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21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三明市永安市第三中学2019-2020学年高二10月月考历史试题
永安三中2019—2020学年上学期高二10月月考 历史试卷 (考试时间:7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一、选择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春秋战国时期,主张“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的思想流派是 A. 墨家 B. 儒家 C. 法家 D. 道家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可知是墨家的“兼爱、非攻”的思想,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考查墨家主张,墨家创始人墨子主张“兼爱”“非攻”反对不义战争。 2.孔子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的教育思想中蕴含着人人都有受教育资格的主张是 A. 因材施教 B. 有教无类 C. 温故知新 D. 学思结合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孔子主张有教无类,这体现了人人有受教育的资格,选项B正确;因材施教与教育资格无关,排除A;温故知新、学思结合是学习方法,排除C、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中“人人都有受教育的资格”的理解。 3.“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这句话源自 A. 《老子》 B. 《论语》 C. 《墨子》 D. 《韩非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老子指出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蕴涵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他提出“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老子的思想通过《老子》一书得以流传,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 4.儒学在中国古代被确立为正统思想,这开始于 A. 周朝 B. 秦朝 C. 汉朝 D. 宋朝 【答案】C 【解析】 【详解】汉武帝时期任用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置太学,表彰六经,使儒学思想被确立为正统思想,答案为C;ABD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儒学发展历程: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产生与初步发展;西汉: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宋明时期是儒家思想的新发展阶段,形成了新儒教;明末清初是对儒家思想的批判与继承时期。 5. 董仲舒说:“今师异道,人异论,百家殊方,指意不同……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的目的是( ) A. 以法治国 B. 禁止各家思想传播 C. 独尊儒术 D. 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的统一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从材料“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且法变可明,民知所从矣”可以看出董仲舒主张用思想领域里的统一来巩固政治上的统一。故选D。A项明显错误,古代并未出现过依法治国的时期;B项明显错误,是独尊儒术,而不是各家都抑制;C项是手段,不是目的。 考点:董仲舒新儒学 点评:董仲舒在汉代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为了适应大一统的需要,把儒家思想吸收了道家黄老学说、阴阳家思想、法家思想,发展成新儒学,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被汉武帝采纳,使儒学确立了思想领域里的统治地位。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如新儒学的内容和影响等也需要掌握。 6.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 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B. 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C. 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 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答案】A 【解析】 从材料“汉武帝时期”“培养《五经》博士”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央官学的建立推动了儒学发展,有利于儒学正统地位的建立,故A项正确,D项错误;中央官学不是选官制度,故B项错误;C项材料中无法体现。 7.程朱理学是南宋以后长期居于统治地位的官方哲学。下列属于朱熹的思想主张是 A. “君权神授” B. “格物致知” C. “心即理也” D. “经世致用” 【答案】B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主张,答案为B;A是董仲舒思想,排除;C是陆九渊的思想,排除;D是顾炎武思想,排除。 8.《儒林外史》第四十八回讲一位老秀才之女因其夫病故便欲“寻一死路,跟着丈夫一处去”。对此,老秀才言:“我儿,你既如此,这是青史留名的事,我难道反阻挡你?”女儿死后,老秀才却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作者此作意在 A. 反映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 B. 赞扬老秀才之女的道德坚守 C. 揭露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戕害 D. 批判老秀才为名节逼死女儿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题干可知,老秀才没有阻拦女儿以死随夫,是因为这样做符合封建道德,可以“青史留名”;后来“心痛不已,一路看着水色山光,悲悼女儿,凄凄惶惶”,反映了真实的人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本题旨在揭露当时封建礼教摧残人性,表达作者对封建礼教的强烈批判,故C项正确。题干中无法看出清代社会价值观的改变,而是体现当时人们受封建礼教的影响之大,故A项错误。作者对老秀才之女的做法是否定态度,老秀才并没有为名节逼死女儿,故B、D项错误。 9. 王阳明的弟子董梦石出游回来说:“见满街都是圣人。”王阳明说:“此亦常事耳,何足为异。”下列观点可以体现王阳明这一思想的是 A. “知行合一” B. “人人同具良知” C. “格物致知” D. “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陆王心学的知识,旨在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满街都是圣人,意味着良知是存在于人内心的,是人固有的善性,但被欲望所蒙蔽,只要加强道德修养,恢复善良本性,就是圣人,故排除A,选B;格物致知是朱熹的思想,排除C;“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是李贽的思想,排除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演变·宋明理学·陆王心学 10.明末清初,主张“循天下之公”猛烈抨击“孤秦”“陋宋”的思想家是 A. 李贽 B. 黄宗羲 C. 顾炎武 D. 王夫之 【答案】D 【解析】 【详解】王夫之政治思想的主旨是“循天下之公”。在这个主旨下,他猛烈抨击“孤秦”“陋宋”,答案为D;ABC的思想与题干不符,排除。 11.唐代孙思邈在《丹经》中记载了一个使用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的配方。与这一记载相关联的发明是 A. 造纸术 B. 印刷术 C. 火药 D. 指南针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可知,这一配方与火药相关联,选项C正确;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与材料中的配方无关,排除A、B、D。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知道材料中硫磺、硝石、熟炭等材料是制作火药的材料。 12.书法是中华民族特有的艺术之一。下列书法作品可供某同学想练习楷书临摹的是 A. B. C. D. 【答案】B 【解析】 根据图片信息可知,A是篆书,B是楷书,C是行书,D是草书,故练习楷书应该临摹的是B。 13. 在创作上强调个性表现,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为一体,集中体现出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的是 A. 文人画 B. 山水画 C. 花鸟画 D. 油画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元明清时期,士大夫的文人画成就最为突出,文人画在创作上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为一体,强调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其中写意画最能反映文人画的风貌。故选A。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汉字的起源演变和书画的发展·古代的绘画。 【名师点睛】文人画自魏晋开始占据中国书画主导地位,在表现形式上,融诗、书、画、印为一体。中国画不求形似,注重个人主观性情的表现,表现手法灵活、自由。 14.北宋画家论及山水画的创作,提出“春山烟云绵联,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该认识反映的中国山水画的特征是 A. 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 B. 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 C. 注重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 D. 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山水画的特征。依据材料可知,该画家以“人欣欣”、“人坦坦”、“人肃肃”、“人寂寂”来表达“春夏秋冬”的景致,体现出中国山水画注重用画面传达主观情致与神韵,注重传达不同意境,符合山水画的特征。因此A选项正确。B选项错误,强调以花鸟为主要描绘内容是花鸟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特征;C选项错误,山水画家往往并不拘泥于对客观自然景物的逼真摹写,而是一种写意;D选项错误,强调人物为核心的布局构图是人物画的特征,不是山水画的人。故正确答案为A选项。 15.角色分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艺术手段包括唱、念、做、打等形式,这种艺术被誉为“国粹”。这种艺术指的是 A. 昆曲 B. 川剧 C. 黄梅戏 D. 京剧 【答案】D 【解析】 本题考察中国传统戏曲艺术形式。生旦净丑都是京剧中的行当,唱念做打是京剧中的艺术手段,所以“国粹”指的就是京剧,本题选择D选项。A、B、C选项没有材料中的艺术形式,故排除。 16.历史探究性学习中,小明同学要了解西周劳动人民的生活情况,应查阅的资料是 A. 《诗经》 B. 《离骚》 C. 《水浒传》 D. 《红楼梦》 【答案】A 【解析】 【详解】《诗经》是中国最古老的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五百年间的诗歌,反映了社会下层劳动群众的生活,答案为A;《离骚》是战国时期屈原的代表作,时间与西周不符,排除B;《水浒传》是宋朝农民起义,《红楼梦》通过贵族家庭兴衰的变故,揭示封建社会走向败落的历史命运,均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CD。 17.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用民歌形式,创立了新的诗歌体裁“楚辞”。“楚辞”的代表作是 A. 《诗经》 B. 《春秋》 C. 《论语》 D. 《离骚》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答案为D;ABC均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 18.明代吴承恩以前人作品为基础进行改编,创作了一部结构优美完整的神魔小说。这部小说是 A. 《三国演义》 B. 《水浒传》 C. 《西游记》 D. 《红楼梦》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所学可知,吴承恩写的是《西游记》,选项C正确;选项A作者是罗贯中,排除;选项B是施耐庵,排除;选项D作者是曹雪芹,排除。 【点睛】常识类问题,准确记忆即可。 19.十九世纪末,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理论的人物是 A. 严复 B. 梁启超 C. 谭嗣同 D. 康有为 【答案】D 【解析】 【详解】1898年康有为出版《孔子改制考》,用孔教名义提出维新变法要求,答案为D;ABC不符合题意,排除。 20.维新变法思想在中国近代社会发展进程中的重要意义是 A. 创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B. 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C. 建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答案】B 【解析】 【详解】维新变法宣扬资产阶级的民权,民主政治,建立君主立宪制的政体,解放了人们的思想,在社会上起到了启蒙的作用,故B正确;创立君主立宪政体是维新变法的重要内容,不是重要意义,排除A;CD是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与材料不符,排除。 21.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纲领。其思想不包括 A. 民族主义 B. 民主主义 C. 民权主义 D. 民生主义 【答案】B 【解析】 【详解】民主主义又被翻译成民主或民主制,基本的含义是“人民的统治”,不是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内容,B符合题意;三民主义的内容是民族、民权和民生,ACD 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22.下列报刊中,由陈独秀创办并成为新文化运动宣传阵地的是 A. B. C. D. 【答案】D 【解析】 【详解】由陈独秀创办的并且并成为新文化运动宣传阵地的是《新青年》,答案为D;ABC不是由陈独秀创办的,排除。 23.新文化运动时期,李大钊提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他旨在提倡 A. 民主 B. 科学 C. 新道德 D. 新文学 【答案】A 【解析】 【详解】李大钊主张“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民”指的是国民,“君”指的是皇帝,意思是国民和皇帝不能同时并存,民主自由和君主专制不能同时存在,据此可知,李大钊的主张是提倡民主,同时反对专制,答案为A;BCD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思想。 24.《新青年》载文称:“你要想有益于社会,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这是人类功业顶高的一层;这是我们大家都应该做的事。”这一观点主要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 A. 倡导民主科学 B. 反对愚昧迷信 C. 希望新青年自主进步 D. 追求新文学平易新鲜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中的“最妙的法子莫如把你自己这块材料铸造成器,须他各人自己充分发展”等信息来看,新文化运动的发动者希望新青年自主努力,实现个人进步。故答案为C项。材料中的观点没有涉及民主科学,排除A项;材料信息没有反映反对愚昧迷信,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新文学,排除D项。 25.“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的苦弟兄。”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现象是 A. 五四爱国运动 B.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 毛泽东思想诞生 D. 中国共产党诞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信息的能力。“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弟兄”是指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促进了工人运动的发展。故B项正确。 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影响 【详解】 26.1919年,李大钊第一次较为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是 A. 《法俄革命之比较观》 B. 《庶民的胜利》 C. 《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 D. 《我的马克思主义观》 【答案】D 【解析】 1918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他在这些文章中大力宣传俄国十月革命,歌颂社会主义革命,号召人民向俄国学习,成为在中华大地上第一个举起社会主义大旗的人。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较为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这篇文章是李大钊成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标志。故选D,排除ABC。 27.毛泽东创造性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是在 A. 北伐战争时期 B. 抗日战争时期 C. 解放战争时期 D.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 【答案】B 【解析】 【详解】毛泽东在抗日战争时期,集中全党智慧,发表《新民主主义论》,提出了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在这里毛泽东创造性的提出了新民主革命的概念,故答案为B;ACD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28. 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各族人民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包括 ①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联系史实可知,①取得新民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③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都是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取得的重大成果,而④确立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开创了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这是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取得的成果,故应选B项。 考点: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理论 点评: 毛泽东思想 出现背景 鸦片战争后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共成立初期照搬苏联“城市中心论”的革命模式受挫 确立 中共七大 解决的问题 中国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主要内涵 “工农武装”革命道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理论等 理论精髓 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历史意义 使中国人民站起来;建立社会主义制度 29.下图是小李同学的学习提纲。据此推断,其学习的主题是 A. 马克思主义 B. 三民主义 C. 毛泽东思想 D. 邓小平理论 【答案】D 【解析】 【详解】根据图示中的主题“十一届三中全会”是邓小平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南方讲话”是邓小平提出“什么是社会主义,这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中共十四大对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一步科学概括;“中共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可以看出都是与邓小平理论有关,故答案为D;ABC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30.2017年2月10日,联合国社会发展委员会第55届会议通过决议,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首次被写入该联合国决议中。这表明 A. 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 B. 中国主张已成为处理国际关系的普遍原则 C. 世界各国根本利益越来越趋于一致 D. 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答案】A 【解析】 【详解】习近平主席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首次被写入该联合国决议中,这表明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发挥着建设性的作用,为人类和平和发展贡献了中国智慧,答案为A;B夸大了中国主张的作用,排除;世界各国之间可能存在共同利益,但根本利益不一致,C说法错误;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仍然是竞争、合作和冲突,D说法错误。 第II卷 二、材料解析题 31.明清时期,新的思想在孕育萌生,对社会产生了冲击。阅读材料回答: 材料 思想家 时期 思想言论(部分) 李贽 ① “咸以孔子之是非为是非,故未尝有是非耳。” 黄宗羲 明末清初 “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然则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② 明末清初 “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 (1)填写出表格中序号的内容。 ① ② (2)归纳材料中三位思想家的各自主张。 (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他们主张的进步意义。 【答案】(1)内容:①明朝或明朝中后期。②顾炎武。 (2)主张: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或反对盲从孔子;黄宗羲:君主是天下之大害(天下为主,君为客)或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以上观点必须对应准确】 (3)意义:①冲击儒学正统(为儒学的发展变革注入活力);②批判君主专制(对君主专制统治形成了冲击);③强调人的社会责任感;④成为近代进步思想的先声(给后世民众以深刻的启迪)。 【解析】 【详解】(1)根据所学可知李贽是明朝人,也可以写为明朝中后期。根材料“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可知是顾炎武的提出的保卫国家民族,天下所有人都有责任的思想。 (2)根据所学可知三位思想家主张为: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或反对盲从孔子;黄宗羲主张君主是天下之大害,提出批判君主专制;顾炎武的观点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3)根据所学内容概括出明末清初思想家进步意义,可以从对儒学正统、批判君主专制、强调社会责任感和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 3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加工造成新的“纸”,在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皇帝,皇帝赞赏他的巧思精意,封他为侯,于是天下都称这种纸为“蔡侯纸”。 ——王子今《秦汉史:帝国的成立》 材料二 材料三 举世皆知的印刷术、火药和磁石,人类的世界因为这三种发明而为之改观。首先在学术上,其次在战争中,最后是在航行方面,而因此又引出了不计其数的变化。由此,人类的文明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 ——培根《新工具》 (1)根据材料一,指出“蔡侯纸”出现的朝代。 (2)写出材料二所示科技成就的发明者。 (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古代四大发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的突出贡献。 【答案】(1)东汉 (2)毕昇 (3)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蔡伦独创新意,使用树皮、麻头、破布和渔网加工造成新的‘纸’,在和帝元兴元年(105年)呈献皇帝”可知东汉建立于25年,故105年为东汉时期。 (2)根据所学可知宋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 (3)根据所学可知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为中国四大发明,突出贡献主要从对世界文明发展和社会进步方面来分析。根据所学内容回答出造纸术的发明,是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指南针发明及应用为欧洲航海家进行发现美洲和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火药武器的使用,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33.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等重大思想理论是引领中国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毛泽东思想——让中国人民站起来 材料二 邓小平理论——让中国人民富起来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摘自《邓小平文选》 材料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让中国人民强起来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充分彰显了科学理论的强大生命力和中国共产党人的理论创造力,是当代最现实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 ——摘自《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2013年修订版)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革命的道路。 (2)材料二中邓小平阐明了什么观点?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引下,中共十四大确立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哪次大会确立的?说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 【答案】(1)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或“工农武装割据”。(写“农村包围城市”不给分。) (2)观点:①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②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 目标: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大会:中共“十九大”。 精髓: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解析】 【详解】(1)从“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题词联系到毛泽东在井冈山时期的作品《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的前途和革命道路是工农武装割据思想。 (2)观点:根据材料“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发展生产力……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可知主要观点是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达到共同富裕。目标:根据所学可知1992年10月十四大召开,明确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3)大会:根据所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创立是在十九大上确立的。精髓:根据所学可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共同的思想精髓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3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有好些新的因素推动着人们更新对西方和中国的认识:……1892年,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已达一万六千余名。从1815年至1891年间,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状况以及近日新闻,为中国士子的视野与世界连接提供了客观条件。同时,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 ——袁伟时《帝国落日》 材料二 在反对了儒学的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之后,他们又提倡科学方法,回过头来整理中国古代的学术文化。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中国哲学史》,进行古典小说的考证,就是要用现代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这就证明他们是要革新传统文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 ——严家炎《“五四”“全盘反传统”问题之考辨》 (1)据材料一,概括近代中国了解西方的主要途径。 (2)结合材料与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自行拟定一个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论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答案】(1)途径:①教会学校的教育;②报刊的宣传;③新闻的传播;④译著的介绍;⑤国外华人的影响。 (2)评分标准: 一等:观点明确,使用两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二等:观点较明确,使用一个史实或事例,史论结合较好,条理较清晰。 三等:观点不明确,史实或事例不清,条理不清晰。 观点1:新文化运动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观点2:新文化运动是对传统文化革新。 或其他表述,但一定要围绕“新文化运动”和“传统文化”。 【示例】论题: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或新文化运动是革新传统文化;新文化运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 论述: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尊孔复古,妄图复辟帝制,鲁迅发表《狂人日记》等文章痛斥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摧残,批判了以孔子为代表的伦理纲常。 儒家思想并非传统文化的唯一代表,陈独秀、胡适、鲁迅等领袖人物也并非全盘反对传统文化。在反对儒家纲常伦理和一味仿古的旧文学的同时,鲁迅写了《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胡适写了《白话文学史》等,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也说明新文化运动并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综上,新文化运动只是全面否定传统文化中维护专制统治腐朽思想,其倡导者还利用优秀的传统文化来构建新文化,所以,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解析】 【详解】(1)根据材料“在西方传教士所办的各种学校中学习的学生”、“中国先后创办的各种华文报刊达64种,加上香港地区的6种,共达70种之多,……努力介绍西方的科学技术成就”、“有数以百计的外国书籍翻译为中文出版”、“到外国考察、留学、经商和做工的中国人至70年代末已达80万以上”可以总结出了解西方的途径为①教会学校的教育;②报刊的宣传;③新闻的传播;④译著的介绍;⑤国外华人的影响。 (2)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根据材料的内容确定一个新文化运动与传统文化的关系的论题,如根据材料“就是要用现代的观点、科学的方法重新整理研究中国古代文化”提出新文化运动批判继承传统文化的论点。如根据材料“这就证明他们是要革新传统文化,而不是要抛弃传统文化,不是全盘否定中国的传统文化。”提出新文化运动没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等。确定一个论题后,就要联系材料和所学找到能论证论点的论据,要求论据合理,紧扣论点,充分利用材料内容进行论证。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