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二轮复习: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与发展(课件)(共49张PPT)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届二轮复习:第三讲古代中国主流思想的确立与发展(课件)(共49张PPT)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课程标准 】 1. 了解诸子百家的主要思想 , 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 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 3. 列举宋明理学的代表人物 , 说明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4. 列举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的思想 , 了解明清时期儒学思想的发展。 第一部分:课程标准与考纲解读 【 考纲要求和解读 】 1.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中国古代思想史一直是全国高考命题中的高频区域。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 ( 孔子、孟子、荀子 ) 、道家 ( 老子、庄子 ) 、法家 ( 韩非子 ) 、墨家 ( 墨子 ) 的思想等。 2.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本课是儒家思想成为统治思想阶段 , 考点内容较少 ,2009 年以来在全国卷中还未单独命题 , 值得关注。从其他各地命题来看 , 主要推测考向有对董仲舒的新儒学含义的理解、儒学的地位等。 3. 宋明理学 : 是近几年高频考查区域 , 近五年来只有 2011 年没有命题。本课内容也较难理解 , 务必在复习迎考中加强理解和关注。主要推测方向有三教合一与三教并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观点理解、对理学的认识等。 4. 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 明清时期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发展时期 ,2011 年考查了黄宗羲的思想主张。预测是明年的首选命题范围。复习迎考时需要加大关注力度。主要推测考向有明清时期儒学大师 ( 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 的思想产生的背景、思想主张及对其的认识和评价。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1.(2018· 北京卷文综历史 ,1)“ 王”字在甲骨文中是一把斧头的形象 , 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 战国时期 , 孟子认为 ,“ 以力假仁者霸 …… 以德行仁者王” , 他的观点 ( ) A. 与甲骨文“王”字的本义一致 B. 是“无为而治”的理论依据 C. 体现出儒家强调教化的政治理念 D. 奠定了宗法制度的思想基础 【 答案 】 C 【 解析 】 根据题干可知 , 甲骨文中“王”字的含义象征军事首领的征伐权力 , 而孟子强调的是仁义而非征伐 , 排除 A;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 无为而治”是道家的观点 , 与儒家孟子的观点不符 , 排除 B 。“以力假仁者霸 …… 以德行仁者王”的大意是指用武力而假借仁义的人可以称霸 , 用道德而实行仁义的人可以使天下归服 , 可见孟子的观点重在强调仁义 , 道德教化 , 故选 C 。宗法制度强调的血缘关系 , 与题干中孟子的观点不符 , 排除 D 。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2.(2018· 新课标 Ⅰ 卷文综历史 ,1)《 墨子 》 中有关“圆”“直线”“正方形”“倍”的定义 , 对杠杆原理、声音传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论述 , 还有机械制造方面的记载。这反映出 ,《 墨子 》 ( ) A. 汇集了诸子百家的思想精华 B. 形成了完整的科学体系 C. 包含了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 体现了贵族阶层的旨趣 【 答案 】 C 【 解析 】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 ,《 墨子 》 中的“圆”“直线”“正方形”“倍”等定义和农业有关 , 杠杆原理、机械制造等和手工业有关 , 这是先秦时期劳动人民在农业、手工业等领域总结的劳动成果 , 是劳动人民智慧的反映 , 故 C 项正确 ; 墨子的科技成就是墨家独有的 , 没有吸收其他各家的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中国古代传统科技一直就没有形成完整的科学体系 , 故 B 项错误 ; 墨家代表的是小生产者的利益 , 其成就体现不出贵族阶层的旨趣 , 故 D 项错误。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3.(2018· 天津卷文综历史 ,1) 朱熹在 《 四书章句集注 》 中说 :“ 盖国以民为本 , 社稷亦为民而立 , 而君之尊又系于二者之存亡 , 故其轻重如此。”这一说法 ( ) A. 强调了君主至尊的观念 B. 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C. 呼应了“存天理 , 灭人欲”的主张 D. 推动了儒家思想的新发展 【 答案 】 B 【 解析 】 据题干中引文可知 , 朱熹认为国家以民为本 , 社稷为民而设立 , 而君主的地位 , 取决于国家社稷的存亡。民既然为国家的根本 , 那么统治者就要努力去争取民心 , 从而体现了儒家传统的民本思想 , 故选 B; 材料中强调君主的地位取决于国家社稷存亡 , 并非强调君主至尊的观念 , 故 A 错 ; 依据已学知识 ,“ 存天理 , 灭人欲”旨在强调用儒家伦理道德规范约束人的行为 , 维护封建统治 , 与题干中的民本思想不合 , 故 C 错 ; 材料中强调的是民本思想 , 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存在 , 与“新发展”不合 , 故 D 错。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4.(2018· 新课标 Ⅲ 卷文综历史 ,4) 明朝中期以后 , 京城及江南地区 , 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 有人谑称 :“ 老童 ( 生 ) 、低秀 ( 才 ), 胸无墨、眼无丁者 , 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 A. 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B. 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 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D. 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 答案 】 D 【 解析 】 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 , 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 , 不论老童、低秀才还是没有读过什么书的人 , 都以“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 ,“ 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 , 这一现象说明书籍在人们的生活和日常交往中影响较大 , 体现出当时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D 符合题意。材料反映的只是书籍的普及 , 不能得出学术文化水平的高低 ,A 不正确 ; 材料没有涉及士大夫地位的提高及经世致用的思想 , 排除 B 、 C 。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5.(2017· 北京卷文综历史 ,4) 孔子主张“克己复礼”“为仁由己”。朱熹对“克己”作如下解释 :“ 克”意为“胜” ,“ 己”指的是“身之私欲”。这种解释 ( ) A. 将人性置于天理之上 B. 以满足个人欲望为目标 C. 完全曲解孔子的本意 D. 与孔子本意不完全一致 【 答案 】 D 【 解析 】 孔子提出的“仁”是“克己复礼” , 而朱熹是从“存天理 , 灭人欲”的伦理角度阐述 , 显然与孔子的原本思想相违背 , 故 D 项正确。朱熹是压抑人性 , 故 A 项和 B 项错误 ; 朱熹的思想是对孔子思想的发展 , 故 C 项错误。 第二部分: 近年考题及高考分析 6.(2015· 浙江文综 ·12) 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 , 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 , 有的主张“心外无物”。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 ( ) ① 陆九渊 ②塞内卡 ③王守仁 ④泰勒斯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 答案 】 C 【 解析 】 陆九渊是心学开创者 , 提出“宇宙便是吾心” , 故①正确 ; 塞内卡是古罗马最重要的悲剧作家 , 他主张人们用内心的宁静来克服生活中的痛苦 , 没有明确提出题干中观点 , 故②不正确 ; 王守仁是心学集大成者 , 主张“心外无物” , 故③正确 ; 泰勒斯是古希腊时期的思想家 , 主张“万物始于水” , 故④正确 , 选择 C 项符合题意。 第三部分:基础知识清单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一、百家争鸣的社会背景 (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 百家争鸣开始于春秋末年 , 兴盛于战国。百家争鸣的出现 , 是特定历史条件的产物。春秋战国时期正是社会大变革的特殊历史时期 , 这也是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 具体表现在 : 政治上 : 春秋战国时期 , 分封制、宗法制遭受破坏 ; “ 士 ” 阶层崛起。 经济上 : 井田制瓦解 , 土地私有制逐步确立 , 社会经济的发展也为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奠定物质基础。 文化上 : “ 学在官府 ” 局面被打破 , 私学兴盛 , 受到良好教育的士人阶层不断壮大。 直接原因 : 不同阶级代表著书立说 , 形成 “ 争鸣 ” 局面。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二、主要学派 ( 一 ) 儒家学派 1. 孔子 ( 春秋晚期鲁国人 ) (1) 政治思想 : 提出“仁” ( 仁者爱人 ) 与“礼” ( 克己复礼 ) 的学说 ; 主张为政以德 , 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2) 哲学思想 : 对鬼神敬而远之 , 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 (3) 伦理观 :“ 性相近” (4) 教育思想 : 主张有教无类 , 注重因材施教 , 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5) 孔子的历史地位 : 儒家学派创始人、思想家、教育家、文化传播者。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孟子 ( 名轲 , 战国时期邹国人 )—— 战国著名的思想家 , 继承并发展了孔子的学说 , 被尊为“亚圣”。 (1) 政治思想 ——“ 仁政”学说和民本思想 (“ 民为贵 , 社稷次之 , 君为轻” ) 。 (2) 伦理观 ——“ 人性本善”说。 (3) 价值观 —— 倡导“养浩然之气” , 强调先义后利 , 舍生取义。 (4) 评价 ——①“ 仁政”“民本”思想对约束暴政、缓和阶级矛盾发挥了重要作用 , 但并不是以维护人民利益为出发点的 , 是封建统治的一种策略。 ②“重义”对今天的精神文明仍然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深远影响。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 荀子 ( 名况 , 战国末期赵国人 )—— 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1) 主要思想 : 哲学思想 :① “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 唯物论 ) ② “ 性恶论” ( 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 , 认为环境和教育对人的成长非常重要。 ) 政治主张 :① 治国以礼教为主 , 礼法并施 ; ② 提出“君者舟也 , 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 , 水亦覆舟”的观点。 思想特点 : 杂取百家 , 但思想主体继承了儒家学说。 (2) 地位 : 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 丰富了早期儒家的思想内容 , 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提示 : 春秋战国时期 , 诸侯争霸 , 各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 , 争取通过暴力手段实现统一 ; 儒家学说倡导“仁”“仁政” , 不符合统治阶级的需要 , 故不受重视。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二 ) 道家思想 1. 老子 (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哲学思想 :①“ 道”是世界万物的本原 , 否定“天命论”。 ②强调一切要顺其自然 , 提倡清静无为 , 知足寡欲。 ③朴素辩证法思想 ( 矛盾对立面及转化 ) 。 政治主张 :“ 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评价 :① 中国第一个探讨宇宙本原的哲学家 ; ② 思想体系博大精深 , 对中国文化 , 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产生了深远影响。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 庄子 ( 代表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 哲学思想 :①“ 齐物” ( 任何事物在本质上都是相同的 ), 如庄周梦蝶。 ②“逍遥” ( 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 ) 。 ③天与人“不相胜” , 人必须顺从自然。 ④世界万物都是相对的 ; ⑤ 放弃一切大小、生死、贵贱、荣辱等差别观念 , 就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 政治思想 —— 鄙夷权贵 , 批判“窃钩者诛 , 窃国者为诸侯”的不合理现象。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三 ) 墨家思想 : 墨子 ( 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 ) 思想主张 :“ 兼爱” ( 无阶级差别的爱 , 当时不能实现 ) 、“非攻”、“尚力”、“节俭”、“尚贤”。 评价 :① 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 , 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 , 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 ② 战国以后不再受重视。 结论 : 战国时期 , 生产力的发展和封建生产方式的确立 , 出现大量小生产者 , 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 他们希望有一个和平环境来发展生产 , 故墨家学说一度成为战国时期的显学。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四 ) 法家思想 : 韩非子 ( 法家的集大成者 , 代表新兴地主的利益 ) 思想主张 :① 主张法 ( 法律 ) 、术 ( 权术 ) 、势 ( 势力 ) 结合 , 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② 认为历史是发展的 , 主张变法革新。 评价 : 法家思想适应战国后期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 为新兴地主阶级所接受。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三、社会影响 百家争鸣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 , 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 ,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在百家争鸣的过程中 , 各学派相互取长补短 , 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兼容并包和宽容开放的特点。这一时期涌现出一大批思想家 , 他们的思想主张对后世中国思想、哲学、文学等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 例题 】 1.(2016· 新课标全国卷 Ⅰ,24)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汉代崇尚儒学 , 尊 《 尚书 》 等五部书为经典 , 记录孔子言论的 《 论语 》 并不在“五经”之中。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 A.“ 五经”为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 B. 汉代儒学背离了孔子的儒学思想 C. 儒学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D. 儒学传统由于秦始皇焚书而断绝 【 答案 】 C 【 解析 】 儒学在汉代称为“周孔之道” , 孔子作为儒学的创始人 , 其思想多从西周时期的政治文化中汲取营养 , 而“五经”多是记载了西周时期的政治和文化制度 , 因此说儒家思想植根于久远的历史传统 , 故选 C 。“五经”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 , 并非是为了阐发孔子儒学思想而作的 , 排除 A; 汉代儒学是对孔子儒学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 排除 B; 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并没有断绝儒学传统 , 因为仍有人将儒家经典和其他一些古书埋藏起来 , 排除 D 。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2.(2015· 安徽文综 ·12) 据 《 史记 》 记载 : 一日 , 魏太子下车 , 向一位新贵 —— 宫廷文士田子方致意 , 竟未得到回礼。太子问 :“ 究竟富贵者还是贫贱者应当骄傲 ?” 田子方答 :“ 贫贱者。”并解释 , 他随时都能在别国宫廷被派上用场。这反映了 ( ) A. 士人为诸侯国所重用 B. 士人轻视功名利禄 C. 诸侯国内部等级森严 D. 忠君思想已经形成 【 答案 】 A 【 解析 】 根据“ 《 史记 》 、魏”可以判定是战国时期 ,“ 太子”首先向“新贵”“文士”致意这一与常规不同的行为反映了魏国对田子方的敬重 , 而田子方在解释自己失礼行为时所提供的论据 ——“ 随时 …… 在别国 …… 被派上用场” , 则从侧面反映了重视士人不是个别国家对待个别人物的单独行为 , 而是普遍现象 , 故 A 项正确 ;“ 新贵”的身份、对自己可能的未来工作的预想 ——“ 别国宫廷” , 都不能表明对功名利禄的轻视 , 故 B 项错误 ; 太子率先致意、“贫贱者”未回礼并自信地给予解释 , 这些关键信息不能证明等级森严 , 故 C 项错误 ; 忠君思想在材料中没有反映 , 故 D 项错误。 知识清单一 :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 3.(2014· 高考山东卷 ) 春秋时期 , 孔子兴办私学 , 学生来自士农工商各阶层。这一做法 ( ) A. 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B. 瓦解了宗法分封制度 C. 动摇了周王室的统治基础 D. 适应了诸侯争霸战争的需要 【 答案 】 A 【 解析 】 孔子的弟子来自各个阶层 , 其最大的意义就是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的特权 , 答案为 A 项 , 其他选项错误或不恰当。 知识清单二 : 汉代儒学的新发展 —— 成为正统思想 一、汉初 : 实行黄老之学。表现为 : 政治上无为而治 ( 无为而无不为 , 积极无为 ); 经济上休养生息。 二、董仲舒新儒学的提出 ( 新儒学特点 : 外儒内法 ) 1. 背景 : 经汉初的休养生息 , 到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王国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 , 汉武帝迫切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 而黄老之学已不能适应时代需要。社会形势的发展需要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 于是汉武帝“举贤良对策”。 2. 理论来源 : 董仲舒以儒家 《 公羊春秋 》 为基础 , 吸收道、法、阴阳家理论而形成。 3. 主要内容 : 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 宣扬“君权神授” , 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还提出了“三纲”“五常” ( 仁、智、礼、义、信 ) 为内容的新的道德标准。 4. 影响 : 汉武帝接受其主张 , 儒学逐渐成为主流思想。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 , 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 , 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但另一方面 ,“ 独尊儒术”又遏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但“独尊儒术”并不代表其他各家学派的消亡。 知识清单二 : 汉代儒学的新发展 —— 成为正统思想 【 例题 】 1.(2014· 江苏卷 ) 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 , 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 , 主张民贵君轻 , 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 , 屈君以伸天”。材料表明 , 董仲舒 ( ) A. 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 B.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 C. 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 D. 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 【 答案 】 B 【 解析 】 本题以董仲舒的思想主张为切入点 , 旨在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材料中“民贵君轻”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 而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 , 屈君以伸天”显然是主张牺牲民来满足君主 , 违背了原始儒家的民本思想 , 故本题选 B 项 ;A 项错在“全部” ;C 项中“仁爱”与 D 项中“德治”材料中均没有体现。 知识清单二 : 汉代儒学的新发展 —— 成为正统思想 2.(2013· 福建高考 ,14)《 春秋繁露 》 曰 :“ 大富则骄 , 大贫则忧 …… 使富者足以示贵而不至于骄 , 贫者足以养生而不至于忧 , 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 , 故易治也。”在此 , 董仲舒提出的治国理念是 ( ) A. 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B. 强制去富以抑其骄 C. 竭力济贫以抚其忧 D. 劫富济贫以均贫富 【 答案 】 A 【 解析 】 本题以 《 春秋繁露 》 的新材料为切入点考查阅读材料、理解分析能力。由已学知识可知 《 春秋繁露 》 是董仲舒改造儒学的经典著作 , 核心内容是意在要求富不可骄、贫不至于忧生存 , 且由“以此为度而调均之 , 是以财不匮而上下相安 , 故易治也”可知其治国理念是上下相安利国益民 , 因此 A 符合题意。与“强制去富”“劫富”无关 , 故排除 B 、 D; 材料内容从两方面阐释 , 不仅仅是济贫问题 , 故排除 C 。故选 A 。 知识清单二 : 汉代儒学的新发展 —— 成为正统思想 3.(2013 年重庆高考, 1) 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 , 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糅合 , 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 ( 所 ) 归”的神学依据。该学者应该是 ( ) A. 韩非子 B. 孟子 C. 董仲舒 D. 朱熹 【 答案 】 C 【 解析 】 从题中的题干可知该位学者把包括“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糅合 , 目的是为了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 从选项中 :A 韩非子尽管维护君主专制 , 但他的思想没有“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成分 ;B 孟子不符合题干要求 ;D 朱熹利用理学体系维护君主专制 , 但也没有神化专制的理论 ;C 董仲舒吸收道家和阴阳家的思想 , 利用“阴阳五行”和“天人合一”的理论神化皇权 , 维护君主专制统治。 知识清单三 : 宋明理学的形成 1. 背景 : 魏晋南北朝以来 , 由于佛教、道教迅速传播以及儒学自身的问题 , 儒学的发展出现危机 ; 隋唐以来 , 社会上三教合一的趋势不断发展。 2. 含义 : 儒学吸引佛、道思想 , 逐渐形成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 称为理学。 3. 程朱理学 (1) 代表 :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 (2) 主张 : 理是万物的本原 , 是天下万物都要遵循的真理 , 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的伦理道德 , 体现在人身上就是人性 ; 求理的方法是“格物致知” ,“ 格物致知”的目的在于明道德之善。个人的修养要以敬畏天理为原则 , 当个人欲望与天理发生矛盾时 , 要“存天理 , 灭人欲” ( 实质是维护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 (3) 地位 : 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 , 其在历史上的地位仅次于孔孟 , 其编写的 《 四书章句集注 》 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教科书 , 明初更是确立了程朱理学在思想上的统治地位。 知识清单三 : 宋明理学的形成 4. 陆王心学 (1) 代表 : 陆九渊 ( 南宋 ) 、王守仁 ( 明代 ) (2) 南宋思想家陆九渊是心学的开创者 , 其核心命题是“心即理也” , 求理的方法是“发明本心”。 (3) 阳明心学 : 明代思想家王守仁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 他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他认为人是天地之心 ,“ 心外无物 , 心外无事 , 心外无理” , 提出“致良知”的学说 , 特别强调“知行合一”。 5. 评价 : 在宋代儒学复兴运动中诞生的理学 , 将儒家的忠孝节义提升到了“天理”的高度 , 形成一整套囊括天人的严密体系。它注重主观意志 , 注重气节、品德 , 讲究以理统情 , 自我节制 , 强调社会责任感等 , 体现了人性的尊严。但理学以维护封建专制为己任 , 压制人的自然欲求 , 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知识清单三 : 宋明理学的形成 【 例题 】 1.(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Ⅰ) 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 , 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 , 佛教位居第三 ; 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 ; 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这反映出唐代 ( ) A. 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 B. 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 C. 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 D. 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以唐朝统治者对道教、佛教和儒学的认识为切入点 , 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与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唐高祖因认为自己是老子后裔 , 规定道教第一、儒学第二、佛教第三 ; 武则天为打击李氏势力 , 令佛教地位高于道教 ; 后来唐武宗大规模“灭佛”是削夺寺院劳动力与财富。在此过程中 , 只有儒学的地位没有重大变动 , 最为稳固。故答案为 C 项。 知识清单三 : 宋明理学的形成 2.(2014· 新课标全国卷 Ⅰ) 人性是先秦以来一直讨论的问题。基于对人性的新认识 , 宋明理学家主张“存天理 , 灭人欲” , 他们认为人性 ( ) A. 本质是善 B. 本质为恶 C. 非善非恶 D. 本善习远 【 答案 】 D 【 解析 】 本题以人性论为切入点 , 考查理学思想的内涵 , 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读材料并说明历史现象的能力。宋明理学家继承并坚持孟子的性善论思想 , 还将人性高扬为宇宙的本体 —— 天道 ( 天理 ), 认为人性与天理直接联系 , 人性不仅仅只是人之为人的根本 , 而且也是宇宙间万事万物存在和运行的根本法则。因此 , 必须长期坚持、实践。 A 项表述不完整 ,B 、 C 两项表述不符合理学家的要求。故选 D 项。 知识清单三 : 宋明理学的形成 3.(2013 年高考全国 Ⅰ 卷 25 题 ) 自汉至唐 , 儒学被奉为“周 ( 公 ) 孔之道” ,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 , 促成这一变化的是 ( ) A. 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 B. 仁政理念深入人心 C. 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 D. 陆王心学日益兴起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材料中“自汉至唐 , 儒学被奉为‘周 ( 公 ) 孔之道’” , 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说明孟子地位迅速崛起 , 这与宋代朱熹将 《 论语 》《 孟子 》《 大学 》 和 《 中庸 》 合称四书并为此作注解有密切关系 , 随着程朱理学成为官方学说 , 四书五经成为科举考试的必考书目 , 孟子的地位也迅速上升 , 所以答案选 C,A 、 B 、 D 三项与上述题意特征并没有直接关系。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一、时代背景 1. 政治上 : 君主专制强化 , 封建制度日趋衰落。 工商业者阶层队伍扩大 , 要求反封建束缚 , 发展商品经济。 2. 经济上 : 商品经济发展 ,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 工商业者阶层不断壮大。另一方面 , 统治者依然固守传统的抑商政策。 ( 根本原因 ) 3. 思想上 : 宋明理学日益僵化保守 ,“ 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 , 科举考试使思想因循守旧。 4. 外因 : 西学东渐 , 西方近代科技开始传入 , 开阔了人们的眼界。 ( 经世致用 )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二、代表人物 1. 李贽 ( 明朝人 ): 作品 ——《 焚书 》《 藏书 》 (1) 主要思想 ①提出“穿衣吃饭 , 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 挑战“天理”学说。 ②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 , 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 强调人的个性自由。 ③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④批判男尊女卑的封建礼教 , 倡导男女平等。 ⑤赞扬历史上“异端”行为 ( 改革、起义、恋爱、女皇 ……) 。 ⑥提出“天之立君 , 本以为民”的民本思想。 ⑦主张“革故鼎新”。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2) 对李贽进步思想的评价 : 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 , 其思想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 , 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 ( 是我国反封建专制思想的先驱 ) 。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 ( 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 ) 的要求 , 带有民主性的色彩。 2.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 共同点 : 一是他们都属于反传统的 ,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而闻名。二是他们都曾亲自参加激烈的抗清斗争 , 而且誓不降清 , 不在清朝做官。三是由于他们思想进步 , 有开明的资本主义经济主张 , 其思想总体上属于唯物主义。四是他们都致力于经世致用思潮的推动。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2) 各自特色 : ① 黄宗羲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中国启蒙思想之父” ) 主张 : 敢于批判封建君主专制 , 提出君臣平等和限制君权的主张 , 让学校成为决策是非的最高机构 ; 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 , 认为工商皆本。 ②顾炎武 : 启蒙精神 ( 清开国儒师、清学开山始祖 ) A. 开清代考据学先河。 B. 主张 : 将批判的锋芒指向“私天下”的君主专制 ; 主张限制君权 , 扩大地方权 ; 主张“众治” :“ 以天下之权 , 寄之天下之人” ,“ 天下兴亡 , 匹夫有责” ; 提倡“经世致用” , 注重实学。 ③ 王夫之 :( 唯物主义思想家 ) A. 是清初的一位思想巨人 , 他的哲学思辨代表着中国古代哲学发展的顶峰。 B. 提出“理在气中” , 批判程朱理学“理在气先”的唯心主义观点。 C. 反对“天下王土” , 主张耕者有其田。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3) 评价 : 明清进步思想家主张工商皆本 , 反对君主专制 , 提出经世致用 , 对当时的旧思想产生了冲击 , 对后世思想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 他们对儒学进行批判地继承 , 推动了儒学的新发展。 总结 : 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儒家思想演变脉络小结 : 儒家思想的形成 —— 先秦时期 ; 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 —— 汉代 ; 儒学的发展 —— 宋明理学 ; 儒学的批驳继承 —— 明清。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概况 :① 春秋时期孔子创立儒学 ; ② 战国时期 , 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 , 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 ③ 秦始皇时期 , 由于“焚书坑儒” , 儒学遭到沉重打击 ; ④ 汉武帝时期 , 董仲舒糅合道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 , 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 , 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 ; ⑤ 魏晋南北朝时期 , 佛教、道教广泛传播使儒学的统治地位受到巨大的冲击 ; ⑥ 隋唐时期 , 出现了“三教合一”的趋势 ; ⑦ 宋元时期 , 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 , 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 —— 理学 ; ⑧ 明末清初 , 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 , 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 , 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 例题 】 1.(2016· 江苏单科 ,5) 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 : 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 ,“ 儒帽裹僧头” , 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 ; 他讲学传道 , 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 , 李贽 ( ) A. 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 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 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 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 答案 】 C 【 解析 】 李贽批判儒家思想 , 不致力于儒学 , 故 A 项错误 ; 明代妇女地位低下 , 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材料信息“讲学传道 , 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礼教 , 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 故 C 项正确 ;“ 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 , 故 D 项错误。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2.(2014· 全国大纲卷 ) 明清时期 , 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 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这一现象反映出 ( ) A. 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 B. 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 C. 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 D. 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 【 答案 】 C 【 解析 】 本题以纂修族谱为切入点 , 考查明清儒学的影响 , 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明清修族谱的关键是“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 , 突出的是宗族血缘关系的加强。修族谱说明明清时期宗族观念加强 , 故排除 A 项 ; 社会等级主要表现为经济基础和政治地位 , 故 B 项不正确 ;D 项本身错误。明清理学盛行 , 成为凝聚宗族的重要思想基础 , 故答案为 C 项。 知识清单四 : 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 3.(2013· 山东高考 ) 下列关于李贽思想与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表述 , 不正确的是 ( ) A. 都具有思想启蒙意义 B. 都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C. 都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D. 都宣扬了个性自由和解放 【 答案 】 C 【 解析 】 文艺复兴的人文主义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愿望 , 李贽的思想虽然也主张发展个性 , 但是其目的是批判儒学的僵化 , 同时处于资本主义萌芽阶段的中国尚未产生新兴资产阶级 , 故选 C 。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一、从整体史观的角度看待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 本专题主要讲述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 —— 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形成与发展演变的脉络。这一过程共分为四个历史阶段 , 各有时代特色。概要如下 : 1. 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中脱颖而出。 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 ( 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 ) 在互相争鸣 , 发表不同政见、彼此驳难的同时 , 也彼此吸收、融合 , 终于形成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 ; 儒家思想 , 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的。 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 , 他提出“仁”与“礼”的学说 , 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 孟子继承了孔子学说 , 并对其“德治”思想进行发挥 , 提倡“仁政”学说 , 并提出“民贵君轻”思想。 战国末期的荀子 , 广泛吸收了各家思想的精华 ( 当时道家、墨家、法家等思想派别有用的、合理的、科学的成分 ), 丰富了早期儒学的思想内容 , 强调“天行有常” , 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思想 , 还对“礼”进行深入的讨论 , 成为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2. 汉武帝时代形成儒术独尊的局面。 遭受秦代“焚书坑儒”灾难的儒学 , 经过西汉儒学大师董仲舒的系统改造 , 形成适应大一统时代需要的新儒学。 董仲舒“倡导儒学”的建议被汉武帝采纳 , 儒术取得独尊地位 ; 太学的建立 , 标志着儒学教育形成官方化和制度化。 自汉武帝时代起 , 儒学思想逐渐被确立为我国封建社会长达两千年的正统思想 ; 隋唐开始的科举制 , 使儒学思想全面影响了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生活。 3. 宋明时期程朱理学体系的建立 , 标志着儒学发展到新阶段。 在北宋儒学复兴运动中孕育而生的理学 , 经过南宋朱熹的总结 , 形成庞大而严密的理论体系。程朱理学作为官方正统儒学 , 影响后世六七百年之久 , 对维护专制主义政治制度起了重要作用。 以陆九渊和王守仁为代表的陆王心学 , 是理学的一大流派。心学认为“心即理也” , 主张“知行合一”。心学的出现 , 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已经完成。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4. 明清时期一些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 , 与时俱进 , 构建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 明朝中后期“反正统思想”的异端李贽提出了“穿衣吃饭 , 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 , 挑战“天理”学说 ; 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 ; 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 , 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 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都以反对封建专制和封建道统闻名 , 敢于向封建正统观念挑战 , 勇于批判盲目尊孔颂经的迷信思想。他们的共同特色是 : (1) 政治上反对君主专制独裁 , 提倡“民为主” ; (2) 经济上反对“重农抑商” , 提出“工商皆本” ; (3) 提倡务实的学风和行为 ; (4) 批判继承宋明理学。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二、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的异同 1. 共同点 : 内容相同 , 都继承孔孟“仁”“礼”思想 , 都认为“理”是万物本原 , 都属于唯心主义思想 ; 影响相同 : 都压制了人的自然欲求 , 都维系了封建专制统治。 2. 不同点 : 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 , 心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内在的“心” , 认为“本心”就是“理” ;“ 求理”的方法不同。理学通过“格物致知”以知理 , 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心学则通过内心的反省 , 克服私欲 , 回归良知而成为圣贤 , 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思想。 第四部分:重难点精讲 三、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和近代西方启蒙思想的异同 1. 共同点 : 都反对君主专制 , 都对旧有的思想体系进行批判。 2. 不同点 : 明末清初的启蒙思想反对君主专制 , 提出工商皆本和经世致用的学说 , 冲击了旧的思想体系 , 对后世思想的发展起了启蒙作用。但由于中国资本主义处于萌芽时期 , 未能产生能够推翻旧制度的资产阶级 , 所以中国明清的启蒙思想并没有推动社会政治运动的发展 ; 近代西方的启蒙思想提出自由平等、天赋人权、三权分立和人民主权等主张 , 推动了西方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 资本主义制度最终得以确立。 3. 出现这些不同点的原因 : 一方面是由于东西方资本主义发展程度的巨大差异 , 从而使社会革命的条件差异巨大 , 如中国处于资本主义萌芽时期 , 未能产生领导社会革命的新的阶级。而西方资本主义迅速发展 , 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 ; 另一方面 , 东西方君主专制的程度差异较大。如中国明清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 而西方君主专制的程度相对较弱 , 许多国家都有议会决策的传统。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1.(2015· 新课标全国 Ⅱ 卷文综 ,24) 古代儒家学者批评现实政治 , 往往称颂夏、商、周“三代”之美 ,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这表明了儒者 ( ) A. 不能适应现实政治 B. 反对进行社会变革 C. 理想化的政治诉求 D. 以复古为政治目标 【答案】 C 【 解析 】 儒学是中国古代主流文化 , 是符合现实政治需要的正统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材料中体现不出儒学家反对社会变革 , 故 B 项错误 ; 从 “ 称颂夏、商、周 ‘ 三代 ’ 之美 , 甚至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 , 可知儒学家要求统治者像古代圣贤一样以完美的道德治国 , 体现的是一种理想化的政治要求 , 故 C 项正确 ; 儒者称颂 “ 三代 ” 之美 , 希望君主像尧、舜一样圣明 , 是希望统治者实行仁政、德治 , 实行儒学的治国理念 , 不是希望恢复先代的政治制度 , 故 D 项错误。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2.(2015· 山东文综 ,13)《 尚书 · 酒诰 》 云 :“ 人无于水监 ( 照镜子 ), 当于民监。”这句话体现的思想是 ( ) A. 兼爱尚贤 B. 主权在民 C. 以民为本 D. 道法自然 【答案】 C 【 解析 】 兼爱尚贤是墨家的思想 , 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 , 故 A 项错误 ; 主权在民 , 强调的是民主思想 , 而题干强调的是民本思想 , 故 B 项错误 ; 依据题干材料 “ 人无于水监 ( 照镜子 ), 当于民监 ” 可知 , 人不仅要用水察看自己 , 而且应该以民间的反映当作镜子照照自己的作为 , 体现了以民为本的思想 , 故 C 项正确 ; 道法自然 , 是道家的思想 , 而材料体现的是儒家思想 , 故 D 项错误。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3.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 , 有善质而未能善 , 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 , 此天意也”。下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 A. 认为民性本善 , 君权神授 B. 感叹人性本恶 , 呼唤王道 C. 主张“罢黜百家 , 独尊儒术” D. 建议以礼入法 , 以礼入俗 【答案】 A 【 解析 】 本题考查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这句话的意思是 : 上天赋予人的本性 , 有的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 , 于是上天树立王道来教化这些人为善 , 这是天意啊。由此可知 A 项正确。 B 、 D 项是荀子的观点 ;C 项材料未体现。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4. 台湾作家柏杨认为 : 中国文化似一条壮观伟大的河流 , 但是到了 14 世纪 ,“ 它终于淤塞成一个酱缸 , 构成一个庞大而可哀的时代。”形成“酱缸”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 A. 宗法观念 B.“ 罢黜百家” C.“ 三教合一” D. 程朱理学 【答案】 D 【 解析 】 从时间上判断 , 程朱理学在宋朝以后成为官方统治思想 , 成为束缚人们手脚的教条 , 阻碍自由思想的流动 , 把中国文化长河变成了一潭死水 , 一个发酸发臭的 “ 酱缸 ” , 故答案选 D 项。 A 项是在西周时期实行 ;B 项是西汉时期实行的措施 ;C 项是唐代思想界的变化。因此 A 、 B 、 C 三项均与材料所给的时间不符。 第五部分:巩固与提升 5. 明清之际的思想家黄宗羲认为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天下之治乱 , 不在一姓之兴亡 , 而在万民之忧乐。”这表明在政治上他主张 ( ) A. 主权在民 B. 君民平等 C. 反对君主专制 D. 实行君主立宪 【答案】 C 【 解析 】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把握时空和黄宗羲的主张。 A 、 D 两项明显不符合黄宗羲的主张 , 属于典型的资产阶级民主政治 , 因此 A 、 D 错误。题干中 “ 天下为主 , 君为客。 …… 天下之治乱 , 不在一姓之兴亡 , 而在万民之忧乐 ” , 是早期的民主思想 , 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 , 故 C 项正确。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