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2017-2018学年广东省广州市执信中学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文试题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9 页,满分为 100 分。考试用时 90 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学号填写在答题卡 和答卷密封线内相应的位置上,用 2B 铅笔将自己的学号填涂在答题卡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有 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 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卷纸上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卷纸 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的相应位置上,超出指定区域的答案无效;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 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和平整。‎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 48 分) ‎ 一、选择题(每题 1.5 分,共 32 题,共 48 分)‎ ‎1.《大英百科全书》对封建主义定义为具有贵族身份的封君和封臣之间的契约关系。 封君赐予封臣一份领地或采邑,为封臣提供保护;作为交换,封臣宜誓对领主 的忠诚,以及承诺进贡、劳役和兵役等义务。封臣在自己的领地上享有较为完 整的治理权或统治权……。据此,中国古代的封建社会是指 A.西周时期 B.秦汉时期 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 ‎2.“神农无制令而民从”这句话出自《淮南子》,该书系西汉淮南王刘安及其门客所 作,目的是反对汉武帝推行的政治变革。从治国思想看,与这句话的主旨最为 接近的是 A.法家 B.儒家 C.道家 D.墨家 ‎3.管仲指出“一国而两君, 一国不可理(治理)也”;孔子主张“君君臣臣”;孟子 认为“天无二日,民无二王”;荀子也提出“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礼义无统”。 这反映了当时 A.流派众多,文化活跃 B.君主专制,国家统一 C.政治失序,礼崩乐坏 D.阶层固化,等级森严 ‎4.汉代统治者提出“以孝治天下”的治国方针,自汉文帝设置《孝经》博士后,儒 家著作《孝经》成为读书人的必修经典。这反映了汉代 A.倡导愚孝思想 B.强化宗法伦理 C.确立儒学正统 D.重视文化教育 ‎5.董仲舒曾说:“春秋之义,国有大丧者,止宗庙之祭而不止郊祭,不敢以父母之 丧,废事天地之礼也。”董仲舒此言的主要目的是 A.强调尊天地而贵君权 B.说明等级礼仪的重要性 C.宣传儒学的独尊地位 D.阐述君主专制需要神学 ‎6.南北朝时期史学家范晔将汉代士风的发展变化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汉 高祖时代,盛行“轻死重气”的任侠之风;第二个阶段是汉武帝时代,其时崇 尚儒学,多“守文之徒”。汉代士风由第一阶段向第二阶段转变,反映了 ‎ A.由重武轻文转向重文轻武 B.儒家传统忠义观念被抛弃 ‎ C.统治理念影响社会价值观 D.国家由分裂到统一的趋势 ‎7.东汉时女子赵娥砍死杀父仇人后“诣县自首”,县令尹嘉钦佩赵娥的孝行,但又 因国法“杀人者死”而犯难,拒绝受理此案,并辞官而去。最终汉灵帝下旨, 免去赵娥的死罪,还封她为“孝女”“烈女”。这反映了当时 ‎ A.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激化 B.注重礼法矛盾的调和 ‎ C.地方官员懒政现象突出 D.执法行为具有随意性 ‎8.北魏寇谦之在“以礼度为首”的总原则指导下对道教进行改革,强调修身以求内 圣外王,并教生民,佐同扶命。这表明 A.儒道开始出现融合趋势 B.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 ‎ C.道教主动适应社会变革需要 D.修身齐家治国成为道教的宗旨 ‎9.朱熹向宋孝宗提出了“恤民”“省赋”的主张。他说:“臣尝闻天下国家之务莫大 于恤民,而恤民之实在省赋,省赋之实在治军。”朱熹意在说明 ‎ A.仁义王道与依法治国相结合 B.改善民生与治理军政相辅相成 ‎ C.民本思想以轻徭薄赋为根本 D.无为而治的观念利于国家统治 ‎10.宋代的儒学思想家在复兴儒学的过程中融入了佛教和道教的教义,使儒学理论 更加平易近人,也因此真正深入到日常事务和私人生活。材料旨在说明宋代儒 学 A.正统地位受到冲击 B.吸收佛教道教思想 C.趋于世俗化大众化 D.具有思辨性哲理化 ‎11.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 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 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A.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 C.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D.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12.清初的学者颜元指出:“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 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矣。”由此可见颜元 A.抨击理学的空疏无用 B.赞扬儒家的忠君思想 ‎ C.反对理学的统治地位 D.赋予了儒学新的内涵 ‎13.万历十二年(1584 年),王阳明被朝廷认可为正宗,强调自我、摒弃权威的心学 从此取代程朱理学,成为社会思想的主流。这一变化客观上 ‎ A.与专制皇权的强化相伴随 B.削弱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 C.与新兴的市民意识相合拍 D.推动了伦理价值观的转向 ‎14.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 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字,齐、燕各有两种写 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A.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 C.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15.宋人苏轼谈绘画时说:观察事物要“空静”,创作要“忘我”。据此可知影响苏 轼绘画主张的是 A.佛道思想的发展 B.商品经济发展 C.市民阶层的壮大 D.文化专制强化 ‎16.西汉儒学家落下阂、邓平等创和制了《太初历》;以桓谭、扬雄为代表的儒家学 者参与了宇宙结构理论上的浑、盖之争;汉代天文学家张衡对儒家经典多有研 究,而且他的天文学思想受到扬雄所著《太玄》的影响。由此可见 ‎ A.汉代的天文历法与儒学关系密切 B.儒学是天文历法发展的主要原因 C.汉代儒学推动古代科技体系形成 D.汉代儒学成为中国主流思想文化 ‎17.《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 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其技能,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 ‎ 材料中值得肯定的地方在于 A.“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辨证思想 B.认识到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性 ‎ C.认识到中西方之间的民族差异性 D.维护国家荣誉的强烈民族自尊心 ‎18.宋朝统治者规定“不以文字罪人”“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这不仅有助于 士人们施展才智、自由争鸣,且有助于士大夫们从事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发明。 由此可知,宋代科技文化的繁荣得益于 A.政治运作的文明与理性 B.统治者对科举制的完善 ‎ C.文人士大夫的精心钻研 D.理学抛弃儒学禁锢思想 ‎19.对下图所示的中国古代发明认识正确的是 A.宋元时期开始向外传播 B.反映火药的工艺流程 ‎ C.传入欧洲促进文化发展 D.最早产生于隋唐时期 ‎20.梭伦时期,曾制定一项特别法令,规定任何公民“当发生内争时,不加入任何 一方者,将失去公民权利。”这项规定的目的是 A.对公民参与内争进行惩罚 B.鼓励公民参与反贵族的斗争 ‎ C.雅典城邦事务公民不得置身事外 D.培养雅典公民尚武好斗的品质 ‎21.安提丰(公元前 426 年—公元前 373 年)认为:“自然给予一切人以应有的补偿,‎ 这是人人都看得到的:所有的人也有能力获得这种补偿。在这些方面不可能像 区分希腊人还是野蛮人一样作出区分,我们大家都用嘴和鼻子呼吸,用手拿吃 的东西。”这主要体现了 A.“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主张 B.对人人平等的肯定 ‎ C.坚决捍卫自然规律与法则 D.对人的地位与作用的重视 ‎22.古希腊的宗教是由诗人、艺术家以神话故事为主要内容创造出来的,并且各城 邦分别建立起他们自己信仰的神。他们对神的祭祀仪式非常简朴,祭司从普通 民众中进行选任,没有专门的祭司阶层,也没有统一的宗教信条的束缚。古希 腊的这种宗教观 A.孕育了人文主义传统 B.推动了商品经济发展 ‎ C.促进民主政治的确立 D.促使了基督教的产生 ‎23.古希腊思想家亚里士多德指出:“古往今来人们开始探索哲理,都应起于对自然 万物的惊异。他们先是惊异于种种迷惑的现象,逐渐积累一点一滴的解释,他 们探索哲理只是为脱出愚蠢。显然,他们为求知而从事学术,并无任何实用目 的。”据此分析错误的是 A.古希腊人探索科学偏重理性 B.科学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惊异 ‎ C.古希腊人重求知而轻视实用 D.古希腊科学比东方科学要先进 ‎24.世界近代史上第一个自然科学的学术组织“自然秘密协会”于 1560 年在意大利 那不勒斯创立。1601 年,意大利创立的罗马林琴学院,拥有 32 名院士,包括 物理学家伽利略。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教会由研究神学转向研究科学 B.意大利保留了丰富的古典文化 ‎ C.文艺复兴带来的社会文化氛围 D.禁锢人们思想的神学已被推翻 ‎25.马尔西略是意大利文艺复兴前期著名人文主义者。他认为,国家的权威含立法 权和执行权两个部分,而立法权高于执行权,是国家的最高权威,只有全体公 民才是永远的最高立法者。据此可知,马尔西略 A.提出了天赋人权理论 B.具有了人民主权思想 ‎ C.阐释了主权国家观念 D.创立了三权分立学说 ‎26.马克思·韦伯认为,传统的天主教鄙视世俗劳动……但在新教那里,世俗生活 中职业具有神圣的意义……是侍奉上帝的手段和荣誉……与此同时,新教徒拒 绝享受他们创造的财富……导致资本的积累。作者旨在强调 ‎ A.新教理论助推了资本主义发展 B.新教废除禁欲主张任意享乐 ‎ C.新教教义尊奉上帝的至高无上 D.新教信仰必须借助特定仪式 ‎27.在 1792 年的法国,当国民公会内部就是否审判国王路易十六出现激烈争议时, 雅各宾派代表马拉挺身而出,在会上大声呐喊:“要保证人民的幸福,必须砍掉 暴君的头”;“要挽救祖国,必须砍掉暴君的头。”这表明马拉推崇 ‎ A.康德的理性批判哲学 B.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 ‎ C.洛克的君主立宪 D.伏尔泰的天赋人权 ‎28.孟德斯鸠认为:“显贵的人容易遭人忌妒,他们如果由平民来审判,就要陷于危 险的境地,而不能享有一个自由国家最渺小的公民所享有的受同等人裁判的特 权。”这体现了孟德斯鸠 A.“人民主权”意识 B.“公正平等”司法原则 ‎ C.“分权制衡”精神 D.“君主立宪”体制设想 ‎29.伏尔泰认为:“1660 年以来英国人几乎在各方面都比过去任何时期更快向完美 之境前进。人们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只偶尔谈起克伦威尔,不再提白玫塊战 争,然而却长年累月地研究牛顿学说。”伏尔泰认为 ‎ A.政治革命促进了科学革命发生 B.科学革命比政冶革命更重要 ‎ C.启迪民智是一个艰难的过程 D.重视科学是英国成功的重要因素 ‎30. 1687 年,牛顿发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他对支配天体运动的若干定律的 发现,推动了启蒙运动,并对政治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形响。由此可见,牛顿的 发现推动启蒙思想家 A.相信存在着控制人类社会的自然法则 B.发现了支配人类的永远不变的法则 ‎ ‎31. 1894 年,赫胥黎对进化论的原理作了哲学上的阐释。他认为社会伦理关系不 同于自然法则,因为人类具有高于动物的先天“本性”,人类社会的进展不应该 模仿宇宙过程,而应当在同它斗争中不断走向完善,这一主张 ‎ A.是中国近代维新思想的理论渊源 B.是中国近代革命思想的理论渊源 ‎ C.认为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并不适于人类社会 ‎ D.强调生物界的物竞天择,宣扬社会进化论 ‎32.阅读 1850—1900 年主要国家温室气体排放统计表(单位:MTCO2 百万吨二氧化 碳)该表格不能说明的是 英国 德国 法国 美国 ‎1850 年 ‎122.7‎ ‎15.2‎ ‎19.6‎ ‎19.8‎ ‎1870 年 ‎228.7‎ ‎76.7‎ ‎50.6‎ ‎98.7‎ ‎1890 年 ‎353.3‎ ‎208.4‎ ‎97.9‎ ‎402.1‎ ‎1900 年 ‎420.1‎ ‎327.0‎ ‎129.4‎ ‎663.3‎ A.西方国家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 B.西方国家漠视环境污染 ‎ C.西方国家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 D.西方国家重视物质文明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 52 分)‎ ‎33. (25 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战国时期,士成为知识分子的代称。此时的“士”已和出身无关,可能来 自贵族,也可能起于微贱,其共同的身份标志仅仅是知识、智慧和才能。以前的士 受“六艺”教育,文武并重,如射、御都带有军事训练性质,而战国时期的士基本 以学习文化典籍为主,是比较单纯的文士。这些文士已经脱离了昔日分封制和等级 制的束缚,能够自由流动。……很多国家出现了“布衣卿相”之局,国君礼贤下士, 并不计较出身。于是士的社会地位同以前相比更加显赫,奔走出入于各国,成为各 国官僚队伍的后备队。‎ ‎——摘编自张帆《中国古代简史》 材料二 著名思想家顾炎武曾经放弃科举,开始探索挽救国家危亡的途径。他提出, “人君之于天下,不能以独治也”,应当“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才能大治, 还提出“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他反对道学空疏浮泛的学风,提倡走 出门户,到实践中求得真理。‎ ‎——侯外庐等《中国思想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战国时期士人阶层的变化及其变化的原因。 (12 分)‎ ‎(2)根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的思想观点,并分析他的思想产生背景。(6 分)‎ ‎(3)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要评价“士人”这个阶层。(7 分)‎ ‎34.(12 分)阅读材料, 回答问题:‎ 材料 日本学者宫崎市定在《东洋近代史》中说:“宋代实现了社会经济的 跃进,都市的发达,知识的普及,与欧洲文艺复兴现象比较,应该理解为并行和等 值的发展,因而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 钱存训在《印刷术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作用》中说:“宋代是印刷术普遍运用 ‎ 时期,也是中国学术史上的重要时期。十三经和十七史的印行,地方史志的编纂, 许多数学、工艺、医药和科技著作的问世,大型类书和丛书的编印,都在这一时期。 而学术的复兴又促进了学校和学院的兴盛,加之为准备各级考试,使得教本、史籍、 韵书、字典等大量刊行。”‎ 中国历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认为:“宋代对外之积弱不振,宋室内部 之积贫难疗。”‎ 评析材料中有关宋代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多角度充分论证,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35.(15 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通过解读材料推导结论是历史学习的一项重要能力。下列对三组材料的推论均 有不当之处,请选择其中一组,指出结论的不当之处,并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 分析“不当之处”产生的主要原因。‎ 材料 结论 ‎1‎ 当雅典人所议之主题含有政治睿智……会倾听每一个 人的见解,因为他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拥有这一美德; 否则,便不会有城邦。‎ 主张“人是万物的尺 度”,树立了认得尊 严和权威。与苏格拉 底的观点是一致的。‎ ‎2‎ 世界一旦建成,造物主则希望有人赞美他的杰作……因 此,他创造了人,并对他说:“我将你置于世界的中心, 使你能够更好地观察世界上的一切;我创造了你,使你 成为非上天的、非人间的、非可灭的、非永恒的,以便 你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将你塑造成你喜欢的形体。你也 许会蜕化,变成无理性的牲畜;但是,如果你愿意,也 可以升华,变得神圣。”‎ 主张以“神”为中心, 反对以“人”为中心, 造物主才是宇宙的中 心。‎ ‎3‎ 但丁反对中世纪的“教会至上论”,他在《神曲》里写 道:“宝剑和十字架都拿在一个人的手里……今日罗马 教会,把两种权力都抱在一起,跌入泥塘里去了,她自 己和她所抱着的都弄污秽了!”‎ 但丁是近代早期反对 宗教的人文主义者。‎ ‎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 高二级历史科期中试题答案(文科)‎ 选择题(每题1.5分,共32题,共48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A C C B A C B C B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A C D A A B A C C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B A D C B A D B D A ‎31‎ ‎32‎ C B 二、问答题 ‎33.(25分)‎ ‎(1)变化:身份标志由低级贵族转变为知识分子;士人类别由文士、武士并存到以文士为主;人身依附关系逐渐松弛;逐渐形成新的官僚阶层。(6分,任答三点即可) ‎ 原因:分封制走向崩溃,等级观念逐渐淡漠;私学教育发展,“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新兴地主掌权,倚重士人。(6分,每点2分) ‎ ‎(2)反对封建君主专制;“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6分,每点2分) ‎ ‎(3)评价:士人阶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担当社会道义责任;学术研究兴趣广泛并积极学习西方;推动中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总之,社会剧变孕育士人阶层的责任意识,士人阶层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每点2分,满分计7分)‎ ‎34.(12分)‎ 评分标准:‎ 分值 要求 ‎10—12‎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引用1~2个具体史实,支持论题;对史实的分析准确,由此推导出的结论顺理成章;论述完整、清晰,逻辑严谨,文字通顺。‎ ‎7—9‎ 所拟论题符合要求,指向明确。‎ 能够围绕所定论题,阐述自己的观点;所举史实与论题基本能构成逻辑关系;论述较完整、清晰,文字通顺。‎ ‎4—6‎ 所拟论题基本符合要求,指向较明确。‎ 所举史实对论题支撑不足,或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性不强;论述不够严谨,文字较通顺。‎ ‎0—3‎ 所拟论题不符合要求,或指向不明确。‎ 论述文字与论题关系不清,或无关系;结论错误;没有逻辑性,文字不通顺。‎ 示例:观点一:宋代是十足的“东方的文艺复兴时代”。(2分)经济方面,宋代商品经济发达,城市商业活动的时间与空间被打破,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商业市镇发展。(4分)思想文化方面,政府推行重文轻武的政策,科举制进一步发展;理学兴盛;文学艺术朝世俗化、平民化的方向发展;印刷术、指南针、火药的发明与应用,古代科技发展到顶峰。(6分)‎ ‎35.(15分)‎ 组别 不当之处(9分)‎ 结合史实分析原因(6分)‎ ‎1‎ 这句话过分强调了个人的主观感受,忽视了对人们认识的主观随意性和极端个人主义的清醒认识。‎ 对于智者学派的观点认识不清,对材料的解读过于草率,没有能够认真品味其中内涵。‎ ‎2‎ 两者思想的实质不同。文艺复兴前是以“神”为中心,用宗教神学来压抑人性;而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却是以“人”为中心,重视人的价值,反对宗教禁欲主义,提倡个性自由和个性解放。‎ 虽然承认上帝创造人,但同时又强调人是最伟大的被造物,人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的形象,认为人可以努力变得与上帝一样神圣。‎ ‎3‎ 把材料中的“教会”等同于“宗教”,概念不清。但丁“反对宗教”这个论断不正确。‎ 但丁是文艺复兴的代表,文艺复兴反对基督教会禁欲主义、神权至上的主张,主张改造基督教会,追求人性解放,并不是反对宗教。结论中混淆“教会”与“宗教”两个概念。‎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