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0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山东省泰安市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可编辑) PDF版含答案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试卷类型:A 高 二 年 级 考 试 历 史 试 题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 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 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2B 铅笔(按填涂样例)正确填涂;非选择题答案必须使用 0.5 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 请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 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一、选择题:本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 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 有学者指出:“分封制度对相对于四夷的中国传统的形成与扩大,对中国文化自先 秦以来日益壮大与普遍认同的获得,起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这里主要强调 A. 分封制扩大了西周的疆域 B. 分封制极大地巩固西周统治 C. 分封制推动中原文化的传播 D. 分封制阻碍了中华民族融合 2. 加官是汉武帝发明的官制,侍中、左右曹诸吏、散骑中常侍,皆加官,多至数十人。 虽无职掌,谓之宿卫(近在皇帝身边),讲议朝政,奉诏治事。 武帝决事禁中,希见卿相。 下 列对于该机构权力的理解准确的是 A. 以中御外,加强皇权 B. 参与机要,取代相权 C. 位高权重,掌控决策 D. 废除丞相,皇权独揽 3. 科举制创立于隋唐,对后世有巨大的影响。 曾有人对唐朝进士出身情况做出了如下统计,据此 可知,唐朝的选官制度 A. 依然是为选拔士族子弟而设立的 B. 兼顾寒素、小姓,扩大选拔范围 C. 沿袭以门第出身作为选官的标准 D. 杜绝了世代公卿、门阀恩荫现象 2020.7 1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4. 清代学者赵翼认为,“国初以来,设立议政王大臣,彼时因有议政处,是以特派王大 臣承允办理,自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之后,皆系军机大臣每回召对承旨遵办,为满洲大学 士、尚书向例俱兼虚衔,并无应办之事,殊属有名无实。 ”由材料可知 A. 议政王大臣会议具有早期议会的基本特征 B. 议政王大臣会议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 C. 雍正皇帝因为在东北用兵设立了军机处 D. 军机处的设立使清朝实现了皇权高度集中 5. “由于城邦的政治制度,这些身为公民的希腊人实际上并不需要劳作,他们有充足 的时间做理性的思考和感性的尝试。 而中国的农耕社会,就不会有如此一大群清闲的统 治阶层,整日不必做其他事情,只是发展心智活动。 ”材料可以用来论证 A. 特定的社会条件孕育了独特的精神文化 B. 古代希腊人比中国人更具人文情怀 C. 理性思考和感性尝试是民主政治的唯一标准 D. 小农经济阻碍了中国人的心智发展 6.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在谈到他生活时代的雅典时说,“这里的公民灵魂变得非常 敏感,只要有谁建议要稍加约束,他们就觉得受不了,就要大发雷霆……他们真的不要任 何人管了,连法律也不放在心上,不管成文的还是不成文的。 ”柏拉图在此主要强调的是 A. 雅典的直接民主存在严重弊端 B. 民主思想和人权思想根深蒂固 C. 改造城邦政治的必要性 D. 雅典公民充满了自由精神 7. 古罗马法中的“排放雨水之诉”规定:除非邻人之建筑物将倾等原因,邻人不应因 单方利益而改变雨水的自然流道。 这表明在古代罗马 A. 重视遵循自然规律 B. 通过立法防灾治灾 C. 注重保护私人利益 D. 具有环境保护意识 8. 有学者认为,“英国政体是典型的立宪君主制……英国政体体现的权力关系首先 是国王作为虚位元首凌驾于各实质权力之上,行使形式上的立法、行政和司法大权。 在实 质权力部分,拥有立法权的议会下院作为民选代议机构产生首相及其领导的内阁”。 这表 明近代以来的英国 A. 英王权力凌驾于议会之上 B. 立法权高于行政权和司法权 C. 英王行政权和司法权平行 D. 从 1689 年开始英王就是无权虚君 2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9. 1789 年,美国国会通过了《客籍法》《惩治叛乱法》等四项法令,授权政府可以逮捕 任何威胁或反对联邦政府的外来侨民和美国公民。 美国国会此举旨在 A. 扩大联邦政府的行政权 B. 改变权力制衡的机制 C. 维护联邦的统一与稳定 D. 限制外来移民的迁入 10. 1875 年法国制宪会议讨论宪法草案时各派争执不休,共和派议员瓦隆提出一项 修正案:“为了选举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一个国民议会,选举以绝对多数 进行,总统任期 7 年,可以连选连任。 ”该修正案以 353:352 票获得通过,以迂回的方式肯 定了共和制度。 这反映了 A. 共和政体是妥协的产物 B. 各派别间有斗争有合作 C. 共和派内部的团结合作 D. 共和制度最终得以巩固 11. 1871 年宪法宣称,德意志帝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君主立宪国家,但马克思却说德 意志是“一个以议会形式粉饰门面、混杂着封建主义残余、已经受到资产阶级影响、按官 僚制度组织起来,并以警察来保卫的、军事专制制度的国家。 ”这主要是因为德意志 A. 宰相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 B. 国家元首是皇帝 C. 各邦保留了一些自治权 D. 立宪是虚专制是实 12. 蒋廷黻在其著作《中国近代史》中写道:“1854 年,一个法国人在广州打死了一个 英国人,广州的府县劝他们自行调解。 ”广州府县的这种行为主要是 A. 按国际惯例尽量避免国际纠纷 B. 吏治腐败逃避管理责任 C. 《南京条约》附件的制约 D. 畏惧洋人不敢得罪双方 13. 有学者认为:19 世纪中后期, 近代中国由天朝中心主义转型为现代国际社会一 员,并艰难地转向主权国家间的现代外交模式。 下列表述最符合清政府这种“转型”的是 A. 放弃对周边国家的传统宗藩隶属关系 B. 允许外国人到中国游历、经商和传教 C. 不断地与西方国家签订各种类型条约 D. 向外国派出公使并在外设立使馆 14. 1909 年,广东省咨议局(清政府为预备立宪而设立的地方咨议机关)首次进行议 员选举,广州府合格选民共 1600 余人,真正投了票的仅有 399 人。 该府共设 85 个投票 所,其中有一所得 16 票,算是较多的,有 60 处仅有一票。 由此可知,当时 A. 预备立宪违背潮流 B. 南方革命思想宣传深入 C. 清朝统治日益孤立 D. 政治改革缺乏群众基础 3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15. 1917 年,某著名教育人士在日记中记载:“新知事(县长)于昨日初夜入城,今朝接 篆视事(上任)后,即诣各庙拈香行跪礼拜礼,仍是旧官僚之行为也。 (新知事)由庚子、辛 丑并科举人出身,非新派一流人,可望其布泽于民也。 ”该日记可以用来佐证 A. 维新变法的必要性 B. 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C. 新文化运动的进步性 D. 国民革命的不彻底性 16. 新文化运动后期, 文艺界的青年人一度把传统文化中个人安身立命之所的 “家 庭”描绘成极度黑暗恐怖的名利场和充满流毒、压抑和变态的地狱魔窟。 这反映出当时 A. 文艺界主导了新思想潮流 B. 全面西化否定传统文化成为时尚 C. 个人主义已成为国民共识 D. 传统的家庭观念发生了根本变化 17. 1872 年,德文版《共产党宣言》序言指出,“不管最近 25 年来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 化,《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后来尤其是巴黎公社的实 际经验,证明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 这反映了当时 A. 工业革命缓和了阶级矛盾 B. 巴黎公社丰富了马克思主义 C. 国际工人运动陷入了低潮 D. 马克思主义已不适应社会发展需要 18. 有学者认为,“与其说十月革命是社会主义性质的, 不如说它是无产阶级领导的 民主主义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 ”其依据是因为苏维埃政权 A. 颁布了《土地法令》 B. 处死了末代沙皇 C. 颁布了《和平法令》 D. 推翻了临时政府 19. 1927 年 8 月,中共中央一方面重申“完全解放中国于外国资本压迫之下”;另一方 面又指出,“在民众暴动胜利的地方,应避免与列强发生过早的武装冲突”。 由此可知,当 时中共中央 A. 主张重新认识列强的对华政策 B. 认识到了革命面临的形势 C. 对列强认识不同导致政治分歧 D. 为了争取列强的支持 20. 1935 年毛泽东把一切拥护中国革命和建设,推动中国社会发展的阶级、阶层和社 会集团都纳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其定义为人民。 这一做法 A. 有利于团结各阶层共同抗战 B. 明确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方向 C. 标志着团结抗战局面的形成 D. 成为中国共产党生死攸关的转折 21. 抗战时期,一批史学家注重研究中国古代社会的性质和历史发展趋势。 如 1945 年郭沫若在《战时中国史学研究》中说:“旧的封建生产方式早已完全过时,而且危害着现 代社会。 ……中国应当现代化、工业化。 ”这些史学家旨在 A. 敬仰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 B. 展示历史学界的最新研究成果 C. 为民族复兴提供历史依据 D. 说明历史研究应尊重客观史实 4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22. 1954 年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章程》有以下部分条款:“三、协助国家机关,推 动社会力量,实现国家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建设计划。 四、密切联系群 众,向有关国家机关反映群众的意见和提出建议。 ”由此可知 A. 政协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关 B. 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 C. 政协成为各党派的联合执政机构 D. 政协的职能发生了转变 23. 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台湾事实上的独立是不可能被承认的, 尤其在国民党 为挽回面子宣称要反攻大陆的情况下更是如此。 可以说台湾的自治直到今天仍使中国内 战处于一个相持局面。 ”这表明 A. 海峡两岸渴望祖国的统一 B. 台湾与大陆始终不可分割 C. 中共热切盼望台湾回归祖国 D. 美国不再干涉台湾问题 24. “1945 年春,美国和苏联军队在欧洲大陆遭到战争摧残最严重的地区汇合。 比德 国战败这个马上就要成为现实更重要的是,对未来世界而言,这具有某种程度上十分重 要的象征意义”。 这里的“象征意义”是指 A. 欧洲即将结束纷争实现合作走向统一 B. 欧洲事实上划分成西方和苏联的势力范围 C. 正式将德国分割成两个单独的政治实体 D. 世界将在美苏主宰下重建和平安全体系 25. 法国总统戴高乐曾经指出:“建设欧洲是要以能行动的、具有权力的、能负担责任 的因素为基础的。 这些因素,就是国家。 只有国家才是有权命令并有权要求服从的实体。 在当前,除了由各个国家组成的欧洲之外,没有,也不可能有。 ”这表明戴高乐 A. 认为欧洲的恢复和发展需要得到美国的援助 B. 希望进一步加快欧洲一体化进程 C. 主张主权国家是实现欧洲联合的基础 D. 强调法德和解是欧洲联合的基本前提 26. 1973 年 1 月 5 日,国家计划委员会提交了《关于增加设备进口,扩大经济交流的 请示报告》,建议在今后 3 至 5 年内从发达国家引进 43 亿美元的成套设备,这就是所谓 的“四三方案”。 这一方案推动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二次对外引进高潮的出现,不少项目 都在 70 年代末期和 80 年代初期建成投产。 该方案出台表明 A. 西方爆发经济危机寻找新的市场 B. 中国全面开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C. 中国与西方关系有了大幅度缓和 D. 中国抛弃“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方针 5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27. 2009 年7 月 7 日, 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俄罗斯新经济学院毕业典礼的演讲中说: “对于以往相互抗衡的对手而言,相互建立持久的伙伴关系有很大的困难,改变我们的政 府和官僚机构数十年来形成的习惯势力,任务也十分艰巨。 ”这说明 A.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流 B. 美俄关系走向缓和 C. 美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 D. 冷战思维根深蒂固 28. 自 1922 年起,英国和法国的关系便处于“有礼貌的破裂阶段”。 最能体现这种状 况的是 A. 英国对德国实行绥靖政策 B. 法国与美国结盟 C. 法国单独占领德国的鲁尔地区 D. 英国不主张过分削弱德国 29. 德国纳粹党“二十五点纲领”第四点说,“只有本民族同志才能成为公民,不分职 业如何,凡是有日耳曼血缘的人才能成为本民族同志。 ”这主要反映了纳粹党的 A. 爱国主义倾向 B. 复仇主义倾向 C. 种族主义倾向 D. 沙文主义倾向 30. 美国人阿兰· 坎彭在《第一场信息战争》中写道,海湾战争是一场“一盎司硅片比 一吨铀还要有作用的战争”。 这说明 A. 核武器的破坏作用已消失 B. 科学技术是决定战争成败的唯一因素 C. 现代战争不需要人的参与 D. 信息技术在战争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 4 题,共 55 分。 31.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唐代是中国历史上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一个最大的转捩中枢。 唐以后中国的历 史演变是好是坏,那是另外一回事,但罗马帝国亡了,以后就再没有罗马。 唐室覆亡以后, 依然有中国,有宋有明有现代,还是如唐代般,一样是中国。 这是中国历史最有价值最勘 研寻的一个大题目。 这也便是唐代之伟大远超过罗马的所在,更是它远超过世界其他一 切以往的伟大国家之所在。 ———据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选取唐代的一项政治制度,结合其运行机制,对材料观点加以阐释。(14 分)(要求:表 述成文、观点明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 32.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1905 年,美国政府经过调查发现,庚子赔款中美国索赔额度虚高。驻美公使梁 诚闻讯后,立即抓住机会向美方提出了降低赔款数额的要求,并积极在美国国会及议员 中游说。 1908 年 5 月 25 日,美国国会通过罗斯福的谘文,指出:“我国宜实力帮助中国厉 行教育,使此巨数之国民能以渐融洽于近世之境地。 援助之法宜招导学生来美,入我国大 6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学及其它高等学社,使修业成器,伟然成才。 ”同年 7 月 11 日,美国驻华公使柔克义向中 国政府正式声明,美国将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1911 年初, 利用庚款而专门为培养赴美留学生的清华留美预备学校正式成立,1928 年改名为清华大学。 到 20 世纪 30 年代,美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中国留学生最多的国家。 同时,美国在中国建立了 12 所教会大学,这其中就包括燕京大学。 ———据徐建平《美国退还部分庚子赔款史实考》 美国将所得“庚子赔款”的半数退还给中国,作为资助留美学生之用。 对此作出合理 解释。 (14 分) 33. (13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图 1 1776 年的美国 图 2 1870 年的美国 图 3 二战后美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军事基地 7 高二历史试题 第 页(共 8 页) (1)概括指出美国领土和势力扩张的空间演进特征,并结合史实分析其政治因素。 (9 分) (2)结合史实说明美国领土和势力扩张对世界格局产生的影响。 (4 分) 34. (14 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 世纪 60 年代中期以后, 中国媒体开始重视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经济实力 增长以及在国际上的重要性,大量关于欧洲经济共同体的积极评价出现在中国媒体上。 ———相关数据根据《人民日报》刊载的文章、报道整理 材料二 中美关系的缓和大大促进了西欧国家同中国发展关系的进程,截止到 1975 年,中国已经与除了爱尔兰之外的欧共体所有成员国建立了正式外交关系。1973 年11 月, 欧共体委员会主管对外关系的副主席索姆斯正式向中国驻比利时大使李连璧表示:“欧 共体随时准备和中国就贸易协定开始谈判,以建立事实上的关系。 ”1974 年底,中国看到 欧共体作为西欧部分发达国家组成的一个经济一体化程度较高的主权国家的联合体在 抗衡两霸斗争中的作用,作出了与欧共体建交的重大决策。1975 年 9 月,中国与欧洲经济 共同体正式建交。 ———据丁超《冷战时期中国与欧共体关系研究》 (1)20 世纪 60 年中期以后,中国对欧洲经济共同体积极评价大量增加。 结合国际国 内政治状况分析其原因。 (6 分) (2)指出中国与欧洲经济共同体建交时的国际政治形势,并说明中国与欧洲经济共 同体建交的意义。 (8 分) 年份 文章总数 (篇) 持积极态度的 文章数量(篇) 持消极态度的 文章数量(篇) 其他 (篇) 1966 82 20 48 7 1969 151 64 87 6 1972 63 47 13 3 1975 297 175 85 37 8 2020. 7 高 二 年 级 考 试 历史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一、选择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 5 分,共 45 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题,共55分) 31. (14 分) 示例 1: 唐代施行的三省六部制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影响深远。 (2 分) 阐释:唐代在中央实行三省六部制,建立起较完备的中枢权力体系。 (2 分)三省长官 共为宰相,与皇帝一起在政事堂讨论国家大事并作出决定、制定政策。 (2 分)三省之间分 工明确,又互为补充,提高了办事效率。(2 分)相互牵制,分割相权,避免了权臣独揽大权, 有利于加强皇权。 (2 分)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既对宰相做出的决策提出异议,也对皇 帝的做法提出不同意见,可以避免君主独裁造成的失误。 (2 分) 三省六部制确立的权利的相互制约与高效运行机制,被后世所沿用,对国家体制产 生了深远影响。 (2 分) 示例 2: 唐代施行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选官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影响深远。 (2 分) 阐释:唐代科举制日臻完善,成为中央统一分科、定期举行的考试选官制度。(2 分)科 举考试侧重于内容的变革,是所有朝代中科举科目最多最完善的一个朝代,并首创了武 举和殿试。(2 分)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官员的文化素质,提高了行政效率与治国理 政水平。(2 分)扩大了官吏人才的来源,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扩大了统治基础。 (2 分) 唐代科举制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 奠定了后世科举制发展的基础。 (2 分)科举制推动了整个社会文化事业和教育水平的提高,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繁荣 的制度保障之一。 (2 分) (若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即可得分) 32. (14 分) 解释:庚子赔款是列强通过侵华战争和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人民头上的,本身就 是不公正、不合理、掠夺性的赔款。 (2 分)美国退款一方面是因为美国所得赔款数额确实 虚高,(2 分)另一方面也是中国外交努力和据理力争的结果。 (2 分)美国资助中国留美学 题 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 案 题 号 答 案 C 16 B A 17 B B 18 A D 19 B A 20 A A 21 C C 22 D B 23 B C 24 B A 25 C D 26 C C 27 D D 28 D D 29 C B 30 D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1 页(共 2 页) 生,其意图是向中国输出美国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加强文化渗透,便利美国的经济侵 略、政治侵略和文化思想控制。 (4 分) 通过庚子退款资助留美学生,客观促进了与之相关联的中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学习 了美国的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2 分)扩大了美国在中国的影响,便利了美国对中国的渗 透和控制。 (2 分) 33. (13 分) (1)特征:美国领土由建立之初大西洋沿岸十三州逐步扩展到太平洋沿岸,二战后美 国势力扩张到全球。 (3 分) 因素:独立战争胜利,摆脱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建立了独立的国家;《1787 年宪法》创 立了总统制共和制,奠定了政治基础。 南北战争维护了国家统一,为资本主义发展扫清了 障碍;西进运动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拓宽了美国的疆土。 利用两次世界大战壮大了自己的 实力;二战后通过“冷战”、两极对抗、美苏争霸势力扩张到全球。 (6 分。 每点 1 分,答出 6 点即可) (2)影响:壮大了资本主义世界的力量;改变了传统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2 分)二战后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通过冷战和美苏争霸,确立了两极对峙的世界格 局。 (2 分) 34. (14 分) (1)原因:中美长期对抗,中苏关系持续恶化,国际环境的恶劣,促使中国积极拓展外 交空间;中国认识到欧共体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维护国家独立,抗衡霸权主义中的作 用;70 年代以后中美关系缓和推动中国先后同欧共体大多数成员国建交。 (6 分。 其他答 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2)形势:两极格局对峙,美苏争霸加剧;随着西欧、日本和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多 极化趋势出现并得到发展; 社会主义阵营瓦解, 资本主义阵营独立倾向加剧;70 年代以 后,中美关系缓和,国际上出现了与中国建交的热潮,整个国际局势趋向缓和。(4 分。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分) 意义: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改善我国的外交环境;有利于维护和实现国家的 根本利益,促进经济的发展;有利于欧共体经济的发展和国际政治地位的提高;有利于推 动国际关系的民主化和建立国际新秩序,促进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有利于打破两极 格局,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4 分。每点 1 分,答出 4 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得 分) 高二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第 2 页(共 2 页)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