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20届二轮复习:专题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课件】(27张)
2020 届高考 历史二轮复习 专题篇 高频考点: 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 2 、秦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3 、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4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知识梳理: 基础巩固 ( 1 )王位世袭制:王位父子相传或兄终弟及 ( 2 )分封制 ①目的:为了巩固周王室的统治 ②内容:周武王把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古代帝王的后代,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 ③权力:诸侯可以在自己的封疆内实行再分封、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④义务: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朝觐述职。 夏、商、西周的政治制度 积极影响 消极影响:西周后期 ,随着诸侯国势力的日益壮大,出现了强国吞并弱国的现象,王室衰微,分封制遭到破坏。 分封制形成了“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 — 士”的森严等级,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使西周成为一个延续数百年的强国。 增强了周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有利于形成统一的文化。 西周开放边远地区,扩大统治区域,形成对周王室众星捧月一般的政治格局。 ⑤影响 ( 3 )宗法制 ①目的:为了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②含义: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 ③内容 A. 嫡长子继承制 B. 形成了森严的大宗和小宗体系。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 ④影响: A.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有利于实现家国同构。 B. 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 ( 4 )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分封制 宗法制 ( 5 )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①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王权带有神秘色彩。 ② 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利的集中。 ③ 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国同构政体。 (表)政治体现 (里)核心纽带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中央 ( 1 )皇帝制度:皇权至上、皇位世袭、皇帝独尊 ( 2 )三公九卿制 ①三公:丞相为百官之首,帮助皇帝处理全国政事;御史大夫是副丞相,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负责管理全国军务。 ②九卿:指丞相之下设诸卿,分别掌管着国家的各项具体事务,是中央政府的职能部门。 2 、地方 ( 1 )郡县制 ①内容:秦始皇把全国分为 36 郡,由中央政府直接管辖。一郡又分为若干县。 ②特点 A. 郡守是郡的最高行政长官.对上承受中央命令,对下督责所属各县。郡守定期向丞相汇报工作。 B. 县的长官称县令或县长,主要任务是治理民众,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 C. 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3 、影响: ( 1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的决策,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最后由皇帝裁决。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 ( 2 )秦朝通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这套从中央到地方金字塔般统治机构的建立,把全国的每个地方、每户人家都纳人国家政治体制之中。 ( 3 )秦朝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度,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断加强和完善。 中央集权的发展 1 、西汉:汉初郡国并行制使王国势力膨胀,导致“七国之乱”;汉武帝平定“七国之乱”,颁布“推恩令”,解决了王国问题,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 2 、唐朝:在地方设置节度使。节度使名为朝廷藩镇,实际上在政治上享有较大的自主权,经济上控制着财权,军事上拥有强悍的武力,往往发展成为割据势力。唐中期安史之乱后形成的藩镇割据局面,持续一百多年,严重削弱了中央集权。 3 、宋朝:军事上,把主要将领的兵权收归中央.又抽调各地精兵强将,充实中央禁军;行政上,由中央派文官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通判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一小部分作为地方开支,其余全部由中央掌控。这些措施的实行,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藩镇割据的局面,加强了中央集权。 4 、元朝: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除河北、山西、山东由中央直接管理外,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行省或省。行省长官由朝廷任命。行省之下,分设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宣慰司进行管理。行省拥有经济、军事大权,但行使权力时受到中央的节制。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它的创立,是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重大变革,是中国省制的开端。 君主专制的演进 1 、汉朝:实行内外朝制度。为了加强皇权,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 、隋唐:三省六部制 ( 1 )内容:唐朝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隋唐时期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的管理体制。 ( 2 )影响:三省六部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大创造,此后历朝基本沿袭这种制度。 3 、宋朝:设二府三司。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为制约宰相,后来又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4 、元朝:一省两院制。设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关;枢密院为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5 、明朝:废丞相,设内阁。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6 、清朝:设军机处。机构简单,人员精干,跪受笔录,传达皇帝诏令,办事效率高。君主专制加强,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专题要点: ●西周分封制的实行,有利于西周政治的稳定,在历史上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王位世袭制、等级森严的分封制以及血缘关系所维系的宗法制,构成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和特征。 ●秦始皇首创的皇帝制度,体现了皇位世袭和皇权至上。 ●秦朝中央官制和郡县制的实行,形成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垂直管理体系,便于皇帝对中央和地方、中央对地方进行的统治。 ●从汉到元,通过分割、限制地方权力,中央集权不断强化;通过削弱相权,君主专制得到加强。 ●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到科举制的发展,反映了中国古代官吏制度的演变。 ●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内阁,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 ●明朝内阁是为皇帝提供咨询服务的内侍机构,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 ●清朝军机处的设立,加强了皇权,使君主专制制度发展到顶峰,我国多民族大一统国家也得到巩固和发展。 考点模拟 : 1、下图是汉代画像石《周公辅佐成王图》。几位同学就这幅画像石的历史内涵进行了推测,其中与历史实际基本吻合的是( ) A.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周王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图中周王厉行分封,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严格履行D.图中周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德成为政治权力之间的主要纽带 C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 A 项错误 , 西周实行分封制 , 并未形成中央集权制度 ;B 项错误 , 分封制下国王的权力并未实现高度集中 ;C 项正确 , 从材料图片可以看出当时诸侯与国王的权力义务关系还很明确 ; 故选 C 。 D 项材料未体现。 2 、“立嫡以长不以贤 , 立子以贵不以长” , 西周确立的这种制度能在其后约 3000 年间被尊为正统定制 , 主要原因是其 ( ) A. 保证了周天子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 B. 保证了王权的稳定和统治集团的稳定团结 C. 有利于统治阶级选拔优秀人才 D. 有利于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査嫡长子继承制的作用 , 注意从维护统治者利益的角度出发去考虑。 B 项符合题意。 B 3 、周代政治的最大特点是族权与政权合而为一。关于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 ,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 从一定意义上讲 , 宗法制构成了分封制的基础 B.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C. 分封制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体现 D. 宗法制是分封制在政治上的体现和保障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题易错之处在于不能正确认识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的关系。分封制属于政治制度 , 宗法制属于宗族制度 , 对于最高统治者而言 , 分封制与宗法制合而为一 , 宗族权力的传承同时亦是国家权力的承继。依据以上分析可知 , 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宗族基础 , 因此 A 、 B 两项说法正确 ; 分封制下嫡长子继承、庶子分封 , 是宗法制作用于国家地方政治制度的体现 ,C 项说法正确 ; 宗法制是宗族权力的传承 , 而非分封制在政治上的体现 ,D 项说法错误。 D 4 、 “西周宗法制与分封制关系示意图”(下面)体现了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显著特征是( ) ①权力的高度集中 ②王权与神权相结合 ③严格的等级差别 ④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C 答案及解析: 答案: C 解析:试题分析 : 分封制实行的结果是地方分权 ,① 错 , 先秦时期的占卜术强调了王权与神权的紧密结合 , 这与宗法制和分封制无关 ,② 错 , 分封制的具体内容是天子分封诸侯 , 诸侯分封卿大夫 , 卿大夫继续分封士阶层 , 天子 , 诸侯 , 卿大夫和士之间地位稳固 , 牢不可破 , 从而建立了一套从上到下的严密金字塔结构 , 宗法制的核心是依据血缘关系的远近来确定统治阶级内部权力、财产继承与分配的先后顺序 , 故选 C 。 5 、 秦王赢政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 , 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 A.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B. 对西周政治观念的彻底舍弃 C. 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 D. 强调了“君权神授”的合理性 答案及解析: 答案: A 解析:本题考查秦朝皇帝制度下对“皇帝”称号的认识。“皇帝”称号反映了秦始皇并不仅仅满足于做人间最高统治者 , 还要将自己的权威罩上神的光环 , 突出了君主专制的政治追求 , 故 A 项正确 ;“ 五帝”是上古传说中五位首领 , 秦始皇将“皇帝”作为自己的称号 . 是借助神权来强化皇权 , 这与西周通过神权强化王权的做法类似 , 故 B 项错误 : 秦朝时期官僚政治逐渐取代了贵族政治 , 并且皇帝家族垄断国家政治权力与史实不符 , 故 C 项错误 ;D 项与材料主旨不符 , 故 D 项错误。 A 6 、秦朝时期的军国大事 , 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 , 最后由皇帝裁决。这一做法使 ( ) A. 中央强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君主专制造成的决策失误有所减少 C. 君权在事实上遭到了弱化 D. 民主观念开始渗入到政治体制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从朝议来看这是考查中央政权组织所以排除 A, 秦朝中央的主要官职 , 在地位、职责和权利方面互相配合 , 彼此牵制 , 军政大权操纵在皇帝手中。然而对于军政大事一般先由丞相、御史大夫和诸卿进行朝议 , 最后由皇帝裁决 , 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的决策失误。所以答案选 B 。 C 、 D 不符合题意。 B 7 、 《 全球通史 》 写到 :“ 新皇帝 …… 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 , 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 , 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 ( ) A. 具有浓厚的贵族政治色彩 B. 使中央得以垂直管理地方 C. 旨在充分发挥地方自主性 D. 由秦始皇首创并推行全国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新皇帝是指秦始皇,由材料“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可知秦始皇实行郡县制,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建立了一套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故 B 项正确。郡县制的官员由皇帝任命,有任期,服从于中央统治,是官僚政治的体现,不具有贵族政治色彩,排除 A 。秦朝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地方自主性受到削弱,排除 C 。郡县制起源于春秋后期,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已广泛实行,并非为秦始皇首创,排除 D 。 B 8 、下列历代措施中 , 起到限制地方割据势力作用的有 ( ) ①汉武帝颁行“推恩令” ②唐玄宗设置节度使 ③宋太祖派文臣任知州 ④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答案及解析: 答案: D 解析:汉武帝颁布“推恩令” , 使诸侯封土变小 , 从而限制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兴起 ,① 正确 ; 唐代边境要地设置军镇 , 从而导致节度使藩镇割据的局面形成 ,② 错误 ; 宋太祖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 , 明太祖在地方设“三司” , 都加强了对地方的监管 , 故③④正确。选 D 。 D 朝代 丞相 ( 宰相、副相 ) 人数 朝代 丞相 ( 宰相、副相 ) 人数 秦 6 位 两宋 121 位 西汉 47 位 明 4 位 唐 182 位 清 0 9 、 下表是中国古代主要朝代丞相(宰相、副相)的人数统计。对此解释合理的是( ) A.中国古代宰相权力持续削弱B.宰相人数变化反映君主专制加强C.唐宋时期宰相增多威胁皇权D.明代宰相人数减少行政效率提高 B 答案及解析: 答案: B 解析:根据图表看出 , 唐代、宋代丞相人数明显多于其他朝代 , 结合所学 , 唐朝实行三省六部制 , 三省长官都是宰相 , 削弱了相权 , 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 , 以分散相权 , 明朝废除宰相 , 相权从秦朝的位高权重到日益削弱直至废除 , 君主专制日益加强 ,B 正确 ,C 错误 ; 元朝宰相权力有所反弹 ,A 错误 ;D 不符合材料主旨 , 排除。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