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7-2018学年西藏日喀则市南木林高级中学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

南木林高中2017—2018学年度第 二学期期末测试 考试方式:闭卷 年级: 高二 学科: 历史 ‎ 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全部为笔答题,共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密封线内禁止答题。‎ ‎3、用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试卷(或答题纸上)。‎ ‎4、本试题为闭卷考试,请考生勿将课本进入考场。‎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小题,总计48分)‎ 1、 考古数据显示,春秋战国时期,各地工艺虽有地方性的特色,基本上差别不大,各国文字,从出土的简牍与铭辞看,也出现大同小异的现象。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 A文化统一为政治统一准备了条件 B文化发展呈现出趋同的特点 C争霸战争促进了文化发展与交流 D百家争鸣促进了文化的统一 2、 有学者认为,后世的经学大师片面强调董仲舒思想中阳对阴的主导作用,忽视了他所强调的“臣兼功于君,子兼功于父,妻兼功于夫”。这表明董仲舒的观点 A重点维护君权的合法性 B继承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C蕴含了一定的辩证意识 D导致社会道德水平滑坡 3、 ‎“理学家虽然以政治为主体的‘共治者’自待,但毕竟仍旧接受了‘君以制命为职’的大原则”(摘自余英时著《朱熹的历史世界》)。作者强调的是宋朝理学 A维护专制统治的本质 B确立三纲五常的地位 C突出格物致知的目的 D弘扬儒家思想的精神 4、 ‎“心者,万事之原也。人之一心,得其正,则事事皆得其正。心或不正,则无一事得由于正。”(《朱子语》)这则语录所阐发的是 A心外无物的世界观 B克已省身的修养论 C推已及人的处世观 D格物致知的方法论 5、 孔子曾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省也。”孔子的学生曾子也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与曾子的思想主张与下列哪位思想家的观点最为贴切 A董仲舒的三纲五常主张 B朱嘉的格物致知思想 C顾炎武的经世致用思想 D王阳明的致良知思想 1、 顾炎武指责李贽“无忌惮而敢于叛圣人”,黄宗羲谴责李贽“非名教之所能羁绊”,王夫之以“循礼”“秉礼”为“君子之道”,以“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为理想政治局面,并强列主张严君子、小人之辨。明清时期出现上述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专制主义还未进入崩溃阶段 B商品经济经展,资本主义萌芽 C传统儒家思想在批判中继承 D李贽挑战理学权威 ‎7、“热爱生命是幸福之本,同情生命是道德之本,敬畏生命是信仰之本。”下列观点与此精神相符的是 A万物都由水生成,又复归于水 B教皇是太阳,国王是月亮,国王的权力借自教皇 C一个国王,一种法律,一个信仰 D任何人都不愿成为一个不幸者,这是违背人的本性的 ‎8、马丁路德认为:“那些说为求获得救赎或赎罪券并不需要痛悔的人,是在传与基督教不符的道理,一个真心忏悔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完全脱离了惩罚和罪债。”该主张的直接目的是 A推动宗教信仰自由 B否定教会权威 C抵制天主教会的掠夺 D传播无神论思想 9、 约伯说:“必死的人岂能比上帝公义吗?人岂能比他的造物主洁净吗?主不信靠他的臣仆,并且指他的使者为愚昧,何况那住在土房,根基在尘土里,被蛀虫所毁坏的人呢?早晚之间,就被毁灭。”造成此情形的主要原因是 A智者运动主张以人为世界的中心 B文艺复兴倡导人性解放和现世幸福 C宗教改革主张因信称义 D启蒙运动高举理性主久旗帜反对君主专制 10、 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指出,救治病人时要心境平和,对病人要心怀慈悲,无论病人贫穷贵贱,都要一视同仁。这一言论 A以法律形式明确医师职责 B有助于培养医师的责任心 C表明唐代的医学发展迅速 D体现了孙思邈高超的医术 11、 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的一套以中国古代科技发明为内容的纪念币,涉及马镫、阴阳八卦、算盘、伞、兵马俑,对此最为合理的认识是 A涉及多个领域 B注重观察和实验 C是劳动人民发明的 D都是以服务农业生产为目的 12、 据日本《每日新闻》援引美国方面的解密资料称,1967年8月,日美防卫高层在东京举行秘密会谈,协商美国若与中国发生核战争,将把核武器带入日本小笠原,让核武器基地化,日本方面对此将给予配合。日美这一会谈的背景是 A古巴导弹危机 B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 C《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签订 D中国原子弹、氢弹的成功爆破 9、 明朝后期开始,利玛窦等欧洲传教士先后来华,把欧洲的天文、数学、地理等著作介绍到中国,同时把中国的《大学》、《论语》等典籍介绍到欧洲,欧洲学者称之为“一次相互的启蒙”。这表明当时 A中学西传与西学东渐客观并存 B传教士为中国的自然科学注入新的生机 C儒家经典成为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武器 D相互的启蒙推动中西文明转型进步 10、 钱学森指出:“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的人才。”以下有利于解决这个问题的是 A提出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 B实施211工程计划 C大学招收“工农兵学” D提出“双百”方针 11、 伽利略通过梁的弯曲试验和理论分析,指出对长度相似的圆柱形梁,抗弯力矩和半径立方成比例;1685年,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有引力,引力和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和两个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从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自然科学的特征之一是 A实验是近代科学研究的全部方式 B数学方式是主要表达形式 C17世纪物理学是核心和基础 D揭示时间和空间的本质属性 12、 ‎“不合宜者,渐渐澌灭,其合宜者,得以永存,此为天道自然之理。但其说与耶稣这旨相反,故各国儒士,均不服其言。初始辩驳蜂起,今佩服者渐多,而格致之学从此大为改变。”文中“其说”是指 A牛顿运动三定律 B爱因斯坦相对论 C普朗克的量子论 D达尔文的进化论 13、 英国学者巴雷特认为:“因特网预示着巨大挑战,同时预示着无限的机会。它给我们理想‘部族’带来挑战,但也许能够帮助改变每一个国家的需求。法律、管理和文化构架允许我们控制并部分地利用这个工具。”下列与巴雷特的主张不符的是 A因特网推动全球化进程 B因特网应受到法律控制 C因特网应立足部族化 D因特网应受政府管控 14、 有人认为:现实主义按照“本来如此”的面目再现生活,浪漫主义按照“应当这样子”表现生活。由此可见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共同之处是 A否定现行社会制度 B将社会生活理想化 C反映社会现实问题 D情节怪诞离奇虚构 9、 牛顿说:“企图以祷告祈求上帝的祝福,取代自己所该付出的努力,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出于人性的懦弱。”材料反映了牛顿 A强调对上帝要诚实 B思考人生的价值 C质疑上帝的作用 D洋溢着人文主义的光芒 10、 近代某思想家说:“余闻东西之人,盛称泰西者,莫不曰其国大政事大征伐皆举国会议,询谋佥同而后行。其荐贤授能,拜爵叙官,皆以公选。其君臣上下,无疾苦不达之隐,无雍遏不宜之情。”从中可见,该思想家 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B坚持“中体西用”思想 C赞赏君主立宪政体 D认同革命派的政治主张 11、 魏源编写的《海国图志》在当时的中国并未广泛流传,而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自1898年出版后,10多年时间里在国内发行了30多个不同的版本。该变化主要反映了 A国人科学民主意识增强 B政治民主改革日益成熟 C社会环境发生根本变化 D救亡图存渐成社会潮流 12、 孙中山说,“凡本国人及外国人之企业,或有独占的性质,或规模过大为私人之力所不能办者,如银行、铁路、航运之属,由国家经营管理之,使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这是孙中山先生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提出的重要思想之一,这思想主要体现了 A重视经济权益,强调民族独立 B扩张国营济,发展民族工业 C强调国家垄断,反对自由竞争 D主张节制资本,促进社会公平 13、 在毛泽东的著作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必须分为两步,其第一步是民主主义的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的革命,这是性质不同的两个革命过程。”这句话出自于 A《新民主主义论》 B《论人民主主专政》‎ C《论十大关系》 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14、 ‎2014年10月召开的中共中央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题研究“依法治国”,这将是中共历史上又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会议。事实上,“依法治国”作为党的基本方略确立于 A中共十三大 B中共十四大 C中共十五大 D中共十六大 第Ⅱ卷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3小题,共总52分,其中25题25分,26题12分,27题15分)‎ 15、 ‎(2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一:十六世纪后期,件随西洋传教士来华西方医学知识开始在中国传播。较早介绍到中国的解刨学、生理学著作有《泰西人身说概》等。关于人体构造,《说概》中阐述说,造物主对各器官的内部构造巧为安排,以达成人类“致知” 的目的,如人身各部分皆成长,独耳骨则否,是因为“生人从幼至老,惟学是务、恒若闻见不广,故以听闻为基,以至无穷无尽”。上主造人,赋予灵魂与身体,亦同时斌予人一个目标:“天主生人,付之灵性聪明。以格物穷理”。在他们的世界里,不论是人体,或造疗病的草木。都只是符号,象征着人与天主的关系,引领着人迈向信仰之途。 --据祝平一《身体、灵魂与天主:明末清初西学中的人体生理知识》整理 材料二:19世纪末20世纪初,“卫生”一词日益流行。从知识精英到一般知识分子,中国的文化论述里弥没着讲求卫生、强身救国的主张。文化市场涌现大量的生理卫生、生殖医学的书籍和刊物,相关的广告与介绍也倾繁见诸报端,大多强调秦西的兴盛与其对生理卫生学的重视密切关联,表示译者或作者的目的即在希望种族强盛上。《高等小学卫生教科书》(1903年)广告词言:“今亟译此类之书,以饷吾国民。凡有保种之责,而知亡国之忧者,盖令青年子弟日肆习之。” - -据张仲民《出版与文化政治:晚清的“卫生”书籍研究》整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之际西医东传的特点,并说明其形成原因。 (2)与材料一比较,材料二中的“卫生”观念在传播模式上有何不同?简要评价晚清与“卫生”观念流行的社会影响。 26、(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  法国某历史学家提出过“世界时间”的概念。按照他的观点,某一“世界时间”代表着人类文明的最高水平。下面内容是根据该史学家的观点改编。‎ 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三个角度阐述“世界时间大挪移”的表现,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要求:阐述的三个角度要明确,史实阐释要准确、合理。)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 材料一:李鸿章完全是在曾国藩的卵翼下成长起来的,他不仅是曾国藩反动事业的继承者,而且他在反动统治集团的地位及其卖国行为,都超过了他的师父,成为19世纪最后三十年中最大的一个卖国贼。 --摘编白胡滨《卖国贼李鸿章》1954年版    材料二:19世纪末美国总统克利夫兰:李鸿章不仅是中国在当时所孕育的最伟大的人物,而且综合各方面的才能来说,他是全世界在上一个世纪(注:指19世纪)中最为独特的人物……以从政三十年的政治家来说,他为这个地球上最古老、人口最繁盛的国家提供了公认的优良设施。以一位外交官来说,他的成就使他成为外交史上名列前茅的人。 --摘编白张明林《换一只眼睛看历史:外国人评点李鸿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的不同评价。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胡滨和克利夫兰对李鸿章作出不同评价的原因。 ‎ 历史答案 一、 选择题 ‎ 1-5 BCABD 6-10 ADCCB 11-15 ADABB ‎ ‎16-20 DCCDC 21-24 DDAC 二、 材料分析题 ‎ 25. ‎ ‎ 26.‎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