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 第十四课 理性之光同步训练2 岳麓版必修3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 第十四课 理性之光同步训练2 岳麓版必修3

第十四课理性之光同步训练 一、 选择题 ‎1.美国学者马文·佩里指出,“自然界是机械的、可分析的、有规律的并被数学验证过的”,宇宙“被看成一个巨大的机器”,一些思想家还开始“以探索的批判的怀疑的精神审视欧洲的制度和传统”。材料中对自然的这种认识 A.促成用人的思考和判断打破封建专制束缚 B.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C.促使人们放弃对上帝的信仰 D.强有力地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启蒙运动主要是一场知识分子运动,但是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并不局限于书斋,而是具有空前的公共性。他们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展开广泛的交流活动。能够支持这一说法的是,在当时的欧洲。‎ ‎①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 ‎②许多国家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 ‎③一些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 ‎④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3. “兴起于18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这里的“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11‎ 是指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视法制 ‎4.“在启蒙思想家之间,也存在着很大的思想分歧,特别是卢梭与伏尔泰,可以说是形同水火,势不两立。”卢梭与伏尔泰对立的最主要表现是 A.是否信仰上帝B.代表不同阶级利益 C.倡导不同的政体D.对私有财产态度不同 ‎5.卢梭认为“自从人类察觉到一个人据有两个人食粮的好处的时候起,平等就消失了……不久便可以看到奴役和贫困伴随着农作物在田野中萌芽和滋长”。这段话表明卢梭认识到了 A.财产私有制是人类不平等的根源 ‎ B.专制统治致使人民贫困和遭受奴役 C.争夺食物是人类冲突的重要原因 ‎ D.奴役与贫困是伴随人类社会的普遍现象 ‎6.在马鞍山市一堂关于启蒙运动的综合探究课中,同学们提出了以下的观点,你认为其中正确的是(  )‎ ‎①启蒙思想用理性之光照亮了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 ‎②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进入高潮 ‎③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反映了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④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 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7.有学者指出,培根(1561—1626年)所确立的实验观察和归纳推理法、牛顿(1643—1727年)提出的运动三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不但奠定了现代自然科学的方法论基础和理论框架,而且引发了观念形态的革命。上述历史现象 A.促进地圆学说在欧洲普遍传播 ‎ B.导致宗教改革运动在欧洲兴起 11‎ C.成为启蒙运动理性思想的来源 ‎ D.产生现实主义的文学艺术流派 ‎8.“这些哲人(指启蒙思想家)受被牛顿证实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影响很大,相信存在着不仅控制物质世界、而且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该论述反映了科学( ) A.改变了人类的宗教信仰 B.摆脱了宗教神学的束缚 C.影响了人类的思想观念 D.提升了人类的物质生活 ‎9.《从法国大革命看法兰西民族的一种文化特性》一文的作者说:“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据此判断,该文作者认为法国人在革命的价值取向上更侧重于 A.自由 B.平等 C.共和 D.法制 ‎10.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 B. 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完全相反 C. 这是由两人的阶级属性对立造成的 ‎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1.马文·佩里在《西方文明史》中写道:“虽然伏尔泰在巴黎了解了一些启蒙新文化,然而,只是在1726年到了伦敦以后,诗人伏尔泰才成为启蒙思想家伏尔泰。在英国,伏尔泰接受了牛顿的思想。”他从牛顿的著作中看到的是( )‎ A.如何以实验为主要方式,证实外力是改变事物运动状态的原因 B.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运用理智建立普遍法则来解释物质世界 C.如何以推理为主要方式,提出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 D.如何以数学为表达形式,假说辐射是由具有能量的量子来实现的 ‎12.德国诗人海涅曾这样总结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这反映了当时( )‎ A.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 ‎ 11‎ B.“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 C.反对天主教会成为时代的潮流 ‎ D.人们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 ‎13.孟德斯鸠曾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推翻封建贵族的统治后,英国社会实际上处于一种非常危险的状态,个人最自由的情况是专制产生的最可怕的契机。对孟德斯鸠的观点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英国革命剥夺了贵族的统治权 ‎ B.英国革命并没有推翻君主专制 C.君主立宪有助于保护革命成果 ‎ D.英国革命不应将自由作为目标 ‎14.学者杨晓东认为:“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基于这种分析,他认为“启蒙”主要是(  )‎ A.引导独立思考的途径 ‎ B.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 C.自主开拓精神的家园 ‎ D.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 ‎15.18世纪中叶,法国政府一度将狄德罗主编的《百科全书》称为“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并对百科全书派提出公诉,其罪名是“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有关百科全书派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产生在法国大革命时期 B.反对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 C.属于浪漫主义文学流派 D.使自由平等思想成为主流 ‎16.“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A.反对智者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主张 11‎ B.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D.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一、 非选择题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与西方相比,中国古代的国家哲学则更加伦理化,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宋代二程——程颢,程颐创立了“性即理”的理学唯心主义国家哲学,认为人们内心本来就具有一切事物之理,具有封建伦理纲常,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之后,朱熹构建的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其地位几近孔子。继宋之后元、明、清三代统治者把发挥孔孟之道的宋代程朱理学钦定为国家哲学。‎ ‎——摘编自于今《国家哲学与社会主义国家哲学的理论概述》‎ 材料二:《论法的精神》是一部政治哲学的著作,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作为西方政治学的一部经典,它在当时思想所能及的范围内,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孟德斯鸠最大的历史贡献在于其对政府架构的思考。在《论法的精神》里,孟德斯鸠延续英国先贤洛克的观念,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其理论特点在于,治理国家的三个权力部门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似乎能够支撑起一个稳定的平面;立法、司法、行政之间恰似“石头、剪子、布”一样相生相克,分权制衡,应该能够很好地治理一个社会(国家,或者国家之下的行政单位 ‎——摘编自何志鹏《孟德斯鸠与<论法的精神>》‎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的内涵并分析其对后世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孟德斯鸠构建的政治哲学与程、朱构建的国家哲学主要差异 ‎1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们的传教士们告诉我们,那个幅员广漠的中华帝国的政体是可称赞的,它的政体的原则是畏惧、荣誉和品德兼而有之。……但是我不晓得,一个国家只有使用棍棒才能让人民做些事情,还能有什么荣誉可说呢。……加之,我们的商人从没有告诉我们教士们所谈的这种品德:我们可以参考一下商人们所说的关于那里的官吏们的掠夺行为。……在那个地方的一切历史里,是连一段表现自由精神的记录都不可能找到的。那里,除了极端的奴役而外,我们将永远看不见任何其他东西。……因此,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 ‎——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 ‎ 11‎ 材料二、旅行者们,尤其是传教士们,都认为到处看到的是专制制度。这些人从表面现象判断一切:看到一些人跪拜,便认为他们是奴隶,而接受人们跪拜的那个人必定是1.5 亿人生命财产的绝对主宰,他一人的旨意便是法律。可实际情况并非如此……在帝国(指中国)最早时代,便允许人们在皇宫中一张长桌上写下他们认为朝政中应受谴责之事,这个规定在公元前2 世纪汉文帝时已经实行……这一重要事实推翻了《论法的精神》 中对世界上这个最古老的国家提出的笼统含混的责难。……他(中国皇帝)可能是全国首屈一指的哲学家,最有权威的预言者;皇帝的御旨几乎从来都是关于道德的指示和圣训。…… 人类智慧不能想出比中国政治还要优良的政治组织。——伏尔泰《 风俗论》 ‎ 材料三、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视中国为开明君主制的榜样,因为中国皇帝运用儒家的理性价值观来治理国家。对一个被启蒙思想鼓励过的理想的开明君主来说,与士绅阶层一起商议国事是一个本质特征。伏尔泰相信中国儒家士大夫的文化精神可以作为欧洲社会伦理和政治的榜样。……通过伏尔泰和其他启蒙思想家的努力,中国的道德和政治取代语言和历史,开始对欧洲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 ——(美)孟德卫《1500~1800 ,中西方的伟大相遇》 ‎ ‎(1)根据以上材料,分别概括孟德斯鸠、伏尔泰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认识。(4分)‎ ‎(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孟德斯鸠、伏尔泰思想的共同之处。他们对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评价不同,但其用意相同,结合以上材料,指出其用意是什么?(6分)‎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 世纪法国启蒙思想产生的时代背景。(6分)‎ ‎(4)孟德斯鸠和伏尔泰都没有到过中国,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他们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主要途径。他们对中国当时政治制度现状的认识,你更赞同谁的观点?请简要说明理由。(6分)‎ 试卷答案 ‎1.A 材料没有体现出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被改变,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放弃宗教信仰的内容,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及世界起源的问题,也没有否定神创说的信息,故D项错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这就增加了人们的自信心,他们开始带着同样的认识转而思考人类社会本身,对传统的社会制度进行理性的思考,故A项正确。‎ ‎2.A 试题分析: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仔细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社会名流和知识精英经常组织学术聚会,说明了广泛的学术交流活动,①‎ 11‎ 正确;建立了科学院和学术社团组织,大学成为研究和传播新思想的重镇,说明启蒙知识分子依靠各种社会文化机制,②③正确;“各国学者著书立说享有同样的出版自由”,表述不准确,④错误。答案为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启蒙知识分子的活动 ‎ ‎【名师点晴】组合型选择题没有固定的提示语,随题意而出。此类选择题题干所要求答的内容往往由多个知识点组合而成,将选择项冠之以数字序号,正确答案至少是二个或二个以上的组合选项。故该题型有知识含量大的优点,能力考核要求也十分灵活。可以是材料解析、评价判断、异同比较等等。‎ ‎3.A ‎“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所以本题考查的就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同点。宗教改革反对教皇的控制,强调“因信称义”;启蒙运动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和自由,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C选项错在宗教改革中没有崇尚理性;D选项错在“重视法律”这一点上。‎ 点睛:本题的解题方式称之为“题眼法”,也就是运用逻辑推理的能力分析本题的题眼。本题问的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而这一问题实质上是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因此启蒙运动与宗教改革的共同之处本题的题眼,抓住这一点问题迎刃而解。‎ ‎4.C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题干关键词是“思想分歧”.“最重要表现”。卢梭和伏尔泰都是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二人在思想上的最大分歧是建立何种政体,伏尔泰推崇君主立宪制,卢梭倡导“社会契约”和“人民主权”。故选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专制下的启蒙·启蒙思想家的主张 ‎5.A ‎6.考点:87: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考查启蒙运动.考查对启蒙运动的理解.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识记、理解、运用能力.‎ 解答:结合所学可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为欧洲近代社会发展的道路奠定基础,故①正确.18世纪中叶启蒙运动在法国达到高潮,故②正确.启蒙运动的“自由”“平等”等要求,实质上是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故③正确.‎ 启蒙思想将批判锋芒直指封建专制制度及宗教思想体系,为资产阶级提出了社会制度的蓝图,故④正确.故C项正确.‎ 11‎ 故选C.‎ ‎7.C ‎8.C 考点: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的影响。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信息,本题考查近代科学——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相关内容。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得出这样的认识:因为思想解放,促进科学发展;反过来,科学发展又会进一步促进思想的解放,C项符合题意。A项不符合史实,说法错误;BD两项明显和材料内容无关,属无关选项。综上,本题正确答案选C。‎ ‎9.参考答案:B 试题解析:试题解析:本题考查专制下的启蒙。根据材料“法国革命者在谈人权的‘人’字时是非常抽象的,不带任何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差异”“不长时间就给包括新教徒、犹太人在内的几乎所有法国人公民权……在不太长一段时间里实现了普选制和人民大众的政治参与权,并且彻底的摧毁了封建大地产而让广大农民得到了自己的小块土地”可以看出“不带差异”“实现了普选”“彻底摧毁了”等反映出不同种族、宗教、国家乃至阶级的平等,尤其突出了平等,B项说法正确,A、C、D三项与题文不符,可以排除,本题答案为B。‎ ‎10.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两人对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故A正确。两人对待专制和自由问题的观点有相同点,故B错误。两人的阶级属性都是资产阶级,故C错误。康德没有蔑视公民权利,故D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启蒙运动·康德 卢梭 ‎11.B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牛顿的近代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成就为启蒙思想的产生奠定了科学的基础,提供了一种认识世界的新的方法,即理智的科学的方法,B正确;A项错误,以实验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方法是在文艺复兴时期;C项是现代相对论的分析方法;D项是现代热辐射理论。所以选B 11‎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伏尔泰 ‎12.D 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康德的思想,最初把上帝赶出了家门,而后来又偷偷地把上帝请了回来”信息可知,这反映了康德反思信仰与理性的关系,D正确;人们对待上帝的态度摇摆不定与康德的思想无关,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科学万能论”让理性无限扩大,排除B;反对天主教会属于宗教改革时期的主题,与启蒙运动时期不符,排除C。所以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康德 ‎13.C 试题分析:“个人最自由的情况是专制产生的最可怕的契机”,德斯鸠的话是说在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容易重新出现专制,而在这种情况下,英国没有重新出现专制,而达到了既保护个人自由又防止君主专制,最好的办法是实行君主立宪制,故选C;A只说出了题干材料中的一部分,而BD不符合史实,故排除。‎ 考点: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英国君主立宪制确立的作用 ‎14.考点:87:启蒙运动.‎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的含义.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和人民大众反封建的思想文化运动.英国、法国、德国等国一批先进思想家,高举理性的旗帜,反对神学教条和封建愚昧,进而批判和否定旧的封建制度,为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作了思想和理论准备,具有很大的进步意义.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培根、霍布斯、洛克,法国的伏尔泰、孟德斯鸠、狄德罗、卢梭,德国的莱布尼茨和莱辛等.‎ 解答:A.从题干材料“启蒙并不是告诉你如何思考”可知A项错误;‎ B.题干材料体现不出“彰显人性的尊贵价值”,故B项错误;‎ C.从题干材料“而是启发人说,你原本就已经有充分的理智,只是精神上被管制的习惯使你既懒惰又没有勇气使用你的理智”可知“启蒙”是要求人运用理智自主思考,故C项正确;‎ D.材料未涉及“追求自由平等的理想”,故D项错误.‎ 故选C.‎ ‎15.B 11‎ 从材料“异教徒以及神和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他们形成一个集团,为着拥护唯物主义,摧毁宗教,鼓吹独立自由和败坏风俗”可以看出百科全书派反对天主教会和专制制度,故B项正确。从材料可知百科全书派存在于18世纪中叶,故A项排除。《百科全书》又名为《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不属于文学流派,故C项排除。使自由平等思想成为主流的是启蒙运动,故D项排除。‎ 点睛:本题的关键词是“国王与教会敌人的大集合”,结合启蒙运动的主张即可得出答案。‎ ‎16.D 启蒙运动。本题考查学生阅读、整理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调动运用所学知 识再现历史的能力。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自然科学的发展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为启蒙运动提供了条件,从材料中可知是介绍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运动的核心是理性主义,故选D 。‎ ‎17.(1)内涵把维护专制统治和纲常名教的观念抽象化为“理”,建立起理学体系,从哲学的高度赋予专制统治和君臣父子尊卑等级秩序的合理性。‎ 影响:南宋后逐渐发展成官方哲学;奠定了明清政治是向专制和封闭的理论基础;压抑、扼杀人的自然欲求 ‎(2)差异: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等。‎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可依据材料一“连上天都被中国圣哲赋予人格意志”、“要求人们‘去人欲’,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才能‘存天理’”“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的庞大唯心主义国家哲学体系更加理论化系统化”等信息从理学体系建立、合理性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从国内和国际等方面来分析归纳即可。‎ 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可以依据材料一“维护和身体力行三纲五常,不要犯上作乱”和材料二“细致地讨论了自由、民主、平等的问题”得出程、朱强化专制秩序,孟德斯鸠则倡导民主、平等;根据材料二“归纳出‘三权分立’”的治理格局”并结合所学可知程、朱主张集权,孟德斯鸠则倡导分权制衡;根据材料一“以儒学纲常名教为核心”和材料二“不是一部纯粹意义上的法律书”并结合所学可知程、朱重视伦理价值,孟德斯鸠则强调法治作用。第二小问的解答可以从东西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面进行分析。‎ ‎【点晴】比较型试题是历史非选择题最常见的试题,通过分析、比较、归纳出相同点或者不同点。此类试题虽然容易判断,审题难度不大,但是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因此解题时一是需要明确比较的主旨,二是比较需要求同存异,三是比较需要分层次。‎ ‎18.(1)‎ 11‎ 孟德斯鸠: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它的原则是恐怖,人民受到掠夺与奴役,没有自由民主;伏尔泰:认为中国是开明君主制国家,是政治与道德的统一,是最好的政府形式。(4分)‎ ‎(2)思想共同之处:反对君主专制,主张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理性。(4分)用意:以批判或褒扬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为自己的理论服务。(2分)‎ ‎(3)时代背景:政治上,18世纪法国处在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下;经济上,法国资本主义经济不断发展;思想文化领域,天主教神学思想在法国影响很大,新兴资产阶级在思想领域开展反封建统治和教会特权的斗争,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 自然科学突飞猛进的发展。(6分)‎ ‎(4)途径:传教士、商人、旅行者在中国的见闻传入欧洲;中国经学、史书的译著在欧洲的传播。(2分)‎ 答案一:孟德斯鸠。理由:明清君主专制空前加强,管理的原则是恐怖与奴役。‎ 答案二:伏尔泰。理由:①明代设置内阁,大学士参与商议军国大事;清代沿袭明制,设立内阁,重要的军国大事,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处理。②明清以儒家仁政、德政思想治国。③明清时期农耕经济达到顶峰,从某种程度上说明了中国政治制度的优越。‎ 答案三:我认为他们的观点都是不全面的。理由:他们站在不同立场对中国政治制度加以评论。伏尔泰主张君主立宪制,中国的情况与其观点有类似的地方,所以被加以赞扬;孟德斯鸠主张三权分立,中国君主集权与他的观点相违背。(观点和理由任选一点回答即可得4分)‎ 11‎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