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七O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题

www.ks5u.com 沈阳市170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12月月考历史试卷 命题范围(岳麓版必修一前三单元结束)‎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试卷分两卷,第Ⅰ卷为客观题,选择题60分;第II卷为主观题共40分 第Ⅰ卷(选择题 6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国语》载:“姓者,生也,以此为祖,令人相生,虽不及百世,而此姓不改。族者,属也,其子孙共相连属,其旁支别属,则各自为氏。”可见与我国姓氏有密切关联的制度( )‎ A. 禅让制 B. 井田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解释了姓氏的来源以及作用,显然说明西周时期姓氏是确定宗法关系的重要依据,故D正确;禅让制是氏族部落选官的方式,与姓氏无关,故A不正确;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与姓氏的产生无关,故B不正确;姓氏是确定宗法制基础,不是分封制,故C不正确。‎ ‎2.“昔武王克商,光有天下,其兄弟之国者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这说明周朝政治的本质特点之一是:‎ A. 神权政治 B. 分权政治 C. 族权政治 D. 官僚政治 ‎【答案】C ‎【解析】‎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兄弟之国、姬姓之国”说明分封的主体是同姓亲族,C符合题意;AB项材料无法体现;D项说法错误,商周时期是我国血缘政治时期,到了秦朝废除了分封制,逐步的向官僚政治演变。‎ ‎3.阅读下列西周初年主要诸侯国分布表,从中得出的正确信息主要有 诸侯国 与王室关系 地理位置 晋 姬姓贵族 山西 卫 姬姓贵族 河北南部和河南北部 鲁 姬姓贵族 山东南部 齐 功臣 山东北部一带 燕 姬姓贵族 河北北部和辽宁南部 ‎①分封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②同姓诸侯分布在经济富庶地区 ‎③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统治疆域 ‎④分封制导致诸侯割据混战 A. ①③‎ B. ②③‎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答案】B ‎【解析】‎ ‎【分析】‎ 姬姓贵族属于同姓诸侯,从其封国的地理位置看②正确。诸侯国分布的地理位置说明西周的疆域扩大了,故③正确,由图表内容看不出诸侯混战,④不正确。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故①不正确。所以答案选B。‎ ‎【详解】‎ 请在此输入详解!‎ ‎4.柳宗元认为:“王室东徙,而自列为诸侯。厥后,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伐凡伯、诛长弘者有之,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诸侯国势力上升 B. 周天子势力衰微 C. 分封制走向崩溃 D.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题干材料“问鼎之轻重者有之,射王中肩者有之”反映了王室衰微,诸侯坐大,王室得不到尊重,王权受到挑战,实质上反映了分封制的崩溃,故C项正确;诸侯势力上升和王室势力衰微属于材料中现象反映,故A和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郡县制的信息,故D不正确。‎ ‎5. 秦《峄山石刻》中说:“追念乱世,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自泰古始。”秦始皇针对这一问题,为使“兵不复起”所采取的措施是 A. 攻打匈奴,修筑长城 B. 实行三公九卿制 C. 推行郡县制 D. 统一度量衡、货币和文字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 通过材料“分土建邦,以开争理。攻战日作,流血于野”可以得出的信息是:分封制造成后来地方纷争,世道混乱。“兵不复起”主要是指地方上不再割据混战,秦朝为了巩固统一,以郡县制取代分封制,加强中央集权,故选C。A是军事措施,排除A;B是中央官制,排除;D是有利于经济文化交流的措施,排除。‎ 考点: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秦汉政治制度·郡县制 ‎6.钱穆认为,中国古代史“前一段落为秦以前的封建政治,后一段落为秦以后的郡县政治”。下列对这两大“政治”理解正确的是 A. 前者是贵族政治,后者是官僚政治 B. 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实现了高度集权 C. 都属于地方制度,不利于中央集权 D. 都顺应历史潮流,维护了封建统治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的“封建政治”指的是分封制,分封制下的诸侯是世袭的,依据是血缘关系,体现的是贵族政治;“郡县政治”指的是官僚政治,官员有一定的任期,依据是才能,因此A选项符合题意;先秦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B选项排除;郡县制是中央集权的产物,C选项排除;分封制维护的是奴隶主专制统治,D选项排除。‎ ‎7.郭巨家贫,有子三岁,母尝减食与之。巨谓妻曰“贫乏不能供母,子又分母之食,盍埋此子”?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这一材料反映的是( )‎ A. 刺史制度 B. 科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察举制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郭巨因此被举荐为孝廉。”可以得出,所述应该为汉代的察举制,故D正确;A项是监察制度,排除;B项是隋唐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C项是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排除。‎ ‎8.“(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左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材料中提到的官吏选拔方式对当时的社会影响不包括( )‎ A. 保持了世家大族的特权垄断 B. 扩大了封建政权的统治基础 C. 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 D. 促进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材料中“举进土、拔萃,皆中”说明此人做官是通过科举中进土之后才进入仕途的所述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科举制按考试成绩录取,使得一些身份地位较低的人也可以通过科举做官,打破了贵族垄断官职的局面,A 说法与科举制的影响相反,符合题意;BCD均是对科举制影响的正确描述,与题意不符。‎ ‎9.下列三个场景,分别反映了不同朝代为解决洪灾,中央政府的动作情况: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③山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据所学知识判断上述场景出现的朝代分别是( )‎ A. 秦、唐、元 B. 汉、宋、明 C. 秦、唐、明 D. 秦、元、清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蜀郡洪水为患,丞相与诸卿拿出治理方案,交给皇帝裁决,反映了三公九卿制度和郡县制,最早在秦朝;②渝州发生洪灾,中书省按皇帝旨意起草文件,交门下省审核后,再交尚书省,尚书省交工部.户部办理,属于三省六部制,最早在唐朝;③山东爆发洪灾,阁臣据皇帝旨意写成诏书,直送工部.户部执行赈灾,属于内阁制,最早在明朝,故C正确;ABD组合均不正确。‎ ‎10.上(宋太祖)因谓(赵)普曰:“五代方镇残虐,民受其害,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宋太祖据此思想所采取的措施是 A. 削弱节度使的实权 B. 设参知政事为副相 C. 设三司使管理财政 D. 派遣文官出任州郡长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以宋太祖与赵普之间的对话为考查背景材料,考查北宋强化中央集权措施知识点的掌握,考查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能力。A. 材料中涉及的内容是武臣拥兵作乱,未涉及节度使实权削弱的有关问题,故排除;B. 材料未涉及参知政事有关信息点,故错误;C. 材料涉及的是地方管理,未涉及财政方面的有效内容,故错误;D. 材料涉及武臣拥兵作乱的信息,因此派文臣担任知州,削弱武将的实权,故正确。故选D.‎ ‎11.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其政治作用是 A. 保证京师的财政供应 B. 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 C. 为抵抗少数民族进攻筹措军粮 D. 防止人民反抗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设问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的政治作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将地方财政收入转运中央将使地方丧失割据的经济条件,有利于中央集权,防止藩镇割据的局面,符合题意,因此选B。ACD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代集权 ‎【易错警示】本题考查宋代集权的相关知识和学生的材料阅读归纳能力。学生容易错选AD,关键在于材料信息的提取。同时,掌握相关知识。宋朝政治体制的主要特点是加强中央集权,宋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前所未有的程度,基本上消除了造成封建割据和威胁皇权的种种因素。宋朝廷制订出一整套集中政权、兵权、财权、司法权等各种制度,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是其一。可以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加强是从宋代逐步发展的。‎ ‎【详解】‎ ‎12.加强对官吏的检察是实现吏治清明的重要措施。下列机构或官职具有监察职能是( )‎ ‎①御史大夫②通判③刺史④唐朝门下省⑤清朝议政王大臣会议 A. ①②③ B. ①②③④ C. ①③④⑤ D. ①②③④⑤‎ ‎【答案】A ‎【解析】‎ ‎【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御史大夫是秦汉时期的中央官制,其职责是协助丞相处理政务,并负责监察百官;通判是宋代的地方官职,负责监督知州;刺史是西汉时期推行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察;唐代的门下省负责审议;议政王大臣会议在清军入关前是满清最高决策机构,由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A;BCD均不正确。‎ ‎1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自秦汉以来就采取了集权于上而分权于下的方式,以内侍、贵戚监督和逐渐代替重臣,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取消或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并逐渐架空之。以下机构的设置体现这种趋势的是 A. 中朝 御史府 军机处 B. 御史府 内阁 军机处 C. 中朝 内阁 军机处 D. 尚书台 都察院 内阁 ‎【答案】C ‎【解析】‎ 依据题干中“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并结合所学知识,中朝、内阁、军机处均是由皇帝的内侍秘书机构演变为正式的国家机关,C正确;结合所学知识,御史府、都察院是负责监察的法定国家机构,并不是皇帝的内侍秘书机构,排除含有御史府、都察院的选项A、B、D。‎ 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题干中关键信息“ 以近臣演变为重臣,以辅佐皇帝办事的部门发展为正式的国家机关”,并结合古代中国中央官制的演变历程分析解答。‎ ‎14.从秦朝到清朝,中央、地方两级官制经历长期演变,反映了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这里所说的趋势应包括( )‎ ‎①削弱地方,加强中央 ②逐渐强化对地方官吏的控制和监视 ‎③削弱相权,加强君权 ④地方官吏的自主权不断加强 A. ②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上存在两对矛盾,即中央与地方、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其发展趋势是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地方权力不断减弱,中央对地方的控制不断加强,由此可知①②③符合题意,故选C;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发展不断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④与题意不符,排除ABD。‎ ‎15.“在希腊,山岭纵横,河流交错,几乎没有一个大面积的整块。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强调了自然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 B.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个人主义 C. 希腊的地理环境只能导致民主制度 D. 政治文明完全由自然地理环境左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可知,材料强调自然环境对民主政治的影响,故A正确;BCD表述太绝对,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是“这种自然环境形成以‘个体导向’为倾向的文化渊源,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紧扣关键信息分析解答。‎ ‎16.从公元前5世纪到公元前3世纪,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都创造了不同类型的辉煌灿烂的文明,这种不同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A. 地理环境不同:中华文明产生于大河流域,而希腊文明产生于蓝色的海洋 B. 公民素质不同:古代中国人的参与意识、社会公德意识远远落后于古代希腊 C. 经济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 D. 政治制度不同:古代中国实行专制集权制度,而古代希腊实行民主制度 ‎【答案】C ‎【解析】‎ ‎【详解】注意题干限定信息“根本原因”,结合所学可知,造成古代中国与古代希腊文明不同的根本原因是由两国经济的不同导致的,古代中国小农经济发达,而古希腊商品经济发达,故C正确;ABD三项均不是根本原因,应排除。‎ ‎17.雅典的一个家庭要去参加公民大会,选举首席将军,这个家庭有一名男主人、一名女主人、一名小男孩、一名男奴隶、一名女奴隶,这个家庭可以投几票?‎ A. 1票 B. 2票 C. 3票 D. 4票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雅典公民通常由除妇女、奴隶和外邦移民之外的本邦成年男子组成,他们有资格参与各种公共活动,有权力参与城邦行政与司法事务。所以这个家庭中只有男主人是公民,可以投1票,因此A选项正确。妇女、儿童、奴隶和外邦人都不属于公民,没有投票权,其他选项错误。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8.雅典涌现出了众多卓越的哲学家如苏格拉底,历史学家如希罗多德,戏剧家如埃斯库罗斯,艺术家如菲狄亚斯。这说明雅典民主政治( )‎ A. 开启了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 B. 维护了奴隶主的统治地位和利益 C. 只适合小国寡民的城邦 D. 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材料可知,在雅典民主政治下,涌现出了许多哲学家、历史学家、戏剧家和艺术家等,由此可以得出,雅典民主政治促进了雅典思想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故D正确;ABC均与材料信息无关。‎ ‎19.网络监督是政府或人民大众通过互联网对某一件事的了解、关注、研究,并提供信息或介入支持,在公开、公正、公平的条件下使事情得到圆满解决。它是互联网时代一种群众监督的新形式。古希腊民主政治中起到类似作用的是( )‎ A. 设立公民大会 B. 成立五百人议事会 C. 实行陶片放逐法 D. 轮流执政、抽签选举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它是互联网时代一种群众监督的新形式”强调的是民众监督机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雅典陶片放逐法即是民众监督的一种方式,故C正确;公民大会是立法机关,故A不正确;五百人议事会是公民大会的常设机关,故B不正确;轮流执政、抽签选举是公民参政的方式,故D不正确。‎ ‎20.下列体现人民在民主政体下的权力或思想,其中是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有( )‎ ‎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 ‎ ‎②美国总统、国会、最高法院分权制衡 ‎③2002年3月上旬,英国议会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 ‎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重要方式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①2004年克里在家乡波士顿投票选举总统,反映了选举制;③2002 年 3 月上旬,英国国会即将就有关伊拉克问题进行辩论,反映了辩论程序;④举手表决成为我国人大代表行使职权的主要方式之一,反映了公民投票制,都属于雅典民主政治创造的制度,故C正确;②美国总统有权否决国会立法,国会又可以推翻总统的否决;美国国会有权弹劾总统;美国法官终身制,但国会有权弹劾法官,属于三权分立,是启蒙思想的内容,排除,故ABD均不正确。‎ ‎21. 罗马《十二铜表法》第七表第八条规定:“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这说明罗马法 A. 维护了财产私有 B. 维护了平民的利益 C. 维护奴隶制度 D. 体现充分的民主性 ‎【答案】A ‎【解析】‎ 详解】‎ 材料“用人为的方法变更自然水流,以致他人财产遭受损害时,受害人得诉诸赔偿。”反映的是罗马法对财产的保护,故A正确。‎ ‎22.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的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 ‎①陪审制度 ‎②律师制度 ‎③“不告不理”原则 ‎④三权分立原则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③④‎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方法律大多继承了古罗马法。古罗马法规定基本制度和原则,今天依然起作用的有陪审制度、律师制度和“不告不理”原则,故①②③符合题意;④是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的思想,排除;所以答案选A。‎ ‎23.有一个叫奥赫的罗马平民赶着马车在山坡上行走,结果马车退下来碾死了一个奴隶的小孩,孩子的父亲向法庭提出诉讼。依据罗马法,法庭应该(  )‎ A. 判处奥赫死刑 B. 不予受理 C. 判处奥赫向孩子的父亲道歉 D. 判处奥赫过失杀人,处一定的罚金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史实罗马法协调的是罗马社会内部公民之间的关系,维护奴隶主利益。材料中小孩的父亲是奴隶,没有公民权,并不适用于罗马法,所以他的诉讼法庭将不予受理,故B正确;ACD三项都是法庭判处的结果,由课本知识可知,罗马法不保护奴隶的利益,所以不存在开庭受理的情况,也就不存在处理结果,故ACD错误。‎ ‎24.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A. 筹集税款 B. 干预立法 C. 招募军队 D. 任命大臣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英国君主立宪制度下君主权力的分析能力。“光荣革命”后英国颁布《权利法案》,用明确的法律限制国王的权力(如征税、立法、征兵等),但是英国国王作为国家元首拥有任命大臣的权力。‎ ‎25. 假如你是英国人,想当选英国首相,必须具备哪些条件?①成为英国某一政党的领袖 ②要得到议会2/3议员的投票认可 ③所在党成为议会第一大党 ④得到国王的任命 A. ①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的是英国的政体,英国的首相是下院多数党领袖担任,形式上得到国王的任命,所以正确的是①③④,成为首相在议会中选举获胜即可,不必得到三分之二的投票认可,②错误,排除。故选A项,排除BCD。‎ ‎26. 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的相同之处是 A. 都制约了君主的权力 B. 都有利于资本主义的成长 C. 都成为国家权力中心 D. 都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的能力,本题用排除法较好,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表现,它不利于中国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故ABC三项错误,排除;15世纪中国出现的内阁制和18世纪英国形成的内阁制都有利于政治局势的稳定,起到了巩固政权的作用,故D项正确。‎ 考点: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内阁制;欧美代议制的确立与发展·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责任内阁制 ‎27.下列关于美国联邦政府三权分立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 B. 参议院和众议院的议员在白宫办公 C. 国会拥有立法权和解释一切法律及条约的权利 D. 总统及其内阁向国会负责 ‎【答案】A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联邦法院的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故A正确;议会议员办公地点在国会大厦,故B不正确;国会拥有立法权,法律解释权属于最高法院,故C不正确;美国议会可以弹劾总统,但总统不对议会负责,故D不正确。‎ ‎28. 驴和象分别代表民主党和共和党,它反映了美国的政党政治。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19世纪50年代中期,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大党的对峙格局最终形成 B. 两大政党控制了国会,左右着总统选举和地方选举 C. 两大政党在本质上不同 D. 两党对垒,交替执政,是美国共和政体的特色 ‎【答案】C ‎【解析】‎ ‎【分析】‎ 略 ‎【详解】‎ 美国的两党在具体治国方针和策略上有所不同,但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故C符合题意;ABD的说法都是美国两党制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 ‎29.“共和国总统由参众两院联合组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法国1875年宪法的这一条款仅以一票之多数获得通过;1877年,共和派在议会选举中获胜,法国共和政体运行,但当年君主派的一家报纸仍叫嚣:“我们要把共和国和共和派搞成连狗都不吃的烂泥浆。”这从根本上反映出 A. 共和制必被君主派推翻 B. 法国共和制的确立非常艰难 C. 恢复君主制是历史必然 D. 共和制确立不适合法国国情 ‎【答案】B ‎【解析】‎ ‎1875年法国议会颁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的共和政体,君主派仍然强烈反对共和政体和共和派,据此可知法国国内封建势力斗争激烈,共和体制的确立艰难。材料的一票之差、君主派的叫嚣,都反映了君主派的反复阻挠,共和制建立的艰难,故B正确;材料确实反映了君主派力量强大,但不是材料论述的主旨,排除A;C与材料和实际的历史事实都不符,故C错误;实践证明,法国共和制适应了法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成为到目前为止法国存在时间最长的宪法,故D错误。‎ ‎30.所谓代议制,就是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议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下列有关各国代议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英国首相不经选举产生,由议会少数党领袖担任 B. 美国总统由选举产生,权力不受任何机构的制约 C. 法国总统由参众两院组成的国民议会依多数票选出 D. 德国首相主持帝国政府,对议会负责不对皇帝负责 ‎【答案】C ‎【解析】‎ ‎【详解】结合所学可知,法国是共和制,实行两院制,法国总统由国民议会选举产生,故C项正确;英国首相由议会下院选举中占议席多数的党派的领袖经国王任命产生,故A项错误;美国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权力受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故B项错误;德国首相由政府任命,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故D项错误。‎ 第II卷(非选择题 40分)‎ 本大题共2小题,31题23分,32题17分。要求审清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31.仔细阅读下列图片和材料后,回答问题: ‎ 不管叫什么名称,中国的制度确实和欧洲人所知道的任何制度不一样。……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而由一个极其庞大的机构掌握管理;这个机构就是从“文士贵族”中任用的非世袭的文官系统,或官僚系统,或官吏阶层……很多家族可以上升到“文士贵族”的地位而重又衰落下去……‎ ‎——李约瑟《现代中国的古代传统》‎ 请回答:‎ ‎(1)材料中所说“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的政治制度是什么?为维护这一制度,秦始皇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 ‎(2)汉武帝和唐太宗是怎样从“文士贵族”中任用非世袭的文官系统的?他们任用官员的标准分别是什么?这对今天的干部选拔有何启示?‎ ‎(3)官僚系统的确立和维系对于国家机器的运转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保证这支队伍的廉洁和效率也同样重要,因此,从秦汉时期开始,官员监察制度便确立起来。请问秦始皇、汉武帝分别采取了怎样的监察措施?其共同作用是什么?‎ ‎(4)假如你生活在北宋初期,有意从政,你将会通过什么方式达到目的?作为当时的一名中央政府官员,你能够耳闻目睹宋太祖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案】(1)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建立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制定严酷的秦法。‎ ‎(2)汉武帝实行察举制和征辟制。唐太宗实行科举制。标准:汉以德行(品德)为标准,唐以学识能力(考试成绩)为标准。启示:把德放在首位,德才兼备,推荐与考试相结合,杜绝不正之风。‎ ‎(3)秦始皇设御史大夫,汉武帝设御史府和十三州刺史负责中央和地方的监察。作用:有利于整顿史治,防止官吏腐败;有利于打击地方割据势力,加强中央集权。‎ ‎(4)科举考试。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回答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所有州郡直属中央,长官由文臣担任,下设通判监督;地方财赋由专门机构运往京师或其他指定地点也可)。‎ ‎【解析】‎ ‎【详解】(1)据材料“整个国家只有一个封建主,即皇帝统治”并结合秦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所述制度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秦建立后为确立和巩固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从中央到地方的一整套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得出,中央确立了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制度、并且制定了严酷的法律以维护统治。‎ ‎(2)据材料“从‘文士贵族’中任用非世袭的文官系统的”可知所述为两朝的选官制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代的选官制度为汉武帝开创的察举制,察举制选举标准为德才;唐代选官制度为科举制,选取标准为考试成绩,注重才能。启示可以从选官标准和公平公正等方面加以回答。‎ ‎(3‎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中央监察机构为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汉武帝沿用秦制,中央设御史府负责监察百官,地方设刺史负责监察。作用,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回答,积极方面有利于加强对官员的监督,防止腐败,有利于加强对地方官员的控制,加强中央集权。但在专制统治下,监察制度的实际效能是有限的。‎ ‎(4)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的选官制度为科举制,因此在宋代要从政,最好的方式是参加科举考试。第二问,结合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的相关知识加以回答即可。‎ ‎32.2007年温家宝总理在答记者问时强调“世界上有2000多个民族,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他们的社会历史发展不同,他们的发展水平不同,民主的形式和途径也是不相同的……民主制度同任何真理一样,都要接受实践的考验。”。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所有合法的公民均有参与权、知情权、发言权、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所有公职人从30岁以上的公民中选举产生,各机构内部实行集体负责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 ‎“……是通过抽签从数个部落中各选数十人组成的。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 材料二 漫画 材料三 宪法第15条:“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第18条:(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第12条:“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 请回答:‎ ‎(1)材料一的描述反映了雅典民主制的什么特点?雅典民主制创造出了一系列民主的运作方式,为近代西方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了宝贵验。请列举两项说明。‎ ‎(2)材料二的漫画反映英国确立了什么政体?其法律依据是什么?‎ ‎(3)材料三出自什么文献?该文献所体现的政治制度特点是什么?‎ ‎(4)从君主和议会的关系角度谈谈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的政治体制有何不同点。‎ ‎(5)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认识。‎ ‎【答案】(1)人民主权、轮番而治。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任意两项即可)。‎ ‎(2)政体:君主立宪制。法律依据:《权利法案》。‎ ‎(3)《德意志帝国宪法》带有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4)异:英国王权受到议会限制,德国皇帝权力至高无上 ‎(5)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民主的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应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选择适合的政体。(观点言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1)第一小问,由材料“公民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和所学知识可知,由全体公民参加的公民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说明主权在民;材料“每数十人为一组轮流执政,处理一些日常事务。”可以得出轮番而治。第二小问,据材料并结合近代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可以得出选举制;任期制、议会制、比例代表制等。‎ ‎(2)由表中信息“国王仍然是国家的主人,但是已经不理国家大事了”可以得出所述为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国王权力受到制约。其依据在于《权利法案》的颁布,《权利法案》颁布后限制了国王的立法权、征税权和军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开始确立。‎ ‎(3)由材料“由皇帝任命帝国宰相”;(皇帝)“有创制法律之权”; “皇帝有权召集、召开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以及使议会延期或结束。”可以得出,所述国家皇帝有任命宰相、制定法律,召集议会的权力,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所述为德意志帝国皇帝,由此可知该文献出自《德意志帝国宪法》。该法强调皇权至高无上,保留了大量的封建残余和军国主义色彩。‎ ‎(4)本题需要注意题干的要求,即君主和议会的关系的角度,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国王受议会限制,议会开始凌驾于王权至上;德国皇帝皇权至高无上,有权召集和解散议会。‎ ‎(5)结合所学知识,从民主政治的发展,以及世界文明的多样性等方面加以回答可以得出:民主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共同成果,也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人类政治文明的发展方向:民主化、法律化、制度化);世界文明具有多元性,民主的形式和途径各不相同。应从本国的国情出发,选择适合的政体,言之有理即可。‎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