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宾县第一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历史试卷 说明:1、试题满分:100分 答题时间:90分钟 2、试卷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只交答题卡,答案书写在答题卡指定区域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必修三和选修一 第 Ⅰ 卷 一、单项选择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在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 1.“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矣;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矣;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持此观点的是( ) A.道家 B.儒家 C.墨家 D.法家 2.“夫爱人者,人必从而爱之;利人者,人必从而利之;恶人者,人必从而恶之;害人者,人必从而害之。”提出这一思想主张的学派是( )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3.在有关惩治腐败问题上,甲说:“不用管腐败问题,生产力水平提高了,腐败现象就自然没有了。”乙说:“一定要依法严惩严管腐败问题,抓一个腐败分子就杀一个。”丙说:“对腐败分子,要用‘德’和‘礼’来教育感化。”丁说:“要从平民百姓中挑选有能力的人去治理腐败。”上述四位同学的说法与儒家思想相吻合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4.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吉祥物是五个可爱的福娃,他们分别代表了中国传统的阴阳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在古代,将阴阳五行思想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 5. “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头寻。”这首诗反映了( ) A.孟子的“仁政” B.董仲舒的“独尊儒术” C.王阳明的“心学” 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6.当读到:条件一:科举产生的士大夫们,注重道德文化修养,注重气节,对儒家经典大义的不断探究成为时尚。条件二:学堂上老师带读:“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由此判断得出的正确答案是( ) A.“百家争鸣”时儒学已成为蔚然大宗 B.西汉对儒学的推广和太学的兴办 C.宋明理学对儒学的发展 D.明末清初思想活跃局面的出现 7.五四时期的思想家把李贽当作反孔的先驱。冯元仲称赞他“手辟洪蒙破混茫,浪翻古今是非场。通身是胆通身识,死后名多道益彰”。以下观点哪一项最有可能是他的主张( ) A.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B.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C.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 D.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8.《明夷待访录》中记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体现出( ) A、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 C、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D、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9.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传入欧洲,加快了西方迈入近代社会的步伐。“替宗教改革开路,并使推广民众教育成为可能”的发明是( ) A.指南针和印刷术 B.火药和指南针 C.造纸术和火药 D.印刷术和造纸术 10.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 A.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11.智者学派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 ) A.古代希腊城邦奴隶制民主政治的发展 B.雅典成为政治文化中心 C.参与政治生活成为每个公民生活的重要内容 D.许多思想家个人努力的结果 12.公元前5世纪,希腊城邦孕育出一个新的思想流派——智者学派,他们的主要观点有 ①从认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 ②从认识社会转移到认识自然 ③提倡怀疑,反对迷信 ④以培养公私兼顾的好公民为自己的任务 ( ) 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④ D.③④ 13.著名思想家但丁(1265-1321)强烈主张通过政教分离实现意大利的统一与繁荣。马尔西略(约1275-1342)更加系统地论证了世俗政权对教权的独立性,并主张俗权至高无上。这反映了( ) A.文艺复兴时期对民主的追求 B.宗教改革家强调“教权高于王权” C.世俗统治者对权力的渴望 D.人文主义者要求建立主权民族国家 14.西方学者马克斯·韦伯提出,新教信仰促成了一种新的社会伦理——现世苦行主义的形成,提倡勤奋、节俭、劳作、克制享乐,这种新的伦理改变了人们获得财富与支配财富的态度和动机,造就了“资本主义的精神”。材料表明( ) A. 新教伦理精神是资本主义发展的精神动力 B. 新教伦理认为禁欲苦行才能发展资本主义 C. 宗教改革推动了欧洲近代民族国家的产生 D. 新教提倡的克制享乐违背了人文主义思想 15.近代有欧洲启蒙思想家认为:“有人认为摧毁陈旧的法律对人类造成了伤害,但是,人们就应该去钳制理性吗?要知道,理性毕竟是一切法律的源泉,没有理性,人们甚至产生不了法律的概念。”作者对理性与法律的理解是( ) A.理性比法律更为重要 B. 理性对人类造成了伤害 C.应该钳制理性保护法律 D. 理性与法律同等重要 16.“启蒙学派的哲学家曾经哀叹中世纪是理智的谬误时代,而他们却怀着尊敬甚至留恋的心情去看待以往的年代,从中找到一种富有魅力而又丰富多彩的东西,或者是寻觅到在当代已经看不到的一种灵魂深处的东西。”材料中的“他们”是指 ( ) A.浪漫主义者 B.批判现实主义者 C.现代主义者 D.革命现实主义者 17.“从自然界的战争中,从饥饿和死亡里,产生了自然界最可赞美的东西一一高等动物…从最简单的无形物体演化出如此美丽和令人惊叹的东西,而且这一演化过程仍在继续,这才是一种真正伟大的思想观念!”这段话评述的是( ) A.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理论 B.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 C.达尔文的进化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18.商鞅认为以诗书礼乐为代表的儒家学说于国有害,并采取了焚烧诗书的措施。这一措施( ) A. 打击了旧贵族阶层特权 B. 强化了人们的法律意识 C. 保证了改革的顺利推行 D. 加强了国内的思想统一 19.1840年后,中国信西教之徒在农村往往是舆论所鄙视的下层人物,缙绅之流几乎以异类观之,而城市教徒却常有社会上层分子,知识分子也常以平和之气作些记述。这说明( ) A.西方宗教对农村影响超过城市 B.市民思想开放对西方宗教宽容 C.传统观念受冲击程度存在差异 D.宗教信仰与民众经济状况相关 20.有学者认为:1840年以来中国对西方的反应依次经历了“技术的反应”、“制度的反应”、“观念的反应”和“组织的反应”四个阶段,按此观点,下列组合对应正确的是( ) A.福州船政局——《孔子改制考》——《新青年》——中国共产党建立 B.京师同文馆——轮船招商局——《新学伪经考》——同盟会成立 C.刘立川起义——总理衙门——《钦定宪法大纲》——国民党一大召开 D.大生纱厂——京张铁路局——《新民主主义论》——第一届人大召开 21..新中国成立时,我国约有人口5.5亿,全国文盲占人口总数的80%。到1978年,青壮年文盲率已经下降到18.5%。1949年全国平均每万人中有大学生2. 2人,1978年上升为8.9人。以上现象的变化得益于( ) A. 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 B. 国民教育体系的初步形成 C. “希望工程”的推动 D. “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22.免役法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内容,规定废除过去的差役办法,改由官府募人应付。 募役的费用按照户等高下分担,其名目除“免役钱”之外,又增加“助役钱”。免役法的实行( ) A. 限崩了富商大贾的盘剥 B. 减轻了农民的经济负担 C.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D. 限制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23.20世纪80年代以来,史学研究的观念日益革命,近代化史观,全球化史观、社会史观等史观层出不穷,而妇女史、服饰史、灾荒史、环境史等小众研究也受到重视。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史学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 得益于改革开放的实施和“双百方针”的恢复 C. 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D. 导致形成史学研究的碎片化趋势 24.梭伦在游历中写过许多诗篇,如“作恶的人每每致富,而好人往往受穷”。从中可以看出推动梭伦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 A.上下层贵族之间矛盾激化 B.上层贵族对王权专制构成了威胁 C.上层贵族与下层平民的矛盾日益尖锐 D.奴隶反抗奴隶主贵族的斗争此起彼伏 25.商鞅之死是悲惨的,造成他悲惨结局的主要原因是( ) A.商鞅失去了最高统治者的保护 B.商鞅变法不符合秦国发展的需要 C.商鞅本人刚愎自用得罪了众人 D.商鞅变法遭到旧贵族的强烈反对 26.他是一位卓越的少数民族政治家和改革家。他崇尚中原文化,实行汉化,禁胡服、胡语,改变度量衡,推广教育,改变姓氏并禁止归葬,提高了鲜卑人的文化水准。是西北方各民族陆续进入中原后民族融合的一次总结。这些改革顺应了下列哪一趋势( ) A.民族融合 B.从分裂走向统一 C.中央集权加强 D.经济中心南移 27.王安石变法措施中,兼有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收入和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 ) A.青苗法 B.募役法 C.市易法 D.方田均税法 28.梭伦改革被称为雅典民主政治的奠基石。其中打破贵族依据世袭特权垄断政权的举措是( ) A.颁布“解负令” B.确立财产等级制度 C.设立“五百人议事会” D.鼓励农工商业发展 29.商鞅变法中,最能体现中央集权制萌芽的措施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废除“世卿世禄制” D.建立县制 30.北宋初的政治改革最终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这从反面证明了( ) A.分权、强兵弊端无穷 B.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 C.加强中央集权弊大于利 D.机构改革要量财力而行 第Ⅱ卷(非选择题 40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第31题14分,第32题10分,第33题16分,共40分。) 31.(1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百家争鸣” 的过程中,各家学派互相诘难、批驳,又彼此吸收、融合,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其中,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日后社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材料二 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提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独尊儒术后,官吏主要出自儒生,儒家逐步发展,成为此后二千年间统治人民的封建正统思想。 ——翦伯赞《中国史纲要》(上册) 材料三 理学,亦称为新儒学,又称为“道学”或“宋学”。所以称为理学,是因为两宋诸子所创建的思想体系以“理”为宇宙最高本体,以“理”为哲学思辨结构的最高范畴;所以称为新儒学,是因为理学虽以儒家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但其张扬的孔孟传统已在融合佛、道思想精粹中被加以改造,具有一种焕然一新的面貌。 ——冯天瑜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四 明清时期……面对理学的渐趋没落,一部分士大夫转而寻求新的思想理论,对程、朱理学提出了挑战,陆续出现了许多进步思想家,成为反理学的先驱。……他们倡扬民族气节,批判君主专制,反对空谈性理,向封建制度和宋明理学发起猛烈的攻击,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启蒙思想的早期民主主义思想。 ——《中国通史教程·古代卷》 (1)依据材料一,归纳“百家争鸣”出现的重要意义。(4分) (2)材料二中的核心主张对于西汉王朝统治有何意义?3分) (3)依据材料三分析,“理学”是新儒学的主要理由是什么。(3分) (4)依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4分) 3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0分) 材料一 康有为的“经世之学”是以托古改制为形式的,“是对儒家经典意义的延伸而非否定。西方的影响使他的经解绝对的非正统’,但绝不是‘非儒’”。这种既不抛弃传统又在器物层面上实行西化的要求决定了康有为不得不用西方资产阶级的学术来重新解释传统的儒家经典,以使传统的儒学适应现实的需要。……(康有为)在潜意识上无疑还是“蕴含着对西方近代文明深刻的疑忌,强烈的不满乃至发自内心的痛恶”。可以认为,康有为的思想反映了在“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时代”,中国知识分子试图挽救“中国思想之没落”,并努力“种下新思想的种子”这样一种挽救民族危亡的举动的必然产物。 ——摘编自郑军《康有为对传统儒学的改造与维新变法理论的构建》 材料二 作为思想启蒙的五四新文化运动,批判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为封建统治者服务且有碍于社会发展的成分,批判的矛头直指以封建统治者意识形态出现的儒家学说。但必须注意,这种批判是在民族危亡时进行的,它不是纯学理意义上的一般学术批判,而是以文化为切入点,以实现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为目的的社会运动。这就决定了这种批判不可避免地带有强烈的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但这种倾向恰恰是五四知识分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 ——沈永刚《论五四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和传承》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有为思想所体现的“时代矛盾”,并分析其原因。(4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新文化运动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由此说明应如何正确评价新文化运动。(4分) (3)根据上述材料,谈谈应如何正确对待孔子与儒学。(2分) 33.阅读下列材料:(16分) 材料一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31县,县级官吏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免调职。 凡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本业”但因懒惰而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凡商旅所有必卖于市易,或非市肆所无必买于市易”,真正达到了“尽收天下之货自作经营”的目的。其时,市易司甚至连果实之类都自作经营。 ——摘编自程念棋《中国历代变法类型及其成败》 材料三 用限制商人获利、控制市场流通的手段,使税收物资的调拨与运输体现最大的经济益——就近与低价,这就叫“徙贵就贱,用近求远”。 ——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四 故治国者欲民之农也。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苟能令商贾技巧之人无繁(多),则欲国之无富不可得也。 ——摘自《商君书》 材料五 在梭伦改革后的80年间,雅典社会就逐渐采取了一个它在以后数百年中都遵循着的发展方向。在梭伦以前的时代盛行的农村高利贷,以及地产的无限制的集中, 都受到了节制。商业以及靠奴隶劳动曰益大规模发展起来的手工业和工艺,都成了流行的职业由货币、奴衆以及商船构成的财富日益增加,但是,这些财富已经不是仅仅用来购置地产,它已经变成人们所追求的目的本身了。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1) 据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哪几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 6分 (2)材料二、三反映了王安石变法中的哪两项措施?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产生了哪些成效?6分 (3)据材料四、五,分别指出商鞅与梭伦所采取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导思想?4分 1--5ACCBC 6--10CBBDC 11--15ABDAA 16--20ACDCA 21--25BCBCD 26--30ABBDB 31、【答案】 (1)基本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出现众多思想流派,形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推动了社会进步。(4分) (2)有利于巩固大一统国家;稳定统治秩序。(3分) (3)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经过改造的儒学,但仍以儒学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张扬孔孟传统。(3分) (4)批判君主专制,倡扬民族气节;反对空谈性理,提倡学以致用;重视工商业发展;反对理学,建立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4分) 32.(1)矛盾:托古改制,是对传统儒学的发展而非否定;把中国传统儒学与西方资产阶级学术相结合;内心充满对西方文明的疑忌、不满、痛恨。原因:西学东渐;甲午中日战争后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农业社会与西方工业社会的矛盾;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的影响等。(答出其中2点即可)4分 (2)态度:批判传统文化中为统治者服务、有碍于社会发展、作为统治者意识形态的成分。评价:动摇了传统文化的统治地位;有利于西方进步思想的传播;有利于民众启蒙、民族独立和国家解放;体现了知识分子强烈的政治责任感和自觉担当意识;带有偏激色彩和以偏概全的倾向。4分 (3)应该历史地、辩证地看待孔子与儒学,取其精华,去其糟粕。2分 33.(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农工商业的态度3分。以军功的大小授爵;推行县制,由国君任免官吏;奖励农耕,抑制工商业的发展。3分 (2)措施:实行市易法和均输法2分。 成效:打破了大商人对市场和流通的垄断;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4分 (3)商鞅:重农抑商;2分。 梭伦:农商并重2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