路 1825 年 1876 年 1934 年 汽车 1883 年 1901 年 1928 年 ①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沿海早于内地 ②中国充分吸收了两次工业革命成果 ③中国对两次工业革命的冲击所作出的反应加快 ④中国早在 1901 年就出现汽车制造业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解析:从表格中上海与重庆的时间对比,可知中国的经济、技术近代化方面,上海(沿海) 比重庆早,即①正确;从上海对“铁路”的反应需要 51 年到上海对“汽车”的反映只需要 18 年,可知③正确;表中的两项事例,不能得出“充分吸收”的结论,②被排除;1901 年 汽车在上海“出现”应是最早在上海使用的时间,不能说明④项。 答案:A 20.1877 年 12 月 24 日《纽约时报》刊登记者 T.W.K 的特别报道《一个美国人的游记》,其 中写到:“天朝的人民……认为是洋人雇用了机敏而无形的鬼神,在(电报)线路内来回穿 梭,传递信息……有一次,因电报线附近某个人生病,一夜之间,一英里长的电报线就被毁 坏了。”材料主要反映了 A.中国人排外情绪严重 B.中国还没开始近代化 C.美国记者对中国人有偏见 D.近代中国人的愚昧迷信 解析:“1877 年”是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中法战争之前,题中材料反映了“电报线路内有 鬼神——使人生病——电报线被毁”这样的思路,即从本质上体现了 D 项;A 项针对义和团 运动,且是浅层次的表面现象;中国近代化开始于“师夷长技”的思想与实践,B 项说法错 误;这种游记是记录真实见闻,C 项错误。 答案:D 21.“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恩格斯赞美他是“天才的预言家”,这里的“他”是 A.拜伦 B.雪莱 C.巴尔扎克 D.歌德 解析:“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是英国浪漫主义诗人雪莱的《西风颂》中的名句, 故可直接选出正确答案 B;ACD 三项都不能与题干准确对应。 答案:B 22.“荷兰人并没有渐渐不行,而是法国人和英国人正在迎头赶上。其根本原因在于荷兰人 缺乏保持自己原先的扩张速度所需的资源。”(引自《全球通史》)据此分析 17 世纪的荷兰主 要是凭借什么称霸世界的? A.地处大西洋沿岸 B.荷兰的造船业和航海业当时欧洲最发达 C.最早发生资产阶级革命 D.最早组建了大型商业公司 解析:“ 分析 17 世纪的荷兰主要是凭借什么称霸世界的”,是指主要点明 17 世纪荷兰成为“海 上马车夫”的主要原因,即 B 项所述;ACD 三项都是次要原因、间接原因。 考点: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 扩张·“海上马车夫”。 答案:B 23.“二战”后,世界经济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下列不能反映出这一趋势的是 A.世界银行的成立 B.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C.《关税及贸易总协定》的签署 D.联合国的成立 解析: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它包括货币体系的主要表现世界 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也包括贸易体系的主要表现“关贸总协定”,这三都使世界经济 朝着体系化、制度化的方向发展;而“联合国”是二战后的综合性国际性组织,以维护世界 和平与发展为主要宗旨,不能反映这一趋势。 答案:D 第Ⅱ卷(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第 38 题 28 分,第 39 题 24 分,共 2 题,52 分) 38.(28 分)针对近代以来世界经济发展的区域地位变化问题,有学者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一:如果世界结束于 1820 年,—部此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东亚(主要是 中国)的奇迹。 观点二:如果世界结束于 1945 年,经济史的主体就会是我们大部分人伴随着北大西洋的胜 利和一个高消费、高能源利用和高劳动生产力的世界的诞生成长。 观点三:1945 年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重头戏并不发生在西方(欧美),而是发生在东亚,日 本明显赶上了最富有的西方国家,台湾和南韩没有落后很远,中国沿海重要地区现在正在紧 随其后。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你是否支持观点一?请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支持或反对的理由。(6 分) (2)观点二中“北大西洋胜利”包括了西欧的发展,请概括指出自 19 世纪初到 1945 年西欧 发展的主要原因。(8 分) (3)观点三肯定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绩,概述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经济增长较快的主要原因 有哪些?(6 分) (4)对二战后全球经济发展的评论,观点三明显忽视了西方的作用。请结合史实说明,西方 国家为战后世界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哪些重大贡献?(8 分) 解析:(1)本小题是开放性设问,基本要求是观点和理由要紧密结合。如果支持“1820 年前 300 年全球经济史的主体在中国”,则主要从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上对比明清时期的中国与 工业革命完成前的欧洲,点明当时中国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世界领先;反之,则主要从商品 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成长的状况,指出西欧具备向工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2)关于 19 世纪初到 1945 年(20 世纪中期)西欧发展的主要原因,可从政治、经济、外交、 思想、科技等角度说明,突出西欧资本主义发展的重大关键词:资产阶级代议制、工业革命、 殖民扩张、民主法制观念、自然科学重大理论成果等。 (3)借鉴上一小题的思考方式,可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有利于经济发展的政治前提、重大经 济发展决策、思想解放、国际环境有利等角度思考,总结浓缩,突出主干知识,言之有理即 可。 (4)关于二战后西方国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大贡献,可结合所学知识,从科技革命、战后 经济体系、区域化和全球化进程等角度予以说明。其关键词:科学技术、经济体系、经济发 展趋势。同样要突出主干知识,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1)支持。理由:明清时期,我国古代农耕文明高度发达,农业、手工业、商业都有 较大发展,人口增长迅速,社会经济的整体水平仍处于世界领先地位;这一时期西欧的发展 主要建立在对外财富掠夺的基础上,西欧内部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 反对。理由:尽管农耕经济的水平仍然较高,但商品经济的发展严重受阻,资本主义萌芽成 长缓慢;而新航路开辟以后的三百年,西欧商品经济、资本主义萌芽迅速发展,奠定了向工 业文明过渡的基础。 (评分说明:支持或反对 2 分;理由任意两点 4 分;只有观点没有理由零分。) (2)主要原因:①政治上:代议制民主政治的建立和完善。②经济上:两次工业革命促进资 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③对外关系上:殖民扩张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④思想文 化上:民主自由思想、人权法治理念深入人心,西方价值观影响力不断增强。⑤科技:自然 科学发展迅速,进化论、电学理论、相对论、量子论等成果促进人类进步。(评分说明:每 点 2 分,任意四点 8 分,不得超过 8 分) (3)原因:①民族独立和人民民主(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是经济发展的政 治前提。②从本国实际发出,坚持改革开放,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③解放思 想,实事求是。④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评分说明:每点 2 分,任意三 点 6 分,不得超过 6 分) (4)贡献:①推动第三次科技革命,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②建立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 经济体系,使世界经济沿着制度化、体系化方向发展。③西欧国家建立欧共体、欧盟,推动 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进程。④在西方国家主导下,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评分说明: 一点 3 分,两点 6 分,任意三点 8 分,不得超过 8 分) 39.(24 分)国家实力有两种,一种是硬实力,指国家的经济、军事等实力;另一种是软实 力,指国家的文化价值观念、社会制度等实力。现代社会看重软实力的竞争。阅读材料并结 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 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材料二:中国的传统文化自汉以来,是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一直被我们认为是世界上 最好的文化,但是到了晚清出现千年未有之文化危机……从晚清开始,中国社会就是一个不 断重建文化自信心的过程,这种文化自信心的建设包括物质层面、制度层面和精神层面。 ——廖保平《铁屋里的大国突围》 材料三:公民社会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力量。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认为,当今美国的软 实力主要依靠的是公民社会而不是政府,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 中国软实力。 ——约瑟夫·奈著《权力的未来》 (1)试以唐宋的史实为例,从文化价值、社会制度等角度概括古代中国软实力的表现。(6 分) (2)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史实说明近代中国社会是如何从物质方面、制度方面、精神方面来 “重建文化自信心的”。(6 分) (3)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在政府主导下为提升国家软实力所作的努力有哪些?(6 分) (4)有人认为,美国开国元勋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请从价值观念和体制构建两个 方面说明这一观点。(6 分) 解析:(1)在唐、宋时期的史实范围内,概括其“文化价值”,可突出理学的产生、中华文化 圈、四大发明的世界贡献等;概括其“社会制度”,要举出两项重要政治制度,也要高度浓 缩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完善。 (2)中国近代以来即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而重建文化信心,即:物质 方面要突出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方面要强调学习西方传来的先进政治制度;精神方面要 点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及重大政治运动的思想意义。 (3)“中国则倾向于依靠政府政策和公共外交手段来影响中国软实力”,按题目要求应排除经 济、军事等方面;“政府政策”主要应该指出民主法制的建立和完善、国内文化教育政策及 国际上的文化传播等;“公共外交”应该点明中国为了创造和平安宁国际环境而提出的重大 外交原则及主动融入世界的重大努力。 (4)按题目要求,“美国开国元勋(即华盛顿、杰斐逊等)奠定了美国发展软实力的基础”, 在“价值观念”上主要是启蒙思想的影响,在“体制构建”上要突出 1787 年宪法确立的美 国国体与政治架构模式。 答案:(1)表现:(6 分)①文化价值:儒学发展到哲理化的理学;中国文化对周边国家文化 发展影响深远,中华文化圈形成;四大发明的传播推动着世界文明的发展。(4 分,每点 2 分,答对其中两点即可)②社会制度: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完善中央集权制。(2 分, 每点 1 分) (2)物质方面:兴起洋务运动,积极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制度层面:维新变法运动、辛亥革 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推动民主政治的构建;精神层面:掀起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推动 民主思想的发展。(评分说明:每一方面,史实 1 分,论述 1 分,本小题不得超过 6 分) (3)努力:①政治方面: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实行依法治国方略。②文化教 育:实行“双百”方针;推动扫盲教育、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创办孔子学院,积极传 播中国文化。③外交方面: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入 WTO 组织等。 (评分说明:至少从三个方面来回答,每个方面得分不超过 2 分。每个方面具体史实每点 1 分,答对两点即得 2 分,如能综合叙述则得 2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软实力如果 答了经济发展或军事方面,不给分。) (4)价值观念:天赋人权,自由平等,主权在民;(3 分,每点 1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 两点以上得 3 分。) 体制构建:三权分立、共和制、总统制。((3 分,每点 1 分,答对一点得 2 分,答对两点以 上得 3 分。如果答三权分立的具体内容得 2 分。其他言之成理亦可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