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2.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意在说明 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C.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D. 金属生产工具迅速普及 3.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4.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B.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5.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可见,先秦时期的三家思想 A. 君民关系方面没有区别 B. 都主张开明君主治国 C. 都把育人的道理摆在首位 D. 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 6.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B.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7.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A.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B. 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C. 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 8.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代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民族战争的影响 C. 租佃关系普通化 D. 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9.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A. 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 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 C. 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10.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宋明理学 C. 提倡公平法治 D. 以天下为己任 11.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曾国藩、李鸿章的回答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君民共主,设立议院” C. “师夷长技以自强”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12.《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 A. 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 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 C. 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 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 13.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换来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1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粹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同程度的讲过,他们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特别是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C.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D. 无力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16.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与这段歌词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决定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确立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方针 D.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17.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这反映出 A. 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 B. 唐代雕版印刷仅限于印刷诗集 C. 唐代城市已彻底突破坊市界限 D. 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 18.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昊道子的宗教画 A.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 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 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19.下图是两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 文字更具形象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文字书写规范化 D. 字体由繁复到简便 20.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这些调整反映出 院系调整前 院系调整后 法学院 建筑工程系 农学院 土木工程系 文学院 水利工程系 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 理学院 动力工程系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 B.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忽视 C. 国家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D. 教育发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 21.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知识即美德 D.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垂不朽的理性 22.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宣扬神学权威,维护教会地位 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 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2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理性”精神引导、彰显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下列各项中,最符合17~18世纪时期之“理性”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D. “主权在民” 24.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A. 法律是捍卫自由的唯一前提 B. 社会契约式自由无须法律保护 C. 自由与社会契约是相一致的 D. 遵从法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25.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制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 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 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 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D. 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26.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27.马塞尔·杜尚在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时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这反映出 A.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 B. 浪漫主义重视感情 C. 现实主义批判社会 D. 现代主义突出自我 28.欧洲人在评价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项发明是 A. 发电机 B. 电动机 C. 计算机 D. 蒸汽机 29.量子理论使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是因为它 A. 否定了经典力学 B. 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0.二十世纪20、30年代,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 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 铁路与电视 B. 电视和电影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动漫 二、非选择题 31.(14分)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活跃与发展,并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清 《弟子规》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材料五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引者注)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简述材料一涉及儒家的主要思想?分析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怎样批判理学的?这些思想批判,是在怎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萌生的?(7分) (3)阅读材料五,结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说明为何“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4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文签署领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訢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訢曾说:“ 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穷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7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6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漫画,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材料二 “彩虹是有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6分) (2)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二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7分) 高二期中历史答案 选择题,共60分 每题2分,1-30,CBBAD ACDCD CCBDB AABDD CBDDC ADDCB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4分) (1)主要思想:礼、仁、孝。(1分) 积极作用:传承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有利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 (2)①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理学伦常观。(1分)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1分) 王夫之: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1分) ②政治经济条件:社会矛盾尖锐,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兴起。(4 分) (3) 前者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具体的资产阶级政治方案。(4分) 32. (13分) (1)日本:制定较为完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和全民教育;重视法制保障;教育内容全面、广泛。(4分) 中国:内部分歧明显(顽固派阻挠改革);侧重于培养社会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主要侧重语言、军亊技术等方面)。(3分) (2) 都面临内忧外患;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都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6分) 33.(13分) (1)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赢得了备战时间;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导致苏德战争之初严重失利。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客观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6分) (2)寓意:合作。(1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2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可得分)。(4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