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教版必修三单元检测第5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第五单元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单元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称茶叶、大黄是“制夷之大权”,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魏源则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这表明(  )‎ A.林则徐是“开眼看世界第一人”‎ B.“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 C.英国受制于中英贸易 D.华夷观念被打破 ‎2.李鸿章凭淮军实力日渐强盛。一次,他在游孔林时说道:“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李鸿章这样评价孔子,其背景最可能是(  )‎ A.“师夷长技”思想萌发 B.“中体西用”思潮兴起 C.“托古改制”思想产生 D.“尊孔复古”思潮泛滥 ‎3.康有为在《日本变政考》中指出:“自道咸以来,已稍知变法,然收效莫睹……不知全变之道。”这里康有为批评的是(  )‎ A.中体西用 B.君主立宪制 C.民主共和 D.实业救国 ‎4.清末《筹洋刍议》一书否认传统的封建观念,认为“人人欲济其私”,这直接反映了当时正在形成的资产阶级的主张。与此书作者思想最接近的是(  )‎ A.林则徐、魏源 B.曾国藩、李鸿章 C.王韬、郑观应 D.康有为、梁启超 ‎5.1894年夏历七月,御史安维峻弹劾康有为“非圣无法,同少正卯,圣世不容,请焚《新学伪经考》,而禁粤士所学”。这是因为此书(  )‎ A.否定了孔子圣人的地位 B.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 C.批判了封建伦理道德 D.批判了专制主义的君主制度 ‎6.“康有为的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日益扩大,中国不但面临着行政管理崩溃的现实,而且开始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的进程。”这说明维新思想(  )‎ A.对封建专制思想进行了全面的否定 B.促使国人民族意识的觉醒 C.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 D.导致清朝统治的土崩瓦解 ‎7.在《青年杂志》创刊时,陈独秀向读者声明:“批评时政,非其旨也。”那么,其旨在(  )‎ A.推动思想启蒙 B.鼓吹政治革命 C.倡导文学革命 D.宣传马克思主义 ‎8.1918年,《新青年》第4卷第6号出版了《易卜生专号》,这部剧主要讲述主人公娜拉从信赖丈夫到与丈夫决裂,终于意识到自己在家庭中的玩偶地位,最后离家出走的自我觉醒过程。这表明,新文化运动(  )‎ A.提倡民主科学 B.提倡新道德 C.提倡新文学 D.传播马克思主义 ‎9.陈独秀在《新青年》发文,承认人类有相爱互助之谊,却不主张这种情感以父兄、亲恩为基础,反对“自由平等只用之社会,而不能行之于家庭”。这说明陈独秀(  )‎ A.否定儒家学说的现实价值 B.强调个人自由平等与独立 C.忽视父兄、亲恩等情感 D.区别对待社会与家庭伦理 ‎10.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在《公言报》上发文批评某项运动是“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材料表明该学者(  )‎ A.支持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B.反对新文化运动的基本主张 C.否定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政策 D.重建中国传统儒学思想体系 ‎11.1920年之前,十月革命在中国被提及的次数很少,1920年下半年才开始重新被注意,尤其在1921年后出现爆炸式增长。这一现象表明(  )‎ A.十月革命的道路适合中国的国情 B.苏俄对华平等外交赢得国人好感 C.苏俄在国共合作时起了重要作用 D.苏俄新社会模式引起知识界关注 ‎12.名著充分体现了学术发展和社会变迁的互动关系。下表中名著和社会特征对应有误的是(  )‎ 选项 名著 社会特征 A 孔子作《春秋》,而乱臣贼子惧 礼崩乐坏,诸侯割据 B 顾炎武认为“引古筹今,亦吾儒经世之用”而作《天下郡国利病书》‎ 理学虚浮,脱离实际 C 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而作《海国图志》‎ 内忧外患,求变图强 D 严复翻译《天演论》,倡导“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列强环伺,民族危机 二、非选择题(第13题22分,第14题18分,共40分)‎ ‎1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实,早在19世纪下半叶,中国的现代化运动就已经艰难地挪动它的脚步了。改革是被迫进行的。清政府官员在“内乱”面前,犹能做“中华大帝国”的酣梦,直到洋炮的轰鸣从南方海岸传来,震撼了宫廷的座椅,这才下决心“师夷长技以制夷”。先是做军火买卖,接着开矿山,修铁路,废科举,兴学堂,派留学生出国以及官员出洋考察,等等。‎ ‎——《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二 解体太缓慢了,这种速度不但不能满足少数先觉者的期待,而且实际上,也不可能使中国免受挨打的耻辱与覆亡的危险,这样,政治体制的改革便成了迫在眉睫的事情。然而,最高统治者对于死亡异常敏感。在大独裁者、长期垂帘听政的慈禧看来,政改如同玩火,其结局只能加速以个人为中心的权势集团的崩溃,于是及时地把光绪帝及其政改计划给扼杀了。——《五四:知识分子的自治运动》‎ 材料三 在1911年以前约十年间的中国精神生活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外国的影响。中国人对外国生活怀着好奇心理并且倾向于采用外国思想,这种情绪自从1860年前后已在慢慢地增长,到19世纪90年代以后又加速发展了,而在1905年以后达到了发狂的程度。‎ ‎——[美]费正清、刘广京编《剑桥中国晚清史》‎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解释:为什么说改革是被迫的?这次改革在当时有何积极意义?(8分)‎ ‎ ‎ ‎(2)材料二中“政治体制的改革”指什么事件?结合改革措施说明:为什么在慈禧看来,政改将加速权势集团的崩溃?(4分)‎ ‎ ‎ ‎(3)根据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材料三中“19世纪90年代以后”思想“加速”“发狂”的主要原因。(6分)‎ ‎ ‎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近代化发展历程的认识。(4分)‎ ‎  ‎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于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象的。——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为什么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6分)‎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其中“新”的特点。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4分)‎ ‎ ‎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8分)‎ ‎ ‎ 答案精析 ‎1.B [林则徐至广东禁烟时仍认为“彼万不敢以侵凌他国之术,窥视中华”,但魏源在1842年鸦片战争中国战败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反映出中国人认识到了西方的长处,以中国为中心的“天朝上国”观念有所改变,故B项正确。]‎ ‎2.B [据材料“孔子不会打洋枪,今不足贵也”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属于地主阶级洋务派的思想,即“中体西用”思潮兴起,故B项正确。]‎ ‎3.A [根据材料可知此种思想开始于道光咸丰年间,且其不知全变之道,由此推测该思想为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先进科学和技术即中体西用思想,故A项正确。]‎ ‎4.C [随着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出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派,代表人物有王韬、郑观应等,在经济上主张发展民族工商业,与“人人欲济其私”最接近,故C项正确。]‎ ‎5.B [《新学伪经考》动摇了长期以来的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因此也就动摇了顽固派恪守祖训的理论基础,因此遭到他们的攻击,故B项正确。]‎ ‎6.C [材料强调维新思想对公众意识的影响,对行政管理、以辛亥革命为结果的政治瓦解进程的影响,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革命思想传播,故C项正确。]‎ ‎7.A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直接原因是袁世凯掀起的尊孔复古逆流,目的是进行思想领域的启蒙,故A项正确。]‎ ‎8.B [在封建社会下,妇女受到封建纲常礼教的束缚,因此材料中娜拉的觉醒与新文化运动中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相关,故B项正确。]‎ ‎9.B [材料中陈独秀强调自由平等观念在社会和家庭同等适用,故B项正确。]‎ ‎10.B [根据材料中林纾反对“‘覆孔孟,铲伦常’,‘尽废古书,行用土语为文字’,是‘叛亲蔑伦’,‘人头畜鸣’”得出他反对新文化运动中“打到孔家店”和废除文言文,推行白话文的主张,故B项正确。]‎ ‎11.D [根据材料并联系所学可知,1920年前,被李大钊、陈独秀等少数知识分子宣传,1920年下降、1921年被重新注意,并出现爆炸式增长,与中共成立有关,依旧局限于知识界,故D项正确。]‎ ‎12.C [鸦片战争后,中国面临列强侵略,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材料中“内忧外患”‎ 应该是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故C项错误,符合题意。]‎ ‎13.(1)原因:清政府处于内忧外患之下,面临严重的统治危机,被迫进行改革。‎ 积极意义: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的先进技术,使中国出现了第一批近代企业,为中国近代化开辟了道路;在客观上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对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也起到了一些抵制作用。(答对其中两个要点即可)‎ ‎(2)维新变法运动。‎ 改革触动了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派利益。如废除旗人特权,改革科举制度等。‎ ‎(3)经济:民族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 政治:民族危机不断加深;洋务运动的破产等。(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4)由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到学习西方政治制度;由表及里,由浅入深。(其他言之有理也可)‎ 解析 第(1)问实质是对洋务运动背景和积极作用的考查,根据所学和材料信息较易回答。第(2)问从材料信息不难判断是对戊戌变法及其内容的考查。第(3)问原因应该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和资产阶级政治运动及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等方面分析。第(4)问是对近代化的规律总结,注意要切合题意;从第(1)问到第(2)问的问题已经解决了这一规律:学器物(科技)→政治制度。‎ ‎14.(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意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养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开放的、富于进取和科学精神的新青年。集中体现了民主与科学的时代精神。‎ ‎(3)梁启超提出要建立新国家必须先培植新国民,突出了国民素质与国家兴衰、社会进步之间的重要关联。陈独秀继承发展了梁启超的“新民”思想,将目标具体锁定在“新青年”上,更符合实际。‎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