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高中历史第六单元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第16课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学案

第16课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 学习本单元一是理解和把握西方人文精神产生、发展和成熟的演变过程;二是学会运用比较法,比较不同时期人文精神的内涵和价值;三是要注意运用唯物主义思想,分析理解思想发展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辩证关系。‎ ‎ [学习目标]‎ 课程标准 重点难点 ‎1.了解古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等人对人的价值的阐述。‎ ‎2.理解人文精神的内涵。‎ ‎1.认识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的思想。(重点)‎ ‎2.比较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理解人文主义精神的内涵。(重难点)‎ 一、“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经济更加繁荣,奴隶制民主政治达到高峰。‎ ‎(2)平民在社会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个人主义情绪不断高涨。‎ 12‎ ‎(3)一些学者把研究方向由“神”转移到“人”,被称为“智者学派”。‎ ‎2.基本思想:用人的眼光考察和认识社会、政治、法律等问题;特别强调人的价值。‎ ‎3.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 ‎4.评价 ‎(1)积极: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人的尊严和权威,率先吹响人类精神觉醒的号角,成为西方人文精神的源泉。‎ ‎(2)消极:造成人类为自身的发展而肆意破坏自然,最终危及自身生存的恶果;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不利于社会和谐与稳定。‎ ‎[知识点拨] 正确理解“人是万物的尺度”‎ ‎(1)含义:人的需求是衡量事物的标准,判断是非善恶的标准,只能是个人的感觉和利害,强调个人选择。‎ ‎(2)意义 ‎①积极:树立了人的尊严和权威;否定了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局限性: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人的道德,导致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泛滥。‎ ‎1.观察下面两幅图画,思考古希腊“神的人格化”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 古希腊主   古希腊神话 神宙斯像   中诸神雕塑 提示 反映了古希腊学者对人的价值的重视。‎ ‎2.智者学派研究的中心问题是什么?‎ 提示 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主要关注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3.普罗塔哥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他强调人的价值和作用,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这句话蕴涵了怎样的精神?‎ 提示 (1)“人是万物的尺度”。(2)人文主义精神。‎ 二、“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1.背景 ‎(1)智者学派重视人的作用,忽视道德对人的影响。‎ ‎(2)雅典社会道德沦丧,城邦制度日趋衰颓。‎ 12‎ ‎2.代表人物:苏格拉底。‎ ‎3.主要思想 ‎(1)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希望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 ‎(2)提出“美德即知识”,指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3)强调人们应当“认识你自己”,即认识自己的理性。‎ ‎(4)强调教育对美德同样重要。‎ ‎4.评价 ‎(1)意义: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使哲学真正成为研究“人”的一门学问,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的道路。‎ ‎(2)缺陷:对知识的内涵认识片面、狭窄,美德不等于知识;“你自己也就可以制造一切事物”的观点,片面地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误区警示] 苏格拉底并不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苏格拉底倡导“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其目的在于要求人们重视道德修养,重建人们的道德价值观。不仅没有否定“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观点,相反其是对这一观点的完善、发展,进一步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4.与普罗塔哥拉相比,苏格拉底的思想有何发展?‎ 提示 苏格拉底强调了人的道德的重要性,提出了“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美德即知识”。‎ 三、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1.柏拉图 ‎(1)认为雅典民主制度下的公民,没有超越自己的个人利益达到认知真理的能力。‎ ‎(2)批判雅典民主制度是一种不合理的制度。‎ ‎2.亚里士多德 ‎(1)地位:古希腊最后一位哲学大师,是当时最博学的人。‎ ‎(2)主要思想贡献 ‎①关注自然世界和人类社会,强调在整个世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②在社会政治观上,认为人是政治的动物,主张由“中等阶级”来治理国家。‎ ‎③采取科学调查的方式研究自然界,创建了严密的逻辑论证体系,充分体现出人类不断追求真理、破解未知的人文精神。‎ ‎5.柏拉图关注的焦点是什么?对人文思想的发展作出了怎样的贡献?‎ 提示 焦点:人类社会。贡献: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行了独立思考,为理性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2‎ 主题一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比较 ‎1.普罗塔哥拉的思想 史料 “①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②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教你读史]‎ ‎①反映了普罗塔哥拉对神灵怀疑和否定。②的含义是指万物的存在与否,全在于人的感觉。‎ ‎[问题思考]‎ 史料体现了普罗塔哥拉的什么思想?为此,他提出了什么主张?有何进步意义?‎ 答案 思想:对神提出质疑,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意义: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了神的权威,体现了西方人文主义的本质。‎ ‎2.苏格拉底的主张 史料 ①“我只知道一件事,就是我一无所知”“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②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知识是美德的基础,知识是美德的本质……”“③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的演讲 ‎[教你读史]‎ 史料中①中“最优秀的人就是你自己”,②中“一切美德都离不开知识”,③中“唯有理性最为可贵”是苏格拉底思想主张的体现。‎ ‎[问题思考]‎ 依据以上史料,概括苏格拉底的主张。‎ 答案 提出“认识你自己”“美德即知识”、崇尚理性。 ‎ 智者学派与苏格拉底思想的异同 智者学派 苏格拉底 同 都把人以及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由自然转向自我,由神本转向人本,否认绝对权威 异 政治观 主张民主政治,所有人都是平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主张有知识、有道德的少数人治国,反对过激的民主政治 道德观 12‎ 完全从个人的角度和利益出发,忽视道德,追求功利 重视人的伦理道德,追求人生真谛,主张“美德即知识”‎ 主题二 古希腊哲学思想与古代中国儒家思想的比较 苏格拉底与孔子比较 史料一 苏格拉底认为“未经检讨反省的生命是没有生存价值的生命”,他提出“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 史料二 “仁者,爱人。”‎ ‎“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论语》‎ ‎[问题思考]‎ 据史料一、二分析苏格拉底和孔子在对“人”的认识上有何共同点。其目的有何不同?‎ 答案 共同点:都关注人,体现了一定的人文主义精神。‎ 不同:苏格拉底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注重提高人的个人素质;孔子注重协调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为统治者服务。‎ 东西方先哲思想的异同和原因 ‎(1)异同 ‎①相同点:都注重人与人类社会;都强调道德的作用。‎ ‎②不同点:对人的属性的关注点不同,如儒家思想强调“社会”的人;古希腊思想家们则强调“个体”的人,处理个人与社会关系的着眼点不同。‎ ‎(2)原因 ‎①经济:古希腊山多地少,海外贸易发达,工商业繁荣;古代中国以农立国,自给自足的农耕经济发达,商业在社会生活中处于次要地位。‎ ‎②政治:古希腊形成小国寡民的城邦,直接民主式的民主政治发达;古代中国形成统一的王朝政权,传统的王权思想兴盛。‎ ‎③思想:古希腊形成开拓进取、自由平等的精神;古代中国形成为统治阶级服务的治国、治人的思想。‎ ‎[记知识纲要]‎ 12‎ ‎[背核心术语]‎ ‎1.智者学派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充分肯定了人的尊严和权威。‎ ‎2.苏格拉底关注人的伦理道德,提出“美德即知识”。苏格拉底对人性本身的研究,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 ‎3.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进一步发展了人文主义思想。柏拉图鼓励人们独立理性思考,亚里士多德特别强调在整个自然界中,人类是最高级的。‎ ‎1.西方学者认为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人类文明的“轴心时代”,“人类意识”首次觉醒,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 A.在此之前人类对自然世界缺乏了解 B.东西方都开始了对人和人类社会的研究 C.中国用大一统方式推进了思想的发展 D.苏格拉底特别强调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 答案 B 解析 注意“人类意识”这个关键词,强调以人为本。“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这个时间段有中国孔子主张“仁”的思想,西方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等人文精神的出现,所以B项符合题意。‎ ‎2.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名言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据此判断,普罗塔哥拉认为国家治理好坏的标准应是(  )‎ A.是否由“哲学王”来做统治者 B.是否民主和强盛 C.是否人人都遵守习俗和法律 D.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 答案 D 解析 D项“是否对人有利和符合人性”体现注重个人权利与价值,与材料中普罗塔哥拉的哲学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相符,故D项正确。‎ 12‎ ‎3.(2017·济宁高二检测)苏格拉底主张,凡是为一个人自己的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任何代价予以抵制。这表明苏格拉底(  )‎ A.主张美德即知识 B.主张认识你自己 C.反对宗教权威 D.理性的行为方式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理智所宣判为错误的东西,就不应该去想、不应该去做,哪怕受到当权者或任何法庭的强迫,也要不惜代价予以抵制”体现了苏格拉底崇尚人的理性和追求思想的自由,保持怀疑精神、批判眼光,故选D。‎ ‎4.(2017·遵义高二检测)古代希腊对人性的探索由“人是万物的尺度”,发展到“美德即知识”,体现了(  )‎ A.进一步强调人的价值 B.赞美人的智慧与力量 C.是非善恶的依据发生根本变化 D.由强调感性到强调理性 答案 D 解析 “人是万物的尺度”强调人的感性认识,“美德即知识”强调知识的作用,上升到人的理性认识,故选D。‎ ‎5.“柏拉图在考核亚里士多德对‘理念论’掌握得如何时,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给这个历史故事取一个标题,最合适的是(  )‎ A.“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 B.“认识你自己”‎ C.“美德即知识”‎ D.“人是万物的尺度”‎ 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信息“亚里士多德反而对这种理论提出大胆的批判”可知,是考查亚里士多德的思想主张,体现其追求真理的观念,因此选A项。B、C项是苏格拉底的观点;D项是智者学派普罗塔哥拉的观点。‎ ‎[基础达标]‎ 12‎ ‎1.智者运动是西方历史上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智者学派研究的核心问题是(  )‎ A.自然环境对雅典的影响 B.知识与美德的关系 C.雅典工商业的发展方向 D.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答案 D 解析 智者学派把人和人类社会作为探究的对象,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强调人的价值,故选D。‎ ‎2.“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人的感觉。”上述材料说明了(  )‎ A.人是万物的尺度 ‎ B.美德即知识 C.认识你自己 ‎ D.人人生而平等 答案 A 解析 材料强调万物取决于人的感觉,这符合普罗塔哥拉的观点:“人是万物的尺度。”‎ ‎3.希腊智者学派代表安提丰对待法律的方式是:众目睽睽下,应尊重法律;无人在场时,随本性驱动行事。这主要表明智者学派(  )‎ A.没有法制观念 B.反对法律对人的约束 C.忽视道德建设 D.处事灵活且实事求是 答案 C 解析 智者学派过分强调人的主观感受,为极端个人主义打开方便之门。通过材料可以看出他强调人前一套背后一套,反映了其思想缺陷——忽视道德建设。‎ ‎4.苏格拉底率先“把哲学从天上请回人间”。这主要是指他(  )‎ A.首先对人类社会进行哲学思考 B.强调个人利益,创立智者学派 C.把研究的重点从自然转移到人性 D.把对人文精神的追求引向理性道路 答案 C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苏格拉底在哲学上的重大贡献是他对人性本身的研究,这是人类精神觉醒的一个重要表现,使哲学真正成为一门研究“人”的学问,故C符合题意。‎ ‎5.他曾说:“我像一只猎犬一样追寻真理的足迹。”他曾自问:“什么是美德?”他自答:“美德即知识!”材料中的“他”是(  )‎ A.普罗塔哥拉 B.苏格拉底 ‎ 12‎ C.伏尔泰 D.卢梭 答案 B 解析 据材料中“美德即知识”可知是苏格拉底。‎ ‎6.(2017·济宁高二检测)与智者学派相比,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  )‎ A.人是认识客观事物的主体 B.人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来自感觉,没有感觉就没有认知 C.“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 D.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标准判断是非 答案 C 解析 苏格拉底对“人”的研究进一步深化,主要体现在第一次将人上升到哲学高度,提出“美德即知识”,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故选C。‎ ‎7.在古代,人们普遍认为,一个国家之所以走向灭亡,一般是因为上层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据此,柏拉图提出(  )‎ A.统治者应兼具理智与美德 B.各城邦应实行民主政体 C.城邦公民应具有充分自由 D.城邦应实行严刑峻法 答案 A 解析 材料认为国家灭亡与统治者的腐化堕落有关,因此统治者应该注重道德修养,追求理智与美德,故A正确;B、C、D与材料无关。‎ ‎8.亚里士多德提出“我爱我师,但我更爱真理”,主要体现了他(  )‎ A.非常尊敬老师柏拉图 B.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源 C.认为人类是自然界中最高级的 D.对真理的追求精神 答案 D 解析 亚里士多德的名言体现的是他对真理的执着追求,故选D。A只体现了前半句内容;B、C与题干无关。‎ ‎9.(2018·武汉高二检测)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发展的相同点是(  )‎ A.对自然界本身的探讨和解释 B.以人为本,洞察宇宙,探索人生 C.否定神或命运等超自然的力量对社会人生的作用 D.放弃对自然的探讨而去研究人本身 答案 B 12‎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从智者学派到亚里士多德,他们的哲学思想成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起源,B是其基本内涵。A是自然哲学家的研究主题,C、D属于智者学派,故排除。‎ ‎10.下图两人分别是同一时期东西方思想领域涌现出的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下列有关他们思想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 ‎ 孔子     苏格拉底 A.思想研究重点都是人类社会 B.都重视道德的作用 C.都反对专制政治 D.政治主张都是为了挽救正在衰落的旧制度 答案 C 解析 结合孔子所处的时代背景,可以判断孔子并不反对专制政治。A、B、D三项都是两人的共同点。故正确答案为C项。‎ ‎[能力提升]‎ ‎11.公元前6世纪,希腊思想家泰勒斯把水当做万物的本原;公元前5世纪,智者学派将谈论的对象集中到人类社会政治伦理方面。这反映出(  )‎ A.古希腊的社会性质发生改变 B.希腊城邦已完成了统一 C.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 D.雅典民主政治开始确立 答案 C 解析 题干材料强调古希腊学者研究的对象从自然界转移到人类社会,说明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C项正确。当时古希腊的社会性质为奴隶社会,没有发生改变,A项错误;B项违背史实;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D项不符合题意。‎ ‎12.(2017·安阳中学月考)古希腊人崇尚人体美,他们认为人体的比例是最完美的,干什么都必须按照人体各部分的式样制定严格比例。这充分体现了古希腊人强调(  )‎ A.数的对称是艺术的价值取向 B.万事不以神的尺度为标准 C.以人的尺度来衡量世间万物 D.外在的美胜于内在的美德 答案 C 12‎ 解析 古希腊哲学家强调人的价值,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材料表明,人体的完美比例可以被运用到一切活动中,实质就是强调“人是万物的尺度”,故选C。‎ ‎13.(2017·济宁高二检测)在苏格拉底被判处死刑之前,他的朋友曾劝他逃离雅典,他回答说:“未经理性审查的生活是毫无意义的。”他接受了死刑,平静地饮下了一杯毒酒。苏格拉底所主张的“理性”是(  )‎ A.个人的价值判断 B.人类内在的美德 C.个人利益的追求 D.城邦的政治秩序 答案 B 解析 结合苏格拉底强调美德即知识,可知他提倡的“理性”应为人内在的美德,故B 正确。‎ ‎14.“苏格拉底站在雅典街头向各种人发问,他的目的是要对自己的和别人的观念进行检讨,探索其正确与否,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维护城邦民主制度 B.重视知识与理性 C.鼓吹神本主义思想 D.倡导法治与民主 答案 B 解析 材料讲的是苏格拉底在和别人的检讨中探索自己观念的正确性,以此来追问宇宙和人生的真谛,这反映了苏格拉底重视知识与理性,故选B。‎ ‎15.下图是《孔子周游列国图》和《理想国》的封面。孔子周游列国宣传其“仁”“礼”“中庸”,而柏拉图写《理想国》宣扬其“哲学王”,二者的共同之处是(  )‎ A.面对社会转型提出自己的治国主张 B.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利益 C.宣扬自己的哲学思想,教育更多的子弟 D.对现实社会制度失望,力图构建和谐社会 答案 D 解析 柏拉图没有面对社会转型,也不代表没落的奴隶主阶级的利益,更不是为了教育更多的子弟,故A、B、C三项错误;两个人都对当时的社会失望,力图通过“克己复礼”“仁者爱人”和“哲学王”来改善统治,构建和谐社会。‎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因为法律的规定是任意的(人为的),而自然的指示则是必然的。”“根据自然,我们大家在各方面都是平等的,并且无论是蛮族人,还是希腊人,都是如此。”“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普罗塔哥拉 12‎ 材料二 柏拉图在《泰阿泰德篇》中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个命题做过解释。他认为,普罗塔哥拉命题的意思是说:“事物对于你就是它向你呈现的那样,对于我就是它向我呈现的那样。”——朱庭光《外国历史名人传》‎ 材料三 “未受考验的生活是不值得过的。”“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如果知识包括了一切的善,那么我们认为美德即知识就将是对的。”——苏格拉底 ‎(1)据材料一,分析普罗塔哥拉的主要观点。‎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柏拉图对“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局限性是怎样认识的。‎ ‎(3)据材料三,概括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他的思想与智者学派相比,有何异同?‎ 答案 (1)根据自然法则,人人平等;人的感觉是判断一切的准绳。‎ ‎(2)它夸大了人的主观作用,忽视了客观规律的存在和人们认识的共同性,这样的思想方法给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打开了方便之门。‎ ‎(3)核心思想:理性;知行合一。‎ 相同点:都强调理性;否认绝对权威。‎ 不同点:苏格拉底弥补了智者学派忽视道德,追求功利的弊端;反对智者学派的主观主义和相对主义,认为真理应有其客观标准。‎ 12‎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