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年秋高二历史人民版必修三课后作业专题2 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化2

‎ 2.3 中国古典文学的时代特色 ‎[学业达标]‎ ‎1.某同学在课外阅读中发现有一部文学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地再现了西周时期的社会环境、世态人情。这部作品最有可能是(  )‎ A.《老子》 B.《孟子》‎ C.《诗经》 D.《离骚》‎ ‎2.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之一,中国药学家屠呦呦,在颁奖典礼上自释其名“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这几句诗源自中国古代一部文学作品,此作品的艺术特色是(  )‎ A.浪漫主义 B.古典主义 C.现实主义 D.自然主义 ‎3.先秦时期的文学北方注重说理,南方倾向抒情。南方文学大量运用神话材料,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下列文学作品,最能说明南方文学这一特点的是(  )‎ A.《离骚》 B.《子虚赋》‎ C.《论语》 D.《诗经》‎ ‎4.唐代诗人白居易提出了“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文理论,强调诗歌在社会生活中应发挥“补察时政”“泄导人情”的积极作用。其继承了(  )‎ A.汉赋夸饰的特点 B.《诗经》现实主义传统 C.楚辞的浪漫风格 D.骈体文的浮丽风格 ‎5.李白的诗豪迈、浪漫;杜甫的诗沉郁、深刻。其风格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性格气质不同 B.家庭出身不同 C.艺术风格不同 D.所处的时代不同 ‎6.“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这种文学体裁是(  )‎ A.楚辞 B.唐诗 C.宋词 D.元曲 ‎7.郭沫若先生为某一历史名人纪念祠题写的楹联为“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一历史名人是(  )‎ A.苏东坡 B.辛弃疾 C.李清照 D.陆游 ‎8.元代堪称中国戏曲的黄金时代,后人评价元曲“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这主要肯定元曲的艺术风格是(  )‎ A.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 B.以文人雅士抒情写志为主流 C.体现凝重与沉郁的风格 D.体现浪漫主义风格 ‎9.明清时期,以大量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长足发展。这主要是因为(  )‎ A.白话文已开始流行 B.文学素材日益丰富 C.市民阶层壮大 D.思想控制空前严密 ‎10.从汉赋、唐诗、宋词、明清小说等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变化看,中国古代文学的发展趋势是(  )‎ A.逐渐平民化 B.逐渐贵族化 C.逐渐神秘化 D.逐渐宗教化 ‎[能力提升]‎ ‎11.《诗经》是古代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它(  )‎ A.汇集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诗歌 B.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 C.真实而深刻地反映了西周至春秋中期的社会生活 D.多采用重章叠句的结构形式 ‎12.宋人洪迈在《容斋续笔》中曾感叹说:“唐人歌诗,其于先世及当时事,直辞咏寄,略无避隐。”即使那些“非外间所应知”的宫闱秘闻,诗人“反复极言”,“上之人亦不以为罪”,“今之诗人”则绝不敢如此。这段论述说明了(  )‎ A.唐朝诗人热衷于描写宫廷秘史 B.唐朝诗歌空前繁荣 C.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 D.诗人受人尊重的原因 ‎13.王国维《宋元戏曲考》称:“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独元人之曲,为时既近,托体稍卑,故两朝史志与四库集部,均不著于录;后世儒硕,皆鄙弃不复道。”这反映了(  )‎ A.元代文学不为后世所重视 B.厚古薄今的观念影响深刻 C.士大夫对市民文化的排斥 D.八股取士抑制新文学形式 ‎14.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儒学地位逐步提高,思想禁锢加深 ‎15.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自由自在”的生活,对强加于他头上的金箍儿一直耿耿于怀,成佛之后首先想到的就是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出明代出现(  )‎ A.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立志的思想 C.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1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材料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王国维《人间词话》‎ 材料三 从思想内涵和题材表现上来说,明清小说最大限度地包容了传统文化的精华,而且经过世俗化的图解后,传统文化竟以可感的形象和动人的故事而走进了千家万户。传统文化给明清小说提供了丰富的养料,而明清小说又将传统文化空前地发扬和丰富,在艺术形象和艺术细节的演绎中予以创造性的阐说。——《明清小说》‎ ‎(1)唐代文化“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的原因是什么?‎ ‎ ‎ ‎ ‎ ‎ ‎ ‎ ‎ ‎ ‎ ‎(2)指出王国维评价使用的文学形式,分析其繁荣的原因。‎ ‎ ‎ ‎ ‎ ‎ ‎ ‎ ‎ ‎(3)根据材料三分析明清小说的特点。以上三则材料说明了什么问题?‎ ‎ ‎ ‎ ‎ ‎ ‎ ‎ ‎ ‎ ‎ 答案精析 ‎1.C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全方位反映了西周社会状况,故选C。《老子》和《孟子》主要讲述作者思想主张,与材料主题无关,故A、B错误;《离骚》为楚辞,描述楚国相关内容,故D错误。]‎ ‎2.C [浪漫主义常用热情奔放的语言、瑰丽的想象和夸张的手法来塑造形象,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古典主义在艺术上主要是指对包含希腊及古罗马古典时代文化的高度认同,古典主义将古典时代的品味作为标准,并试图模仿其风格,与材料不符,故B项错误;这首诗出自《诗经·小雅·鹿鸣》,《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故C项正确;自然主义追求绝对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的写照,并企图以自然规律特别是生物学规律解释人和人类社会,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3.A [材料“南方倾向抒情”“描绘神奇瑰丽境界,给人强烈审美愉悦”说明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离骚》具有浪漫主义色彩。《子虚赋》是西汉司马相如所作,不符合先秦时期;《论语》是记录孔子言行的书,排除;《诗经》是现实主义作品。故选A。]‎ ‎4.B [汉赋夸饰特点体现在气势恢弘,辞藻华美,一定程度上带有浪漫主义色彩,故A项错误;白居易强调文章诗歌“为时”“为事”而作、有利于反映社会现实,故B项正确;楚辞的浪漫风格表现为感情奔放,想象奇特,风格绚丽,与材料“歌诗合为事而作”不符,故C项错误;骈体文的风格浮夸,辞藻华丽,讲究形式,无益于“补察时政”“泄导人情”,故D项错误。]‎ ‎5.D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文学作品风格特点能折射出社会时代特征。李白、杜甫作品风格的差异反映了唐朝社会的变迁:盛唐铸就了李白作品的浪漫主义特色;由盛转衰的社会现实给杜甫的作品深深地打上了现实主义的烙印。]‎ ‎6.C [本文句子长短不一,抒发了豪情壮志,符合宋词的特点。]‎ ‎7.B [“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说明是与苏东坡同一流派的,从第二句可以看出是南宋,由此判断这一历史名人是豪放派集大成者辛弃疾。]‎ ‎8.A [“文而不晦”“俗而不俚”“明白如话”主要说明元曲语言通俗易懂、贴近百姓,反映了元曲以市民自然本色为主流的特点。]‎ ‎9.C [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记叙日常生活琐事和平民百姓见闻为主的章回小说蓬勃兴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市民阶层的壮大,满足广大市民的娱乐需求的新的文学形式产生了。故答案为C项。]‎ ‎10.A [在主流文学表达形式的演变中有更易于表达感情、更适合市民大众需求的特点。]‎ ‎11.C [“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意即奠定了中国古典文学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这就要求从《诗经》所反映的社会现实生活的内容角度去思考分析。]‎ ‎12.C [材料主要反映了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实质上反映了开明的文化政策有利于文化的发展,故选C项。]‎ ‎13.C [材料阐明元曲与唐诗、宋词一样,都是一个时代文学成就的代表,赋予元曲很高的地位。元曲不受重视的原因有两个:一是“托体稍卑”,即元曲源于民间通俗文学,开始时文学地位比较低下;二是儒士鄙视元曲,不愿宣传,故C项正确,B项错误。元代文学对后世影响深远,故A项错误。八股取士是明朝的科举取士制度,与题意无关,故D项不正确。]‎ ‎14.B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发展体现了文学形式多种多样,文学作品逐渐通俗化的趋势。其余选项不符合史实。]‎ ‎15.A [明清时期工商业经济发展,市民阶层逐渐壮大,反对传统礼教的小说逐渐增多,而《西游记》中孙悟空的形象就是一个反礼教的典型,其头上的“金箍儿”实际上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纲常礼教秩序。]‎ ‎16.(1)原因:唐朝国家的统一和巩固;科举制的推行;封建经济繁荣;对外政策的开明;印度佛教文化的影响。‎ ‎(2)词。封建经济特别是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不断扩大;科技的高度发展;词比较适宜抒发感情。‎ ‎(3)特点:包容性、世俗性、创造性。说明问题:我国古代文学总的发展趋势是市民化、通俗化;古代文学形式之间不断继承并发展。‎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