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

‎2018-2019学年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一高级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 历 史 试 题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西周初年兼并无数,封建制度遂发生大变革。分封同宗以树屏藩,授土勋旧以拓疆域。这表明“封建制度”(  )‎ A.加强了西周中央集权统治 B.推动了西周政治文化的传播 C.是西周稳固统治的重要途径 D.出现世袭制度 ‎2.据《礼记·玉藻》记载,周代服饰的颜色以“青、赤、黄、白、黑”为正色而象征尊贵。但春秋时期齐桓公“好服紫”,以致齐国的百姓争相效仿,最终一国尽服紫。这一变化说明(  )‎ A.礼乐制度已经丧失殆尽                        B.分封割据逐渐走向统一 C.宗法分封制度走向崩溃                        D.封建专制统治确立 ‎3.秦朝的郡县制比西周的分封制更能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 A.郡县官员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郡县是地方行政的管理机构 C.郡县官员与皇帝是君与臣的关系 D.郡县官员由中央和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 ‎4.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军机大臣处理机务;五年后,裁军机处,将军机事务移交总理事务王大臣处理;乾隆三年,裁撤总理事务王大臣,恢复军机处。这一演变反映(   )‎ A.军机处成为法定的中央一级机构 B.权力机构之间的矛盾尖锐 C.军机处逐渐成为加强君权的利器 D.清朝中央集权的不断强化 ‎5.古代官员的补服上分别绣有禽或兽,“衣冠禽兽”一词最初即是赞语。但明清以来,该词逐渐有了贬义。这一变化折射出(   )‎ A.反封建民主思想萌芽                            B.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 C.封建政治的腐朽黑暗                            D.社会价值取向的逆转 ‎6.孟子主张“制民恒产”“勿夺农时”“省刑罚,薄税敛”。董仲舒主张“限民名田,以澹不足”“塞兼并之路”“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两者的思想都(   )‎ A.代表人民的利益 B.有利于封建小农经济的发展 C.抑制土地兼并 D.得到统治者认同 ‎7.南宋理学家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 A.天体运行法则 B.社会发展规律 C.封建纲常伦理 D.天人感应理论 ‎8.据记载,南宋初年,杭州的餐饮名店遍布全城,西湖苏堤上一家鱼羹店味道独特,店主因此得到宋高宗的召见,获赏钱、绢若干。这表明当时(   )‎ A.社会上奢靡之风盛行 B.商人的政治地位提高 C.政府强化了市场管理 D.城市的经济功能增强 ‎9.《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金瓶梅》问世后,风靡全国,被誉为“四大奇书”。这些作品都是(   )‎ A.适应当时市民生活的需要 B.明末异端思潮的载体 C.正面刻画商人的群体形象 D.反映现实生活的短篇小说集 ‎10.这个条约撕开了一个专制政权的铁幕。战前清廷朝野普遍认为民主国家决策程序复杂,不能尽快作出决定;人民拥有权利,不会拼死作战。但无情的战争把这些谎言扔进了垃圾箱。条约签订后,“民主”“共和”“立宪”的思潮迅速的在中国漫延开来。这个条约使( )‎ A.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使中国失去了北方大片领土 C. 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 D. 刺激了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11.太平天国运动借助基督教义反清,义和团运动凭借道教诸神“灭洋”。这表明近代中国(   )‎ A.中外文化冲突加剧                                B.民主独立成为时代主题 C.科学技术发展落后                                D.农民运动缺乏科学理论 ‎12. 1894年9月,北洋水师“经远舰”在黄海大战中沉没于辽宁庄河海域。2018年9月,考古人员在该舰遗址中发现53毫米格鲁森炮弹、120毫米炮弹引信等,均不见于“经远舰”出厂档案,推测为海战前紧急添置,清廷为战争做了一定准备。这表明(   )‎ A.考古发掘的史料最为真实可信            B.史料的丰富促进史学研究发展 C.真实的历史依赖新史料的发现            D.主观意愿会导致研究出现偏差 ‎13. 从“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到“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一变化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之一是(   )‎ A.打击帝国主义势力                                B.发展民族资本主义 C.传播民主共和理念                                D.推动社会移风易俗 ‎14.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场理性的革命,因为当革命初具话语权不久,革命党人便已采取暴力与和平兼备的方法来争取实现预期目的,从而减少因战争带来的破坏力,下列史实最能为此观点提供证据的是(   )‎ A.同盟会的成立                                         B.武昌起义 C.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D.清帝退位 ‎15.歌曲是时代的产物,与“游击战,敌后方,坚持反扫荡”反映出共同时代主题的歌词是(   )‎ A.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                    B.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 C.打倒列强、打倒列强,除军阀            D.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16.抗战爆发后,根据地依据普遍、直接、平等、无记名的原则进行选举,选出的议员中,既有共产党员和工农群众,也有不少开明的地主、士绅和国民党员。根据地的民主选举(   )‎ A.剥夺了土豪劣绅的政治权利                B.巩固并发展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C.践行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D.推动了民主革命在全国取得胜利 ‎17.开平煤矿在甲午战争前每天产煤不过七八百吨,1894年每日产量已超过一千吨,而1898年的年产量增至七十三万吨,大大超过了战前水平,其他洋务企业类似此情况者尚多。由此可见( )‎ A.甲午战争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B.洋务企业在甲午战争后仍然持续发展 C.中国已经赶上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浪潮 D.清政府被迫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18.国货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发端于20世纪初抗议美国排华事件,20年代发展为具有相当规模的全国性运动,30年代达到顶峰,先后出现“国货年”(1932年)、“妇女国货年”(1934年)、“学生国货年”(1935年)、“市民国货年”(1936年)。这一现象( )‎ A.反映出民族矛盾始终是近代中国主要矛盾 B.体现了国人具有盲目排外的心理 C.有力地促进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团结和觉醒 D.推动了政府对帝国主义态度转变 ‎19.中共一大提出党的纲领是“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二大提出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是打倒军阀,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这说明(   )‎ A.中国共产党开始改变中国革命的道路 B.中国共产党认清中国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 C.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军队的重要性 D.是中国共产党成熟的标志 ‎20.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了不懈的探索。以下著作反映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探索的是(   )‎ 著作 内容 A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提出了民主革命领导权的重大问题 B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探索了中国式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C ‎《新民主主义论》‎ 解决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D ‎《论人民民主专政》‎ 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 ‎21.1958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对人口流动实行严格限制。1984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农民进入集镇落户问题的通知》,该通知允许农民自理口粮进集镇落户。这一变化主要反映了( )‎ A.经济体制的改革 B.法律制度的健全 C.民主政治的发展 D.对外开放的深化 ‎2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各个领域成就斐然,其中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上所取得的突出成就是(   )‎ A.确立了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在各地普遍推行村民选举制度 C.将一国两制写入宪法 D.开始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 ‎23.1984年初,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从此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时期。此后中国开始(   )‎ A.在大型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B.开放沿海城市,兴办经济技术开发区 C.着手加速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融入全球化进程 ‎24.1971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发表了关于计划访问北京的声明:“我深信所有国家都会从缓和美国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之间的紧张关系中得到好处。”不久,他的北京之行( )‎ A.推动了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B.消除了中美之间的政治分歧 C.促进中日建交 D.实现了中美两国的正式建交 ‎25.美国前国务卿希拉里曾对希腊总理说:“世界任何地方进行民主选举的时候,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能支撑希腊都应该收取版税的有力证据是( )‎ A.希腊在近代开创了代议制的民主运作方式 B.希腊颁布了近代世界史上第一部成文宪法 C.雅典民主开创了民主选举,与现代民主无异 D.雅典民主为人类提供了一种集体管理形式 ‎26.‎ 古代雅典公民在公民大会上发言时,都有一定的时间规定,它要求公民必须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自己观点的表述。这反映出古代雅典(   )‎ A.尽可能地保证平民的参政权 B.着力于防范专权现象的产生 C.直接民主具有一定的两面性 D.公民言论自由受到严格限制 ‎27.在雅典,每一个能够实际完全享有参政权的公民必须要服兵役,保卫自己的城邦,而对当时要靠自备武器和粮食的战士来说,就一定要有购买能力……赫尔俄德曾经说过:“假若没有充足的粮食存结起来,……那么,你就不要参加公民大会,听取法庭诉讼。”这说明(   )‎ A.雅典当时对外战争比较频繁 B.雅典公民实际享有的民主权利不同 C.雅典民主排斥外邦人和奴隶 D.雅典的民主实质是奴隶主民主 ‎28.古罗马一位男士对自己最亲近的某位女性血亲享有继承权,因他未等到后者死亡就急不可待地把自己对之享有期待权的部分财产赠与出去而被告发,结果被判赠与无效,理由是他的行为违反了善良风俗。这反映了罗马法(   )‎ A.具有道德法的属性 B.以社会风俗为依据 C.保护个人私有财产 D.缺乏客观统一标准 ‎29.据统计,在英国各届国会担任国家职务的人员中,完全隶属于国王的官吏:乔治一世(1714~1727年在位)时有271人,乔治二世(1727~1760年在位)时有257人,1782年改革后仍有109人。材料说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   )‎ A.英国国王的权力开始受到限制 B.法制是民主政治的重要保障 C.英国民主政治的完善是渐进的过程 D.英国国王有权干涉国会议员的选举 ‎30.“英国光荣革命在一个有长期专制传统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里的“办法”是指( )‎ A.剥夺国王管理国家的权力,“统而不治” B.确立议会主权 C.建立责任内阁制 D.发动宫廷政变 ‎31.《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由各邦君主任命代表而组成,主席由宰相担任,设58席,普鲁士占17席、巴伐利亚占6席、萨克森占4席、符腾堡占4席,……,只需14票便可否决议案。这表明该宪法(   )‎ A.确立了邦联制原则,维护了国家统一 B.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C.保留传统军国主义色彩 D.植根于德国长期分裂的历史 ‎32.18世纪中期的英国社会,有一定读写能力的劳动者被认为是具有危险性和有颠覆性的人,但是到18世纪末,无知识则被认为是社会秩序的最大威胁。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民主制的完善 B.思想文化进步 C.工业革命发展 D.社会革命需要 ‎33 .1917年3月,“彼得格勒自发的示威游行转变为士兵起义……布尔什维克无力影响革命自发性蓬勃展开的过程。”这次“革命”( )‎ A.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统治 B.完成了“四月提纲”的任务 C.结束了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D.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34. 关于经济体制的探索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三个阶段,它们的共同点是( )‎ A.都与当时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B.都是高度的计划经济模式 C.都曾产生过积极作用 D.都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 ‎35.当人们质疑罗斯福推出完全不利于经济增长的所得税方案以实施社会保障计划时,罗斯福说:“这些税从来不是一个经济学问题,它们始终都是政治问题。”罗斯福这一论断是基于新政(   )‎ A.推动了政府机构改革 B.开启资本主义新模式 C.加强了对经济的干预 D.有利于缓和社会矛盾 ‎36.有同学根据必修2《战后资本主义的新变化》一课的内容整理出的知识结构图。图中的变化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随着生产力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相应调整 B.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策摇摆不定 C.没有哪种经济政策可以保证资本主义经济持续繁荣 D.资本主义国家最终将选择计划加市场的“混合”经济 ‎37.基辛格在《世界秩序》中说:“为结束自己大陆上的战祸所做的努力预兆并催生了近代世界的智慧:避免对绝世价值做出评判,转而采取务实的态度接受多元世界,寻求通过多样性和克制渐渐生成秩序”。下列各项中体现“近代世界智慧”的是( )‎ A.北约的形成 B.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 ‎ C.华约的形成 D.欧洲共同体的成立 ‎38 .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开始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下列关于经济全球化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发达国家掌握了经济全球化的主导权 B. 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 C.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是机遇也是挑战 D. 发展中国家是经济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39 .历史探究小组在介绍某国际组织时说,“成员从南半球到北半球,从亚洲、大洋洲到南北美洲。其中,有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也有现代崛起的工业国家;有主权国家,也有地区;有的领土横贯大陆,有的是浩瀚大洋中的岛屿”。这一国际组织是( )‎ A. 北美自由贸易区 B. 亚太经合组织 C. 欧洲联盟 D. 东南亚国家联盟 ‎40.2016年,英国“脱欧”公投结果使欧洲经济一体化进程遭遇重大挫折;同年,在美国总统大选中,特朗普提出反对自由贸易的主张,实行孤立主义的外交政策,并在选举中获胜。这说明经济全球化( )‎ A. 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B. 对世界各国来说都是机遇与挑战并存 C. 导致资本主义国家的普遍衰落 D. 遭遇到与利益相悖群体的抵抗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一)必考题,共28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8世纪对中国与西欧来说都是思想启蒙的重要时期。(17分)‎ 材料一 17、18世纪的欧洲掀起了“中国风”,中国的文法、典籍、儒教、建筑风格、工艺美术、绘画、瓷器技术大量传入西欧,尤以政治制度影响巨大。欧洲百科全书派的启蒙学者,通过对中国思想与政治制度的赞美,表示了他们反对神权统治下的欧洲君主政治的残暴统治。伏尔泰说:“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最美好的制度。”重农学派代表魁奈认为:中国的统治是合法的专制统治,中国皇帝是合法的专制君主……自然法则是人类立法的基础和人类行为的最高准则,所有的国家都忽略了这一点,只是中国例外。‎ ‎——摘编自沈福伟《中西文化交流史》‎ 材料二 伏尔泰说:“欧洲的王族和商人发现东方,只晓得追求财富,而哲学家则在那里发现了一个新的精神与物质的世界。”他赞美孔丘“只诉诸道德,不宣传神怪”。他相信儒学是最好最合人类理性的哲学,并以中国为理想国,提倡以中国文化为标准。孟德斯鸠、卢梭则指出真实的中国根本不如尊孔人士想像和描述的那么美妙,他们对中国文化,尤其是无制衡的专制主义进行了猛烈的抨击和揭露。‎ ‎——摘自庞忠甲《论儒学的国际影响》‎ 材料三 ‎ 17、18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l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家则拿出了……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17、18世纪欧洲出现“中国风”的原因。(3分)‎ ‎(2)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欧洲启蒙思想家对儒学的不同态度,两者的目的在本质上有何共同之处?(4分)‎ ‎(3)依据材料三比较中外启蒙思想的异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造成明清启蒙思想具有缺陷性的原因。(10分)‎ ‎ ‎ ‎42. (11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 请从以上时间轴中任选三个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先摘录三个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 ‎ ‎(二)选考题 共12分,请考生从2道历史题当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按所做的第一题 计分。‎ ‎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72年9月,文部省颁布了第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改革的文件——《学制》。《学制序文》中说:“人之所以立其身,治其产,昌其业,以遂其生者,此无他,端赖修身,开智,长其才艺也。而修身、开智、增长才艺又非学不可。故有学校之设立。”同时指出改革教育的目标是“自今以后一般人民,无论华族、士族,农工商及妇女,必邑无不学之户,家无不学之人”。政府将全国划分成学区,设置各级、各类学校,逐步普及小学义务教育。1890年10月,日本明治天皇签署颁布了《教育敕语》。 ‎ ‎ ——叶立群《日本的教育改革)》 ‎ 材料二 1901年清末新政伊始,清廷就启用管学大臣张百熙着手学制制定工作。1902年8月,清政府正式公布中国近代第一部学校系统章程《钦定学堂章程》,亦称“壬寅学制”,是中国教育史上第一个系统完备的现代学制,学制规定了各级各类学堂的培养目标、修业年限、入学条件、课程设置及相互衔接的关系,其主要内容多参照日本学制。1904年1月,清延再次颁布由张百熙等拟定的《奏定学堂章程》,其中强调,“至于立学宗旨,勿论何等学堂,均以忠孝为本,以中国经史之学为基,俾学生心术壹归于纯正,而后以西学沦(注:渗透)其智识,练其艺能,务期他日成材,各适实用,以仰副国家造就通才,慎防流弊之意。” ‎ ‎ ——刘翔《论明治维新对清末学制改革的影响))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日本的教育改革特点。(6分) ‎ ‎(2)综合以上两则材料.指出中日两国教育改革的相似之处。(6分)‎ ‎44.【人物评说】(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蒲安臣,美国著名律师、政治家和外交家,美国驻华公使,担任过清政府首任外交使节,被称为“为清廷打工的美国外交官”。 ‎ ‎1867年11月,蒲安臣即将离任回国,总理衙门为他举办饯行宴会,他表示“嗣后遇有与各国不平之事,伊必十分出力,即如中国派伊为使相同。”当时,清朝政府正在准备第一次派团出使外国,苦于缺乏合适的外交人才,并对礼节问题感到十分为难。恭亲王奕建议委任蒲安臣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代表中国政府出使美、英、法、普、俄诸国,并说明,由于中外礼仪不同,“用中国人为使臣,诚不免为难,用外国人为使臣,则概不为难”。这个意见随即被采纳。委派蒲安臣作为中国政府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率使团出访。出使期间,设计了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面国旗,即黄龙旗,标志中国第一次以主权国家的面目出现在国际社会中;同时一定程度上完成了“笼络各国”的外交使命,得到了美英等国政府不借修约之机提更多要求、不干涉中国内政的承诺。其中与美签订的《蒲安臣条约》,是近代以来中国首次以主权国家身份而不是战败国身份签订的对等条约。主要内容强调两国民众自由交往,尊重中国领土主权完整,美国则通过这一条约得到廉价的华工,解决了内战后和修建太平洋铁路劳动力紧缺的问题。中美两国自此开始推行相互“合作政策”。 ‎ ‎ ——摘编自威廉士:《蒲安臣与中国第一次造使出国》 ‎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蒲安臣成为“中国政府办理中外交涉事务大臣”的主要原因。(6分) ‎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蒲安臣担任中国首任全权使节对中国近代外交带来的变化及积极意义。(6分)‎ ‎ ‎ 历 史 答 案 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题1.5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C D C C B C D A D D B C D B B B C B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A B B C D C B A C B D C A C D A D D B D 二、非选择题:共40分.第41、42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43、44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 ‎41(17分)、(1)中西经济文化交流的发展;启蒙思想家的理论建设需要;中国文化自身吸引力;(3分)‎ ‎(2)尊崇儒学:伏尔泰认为儒学是人类理性的哲学;(1分)批判儒学:孟德斯鸠和卢梭认为儒学维护专制主义统治。(1分)目的:批判教会神学与封建专制,发展资本主义。(2分)‎ ‎(3)同:主张人性解放,批判封建专制统治(2分)‎ 异:中国启蒙思想家是修补封建专制制度;欧洲启蒙思想家构建资产阶级国家蓝图。(2分)‎ 原因:封建君主专制强化;小农经济主导,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理学的僵化对人们的束缚和影响;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6分)‎ ‎42. (11分)【答案】示例一: ‎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謇大生纱厂获利。(3分) ‎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2分) ‎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也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6分) ‎ 示例二: ‎ 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3分) ‎ 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2分) ‎ ‎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了发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6分)‎ ‎4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2分) ‎ ‎【答案】(1)特点:重视基础教育曾及小学义务教育;推行全民教育,女子与男子同样享受教育的权利);推行军国主义教育;注重专业技术教育。(每点2分,任答3点6分) ‎ ‎(2)相似:建立了近代学制;重视道德教育;政府主导。(6分)‎ ‎44【人物评说】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 ‎【答案】(1)外交人才缺乏,蒲安臣当过驻华公使,了解中西文化;传统外交体系受到冲击;清政府对西方外交礼仪的不认同及了解西方的需要;西方的侵略,文明的冲击;清统治内部思想认知的差异。(任3点6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 ‎(2)变化:首次组建近代外交使团,进行首次近代外交活动;(2分) 或首次以主权国家的身份出现在国际社会中。(2分,如学生答出现第一面国旗给1分)‎ 意义:从传统的朝贡体系走向先进的条约体系的开端;培养了外交人员,促进了中西的了解和交流;以对等观念开展外交,一定程度上维护了清政府的主权利益;推动外交礼仪的近代化(4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