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5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福建省长泰县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解析版)
全*品*高*考*网, 用后离不了! 长泰一中2017/2018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年文科历史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 《论语﹒先进》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未知生,焉知死?”《论语﹒术而》曰:“子不语怪、力、乱、神。”上述思想蕴含的主张是 A. 以民为本 B. 关注民生 C. 关注现实 D. 人性向善 【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孔子反对盲目崇拜鬼神,更反对不把人世间的事情做好反而过度关注鬼神,认为应该关注现实生活中的事情,故本题选C。材料中未涉及以民为本思想,A错误。材料的主旨是关注人类社会,不等于关注民生,B错误。材料不涉及人性,D错误。 2. 孔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孔子所说的“礼”在当时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A. 维护了君主专制 B. 巩固了宗法等级制度 C. 确保了社会和谐发展 D. 加强了思想控制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获取信息并分析论证问题能力,材料提到,“以“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重礼敬德”的中华礼仪传统在历史长河中沉淀下来。”这种礼在孔子时代主要是恢复原有的奴隶制度的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A是秦朝以后出现;C与题意相反;D中思想控制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思想文化·儒家思想·孔子思想 【名师点睛】在高考复习中,首先,应把握以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思想的四个阶段,①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百家争鸣”局面;②西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吸收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改造儒家思想,适应了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成为正统思想;③宋明理学是儒、佛、道三家思想融合的产物,完成了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④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想家批判继承传统儒学开启了近代思想启蒙的先河。其次,对中国古代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发展可从四方面领悟。①与时俱进背景:战国时期孟子为适应社会变革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西汉时董仲舒为适应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对儒家思想进行改造;②包容开放得发展:儒家思想就是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得到发展的,如董仲舒融合法家、道家、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形成新的儒学。③相承深远影响:儒学是中国数千年一脉相承的正统文化,对中国历史和现实产生了重要影响;④一分为二来评价:对中国古代儒家思想的评价切忌片面化。 3. 中华法系的特征是“以礼入法,礼刑结合”。礼与法的关系极为密切,这是中国封建法律的主要特征和基本精神,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重礼轻法”。这些的来源是 A. 法家思想 B. 儒、道思想 C. 儒家思想 D. 儒、法思想的结合 【答案】D 【解析】材料中有“礼”、有“法”,且二者都很重要,这是源于儒家和法家思想;而“以礼入法,礼刑结合”,是儒家和法家思想相结合的表现,D正确。AC 只涉及了其中的一种思想,排除。B项中的“道家”思想,材料中没有反映,排除。 4. 朱熹指出: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他强调格物致知以 A. 研究天人关系为核心内容 B. 伦理道德为核心内容 C. 认识自然发展规律为导向 D. 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依据材料“如今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如此而望有所得,是炒沙而欲成其饭也”可知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故A项错误;依据材料“为此学而不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乃兀然存心于一草一木、一器用之间,此是何学问?”可知为学必须穷天理,明人伦,故B项正确;题干材料明人伦,穷天理,不是研究自然规律,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做学问要穷天理、明人伦、讲圣言、通世故,而不是研究社会问题,故D项错误。 考点: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格物致知 5. 北宋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理想;明清之际的顾炎武发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呼吁。二者的相同点是 A. 强调社会责任感 B. 提倡知行合一 C. 构建新儒学体系 D. 重建伦理秩序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归纳、概括,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关键信息“为万世开太平”、“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本题实际上考查古代中国儒学发展相关内容——宋明理学与明末清初的批判继承儒学。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符合题干材料的核心意思,即是二者的相同点,A正确。其余BCD三项的表述,题干材料无从体现,属于无关项,排除。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A。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程朱理学;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顾炎武的思想 6.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一些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犀利笔锋对以往正统宋明理学做出了总结性批判,从儒学内部逐渐发展出一个脱离程朱理学樊篱的、异质的新思想系统。”材料所说的“异质” A. 体现了新兴市民阶层的诉求 B. 没有突破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 C. 是封建晚期“西学东渐”的产物 D. 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巨大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根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之际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新兴市民阶层的出现,反映市民诉求的“异质”思想也就出现,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所说的“异质”突破了先秦儒家思想的范畴,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说的“异质”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而非“西学东渐”的产物,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所说的“异质”对当时中国的社会转型影响甚微,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B。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脱离程朱理学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清之际,近代前夜的中国历史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政治上,专制政治腐败,农民起义风气云涌;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思想上,西学东渐的趋势渐显,近代科技开始传人中国,开阔了人们眼界,而程朱理学、八股取士严重束缚了人们的思想。在这种背景下,一批进步思想家展开了反封建专制统治、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批判斗争。其代表人物有明末的“异端”思想家李贽和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等。 7. 据《全唐文》记载:“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皆以版印日历鬻于市,每岁司天台未奏颁下新历,其印历亦已满天下。”这说明 A. 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 B. 活字印刷术方便了百姓生活 C. 政府垄断印刷技术 D. 印刷技术的进步促进了教育发展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全唐文》”“以版印日历鬻于市”“其印历亦已满天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雕版印刷技术已得到普遍使用;活字印刷术是北宋发明的,故B项不符合;CD项材料中没有体现;所以答案选A。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科技成就·印刷术 【名师点睛】四大发明的外传及其对世界文明发展的贡献: 4世纪起,造纸术传到朝鲜和日本,8世纪经阿拉伯传到非洲与欧洲。12世纪末和13世纪初指南针由海路传入阿拉伯,然后传入欧洲;元朝时,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中国印刷术由波斯传到西方。14世纪欧洲出现木版雕印的印刷品。1450年前后,德意志出现受中国活字印刷影响的金属活字印刷书籍。 1、纸的广泛使用,使得信息的记录、传播和继承,有了革命性的进步,打开了欧洲“知识普及”的道路。 2、指南针应用于方向测定,对于军事实践和经济生活有着重要作用,尤其是对于航海事业的发展意义特别重大。如为明代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等地提供了条件、为哥伦布发现美洲的航行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提供了技术保障。 3、火药推动军事从冷兵器时代进入热兵器时代,促成了西欧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 4、印刷术为欧洲走出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中国的四大发明极大地推动了欧洲迈向近代社会的进程,推动了人类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8. 下图是苏轼的书法作品《黄州寒食诗帖》,它问世于苏轼被贬黄州,仕途受挫的1082年。《黄州寒食诗帖》通篇跌宕,洋溢着起伏的情绪,迅疾而稳健,痛快淋漓,一气呵成。这一作品 A. 工笔重彩,线条流畅纵情 B. 笔画详备,气象端庄浑厚 C. 雅俗共赏,字形斜正交错 D. 结构严整,笔画平直稳重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识别图片等历史素材,比较、分析,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图片,分析、判断选项,可知:A项的“工笔重彩”,错误;B项的“气象端庄浑厚”,无从体现;D项的“结构严整”,错误。进一步可知,C项表述客观,符合题意,正确。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文学艺术·书法作品 9. 在民间文化中,历史是《封神榜》《东周列国志》《三国演义》《说唐》《杨家将》《包公传》《大明英烈传》等一系列的故事,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这些故事 A. 传播了佛教的观念,反映了思想的进步 B. 还原了历史的细节,增加了历史的真实 C. 代表了民间正义观,影响了百姓的行为 D. 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的内涵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本题旨在考查明清小说的影响,题眼是“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佛教宣扬因果轮回,但是佛教观念的传播,反映出生产力低下时期人们思想的落后,故A项错误;文学作品可反映当时人们的生活、想法及观念等,对于社会历史的研究有所帮助,但是小说内容有虚构之处,其内容的真实性还有待考证,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它们往往以个人恩怨与因果报应解释历史的变化”,而小说又是市民眼中的历史,代表市民的价值取向,能够影响百姓的行为,引导他们向善,可知C项正确;文学作品有一定的历史价值,但是当中记录的情节还需考证,不能说小说丰富了正统史学观,扩充了历史内涵,故D项错误。 考点: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影响 10. 清末知识分子从工具批判走向体制批判,从呼唤体制内的修补,到颠覆性改造。“体制内的修补”指 A. 洋务运动 B. 戊戌变法 C. 辛亥革命 D. 新文化运动 【答案】A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体制内的修补”指的是不改变封建制度,只在皮毛上有所改变。洋务运动不改变封建制度,只学习西方的技术,符合题意,A正确。BC两项都是要求改变封建制度,建立资本主义制度,排除。D项也提倡民主共和制,排除。 11. 19世纪末戊戌变法运动的重大历史贡献主要在思想文化领域内。它之所以能在一向闭塞的中国社会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澜,主要是因为它 A. 首次冲破了明朝后闭关锁国的落后状态 B. 开创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风气 C. 吻合了当时寻求救国出路的人们的需要 D. 推动了清政府紧跟当时的世界发展潮流 【答案】C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发生在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狂潮、中华民族处于空前危机的时期,它的首要目的就是救亡图存,因此温和了当时寻求救过出路人们的需要,从而能够在中国社会中激起巨大的思想波澜,故本题选C。A项不符合史实,鸦片战争时英国已经用武力打开了中国大门,冲破了闭关锁国的状态,排除。B项不符合史实,林则徐、魏源等人在鸦片战争后已经开始了“开眼看世界”、向西方学习的历程,排除。戊戌变法以失败告终,此后清政府基本上依然坚持守旧,直到20世纪才又实施新政,进行近代化改革,D错误。 12. 20世纪初期,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的建立并没有阻挡先进的中国人继续“向西方学习”的步伐,他们清醒地认识到在中国仅仅进行政治革命还远远不够,还要进行思想革命。这一时期“向西方学习”的直接目的在于 A. 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B. 倡导民主与科学 C. 传播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D. 抨击尊孔复古的逆流 【答案】D 【解析】由材料可知,这项思想革命发生在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建立以后,即新文化运动。 根据所学可知,新文化运动的直接原因是袁世凯尊孔复古的思想与民主共和思想产生严重冲突,故本题选D。A项是目的,但不是直接目的,排除。B项是口号和内容,不是目的,排除。C项是本质,排除。 13. 蔡元培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其在校外之言动,悉听自由,本校从不过问,亦不能代负责任。夫人才至为难得,若求全责备,则学校殆难成立。”由此可见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 A. 学识优先 B. 重视道德 C. 思想自由 D. 民主科学 【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蔡元培校长“对于教员,以学诣为主”即注重学识;而不看其“言动”,听其自由;用人贵在于才,不必“求全责备”;故可知他在任用教员时以学识优先,A项正确。材料强调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学识优先,而不是重视道德,排除B。材料强调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学识优先,而不是思想自由,排除C。材料强调蔡元培任用教师的原则是学识优先,而不是民主科学,排除D。 14. 孙中山先生说:“惟民生主义之意义为何?吾人所主张者,并非如反动派所言,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但欲行一方策,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此即余所主张之民生主义的定义。”由此,我们可认为孙中山先生的民生主义是 A. 管制经济资源以达成真平等 B. 合理分配生产所得以求均富 C. 产业和平收归国有以厚民生 D. 致力劳资和谐以求社会安定 【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材料涉及的是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从“ 使物产之供给,得按公理而互蒙利益耳”,可知孙中山认为应使物产的供给满足大众的需要,使大家利益相当,故本题选B。A项中的“管制经济”与材料中的“将产业重新分配之荒谬绝伦”不符,排除。C项的收归国有与史实不符,排除。材料并没有涉及到劳资关系,D错误。 15. “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这五个关键词高度概括了中共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不朽业绩。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 A.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B. “工农武装割据” C. 遵义会议 D. 七届二中全会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材料提到,“从诞生于上海到在北京执掌全国政权,中共整整奋斗了28年。”“日出东方、星火燎原、力挽狂澜、灯塔指引、进京赶考”,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中与“进京赶考”相对应的重大历史事件应是1949年七届二中全会。故选D。ABC都不符合所学知识,排除。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内容 16. 毛泽东在某著作中强调:“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中国现时的革命,是在走第一步。”该著作创作于 A. 国民革命时期 B. 土地革命时期 C. 抗日战争时期 D. 解放战争时期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此材料出自《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发表于1940年,是抗战时期。 本题考查材料解析能力。材料中“第一步”“独立的”和“现时的革命……走第一步”反映出这段话的创作时间是抗日战争时期。这段话出自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这一理论提出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考点:毛泽东思想 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是毛泽东思想在成熟阶段的思想内容。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指导了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以实事求是作为理论精髓。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的几个阶段及每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以及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这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也需要掌握。 17. 原广州市政协主席陈开枝在回忆邓小平的文章中写道:“等于是一个已经退役的老船长,当看着船的方向摇摆不定时,他又一次跳上船头,把扭曲的方向摆正了。”材料中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A. 十一届三中全会 B. “南方谈话” C. “文化大革命”时期全面整顿 D. 中共十五大 【答案】B 考点: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新时期的理论探索·邓小平理论 18. 1956年,毛泽东曾明确指出:“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各种学术思想,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在刊物上、报纸上可说各种意见。”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人们在学术研究中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B. 任何议论都可以自由发表在报刊上 C. 思想言论自由是宪法赋予人们的权利 D. 宪法与法律是学术思想自由的依据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这是“双百方针”在学术上的体现,在学术上百家争鸣,在宪法允许的范围内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D正确。A项与“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内”不符,排除。B项的任何错误。C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 19. 1978年5月,《光明日报》刊发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引起了广泛的关注。该文初稿作者在听到赞誉声的同时,也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转而安排“后事”;“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上述材料表明当时 A. 社会舆论呈“百花齐放”之势 B. “左”倾束缚亟待突破 C. 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渐入人心 D. “两个凡是”名存实亡 【答案】B 【解析】根据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为批判了‘左’倾错误思想而准备后事”的这一现象,可知当时“左”错误还未完全结束,故B项正确;题干中并未体现出当时的社会出现各种各样的思想舆论,故A项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于1978年12月召开,故C项错误;题干中提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作者因看到一些报刊批评该文‘违反中央精神和反对毛泽东思想’而安排后事”可知这一时期“两个凡是”的思想依然具有较强的影响力,故D项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我已经有思想准备了,我准备要坐牢。”联系十一届三中全会的背景分析解答。 20. “文化大革命”中有部电影叫《决裂》,其中的两个主要情节一是手上有茧子才能上大学,二是一位教授讲授马尾巴的功能遭到学生的嘲弄。这部电影带来的最大问题是 A. 学风淡化 B. 知识分子地位下降 C. 价值观扭曲 D. 科学发展滞后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题干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归纳、概括,认识历史事物本质和规律,并作出正确认知和准确判断的能力。根据题干材料,解读题干要求:带来的“最大问题”,亦即最根本、最核心的问题。据此,分析、判断选项,可知:C项“价值观扭曲”,最为核心,正确。只要价值观出问题了,整个社会、国家许多领域都要出问题(包括ABD三项在内)。从而排除ABD三项。综上,故,本题正确答案选C。 考点:现代中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文化事业·文化事业的落后及其恶劣影响 21. 据新华社电:“神舟六号尚在太空遨游,很多‘搭车’企业就已经开始计算收益。航天领域每投人1元钱,将会产生7元至12元的回报。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 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 B. 中国成为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C. 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 中国开始打破大国对垄断空间技术的垄断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材料中“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强调了航天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不能说明航天业将成为主要的经济行业,故A项错误;材料与中国在世界航天业的地位无关,故B项错误;“航天,将为国民经济发展带来多大动力”,航天技术推动生产力发展,体现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故C项正确;材料与中国打破大国空间技术的垄断无关,故D项错误。 考点:现代中国科技、教育与文学·科学技术·航天事业 22. 在信仰问题上,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并由此招致了雅典的惩罚;而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这也成为了他被控告的一个有力的理由。这实质表明两人 A. 都公开反对宗教神学 B. 都强调道德的重要性 C. 都注重于对人的思考 D. 都因犯罪遭到了惩罚 【答案】C 【解析】“普罗泰戈拉公然宣称自己不信神”,这是他更看重自己的内心感受,而不是外界权威;苏格拉底则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说明他把自己看的比邦神更重要,所以说C符合题意;他们不信神并不意味着他们反对神学,故A不符合题意;材料中二者的主张都没有涉及道德,故B与题意无关;D不是问题的实质,故排除。 点睛:这一题考查考生准确理解题干材料和准确表达的能力。考生必须在提取出信息来之后进行准确比较,把“宣称自己不信神”和“相信自己的‘灵机’而不是传统的邦神”正确理解,然后即可看出两者对人的关注超过了对神的关注,由此得出答案。 23. 英国史学家韦尔斯指出:“(文艺复兴)不是古典崇拜而是解放人的思想。”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 强调自由,主张“人是万物的尺度” B. 推动人们去追求自身的发展与现实幸福 C. 挑战王权,提高了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 D. 促进人们运用理性作为衡量一切的尺度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塔哥拉提出的,不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排除A;文艺复兴早期,还未形成君主专制,矛头指向的是封建神学,排除C;D 项是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文艺复兴的核心是人文主义,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反对神学的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解放,追求现实的幸福。B符合题意。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神权下的自我·文艺复兴和人文主义 24. 卢梭说:“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在这一集体中,个体虽然和整体联系在一起,但依然自由如初,只听从自己的意志。”这材料表明他主张 A. 国家权力应相互制约与平衡 B. 人不应视他人为自己的工具 C. 实行资产阶级的开明君主制 D. 利用社会契约保障人民权利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根据题干“设计一种人类的集合体,以用集体力量来保障每一个加盟的个体和他的财产”可知体现了卢梭“社会契约”的思想。A不对,属于孟德斯鸠的主张;B不对,属于康德的主张;C不对,属于伏尔泰的主张。故选D。 考点: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启蒙运动•卢梭的主张 【名师点睛】最激进的民主主义者---卢梭的思想: (1)天赋人权”、“人民主权”、“主权在民”。 (2)“社会契约论”和暴力革命理论。 (3)主共和制、建立民主共和国。 (4)认为不平等的根源在于私有制,但又不主张废除私有制。 (5)自由、平等、民主、人权、法制、三权分立、反对封建专制制度。 25. 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反对“王权”,用“人道”对抗“神道”,用“人类理性”否定宗教愚昧,用“自由”“平等”代替封建等级专制,这主要是为了 A. 打破教会的思想控制 B. 宣扬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合理性 C. 清除近代自然科学发展的思想障碍 D. 启迪人们的反封建意识 【答案】D 【解析】启蒙思想家的人文主义主要表现在政治层面,强调理性,主要就是反对封建的专制统治,因此启蒙思想家是为了唤起人们的反封建意识,故D为正确答案。宗教改革为了摆脱教会和教皇的控制,A排除。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的产生,B排除。自然科学的发展促进了启蒙运动,启蒙运动一定程度上清除了自然科学发展的障碍,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C排除。 点睛:启蒙思想家们用“人权”、“理性”、“平等”、“自由”揭露、抨击现实,设计未来的资本主义社会的政治架构,这实际上是反封建意识的一种表现。 26. 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这主要是由于 A. 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 C. 达尔文发表《物种起源》,否定生物“神创说” D. 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突破近代物理学理论框架 【答案】C 【解析】A.马丁•路德提出信仰得救,与“上帝直接对话”发生在1571年,不符合题意; B. 牛顿创立经典力学理论,摆脱神学对科学的束缚发生在17世纪,不符合题意;C.1859年达尔文发表了《物种起源》一书,成为进化论的创立者。进化论从根本上否定了“神创论”“物种不变论”的传统观念,使“1859年以后,信仰再次产生严重的危机。宗教真理之金同那个盛装它的古老破旧的钱袋一起丢弃了,而且再也找不回来了”,故C项正确;爱因斯坦提出相对论是在20世纪初期,时间不对,故排除D项。 点睛:抓住题干的关键时间点“1859年”,然后找出四个选项的具体时间点,A项在1571年,B项在17世纪,D项在20世纪初,进而排除三个选项。 27. 电视政论片《大国崛起·工业先声》的解说词强调:“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这表明 A. 牛顿是工业革命的倡导者 B. 科技为生产发展提供了条件 C. 改良蒸汽机问世标志着工业革命开始 D. 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推动生产力进步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的记忆和理解的能力及材料信息的解读能力。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特别是以牛顿的经典力学为代表的近代自然科学的诞生,为第一次工业革命提供了条件,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A、C、D均与材料不符,故选B。 考点:古新航路的开辟、殖民扩张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工业革命•条件 28. 法国作家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说:“丑在美的旁边,畸形靠近优美,丑怪藏在崇高背后,美与丑并存,光明与黑暗相共。”这反映出作者 ①热情赞美并歌颂了人类美好的心灵 ②深刻揭露了法国社会的黑暗 ③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美好憧憬已彻底消失 ④对未来社会的悲观失望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②③ D. ①②④ 【答案】A 【解析】法国作家雨果是浪漫主义文学家,材料反映了作者对未来社会的设想和憧憬,作者对黑暗的揭露是为了使资本主义社会更完美,也没有丧失信心,故①②正确,③④错误。故答案选A。 29. 下列两幅图分别是中国王冕的《墨梅图》和荷兰印象派画家凡·高的《向日葵》,它们体现了中西绘画艺术有相通之处,下列对此说法正确的是 A. 都体现了现实主义的特征 B. 都属于油画作品 C. 都注重借助于光和色运用 D. 都具有写意的特点 【答案】D .............................. 30. 建筑是凝固的艺术。下图是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一幢建筑,被称为“跳舞的房子”。与这一建筑艺术风格最为接近的美术作品是 A. 《拾穗者》 B. 《格尔尼卡》 C. 《日出·印象》 D. 《自由引导人民》 【答案】B 【解析】现代主义绘画的最大特点是反传统,画面的不协调是其重要特征,图片中的房子明显呈现扭曲状态,与现代主义美术中“画面扭曲变形”的特征相吻合,而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就是典型的现代主义绘画作品,故B项正确。A是现实主义美术作品;C是印象派美术作品;D是浪漫主义美术作品。 【考点定位】19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美术的辉煌·现代主义美术 点睛:现代主义的主要特征是反传统、反理性,反映分崩离析的现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畸形的异化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精神创伤、变态心理、悲观绝望情绪和虚无主义思想,实质上反映了西方人心灵的迷惘和痛苦,反映了西方精神生活中的问题。毕加索的《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的主要代表作。 二、非选择题(第31题16分,第32题14分,第33题10分,共40分) 3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理学是中国古代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其影响至深至巨。理学家将天理和人欲对立起来,进而以天理遏制人欲,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应该看到,理学强调通过道德自觉达到理想人格的建树,也强化了中华民族注重气节和德操,注重责任与历史使命的文化性格。 ——张岱年、方克立《中国文化概论》 材料二有一道学,高屐大履,长袖阔带,纲常之冠,人伦之衣,拾纸墨之一二,窃唇吻之三四,自谓真仲尼之徒焉。时遇刘谐。刘谐者,聪明士,见而哂曰:“是未知我仲尼兄也。”其人勃然作色而起曰:“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刘谐曰:“怪得羲皇以上圣人尽日燃纸烛而行也?(纸烛:灯笼)”其人默默而止。然安知其言之至哉!李生(李贽自称)闻而善,曰:“斯言也,简而当,约而有余,可以破疑网而昭中天矣。”其言如此,其人可知也。盖虽出于一时调笑之语,然其至者百世不能易。 ——李贽《焚书》卷三 请回答: (1)宋明理学家是如何深化传统儒学,使之成为“最为精致、最为完备的理论体系”的?依据材料一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 (2)材料二反映了李贽怎样的思想观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思想产生的原因。 【答案】(1)深化:宋明理学家吸收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 表现:约束个人的情感欲求;通过道德自觉建树理想人格;注重民族气节和德操;强调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2)观点:李贽认为道学家个个都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 原因:明代晚期,吏治腐败,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商品经济发展与资本主义萌芽的要求;理学日益僵化。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结合理学对佛道思想的吸收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材料二“约束带有自我色彩、个人色彩的情感欲求”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来说明宋明理学“影响至深至巨”的表现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中的“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子何人者,敢呼仲尼而兄之”可知,李贽认为道学家是借孔孟学说而欺世盗名的伪君子;第二小问,可以从明朝晚期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回答。 32. 2015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主持召开文艺工作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的这次讲话,既继承了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精髓,又为新形势下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文艺工作指出了发展方向。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于是别之曰‘山歌’,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山歌虽俚甚矣,独非《郑》《卫》(国风之篇)之遗欤? ——冯梦龙《山歌》 材料二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 ——王国维《宋元戏曲考》 材料三其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余甘冒全国学究之敌,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以为吾友之声援。旗上大书特书吾革命军三大主义;……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两汉赋家,颂声大作,雕琢阿谀,词多而意寡……元、明剧本,明、清小说,乃近代文学之粲然可观者。……或希荣慕誉,或无病而呻,满纸之乎者也矣焉哉。……与其时之社会文明进化无丝毫关系。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 请回答: (1)材料一中“《郑》《卫》”是中国哪一部儒家典籍的内容?它对中国古代文学有何影响?结合材料一指出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之作是什么? (2)材料二中唐诗成就突出并被誉为“诗史”的诗人是谁?宋词和元曲成为“一代之文学”共同的经济原因是什么?依据材料一、二指出“后世儒硕”鄙弃元曲的原因。 (3)材料三中陈独秀认为“首举义旗之急先锋,则为吾友胡适”的依据是什么?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的本质目的是什么? (4)改革开放后,中国文艺发展的基本方针是什么?结合陈独秀的文艺思想,你认为当前中国的社会主义文艺应该坚持怎样的发展方向? 【答案】(1)《诗经》。奠定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楚辞》(或《离骚》)。 (2)杜甫。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直接来源于百姓生活,通俗朴实。 (3)依据: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促进思想启蒙。 (4)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引领时代风气,扎根人民生活。 【解析】(1)典籍:由材料一中的“《郑》《卫》(国风之篇)”可知《郑》《卫》属于《诗经》中的国风部分,所以典籍就应该是《诗经》。影响: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诗经》奠定了中国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基础。奠基之作:由材料一中的“自楚骚、唐律争妍竞畅,而民间性情之响,遂不得列于诗坛”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楚辞》(或《离骚》)是浪漫主义的奠基之作。 (2)诗人: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甫的诗被誉为“诗史”。经济原因:结合宋元时期的经济发展的史实和宋词、元曲深得市民喜爱即可得出其经济原因是商业的发展和城市的繁荣。原因:由材料一中的“言田夫野竖矢口寄兴之所为,荐绅学士家不道也”和材料二中的“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可以得出其原因是直接来源于百姓生活,通俗朴实。 (3)依据:材料三中的“高张‘文化革命军’大旗”结合新文化运动的相关知识可知,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倡白话文是其依据。目的:结合新文化运动的发生原因和基金拍的目的可以看出,陈独秀倡导文学革命的本质目的是促进思想启蒙。 (4)方针: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继续坚持。方向:由材料三中的“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可以得出其发展方向是引领时代风气,扎根人民生活。 3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506年1月4日,一个意大利人在种植葡萄时,无意中挖出一座群雕像。这就是古希腊的雕塑名作《拉奥孔》,它的出土,震动一时,被推崇为世上最完美的作品。 材料二(启蒙思想家们)“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一切都必须在理性的法庭面前为自己的存在作辩护或者放弃存在的权利。思维着的悟性成了衡量一切的唯一尺度……从今以后,迷信、偏私、特权和压迫,必将为永恒的真理,为永恒的正义,为基于自然的平等和不可剥夺的人权所排挤。” ——恩格斯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当时的意大利主要流行什么社会思潮?这一思潮要表达的思想主旨是什么? (2)据材料二,指出启蒙思想家高举的理论旗帜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为构建“正义”“平等”的新社会,他们提出了哪些主要学说? (3)综合以上材料,用关键词概括指出人文主义发展的阶段性特征。 【答案】(1)人文主义。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强调人的价值和尊严(或肯定人的欲望,歌颂自然的人性或人性解放);追求现世幸福。 (2)理性。天赋人权说,人民主权说,社会契约论,三权分立学说。 (3)古希腊智者运动,起源;文艺复兴,复苏;启蒙运动,成熟。 【解析】(1)从时间可以分析得出当时是文艺复兴时期,流行的思潮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主要是肯定人,注重人性,要求人从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 (2)从材料二“不承认任何外界的权威,不管这种权威是什么样的。宗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一切都受到了最无情的批判……”可以看出,启蒙运动的指导思想是理性主义,主要内容是宣扬天赋人权、宗教信仰自由、社会契约论和人民主权等思想。 (3)此题考查的是人文主义的发展历程,注意对材料信息的充分利用,并与相对应的教材知识有机结合。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