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三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三第8讲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作业

限时规范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85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山东德州期末)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提出“一边倒”的外交政策。20世纪50年代,又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这一变化(  )‎ A.导致了中苏关系的恶化 B.基本清除了外交中的意识形态元素 C.促进了中美关系的改善 D.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羁绊 解析:选D。本题考查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义。根据所学我们不难得知,中苏关系恶化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并没有任何关联,故A项错误;在两极对峙的冷战时期,新中国的外交始终没有摆脱意识形态的束缚,故B项错误;中美关系改善于20世纪70年代,故C项错误;由“一边倒”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这充分表明新中国已经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两极格局的制约,故D项正确。‎ ‎2.有学者认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让我们最大限度地团结了更多的国家,让新中国摆脱了被孤立的状态,改变了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敌对立场。这说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打破了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封锁 B.使周边国家与中国的社会制度趋同 C.淡化了与周边国家的意识形态分歧 D.使周边国家不再对中国敌视和封锁 解析:‎ 选C。本题主要考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由于意识形态和历史问题的差异,许多周边国家对新中国持敌对态度,为此周恩来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淡化意识形态的分歧,故C项正确,B项错误。打破西方国家对中国的孤立和封锁的事件是中国同苏联等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故A项错误。D项夸大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作用,故排除。‎ ‎3.(2018·安徽合肥一模)印尼总统苏加诺谈到某次国际会议时说:“当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一起共舞时,殖民主义将被彻底粉碎。”这次会议(  )‎ A.标志着不结盟运动的广泛兴起 B.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 C.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 D.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 解析:选C。中国不是不结盟运动成员国,而是不结盟运动的观察员国,故A项错误;据材料“中国龙、印度神牛、埃及斯芬克斯、缅甸孔雀、泰国白象、越南九头蛇、菲律宾虎和印尼牛”“殖民主义”可知此次会议是万隆会议,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团结,故C项正确;日内瓦会议是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促成了印度支那问题的圆满解决,故B、D两项错误。‎ ‎4.(2018·湖南衡阳联考)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解析:选C。“一边倒”外交方针是指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一边,材料“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的划分说明当时中国并没有放弃“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故A项错误;据材料“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可知,中国外交政策是以两大阵营对立作为前提的,并不是完全的独立自主,故B项错误;材料“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中民族主义国家的划分并不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的,故C项正确;新型区域外交合作的提出是在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提出的,与材料中“1952年”不符,故D项错误。‎ ‎5.(2018·辽宁五校期末)1945年8月,中苏两国就对日作战后期及战争结束后解决双方争议问题签订了《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有效期为30年。1950年2月,经过谈判中苏两国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这表明(  )‎ A.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 B.美苏冷战对中苏关系变化影响有限 C.对苏外交成为中国政府外交核心 D.两国政府坚持务实灵活的外交原则 解析:选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没有承认国民政府与苏联签署的协议,而是以新的身份与苏联谈判,重新签订新的条约,表明中国努力建立新型平等外交关系,故A项正确;在美苏冷战的背景下,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故B项错误,新中国外交的核心是维护国家利益,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中苏签订条约的历程,‎ 未体现务实灵活原则,故D项错误。‎ ‎6.(2018·江西百所名校诊断)1952年底,我国对外贸易总额为19.41亿美元,其中与苏联、东欧及亚洲社会主义国家的贸易总额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81.26%。这一数据表明(  )‎ A.新中国经济恢复的任务已完成 B.经济领域“左”倾思想的新发展 C.我国初步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 D.新中国“一边倒”政策取得成效 解析:选D。材料说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之初的对外贸易状况,而不是新中国经济恢复,故A项错误;我国经济领域“左”倾思想的出现是在1958年之后,故B项错误;我国初步建立了完整工业体系是在“一五”计划(1953-1957年)之后,故C项错误;材料中数据可以说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政策,即倒向社会主义阵营取得成效,故D项正确。‎ ‎7.下表为1951年至197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与联合国会员国的建交比例变化。这一变化的背景是我国(  )‎ 年代 ‎1951‎ ‎1960‎ ‎1970‎ ‎1971‎ ‎1972‎ ‎1978‎ 建交率 ‎33%‎ ‎39%‎ ‎37%‎ ‎52%‎ ‎66%‎ ‎74%‎ A.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调整了与大国的外交策略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实行了不结盟的外交方针 解析:选B。由材料信息可知,1970年以前与中国建交的联合国会员国没有太大的增加,而1971年以后建交国数量有了明显增长,‎ 这与中美关系的改善和中日建交有较大关系,这是中国调整了与大国的外交策略所致,B项正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1953年首次提出,A项错误;全方位外交政策是在1978年后提出的,C项错误;不结盟外交不是影响材料中我国建交比例猛增的主要原因,D项错误。‎ ‎8.阅读下表可知,某一阶段《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语态变化最大,其主要原因是(  )‎ ‎《人民日报》对美国报道不同语态所占比例 项目 ‎1960年1月至3月 ‎1975年1月至3月 ‎1985年1月至3月 积极报道 ‎0(0%)‎ ‎2(2%)‎ ‎51(14%)‎ 消极报道 ‎323(95%)‎ ‎81(87%)‎ ‎88(24%)‎ 中性报道 ‎16(5%)‎ ‎10(11%)‎ ‎224(62%)‎ A.尼克松访华开启中美关系正常化 B.新闻媒体的文字风格发生了重大改变 C.全面对外开放推动中美关系改善 D.国策调整促使对美认识趋向理性客观 解析:选D。1972年尼克松访华,与材料中“1975年1月至3月”“1985年1月至3月”不符,故A项错误;文字风格与材料中“积极报道”不符,故B项错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1980年设立特区,与材料中“1975年1月至3月”不符,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敌视中国,中美关系对立,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1979年以后,两国关系正常化,经济文化交流越 来越多,与材料中“积极和中性报道越来越多,而消极报道越来越少”相符,故D项正确。‎ ‎9.(2018·河北邯郸摸底)1969年,尼克松总统同法国领导人戴高乐谈及中国问题,并希望从戴高乐那里得到一些建议。戴高乐认为: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这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但是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这说明(  )‎ A.法国极力阻挠中美关系改善 B.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 C.中国崛起改变美法外交战略 D.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已出现 解析:选B。材料中“他不相信这会有什么糟糕的结果”表明他赞同而非阻挠中美关系改善,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事关国际格局演变与材料中“如果美国开始发展同中国的关系,那么意味着中国将可能进入联合国。这会产生很大的国际影响”相符,故B项正确;材料中“谈及中国问题”“一些建议”不等于改变美法外交战略,故C项错误;20世纪六七十年代,世界出现了多极化趋势,主要表现为日本的崛起、西欧的复兴和联合、中国的日益发展壮大、第三世界的崛起,与材料中仅仅“谈及中国问题”不符,故D项错误。‎ ‎10.(2018·山东滨州期末)有西方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与西方的一个形式,俄罗斯有学者也呼吁建立一个以上海合作组织为代表的“新华约”之类的某种“反北约”的组织。下列对这两种观点的评述最准确的是(  )‎ A.对当前世界政治格局有着较清醒的认识 B.当前国际关系仍被冷战思维所主导 C.国际局势既趋向缓和又表现出紧张对抗 D.未厘清上合组织“结伴而不结盟”特点 解析:选D。材料中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海合作组织是“新华约”,说明他们并未认清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加强的政治格局,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体现了某些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的观点中还具有冷战思维,不能说明冷战思维仍然主导着当前的国际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中讲述的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对于上海合作组织的认识,并不能直接反映当前的国际局势,故C项错误;西方学者和俄罗斯学者认为上合组织是“苏联国家和中国对抗美国和西方的一个形式”,是“新华约”,这说明他们的思想仍然被冷战思维束缚,没有认清上合组织的特点是“结伴而不结盟”,这与之前的“华约”结盟有本质区别,故D项正确。‎ ‎11.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上指出:“中国……遵守国际法和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坚定维护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发挥联合国在捍卫和平、建设和平、预防和制止冲突方面的主渠道作用。”这实际上反映了当代我国(  )‎ A.积极推行不结盟政策 B.推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 D.积极谋求睦邻友好 解析:选B。不结盟政策是指中国不和任何大国和大国集团结盟,材料信息体现不出上述含义,故A项错误;材料实际上反映了我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故B项正确;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是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的原则,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C项错误;积极谋求睦邻友好是我国外交始终坚持的原则,‎ 但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D项错误。‎ ‎12.(2018·全国名校大联考)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元首理事会第十七次会议上发表题为《团结协作、开放包容、建设安全稳定、发展繁荣的共同家园》的重要讲话,并提出以下建议:巩固团结协作;携手应对挑战;深化务实合作;拉紧人文纽带;坚持开放包容。这表明中国(  )‎ A.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 B.积极探索区域国家间合作的新思路 C.积极参与区域性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D.努力加强与发展中国家全方位合作 解析:选B。题目牵涉的是上海合作组织,并未牵涉联合国,故A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是中国发起建立的国家间的区域性国际组织,故B项正确;题目中并未牵涉中国参与区域性国际组织,故C项错误;结合所学知识,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并非全是发展中国家,故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13题25分,14题12分,共37分)‎ ‎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 英国的《曼彻斯特卫报》说:“几乎所有的人都承认,不管八路军的政治方针如何,它具有第一流的战斗力。我听过既非中国人也非共产党人的军事专家们谈论这个军队的领导者朱德将军,说他兼有汉尼拔、拿破仑、格兰特和罗伯特·李的优秀品质。”在外国人眼中,原来的“东亚病夫”现在成了能征善战的勇士,原来的一盘散沙现在凝结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原来愚昧落后的人们现在既聪明又睿智,中国人的精神大变,中国的面貌大变!‎ ‎——摘编自刘仕平《全民族抗战胜利 与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材料二 1972年2月,“空军一号”降落首都机场,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开始了访华的行程。‎ ‎——摘编自新浪历史《破冰之旅:1972年尼克松访华》‎ 材料三 美国总统奥巴马和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2016年3月31日在华盛顿举行了会谈。双方分歧仍在,不过会谈被视为有建设性,奥巴马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稳定、成功的中国崛起。‎ 奥巴马称,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望两国继续密切合作,进一步推进关系向前发展。奥巴马表示,中国的社会政治稳定、经济成功不仅符合中国利益,也符合美国利益。美国支持中国经济转型,希望与中方加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摘编自《日媒:习近平在中国赢得广泛赞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10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尼克松访华产生了怎样的国际影响?(7分)‎ ‎(3)材料三中国的成功“符合美国利益”反映了哪些信息?(8分)‎ 解析:(1)根据材料一“在外国人眼中,原来的‘东亚病夫’‎ 现在成了能征善战的勇士,原来的一盘散沙现在凝结成了一个坚固的整体,原来愚昧落后的人们现在既聪明又睿智”,在外国人的眼里,中国由原来的“东亚病夫”、一盘散沙、愚昧落后,开始变为勇士、整体、聪明、睿智;结合所学,抗战期间,中国逐渐废除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不平等条约;积极参加世界反法西斯同盟;抗战胜利后,我们积极参与对日处置工作;参与联合国的创建;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工作等。(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可以从对中国、美国、世界等角度来分析,首先对中国,打破了西方的外交封锁,外交出现新局面;对美国,改善了中美关系,有利于美国平衡对苏外交的劣势,摆脱越战的泥潭;对世界而言,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3)根据材料三“双方分歧仍在,不过会谈被视为有建设性,奥巴马重申美方欢迎一个和平、稳定、成功的中国崛起”,美国愿意与中国管控分歧,继续发展友好关系;根据材料三“美中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希望两国继续密切合作”,美国意识到了美中关系对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答案:(1)表现:世界对中国的看法从“东亚病夫”升格为聪明、睿智、勇敢、团结的战斗团体;1941年前后废除了鸦片战争以来的不平等条约;二战后期,中国开始参与解决处置战败国日本等一些重大国际事务;参与创建联合国等国际组织;参与战后国际秩序的重建等。(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照样赋分)‎ ‎(2)影响:中美两国关系走向正常化;50年代以来形成的西方国家封锁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国际上出现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我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3)信息:美国认可中国的发展和成功;愿意管控分歧;美国愿意继续发展对华友好关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 在世界上的重要性不断加强。(任答两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照样赋分)‎ ‎14.(2018·河北名校联盟质量检测)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 外交是国家实施对外政策的工具,外交的目的归根结底也是国家的目的。一个国家与世界的关系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从根本上说不是国际环境决定的,而是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提供了不同的历史经验:晚清并非弱国,晚清及近代中国的经验不是“弱国无外交”,而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这是强权政治的逻辑;不少小国成功的经验是,外交是国家存亡和兴替的关键、立国之本和“小而不弱”的保证;曾经发动世界大战的德国和日本的经验是,选择战争走向毁灭,而放弃战争、选择和平的外交战略,则走向繁荣。‎ ‎——摘编自张清敏《外交的本质与崛起 大国的战略选择》‎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外交与国家发展”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型论述题。根据材料中“由这个国家的内部政治决定的”“外交在不同国家战略中的地位及其作用”“晚清及近代中国……是外交的失败导致国家的失败”“美国对待外交的经验是强国无(需)外交,有实力即可”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考生拟定其他论题亦可,但应注意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论题:新中国的外交与国家综合国力的强大。‎ 阐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新中国制定了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实行“另起炉灶”“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和“一边倒”的政策,改变了旧中国的屈辱外交地位,冲破了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新中国政权的孤立,为新中国的建设争取了相对安全的国际环境。1953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加强了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友好关系,为国内建设提供了比较稳定、安全的周边环境。1955年亚非会议,中国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为中国与亚非国家建立良好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20世纪70年代,中国与美国的关系走向缓和并实现正常化,更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转机和突破,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出现根本性变化,为之后改革开放伟大决策的实施提供了可能。新时期以来,中国继续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为和平崛起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