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2017-2018学年黑龙江省双鸭山市第一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60分)‎ ‎1.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着春秋战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2.墨子曾提出:“譬如筑墙然,能筑者筑,能实壤者实壤,能欣者欣(同掀),然后墙成也;能谈辩者谈辩,能说书者说书.能从事者从事。”墨子意在说明 A. 房屋建筑应该遵循基本规律 B. 国家建设应各尽其才 C. 社会各阶层应相互合作 D. 金属生产工具迅速普及 ‎3.春秋至战国前期,老子创立道家学派,孔子创立儒家学派,墨子创立墨家学派,李悝创立法家学派等。到战国后期,出现总结百家思想的人物如荀子,总结性的著作如《吕氏春秋》。这说明 A. 百家争鸣局面逐渐走向繁荣 B. 思想的综合与吸收成为发展趋势 C. 儒家学说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 不同学派的思想出现融合与趋同 ‎4.在历史课上,学生从“穿衣”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穿衣服应合乎大自然四季的变化来穿衣,天气冷多穿一点,天气热少穿一点;乙生说:穿衣服要看你的身份地位,什么身份何种地位,该穿什么样的衣服就穿什么样的衣服;丙生说;讲究衣服的穿着是一种浪费,穿得简单、甚至破烂的衣服也未尝不好;丁生说:何必麻烦,由上面规定,大家都穿一样的制服不就好了吗?”他们的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 甲—道,乙—儒,丙—墨,丁—法 B. 甲—儒,乙—墨,丙—法,丁—道 C. 甲—儒,乙—法,丙—墨,丁—道 D. 甲—道,乙—墨,丙—法,丁—儒 ‎5.儒家崇尚知仁行义的谦谦“君子”;墨家推崇分人以财、助人以力的“兼士”;法家则以循名责实、公正无私的“铁腕”实行者为道德极峰。可见,先秦时期的三家思想 A. 君民关系方面没有区别 B. 都主张开明君主治国 C. 都把育人的道理摆在首位 D. 都体现出正身修心的特点 ‎6.有学者认为,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的一次重要的文明转型时期。这一时期出现的新现象有 A. 铁质农具+小农经济+官僚政治体制+百家争鸣的局面 B. 铁犁牛耕+庄园经济+贵族政治体制+儒道法意识形态 C. 男耕女织+城市商业+垂直管理体制+宗法和礼乐制度 D. 精耕细作+重农抑商+分封制度体系+大一统思想观念 ‎7.汉朝推行“以孝治天下”,对不赡养老人者,要在闹市执行死刑。对父母、祖父母等长辈不敬孝者也判重罪。子女杀戮父母、祖父母者,即使未遂,均判弃市(暴尸街头),殴伤长辈者同样也处弃市。这表明 A. 专制皇权得到明显加强 B. 儒家思想受到普遍认同 C. 司法审判渗透儒家伦理 D. 经济发展促进道德提升 ‎8.某学者指出:“宋代以来尤其是(妇女社会地位)急转直下的时代”。导致宋代以来女性地位“急转直下”的主要原因是 A. 商品经济发展 B. 民族战争的影响 C. 租佃关系普通化 D. 传统主流思想演变 ‎9.某思想家曾作诗《中秋》:“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山河大地拥清辉,赏心何必中秋节由此推知,该思想家主张 A. 天人感应限制君权 B. 格物致知在于明道德 C. 反省内心恢复良知 D. 穿衣吃饭即人伦物理 ‎10.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A. 反对君主专制 B. 反对宋明理学 C. 提倡公平法治 D. 以天下为己任 ‎11.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直接打开了国门。面对“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曾国藩、李鸿章的回答是(  )‎ A. “师夷长技以制夷” B. “君民共主,设立议院”‎ C. “师夷长技以自强” D. “自由为体,民主为用”‎ ‎12.《时务报》是维新派创办的一个影响较大的报纸,梁启超曾说,他在主笔该报时“记事则西多而中少,译报则政详而艺略”。这说明梁启超 A. 反对学习西方器物技艺 B. 热衷于报道西方的政闻 C. 注重营造维新舆论环境 D. 借报刊批驳洋务派主张 ‎13.1919年,鲁迅在《药》发表后说“《药》描写群众的愚昧和革命者的悲哀;或者说,因群众的愚昧而换来革命者的悲哀;更直接地说,革命者为愚昧的群众奋斗而牺牲了,愚昧的群众并不知道这牺牲为的是谁……”这说明该作品的真正主题是 A. 抨击封建统治的愚民政策 B. 呼唤广泛深刻的思想解放 C. 号召实现真正的民主政治 D. 揭露中国社会的愚昧落后 ‎14.孙中山认为,西方国家贫富不均,劳资矛盾尖锐,“社会革命其将不远”,中国应该防患于未然,因此他提出了 A.民族主义 B.民粹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15.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不同程度的讲过,他们完全承认孔子的历史地位,只是反对以“孔子之道”统一当代中国人。特别是胡适晚年一再指出,他从不贬低孔子和儒学的正当地位。这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文化运动 A. 否定中国传统文化 B. 对传统文化的理性认知 C. 肯定中国传统文化 D. 无力实现民众的思想解放 ‎16.在《春天的故事》里有这样一句歌词:“1992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与这段歌词密切相关的史实是 A. 邓小平南方谈话 B. 决定加入亚太经合组织 C. 确立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的方针 D. 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17.824年,诗人元稹为白居易《长庆集》写的序文中说到,有人拿白诗的写本和印本在街头叫卖或换取酒茶。这反映出 A. 唐代的雕版印刷品已成为商品 B. 唐代雕版印刷仅限于印刷诗集 C. 唐代城市已彻底突破坊市界限 D. 唐政府非常重视印刷术的推广 ‎18.唐朝吴道子在创作宗教画时总是按照生活的逻辑,自由地对宗教人物作现实的加工。如他在《送子天王图》中,将武将的脸型与唐代武士俑的面貌画的完全一致;他在千福寺的壁画里,把菩萨画成自己的样子。这表明昊道子的宗教画 A. 重视吸取外来的美术风格 B. 具有明显的世俗化倾向 C. 注重表现人物的神韵意趣 D. 代表了唐朝的绘画成就 ‎19.下图是两周与战国两个时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写法,反映出字形发生了变化,这一变化表明 A. 文字更具形象 B.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C. 文字书写规范化 D. 字体由繁复到简便 ‎20.下表是20世纪50年代清华大学院系调整前后的状况。这些调整反映出 院系调整前 院系调整后 法学院 建筑工程系 农学院 土木工程系 文学院 水利工程系 工学院 机械工程系 理学院 动力工程系 A. 国家的教育方针发生重大变化 B. 高等教育的发展受到了忽视 C. 国家有计划地整顿改造旧教育 D. 教育发展适应国家战略需要 ‎21.苏格拉底坐牢时,听到有一犯人在唱一首新歌,就要求教他唱。唱歌的犯人很吃惊:“您就要被处决了,为什么还要学唱新歌啊?”这个伟人回答:“这样我死的时候就多会唱一首歌。”这体现了苏格拉底的什么思想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认识你自己 C. 知识即美德 D. 逻各斯是贯穿万物的永垂不朽的理性 ‎22.文艺复兴代表人物的美术作品,许多以《圣经》故事为题材。他们的这些杰作与神学宗教画的最大区别在于 A.宣扬神学权威,维护教会地位 B.表现现实生活与真实的人物形象 C.倡导民主革命与反抗精神 D.宣传宗教改革与激进思想 ‎23.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理性”精神引导、彰显了人们对世界和人类的思考。下列各项中,最符合17~18世纪时期之“理性”内涵的是 A. “人是万物的尺度 B. “美德即知识”‎ C. “只有品德才是区分人类的标准” D. “主权在民”‎ ‎24.卢梭在《社会契约论》中说:“唯有服从人们自己为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据此可知,卢梭认为 A. 法律是捍卫自由的唯一前提 B. 社会契约式自由无须法律保护 C. 自由与社会契约是相一致的 D. 遵从法律才能实现真正的自由 ‎25.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制现存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而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认识正确的是 A. 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 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C. 分歧主要是实现人民主权的途径 D. 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26.马克思·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这样在新教徒那里,狂热的劳动态度和谋利冒险精神与节俭精神结合起来……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A. 新教理论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B. 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C. 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 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27.马塞尔·杜尚在1919年创作完成《在蒙娜丽莎的脸上画上胡须》时曾说“如果我们永远把大师的作品压在自己头上,我们个人的精神就永远会受到‘高贵’的奴役。”这反映出 A. 新古典主义强调理性 B. 浪漫主义重视感情 C. 现实主义批判社会 D. 现代主义突出自我 ‎28.欧洲人在评价一项发明时说:“它武装了人类,使虚弱无力的双手变得力大无穷,健全了人类的大脑以处理一切难题。它为机械动力在未来创造奇迹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项发明是 A. 发电机 B. 电动机 C. 计算机 D. 蒸汽机 ‎29.量子理论使20世纪最深刻、最有成就的科学理论之一,是因为它 A. 否定了经典力学 B. 为量子力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C. 使人类对微观世界的基本认识有了革命性的进步 D. 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30.二十世纪20、30年代,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 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 A. 铁路与电视 B. 电视和电影 C. 报纸和广播 D. 网络与动漫 二、非选择题 ‎31.(14分)明末清初思想家对传统儒学进行了批判继承,促进了儒家思想的活跃与发展,并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 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 ——清 《弟子规》‎ 材料二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是公其是非于学校。‎ ‎                          ——黄宗羲《原君》‎ 材料三 孰知今日之清谈有甚于前代者!昔之清谈谈老庄,今之清谈谈孔孟。未得其精而己遗其粗,未究其本而先辞其末,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股肱惰而万事荒,爪牙亡而四国乱。神州荡覆,宗庙丘墟。 ‎ ‎——顾炎武《日知录》‎ 材料四 尽天地之间,无不是气,即无不是理也。‎ ‎——王夫之《读四书大全说》‎ 材料五 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 ……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 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指封建社会,引者注)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1)简述材料一涉及儒家的主要思想?分析承载这些思想的儒家经典在历史上发挥了怎样的积极作用?(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四,指出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是怎样批判理学的?这些思想批判,是在怎样的政治经济条件下萌生的?(7分)‎ ‎(3)阅读材料五,结合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和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的政治主张,说明为何“前者是中世纪末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4分)‎ ‎32.(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止,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文签署领布了《教育敕语》。‎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材料二1867年奕訢回顾说:“洋人敢入中国肆行无忌者,缘其处心积虑在数十年以前,凡中国语言文字,形势虚实,一言一动,无不周知,而彼族之举动,我则一无所知。”……1863年广州同文馆开始筹建时,清廷上谕再次强调:“惟该馆学生专习外国语言文字,不准西人借端影射,将天主教暗中传习,该抚仍当随时稽察毋令滋弊。”奕訢曾说:“‎ 招考天文、算学,请用洋人,原欲窥其长短以收知彼知此之效也。并以中国自造轮船、枪炮等件,无从入手,若得读书之人旁通其书籍、文字,用心研究,译出精要之语,将来即可自相授受,并非终用洋人。”此事遭到监察御史张盛藻的首先发难:“若令正途科甲人员穷习为机巧之事,又籍升途、银两以诱之,是重名利而轻气节,无气节安望其有事功哉?”‎ ‎——杜文钿《洋务运动与教育改革》‎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提炼有关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洋务运动中教育改革的主要信息。(7分)‎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主要共同之处。(6分)‎ ‎33.(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观察下列漫画,漫画上有两个人物:希特勒和斯大林。希特勒拥抱的同时,在斯大林的背上狠狠的插上了一刀!图中的文字是:“原谅我,同志,但这机会实在太诱人了。”‎ 材料二 “彩虹是有各不相同的颜色组成的,但它们汇集在一起,就成了一条绚丽夺目的彩带。我们的国家也是如此。我们有不同的习惯、哲学和生活方式。我们的理想是可以汇成一个和谐的整体的。当我们结束这历史性的聚会,我们定能在世界的天空上看到那条希望的彩虹。”‎ ‎——德黑兰会议期间罗斯福在丘吉尔生日宴会上的演讲 ‎(1)结合漫画和所学知识评价《苏德互不侵犯条约》。(6分)‎ ‎(2)结合德黑兰会议的背景,说明材料二中“彩虹”的寓意是什么?为了看到“希望的彩虹”,会后盟军在欧洲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行动?这一行动有何意义?(7分)‎ 高二期中历史答案 选择题,共60分 每题2分,1-30,CBBAD ACDCD CCBDB AABDD CBDDC ADDCB 非选择题,共40分 31. ‎(14分)‎ ‎(1)主要思想:礼、仁、孝。(1分)‎ 积极作用:传承儒家思想文化,汇成中国传统文化主流;起到了道德教化作用,有利社会稳定和国家统一。(2分)‎ ‎(2)①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制度,批判理学伦常观。(1分)‎ 顾炎武:提倡经世致用,批判理学空谈。(1分)‎ 王夫之:论述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批判理学的唯心主义。(1分)‎ ②政治经济条件:社会矛盾尖锐,封建社会走向衰落;资本主义萌芽兴起。(4 分)‎ ‎(3) 前者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只是通过反对君主专制、倡导经世致用等思想来修补封建制度;后者提出了“三权分立”和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等具体的资产阶级政治方案。(4分)‎ 32. ‎(13分)‎ ‎(1)日本:制定较为完整的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实施义务教育和全民教育;重视法制保障;教育内容全面、广泛。(4分)‎ 中国:内部分歧明显(顽固派阻挠改革);侧重于培养社会实用人才(教育内容主要侧重语言、军亊技术等方面)。(3分)‎ (2) 都面临内忧外患;都学习西方先进科技文化;都培养了一批人才,推动了教育等领域的近代化。(6分)‎ ‎33.(13分)‎ ‎(1)苏联得以暂时不被拖进战争,赢得了备战时间;苏联领导人对希特勒的冒险性估计不足,导致苏德战争之初严重失利。德国免去了两线作战的后顾之忧,客观助长了法西斯德国的侵略气焰。(6分)‎ ‎(2)寓意:合作。(1分)开辟欧洲第二战场(或诺曼底登陆)。(2分)意义:使德军陷于两线作战的被动局面,加快了反法西斯战争的进程(若回答“加速了德国法西斯的灭亡,鼓舞了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也可得分)。(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