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历史试题

www.ks5u.com 四川省旺苍东城中学高2018级2019年春季入学考试 历史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部分)‎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这是歌曲《国家》里的一段歌词,歌词中体现的“家国一体”的观念来源于 A. 郡县制 B. 君主专制 C. 宗法制 D. 中央集权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中国古代政治的根本特征是家国高度一体化的伦理政治,即以伦理秩序为政治本体所建构而成的家国同构的政治管理结构。其中,血缘关系是赋予家国同构政治有机体以生命力的鲜活血液。古代宗法制是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将“国”、“家”结合起来,是“家国一体”观念的来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县制是在国家大一统的条件下实现的,按照地域划分的,不是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不符合“家国一体”的特征;B选项错误,君主专制指的是中央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君主独揽国家政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不是“家国一体”观念的来源;D选项错误,中央集权指的是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其特点是地方政府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没有独立性,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的命令,一切受控于中央,不是“家国一体”观念的来源。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2.秦朝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 A. 郡县长官所辖领域内世袭统治权 B. 地方对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和力役 C. 是否与封国制并存 D.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郡县制与分封制相比最主要的差别在于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郡县长官在所辖领域内没有世袭统治权;B选项叙述的是分封制的特征,不是郡县制的特征;C选项不是郡县制和分封制的差别。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3.唐宗宗时期,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 A. 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 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三省六部制下,其运作方式是中书省负责草拟诏令,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尚书省根据修建大型水利工程的事件性质下放到工部。故答案为C项,ABD项错误,排除。‎ ‎【点睛】本题是史实性试题,精准掌握核心历史概念和主干史实即可。解题时注意耐心细致地逐项检查对比验证即可。‎ ‎4. 明朝的内阁距离皇帝寝室1000米,清朝的军机处距离皇帝寝室只有50米。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的这一过程,从本质上体现了 A. 皇宫建筑布局不断合理 B. 政府行政效能不断提高 C. 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D. 中央集权不断强化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中说明明清时期政务中心逐步靠近皇帝寝室,这是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的结果,军机处的设立是中国古代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标志,故答案选C,ABD三项与题意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 ‎5.下图是三元里人民抗英斗争纪念碑,有关这张图片的解释正确的是 A. 近代中国无产阶级革命斗争开始的标志 B. 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地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 C. 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 D. 暴露农民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一个事例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三元里抗英斗争是近代中国人民第一次自发的大规模抵抗外来侵略的斗争,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近代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的标志是五四运动;C选项错误,三元里人民斗争并未反封建,近代中国第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高潮是太平天国运动;D选项错误,暴露农民阶级局限性最典型的事例是太平天国运动。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6.以下有关侵华日军罪行的控诉正确的是 ‎①南京大屠杀的被害人达30多万 ‎②在中国土地上研究细菌和化学武器 ‎③用活人进行试验 ‎④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 A. ①②③④‎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37年12月,南京沦陷,日军对放下武器的中国军人和手无寸铁的中国百姓进行了长达六周的杀戮,30多万人被杀害。日军在侵华过程中,公然违反国际公法,在中国土地上研制细菌和化学武器,惨无人道地用活人进行试验,并在20个省实施细菌战和毒气战。因此①②③④项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7.毛泽东对骁勇善战的彭德怀评价甚高,曾经赋诗颂扬:“山高路远坑深,大军纵横驰奔。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1940年8月,彭德怀直接指挥的重大战役是 A. 平型关战役 B. 百团大战 C. 台儿庄战役 D. 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40年8月,彭德怀指挥八路军一百多个团,在华北进行了威震中外的百团大战,歼敌四万多人,沉重地打击了日军的侵略气焰,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平型关战役发生于1937年9月,指挥官是林彪,与材料信息不符;C选项错误,台儿庄战役发生于1938年春,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D选项错误,淞沪会战发生于1937年8月,是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进行的战役,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8.1912年,孙中山自豪的说,这是“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这里的“变局”和“创举”指 A. 辛亥革命的爆发 B. 中华民国的成立 C. 清朝统治被推翻 D. 义和团运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12‎ 年”、“我国有史以来所未有之变局,吾民破天荒之创举也”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的成立,它不同于此前中国的君主王朝,而是经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斗争而建立的共和国家,是“变局”、“创举”,因此B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10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清朝统治被推翻与“创举”无关;D选项错误,义和团运动发生于19世纪90年代末,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9.辛亥革命的主要功绩有 ‎①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君主专制制度 ‎②创建了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③彻底推翻了封建制度 ‎④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来君主专制制度,它创建的中华民国是亚洲第一个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传播了民主共和思想,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因此①②④项符合题意,B选项正确。辛亥革命推翻的是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并未彻底推翻封建制度,③项不符合题意,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B选项。‎ ‎10.1935年7月,苏联《真理报》发表《中国红军的英勇进军》一文:“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是真正革命英雄主义、自我牺牲精神、大无畏气概的卓越范例。世界上任何一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军队过去和现在都不曾实施过如此艰苦卓绝的行军。”材料中的“英勇进军”是指 A. 红军长征 B. 毛泽东与朱德在井冈山会师 C. 红军第五次反“围剿”‎ D. 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1935年7月”、“中国红军主力部队从江西省向四川省进军”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这指的是此时正在进行的红军长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毛泽东与朱德在江西井冈山会师发生于1928年4月,与向四川省进军无关;C选项错误,红军第五次反“围剿”的失利是长征的直接原因,其本身与向四川省进军无关;D选项错误,毛泽东领导秋收起义的时间是1927年9月,与向四川省进军无关;。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1.阅读下面的前三届人大代表构成情况表 届次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代表总数 ‎1226人 ‎1226人 ‎3040人 中共党员 ‎668人(占54.5%)‎ ‎708人(占57.7%)‎ ‎1667人(占54.8%)‎ 民主党派人士 ‎274人(占22.3%)‎ ‎284人(占23.2%)‎ ‎565人(占18.6%)‎ 无党派人士 ‎284人(占23.2%)‎ ‎234人(占19.1%)‎ ‎808人(占26.6%)‎ 对于上述表格中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A. 确立了三权分立的共和体制 B. 巩固了国家政权 C. 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 D. 政协会议是最好的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表格中人大代表构成情况的信息可知,这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的代表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的人士组成,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三权分立”是西方国家普遍采用的资本主义民主制度,与我国无关;B选项错误,表格内容并未体现这一构成情况的作用;D 选项错误,表格中涉及的是全国人大代表构成情况,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2.学校组织一次主题为“和睦大家庭”的民族关系图片展,展览内容按照20世纪的不同年代分为若干版块,其中在60年代版块中可能展出的图片是 A. 西藏自治区成立大会 B. 《共同纲领》封面 C. 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片段 D. 内蒙古自治区成立30周年庆典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60年代版块”时间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65年,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符合题意,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共同纲领》颁布于1949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C选项错误,新中国第一部宪法颁布于1954年9月,与材料时间不符;D选项错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于1958年,成立30周年是1988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3.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民主法制建设进一步加强。表现在 ‎①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②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得到平反 ‎③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 ‎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颁布 A. ②③④‎ B. ①④‎ C. ②④‎ D. ②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是指1978年以来改革开放新时期。分析选项内容可知,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是在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①项不符合题意;1980年,中共中央为党的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刘少奇同志平反昭雪,②项符合题意;1982年11‎ 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第四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③项符合题意;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第八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④项不符合题意。因此②③项符合题意,D选项正确。其他选项不符合上述分析,错误。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4.“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是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此时有利于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最有利的外部条件是 A. 改革开放后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 B. 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C. 中美建交 D. “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 ‎【答案】C ‎【解析】‎ 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的关键问题,中美建交促使中国收复台湾取得进一步发展,为此提出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C正确;改革开放此时刚刚进行,A错误;两岸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是在1987年之后,B错误;D是20世纪80年代出提出。‎ ‎15.美国记者评论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主要是因为 A. 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 B. 抗美援朝战争提高中国地位 C. 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 提出了“求同存异”方针 ‎【答案】D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1955年4月,亚非国家政府首脑在印度尼西亚的万隆举行会议,即万隆会议。这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家会议。会上,针对帝国主义国家破坏会议的阴谋和各国间的矛盾、分歧,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方针,促进会议圆满成功,也促进了中国同亚非拉各国的合作与团结,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帝国主义国家没有参加会议与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无关;B选项错误,1950-1953‎ 年抗美援朝战争与周恩来改变万隆会议航向无关;C选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于1953年12月,不是在万隆会议上提出的。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6.下面的图片是拍摄于1972年的两张历史照片。这组照片反映出的历史信息是 A. 世界政治进入“一超多强”的新阶段 B. 中国正在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 C. 中美、中日正式建立外交关系 D. 中国外交取得重大突破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图一反映的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图二反映的是中日邦交正常化,两幅图片都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取得的重大突破,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一超多强”出现于20世纪90年代冷战结束之后,与材料时间不符;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中国广泛地参与国际事务;C选项错误,中美正式建交是在1979年1月1日,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7.“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十二铜表法》第八表,第十二条)以上规定反映的实质是 A. 罗马法十分严酷野蛮 B. 重视良好道德的培养 C. 此法典保护了雅典人民的利益 D. 极力维护私有财产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如果在夜里行窃的人被人当场杀死,则这种杀人的行为被认为是合法的。”信息可知,这说明罗马法规定在个人财产遭到窃贼盗窃时可以杀死窃贼而不受处罚,反映的实质是罗马法对私有财产的保护,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表面现象不是本质;B选项错误,材料并未涉及道德的培养;C选项错误,《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法,与雅典人民无关。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18.雅典民主政治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在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过程中,制定了下图(有希腊人名的陶片刻)所示法规的政治家是 A. 梭伦 B. 伯利克里 C. 克利斯提尼 D. 西塞罗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图示信息可知,图示法规为古代雅典的陶片放逐法,制定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家是克利斯提尼,因此C选项正确。A、B选项错误,制定陶片放逐法的政治家是克利斯提尼,不是梭伦和伯利克里;D选项错误,西塞罗是罗马共和国晚期的政治家和法学家,被誉为“自然法之父”,与题意不符。故正确答案为C选项。‎ ‎19.1689年英国议会颁布的《权利法案》既沿袭了罗马法的精神,又开启了近代民主代议制的先河,其在世界民主化进程中最为深远的影响是 A. 确立了君主立宪制,世界各国普遍接受 B. 以法律条文捍卫了资产阶级的利益 C. 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 D. 解决了革命引起的政局动荡问题,为国家崛起提供了坚实的政权保障 ‎【答案】C ‎【解析】‎ ‎【详解】A项说法错误,君主立宪制并未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较多国家实行民主共和制。B、D两项说法是对英国本国的影响,不属于对世界民主化进程的影响。C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权利法案》以明确的法律条文,限制国王的权力,保证议会的立法权、财政权等权力,实现了由“主权在君”到“主权在民”的革命性转折,深刻影响了世界民主化进程,故C项正确。‎ ‎20.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 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B. 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 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 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答案】D ‎【解析】‎ 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国家权力实行三权分立,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具有否决权,但是国会仍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该法律,该法律即为有效,故D项正确。总统对国会通过的法律具有否决权,但国会仍以三分之二多数再次通过该法律,总统不可再次否决该法案,排除A。B项说法与材料矛盾,材料没有涉及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而是国会否决总统建造缉私船法案,排除。材料没有涉及最高法院的相关信息,而是强调总统与国会之间的关于建造缉私船法案的问题,排除D。‎ ‎21.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颁布,都标志着这些国家资本主义代议制政体的建立,这说明 A. 从“人治”到“法治”是近代社会的突出特征 B. 共和政体的确立 C. 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内最终确立 D. 欧洲资本主义制度诞生 ‎【答案】A ‎【解析】‎ ‎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美国1787年宪法、法国1875年宪法、1871年德意志宪法的颁布,说明这些国家都通过法律的形式确立了代议制,即“法治”取代了“人治”,故A项正确;英国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故B项错误;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在全世界范围的统治,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1689年英国的《权利法案》和美国1787年宪法不符合此时间,故CD项错误。‎ ‎22.明朝永乐帝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面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 B. 内阁已经成为两国最高权力的象征 C. 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 D. 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皇权(王权)得到空前强化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明朝内阁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并无实权,国家一切军政大权集中在皇帝手中,内阁的出现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经过“光荣革命”后,建立内阁,并形成君主立宪制,内阁成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象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明朝最高权力集中在皇帝手中,内阁并无实权;英国内阁行使最高行政权,是英国现代政治权力的中心;C选项错误,明初丞相制度已被废除,不存在丞相;英国内阁的长官称为首相;D选项错误,中国内阁的设立使皇权得到空前强化;英国内阁的成立使国王权力被架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23.某课题组在探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过程中,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是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B. 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 C. 开国大典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 D. 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 ‎【答案】C ‎【解析】‎ ‎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故A项说法正确。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一次伟大尝试,为社会主义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故B项说法正确。1956年三大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初步建立,故C项说法错误。十月革命之后,俄国建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国家,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故D项说法正确。‎ 点睛: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基本确立。‎ ‎24.有人针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评论道:“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下列最能体现此观点的是 A. 推行杜鲁门主义 B. 朝鲜战争停战 C. 建立北约组织 D. 实施马歇尔计划 ‎【答案】D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中“美国在西欧实行的重要政策”、“阻止共产党人的可能是面包和选票,而不是子弹。”信息可知,这是美国在西欧实行的经济政策。结合所学可知,二战后,针对欧洲国家普遍出现的经济困难,美国提出了欧洲经济援助计划,即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对西欧国家的经济复苏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为美国利用经济手段控制西欧铺平了道路,遏制了共产主义在欧洲的扩张,因此D选项正确。A选项是政治手段,不符合题意,B选项错误,朝鲜战争发生于亚洲,是热战,不符合题意;C选项是军事手段,不符合题意。故正确答案为D选项。‎ ‎25. 近年来,国际上悄然吹起一股温和之风,“伙伴关系”屡见报端。冷战时期的那种两极对立、剑拔弩张的气氛,正被一种“碰撞中磨合”、“竞争中协调”的新型国际关系所取代。这种变化 A. 表明国际政治新秩序已经建立 B. 表明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 C. 体现了随着世界经济的一体化.各国利益趋同化 D. 反映出各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国际政治新秩序正在形成中,A选项太绝对,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国际关系的内容多样化,排除B;国与国之间交往最高准则是国家利益,因此各国利益很难趋同化,所以排除C。材料所反映的是各主权国家因利益和力量的变化而导致对外政策的变化,所以答案选D。‎ 考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国际局势 第Ⅱ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6.选拔官员是促进社会精英有序流动,维持社会稳定的重要途径。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了。战国时期已经开始用立军功便授官爵的制度替代西周以来的人才选拔制度,秦和汉初基本沿袭。‎ ‎——岳麓版教材《政治文明历程》‎ ‎(1)根据材料一,导致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度取代西周人才选拔制度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选官标准主要是什么?这种制度的局限性有哪些?‎ 材料三 (魏征说:)今欲求人,必须审访其行。若知其善,然后用之。……乱代惟求其才,不顾其行。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 ‎——吴兢《贞观政要》‎ ‎(3)根据材料三,指出唐代的选官制度是什么?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又是什么?结合所学,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材料四 大小官吏必须考试,定了他们的资格,无论那官吏是由选举的抑或由委任的,必须合格之人,方得有效。这法可以除却盲从滥举及任用私人的流弊。……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没有考试制度,一班不懂政治的人,都想去做官,弄到弊端百出,在政府方面,是乌烟瘴气,在人民方面,更是非常的怨恨。‎ ‎——《孙中山全集》‎ ‎(4)根据材料四,概括孙中山的选官方法。结合材料三,说明孙中山对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借鉴。‎ ‎【答案】(1)原因:宗法制和分封制遭到破坏。‎ ‎(2)制度:察举制。标准:德行和才能。局限: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和形成小集团(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3)制度:科举制。标准:德才兼备。积极作用: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笼络、控制读书人,有利于巩固统治,为治理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 ‎(4)方法:普遍的考试制度;唐代提出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孙中山借鉴唐代的选官标准采用公开考试选用人民公仆,避免妨碍民主。‎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随着社会的发展,血缘关系的松弛,宗法制遭到破坏,以之为基础建立的分封制也很难继续存在下去了。”信息可概括得出导致战国时期军功爵制度取代西周人才选拔制度的原因。‎ ‎(2)依据材料二中“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汉武帝时期的选官制度是察举制。依据材料二中“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的选官标准是德行和才能。结合所学可知,察举制容易出现任人唯亲和形成小集团的弊端。‎ ‎(3)结合所学可知,唐代实行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依据材料三中“太平之时,必须才行俱兼,始可任用。”信息可知,魏征所主张的选官标准是德才兼备。结合科举制的评价相关所学从维护政治和社会的稳定、成功地笼络、控制读书人,有利于巩固统治,为治理国家提供高素质的人才等方面说明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4)依据材料四中“凡是我们人民的公仆,都要经过考试,不能随便乱用。”信息可知,孙中山的选官方法是普遍的考试制度。依据材料四及材料三相关信息可知,唐代提出对官员品德的要求,孙中山借鉴唐代的选官标准采用公开考试选用人民公仆,避免妨碍民主。‎ ‎27.法律文献是人类政治文明进步的重要表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第3表债权人可将无力偿还的债务人,交付法庭判决,直到将其戴上足枷、手铐,甚至杀死或卖之为奴 第8表如果故意伤人肢体,而又未与和解者,则他本身亦应遭受同样的伤害。不过,如有人打断自由人的骨头,他须偿还300阿司罚金;如被打折骨头的是奴隶,罚金可以减半。‎ ‎(1)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哪一法律文献?它在当时有何进步作用?‎ 材料二 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 凡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出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 ‎——《权利法案》‎ 材料三 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 ‎——美国1787年宪法 ‎(2)根据材料二、三,指出英、美分别确立了怎样的政治体制?并说明其特点。‎ 材料四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其统治权。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 总统由参议院选举产生。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为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3)《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哪种政体形式?《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哪些原则 材料五 “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4)1954年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哪些?‎ ‎(5)某中学历史学习兴趣小组就法律问题进行研讨探究,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的法律文献外,你还能为他们提供哪些与法律有关的文献?试举两例说明。‎ ‎【答案】(1)文献:《十二铜表法》。‎ 作用: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限制了贵族随意解释习惯法,是平民的胜利。‎ ‎(2)体制:英国——君主立宪制;美国——联邦共和制(或总统共和制)。‎ 特点:英国——议会主权;美国——三权分立。‎ ‎(3)体制:责任内阁制。原则: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三权分立。‎ ‎(4)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等。‎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中“第3表”、“第8表”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材料一所述内容出自《十二铜表法》。结合所学可知,《十二铜表法》是罗马成文法发展史的起点,它限制了贵族的专横,打破了他们对法律知识的垄断,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2)依据材料二中“凡未经议会同意……”、“凡未经议会准许……”、“国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其特点是议会主权。依据材料三中“美国的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信息结合所学可知,美国确立了总统共和制,其特点是三权分立。‎ ‎(3)依据材料四中“……国务员(指国务总理及各部总长)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实行责任内阁制。依据材料四中“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别。”、“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参议院对于临时大总统,认有谍叛行为时,可决弹劾之。临时大总统受参议院弹劾后,由最高法院审判官互选九人组织特别法庭审判之。”等信息结合所学可知,《临时约法》体现了资产阶级主权在民,民主自由,三权分立等原则。‎ ‎(4)依据材料五中“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信息结合所学可知,1954年宪法确定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 ‎(5)结合所学可知,除了上面材料中提到法律文献外,还可以提供查士丁尼法典、《权利法案》、《拿破仑法典》、法国1875年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等与法律有关的文献。‎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