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文)试题 缺答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历史(文)试题 缺答案

‎2017-2018学年广西南宁市第八中学高二上学期11月段考 历史(文)试卷 第Ⅰ卷 一、单选题(每题2分,25小题,共50分)‎ ‎1.198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法国巴黎发表宣言:“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到2500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下列言论能反映孔子智慧的是(  )‎ A.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B.治民无常,唯法为冶 C.天下兼相爱则治,相恶则乱 D.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 ‎2.彭新武在《法家精神:价值与缺失》中指出:“先秦法家之崛起,是欲谋变法图强、以法治秩序替代传统礼治秩序的一次积极努力。……法家的富强之路是建立在国富民穷、国强民弱的‘零和博弈’之上的……法家 ‘崇公抑私’的观念导致‘公’对‘私’的肆意侵吞和民众权益的极度萎缩。”材料中认为,先秦法家的治理主张有(  ) ‎ ‎①主张变法 ②以法治国 ③强化专制 ④崇国抑民 A.①②④                B.①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 ‎3.董仲舒按人性把人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占人口多数的“中民”是教育的主要对象。他主张设立各级学校,教授儒家经典,将他们培养为“笃于礼薄于利”“以天下为忧”的君子,以使得“教化大行,天下和洽”。不属于材料中董仲舒教育主张的是(  )‎ A.学校是培养人的重要场所                    B.主要对象是全体民众 C.教育要培养品德高尚的人                    D.人才培养为国家服务 ‎4.唐初,汇集京城的儒经师尊各述己说,难能统一。贞观七年(633),唐朝廷颁布五经《定本》于天下,令学人此后以《定本》作为传习儒经的依据。贞观十六年,孔颖达等人完成了《五经义训》180卷,永徽四年(653)向全国颁布,作为每年全国科举考试明经类的经典依据。材料表明唐朝(  )‎ A.准备推行科举取士制度                        B.采取行政手段统一学术思想 C.研制各类学校统编教材                        D.顺应了儒、道、佛融合的文化发展潮流 ‎5.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对此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女权意识的日益觉醒                B.反映了明清社会动荡日益加剧 C.是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结果                D.反映理学对社会影响日益深入 ‎6.王夫之说“理欲皆自然”“理”与“欲”都存在于人的自然状态之中。即“理”是一种客观的自然属性,而“欲”则为人的主观欲求。由此可知,他(  )‎ A.要求明确工商业合法地位                    B.反对宋明理学“禁欲”思想 C.具有民主启蒙的意识导向                    D.全面阐述了主客观辩证关系 ‎7.据阿拉伯人苏莱曼《东游记》说,唐时中国海船特别巨大,波斯湾风浪险恶,只有中国船能够航行无阻。阿拉伯东来货物,都要装在中国船里。当时中国船称雄海上,也就意味着中国对外通商的繁盛。对材料解读错误的是(  )‎ A.当时中国输出的主要商品之一是丝织品 B.当时中国输出的瓷器受到国际市场欢迎 C.当时中国造船技术先进,对外贸易繁盛 D.当时造船业发达,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 ‎8.中国在隋唐时期就出现了雕版印刷术,宋朝毕昇又发明活字印刷术。但是宋元时代的活字书籍“一本难求”,古代中国并没有实现活字印刷术对雕版印刷术的取代。这主要是因为(  )‎ A.社会审美观的影响                                B.官营作坊垄断活字技术 C.社会需求的多样性                                D.缺乏市场经济利益推动 ‎9.普罗塔戈拉在《论神》这本书一开头就说:“至于神,我没有把握说他们存在或者他们不存在,也不敢说他们是什么样子;因为有许多事物妨碍了我们确切的知识,例如问题的晦涩与人生的短促。”这段话反映的普罗塔戈拉思想是(  )‎ A.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                    B.怀疑神灵, 关注人自身 C.人在自然界是最高级的                        D.倡导用理性去认识世界 ‎10.“他承认人为万物尺度,同时认为是理性而非感觉才是人最重要的品质。反对真理的相对性,他认为人们能够发现独立于人类欲望之正确和公平的恒久原则。在教育方法上,他反对死记硬背,而是不断地提出问题让人们去思考。”下列选项属于材料中“他”主张的是(  )‎ A.人的感觉是万物尺度                            B.教育使人认识美德 C.人非达到目的工具                                D.法律是理性的体现 ‎11.但丁在《神曲》里写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据此可知但丁(  )‎ A.主张废除宗教信仰                                B.反对教会集权和腐败 C.主张用新教取代天主教                        D.主张实行分权与制衡 ‎12.路德认为宗教信仰的基石是相信,基督教信仰是一种情操,宗教行为完全是个人的事情。所以路德说,“基督徒的自由存在于这种信念:我们的虔诚和得救无需借助于机构来实现。”这表明路德(  )‎ A.维护上帝权威                                        B.主张因信称义 C.认可宗教信仰自由                                D.认为王权高于教权 ‎13.据张广智的《西方史学史》,伏尔泰最早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他认为人们对于历史不应该以堆积史实为能事,还应该达到一种哲学或理论的理解。人类历史在不断前进,社会在不断发展,而这与神的意志毫不相关。伏尔泰开始运用“历史哲学”一词的指导思想是(  )‎ A.唯心主义            B.唯物主义             C.理性主义            D.人文主义 ‎14.哥白尼写到:“我确信,数学家们只要认真而不肤浅地研究,就会同意我的这些结论。……如果有人利用圣经某些段落来攻击我、歪曲我的原意,我会断然予以拒接。数学的真理只能由数学家来判断。”伽利略表示:“哲学写在宇宙这本大书里面,为懂得这本书,人必须首先懂得它的语言和符号。它是以数学的语言写成的,人若不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就无法懂得宇宙。”根据上文和你的历史知识判断,这两位天文学者共同的观点最有可能是(  )‎ A.宇宙是本难以理解的大书                    B.科学与宗教二者势不两立 C.圣经成为攻击科学的利器                    D.宇宙奥秘不能由教会独断 ‎15.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近百年来,我们盲目抄袭德、日,失败了。又盲目抄袭英、美,失败了…这正如一百年前的盲目守旧一般,若明白这一点,旧的并非全该推翻,德、日、英、美也非全要不得。”这里钱穆主要强调的观点是(  )‎ A.近百年来中国对外学习始终没有成功 B.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之间不应相互学习 C.中国对外学习的道路必然会遭到失败 D.学习其他国家先进的东西不应该盲目抄袭 ‎16.19世纪末、严复首次在中国系统介绍达尔文的进化论、孟德斯鸠的法哲学思想等,借卢梭的人权论反对君权,这一时期他先后四次参加科举考试未中,1909年,欣然接受了淸政府所賜“进士出身”的荣誉称号。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 A.严复主张推翻君主制度 B.资产阶级的民权主义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淸末新政符合历史潮流 D.近代知识分子的思想具有新旧杂陈的特点 ‎17.洋务运动兴起之际,冯桂芬提出中国传统任命官吏的方法“岂不以才德虚而无据”,因而他建议“吏部籍之以得举(举:选举)多少为先后,遇应升缺列上,其无举者不得列”。到1898年,京官们对这一改革建议几乎持清一色的敌对态度。以上材料说明了(  )‎ A.“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最初思想渊源 B.早期维新思想突破了“器物”的限制 C.冯桂芬是中国近代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D.京官们在1898年一致反对变法图强 ‎18.在中国近代,五四时代的思想是非常活跃的。“五四时期对人格的尊严,对人的自由,对学术的独立探讨精神,这些价值正是当前我们开发社会资本,培养文化能力,发展有创见性的理论思维、道德理性和精神价值的必要条件”。五四时期,思想多元化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 A.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根本变化 B.各种政治力量寻找中国未来发展的道路 C.当时的中国政府推行较为开明的文化政策 D.帝国主义对华文化侵略的放松 ‎19.它们是对经典物理理论的突破,对传统的错误或狭隘观念的否定。扩大了人类所认识的自然界的领域,并极大丰富了人类的思想宝库……带来了物理学及其他学科领域的革命性变化。导致一系列新学科和边缘学科的出现。材料中的“它们”(  )‎ A.否定了牛顿力学体系                            B.促进了人们思想解放 C.使近代科技出现质的飞跃                    D.导致学科日益综合化 ‎20.《黄帝魂》中记录的某人的言论写道:“‎ 中国之陷于异族,则衣服必稍变矣。然元之窃据,不过数十年之久,即为我汉人所扑灭,未有若满清之盘踞二百五十余年,而以半边和尚貽(遗留)羞我汉人,如今日之甚者也。诸君诸君,发辫之害如此,虽欲不变通之其可已乎! ”可见该文提出的断发易服有助于(  )‎ A.推进维新变法运动发展                        B.向西方学习与欧美同俗 C.方便人们的生活和工作                        D.进行反清革命思想宣传 ‎21.毛泽东说:“大家不应只看到一个广东,湖南也是很重要的。湖南民众组织比广东还要广大,所缺的是武装,现已适值暴动时期,更需要武装。”他强调湖南暴动“纵然失败,也不用去广东,而应上山”。这一思想的提出(  )‎ A.完善了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B.指明了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 C.说明进行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D.体现中国革命道路的新构想 ‎22.邓小平认为,计划经济不利于调动人民劳动的积极性,同时统购统销的方法不是按照需求,而往往是按照平均主义的方式进行分配。在计划经济体制下,非常重要的上游资源产品的价格总是被压低。材料反映了邓小平(  )‎ A.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排除国家指导 B.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计划经济管理体制 C.承认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最好模式 D.主张恢复市场功能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23.1956年,毛泽东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风趣地用手比划着说:“原子弹就是这么大个东西,没有这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十年工夫完全可能。”毛泽东提出“搞一点原子弹”的直接的国际因素是(  )‎ A.20世纪初物理学理论的提出                B.第三次科技革命兴起 C.美苏等国垄断原子弹                            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24.新中国成立初期,《相声行内轶闻》曾记录一件事:当时北京“折唱八角鼓”演员在某印刷厂演出“折唱”前,使了传统笑料垫话《反正话》来博取掌声(如“孙猴子,猴孙子”等)结果,台下的工人提出“我们不听这些对我们没有教育意义的旧玩艺”“我们开晚会不光是为了开心、 取笑、滚热闹,我还要在娱乐里领受教育”。这种现象(  )‎ A.说明当时文艺事业异常繁荣                B.反映了新旧文艺理念的冲突 C.说明传统艺术已无存在必要                D.体现了“双百”方针的影响 ‎25.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实际上采取的是“城市教育靠国家、农村教育靠集体”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这一状况(  )‎ A.与我国社会经济与教育状况相适应    B.体现了追求城乡公平的教育政策 C.是“左”倾思想在教育领域的体现    D.不利于社会主义建设人才的培育 第II卷 二、 材料阅读(第26题21分,第27题12分,第28题17分)‎ ‎26.(21分)人从哪儿来,又到哪儿去?人性是善,还是恶?人是神的创造物,还是自然和社会的产物?自古以来,东西方的很多哲人不断思考对人的认识问题,争论也不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 ‎ ‎——孟轲《孟子·告子上》 ‎ 今人之性,生而有好利焉,顺是,故争夺生而辞让亡焉;生而有疾恶焉,顺是,故残贼生而忠信亡焉;生而有耳目之欲,有好声色焉,顺是,故淫乱生而礼义文理亡焉。 ‎ ‎——苟况《荀子·性恶》 ‎ 夫民之性,恶劳而乐佚。佚则荒,荒则不治,不治则乱,而赏刑不行于天下者必塞。 ‎ ‎——《韩非子·心度》 ‎ 材料二 因为我们还不知道美德的本性和性质,我们也必须在一个假设之下来问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问题,就像这样:如果美德是属于这样一类心灵的善,它是否应该由教育而来?让我们假设第一个假设是知识或不是知识——在这种情形之下,它是由教育来的或不是由教育来的?……但美德是否由教育而来的呢?或毋宁说,是否每一个人都能看到只有知识是由教育而来的呢? ‎ ‎——苏格拉底 ‎ 材料三 天主教会极端蔑视人性,认为人生下来就是有罪的(原罪说),肮脏的,下贱的。人的一生就是为赎罪而活着,除此以外没有任何意义。人性受到极大的压抑,人甚至是没有资格被表现的。在中世纪,艺术是被用来歌颂神的。 ‎ ‎——摘编自中学 ‎ 人只要有信仰,无须任何中介人或代表者,就可获得上帝救赎的恩典,信仰使得人与上帝面对面,“没有任何受造之物居于其间”,人只要有信仰,无须外在的律法和戒律的约束、无须善功和赎罪,就可得到基督的公义和永恒的生命,信仰使人摆脱了一切外在的束缚。 ‎ ‎——摘编自李平晔《马丁·路德与宗教改革》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概括孟子、荀子、韩非子在人性论方面的观点。根据各自的人性论观点,他们对统治者分别提出了怎样的建议?(9分) ‎ ‎(2)基于对材料二所述问题的思考,苏格拉底提出了哪些思想主张?他对哲学发展的突出贡献是什么?(8分) ‎ ‎(3)据材料三,概括指出在人灵魂得救的问题上,16世纪初时天主教会和路德的观点有何不同。(4分)‎ ‎27.(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 历史图表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 ‎ 比较上面两幅图片,提取两项关于中西科技发展差异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差异形成的原因。‎ ‎28.(17分)出版印刷事业的发展,反映着社会变迁,促进人类文化发展和社会进步。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 (北宋)中央政府继续刻印图书,除国子监承刻之外,其它政府部门和地方官署都刻书、印书,全面开展了政府刻书事业……刻书内容范围更加扩大,不仅刻印儒家经典著作,又遍刻正史、医书、诸子、算书、字书、类书和名家诗文,政府还编印了四部大型类书以及佛、道藏经典。私人刻书以文集最多,坊间刻书则以售卖营利为主,除了刻印经文以外,又另刻有字书、小学等民间所需用及士子应举所需要的读物,品类丰富繁多。 ‎ ‎——张树栋《中华印刷通史》 ‎ 材料二 15世纪40年代,德国美因茨地区的金匠谷登堡研发了涉及印刷机的一些单独或合并铸成的“小块”和铅制的“模具”。1457年,第一本日期可考的印刷书诞生,印相甚佳。此后,许多印刷工坊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印刷:拉丁文法入门书、用方言编写的日历、赎罪券收据等。同时期,首批印刷匠的徒子徒孙,逐渐遍及欧洲,并在各地传授技艺。印刷商、书商,卖书营生,但求以更赚钱的方式经营事业。而在智识陷入危机、道德兴起论战之时,很多学者、作家替出版商校对古代经典,或改行印书、贩书,此种行为,在16世纪初影响力最强。 ‎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 材料三 1769年,法国人卢索创建的“印艺社”,拥有一间全新的印刷工坊与六台印刷机,大量印书供应欧洲各地达25年之久。除了伏尔泰、卢梭的作品外,还创办“百科全书期刊”,并推广百科全书派的论著。有学者统计,1789年以前,欧洲的出版商一共印刷了大约24000部《百科全书》,至少11500部到了法国读者手中。 ‎ ‎——摘编自[法]费夫贺、马尔坦《印刷书的诞生》 ‎ 请回答: ‎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宋代印刷业发展的因素。(6分) ‎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5世纪中后期欧洲印刷业蓬勃兴起的原因。(6分) ‎ ‎(3)据材料三,概括18世纪法国“印艺社”的特点,并分析其原因。(5分)‎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