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4(1)
【2019最新】精选高二历史下期末考试试题4(1) 高二历史试卷 一、单项选择(每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1.下列选项不能体现宗法制及其影响的是 A.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B. “谱牒不立,则传久而失宗” C. “父死子继,兄终弟及” D.“内举不避亲,外举不避仇” 2. 周人经过克殷之战和周公三年东征,消灭了许多地方势力,造成了广大地区的权力真空,周得以“定五等之封,凡七百七十三国”。这说明分封制 A.以政治权力重构为前提 B.从西周时期开始实行 C.确立周代基本政治原则 D.稳定西周的统治范围 3. 《××县志》载:“夏禹定九州,寿地属扬州,殷商如制;周为六、蓼国地。襄王三十年……地入于楚;景王十六年,吴……占寿地……贞定王二十二年……复入于楚……越二年,秦划江淮及其以南地区为九江郡,置寿春县,为郡治。”对“寿地”沿革理解正确的是 A. 行政级别由州降县 B. 诸侯争霸影响地方沿革 C. 中央集权由强到弱 D. 贵族政治决定沿革成果 4. 西周初年,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等级分明,宴乐时天子八佾,诸侯为六佾,卿大夫为四佾,夫为二佾。春秋时期,鲁国卿大夫季氏却“八佾舞于庭”,且“士无长君,国无定臣”。这一变化根源在于 A. 礼乐文明崩坏 B. 井田制度瓦解 C. 分封制度崩溃 D. 铁器牛耕使用 5.西周初年,周公长子伯禽就封鲁国。《史记•鲁周公世家》说:“鲁有天子之礼乐者,以褒周公之德也。”由此可以得知 A. 鲁国在西周的地位较为显赫 B. 西周时期还没有形成严格的等级秩序 C. 鲁国是西周最大的封国 D.春秋时期出现了“礼崩乐坏”的局面 6. “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社会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尤其是儒家学者更是大惑不解,而且不久就大起恐慌,这简直就是打碎他们的饭碗了。”下列关于这个时代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分封制从此退出历史舞台 B. 摒弃了诸子百家的思想 C. 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世沿用 D.士族地主得到较大发展 7. 清人李富孙指出,封建制使得“诸侯可骄不可叛,故周室得以久安”。秦代废封建改郡县,是“矫一时之弊而适贻后世之害”。对李富孙观点解读正确的是 9 / 9 A.封建制优于郡县制 B.封建制能保证清朝长治久安 C.郡县制毫无进步性 D.郡县制是秦朝灭亡主要原因 8. 中国近代考古学家罗振玉在评价某一制度时说:“度才而使之,程能而任之,朝不道则夕斥之矣,夕不道则朝罢之矣。……其操纵由一己,其呼吸若一气,其简练教训如亲父兄之于子弟也。”此制度 A.是由秦始皇最早创立 B.最突出的特点是等级森严 C.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D.以父系的血缘关系为基础 9. 历史学家吴宗国认为,从政府机构看,秦和汉初“中央政府中皇家事物与国家事务尚未分离……‘卿’这个称呼本身即带有家臣的意味,宰相和百官也是具有浓厚的为皇帝个人服务的色彩。国家还保持了古老的家国不分、家国一体的传统和形式”。这反映出 A.经济发展是家国同构观念维系的关键 B.秦汉沿袭西周宗法制度,等级森严 C.三公九卿相关规定凸显宗族观念加强 D.秦汉处于国家政治制度的转型时期 10. 西汉初期各郡国举孝廉的人数相同。东汉和帝进行改革,有20万人的郡县每年举孝廉1人,不足20万人的每两年举孝廉1人,不足10万人的每三年举孝廉1人。这反映和帝时的察举制 A. 限制了王国势力 B. 增加了选拔人数 C. 体现了差别平等 D. 削弱了世家特权 11. 北宋初年的三省、六部、九寺、五监,除少数机构外,大多只管理部分事务,甚至成为闲散机构,名存实亡。“三省、六曹、二十四司……事之所寄,十亡二三”。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A.国家尚未统一稳定 B.官员队伍的冗杂 C.君主专制的加强 D.中央集权的强化 12. 它“是整个文官官僚机构的神经中枢,有权荐举官员,草拟诏书,并奏请皇帝批准,事实上对帝国范围内所有的文职官员的任命都有操控权”,该机构是 A.唐代尚书省 B.元代中书省 C.明代内阁 D.清代军机处 13. 宋朝许多蜚声中外的文学家往往是朝廷命官,如苏东坡、欧阳修、王安石等。这在他朝,对于整日被冗杂的政事缠身的政府官员来说,是不可思议的。这与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政策,“吏强官弱”“官无封建而吏有封建”等有关。上述现象 A.体现了宋代重文轻武治国传统 B.反映了宋代官僚制度发生变化 C.结束了唐末五代藩镇割据局面 D.说明了理学深刻影响宋代科举 9 / 9 14. 汉昭帝死后,内朝首领外戚霍光召集九卿开会,欲废昌邑王,另立汉宣帝。有人说:该请宰相参加。霍光说:这是皇帝家事,用不着丞相参加,我们只需议定后请示皇太后就行了。这实质上反 映了 A. 内朝权力在外朝之上 B. 内外朝制度开始形成 C. 汉代专制皇权的加强 D. 皇权受到相权的限制 15. 元大德九年,中书省下达公文,谴责各行省应决不决,“泛滥咨禀”的做法。然而,对“重事并创支钱粮”,仍重申“必合咨禀”的旧制。中书省此举的真实意图是 A.增强行省政务禀报的意识 B.摆脱地方繁重政务的干扰 C.中央集权与高效行政兼顾 D.创造条件扩大地方自主权 16. (汉初)吴王刘濞招天下亡命之徒铸钱,淮南王刘长收聚汉诸侯人及有罪逃亡者,江都王刘非亦招揽四方豪杰……赵王彭祖让商人独买商品以专其利,收入多于国家租税,而贵族与商人,声气互通,相为消长。这一现象反映了 A. 重农抑商政策受到冲击 B.商人低下的社会地位有所改变 C. 封国制严重威胁中央集权 D. 商品专卖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 17. “(明代)大学士成为没有宰相名义的宰相……但大学士毕竟不同于正式宰相,正式宰相可以单独推行政令,大学士便无此权。他只能依靠‘票拟’签注意见,来窃弄皇帝的权力,只有黑市地位,没有法定地位。”作者意在表达 A.大学士权力无制度保障 B.设立大学士有利于限制皇权 C.大学士擅长于玩弄权术 D.大学士只是没有名义的宰相 18. 明代监察“组织之密、职权之广、权威之重、委寄之深,历代均不能望其项背”,但有十位御史或给事中因弹劾内阁首辅严嵩,不是被贬、除名、下狱,就是被廷杖打死……最终严嵩则被明世宗削职为,,所有家产被抄没。这说明 A.内阁在当时操控了监察系统 B.明朝时期的监察制度名存实亡 C.当时内阁与监察机构权责不明 D.专制下的监察效果取决于皇帝 19.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9 / 9 A.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20.清朝官员俸禄极低,一品官年俸才180两,官吏贪腐严重。雍正时实行“耗羡归公”,即征收赋税时“每两加耗羡五分”,从中提取“养廉银”,其数目远超官员正俸,督抚大吏每年可得一二万两。这说明清朝 A.借惩治贪腐增加官吏 B.各级官吏的腐败已到了无可救药地步 C.注重制度建设以澄清吏治 D.增加俸禄是杜绝官吏贪腐的最佳途径 21. 清代尚书汪由敦曾说,明代士大夫奏章往往言辞激烈,或指斥皇帝、或弹劾高官,目的多是沽名钓誉,不符合为臣之道。这一观点表明汪氏 A.鼓励清代官员谏诤 B.力图维护君主的权威 C.反对当时的文字狱 D.赞赏明代的清明政治 22. “梭伦促进了两个阶级之间的妥协。”如,梭伦改革虽对土地数量有所限制,但却没有像平民所希望的那样剥夺贵族的土地。下列各项,能够正确反映上述观点且符合史实的是 A.既废除了平民债务又未归还平民原有土地 B.既禁止了人身抵押又未规定个人土地限额 C.既解放了债务奴隶又保留了旧的社会等级 D.既照顾了平民利益又维护了贵族部分特权 23. 有学者在评述梭伦改革的某项措施时说:“(它)使正在萎缩中的公民集体日益壮大,为雅典民主政体的发展提供了最主要的政治保证。”该项措施应为 A.发展工商业 B.废除债奴制 C.发放观剧津贴 D.实行财产等级制 24. 公元前六世纪后,雅典公民大会通过的决议一经颁布,立刻成为法律,并马上执行。公元前399年开始,雅典公民大会每年对所有法律进行审核并组成一个专业的立法委员会裁决有争议的法律。这表明雅典 A.民主政治更加理性 B.民主政治已被破坏 C.人文主义思想产生 D.法律体系逐步形成 25.“没有人愿意用抽签的方法雇佣一位舵手和建筑师、吹笛手或其他行业的人,而这类事若出错的话,危害还比在管理国家事务上出错轻得多。”苏格拉底词语的观点是 A.管理国家如同抽签雇人 B.直接民主存在体制危机 C.城邦治理不需专门技艺 D.轮番而至合乎公平正义 26. 亚里士多德认为:“当一人或若干人所组成的一个团体,势力增长得过大,以至于凌驾整个公民团体…… 9 / 9 这样的持续地位常常造成君主专制政治或门阀寡头政治。为此,若干城邦,例如阿尔咯斯和雅典,制定了陶片放逐的政策。但,容许这种特殊人物产生以后方才加以补救总不能算是一个良好的政策。”这表明 A.公民团体渴望社会地位平等 B. 防止集权政治应当未雨绸缪 C.雅典民主容易导致政治动乱 D.特权阶层是城邦制必然产物 27. 《十二铜表法》中说:“以后凡人民会议的所有决定都应具有法律效力。”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奴隶参与了立法 B.习惯法的内容被摒弃 C.成文法的规定不能改变 D.贵族对法律的垄断被打破 28. 西塞罗认为:“正义只有一个,它对所有的人类社会都有约束力,并且它是基于一个大写的法,这个法是运用指令和禁令的正确的理性。无论谁,不了解这个大写的法——无论这个法律是否以文字形式记录在什么地方——就是没有正义。”此“大写的法”指的是 A.自然法 B.万民法 C.公民法 D.《十二铜表法》 29. “万民法吸收了清除了形式主义的罗马市民法的规范、同罗马人发生联系的其他各民族的规范、地中海商业习惯与法规,主要涉及所有权和债务等方面的内容的调整。”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万民法继承了公民法的具体内容 B.万民法是公民法的适时革新 C.公民法忽略了财产所有权的规定 D.公民法是万民法的组成部分 30. 有人认为:罗马人智力不如希腊人,体力不如高卢人,经商的本事不如迦太基人,却能一一打败这些部族,而且在战后还能与这些部族有秩序地和睦共处。为什么?你会发现,罗马帝国的强大,归根结底是因为它的宽容开放,它的兼收并蓄。这一认识主要是基于罗马 A.万民法广泛的适用性与实用性 B.较为发达的工商业经济 C.帝国凭借军事实力不断进行扩张 D.《十二铜表法》 31. 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 A.结束了王权专制 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 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 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 32. 英国“光荣革命”后的一系列法令,规定了国王不得违反某些法规,但对国王可以行使的权力却未明确规定。结合所学,国王仍保留的权力是 9 / 9 A.筹集税款 B.干预立法 C.任命大臣 D.招募军队 33.1788年7月10日,纽约某报纸以《船讯——号外》为题发布通告:万世联合船主的幸福船,已载着十三包“联合、和平和友谊”进港……愚蠢船主的船已载着地方偏见、不和的种子等出港。它赞美的是 A.联邦体制 B.分权制衡原则 C.共和制度 D.主权在民原则 34. 法国政治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论美国的民主》中说:“美国的联邦宪法,好像能工巧匠创造的一件只能使发明人成名发财,而落到他人之手就变成一无用处的美丽艺术品。”这句话着重强调美国联邦宪法 A.创立了新的宪法体制 B.不具有普适性 C.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 D.具有借鉴意义 35. 1845年,美国国会通过一项法案:禁止总统在未经国会同意拨款的前提下授权建造海上缉私船。总统约翰·泰勒否决了该法案,但国会推翻了总统的否决。根据美国宪法,随后 A.这项法案将会自动生效 B.国会将自行建造缉私船 C.最高法院可废除该法案 D.总统可再次否决该法案 36. “这份文献在当时是极其进步的,对西方君主制和共和制都适用。以下文献中符合这一评价的是 A.《大抗议书》 B.《权利法案》 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人权宣言》 37. 有人在1877年号召民众为当前政体的形式和宪法的完整性而战,并指出这是1789年革命的继承者同旧制度特权等级的残余及罗马神权政治代理人之间的斗争。“当前政体”是 A.君主专制 B.君主立宪制 C.共和制 D.无产阶级专政 38. 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时,有人讽刺说,这个帝国是由一只大猛兽、半打狐狸和十几只耗子组成的。这个比喻形象地说明了当时帝国各邦实力的差距。但在这个帝国中 A.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联邦议会 B.各邦代表组成立法机构中的帝国议会 C.帝国政府向帝国议会负责 D.各邦共同推举帝国宰相 39. 俾斯麦企图建立一种特殊的德意志型的立宪议会制度,以达到保持普鲁士王朝政治统治优势之目的。这种设想在1871年统一的德意志帝国宪法中加以定型。下列能体现这一目的的正确选 项是 A.联邦议会由民选产生 B.帝国议会掌握着立法大权 9 / 9 C.宰相对联邦议会负责 D.帝国皇帝由主宰议会之权 40. 依据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建立的政体属于资产阶级代议制。这部宪法内容中最能体现资产阶级代议制特征的是 A.帝国依据本宪法在联邦领土内行使立法权 B.德意志皇帝在国际关系上为帝国的代表 C.联邦议会主席职位属于皇帝任命的帝国宰相 D.帝国议会由秘密投票的普遍和直接选举产生 二、材料解析(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 阅读下列材料(20分): 材料一 瓘以魏立九品,是权时之制,非经通之道,宜复古乡举里选。与太尉亮等上疏曰:“昔圣王崇贤,举善而教。……诚以闾伍之政,足以相检,询事考言,必得其善。是以崇贤而俗益穆,黜恶而行弥笃。 ——[唐]房玄龄等《晋书·卫瓘传》 材料二 今立中正,定九品,高下任意,荣辱在手。操人主之威福,夺天朝之权势。爱憎决于心,情伪由于己。……所欲与者,获虚以成誉;所欲下者,吹毛以求疵。高下逐强弱,是非由爱憎。随世兴衰,不顾才实,衰则削下,兴则扶上。或以货赂自通,或以计协登进;附托者必达,守道者困悴。无报于身,必见割夺;有私于己,必得其欲。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唐]房玄龄等《晋书·刘毅传》 材料三 隋唐开始的科举始终将儒家经典作为考试的主要内容。……自隋唐以后,各代“大小之官,悉听吏部;纤介之迹,皆属考功。”……科举选官制度,使一些本来无立锥之地的平民书生,通过科场也得以晋身于官僚、贵族的行列。这样一来,在社会的等级阶层之间,必就必然出现等级中的升降、甚至贵贱间的对流,这种流动性同时为那些原来既非官僚、也不是地主的人步入官僚队伍,提供了可能性。 ——胡平《试论科举对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影响》 请回答: (1) 材料一中的“乡举里选”指的什么制度?据材料一,说明这种制度是如何起到社会教化作用的?(6分) (2) 相对材料一,材料二中的选官标准有何变化?据材料二,概括九品中正制的弊端。(6分) (3) 据材料二、三,分析科举制度对中国古代政治的影响。(8分) 9 / 9 42.近代的民主思想和科学精神从欧洲兴起后,传播到全世界。1915年,在民主和科学的大旗下,中国新文化运动拉开了序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光荣革命”到来之前,一个伟大的人发现了解释自然现象的钥匙。……人们觉得,理性也能打开人类事务之门。随后,洛克发表《政府论》,他指出:政治权力是每个人交给社会的自然状态中所有的权力,由社会委托给统治者,用来为他们谋福利和保护他们的财产。当统治者滥用权力,破坏而不是保护人民财产的时候,人民可以反抗甚至推翻它。 ——据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等编写 材料二 创建合众国的那一代人——华盛顿、杰斐逊与富兰克林等,无一不是启蒙思想的继承者。他们把新大陆作为“自由与自治”的试验场。接着,理性与自由的信念推动了工业革命的深入。到19世纪后半期,科学知识的进步推动了技术发明与创造的空前增长。 ——摘编自梁霄羽《极简美国史》等 (1)根据材料概括洛克的思想主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些主张的影响。(10分)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那一代人”所进行的“实验”是怎样实现“自由与自治”的?(10分) ××市一中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高二历史答案 一、单项选择(每题1.5分,40小题,共6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D D B D A C A C D C C B B C C C A D A C 题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答案 B D B A B B D A B A A C A B A D C A D D 二、材料解析(41题20分、42题20分,共40分) 41、(20分) (1)制度:察举制。(2分) 作用:崇贤使民俗会更加和顺;举善使人们更加忠厚。(4分) (2)变化:由注重才德到注重门第。(2分)弊端:中正官徇私舞弊;世家大族垄断仕途;扼杀人才;败坏社会风气。(答对3点给6分) (3)影响:提高了儒学的地位;扩大官吏的人才来源;把选官权集中到中央政权;造成了社会阶层的对流;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质。(答对4点给8分) 42.(20分) (1)君主及其政府的权力源于人民;建立政府的目的在于保护人民的权利;君主及其政府威胁人民的权利时,人民有权推翻它。(一点2分)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供理论支持,对其他国家反对封建专制斗争产生广泛影响(4分) 9 / 9 (2)制定联邦宪法。(2分)确立“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绝对权力的出现;调和中央与地方、大州与小州、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8分) 9 / 9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