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河北专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人教部编版历史八年级上册(河北专版)

第二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为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他们是中国近代化的先驱。客观地看,他们能够从磐石般沉重、数千年积滞的传统营垒中突破而出,很不容易。”“他们”是(  )‎ ‎ A.洋务派 B.维新派 ‎ ‎ C.顽固派 D.革命派 ‎2.李鸿章在1863年说过,中国用兵“经年积岁不收功效,实由于枪炮窳滥。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下列哪一企业的建立与此说法有关(  )‎ ‎ A.江南制造总局 B.汉阳铁厂 ‎ C.轮船招商局 D.开平煤矿 ‎3.1861年,曾国藩兴办安庆内军械所,制造枪弹、火轮。他在日记中写道:“欲制洋人……欲求自强之道……但使彼之所长,我皆有之。”根据日记内容分析可知,曾国藩创办安庆内军械所是为了(  )‎ ‎ A.学习西方科技,以求自强 ‎ ‎ B.发展民族资本,以富民众 ‎ C.实施军事改革,以强国防 ‎ ‎ D.兴办近代工业,以谋国富 ‎4.李鸿章说:“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据此判断,李鸿章认为抵抗外来侵略的措施是(  )‎ ‎ A.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 ‎ B.筹办洋务,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 ‎ C.武器制造,主张大力发展军事工业 ‎ D.创建海军,加强中国海防,抵御外侵 ‎5.在开平煤矿、汉阳铁厂等企业的刺激下,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沿海一些地区部分官僚、地主、买办和手工业作坊主开设工厂,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这说明(  )‎ ‎ A.两次鸦片战争刺激了洋务运动的兴起 ‎ B.洋务运动促进了近代教育的发展 ‎ C.洋务派主张走资本主义道路 ‎ D.洋务运动刺激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6.下图反映的史实发生在(  )‎ ‎ A.鸦片战争中 ‎ ‎ B.第二次鸦片战争中 ‎ C.甲午中日战争中 ‎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中 ‎7.下图为漫画《渔夫、剪刀和鱼》。其创作的背景事件是(  )‎ ‎ A.《南京条约》签订 B.《北京条约》签订 ‎ C.《马关条约》签订 D.《辛丑条约》签订 ‎8.在某次战争之后,列强欣喜若狂,声称“第二次发现了中国”。英国一家报纸评论道:“中国为东方一团大物,势已动摇……今欧洲之人,虽田夫野老,无不以瓜分中国为言者。”这次战争是(  )‎ ‎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9.1895年,一群读书人发起了“公车上书”。下列戊戌变法的内容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  )‎ ‎ A.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 B.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 ‎ C.广开言路,裁撤冗官,精简机构 ‎ D.训练新式军队 ‎10.1898年,康有为40岁,梁启超25岁。变革前,两人都没有出过国,对西方文化和制度的了解只囿于表面,而且对于西方的认识,也只是局限于所读的传教士的出版物和所知晓的香港及上海的殖民管理中的轶事。这说明(  )‎ ‎ A.西方列强支持维新变法 ‎ B.慈禧太后控制着政治和军事事务 ‎ C.维新派缺乏经验 ‎ D.顽固派反对变法 ‎11.《清议报》(1898年12月创立的旬刊)第16册发表的时政评论中说:“岂不知寡不可敌众,弱不可敌强哉!然出于爱国之心,忍之无可忍,故冒万死以一敌八,冀国民之有排外自立之一日也。”其评论的是(  )‎ ‎ A.虎门销烟 B.太平天国运动 ‎ C.洋务运动 D.义和团运动 ‎12.义和团通过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但这些行为也体现了义和团运动(  )‎ ‎ A.带有封建迷信色彩 B.盲目排斥外洋事物 ‎ C.英勇抗击外国侵略者 D.领导者的腐朽堕落 ‎13.某同学在学习中国近代史相关内容后,绘制了一幅以慈禧太后为主角的漫画。该漫画的寓意是(  ) ‎ ‎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B.中国逐渐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 C.清政府完全成为“洋人的朝廷”‎ ‎ D.清政府坚定支持义和团反帝斗争 ‎14.陈独秀在《说国家》中指出:“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和我有什么关系呢?到了甲午年,才听见人说有个什么日本国,把我们中国打败了。到了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我生长到二十多岁,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这表明(  )‎ ‎ A.民族国家意识觉醒于外来侵略 B.闭关锁国造成国民意识的落后 ‎ C.晚清时期的中国落后于日本 D.国人学习日本开始于甲午战后 ‎15.以下与中国近代史有关的三张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  )‎ ‎ A.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 ‎ B.近代中华民族的反抗斗争 ‎ C.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和发展 ‎ ‎ D.中国近代军事力量的进步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30分)‎ ‎16.(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李鸿章说:“外国利器强兵,百倍中国,内则狎①处辇毂之下②,外则布满江湖之间。”“外国猖獗至此,不亟亟③焉求富强,中国将何以自立耶!”他认为“目前之患在内寇,长久之患在西人”。‎ ‎——《李文忠公全书·朋僚函稿》‎ ‎【注释】①狎:轻慢,轻侮;拥挤。②辇毂之下:京都的代称。③亟亟:急迫。‎ 材料二 “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这段话出自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代表了维新派的共识。最后两句,批评了惨淡经营30年的洋务运动;同时,又说明了近代社会演变过程中的质、量、度。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与这种“小变”不同的,是全变。‎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李鸿章认为“外国猖獗”的原因。(2分)‎ ‎(2)结合所学知识,你如何理解材料二中的“洋务运动带来的小变并不是坏东西,但那不过是一种量变”?(3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康有为主张的“全变”比洋务运动的“小变”有什么进步性。(2分)‎ ‎(3)据上述材料、问题和所学知识,归纳上述史实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2分)‎ ‎17.(11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98年,顽固派教训康有为说: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康有为应辩道:祖宗之法是用来治理祖宗之地的,时代变了,祖宗之法非变不可!‎ 材料二 康有为求学之初,就特别留心中国政治制度的沿革和各种经世之学。他到过香港、上海,看见西洋人地方行政整齐,觉得这种行政必有文化思想的背景和渊源。‎ 材料三 维新变法运动虽失败了,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那个时期的新式学堂和开设西学的书院里,出过黄兴、蔡锷等民主革命的风云人物;而随之兴起的学会,为了广开民智不断介绍西方的科学知识,这些知识在近代中国几乎必然地会转化为政治力量;维新人士还提出了“论白话为维新之本”的主张,早了胡适20年。可以说,后来的许多进步主张,在戊戌变法的时候都已露出了端倪。‎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祖宗之法”主要指什么,维新派为改变“祖宗之法”所做的努力有哪些。(3分)‎ ‎(2)据材料一、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康有为主张变“祖宗之法”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如何理解维新运动在社会上的“思想启蒙”作用。(4分)‎ ‎18.(10分)探究问题。‎ 材料 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它发生在甲午战争失败,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危机的紧急关头。它兴起之初轰轰烈烈,却如昙花一现般迅速失败。历史学者对其失败的原因,提出了许多颇有见地的观点:‎ 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资产阶级有其自身的弱点。中国资产阶级是由地主阶层和官僚阶级逐渐转变而来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背景下,中国资产阶级必然与封建主义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并且,中国资产阶级本身没有能力生产机器设备,不得不从外国资产阶级手中购买,这样,中国资产阶级就不可避免地与帝国主义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受帝国主义的压迫。‎ 一种观点认为,维新派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毛泽东同志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然而,维新派却非常害怕人民,他们看不到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的革命力量。似乎维新派未能提出一个可以充分动员群众的革命纲领并不是偶然的,最令人遗憾的是,维新派在戊戌政变后仍然没有看到人民力量的强大以及拥有自己的军队的重要性。‎ 还有种观点认为,封建“君权”‎ 思想发挥了束缚作用。内在因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而外在因素则是改变事物发展的条件。资产阶级本身力量的强弱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内因,能否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来壮大自己则是变法能否实现的外因。维新派企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发起一场自上而下的政治改良运动,而不是依靠自身强大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政治主张。当维新派取得了皇帝信任并开始推行变法时,他们不应该急于求成,光绪帝在103天的时间内,发布了选拔人才、农工商业、裁汰官员、废除八股等涉及财政经济、法律制度、文化教育、军事国防等几乎所有方面的上谕二三百条。‎ ‎(1)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促使戊戌变法发生的战争。(2分)‎ ‎(2)从材料表述的戊戌变法失败原因的观点中,选择你认同的一种观点进行论证。(要求先概括出观点,然后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证)(8分)‎ 答案 一、1.A ‎2.A 点拨:根据材料中“经年积岁不收功效,实由于枪炮窳滥。若火器能与西洋相埒,平中国有余,敌外国亦无不足”可知,李鸿章认为中国火器落后,为此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工业,其中典型的企业是江南制造总局,故A符合题意;B、C、D均为洋务派创办的民用企业,故不符合题意。‎ ‎3.A ‎4.A 点拨:据“机器制造一事,为今日御侮之资,自强之本。……洋机器于耕织、印刷、陶埴诸器皆能制造,有裨民生日用,原不专为军火而设”可知,李鸿章主张机器制造,主张机器也可以用于民用工业。A符合题意。‎ ‎5.D 6.C 7.C 8.C ‎9.B 点拨:根据所学可知,戊戌变法的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多个方面,其中与读书人密切相关的措施是改革科举制度,开办新式学堂。故选B。‎ ‎10.C 11.D ‎12.B 点拨:根据材料信息“义和团通过到处捣毁教堂、拆毁铁道、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道、电线是社会进步的表现,义和团对它们的破坏,体现了义和团运动盲目排斥外洋事物的倾向,B符合题意。‎ ‎13.C ‎14.A 点拨:据材料中“我十年以前……哪知道国家是什么东西”“甲午年”“庚子年”“我才晓得,世界上的人,原来是分作一国一国的”“才知道有个国家,才知道国家乃是全国人的大家”可知,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促使中华民族觉醒,由没有国家概念,到国家意识增强。故选A。‎ ‎15.A 点拨:题干中的三个条约,分别是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的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一步步加深。所以,这三张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中国的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二、16.(1)外国器利兵强,远胜于中国。‎ ‎(2)理解:洋务运动向西方学习先进技术,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政府的封建统治,试图以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挽救腐朽没落的封建制度。进步:康有为主张在学习西方科学技术的同时,也要学习西方政治制度。‎ ‎(3)推动了中国近代化进程。‎ ‎17.(1)“祖宗之法”:封建专制制度。努力:公车上书;创办报刊;提出和宣传变法理论;组织学会;实施百日维新。‎ ‎(2)甲午战败,民族危机加深;洋务运动失败;封建专制制度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发展的障碍;康有为所受的教育和经历。‎ ‎(3)维新时期的学堂、学会,成为后来中国革命和改革人才及智力的摇篮;维新时期的一些思想文化主张成为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萌芽。‎ ‎18.(1)甲午中日战争。‎ ‎(2)答案一 观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论证:中国资产阶级是由地主阶层和官僚阶级逐渐转变而来的,在当时背景下,受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资产阶级本身没有能力生产机器设备,不得不从外国资产阶级手中购买,受帝国主义的压迫。所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 答案二 观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论证:维新派非常害怕人民;维新派看不到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伟大的革命力量;维新派未能提出一个可以充分动员群众的革命纲领。所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没有广泛地发动人民群众。‎ 答案三 观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封建“君权”思想的束缚及急于求成。‎ 论证:资产阶级本身力量的强弱是变法能否成功的内因,这是变法成败的主要原因;维新派企图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变法急于求成。所以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封建“君权”思想的束缚及急于求成。‎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