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8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含解析)2 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 中国儒家“民本思想”与智者学派的“人文主义”思想出现的社会背景有何主要不同 A. 讨论主题不同 B. 诞生的政治氛围不同 C. 价值取向不同 D. 所处的历史阶段不同 【答案】B 【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先秦时期的儒学和西方人文主义精神的起源,旨在考查比较分析相关所学的能力。A、C两项均为内容,与设问要求“社会背景”不符,故排除;儒家“民本思想”诞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处于奴隶主专政时期,智者运动开始于公元前5世纪中期,处于奴隶主民主政治时期,故排除D项,选择B项。 2. 孔子主张重人事而远“天道”,孟子提倡“济天下”,董仲舒强调“圣人之为天下者,兴利也”,降至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这说明儒家思想 - 28 - / 28 A. 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有效工具 B. 不断调整以顺应经济发展需求 C. 一贯强调积极人世和社会责任担当之精神 D. 坚持追求天人合一的价值观念 【答案】C 【解析】孔子的“重人事”、孟子的“济天下”,直到宋明理学家把提倡“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思想的《大学》抬到了“四书”的地位,其中的主题是都强调积极入世和社会责任担当的精神,故答案为C项。材料并没有体现其逐渐成为统治者加强专制统治的工具,排除A项;材料显示了不同时期儒家思想的继承关系,没有体现出随经济发展而做出调整,排除B项;D项材料不能反映,排除。 3. 儒家在哲学的深度上不及道家,在法理的明确上不如法家,在人类平等相爱的理想上不如墨家,但它却成为两千多年来中华文化的主流。这主要是因为儒家 A. 以仁与礼为核心推动了国家的统一 B. 以私人讲学的方式培养了众多信徒 C. 主张以德治国始终受到统治者重视 D. 不断发展完善适应了大一统的需要 【答案】D - 28 - / 28 【解析】诸子百家思想各具特色,只有后继者不断发展完善才能够发扬光大,A选项与C选项与史实不符;B选项并不能使儒学成为主流;西汉时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一,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又采取了一系列尊儒措施,使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故D正确。 4. 《吕氏春秋》指出:“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何以知其然也?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从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A. 认为国君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 B. 全面解释了春秋各流派的主张 C. 看到了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 D. 高度赞扬了儒家思想的先进性 【答案】C 【解析】“老耽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孙膑贵势”等强调的是各学术流派的思想特点,所以选C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听群众之议以治国,国危无日矣”足以证明国君不应听取民众建议治国,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并未“全面”解释春秋各流派的主张,也未高度赞扬儒家思想的先进性,所以选项B、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C。 点睛:此题难度一般,需要学生有较强的分析理解能力,解题关键是正确理解题干主旨含义,要求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对各个选项进行判断。 5. - 28 - / 28 清初学者颜元对当时某一现象评论道:“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由此可以推断 A. 程朱理学不受重视 B. 空谈心性的理学受到批判 C. 妇女教育受到重视 D. 儒者忠君报国值得称道 【答案】B 【解析】“程朱理学不受重视”不符合史实,故A项错误, 评论反映清初学者颜元批判空谈心性,故B正确,D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妇女教育问题,故C项错误。 【名师点睛】 首先抓住材料的主旨,从评论看出,颜元批判空谈心性的理学,然后结合所学史实做出判断。 6. 明清两代都强调以礼入法,制定有“留养”之条,即对犯有死罪的人,所犯死罪不在“十恶”范围的,如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这表明 A. 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 B. 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 C. “存天理,灭人欲”的深刻影响 D. 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 【答案】B - 28 - / 28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并未体现出封建统治者对人性的尊重,故A项错误;题干中“有祖父母、父母老而无养的,可奏请免将罪犯处决,以留下来养亲”体现出了统治者对孝道的重视,从而说明了纲常伦理对封建统治的重要性,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提到“存天理,灭人欲”,故C项错误;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封建法律程序的随意性,故D项错误。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7. “大一统”是中国传统社会呈现的著名特色,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作为对古代中国“一统”思想基础的表述准确的 A. 外儒内法、济之以道 B. 罢黜百家,表彰六经 C. 礼法并用,君舟民水 D. 礼乐文明、仁人志士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秦汉时期形成,包括了地理一统、制度一统、经济一统、文化一统、思想一统”可知汉代董仲舒兼采儒家、法家和道家思想,提出“春秋大一统”的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是汉武帝时期独尊儒术的内容,与材料意思不符,故B项错误;礼法并用,君舟民水是战国时期儒家荀子的思想,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礼乐文明、仁人志士乃儒家所强调的,与材料意思不符,故D项错误。 8. - 28 - / 28 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是西欧向近代社会迈进时期发生的三次重大思想解放潮流,它们在历史作用上的一致性主要表现在 ①发展了人文主义 ②冲击了天主教会的束缚 ③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 ④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③④ D. ①② 【答案】A 【解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关于人文主义精神发展的思想解放运动,所以①是对的;文艺复兴贬低神、抬高人的地位,宗教改革否定了天主教会和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运动则大张旗鼓的批判教会神权,故②符合题意;只有启蒙运动抨击封建制度下的君主专制,故③不合题意,排除③;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都是都是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提下展开的,所以反过来它们又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故④也符合题意;故选A。 - 28 - / 28 点睛:这一题属于比较型组合选择题。比较的学习方法可以理解为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两个或两个以上有联系的事物进行考查,寻找其异同,探求普遍规律与特殊规律的方法。在我们的历史学习中,经常会遇到相似的概念或者事件,通过比较可以更好的掌握这些知识,尤其是在复习时,更应该提倡用比较的方法来复习相关基础知识,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知识的理解。组合型选择题这类题型在全国卷高考试题中相对出现较少,但是这类题目属于以前多项选择题的变种,因为能够在一个题里考查到更多的知识点,所以在模拟试题或者平时的考试题中多有出现。这类题要想做对,还是有技巧的。如果知识点掌握比较熟练的话,可以不看选项,根据自己的知识储备直接选择,然后将自己做出的答案与选项对照,只要是能找到一致的,一般情况就能保证正确了。如果有些知识点不是很熟悉,可以采用“选基法”,即将自己最有把握认为对的和错的选项找出来,然后对比选项中是否有自己有把握的那些,一般就能依据这一技巧做对答案。 9. 法国某评论家曾撰文称赞:曹雪芹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曹雪芹的《红楼梦》与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的主要相似点是 A. 批判现实的百科全书式著作 B. 宣泄对现实不满的“孤愤之书” C. 揭露金钱至上的罪恶与丑陋 D. 揭示封建社会由盛而衰的命运 【答案】A 10. 卢梭说:“没有一个人富得能够购买他人,没有一个人穷得被迫出卖自己。”上述言论表明了卢梭 A. 强烈反对财产私有制 B. 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 C. 向往小农经济社会 - 28 - / 28 D. 反对贫富悬殊而不反对私有制 【答案】D 【解析】卢梭认为私有制导致贫富悬殊,但他不反对私有制,而是通过相对的平衡财富,缓和阶级矛盾,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卢梭并不反对财产私有制,也不主张废除资产阶级私有制,所以选项A、B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C在材料中根本就没有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1. 法国著名历史学家德尔玛指出:“现代欧洲文明源于古希腊和罗马的文明,因为欧洲人从希腊那里‘继承了关于任何社会的某种概念的动力线’;而从罗马那里‘继承了一种政治的和法律的思想,一种范畴。”对“动力线”和“一种范畴”的概括最全面、对应最准确的是 A. 人文主义思想和民主政治形式,国家尊重个人权利 B. 人民主权原则和轮番而治方式,个人尊重国家利益 C. 公民大会机制和陪审法庭监督,冲叭和团体的权利 D. 个人主义碑想和民主社会观念,国家的权利和利益 【答案】A 【解析】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留给后世最宝贵的财富是民主与法治,保留了大量的人文主义精神,是西方文明的源头,A项符合材料信息;BCD三项都表述材料的一个方面,不全面。 12. - 28 - / 28 严复曾说:“牛有牛的‘体’和‘用’,马有马的‘体’和‘用’——牛之‘体’决定了它有负重之‘用’,马之‘体’决定了它有致远之‘用’;讲‘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就好比要求‘以牛为体’来求马之‘用’。”主要批评了洋务派 A. 师夷长技不合国情 B. 对西方的制度文明缺乏认识 C. 目的是巩固清朝专制统治 D. 违背了近代化的历史潮流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严复是资产阶级维新派代表,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建立君主立宪政体,所以ACD项错误。主要是严复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故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洋务运动·中体西用 13. 康有为借助经学外衣和孔子的权威来宣传维新变法,而新文化运动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则把斗争矛头直指孔教,两者说明的共同问题是 A. 儒家思想已不适应时代需要,成为革命对象 B. 儒家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根深蒂固 C. 儒家学说倡导社会变革,成为维新派维新变法的有力工具 D. 儒家思想成为近代民主政治建设的阻碍 【答案】B - 28 - / 28 【解析】维新变法和新文化运动对待孔子的不同态度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孔子及其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深远影响,无论是利用还是坚决清除都是以宣传资产阶级文化为出发点的,故选B。AD项错误,不符合维新变法;C项错误,儒家学说提倡社会变革的提法并不准确,这只是康有为的宣传策略。 点睛:维新变法与新文化运动都与孔教有关,反映了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之深。康有为借孔子的权威宣传新法;新文化运动的知识分子反对旧道德,在运动中提出了达到孔家店的口号。具有明显的偏激性。其实,对待传统文化要吸其精华,弃其糟粕,推陈出新,辩证的看待。 14. 1920年9月,上海《劳动界》刊登的《一个工人的宣言》写道:“将来的社会,要使他变个工人的社会;将来的中国,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中国;将来的世界,要使他变个工人的世界。”该材料主要反映了 A. 中国工人阶级即将登上政治舞台 B. 上海已成为中国工人运动的中心 C. 中国工人阶级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 D. 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影响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的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工人运动的积极影响,所以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1920年9月中国工人阶级已经登上了政治舞台,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B在材料中并没体现出来,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中国工人阶级对将来社会、将来中国的认识而非认清了中国社会的性质,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15. - 28 - / 28 邓小平1975年9月在一次谈话中忧心忡忡地讲道:“我们有个危机,可能发生在教育部门,把整个现代化水平拖住了。……靠空讲不能实现现代化,必须有知识,有人才。”为此,改革开放后在他的倡议和影响下政府逐渐 ①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②恢复了全国高考制度 ③实行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④制定了《义务教育法》 A. ①② B. ①③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形成了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是在1965年,与题干1975年这个时间不符,所以本题凡是含①均是错误的,而恢复全国高考制度、实行“科教兴国”的战略、制定《义务教育法》均是邓小平倡议和影响的产物,所以综上所述本题答案只有选C才是符合题意的。 16. 有学者认为,能够有效推动中国现代化的政治体制,应该符合三个条件:一是具有有效的权威控制能力;二是具有相当的市场导向性;三是具有制度创新的能力。下列关于中国近现代史上四种政治模式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百日维新模式——缺乏转化为开明权威体制的制度创新能力 B. 孙中山模式——既具有市场导向性又具有权威整合能力 - 28 - / 28 C. 毛泽东模式——国家全面控制社会但基本上排斥市场导向 D. 邓小平模式——既有权威整合的强大能力又有市场导向性 【答案】B 【解析】A正确,百日维新中资产阶级维新派试图建立君主立宪制政体,但缺乏强有力的政治保障最后失败,CD两项说法正确,较好的反映了毛泽东和邓小平有关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论点。孙中山模式具有市场导向性,建立中华民国确立起资本主义制度,发展资本主义经济,但是不具有权威整合能力,辛亥革命的成果被袁世凯窃取。故选B。 点睛: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是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引导民族资产阶级武装推翻清政府,成立了中华民国,引发了近代中国社会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20世纪以来中国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是引导中国人民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与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推动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复兴历程。 17. 《红楼梦》中贾府四位小姐的名字分别为元春、迎春、探春、惜春,其谐音为“原应叹息”;第五回中有茶名为“千红一窟”、有酒名为“万艳同杯”,其谐音为“千红一哭”、“万艳同悲”,这反映了该书的创作风格为 A. 爱国主义 B. 浪漫主义 C. 现实主义 D. 现代主义 - 28 - / 28 【答案】C 【解析】中国文学创作的两种基本风格是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其中现实主义风格文学的主要特征是真实的再现社会生活的场景,一般是揭露社会的黑暗,腐败和人性中的丑恶,以表达作者对理想社会的追求和对人性真善美的弘扬,结合教材内容可知《红楼梦》深刻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丑恶,符合现实主义风格文学的特点,故答案选C选项,A、B两项在《红楼梦》中没有体现,D选项现代主义兴起于20世纪初期,与《红楼梦》的史实不符。 18. 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十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 B. 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 C. 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 D. 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 【答案】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之后,中国的民族危机加深,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掀起了救亡图存的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主张仿照日本学习西方,D项符合题干要求。A、C项表述错误,B项也不符合当时的史实。故选D。 - 28 - / 28 点睛:甲午战争的惨败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也说明洋务派“中体西用”的思想主张不能挽救中国。19世纪末,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变革,实行君主立宪制。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一时期,中国人学习西方已经深入到“制度”这一层次。 19. 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按此次序排列,在中国近代化进程出现的代表人物应该是 A. 李鸿章——蔡元培——孙中山 B. 孙中山——蔡元培——李鸿章 C. 蔡元培——孙中山——李鸿章 D. 蔡元培——李鸿章——孙中山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新文化运动属于思想解放运动,符合“变革人心”;辛亥革命主张改革政治制度,符合“改变政令”;洋务运动主张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属于物质文明,符合“有形物质” 。故选D项。 考点: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传播•新文化运动 20. - 28 - / 28 有学者认为:“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使中国知识分子重新思考政治合法性的整个基础。最惊人和富有创造性的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的发生。”近代前能佐证该观点的是 A.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 “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C. “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 D. “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 【答案】C 【解析】“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说明这是明清之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孟子的思想,故A项错误;“欲通下情,莫要于设议院”是维新派的主张,故D项错误;“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是反专制思想,“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是反对程朱理学,故B项错误;“以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是明清之际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故C项正确。 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关键信息。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被满洲人征服的震惊”和“类似于西欧人民主权思想”。 21. 《鲁滨逊漂流记》是l8世纪上半叶欧洲最受欢迎的小说之一,小说描写了鲁滨逊和野人“星期五”在无人岛上享受没有教会、没有国王的生活。小说之所以受到欢迎是因为它反映了 A. 人文主义者要求现世享受的精神 B. 冒险家们开辟新航路的愿望 C. 反对专制和等级制度的启蒙思想 D. 工业资产阶级开拓市场的需求 【答案】C - 28 - / 28 【解析】试题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相关史实的再认再现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18世纪......欧洲最受欢迎”、“没有教会、没有国王”可知此应为流行于17—18世纪的欧洲的反对天主教会和封建专制的启蒙思想,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主张、B项发生于16世纪前后,均早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故排除;D项开始于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的完成,晚于题目中的时间“18世纪”,故排除。 22. 自称为“达尔文的斗犬”的英国著名学者赫胥黎认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人类;严复翻译赫胥黎的《天演论》把进化当作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共同规律。两者给东西方带来的共同影响是 A. 根本上否定了上帝的权威 B. 直接导致中英两国的政治改革 C. 开始了民主、科学的启蒙 D. 改变了部分知识分子的世界观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否定上帝权威与严复翻译《天演论》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B项中的“直接导致”的表述不恰当,故B项错误;西方民主与科学开始时间早于进化论出现,故C项错误;进化论宣传“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理论,冲击了神创论,对知识分子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故D项正确。 - 28 - / 28 考点:近代以来科学技术的辉煌·追寻生命的起源·达尔文的进化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顺乎世界之潮流·维新思想 23. 黄宗羲等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材料意在说明明末清初思想: A. 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 B. 本质上并不反对君主专制统治 C. 实质是传统儒学思想的发展 D.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答案】C 【解析】结合所学可知,明末清初思想是通过对宋明理学的继承的批判,这也在本质上反映了儒学思想的新发展,C正确;黄宗羲的主张是对明亡原因的总结,材料无法体现明末清初思想是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产物,排除A;材料强调,由于黄宗羲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因此只能通过扩大相权、限制君权等方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也反映出对君主专制的批判,B错误;在明清时期,宋明理学依然占据主导地位,D错误。 24. 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这种现象反映了中国古代文学 A. 大一统的时代背景 B. 多元化的创作风格 C. 理性化的思想诉求 D. 世俗化的发展趋势 【答案】D - 28 - / 28 【解析】根据题意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中国并未完成大一统,故A项错误;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说明其创作风格并不是多元化,故B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其思想内容并未体现出理性化的特点,故C项错误;从汉赋、唐诗、宋词到明清小说,文学表达由词藻华丽、对仗工整到句式灵活,体现出其内容出现通俗化的趋势,是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扩大的产物,D项正确。 25. 有人认为:明清文学观念的演进,使世俗现实生活日渐成为小说关注的焦点,以现实生活为描写对象,通过家庭、爱情、婚姻的纠葛变化、盛衰兴亡,来反映社会人际关系,展现时代风尚面貌,提供生动完整细腻的社会生活画卷。明清小说的这一特点根本原因是 A. 专制主义强化 B. 拜金主义盛行 C. 商品经济发展 D. 轻商思想淡化 【答案】C ........................... 点睛:明代中叶以后,手工业和商业繁盛,商品流通扩大,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市民阶层进一步扩大,市民阶层的文化心理需求,因而小说创作进入蓬勃发展阶段。 - 28 - / 28 26. 有学者对19世纪某重大成就发表评论:“它的要义不能被当时的人们理解,但它在科学领域以外却产生了革命性的影响,其程度甚至远远超过了原有领域的影响。”他评价的是 A. 经典物理学 B. 进化论 C. 相对论 D. 现代信息技术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19世纪中期,达尔文进化论问世。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不仅在生物界,而且在思想界、宗教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故答案为B。A项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产生于17世纪;C项相对论诞生于20世纪初;D项现代信息技术出现在20世纪中期,ACD三项均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 考点: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发展历程·探索生命起源之谜·生物进化论 27. “人们多注意1840年的划时代含义,实际上1860年同样是一个重要的年份,就社会观念的新陈代谢来说,它比1840年具有更加明显的标界意义。”能够论证陈旭麓先生这一观点的是 A. 形成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B. 反映时代脉搏跳动的改革思想日渐增多 C. 清廷官僚体系由此开始发生被动转变 - 28 - / 28 D. 向西方学习成为精英和民众一致的选择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的解题关键是“1860年”,“社会观念”等词。A项“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是戊戌变法,与题干时间不符,排除A项。C项与题干无关,直接排除。D项表述不对,向西方学习仅仅是一小部分进步人士的看法,民众还没有达到这个水平。1860年的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在这一背景下一些先进分子都主张向西方学习进行变革,所以本题答案选B项。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向西方学习的历程·1860年的改革思想 28. 萨拉米斯岛丢失后,在几次收复无果后,雅典统治者下令不准人们提收回萨拉米斯岛,否则格杀勿论。为了表达自己的不满,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疯诗人事件”最能表明 A. 梭伦具有振兴城邦的爱国热情 B. 梭伦是雅典改革的最佳人选 C. 雅典的阶级矛盾已激化到极点 D. 雅典的改革已成为历史潮流 【答案】A - 28 - / 28 【解析】公元前600年左右,年约30岁的梭伦被任命为指挥官,统帅部队,一举夺回了萨拉米斯岛。赫赫军功使梭伦声望大增,成为雅典最负名气和影响的人物,也为他日后实现改革弊政的宿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故A项正确;材料中未体现梭伦是否是最佳人选,故B项错误;材料中未体现阶级矛盾,故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雅典的改革,排除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抓住题中的信息“梭伦曾装扮成疯癫诗人,鼓动雅典公民的爱国精神”,由此可以推断出。 29. 日本明治维新时改革的动力是西化。英国模式自然作为铁路、电信、纺织工业以及许多商业方法方面的模范;法国模式用来改革法制、改革军事(后来采用普鲁士模式),海军当然还是学习英国;大学则归功于美国。这段材料说明 A. 日本政府派团赴西方进行实地考察 B. 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引进人才 C. 有选择、有侧重地学习西方国家发展模式 D. 政府扶植 【答案】C 【解析】明治维新学习西方从英国、法国以及美国学习不同的内容,说明学习西方有重点、有侧重,C 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30. 北宋统治者认为“富室田连阡陌,为国守财尔。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这表明北宋政府 A. 大力抑制土地兼并现象 B. 准备搜刮百姓以抗辽 C. 纵容土地兼并以筹集军费 - 28 - / 28 D. 减轻人民负担,限制地主特权 【答案】C 【解析】材料表明了北宋统治者不抑兼并的态度,故A项错误;材料是表明北宋统治者纵容大地主进行土地兼并,没有直接说明北宋政府搜刮百姓,B项表述有误;材料中“富室连田阡陌,为国守财尔”说明北宋统治者认为土地集中到富有的大地主手里是为国家积累财富,表明容许土地兼并;“缓急盗贼窃发,边境扰动,兼并之财,乐于输纳,皆我之物”说明北宋统治者认为大地主通过土地兼并积累的财富便于筹集军费,可以用于镇压人民起义和边患,故C项正确;北宋统治者容许土地兼并说明没有限制大地主的特权,会加重人民的负担,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按要求完成。 3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李贽深刻揭露那些道貌岸然的道学家,“阳为道学,阴为富贵,被服儒雅,行若狗彘”。他打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一切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他辛辣地嘲笑道学家对孔子的项礼膜拜,是一犬吠影,众犬吠声。李贽又对儒家经典进行批判。他指出:“六经、《语》《孟》”,“不过因病发药,随时处方”,“岂可遽以为万世之至论乎?” ——摘编自孙开泰《李贽的反道学思想》 - 28 - / 28 材料二陈独秀认为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他指出,“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洁、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他的思想主张在当时的先进分子、广大青年和群众中产生了很大影响。 ——摘编自曾乐山《五四时期陈独秀思想研究》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李贽、陈独秀有关儒家学说的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二人思想产生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李贽、陈独秀二人思想的影响。 【答案】(1)观点:李贽,不迷信孔子,认为道学祸害源于孔子;批判儒家经典不能成为万世至论。 陈独秀,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思想;提…以民主科学代替传统道德。 背景:李贽,明末吏治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工商业者实力增强;官方理学的僵化。 陈独秀,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北洋政府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言之成理即可) (2)影响:李贽,冲击了儒家道统,使中国思想界呈现生机;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具有民主启蒙价值;对明清思想界有深远影响。 陈独秀,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冲击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促进民主科学思想传播,有利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 28 - / 28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破了对封建时代最高的思想权威孔子的迷信,认为道学的祸害均源于孔子,因此决不能以孔子的是非为是非”归纳李贽思想特点,依据材料二“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从来没有民主与科学,所以应当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和迷信”归纳陈独秀思想;第二小问背景结合明末清初政治、经济以及思想回答;陈独秀背景从民国时期政治、经济和思想回答即可。 (2)李贽的影响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思想对于传统儒学批判角度回答;陈独秀思想从新文化运动冲击传统思想以及促进新思想传播角度回答即可。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32. 阅读材料,完成问题 - 28 - / 28 蔡元培在1916年上任就职时,北大校内官僚主义特别严重,枝政腐败,学校制度十分混乱,学术研究及交流气氛很淡薄,封建主义气氛却特别浓厚,北大当时以文科为主,但腐朽的封建文化传统在北大文科占有统治地位。蔡元培提出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允许各种学术派别自由发展,允许有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在大学任教,在教师的聘任制度上,罗致各类学术人才,既聘请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陈独秀、胡适、鲁迅、钱玄同等来校任教,也延请了持复辟政见的辜鸿铭等旧派人物执教。蔡元培在学科和教学体制上的改革,进行了文理扩充,改变“轾学而重术”的思想。为了避免文理科学生相互隔绝,互不沟通,他采取的一个重要改革措施就是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学分制是蔡元培效仿的美国大学中通行的学籍管理方法。 ——摘编自《蔡元培的北大教育改革主张对当代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原因和措施。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蔡元培北大改革的影响。 【答案】(1)原冈:北洋政府尊孔复古;北大校政腐败,学制混乱,缺乏学术氛围;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措施:实施思想自由、兼容并包;改革学科和教学体制,进行义理扩充;废科没系,实行学分制。 (2)影响:使北大成为学术自由、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推动丫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主要 活动基地;为近代巾国大学改革做出典范。 - 28 - / 28 【解析】(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学校制度十分混乱,学术研究及交流气氛很淡薄““封建主义气氛却特别浓厚”的信息并结合新文化运动背景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原则,允许各种学术派别自由发展”“进行了文理扩充”“清除人为的科际障碍,废科设系”的信息归纳回答。 (2)依据材料措施和所学从“北大成为学术自由、人才济济的高等学府、推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主要活动基地”等角度回答。 3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日本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内外矛盾交织形成的历史机遇,推翻封建幕府后站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起跑线上的。……要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缩短乃至消灭与欧美国家之间几乎天壤之别的巨大差距,获得实实在在的大国地位与国际社会的发言权,显然套用任何一个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手段发展日本。基于此,日本欧美考察团成员之一、内务大臣大久保利通制定了符合日本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殖产兴业”政策。 ——摘编自《日本明治政府的“殖产兴业”政策》 - 28 - / 28 材料二明治政府成立之初,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引进西方技术设备加以改造,使用蒸汽动力,同时,还致力于发展交通运输业和通讯业.架设了日本第一条电讯线路,开通了第一条铁路。到19世纪80年代初,国营工厂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量和规模,起到了示范作用。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以极其低廉的价格将一大批国营工厂陆续出售给与政府关系密切的民间大资本家,如三井、三菱等,推动了民间企业的兴起。与此同时,日本十分注意培养人才,政府高薪聘请外国专家和技术人员,以利于引进和掌握外国先进技术。同时,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设立东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这些本国培养的人才成为日本推进工业化的重要科技力量。 ——摘编自岳麓版选修《日本近代化的起航——明治维新》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明治政府制定“殖产兴业”政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治维新实施“殖产兴业”政策的主要特点。 【答案】(1)原因:日本生产力落后,工业基础差(或日本的国情);明治维新后日本对发展经济和提高国际地位的渴望;对欧美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 (2)特点:由政府主导;注重发展军事工业和重工业;从发展国有企业转变为扶持私人企业(或具有阶段性);注重引进西方先进技术;将培养人才与发展经济相结合(或重视培养人才)。 【解析】(1)依据材料“日本是在生产力水平十分落后的情况下,利用内外矛盾交织形成的历史机遇,推翻封建幕府后站到资本主义发展的起跑线上的”的信息思考回答。 (2)依据材料二“殖产兴业的重点是由国家兴办军事工业和重工业”“日本大力培养本国人才,派遣人员出国留学”“政府还转而扶植私人企业”的信息归纳回答。 点睛:依据材料概括信息型材料题解题方法 - 28 - / 28 1.一个前提:读懂、弄通和透彻理解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表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2.两个充分:一是充分获取有效信息,二是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是指回答问题、解析材料有用的信息,这是答好材料题的关键。因此充分利用有效信息去解答问题,同样是得分的保证。 3. 五个步骤:读(审题)一找(关键信息)一接(嫁接相关知识)一转(转换材料信息和知识)一答(组织答案)。 - 28 - / 28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