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江苏省盐城中学高二学业水平测试阶段检测一历史试题 解析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1.夏朝设秩宗,商朝卜、巫、史,西周设太史、太祝、太卜、太士等,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权位显赫。由此可见夏、商、周政治制度 A. 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 B. 实行政权和神权相结合 C. 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结合 D. 统治集团实现高度集权 ‎【答案】B ‎【解析】‎ 材料没有提到分封制与宗法制的关系,故A错误,据材料“他们既是神权的掌握者,又是国家的重要执政官”,这反映出夏、商、周政治制度的特点是实行神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制度,故B正确;按照血缘亲疏分配政治权力,属于周代宗法制的特点,故C错误;三代时期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D错误。 ‎ ‎2.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是古代中国社会内部的一对主要矛盾。为解决这一矛盾,历朝采取的措施有 ‎①秦代设郡县 ‎②唐代“三省”的设置 ‎③元代推行行省制 ‎④清朝军机处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郡县制属于中央与地方的矛盾,①正确;行省制属于地方制度,是加强中央集权表现,③正确;C符合题意;“三省”和军机处属于中央中枢机构,不是地方制度,②④错误,排除。‎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是中央与地方矛盾。排除中央中枢机构信息。‎ ‎3.“所谓‘怀牒自列’,既不需地方长官察举,更不需中央九品中正评定,把进仕之门扩大打开……是由门第特殊阶级中开放政权的一条路”。这段文字描述的选官制度是 A. 世官制 B. 察举制 C. 九品中正制 D. 科举制 ‎【答案】D ‎【解析】‎ 根据题干和所学知识可知,“牒”是姓名、籍贯、学历的名片,“怀牒自列”就是拿着自己的简历报名应试,可知是隋唐以后科举制的实行,D项正确。世官制就是指世代为官,官吏都具有世袭官职的特权,与题干无关,排除A。察举制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命官职,与题干无关,排除B。九品中正制是以家庭出身、门第作为选官的标准,与题干无关,排除C。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 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怀牒自列”,运用所学知识逐一分析选项即可知道答案。‎ ‎4.对内阁的认识,明代人有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另一种观点认为“虽无相名,实有相职”。下列解释合理的是 A. 君主专制制度受到冲击 B. 阁臣拥有“批红”权力 C. 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 D. 明太祖以内阁取代宰相 ‎【答案】C ‎【解析】‎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内阁是君主专制强化的产物,故A项是错误的;阁臣拥有的是“票拟”权,而非“批红”权力,故可排除B;内阁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而非中央一级法定机构或行政机构,其阁臣的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由皇帝的旨意而定,所以就出现了阁臣职权因时因人而变的情况,故选C;内阁正式出现是在明成祖时期,故D项说法是错误的。‎ ‎5.“他(梭伦)用取消债务的方式解救贫困者”。他“解救贫困者”的措施是 A. 废除债务奴隶制 B. 成立陪审法庭 C. 组成四百人会议 D. 实行财产等级制 ‎【答案】A ‎【解析】‎ ‎【详解】梭伦改革之前,平民因债务沦为债务奴隶制,梭伦改革中实行废除债务奴隶制旨在解决这一现状,A正确;陪审法庭针对的是司法问题,B错误;组成四百人会议是公民政治权力方面措施,C错误。实行财产等级制与题意主旨无关,D错误。‎ ‎6.《英国文化模式溯源》中说:“‘光荣革命’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推翻了一个不得人心的老国王,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这表明“光荣革命”‎ A. 开启了英国主权在议会的政治格局 B. 宣告了英王“统而不治”时代的到来 C. 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最终确立 D. 促使资产阶级代议制在英国率先形成 ‎【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光荣革命更重要的是它拥立了一个愿意服从议会的新国王”和所学史实说明光荣革命改变的是革命前议会是国王的议会,革命后国王是议会的国王,国家权力中心发生转移。B和C是到19世纪中期随着责任内阁制的完善故应排除;D是1689年《权利法案》的颁布故也应排除。此题正确选项是A。‎ 考点: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英国资产阶级代议制的确立与完善·“光荣革命’‎ ‎7.史家评论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时认为:“英国比欧洲任何国家也许更接近于革命”。得出这样评论是基于:‎ A. 改革避免了流血冲突 B. 改革避免了社会动荡 C. 改革扩大了选民范围 D. 改革打击了保守势力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是在工业革命的背景下进行的,体现了由工业革命产生的工业资产阶级的利益诉求,也使工业资产阶级获得更多的席位,缓和了社会矛盾,避免了社会动荡,B符合题意;A与英国史实不符;改革侧重于工业资产阶级地位的提升,C不正确;D与材料无关。‎ ‎8.“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的政体。确立这种“政体形式”的法律文件最有可能的是 A.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B. 1949年《共同纲领》‎ C. 《德意志帝国宪法》‎ D. 美国《1787年宪法》‎ ‎【答案】C ‎【解析】‎ ‎【详解】从材料“兼容统一、秩序与自由的价值,非平衡地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营造出一个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共同发展”可以看出这是《德意志帝国宪法》。《德意志帝国宪法》有效地维护了德国的统一,同时建立了代议制的民主形式,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民主与自由;非平衡的利用君主制、贵族制和民主制的优点说的是专制色彩比较浓厚,故C正确。ABD都是建立的共和制,排除。‎ ‎9.马克思在论述某次革命时说:“不是为了把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个集团而进行的革命,它是为了粉碎这个阶级统治的凶恶机器本身而进行的革命。”马克思论述的这场革命是 A. 英国光荣革命 B. 法国巴黎公社 C. 俄国十月革命 D. 中国太平天国 ‎【答案】B ‎【解析】‎ ‎【详解】巴黎公社不是政权集团的转移,是无产阶级打破资产阶级统治的方式,B正确;英国光荣革命是推翻封建统治革命,A错误;十月革命是“国家政权从统治阶级这一集团转给另一个集团而进行的革命”,C错误;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推翻封建地主阶级统治的起义,D错误。‎ ‎10.俄罗斯前总理普里马科夫认为,1917年俄国政局的一次变动“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这里的“共和国”( )‎ A. 代表工农兵的根本利益 B. 是有进步性的资产阶级政权 C. 统治苏俄仅仅七十多年 D. 使社会主义由理想变为现实 ‎【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内容看,“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是指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两个政权并存,政权落到了临时政府的手中,“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明显具有进步性,因此A项错误,B项正确;十月革命推翻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故C项错误;D项是十月革命胜利的意义。‎ 点睛:要明确材料中的“在政权上取代了专制,俄国第一次成为共和国”是二月革命。‎ ‎11.“广州是传统的外贸口岸;福州靠近盛产红茶的武夷山;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附近。”这是英国人在《南京条约》中把上述地区作为通商口岸的理由。这反映了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目的是 ‎①向中国倾销鸦片 ‎②掠夺中国原料 ‎③打开中国市场 ‎④向中国输出资本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材料说明广州属于传统贸易口岸,便于向国大量倾销商品,福州方便英国掠夺中国武夷山红茶,上海可以打开中国市场,②③符合题意,选择C项正确;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主要不是输入鸦片,排除①;向中国输出资本是甲午战争之后列强侵华特点,排除④。‎ ‎【点睛】商品输出,主要是通过签订不平等条约,取得各种特权,掠夺原料和向中国倾销商品,或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资本输出:是列强用过剩资本对其他国家进行投资或贷款,在中国具体表现为争做中国债主,抢夺修筑铁路权,争夺路矿和办厂权。‎ ‎ ‎ ‎12.某同学对辛亥革命的主要史实通过画时间轴的方式呈现出来,图中①②分别为 A. 湖北军政府成立;同盟会成立 B.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 C. 同盟会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D. 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答案】B ‎【解析】‎ ‎【详解】湖北军政府成立于武昌起义后,①与材料时间轴不符,故A项错误;同盟会成立于1905年,黄花岗起义时间是1911年4月,故①是同盟会成立;武昌起义发生于1911年10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②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B符合材料中的时间轴,故B项正确;清帝退位于1912年2月,《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于1912年3月,与②不符,故C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成立于1912年元旦,在武昌起义后,与①不符,故D项错误。‎ ‎13.《卿云曲》曾被选为中华民国的国歌,歌词为:“卿云烂兮,漫漫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时哉夫,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简短的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 A. 结束君主专制制度的伟大功绩 B. 使共和思想深入人心的巨大成就 C. 推动社会生活习俗的迅速进步 D. 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荣光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中华民国的国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结合所学,辛亥革命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歌词颂扬了辛亥革命结束君主专制制度,故A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思想方面和社会习俗方面,排除BC;材料没有体现中华民国是“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地位,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中华民国的国歌”“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也”,联系所学辛亥革命的影响分析解答。‎ ‎14.1917年至1919年,介绍新思潮的刊物只有几种,介绍社会主义的文章寥寥无几。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其中相当数量的刊物以介绍新思潮、改造社会为己任,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产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一战暴露资本主义侵略争霸本质 B. 工人阶级壮大并登上政治舞台 C. 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 D. 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答案】C ‎【解析】‎ ‎【详解】根据材料,五四运动后,各地出版的刊物数量猛增,并且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马克思主义思潮一枝独秀,说明五四运动使马克思主义广泛传播,故C正确;材料强调的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反映的是时局变动对思想变化的影响,与一战无关,故A错误;B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的剧增的主要原因,排除;新文化运动1915年已经开始,并不是五四运动后介绍新思潮的刊物数量增多的最主要原因,故D错误。‎ ‎【点睛】抓住关键信息“1919年以后,全国各地出版的刊物猛增至400余种”,结合所学五四运动的影响分析解答。‎ ‎15.下图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时期某一战争的局部示意图,据图中信息判断,这一战争是 A. 太平天国运动中北伐战争 B. 国民革命运动中的北伐战争 C. 湘赣边秋收起义 D. 淞沪会战 ‎【答案】B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图片中“吴佩孚”“孙传芳”“广东国民政府”可知是北伐时期形势图,B正确;太平天国运动中北伐战争打到天津附近,A错误;湘赣边秋收起义主要攻打长沙,C错误;淞沪会战主要是上海附近,D错误。‎ ‎【点睛】地图题关键从地图获取信息,本题中“吴佩孚”“孙传芳”是关键信息。‎ ‎16.“万里长征路不平,‘左’倾错误总横行。遵城举会端航向,确立毛公统率兵。”诗中的“会”‎ A. 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 B. 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 C. 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D. 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答案】D ‎【解析】‎ ‎【详解】“万里长征”可知是长征,“遵城举会”可知是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该会议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D正确;推动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实现是国民党一大,A错误;结束了右倾机会主义的错误是八七会议,B错误;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是井冈山时期,C错误。‎ ‎【点睛】本题中遵城举会可知是遵义会议。结合遵义会议意义回答。‎ ‎17.下图是1937年1月《新华画报》刊登的漫画《全部三毛上前线》。该漫画 A. 旨在呼吁国民政府坚持抗战 B. 表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配合了中共联蒋抗日的主张 D. 反映了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 ‎【答案】C ‎【解析】‎ ‎【详解】依据材料1937年1月可知此时属于全面抗战爆发之前,当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国共准备抗日,“全部三毛上前线”说明准备抗日,C正确;西安事变之后国民政府已经同意抗战,A错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是1937年7月,B错误;全民抗战局面的形成是1937年7月之后,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关键时间是1937年1月,结合卢沟桥事变以及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等时间分析回答。‎ ‎18.“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红五星,共庆山河改。”陈毅这首诗真实记录了 A. 五四运动 B. 北平和平解放 C. 开国大典 D. “文革”结束 ‎【答案】C ‎【解析】‎ 试题分析:据材料“天安门上望,城下人如海。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49年新中国成立,开国大典的史实,故C正确。五四运动,不符合“举头五角星,共庆山河改”,故A排除。北平和平解放,不等于解放战争的胜利,故B排除。“文革”结束,也没有“共庆山河改”,故D排除。‎ 考点: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 ‎【名师点睛】中国人民经过一百多年的英勇斗争,终于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成了国家的主人。中国的历史进入一个新纪元。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从此走上了独立、民主、统一的道路,开始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占世界人口近四分之一的大国,冲破了帝国主义的东方战线,壮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的力量,鼓舞了世界被压迫民族和被压迫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 ‎19.“这部宪法明确地规定了我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标和道路,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的集中体现。”该宪法 A. 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 B. 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保障了改革开放顺利进行 D. 开启了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历程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了新中国1954年宪法。初步建立政协制度的是1949年第一届政协的召开,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开始于1953年,都在1954年宪法颁布之前,故排除A、D项;改革开放开始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与1954年宪法无关,故排除C项。1954年颁布的宪法确立了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选B。‎ ‎20.周恩来说:“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的任务是复杂的。但是举行这个会议本身,就意味着经过和平协商解决国际争端的可能性的增长。”这次会议上,中国代表团 A. 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 B. 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C. 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 D. 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间的联系 ‎【答案】A ‎【解析】‎ 由“五大国外长和其他有关外长们坐在一起来审查和解决最迫切的亚洲问题”,可知指1954年日内瓦会议,结合所学,在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代表团推动印度支那问题和平解决,故选A;在广大发展中国家支持下,我国恢复了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排除B;1979年,实现了中美两国关系正常化,排除C;D指1955年万隆会议,与“五大国”无关,排除。‎ ‎21.中国邻国众多,周边地缘环境复杂,新中国建国以来把奉行睦邻友好作为我国外交一贯战略方针。进入新时期,走和平发展道路,继续奉行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的表现为 A. 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B. 发起成立上海合作组织 C. 参与联合国组织的多边外交活动 D. 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 ‎【答案】B ‎【解析】‎ ‎【详解】新时期中国睦邻友好为宗旨成立的组织是2001年与俄罗斯和中亚四国成立的上海合作组织,B正确;A是1950年,不是新时期外交活动,材料中不是以联合国为中心外交活动,C错误;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宗旨不是睦邻友好,D错误。‎ ‎22.公元前5世纪前后,思想话语的承负者与政治权力的拥有者在这个时候出现了分离,……思想与权威的疏离无疑正好造就了思想者,当他们无需围绕着政治、军事进行实用性的阐释的时候,他们就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于是士阶层崛起和独立。他们的“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的结果是 A. 百家争鸣 B. 商人地位提高 C. 重农抑商 D. 民间私学发展 ‎【答案】A ‎【解析】‎ ‎【详解】“公元前5世纪前后”属于中国历史上的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可以“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形成不同学术流派,并碰撞交流,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故答案为A项。春秋战国时期商人社会地位提高的原因是官府控制商业的局面被打破,而不是材料反映的知识分子“独立地思考更深入的问题”,排除B项;重农抑商是秦国商鞅变法推行的政策,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 ‎23.下图为汉武帝采纳的有关太学运作的具体方案。据此可得出太学的创办 A. 在文化上提升了大一统的水平 B. 使地方教育有了统一的管理机构 C. 初步形成了面向社会考试选官的制度 D. 培养了一批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 ‎【答案】A ‎【解析】‎ ‎【详解】汉武帝兴办太学,太学生员学习儒家五经,学完经考试合格后即可到政府任官,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促进思想上的统一,因此太学的创办在文化上提升了大一统的水平。故答案为A项。太学不是管理地方教育的机构,排除B项;太学生员来自于中央官和地方官的推荐,并非面向社会。面向社会的是科举制,排除C项;太学生员学习儒家经典,无法培养精通各派学术经典的人才,排除D项。‎ ‎24.宋代之前儒家经典主要是指“五经”,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其原因主要在于 A. 社会主流思想的演变 B. 政府选官的需要 C.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D. 八股取士的实施 ‎【答案】A ‎【解析】‎ 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儒家经典被缩减为《四书》《五经》,特别是《四书》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故A正确;宋代以后“四书”的地位逐渐超过了“五经”与政府选官的需要、社会经济迅速发展关系不大,排除B、C;明朝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D错误。‎ ‎25.“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己,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与此文观点相符的是 A. 孟子的“仁政”‎ B. 黄宗羲的“人民为主”‎ C. 顾炎武的“经世致用 D. 王阳明的“心学”‎ ‎【答案】C ‎【解析】‎ 作者认为认为君子做学问是为了明道救世,空谈诗文义理与治世无益,体现了顾炎武倡导的“经世致用”思想,即求实的学风。故选C项。A、B和D不符合题意。‎ ‎26.下图为宋代苏轼的书法作品《寒食帖》,下列对该贴字体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A. 非真非草,行云流水 B. 写意奔放,风卷残云 C. 方正平直,循乎法度 D. 笔画圆匀,形体修长 ‎【答案】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能力。《寒食帖》是苏轼的作品,从书法的角度看,有草书的风格但又不完全,具有行书的特点,所以本题选择A选项。B选项形容的是草书;C选项是楷书的特点;D选项是篆书的特点。‎ ‎27.历史示意图通常以简单的线条和符号等反映人类某一时期的经济、政治、军事和文化状况。下边示意图反映的历史事件 A. 开启了各地文明会合交融的历程 B. 导致了欧洲贸易的中心发生转移 C. 矛头直指欧洲各国封建专制制度 D. 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束缚 ‎【答案】D ‎【解析】‎ 材料明显表明箭头的源头是意大利。结合所学,发端于意大利的文艺复兴以人文主义冲击了宗教神权的束搏,故选D。启蒙运动的中心是法国,矛头直指欧洲各国的封建专制制度,排除B;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中心由地中海沿岸转移到大西洋沿岸,排除B;起始国为葡萄牙和西班牙的新航路的开辟,开启了各地文明会合交融历程,排除A。‎ ‎28.伏尔泰曾说:“当你睡觉在第二天醒来时,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不会在半夜三更从你妻子的怀抱里或从你孩子的拥抱中被人家拖出去押入城堡,或流放沙漠;当你若有所思,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这说明伏尔泰主张 A. 教皇赋权 B. 天赋人权说 C. 开明专制 D. 主权在民 ‎【答案】B ‎【解析】‎ ‎【详解】“你的财产还和昨天一样,没有丝毫变动”“你有权发表你的一切想法”说明人的权力的自然赋予性,B正确;材料不是说权力是上帝教皇赋予,A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开明专制,C错误;主权在民不符合材料主旨,D错误。‎ ‎29.启蒙运动起源于西方社会对思想自由的新要求,它是文艺复兴以来人文精神进一步发展的结果。启蒙运动对人文主义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A. 提倡人性解放 B. 冲击宗教神权束缚 C. 主张信仰自由 D. 获得人本身的解放 ‎【答案】D ‎【解析】‎ ‎【详解】启蒙运动不仅反对封建神权思想,还反对君主专制和等级制度,促使人本身的解放,D正确;人性解放是文艺复兴时期也主张,A错误;B是宗教改革也主张;宗教改革也主张信仰自由,C错误。‎ ‎30.下图生动反映了我国古代一项技术发明的工艺流程。该技术发明 A. 唐朝末年开始应用于军事 B. 为远洋航行提供技术支持 C. 最终成熟归功于北宋毕升 D. 曾促进西欧文化事业发展 ‎【答案】D ‎【解析】‎ ‎【详解】材料中图片是造纸的制作过程,造纸术促进了西欧文化事业发展,D正确;A是火药影响;B是指南针发明影响。C是活字印刷术。‎ ‎31.中国诗词学会史文山说“它以俗为尚和口语化、散文化的语言风格,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具有明快显豁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众文学民间文学。”下列作品属于这一文学体裁的是 A. B. C. D. ‎ ‎【答案】C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古代中国的文学艺术。《诗经》的特点是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语言丰富,内容古朴,现实感强,与材料不符,故A项错误。《离骚》是抒情长诗,特点是想象奇特,具有浪漫主义风格,故B项错误。《窦娥冤》是元曲的代表作,通俗生动,豪放飘逸,“是融大俗大雅于一体的绝唱”,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正确。《红楼梦》为明清小说的代表,故D项错误。‎ ‎32.联合国定2005年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1905年这个科学史上的“奇迹之年”。这年一位青年人发表的几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这位“青年人”是 A. 伽利略 B. 牛顿 C. 爱因斯坦 D. 普朗克 ‎【答案】C ‎【解析】‎ ‎【详解】“几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可知是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5篇文章于当年国际物理学界声望最高的《物理学杂志》上,改变了传统物理学方向,C正确;A和B都属于近代物理学;量子论发明是1900年,D错误。‎ ‎33.马丁·路德认为,基督教徒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是上帝统治的宗教世界,一个是国王统治的世俗世界。教皇的职责就是涉及灵魂的事情,不应涉及金钱、土地和权利。该材料表明他主张 A. 承认世俗国家存在的必要性 B. 建立独立于教会的世俗政权 C. 反对罗马教皇对人民的剥削 D. 建立和发展近代的民族国家 ‎【答案】B ‎【解析】‎ 材料“教皇的职责就是涉及灵魂的事情,不应涉及金钱、土地和权利”反映了教会政权与世俗政权相互独立,体现了建立独立于教会的世俗政权的主张,故B正确;材料不是说明世俗国家存在的必要性问题,而是世俗政权独立于教会,故A错误;材料并不是主张维护人民的利益,故C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建立近代民族国家的主张,故D错误。故选B。‎ ‎34.谭嗣同《仁学》:“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下列与材料思想相似的是 A. 社会契约 B. 民主共和 C. 理性判断 D. 三权分立 ‎【答案】A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维新思想和社会契约的相关知识点,旨在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材料的解读和分析能力。根据材料“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曰共举之,则非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曰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可知材料主要是强调君主和人民之间的契约关系,人民可以选出君主,也可以废除君主,A项正确;材料有“君”的存在,不是民主共和,B项排除;材料是强调社会契约,不是理性判断,C项错误;三权分立是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材料未体现,排除D。故选A。‎ ‎35.“善师四夷者,能制四夷;不善师四夷者,外夷制之。”以下最早提出这一思想的人是 A. 魏源 B. 洪仁玕 C. 李鸿章 D. 康有为 ‎【答案】A ‎【解析】‎ ‎【详解】“能制四夷”可知是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属于魏源最早提出思想,A正确;洪仁玕著有《资政新篇》,主张发展资本主义,B错误;李鸿章是洋务派思想代表,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C错误;康有为是维新派思想代表,主张君主立宪制,D错误。‎ ‎36.梁启超后来在反思维新变法时指出:学习西学,维新改革是追求真理,是大势所趋,不必事事缘附孔子,西学缘附中学,作茧自缚,束缚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他这里直接驳斥的是 A. 洪秀全 B. 李鸿章 C. 康有为 D. 谭嗣同 ‎【答案】C ‎【解析】‎ 根据“梁启超后来在反思维新变法”“不必事事缘附孔子,西学缘附中学”,结合所学,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康有为利用儒家思想宣传维新变法思想,这是其软弱性、妥协性的表现,C正确;洪秀全是太平天国运动的领袖,不符合“梁启超后来在反思维新变法”,排除A;李鸿章是洋务派代表,排除B;谭嗣同是维新派代表,但其思想不符合“事事缘附孔子,西学缘附中学”,排除D。‎ ‎37.“西化”是一个渐进吸收西方思想文化并转化为行动的过程。如首次接触“进化论”并转化行动是在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维新运动时期 C. 清末新政时期 D. 新文化运动时期 ‎【答案】B ‎【解析】‎ 结合所学,资产阶级维新派严复翻译进化论思想并传入我国,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宣传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并通过维新变法运动转化为行动,故B正确;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是中体西用,不符合首次接触“进化论”,排除A;20世纪初清末新政时期,1915年新文化运动开始,不符合“首次”,排除CD。‎ ‎38.李大钊在《民彝与政治》中指出:“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是故君主生则国民死,专制生则自由亡。”与材料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的内容是 A. 提倡民主反对专制 B. 提倡科学反对愚昧 C. 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D. 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答案】A ‎【解析】‎ 李大钊主张“民与君不两立,自由与专制不并存”,“民”指的是国民、“君”指的是皇帝,意思是国民和皇帝不能同时存在,民主自由和君主专制不能同时存在。据此可知,李大钊主张的是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故正确答案为A。其他三项也是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但不符合题意,排除。‎ ‎39.观察图片,下列相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 图片①中的发明出现于中国战国时期,宋朝时应用于航海 B. 图片②中的武器,中国于1964年试验成功,表明中国在该领域领先于世界 C. 图片③中反映的技术,是新时期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成果 D. 图片④中反映的载人航天技术,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 ‎【答案】D ‎【解析】‎ ‎【详解】2003年神舟五号飞船升空中国是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该技术的国家,D正确;罗盘针并不是发明于战国时期,A错误;1964年原子弹爆炸并不能说明中国在该领域领先于世界,B错误;“东方红一号”发射于1970年,不是新时期中国空间技术的重大成果,C错误。‎ ‎40.《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以欧也妮的爱情和婚姻悲剧为中心事件,层层剖析了葛朗台的罪恶发家史和泯灭人性的拜金主义。以下美术作品中与这部文学作品风格相同的是 A. 自由引导人民 B. 向日葵 C. 格尔尼卡 D. 拾穗者 ‎【答案】D ‎【解析】‎ ‎《欧也妮·葛朗台》以吝啬鬼葛朗台的家庭生活和剥削活动为主线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与这部文学作品风格相似的是米勒的拾穗者,故D项正确;《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作品;《向日葵》是印象画派;《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作品。均不符合题意。‎ 二、判断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正确的涂正确,错误的涂错误。)‎ ‎41.下图所示是我国西汉初推行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郡国并行制,造成了地方诸侯势力膨胀威胁中央集权的问题。‎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图片中有郡和国,说明是西汉时期推行的郡国并行制,该制度下诸侯国拥有独立性,不利于中央集权加强,本题正确。选择A。‎ ‎42.公元前5世纪中期,由于平民的反抗,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标志着成文法诞生,也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平民的参政权利,促进了民主政治的发展。‎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罗马制定了《十二铜表法》一定程度上保护平民利益,不是保障了平民的参政权利,本题错误,选择B。‎ ‎43.武昌起义打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反抗清朝专制统治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则打响了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在武昌起义之前资产阶级革命派已经发动过多次反对清政府的武装起义,武昌起义不是第一枪。因此本题说法错误。‎ ‎44.德国宰相俾斯麦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制定不仅是参照了英国的立宪制度,更重要的一点还是得益于美国。”其“得益于美国”体现在借鉴了美国的联邦制。‎ ‎【答案】正确 ‎【解析】‎ 在国家结构上,德意志帝国实行联邦制,而在整体上,德意志帝国实行君主立宪制。故判断正确。 ‎ ‎45.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商讨新中国的成立问题。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共同纲领》,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和政务院总理。‎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政务院总理是1949年10月1日由国家主席任命,不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选举,故本题错误,选择B正确。‎ ‎46.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因美国在古巴布置导弹而引起的国际事件,反映了美苏冷战下国际局势的紧张。‎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1962年古巴导弹危机是因苏联在古巴布置导弹而引起的国际事件,本题错误,选择B。‎ ‎47.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人物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树立了人的尊严与权威,体现了希腊文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普罗泰格拉是古希腊智者学派代表,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体现出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特点,本题正确,选择A。‎ ‎48.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建立三权分立的共和政体。‎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孟德斯鸠反对君主专制,提出了“三权分立”学说,主张建立三权分立的君主立宪制政体,不是共和制政体,本题错误,选择B项。‎ ‎49.1982年,邓小平在中共十二大上,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答案】错误 ‎【解析】‎ ‎【详解】1987年,在中共十三大上,邓小平系统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故该题表述错误。‎ ‎50.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 ‎【答案】正确 ‎【解析】‎ ‎【详解】1895年底,法国卢米埃尔兄弟首次向公众放映自己拍摄的电影短片,标志着电影的诞生,正确表述,选择A正确。‎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51.近代以来,面对列强的侵略,中国军民坚决维护国家主权,谱写了抗击入侵者的光辉篇章。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 材料二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胡锦涛在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材料三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谱写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抵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彻底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 ‎——习近平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上的讲话(2014.12.13)‎ 材料四 二战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请回答:‎ ‎(1)将表格中的内容补充完整①_________②_______。并指出②对中国社会造成的最主要影响。‎ ‎(2)根据材料二,归纳中国抗战的特点。分别举出国共两党军队抗击日军取得重大胜利的一个战例。‎ ‎(3)根据材料三、四,概括中国抗日战争的伟大意义。‎ ‎【答案】(1)①《马关条约》②《辛丑条约》影响: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社会。‎ ‎(2)特点:政治上国共合作;军事上两个战场相互配合,共同抗日。‎ 战例:国民党军队:台儿庄战役;中共军队:平型关或百团大战。‎ ‎(3)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为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开辟实现民族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重要条件(或壮大了中共及其人民军队的力量,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基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解析】‎ ‎【详解】(1)依据材料一表格甲午中日战争可知是《马关条约》;依据八国联军侵华可知《辛丑条约》;依据《辛丑条约》对于中国社会性质的影响回答即可。‎ ‎(2)特点:依据“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可知答案;战例:从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国共产党敌后战场回答。‎ ‎(3)依据“洗刷了近代以后中国屡遭外来侵略的民族耻辱,极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自豪感”“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一想有多少师团的日本兵可以因此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以及所学从中国和世界影响回答。‎ ‎52.在中华民族为独立和富强而奋斗的历程中,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以其卓著的理论贡献和实践精神,成为站在时代前列的伟人。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此国民之公意,文实遵之,以忠于国,为众服务。至专制政府既倒,国内无变乱,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斯时,文当解临时大总统之职,谨以此誓于国民。‎ ‎——大总统誓词 材料二 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材料三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建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发展。‎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孙中山为之奋斗的革命目标。‎ ‎(2)根据材料二,归纳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3)概括材料三的观点,说明材料三中的观点在中共十四大得到怎样的创新?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哪次会议上?‎ ‎(4)综合上述材料与所学知识,举出三位伟人共同的精神品质。‎ ‎【答案】(1)目标:推翻清政府(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2)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 ‎(3)创新: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 会议:中共十五大。‎ ‎(4)品质: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等。‎ ‎【解析】‎ ‎(1)根据材料一“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民国卓立于世界,为列强公认。”可知孙中山奋斗的革命目标。即推翻清政府(倾覆满洲专制政府);巩固中华民国;图谋民生幸福;实现国家独立富强。‎ ‎(2)根据材料二“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争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可知毛泽东提出的中国革命道路。‎ ‎(3)从材料三“建立起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可知,中共十四大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根据所学可知邓小平理论被正式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是在中共十五大。‎ ‎(4)根据所学可知三位伟人在不同时期为中国的独立和富强提出了各自的奋斗目标,体现的共同精神品质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创新精神;忧国忧民的情怀等。‎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10分。)‎ ‎53.读下列关于世界政治格局变化趋势图:‎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相关问题:‎ ‎(1)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出“从两极到多极”的演变趋势。据此,补充图中A、B两处相应的事件。‎ ‎(2)1947年美国出台杜鲁门主义,标志美苏冷战全面开始。请回答,导致美苏两国关系由战时盟友到战后对手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依据图片信息与所学知识,指出推动国际政治格局走向多极化趋势的根源。‎ ‎(3)1965-1975年十年间,欧共体的成立、日本经济的崛起冲击了两极格局,推动国际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的出现。请依据此范例,分别陈述关于1945-1955年、1985-1995年两个十年间的国际政治格局。‎ ‎【答案】(1)A:华约组织的成立B:苏联解体。‎ ‎(2)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加剧。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或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不均衡的规律)‎ ‎(3)1945-1955年十年间,出现了北约和华约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局面,标志美苏两极格局正式形成。‎ ‎1985-1995年十年间,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 ‎【解析】‎ ‎【详解】(1)依据数轴时间1955年可知是华约建立,B依据1995年之前时间可知是1991年苏联解体。‎ ‎(2)原因:依据所学可知是美苏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回答;根源:依据数轴可知是经济力量的多极化。‎ ‎(3)依据材料范例,1945-1955可知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两极格局形成;1985-1995可知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 ‎ ‎ ‎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