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 2.2 中国的古代艺术 ‎[学业达标]‎ ‎1.下图汉字字体分别是(  )‎ A.楷书——草书——行书——隶书 B.隶书——草书——行书——楷书 C.隶书——行书——草书——楷书 D.楷书——行书——草书——隶书 ‎2.据《书林藻鉴》卷九记载:“(宋四家)蔡胜在度,苏胜在趣,黄胜在韵,米胜在姿。”下列关于图中书法艺术的表述,正确的是(  )‎ 蔡襄书法  苏轼书法 黄庭坚书法 米芾书法 A.反映了当时复杂的社会矛盾 B.体现了当时社会生活丰富多样 C.表现了文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D.标志着书法艺术的全面成熟 ‎3.中国古代有位画家,用状如兰叶或状如莼菜的笔法来表现衣褶,有飘动之势,人称“吴带当风”。这位画家是盛唐画风的代表人物,他是(  )‎ A.顾恺之 B.马远 C.吴道子 D.八大山人 ‎4.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评论道:“写其人不徒写其貌,要肖其品。何谓肖品?绘出古人平素性情品质也。”下列与郑绩所评论的绘画风格一致的是(  )‎ A.“振笔直遂”,“追其所见”‎ B.“胸有成竹”,“差之丝毫而失之千里”‎ C.“写其形必传其神,传其神必写其心”‎ D.“钩勒工细,良工苦心”,“九朽一罢”‎ ‎5.现代著名画家齐白石注重继承中国画的传统并加以创新。下图为齐白石的作品,最能体现作者继承与发扬的中国画传统是(  )‎ A.风俗画 B.工笔画 C.文人画 D.花鸟画 ‎6.中国古代的音乐和舞蹈艺术注意吸收各民族文化并加以融合,下面较好地体现这一特点的有(  )‎ ‎①《十面埋伏》 ②《秦王破阵曲》 ③《西凉乐舞》 ④《武林旧事》‎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7.“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在以往不屑一顾的这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娱形式上下功夫。”这反映出元杂剧兴盛的原因是(  )‎ A.科考功名的需要 B.商品经济的发展 C.元朝的高压统治 D.国家政策的影响 ‎8.“三五步走遍天下,七八人百万雄兵”“咫尺地五湖四海,几更时万古千秋”,这些诗句是对下列哪种传统艺术特点的描述(  )‎ A.书法 B.绘画 C.戏剧 D.杂技 ‎9.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其他戏曲剧种的优点,乾隆时期进入北京,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它”是指(  )‎ A.昆曲 B.秦腔 C.川剧 D.京剧 ‎10.美国著名剧作家桑顿·怀尔德(1897~1975年)创作《小城之光》时,采用了中国京剧艺术的手法。这表明(  )‎ A.京剧艺术得到国际社会广泛认可 B.京剧艺术影响国外剧作家的创作思维 C.京剧艺术是世界优秀文化的代表 D.京剧艺术代表了中国戏剧的最高水平 ‎[能力提升]‎ ‎11.乾隆帝酷爱书法,于故宫养心殿专置一间小暖阁,用以珍藏代表中国书法艺术最高水平之名帖——王羲之《快雪时晴帖》、王献之《中秋帖》、王珣《伯远帖》,此三帖被后人称为“三希帖”(下图)。下列对其书体特征介绍最准确的是(  )‎ A.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 B.疏密得体,收放结合,浓淡相融 C.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 D.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 ‎12.苏东坡在《文与可画墨竹屏风赞》中说:“与可之文,其德之糟粕。与可之诗,其文之毫末。诗不能尽,溢而为书,变而为画……”这反映出(  )‎ A.宋代书法开始成为一门艺术 B.文人画注重文化底蕴、人格精神 C.文人相轻的社会风气 D.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艺术革新 ‎13.清代郑板桥说:“凡吾画竹,无所师承,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明代徐渭也曾提到:“万物贵取影,写竹更宜然。”这说明两人的绘画艺术(  )‎ A.讲究师法自然 B.追求色彩和光的应用 C.追求勾画精致 D.注重主观情感的表达 ‎14.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吴歌从“劲歌狂舞”转变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  )‎ A.受明清之际早期民主启蒙思想的影响 B.理学对人性的压抑 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 D.散曲等艺术形式兴起 ‎15.王国维在《宋元戏曲考》中说:“盖自唐宋以来,士之竞于科目者,已非一朝一夕之事,一旦废之,彼其才力无所用,而一于词曲发之。……适杂剧之新体出,遂多从事于此……充其才力,而使元剧之作,遂为千古独绝之文字。”这一材料实质上揭示了(  )‎ A.元杂剧兴盛的直接原因 B.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的关系 C.戏曲产生的社会根源 D.元杂剧空前绝后的历史地位 ‎1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汉字“马”的演变过程 材料二 汉字是中国人发明的象形文字书写系统(也称中文)。汉字亦名列世上最古老、并是惟一流传至今的象形文字,可追溯到4000年以上,汉字也被日文与朝鲜文,以及古代越南文等亚洲多国语言使用。‎ 根据2005年世界主要语言实力调查报告,汉语排名世界第二。如今,中国在国外推广汉语的“孔子学院”发展很快。简体中文全面取代繁体中文作为惟一的中文交流文字将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繁体中文将定位于传统文化或艺术的层面保留下来。如今,简繁之争成为文化界的一个热点,民众反应也不一而同,但持简体中文这一进步观点的占绝大多数。‎ 材料三 ‎《兰亭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概括汉字的发展演变过程,并指出其演变的特点。‎ ‎ ‎ ‎ ‎ ‎ ‎ ‎ ‎ ‎ ‎ ‎(2)材料三作品的作者有何地位?概括其书法的特点,并分析呈现上述特点的原因。‎ ‎ ‎ ‎ ‎ ‎ ‎ ‎ ‎ 答案精析 ‎1.B [可用排除法。④最好判定,是楷书,排除A、D两项;②是草书也比较好判定,排除C项。]‎ ‎2.B [文学艺术是当时社会生活的反映。宋代书法各具特点,反映了宋代的社会生活丰富多样。故选B。]‎ ‎3.C [“吴带当风”是对吴道子绘画特点的概括。]‎ ‎4.C [根据题干所述,郑绩在《人物画论·肖品》中反映的是画家注重意境情趣,属于文人画的范畴,故选择C项。]‎ ‎5.C [文人画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材料中的画作有绘画也有书法,还有诗作,因此是文人画。]‎ ‎6.C [加入或体现少数民族文化的音乐舞蹈比较典型的是唐代的乐曲《秦王破阵曲》、南北朝时代的“胡舞”《西凉乐舞》,故选C。]‎ ‎7.D [由材料中的“科举中止,使才子们无法求取功名,转而……下功夫”可推断出元朝中断科举制,读书人开始转向元杂剧的撰写,反映了元杂剧的兴盛受国家政策的影响,故选D。]‎ ‎8.C [材料信息是中国戏剧界的行话,形象而准确地道出了戏剧,尤其是舞台剧受时空限制的特征。]‎ ‎9.D [京剧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故选D。]‎ ‎10.B [题干反映出中国的京剧艺术影响了美国剧作家的创作,故选择B项。A项的“广泛认可”、D项的“最高水平”表述均不准确;C项表述正确但与题干无关。]‎ ‎11.B [观察上图,可知三帖的书体是行书。“圆劲均匀,粗细一致,形式奇古”体现的是篆体的特点,故A项错误;行书兼具楷书的规矩和草书的放纵,收放结合,既有审美价值,又有实用价值,故B项正确;“笔画详备,形体方正,规矩整齐”是楷书的特点,故C项错误;“结构简省,钩连不断,纵任奔逸”是草书的特点,故D项错误。]‎ ‎12.B [北宋时期由于理学的兴起,文人更加注重内心修养,文人画、山水画也体现出这一特点。]‎ ‎13.D [根据郑板桥的话可知,他在画竹时并没有“师法”自然界的竹子,同时徐渭“写竹更宜然”也没有模仿自然界的竹子,两者都强调直抒性情来画竹子,故A项错误;追求光和色的应用的是西方的印象画派,故B项错误;两人都没有提到勾画精致,故C项错误;郑板桥和徐渭都是明清时期文人画、写意画的代表,材料中“多得于纸窗粉壁日光月影中耳”“万物贵取影”说明其主张绘画注重借物表达情感,故D项正确。]‎ ‎14.B [本题考查明代吴歌。吴歌从“劲歌狂舞”转变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宋代理学的兴起,导致人们的个性受到理学的压抑。所以答案选B。A、D项时间错误,C项不符合史实。]‎ ‎15.B [材料的意思是元代长期停止科举考试,知识分子步入仕途无望,大批转向戏剧创作,为元杂剧的产生和繁荣提供了创作队伍,说明文化发展与时代变迁有关。]‎ ‎16.(1)演变过程: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演变特点:由繁到简,保留象形文字的特点。‎ ‎(2)“书圣”。反映了东晋书法的虚玄灵动,飘逸潇洒。‎ 原因:①对社会危机的深刻反省;②士人群体的形成;‎ ‎③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