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泸州市泸县第四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2019年秋四川省泸县第四中学高一期末模拟考试 文科综合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这表明 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 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 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走向集权统治 D. 东方六国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 【答案】C 【解析】 材料对秦国和东方六国的墓葬做了对比:秦国除君王墓葬外均无明显等级差别,而东方六国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说明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故选C项。A项和B项知识错误,D项“仍严格遵循西周的分封制度”太绝对,故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运用比较论证问题的能力。具体考查分封制。 2.史载:汉景帝时,景帝的弟弟梁孝王入宫晋见,皇帝相当亲热,得知梁孝王有五位儿子,便赐给他们五人侯爵之位,并赏赐许多物品。梁孝王死后,景帝将梁孝王所遗之国分为五份,每位侯爵一份,又把他们的爵位通通提升为王。历史学者读到这段故事,最恰当的解释是 A. 皇帝友爱兄弟,也疼爱子侄 B. 皇帝用提升梁王子孙的爵位的方法来削弱封国实力 C. 皇帝加强位于在边境的梁国的屏障功能以抵御外患 D. 皇帝推行开发边疆政策,使边境国梁国得到发展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汉景帝将梁孝王 五个儿子“通通提升为王”,避免其中一个儿子独大,目的是削弱封国实力,以加强中央集权。故答案为B项。A项,该项明显错误,排除;CD项,抵御外患、开发边疆的表述都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 3.春秋时期政治基本上是贵族化的礼乐政治。到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以富国强兵、兼并土地为主要目标,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这一变化反映出 A. 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 B.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C. 宗法制淡出历史舞台 D. 法家思想成为当时的显学 【答案】B 【解析】 【详解】战国时期,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这一变化说明战国君主更青睐官僚政治,这反映出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B项正确;分封制开始走向瓦解是在春秋时期,故A项错误;材料和宗法制无关,并且宗法制度没有淡出历史舞台,故C项错误;战国时期儒学是当时的显学,故D项错误。 【点睛】提取材料的关键信息是解题的关键,本题材料中“辩士、变法者和职业将领等能给国家带来利益的人受到各国国君的青睐”的信息反映了变化,由此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 4.罗马法规定: 债务人因欺骗行为擅自做主将所有物交付他人的,经债权人诉求,该交付行为不产生效力,则该物仍属于债务人财产的一部分。这说明古代罗马 A. 严厉打击商业欺骗行为 B. 注重保护债权人的利益 C. 债务人合法权利受限制 D. 经济行为崇尚契约原则 【答案】B 【解析】 材料中说明由于欺骗导致财产转移,债权人诉求可以追回,说明法律保护债权人的利益,故B正确;材料不是打击商业欺诈行为,故A错误;债务人合法权益是受到保护,故C错误;材料中不属于契约思想,故D错误。 5.公元前406年,雅典取得阿基纽西海战胜利,但也造成了数千士兵因船破沉没溺水身亡。在随后的公民大会上,指挥这次战役的6位将军被指控救援不力。在没有听取6位将军个人申辩的情况下,就将他们判处死刑。这反映了当时雅典 A. 公民大会掌握城邦司法权 B. 公民大会的决定具有至上权威 C. 被告人没有法庭申辩权利 D. 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存在冲突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公民大会可不听6位将的申辩,就以判处他们死这说明大会利无法受到,其决定具有至的威,故B项正确;雅典掌司法的是审庭,故A项错误;被人拥有法庭申辩的权利,公民大可以不听,故C项错误;材料体现出军队与公民大会之间的冲突,故D项错误。所以答案选B。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公民大会 6.法国史学家索布尔认为,从某种角度而言,法国大革命大大超过了以往的历次革命,包括英国革命和美国革命。可以用来说明这一观点的是,在启蒙思想的指导下,法国大革命 A. 创建了民主共和政体 B. 以暴力为革命主要方式 C. 根除了专制复辟危险 D. 以社会平等为首要目标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启蒙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有社会契约论、自由平等、人民主权说、三权分立等,体现的是以社会平等为主要目标,D选项符合题意。美国也采用了民主共和政体,无法体现法国革命的特色,A选项排除。以暴力革命为主要方式不符合材料主旨,美国也是暴力革命,B选项排除。法国大革命后曾出现多次封建王朝复辟,C选项排除。 7. 历史学家金冲及论述说,孙中山曾提出“耕者有其田”口号,但国民党当政后并没有实行这一政策。20世纪30年代时,中国广大农村仍然是半数以上土地掌握在不足人口总数的10%的地主富农手中。中国共产党发动土地革命,使数百万无地农民获得土地,其实质是( ) A. 调动农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 B. 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 C. 巩固根据地红色政权 D. 推动根据地农业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注意题干中关键词“实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根据地发动群众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使广大贫农分到了土地,其实质是消灭封建土地所有制。A、C、D项是这样做的目的和结果。所以本题选B。 【考点定位】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土地革命。 8.抗日战争胜利后,山东根据地已有农会、工会、妇女会、青年团、儿童团等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组织,成员达404万人,占根据地总人口的27%;中共党员占总人口的1%左右,几乎村村有党员,这反映出 A. 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 B. 国共力量对比变化趋势加强 C. 工农武装割据局面已经形成 D. 统一战线范围进一步扩大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题干材料给出的数据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战结束后中国共产党在山东根据地的势力范围从广度和深度上都有不断扩大和加深的趋势,这说明国共力量对比变化的趋势逐渐加强,故B项符合题意。材料中没有体现革命工作的重心开始转移的相关信息,故A项不符合题意。工农武装割据是土地革命时期的政策,与题干时间不符,故C项不符合题意。儿童、妇女、青年、农民、工人等本来就在无产阶级统一战线组织范围内,并不能说明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故D项不符合题意。 9.国民政府于1937年9月设立了国际宣传处,主要负责对外宣传中国抗战意志及日军暴行,管控在华外国记者的报道内容。整个抗战期间,先后在国外设立12个办事处,分布于欧美各地,并与当地民间团体建立了相当广泛的联系。该机构的设立 A. 有助于获取国际力量的支持 B. 推动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C. 提高了国民政府的国际地位 D. 促成了国际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答案】A 【解析】 材料所述设立国际宣传处或在国外设立办事处以宣传中国的抗战和日军的暴行,有利于国际社会对中国抗日战争的了解和支持,A符合题意; 1937年9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已经形成, B不正确;材料所述与国民政府国际地位的提高无关,C不正确;国际宣传处的设置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没有必然联系,D不正确。 10.19世纪三四十年代,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英国人欧文在美国创立“新和谐公社”,建立“全国劳动产品交换市场”。在1839年到1845年他又从事“劳动公社”实验。但这些努力最终以失败告终。欧文的实践 A. 意味着工人运动需要国际联合 B. 是对资本主义民主制度的完善 C. 为建立人类理想社会提供了借鉴 D. 表明美国是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 【答案】C 【解析】 【详解】欧文的空想社会主义实践尝试,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建立提供了借鉴和参考,因此选项C正确;材料中并未提及工人运动的相关信息,所以选项A和D错误;空想社会主义是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而非完善,选项B错误。 11.“这种制度,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能够保证集中领导与广泛民主、充满活力与富有效率的有机统一。我们要继续坚持和完善这个制度……”“这个制度”是指中国的 A.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基层民主制 D. 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 【答案】D 【解析】 材料中“从根本上克服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两党制或多党制互相攻讦、互相倾轧的弊病”反映出的是党派问题,所以结合所学知识,新中国成立后在党派问题实行的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所以本题选择D选项。A、B、C选项都与党派问题无关,故排除。 12.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只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A. 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B. 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 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答案】A 【解析】 依据材料“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可知,当时新中国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A符合题意;BC两项材料信息未能体现,排除;“新型区域外交合作”是新时期的外交方针,时间不符,排除D。 13.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 城市化进展显著 B. 贫富差距逐渐消除 C. 工业化开始启动 D. 工人福利得到保障 【答案】A 【解析】 【详解】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B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罗斯福新政时期就已经有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而且材料并不能说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D项错误。 14.近代上海农村地区的妇女善于纺织土布,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土布滞销,许多妇女转而进城中洋纱厂、洋布局做工。这说明 A. 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 B. 民族工业受到外资刺激而兴起 C. 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 D. 上海农村的自然经济完全解体 【答案】A 【解析】 【详解】第二次鸦片战争后,上海地区洋纱厂、洋布局等外资企业兴起,吸引了大批从事家庭纺织业的妇女到厂做工,即工业发展促进人口流动,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洋纱厂、洋布局是外资企业,不是民族工业,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手工业出现规模化生产,故C项错误;D项错在“完全”,故错误。 15.截至2009年,中国共有87085座水坝,而其中的99%是在改革开放前的1949—1978年修建的。实际上,在毛泽东时代,政府发动农民修筑了占现存80%之多的农村运河和灌溉系统,这使得邓小平时代的经济发展大受其益。这一论述旨在说明 A.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 B.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C. 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了农村生产关系 D. 中共领导的农业集体化道路具有合理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政府发动农民修筑了占现存80%之多的农村运河和灌溉系统,这使得邓小平时代的经济发展大受其益”来看,说明改革开放前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深远意义,故答案为A项;材料没有反映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在当时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排除B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与农村生产关系的改善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兴修水利和农业集体化道路的关系,排除D项。 第II卷非选择题 16. 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3)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这一观点,从客观公正的立场写一篇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晰;280字左右) 【答案】(1)原因: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2分)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2分) (2)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1分)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1分) (3)略。(9分)注:这是官方答案中提供的“略”,意即开放型探究题,只要符合本小题的答案要求,言之有理,就可酌情给分。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第一小问“原因”可从第二次工业期间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这一角度思考作答;第二小问“影响”,由材料一中的信息“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即可得出“劳动生产率提高,产量增加,成本降低”的结论。 第(2)题主要考查工业革命。旨在考查学生在相应的材料中寻找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答题的能力。由材料二中的信息“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向郊区扩散”即可得出“普及前,由农村向城市流动。普及后,由城市向郊区移动”的结论。 第(3)结合所学,从大机器生产的人性、非人性或兼而有之等角度论述,注意史论结合,逻辑严密。如据材料一中“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据材料二“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据材料三“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等得出大机器生产的人性,如据材料三“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得出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 【考点定位】资本主义世界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 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是: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因为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新中国成立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 材料二1958年毛泽东在各地视察期间专门发表讲话自豪地说:“到现在,我们还有一些同志不愿意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他们把工业战线上搞群众运动,说成是‘不正规’,贬为‘农村作风’‘游击习气’,这显然是不对的。” ——《中国现代化历程》 材料三在改革开放后的工业化过程中,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可谓是两支突起的“异军”。它们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宏观经济的两个新的增长点。 ——《中国现代化历程》卷3 (1)根据材料一与当时历史背景,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材料二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结果如何? (3)指出材料三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答案】(1)重工业基础薄弱;面临帝国主义的军事威胁和经济封锁;借鉴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验。 (2)开展“大跃进”,大炼钢铁运动。 结果:违背了经济发展规律;浪费了人力和资源;导致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3)外资企业的兴起解决了中国工业的资金短缺和技术薄弱问题;乡镇企业的发展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出路问题,调整了农村的产业结构。 【解析】 (1)本题根据材料一“我国过去重工业的基础极为薄弱,经济不能独立,国防不能巩固,帝国主义国家都来欺负我们”并结合当时历史背景即可从工业基础、帝国主义威胁、苏联经验等方面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工业化启动时采取“集中力量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 (2)本题据材料二“在工业方面搞大规模的群众运动”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大跃进”的角度回答材料中的思想在实践中是怎样实施的。再从经济规律、经济比例等方面回答结果如何。 (3)本题据材料三“乡镇企业和外资企业”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资金、技术、富余劳动力、产业结构等方面回答材料中所提出的两支突起的“异军”在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进程中解决了什么问题。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