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人教版
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末模拟试题 24.西周分封的各诸侯国之间存在大片森林草原,故各诸侯国之间没有明确的疆界。春秋战国时期,伴随土地开发,各诸侯国逐步树立了明确的疆界观念。这一变化 A.导致了周天子权势的下移 B.标志着地方割据的形成 C.为“大一统”提供了条件 D.推动了小农经济的形成 25.司马迁曾将全国划分为四大经济区: 山东、山西、江南和龙门—碣石以北(如下图所示),司马迁的这一划分体现了当时 A.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 B.地区性生产基地出现 C.江南地位的日益重要 D.农耕经济范围的扩展 26.南宋时期,南方麦类作物进一步发展,不但“有山皆种麦”,而且部分水田也实行稻麦轮作一年两熟。这反映了当时 A.政局变化影响农作物分布 B.对外贸易推动小麦种植 C.经济重心的南移已经完成 D.小麦成为主要粮食作物 27.明朝万历皇帝尽管多年不上朝,但国家政务仍旧照常运转,这主要得益于 A.宰相制度的废除 B.内阁逐步成为法定机构 C.君主权力的集中 D.六部运作的高度程式化 28.1890年,上海织布局生产的棉布投入市场。政府规定织布局产品从上海或其他通商口岸运货到内地销售,按照洋布的通例,都在上海统一征税。由此可知,清政府 A.限制上海织布局的销售量 B.减免洋务企业的内地税收 C.对市场进行了合理的评估 D.鼓励支持上海织布局发展 29.1894年孙中山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到1912年1月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前夕,他则倡导包括满族在内的“五族共和”。这种转变说明 A.孙中山民族国家构想逐渐丰富 B.民权主义内涵发生变化 6 C.孙中山提倡建立民族统一战线 D.民族革命取得最终胜利 30.全面抗战爆发后,从淞沪会战到武汉会战的一年间,共有4次大规模会战,每次参战的国民党军队在33个军以上。而1939年到1943年的五年间,会战仅12次,平均每年2.6次,参战的军事力量在19个军以下。产生上述变化的原因是 A.抗战开始进入相持阶段 B.国民党军队的数量减少 C.日军对华军事战略调整 D.正面战场无法抵御日军 31.1979年至1980年,我国国家领导人的出访活动大幅度增长。从出访的国家来看,两类国家明显增多:一是发达国家,二是正在进行改革的社会主义国家。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 A.推动中美建交 B.推动改革开放 C.实现睦邻友好 D.引进先进技术 32.《十二铜表法》第六表,凡以他人的木材建筑房屋或支播葡萄架的,本料所有人不得擅自拆毁而取回其木料。在木料和建筑物已分离,或作葡萄架的柱子已从地中拔出后,则原所有人有权取回。这反映出罗马法的典型特征是 A.商品经济影响下的私法发达 B.注重调节公民之间债务纠纷 C.严格限制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D.确定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33.19世纪初,英国有202个城镇选区,按惯例每个选区都可以选出两名下院议员。一些“衰败选区”平均一两个选民就可以选出一名议员。相比之下,像伦敦、米德尔塞克斯这些巨大的选区会有成千上万选民,它们也选出两名议员。选区的这种分布表明 A.贵族在政权中失去优势地位 B.民主选举制很容易受到控制 C.资产阶级代议制度形同虚设 D.议会选举改革充满矛盾斗争 34.1956年,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对前来访问的苏共最高领导人赫鲁晓夫说:“先生,您在着手大规模改革,这当然好!我只是劝您不要操之过急。靠跳跃两步跨越鸿沟是相当难的,还可能会坠入沟中”。这从侧面反映了 A.英国对苏联社会主义改革的敌视 B.赫鲁晓夫改革犯了急躁冒进错误 C.西方国家大肆攻击社会主义制度 D.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严重弊端 35.根据中国加入WTO的初始协议,中国“有机会”在15年后的2016年12月自动获得市场经济地位。美国当前明确反对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并且不断在这个问题上和欧洲加强“协调”。这说明当前 A.经济全球化中存在着矛盾冲突 B.欧美主导的贸易体系面临挑战 C.中国经济市场化建设程度较低 D.美不能再对中国征收反倾销税 6 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5分) 材料一英国上层传统的服饰布料以丝质、印花棉织品为主,且颜色从蓝色到土褐色。代表社会地位的高低。17世纪末期,英国东印度公司的棉布贸易占进口总额的60%-70%;又由于毛纺织业主利用议会实行管制政策,“这些织物的需要已对任何能够仿照的人提供了成功和发财的机会”。于是到了18世纪,大众消费市场出现,普通民众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挑选色彩图案漂亮的服饰。哪怕是“所有卑微的人也可如寄宿学校的富家子弟一样都可以穿上棉布和亚麻布衣服”。 ——摘编自(法) 保尔·芒图《十八世纪产业革命》等 材料二 明中叶后期,江南地区逐渐开始追求罗绮绸维等高级品。至清中叶日常衣料如木棉与麻布等,皆已成了人们不屑用的衣料,人们喜好穿的是绸、纱、锻等高级的绢织品,而冬季崇尚穿着的是狐或貂等高级的皮毛衣料。在衣服的样式上也花样百出,就连帽子与鞋履都追求时髦。当然价格也不菲。这种奢侈消费不但使得社会上对手工艺制品的需求快速增长,工艺技术有所改良。而且也造成官营手工业与匠籍制度的解体,手工业与手工业者的社会地位得到提升。 ——摘编自巫仁恕《明清江南女性的消费文化》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英国、明清中国服饰消费的特点。(16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传统服饰消费相比,近代中国服饰消费的新趋势。(9分)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既然将货币视为政治经济学的产物,除了纯粹经济学意义上的货币非中性模型外,我们还可以加入两个与制度相关的逻辑关联点,并将此模型改写为:“货币增长→财富重组→阶级结构变化→制度变迁→经济增长”。——张宇燕、高程《美洲金银和西方世界的兴起》 结合所学知识对材料中的模型进行论证。(12分,要求:观点明确,论证充分,史论结合) 请考生在第44、45、46三道历史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题计分。 44. (15 分)【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享有垄断经营特权的盐商,办一次盐引(食盐专卖许可证和贩盐纳税证明)要经过十几道手续,每盖一个章,就需要缴纳大笔的陋规。道光年间私盐每斤三十多文制钱,而官盐每斤卖六七十文制钱。盐商们甚至往食盐里掺杂沙土。于是,官盐滞销,私盐大行其道,甚至有些官员也加入了贩卖私盐的队伍。道光十年(1830 年)陶澍接手两江总督时,两淮盐引仅能销售三分之一。道光十二年(1832 6 年)陶澍敲定淮北研发改革方案,打破国家特许专商经营体制,实行票盐制度。无论何人,都可以交税领票,然后凭票运盐,在规定的区域和期限内自行贩卖。一时私贩无利,皆改领票盐。本来,两淮盐政经济上已经走到了绝境,经陶澍改革后,七年间完纳盐课2640余万两,存银300 多万两。——摘编自俞大华《道光皇帝》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清代进行盐政改革的必要性。(9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陶澍在淮北盐场进行改革的意义。(6 分) 45. (15 分)【20 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 遏制战略的缘起可以追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是指贯穿整个冷战时期的美国争霸全球的国家安全战略。此战略是基于美国政府对其二战后世界地位的认识,即美国是世界领袖,负有“领导责任”。凯南最早提出和系统阐述了遏制苏联的思想,称为“遏制之父”。他的思想对美国战略的制定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美国当局者认为,由于苏联追求对世界的“绝对权威”,暴力的或非暴力的冲突随时可能发生。由于原子武器的发展,如果发生全面战争,人类“将面临全面毁灭的危险”。因此,不能采取直接对抗的战争形式来消除苏联的威胁。遏制战略既是美国针对苏联及其阵营的战略,也是美国谋求世界霸权的国家战略。正是由于后一种本质特征的存在,可以说冷战的结束并不意味着美国必然和已经完全放弃了遏制战略的思维。 ——摘编自郭忆薇《冷战以来美国的安全战略和安全观》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美国制定遏制战略的历史背景。(8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遏制战略对东亚产生的影响。(7 分) 46.(15分)【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近年,学术界对袁世凯的研究逐渐增多,尤其是其在辛亥革命中的影响。下面是袁世凯在辛亥革命期间政治活动片段(时间均为1911年)。 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袁观望 10月20日 袁要求:开国会,组责任内阁,解党禁,宽容起事党人,总揽全国兵权,宽与军费 月27日 诏授袁钦差大臣,节制陆海各军;隆裕太后拨内帑百万两济武汉军事;清军击败民 军于汉口 月29日 袁致书黎元洪,首提和议 月8日 黎元洪复袁书,劝其附义,并允推为总统 6 月29日 袁电武昌答应停战;汪兆铭(注:革命党人)承袁父子之意,自北京密函武昌,主南 北联合,清帝退位,举袁为总统,武昌军政府表示同意 月9日 袁令全国停战15日,后延长;黄兴回复汪电:袁如反正,举为总统 月29日 各省都督代表集会南京,选孙文为临时大总统;孙随即电袁,暂代临时大总统,随 时让位 ——摘编自唐德刚《袁氏当国》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革命党对袁世凯采取的策略,并分析其原因。(9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袁世凯在辛亥革命中的政治活动。(6分)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24.C 25.A 26.A 27D 28.D 29.A 30.C 31.B 32.A 33.B 34.B 35.A 40.(25分)【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作答即可。 (1)英国:以棉布服饰消费为主;消费的等级色彩弱化;进口消费渐转为本土生产;服饰消费与生产方式转型联系紧密。(8分) 中国:以丝绸服饰消费居多;女性消费冲击了等级观念;消费引发了相关制度变革;服饰消费属于传统生产方式内部的奢侈消费。(8分) (2)新趋势:消费的性别、阶层、地理空间发生了变化;传统服饰与西洋服饰消费并存;服饰消费的近代化、民族化色彩明显。(9分) 41.(12分) 答题思路:以新航路开辟对欧洲影响的相关史实(金银涌入—价格革命—新兴资产阶级的兴起和封建贵族的没落—资产阶级革命后民主代议制的确立—欧洲经济的发展)论证其合理性;也可以中国明清时期白银大量涌入之后并未发生阶级结构、制度变迁层面的质的飞跃和类似于西欧经济的持续增长反证其片面性。 (评分说明:观点明确得2分,史论结合,有明确史实论据,逻辑清晰给8~10分,共12分) 44.(15 分) (1)必要性:经营申报程序繁琐;盐商饱受政府盘剥,负担极重;官盐价格高、品质差;私盐泛滥;部分官员勾结盐枭,参与贩私;盐政亏空严重。(每点2 分,答出其中 3 点给6 6 分,4 点得9 分,其余答案一律不得分) (2)意义:化解私盐问题;两淮盐政扭亏为盈;实行自由竞争,推动商品经济发展;为后世改革提供基础和借鉴。(每点2 分,答出其中 3 点给6 分,其余答案一律不得分) 45.(15 分) (1)历史背景:德意日法西斯灭亡,美苏同盟关系破裂;美国强大的经济军事实力和谋求世界霸权的需要;苏联政治军事大国地位的确立;基于核武器威慑力的考虑;凯南等人对美国政策的影响。(8 分,答出四点即可) (2)影响:造成朝鲜半岛的分裂并加速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坚持扶蒋反共并影响了新中国初期的外交;美国由遏制转为扶植日本,客观上推动了日本战后的迅速发展。(7 分) 46.(15分) 策略:革命党对袁世凯既要反抗其军事镇压,又要积极拉拢其反正。(4分) 原因:革命力量群龙无首、内部分歧;(2分)对袁世凯抱有幻想,希望拉拢其壮大革命力量,巩固革命成果。(3分) 评价:主观上袁世凯是为了实现其个人政治野心;(3分)但他依靠自身的强大实力逼清帝退位, 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和革命党人共同促成了中华民国的建立。(3分) 6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