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湖南省浏阳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测试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 选择题(共36小题,每小题1.5分,共计54分。) 1. 先秦民本思想的杰出代表、论述“民水君舟”的荀子曾在《王制》篇中毫不含糊地说:“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民之父母也。”这反映出荀子( ) A.游离于民本与尊君的两端,成为儒法思想的集大成者 B.从尊君角度论述民本思想,反映君民关系本质上相通 C.从民本角度论述尊君思想,适应专制统治强化的需要 D.区分尊君与民本思想,以说明君主专制反民本的本质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荀子的思想 【名师点睛】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的重要意义 ①对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②儒家思想孕育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是传统文化的核心。 ③道家思想是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④法家思想中的其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改革家的理论武器。 ⑤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① 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体系的基础; ② 促进了文化思想的繁荣;③ 推动了社会变革的进程。 2. 孟子提出,人的内心存在仁、义、礼、智的思想胚芽,天也具有仁、义、礼、智的特质,因此心性可与天命相通。连接二者的途径是“反身而诚”,即存心养性以扩张四端,达到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其思想的进步之处在于( ) A.形成整套囊括天人关系的严密体系 B.突出了人利用和改造大自然的强烈愿望 C.削弱了天的神秘色彩而将其义理化 D.用外在比照方式寻求天与人的内在联系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儒家思想 【名师点睛】儒家的仁爱与墨家的兼爱 二者的范围不同,儒家的仁爱范围狭窄,且主张“克己复礼”为“仁”,仍然讲究阶级性;墨家的“兼爱”具有广普性,不分等级贵贱。前者仍然代表了统治阶级的利益,后者代表了平民百姓的利益。 3. 习近平主席在接受金砖国家媒体联合采访回答巴西记者提问时说:“(领导者)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你认为“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思想是源自( ) A.道家创始人老子的思想 B.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 C.墨家创始人墨子的思想 D.法家代表人物韩非子的思想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这“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态度,丝毫不懈怠,不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烹一条小鱼,既不能马虎大意,也不能乱折腾,应掌握好分寸,治理国家也一样“说明治国要无为思想,符合道家老子思想,故A项正确,其它选项均不符合题意。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老子思想 【名师点睛】 学派代表 主张 特点 道家(老子) “道”、无为、小国寡民 没落奴隶主贵族消极情绪与应世的态度 墨家(墨子) “兼爱”“非攻”“尚贤” 小生产者要求分享利益、渴望社会安定 法家(韩非子) 主张改革、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法治 新兴地主阶级主张改革和加强中央集权的愿望 4. 《尚书》认为:“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心无常,惟惠之怀”,并将商人失国归咎于德行败坏,其罪名包括酗酒、荒淫、不恤民力等。上述材料主要强调( ) A.政权是否合法性取决于道德观 B.君王统治必须符合上天的意志 C.君主专制与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D.天命与君德及民心的关系紧密 【答案】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百家争鸣·古代的天命观 【名师点睛】 5. 秦汉以来,墨家作为思想体系和学派逐渐消失无闻,但从挂一漏万的历代农民起义残存材料中,仍然可以看出其中好些基本思想倒是与墨子思想有一脉相承相通之处。下列农民起义的口号中未能体现这种继承关系的是( ) A.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B.天下多男子,尽是兄弟之辈,天下多女子,尽是姊妹之群 C.天生人,幸使其人人自有筋力,可以自衣食者 D.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AB两个选项体现的是追求人与人之间的平等,即墨子的“兼爱”;C体现的是指人要自食其力,这是墨家小生产者所提倡的一种思想;D体现的是一种道教的思想,是东汉黄巾军起义的口号,没有体现墨家思想,故选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墨家思想 【名师点睛】 其“兼爱”思想与儒家区别等级名分、重义轻利的主张是针锋相对的。“非攻”思想反映了当时广大人民群众渴望和平的愿望。“尚贤”思想有利于选拔优秀人才参与国家管理,是进步思想。 6. 战国末年,吕不韦认为:“老聃贵柔,孔子贵仁,墨翟贵廉,关尹贵清……”又说:“一则治,异则乱。”乃“使其客人人著所闻,以为八览、六论、十二纪”,撰成《吕氏春秋》。材料表明吕不韦是想( ) A.强化君主专制统治 B.礼乐与法制并举 C.融合诸子百家思想 D.强调思想文化专制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吕不韦思想 【名师点睛】 董仲舒把天视为至上的人格神,认为天子违背了天意,不仁不义,天就会出现灾异进行谴责和警告;如果政通人和,天就会降下祥瑞以示鼓励。这就给儒家学说增添了神学的色彩。因此“天人感应”学说既能神化皇权,又能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君主的暴政。 7.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熹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体现的是致良知的思想,符合王阳明思想,故D项正确;AB和C均不符合孔子思想。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 8. 据《东京梦华录》记载,北宋时期,丧家命僧道诵经设齐(通“斋”),用酒祭祀作佛事,以为资冥福,出葬用以导行。这种风气政府禁而不止。这主要反映出( ) A.外来文化渗透到民间各个方面 B.儒释道三教合流的表现 C.北宋儒家思想丧失了传统地位 D.北宋统治迷信色彩浓厚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背景 【名师点睛】儒学正统地位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受到动摇。在此,学生要了解原因。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民流离失所,对儒家所构建的社会伦理价值体系形成了巨大的冲击。道教和佛教盛行,巨大冲击和威胁。魏晋南北朝时期,门阀政治进一步发展,世家大族在很大程度上垄断了政治,“九品中正法”作为一种选官制度,已成为世胄高门子弟不问学业,仅靠门第“坐致公卿”的工具。结果是“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对普通士子来说,儒学作为仕途的敲门砖已经不灵了。魏晋时期,士子们或是出于对现实的失望,或是为避免直接卷入频繁的政治仇杀中,开始钻研“玄虚淡泊”的玄学。而统治者认为这种“玄虚”之说可补儒学之不足,有利于维护其统治,便有意无意地加以默许或提倡。 9. 明朝李渔在《衣衫》中写道:“ 妇人之衣,不贵丽而贵雅,不贵与家相称而贵与貌相宜,红紫深艳之色,违时失尚,反不若浅淡之合宜。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者其面亦不觉其黑,此其宜于貌者也。”这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 ) A.妇女服饰具有一定价值取向 B.妇女服饰具有严格的等级标准 C.妇女服饰以黑白为主色调 D.妇女服饰崇尚淡雅色调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贵人之妇,宜披文采;寒俭之家,当衣缟素;所谓与人相称也……面白者衣之其面愈白;面黑者衣之者其面亦不觉其黑,此其宜于貌者也”说明当时的妇女具有一定价值取向,故A正确;B中等级材料中没有体现;C和D中颜色不是材料中体现主旨。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影响 【名师点睛】 程朱理学适应了统治阶级的政治需要,备受推崇,成为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 b.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依据的教科书。 c.朱熹的学术思想还传播到日本、朝鲜乃至欧洲,在日本和朝鲜,甚至形成“朱子学”学派。 10. 在清代,华北农村将儒、释、道统称为“大教”,而在黑龙江的某些庙宇中“塑三教像,如来居中,左老聃,右孔子,而以匠作医卜杂技之祖配,榜日三教祖师。”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古代中国( ) A.儒、释、道“三教”已经高度融合 B.农民对各种宗教的认识极其混乱 C.下层民众的信仰具有强烈的功利性 D.宗教传播深刻影响民众日常生活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流 【名师点睛】 11. 据史载,自唐太宗贞观四年(公元630年)下诏“州县以下皆立孔庙”开始,先后出现上千座孔庙。宋代孔庙礼仪进一步升格,宋真宗谥孔子为“玄圣文宣王”,后又改为“至圣文宣王”,使孔庙完全脱离家庙而正式融入国家祭祀的官庙系统,对孔子的纪念亦由弟子的自发活动升格为国家仪式。这表明( ) A.儒家思想逐渐发展完善 B.宋代理学提升了儒学地位 C.儒学独尊地位开始强化 D.儒学的正统地位不断加强 【答案】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汉代儒学 【名师点睛】儒家在她产生以后,在从古到今的漫长历史进程中,尤其是在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所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独占大一统思想地位后而行成的。儒家主张礼治,强调传统的伦常关系,尤注重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等。儒家在先秦遭墨、法、道等派的激烈批判,在秦代和汉初,遭统治者排斥;在六朝先后受玄学、佛学的挑战,在五四反孔非儒高潮下历空前之厄,但还是绵延至今,其原因是因为儒学植根于中国固有的价值系统而又能随时自我调整,适应了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且相当大的程度上是由于它是东方最有价值的知识系统,以至于今天在某种意义上说它是国学(传统文化)的代名词。儒家是国学的核心与主体。 12. 唐后期的韩愈把经学家们一直不太重视的《礼记》中的《大学》《中庸》专门抽出来,作为载道的重要经典详加注释,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并且把《大学》《中庸》与《论语》《孟子》并列为“四书”,成为儒家原始经典中的经典。上述材料典型地表明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 ) A.认为“心”在理学体系中具有重要地位 B.将纲常伦理注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 C.积极应对佛道之学对儒学带来的挑战 D.面临着如何创立儒学新体系的时代课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大力宣扬其中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内容。到宋代更把修齐治平放到了极为重要的位置上”,材料着重论述伦理道德与个人、家庭、社会、国家之间的关系,突出儒学的社会功能,反映了唐宋时期的儒家学者试图构建比较完整的哲学体系,因此选择D。AB材料没有体现,C是理学形成的背景,与题意无关。排除。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三教合一 【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并不是从根本上否定儒学,而是在特定条件下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他们未建立起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高度。他们提出的为君之道与治国之道,仍没有跳出封建传统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13. 秦代会稽刻石及秦简中规定:妻子杀死与人通奸的丈夫无罪;夫因妻凶悍而将其耳撕裂当处耐刑(强制剃除鬓毛胡须而保留头发)而汉代以后则情形大变,唐、宋律法规定:妻殴夫规定徒1年,伤重者加凡伤3等处罚。此变化反映了( ) A.秦代严格实行“以法治国” B.唐宋律法严重缺失公正性 C.儒家伦理道德得到了强化 D.理学已成为封建主流意识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儒学地位的提升 【名师点睛】正确认识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只是着眼于对黑暗现实的揭露,并没有上升到制度批判的层次,更没有提出废除封建制度的主张。所提出的一些主张仍然没有跳出儒家传统思想的范畴,只是儒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发展,仍然属于封建思想的范畴,因此不能等同于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14. 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佛教更加发展,而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材料表明( ) A.阶级斗争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B.思想领域的斗争是社会矛盾的反映 C.唯心主义思想一直占据官方统治地位 D.唯物与唯心之争推动社会思想发展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A项错误,推动思想进步的根本原因 是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C项表述过于绝对化;D项错误,题干材料仅提到“魏晋时期,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 家从唯物主义观点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B项符合题意,根据题干信息“魏晋时期,佛教成为豪门世族统治人民的精神工具,而代表中小地主阶级利益的思想家展开了反对佛教唯心主义的斗争”“隋唐时期以韩愈为代表的中小地主学者举起了排佛的旗帜”,说明当时崇佛和反佛的斗争实际上反映了豪门世族与中小地主之间的矛盾。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学发展·崇佛和反佛的斗争。 15. 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田制》中说:“古者井田养民,其田皆上之田也。自秦而后,民所自有之田也。上既不能养民,使民自养,又从而赋之,虽三十而税,较之于古亦未尝为轻也。”这反映出作者的主旨是( ) A.呼吁健全的社会保障 B.要求统治者轻徭薄赋 C.主张限制自耕农经济 D.抨击封建土地所有制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对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抨击 【名师点睛】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1)一个范畴:封建传统的儒家思想。 (2)两个局限:没有从根本上冲破封建思想藩篱;没有从根本上推动中国社会形态的跃进。 (3)三点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倡“工商皆本”,倡导经世致用。 (4)四个人物:李贽、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 16. 智者学派普罗狄柯认为,神不过是人为了自身的利益而想象出来的,人们因为看到太阳、月亮、河流对自己有好处,就把这些东西命名为神。克里底亚认为,神对人的命运是不关心的。这些认识( ) A.有利于树立起人的尊严和权威 B.成为古希腊人文精神的起源 C.打破了对希腊神系的图腾崇拜 D.导致个人主义在古希腊泛滥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智者运动·影响 【名师点睛】智者运动特点: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出现,标志着古希腊旧的自然哲学的终结。从此哲学的主要对象从宇宙的起源和自然现象转向社会起源和社会现象。开始着重探讨有关自由民生活的现实和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与此相适应的是哲学的防法也起了变化,以往是寻找共同的“始基”,然后以此为根据来解释宇宙和自然现象。现在是从人们的政治生活的经验和事例出发通过表象和例证进行理智的推论,“从特殊过渡到普遍”。 17. 柏拉图为说明“理念”曾这样描述过“美德”:“借人东西要还是种美德,可是如果借了朋友一把剑,如果你还给他,他正想用这把剑去杀人,那么这种情况下还借剑还是不是美德呢?”该材料表明柏拉图( ) A.认为内心深处的道德知识是最高知识 B.鼓励人们要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 C.以人的感觉而不是以神的意志为尺度 D.认为“理念”存在于人类的感性世界里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柏拉图通过“还剑是不是美德”的故事来鼓励人们进行独立的理性思考而不盲从,B项正确;A、C分别是苏格拉底和智者学派的观点;D项与材料不符。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智者运动·柏拉图思想 【名师点睛】 18. 公元前5世纪的雅典出现三个享有世界声誉的三大悲剧家,他们都善于从传统的神话中寻取戏剧的题材,从观众所熟悉的故事中,体现存在于现实生活里面的思想感情上的激烈矛盾,以及由于这些矛盾而导致的不幸的遭遇。根据材料可推测这三大悲剧家的作品成功之处在于( ) A.顺应了民主政治的发展需要 B.充分调动了人们的宗教情绪 C.反映了现实生活中人的情感 D.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引人入胜 【答案】C 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文化·希腊的文化·成就 19. “ 在这一群优秀的人物中间所主张的学说是: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但也能由于热爱上帝而使自己的灵魂扩展到他的无限大之中——这就是在尘世中的幸福。”“这一群优秀的人物”是指( ) A.古希腊先哲 B.人文主义者 C.宗教改革家 D.启蒙思想家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这个有形的世界是上帝以爱来创造的,是在上帝心中先有的一个模型的仿制,上帝将永远是它的推动者和恢复者。人能够由于承认上帝而把他吸引到自己灵魂的狭窄范围以内来”信息说明提倡人文主义思想,故B项正确;A时间错误;C是宗教改革;D是主张理性主义。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 人文精神的含义:充分肯定人的意义、价值,把人放在中心位置上。其包含三个元素:一是人性,即尊重人,强调人的尊严;二是理性,即对科学的思考和追求;三是超越性,即对尘世生活的超越性的精神追求,实质上是对生命意义的追求。 20. 近代欧洲某思想家曾言:“君主不持偏见,一年一度举行亲耕礼,以奖掖有用之术; 一切官职均经科举考试获得;国家只把哲学作为宗教,把文人和知识分子奉为贵族。看到这样的国家,他们叹为观止,心驰神往”。该思想家所处的背景和下列名言警句产生的背景最为一致的是( ) A.“人是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B.“认识你自己” C.“信仰即可得救” D.“我不同意你说的每一个字,但我愿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答案】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 【名师点睛】 21. “因为人文主义运动内在的推动力也就是对崭新的世界知识的迫切需求,此种需求最后在自然科学的建立和自然科学按原则而扩展的过程中获得了实现。但是此事发生的方式和赖以完成的思想形式,在所有重要观点上,都表现出依赖于由于吸收了希腊哲学而产生的刺激因素。近代自然科学是人文主义的女儿。”该材料意在说明( ) A.文艺复兴推动了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 B.人文主义和近代自然科学互为因果 C.人文主义发展的前提是自然科学的发展 D.人文主义诞生后必然推动近代科技出现 【答案】A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文艺复兴 【名师点睛】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 人文主义与理性主义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展的产物,都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里的反封建斗争。人文主义是文艺复兴的指导思想,其核心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把人、人性从宗教束缚中解放出来。理性主义是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它崇尚理性,向往自由平等的理想社会,追求个人的自由和解放。 22. 孟德斯鸠说:“如果一国的法律认为应该容忍好几种宗教的话,那么法律也就必须要求这些宗教互相容忍。一切受到压制的宗教,自己必将成为压制异教的宗教。……因为当一种宗教侥幸而脱离了压迫的时候,它就要立即攻击曾经压迫它的其他宗教。”这段话( ) A.论述宗教自由在法律上的必要性 B.探讨宗教信仰和法律的相互依存关系 C.论证宗教迫害存在的必然性 D.主张法律要为宗教服务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第一句论述了宗教自由与法律的正向关系,后半段论述了二者的反向关系,从正反两方面论证了宗教自由必要性,故A项正确;相互依存强调彼此互为前提,密不可分,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后半段论证宗教迫害造成的后果影响,故C项错误;法律服务宗教,结合材料主体“孟德斯鸠”,有悖常理,故D项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 人物 代表作 观点 伏尔泰 《哲学通信》《路易十四时代》 (1)抨击天主教会,反对君主专制,倡导君主立宪制(2)提倡“天赋人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孟德斯鸠 《论法的精神》 (1)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三权分立”学说(2)法律应当是理性的体现 卢梭 《社会契约论》 (1)提出“天赋人权”“社会契约”及“人民主权”思想(2)认为人类不平等的根源是财产的私有 康德 《纯粹理性批判》 (1)认为人应该独立思考,理性判断(2)人非工具 (3)主权属于人民,人要自由也要自律 23. 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的回应;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两人思想分歧的认识正确的是( ) A.康德侧重于自由而卢梭更侧重于平等 B.分歧主要是实行人民主权的途径 C.康德反对人民主权而卢梭提倡人民主权 D.分歧根源在于两人阶级立场不同 【答案】C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文艺复兴·人文主义 24. 有人说“近代西方什么都禁,就是不禁人的本能。古代中国什么都不禁,唯独禁人的本能。”假如你同意上述观点,主要依据是( ) A.启蒙思想;民贵君轻 B.因信称义;天人感应 C.人文主义;存天理、灭人欲 D.信仰得救;致良知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西方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肯定人的价值和尊严,解放人性,所以是释放人欲,古代中国儒学尤其是宋明理学是压制人欲,如存天理,灭人欲。所以答案为C。A中孟子是错;B中董仲舒思想错误;D中王阳明思想错误。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 25. “它使几百万人改变了信仰的形式和对命运的认识,它提出了百家争鸣和信仰多样这两个问题;它培育了一种新的国家感,它提高了方言的地位……从长远的观点来看,它通过促进向海外新世界的移民使西方和西方文明的势力得到了空前的扩展。”文中的“它”是( ) A.文艺复兴 B.宗教改革 C.新航路的开辟 D.工业革命 【答案】B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宗教改革·人文主义 【名师点睛】宗教改革可归纳为“一、一、二” 一个核心:人文主义。 一大推动:推动了西欧的思想解放运动。 两大改革:马丁•路德改革;加尔文改革。 26. 下图是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我国古代科技发明( ) A.注重实验 B.涉及政治、经济、生活等多个领域 C.是下层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D.均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由题干材料“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可知所涉及的领域比较广,可知选项B正确。中国古代这些发明注重的经验的总结,而不是实验,可排除A。有些发明不是劳动人民实现的,可排除C。并不是所有的发明都服务农业生产如算盘,可排除D。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及艺术·古代科技·表现 27. 当代英国著名学者李约瑟作出如下结论:“倘若没有中国古代科技的优越贡献,我们西方文明的整个过程,将不可能实现。试问若无火药、纸、印刷术和罗盘,我们将无法想象,如何能消灭欧洲的封建主义,而产生资本主义。”材料认为四大发明 A.是西欧社会转型的决定性力量 B.改变了西欧社会发展的趋势 C.在西欧才开始发挥其应有价值 D.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最大贡献 【答案】A 考点: 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对欧洲的影响 【名师点睛】在解答类似题目时,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词“材料认为”,因此答案应忠实于材料,而不能以自己的观点来看待。如若不看材料,上题中A选项很容易被排除。类似于此种类型的试题很多,我们需要从材料中提取答案,而不能仅仅结合书本所给的结论和知识。 28. 南宋宋慈在法医学著作《洗冤集录》中试图把个别的具体事例进行全体性、系统性综合。12、13世纪,“金元四大家”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将身体内部各种机能和病理进行统一的、整体的说明。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民族政权并立有利于文化交流 B.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C.印刷术发展促进科学技术进步 D.宋元时期中国科技处于巅峰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提取处理有效信息和逻辑思维能力。医学是科学的一个门类,“对医学进行体系化建设”受“儒学哲理化”影响,逻辑明晰。 所以答案选B。A中民主政权错误;C中没有体现;D中巅峰期与材料中不符。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哲理化推动科学体系构建 29. 粗略统计结果表明:《汉书》《宋史》之列传所收录的人文型人才,分别为27人、300余人,而《汉书》列传收录经济类人才仅有13人。汉代以后,这类人物基本上不能登正史“大雅之堂”,只是散见于各种野史之中。科技型人才只是偶见于《方术传》等带有神秘色彩的专传和《天文志》之中,而正式入选列传的科技人物则是寥若晨星。有些入选的科学家,并不是因其科技方面的成就,而主要是因其官宦背景,如张衡、沈括等。与上述现象无关的是( ) A.儒家正统地位 B.经世致用思想 C.官本位趋向 D.重农抑商政策 【答案】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新儒学) 30. 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显然与魏晋时期社会动荡不安,人寻找出世的方法,寻找精神寄托是的使然,故A项正确;B、C和D均不是主要原因。 考点:古代文学艺术·魏晋文学·原因。 31. 元朝马致远的杂剧《破幽梦孤雁汉宫秋》取材昭君出塞故事,其笔下的汉室奸佞当权、外族凭陵,官员都是一批“干请了皇家俸”却不能“安社稷、定戈矛”的废物;汉元帝本来宠爱昭君,却因异族索要而只能恨恨地唱:“我呵,空掌着文武三千队,中原四百州,只待要割鸿沟。”这充分反映出( ) A.元朝统治集团的腐朽无能 B.理学空谈误国的惨痛教训 C.士人无缘政治只好戏说历史 D.汉族文人的家国衰败之痛 【答案】D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文学成就·元曲 32. 下列各选项材料与结论之间理解正确的是( ) 材料 结论 A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任御史时,认为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不合适,反复进谏,宋仁宗最终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 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 B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 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 C 朱熹:“凡一物上有一理,须是穷致其理。” 朱熹之“理”指的是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 D 古代某种对外贸易“在下只是些和甲民众小规模的商贩活动,在上只是政府借以表示中国文化传播之一种光荣礼节而已” 宋朝时对外贸易的根本目的是传播文化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述了市民经济生活状况主要是由于北宋崛起一种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故B项正确;其他说法均有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及艺术·古代文学成就·影响 33. 南宋宋慈是公认的“法医鉴定学”鼻祖。他所著的《洗冤集录》记述了人体解剖、勘察现场、鉴定死因、自杀或谋杀、各种解毒方法等十分广泛的内容。作为朱熹的同乡,宋慈受过理学的系统教育和长期熏陶,如果从宋慈取得的业绩来看( ) A.他具有浓厚的理学唯心主义 B.他洞察“心包万理,万理具于一心” C.他表现出明显的唯物主义倾向 D.他忠实践行“格物致知” 【答案】C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宋词 34. 《史记》记载:“古者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去其重,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孔子编撰《诗经》的目的在于( ) A.弘扬传统诗歌艺术 B.维护封建统治秩序 C.维护分封制的存在 D.加强社会的礼乐教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材料主要涉及礼乐教化,与弘扬传统诗歌和分封制无关,故A.C项错误;孔子维护的是旧的奴隶社会统治秩序,故B项错误;“……取其可施于礼仪……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以求合《韶》《武》《雅》《颂》之音”、“礼乐自此可得而述,以备王道,成六艺”说明了孔子编撰《诗经》主要为了礼乐教化,故D项正确。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的思想 【名师点睛】孔子地位随着儒家思想的不断的发展而不断地变化。孔子主张仁和礼,强调要关心和爱护他人,主张社会和谐。此外,儒家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汉时期确立统治地位,唐宋三教合一后发展成宋明理学,明清成为了官方哲学并出现了批判思想。但是到了新文化运动时期成为了批判的对象。此外,儒家思想在每一个阶段的影响也需要掌握。 35. 刘师培在《南北文学不同论》中说:“大抵北方之地,土厚水深,民生其间,多尚实际。南方之地,水势浩洋,民生其际,多尚虚无。民崇实际,故所著之文,不外记事、析理二端。民尚虚无,故所作之文,或为言志、抒情之体。”作者对于南北文学差异的分析( ) A.完全符合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B.本质上属于地理环境决定论 C.折射了古代文化的区域特色 D.没有认清文学特色的复杂性 【答案】C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及艺术·古代文学成就·文学成就原因 36. 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认为:“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下列最能支撑这一观点的是( ) A.北宋政府“不抑兼并”“田制不立” B.南宋时期商业税成为财政主要来源 C.两宋政府多与北方政权签订盟约 D.宋词开市民文学之先河,影响深远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能力。材料中“若说近世史应从什么时候开始?这应当是宋以后……宋代发生了商业革命……北宋以后堪称近代史。”说明宋代市民文化影响深远,故D项正确;A、B和C均不是从文学角度阐述。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及艺术·古代文学成就·宋词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总分46分) 37.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孟子生活的时代,农村公社、井田制度已经分崩离析,这使他耿耿于怀。所以当一些国君向他征求治国方略时,他总是说,要施仁政,而“仁政必自经界始”,也就是说,仁政的第一步就是恢复农村公社的井田制度。孟子关于井田制度有这样的描述:“方里而井,井九百亩,其中为公田,八家皆私百亩,同养公田,公事毕,然后敢治私事。”农田划分成为棋盘状,每家农民必须优先共同耕种“公田”,然后才可以耕种自家的“私田”。由于每家农民拥有同等数量的“私田”,所以过着没有贫富分化的和谐生活。 ——摘自樊树志《国史十六讲》 材料二 ……因此,黄宗羲不仅反对郡县制的国家向普通的小民征收过重的赋税,也反对郡县制形式的国家“困苦富民”过甚的行为,从而提出了以屯田制的方式来解决国防用粮食的政治问题,要求国家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恢复古代“井田制”的精神。 ——摘自吴根友《“工商皆本”与晚明儒家经济哲学的新突破》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孟子与黄宗羲的经济主张。(8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人经济思想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实质。(8分) 【答案】1)主张:孟子:从形式上恢复井田制;发展个体小农经济;以温饱型社会经济水平为目标;等额分配社会生产资料。(4分) 黄宗羲:反对沉重的赋税;反对过分限制土地兼并;实行屯田,适当保存土地国有制度。(4分) (2)背景:孟子:生产力的发展(或者铁犁牛耕的使用),社会剧变尤其是井田制瓦解,封建土地所有制逐渐确立;兼并战争频繁,人民深受其害;受儒家“仁”与“礼”思想影响。(3分) 黄宗羲:封建专制制度不断强化;商品经济发展;土地私有化、兼并现象普遍。(3分) 实质:以民为本。(2分)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 3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6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的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的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的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摘自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 启蒙哲学家,尤其是法国的哲学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批判现实的武器。在推翻神坛的时候,他们歌颂中国的道德哲学与宗教宽容;在批判欧洲暴政的时候,他们运用传教士们提供的中国道德政治与开明君主专制的典范;在他们对君主政治感到失望的时候,他们又在经济思想中开发中国形象的利用价值,中国又成为重农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楷模。中国形象不断被西方启蒙文化利用,从宗教上的自然神论到无神论、宽容主义,从政治上的开明君主专制、哲人治国到东方专制主义,中国形象已经经历了宗教之争、哲学与宗教之争、哲学与政治之争、政治之争。值得注意的是,每一场争论的结果,似乎都对西方的中国形象不利,宗教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人不是无神论者,而是更为原始的多神论者;政治之争证明中国不是开明的君主专制,而是依靠棍棒进行恐怖统治的东方专制主义暴政的典型;经济之争最后证明中国不是富裕,而是贫困,不是社会靠农业发展,而是社会停滞于农业。 ——摘自周宁《西方的中国形象史研究:问题与领域》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前者是中世纪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这一结论的理解。(6分)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启蒙思想家运用中国形象的背景及争论结果对中国形象不利的原因。(7分) 【答案】理解:明清时期,中国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黄宗羲等受时代制约提出的仅仅是修补旧社会的方案。(3分)18世纪,欧洲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孟德斯鸠等顺应时代,倡导科学和民主,宣扬平等和自由,构建了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3分) (2)背景:欧洲资本主义发展;(1分)资产阶级要求反宗教神权与专制暴政;(1分)启蒙思想家在中国形象中发现了批判现实的武器。(1分) 原因: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勇于质辩;(2分)随着认识深入,他们认识到中国现实的停滞与落后。 (2分) 第(2)小题: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欧洲利用的中国形象主要体现在宗教、政治和经济等方面,所以学生可以从上述几个方面去概括当时的欧洲背景;第二小问的原因主要是启蒙运动信奉理性主义,随着对中国形象的理性审视,逐渐会看到中国各方面的落后。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明清之际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考点:西方人文精神起源和发展·启蒙运动·思想家主张 3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宋代重视医学,政府设有各类医疗机构。宋初设翰林医官院,掌供皇帝医药及承诏视疗众疾,又设太医局,掌疗官吏军民疾病;以“恤贫疗疾”为宗旨的社会救济设施也随之建立,如宋初所设东、西福田院,用以“养京师老疾穷丐者”。同时政府建立了将翰林医官院中医官剩员派往地方行政单位服务的“驻泊医官制度”。政府还经常性地施药济民,尤其在疾疫流行时,更是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诊治灾民。如“淳化三年,汴京疾疫流行,命太医局选良医十人,给钱五十万为市药之资,给以病者汤药、诊视之。”此外,政府重视医官考核和医学人才培养,如“乾德元年,命太常寺考翰林医官技艺,黜其不精者。”为总结前代医学经验,政府也多次下令征集医书、方论,对之进行校订、编辑和刻印出版。与此同时,在商品经济活跃的大都市,医药普及程度已相当高,闹市摆摊卖药、走街串巷行医者、医官药铺数量众多。总之两宋时期,经过政府和民间各阶层的努力,医疗水平进一步提高,医药知识得到普遍推广。 ——摘编自朱瑞熙等著《宋辽西夏金社会生活史》 材料二 18世纪初,英国为穷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政策大都由教会或救济院完成,虽然有医生得到政府的公共基金照顾贫民,但法定的医疗政策仍未提出。医疗保健主要还是自由市场和民办组织的事情,但无论教会还是政府提供的医疗服务,对穷人来说都是相对有限的。这一时期,人们可能把多数医疗描述为“等级社会的市场”。内科医生得到贵族信任,外科医生是有权有势者的随从,也可能为当地贫穷病人或者伤员提供服务的修补工,药剂师出售药物也附带看病。18世纪后期,医疗制度渐趋完善。政府将改善医疗状况作为完善城市工业经济条件的一项方案。信息传播的改善也使报纸上刊登许多医学专利广告。同时医学也被自然哲学和科学原则为基础的社会有序化所感染,医学开始像牛顿的物理学一样具有确定性。在此基础上私立的医科学校与医科教学制度也被逐步建立。 ——摘编自罗伊·波特《剑桥医学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宋代医疗状况的特点。(5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8世纪英国医疗状况存在的问题及改善的原因。(7分) (3)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医疗状况改善对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5分) 【答案】(1)特点:政府重视医学;设置专门医疗机构;建立社会救济设施;设置地方行政单位的医疗服务;重视疾疫诊治;重视医学人才培养;重视医学经验积累与医书出版;医疗水平与医药普及程度高。(每点1分,任答5点得满分5分) (2)问题:医疗公平的相对缺失;医疗服务忽视弱势群体;医疗专业化程度低;缺乏医疗政策规(每点2分,任答2点得满分4分) 原因:民主法治的渐趋完善;工业革命的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大众传媒及广告业的发展;自然科学技术的进步;政府重视程度的提高;医学教育的发展;人文主义精神的传播。(每点1分,任答3点得满分3分) (3)意义:提高人口素质;缓解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带动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的提升;巩固统治的社会基础;提高社会的文明程度。(5分) 考点:古代中国科技文学及艺术·古代科技成就·宋代医疗;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与发展·工业革革命·英国医疗卫生实业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