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14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9届河南省滑县第二高级中学高二12月月考(2017
滑县二中高二12月月考历史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选择题(共30题 ,每题2分 ,共60分) 1.春秋战国时期有人提出:“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诛而不赏,则勤励之民不劝;诛赏而不类,则下疑、俗险而百姓不一。”这个人最可能是( )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非子 2.汉代董仲舒将日食等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作为联系起来,君主也常以罪己方式来应对灾异。到了清代,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到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否则被皇帝训斥。这反映出( ) A.“天人感应”的意图被曲解 B.皇帝推卸政治责任 C.“敬天”传统受统治者重视 D.君主专制得到强化 3.家乡情民族风歌曲《六尺巷》:“我家两堵墙,前后百米长,德义中间走,礼让站两旁;我家一条巷,相隔六尺宽,包容无限大,和谐诗中藏。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街坊邻里常相敬,一段佳话永流芳……”该歌曲体现的思想与下列哪一思想出自同一学派( ) A.君者,民之源也,源清则流清,源浊则流浊 B.以虚无为本,以因循为用,无成势,无常形 C.绝圣弃智,而民利百倍。绝仁弃义,而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D.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濒,渔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 4.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指出:“理学并不仅仅是对前秦和两汉儒学的继承和发展。它部分是对传统的重新发展,部分是全新的创造。”“全新的创造”是指( ) A.强调人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凸显人性尊严 B.吸收佛教和道教思想,使儒学发展形成新的理论体系 C.融合阴阳家、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而形成了新儒学 D.强化了儒家的纲常伦理道德,借此维护封建专制统治 5.明代中后期,有越来越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面、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能工巧匠、名医名卜等则通过技艺,获得了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收益。这反映了当时( ) A.重农抑商政策松弛 B.社会价值体系多元化 C.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D.社会文化的高度繁荣 6.晚明时期,一批颇具影响力的民间社团在江南地区竞相兴起,成为反映当时社会变迁的重要因素。由表中信息可见当时( )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晚明时期会社简表 名称 地点 描述 匡社 苏州 王夫之与友人立志匡时救世 复社 吴江 黄宗羲等人訾毁时政,裁量公卿 岭南会馆 苏州 广州商人联乡谊,保商务,谋公益 讲学会 无锡 东椿书院组织学者面向大众,讲求实学 A.文化政策开明,社会舆论较为自由 B.中小市镇大量兴起,出现反传统舆论 C.传统四民结构松动,社会分化加快 D.商品经济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 7.清史专家黄爱平指出:“明末清初,是中国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传统学术发展演变的重要转折阶段……在天地翻覆的磨难中,中国传统学术(儒家思想)完成了由宋明时期的思辨哲学向清代传统经学的转变。”对出现这种“转变”理解不正确的是( ) A.这种转变表现为理学向经世致用思想转变 B.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是这种转变的根源 C.明清学术思想的发展受政治环境的变化影响 D.明清儒学冲破了宋明理学的弊端 8. “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在这个时期的形形色色中,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但也有不少为这时期所特有的。这个时期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充满了强烈的政治、社会和思想的活动。”这个时代( ) A.设计了未来理想的社会制度 B.坚持国家权力高于宗教 C.主张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 D.倡导知识即美德 9.“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最初)还不是别有用心的政治统治者,而是普通的小康家庭——接受了改革者的抗议,把它视为自己的信条,并团结起来给统治者施压。”这段话( ) A.揭示了宗教改革的本质 B.诠释了宗教改革的原因 C.鼓舞了宗教改革的热情 D.冲击了世俗权力的阻碍 10.“谁是最伟大的人物?……毫无疑问是艾萨克·牛顿。非常正确,我们应该尊敬推崇的正是以真理的力量来统帅我们头脑的人,而不是依靠暴力来奴役人的人,是认识宇宙的人而不是歪曲宇宙的人。”这是欧洲某著名思想家的言论,该思想家属于( ) A.古希腊智者学派 B.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 C.启蒙思想家 D.马克思主义者 11.17世纪的哲学家们认为真相是可知的,必须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性的方法来发现。如果人类能发现真相,发现自然的规律,那么这些知识就能帮助我们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以上观念产生的影响是( ) A.影响了新航路的开辟 B.有利于文艺复兴的开展 C.促进了宗教改革的发生 D.推动了启蒙运动的兴起 12.德国哲学家康德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下列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两人的阶级属性不同 B.两人对人民如何获得自由平等的主张不同 C.两人对待民主和自由的观点完全相反 D.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13.历史发展既有传承又有创新。下表所列信息,按朝代(汉、唐、宋、明)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 ① 司礼监、会馆、铜活字、“三言”“二拍” ② 政事堂、内作使绫匠、《金刚经》、筒车 ③ 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 ④ 三司使、《武经总要》、四书集注、交子 A.②③④① B.③②④① C.②④③① D.④②①③ 14.甲骨文中的一个“衣” 字,在金文中衍生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个字,而甲骨文中的一个“食”字,在金文中也衍生为饴、养、馑、飨等十个字。这种文字的变化说明了( ) A.汉字书写方式的变化 B.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 C.汉字使用的范围扩大 D.汉字从象形走向形声 15.《四库全书总目》中说:“欧罗巴人天文推算之密,工匠制作之巧,实愈前古,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国朝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具存深意矣。”中国封建士大夫的这种态度,反映出的实质问题是( ) A.士大夫承认西学的先进地位 B.以儒家学说为主体的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C.西方国家对中国的文化侵略已开始 D.西学动摇了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基 16.成书于明朝中叶的《西游记》糅合了佛、道、儒等思想文化,成功刻画了具有反抗精神的大英雄孙悟空以及有很多毛病、缺点但又憨厚的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书中或神或人或怪的故事反映了( ) A.明朝时佛、道、儒开始融合 B.崇儒抑佛思想得到普遍认同 C.市民阶层的价值观 D.中外不同的文化体系 17.阅读下表,材料反映出( ) 17世纪以来主要科学成果情况表 科技成就 基础研究年代(A) 应用研究年代(B) 生产推广年代(C) B—A年差 C—B年差 C—A年差 蒸汽机 1687 1711 1776 24 65 89 发电机 1831 1888 1889 57 1 58 计算机 1936 1946 1946 10 0 10 激光 1958 1960 1961 2 1 3 A.新的科技成果都以科学理论的重大突破为基础 B.科技成果从发明到生产推广的年限越长科技含量越高 C.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 D.三次科技革命中科学与技术都紧密结合 18.GPS是英文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全球定位系统)的简称。全球定位卫星发出的信号,由于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时空无法和地面同步,只有根据卫星和地面的原子钟不断调整时间,才能保证定位系统的精确。由此可知,全球定位系统依赖于( ) A.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定律 B.牛顿的经典力学体系 C.爱因斯坦的相对论 D.普朗克的量子论 19.新文化运动时期出现了文言文与白话文之争。林纾在《论古文之不宜废》一文中指出:“知腊丁(拉丁文,欧洲的古语)之不可废,则马班韩柳(司马迁、班固、韩愈、柳宗元)亦自有其不宜废者。”林纾反对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主要是基于( ) A.语言发展的规律性 B.传统文化的传承性 C.中华文明的完整性 D.中西文化的关联性 20.近代史专家徐中约认为,1898年戊戌政变削弱了汉人激进派和温和派的势力,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在他们的影响下,太后也决定不再向外国列强作出更多的让步。作者认为戊戌政变( ) A.维护了民族独立 B.直接导致革命发生 C.顺应了中国近代化 D.表明清廷日趋保守 21.魏源将传统的“天不变,道亦不变”的儒家公羊学派作了改造,将公羊“三世”说解释为太古、中古、末世三世,认为“三世”气运循环,社会历史由“淳朴”的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末世之后,“气运再造”,历史就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材料表明魏源( ) A.认为历史是周期循环的 B.对封建社会的兴衰原因做了客观分析 C.具有历史进化论史观 D.倡导变革社会政治制度的主张 22.“他是一位伟大的失败英雄……他独立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30年的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终于因为他开辟的路子太多,担负的事业过于伟大,他不能不抱着许多未完的志愿而死。”该人物是( ) A.洪秀全 B.康有为 C.孙中山 D.张謇 23.孙中山在一次演说中说:“试想明太祖驱除蒙古,恢复中国,民族革命已经做成,他的政治却不过依然同汉、唐、宋相近。故此三百年后,复被外人侵入,这是政体不好的缘故……”他认为( ) A.应该致力于民族革命,推翻清朝统治 B.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C.致力于社会革命,废除封建统治基础 D.必须迅速掀起反对帝国主义的革命浪潮 24.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蒋介石、唐生智都是拿枪杆子起家的,我们独不管,现在已被注意,但仍没有坚决的概念。比如秋收起义,非要依靠军队不可。”他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 ) A.“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完善 B.进攻大中城市失败的教训 C.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的教训 D.中共坚强领导核心的形成 25.1798年,英国人马尔萨斯发表《人口论》,主张通过饥饿、限制结婚及战争等手段来控制人口增长。1957年,鉴于当时我国的社会经济形势和人口状况,马寅初在广泛调查和科学分析基础上,提出了以“节制生育、提高质量”为中心的“新人口论”。下列有关马寅初“新人口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与马尔萨斯的“人口论”有着明显区别 B.针对建国初期人口的快速增长而提出 C.体现计划经济特点,适应建设客观需要 D.第一时间被采纳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 26.近代有美术史家曾言:“文人画不仅形于山水,无物不可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自十九世纪以来,以科学之理研究光与色,其于物象体验入微。而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该学者认为( ) A.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以形似为重 B.文人画和立体派都缺乏科学依据 C.文人画和西洋画可以取长补短 D.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 27.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这表明汉代法律( ) A.人情大于法制 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 C.凸显皇权专制 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 28.在价值层面上,贵族化是宋明理学的根本特征,理学家否定现实社会中个人的生命、情感、欲望等世俗价值,而明末一些儒家学者在价值取向上正好与之相反,肯定“财之与势固英雄之所必资,而大圣人之所必用",是“吾人禀赋之自然”。这说明( ) A.经济发展导致思想变化 B.世俗化是明末儒学主流 C.理学认为人性违背天理 D.明末市民文学得到发展 29.秦始皇采纳韩非子“集权”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宋代思想家提倡“格物致知,正心诚意”,明末清初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这些思想的共同之处在于( ) A.是自然经济发展的产物 B.儒家思想不断发展、完善 C.推动了封建专制的发展 D.便于提高君主的执政水平 30.魏晋风度指的是魏晋时期名士们所具有的那种率直任诞、清俊通脱的行为风格。饮酒、服药、清谈和纵情山水是魏晋时期名士所普遍崇尚的生活方式。一部《世说新语》可以说是魏晋风度的集中记录。造成这种文化特点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国家分裂,社会动荡不安,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了危机 B.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大发展 C.新兴门阀士族生存环境险恶,不得不依附某个政治集团 D.魏晋时期佛、道盛行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综合题(共3题 ,31题16分,32题14分,33题10分, 共40分) 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早期国家的官制是建立在亲贵合一的基础上的,血缘亲族是任官的先决条件,世袭罔替,代代相承。在那种贵族参政、议政、辅政的情况下,官的权力界限也不分明。如西周主管政务的卿事寮可以辅政,也可以将兵作战,也可以主持重要的祭祀大典;而太史寮也可以辅政、将兵。官有一定的分工,但不够清晰严格,这是贵族政治的必然现象。 ——韦庆远《中国官制史》 材料二 朱元璋说,“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皇明祖训》)他进一步说,丞相“病及于国君者,其故在擅专威福而致是欤?抑君怠政而有此欤”?(《敕问文学之士》)而黄宗羲则认为,明朝“无善治,自高皇帝(明太祖)罢丞相始也”。 材料三 19世纪60年代,地方督抚以平乱起家,较早接触到西方文明,对内外局势有更深刻的感悟,有更强烈的危机意识与变局思想。认识到自强求富及引进西器、设局制造的必要性,地方督抚开始实现思想行为观念上的现代化转变。当传统体制需要变通而中央体制不愿变通之际,改革先从地方做起。晚清督抚势力的兴起,打破了清政府的传统政局,政治权力由中央向地方转移,在当时具有积极意义。 ——摘编自李绮《晚清督抚势力与中国早期现代化进程》 请回答: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秦朝的中央官制与西周相比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朱元璋和黄宗羲对丞相制度的看法,分别说明他们持这种看法的原因。(6分) http:+//www.wln100.com 未来脑教学|云平台)%(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明晚清地方督抚势力崛起的影响。(6分) 32.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材料三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昺)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北宋时)又有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3分)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6分)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5分) 33.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在学界,钱穆(1895—1990)是一个传奇,他中学都没毕业,从18岁开始在乡间执教小学与中学18年,其间勤学苦读,著有《论语要略》《孟子要略》《先秦诸子系年》等文史著作,解决了当时聚讼纷纭的一些学案,令史学家顾颉刚大为欣赏,推荐他至燕京大学任教。自1930年起,钱穆先后任教于燕京大学、北大、清华大学、北师大、西南联大等校,培育英才无数。当时学界将之与胡适并称“北胡南钱”。 钱穆是完全靠自修苦读而在学术界确立地位的一个学者。其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他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历代思想家及其思想源流的研究和考辨,均自成一家之言。他在儒学方面的研究成果也非常突出,如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后世传说亦不可轻信,遂详细考辨孔子的生平事迹,以及孔子的政治活动和著述等,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南国都市报》 请回答: (1)根据材料概括钱穆的学术造诣体现在哪些方面。(4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钱穆的学术造诣如此之高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1.C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传统思想。从材料中“不教而诛”、“教而不诛”等信息看出这个人主张既注重道德教化又利用刑罚,礼法并用,这是荀子的思想,故选择C。 2.D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儒学思想地位的变化。材料反映了汉代董仲舒依据“天人感应”思想将自然界的灾异现象与君主的行为联系起来,促使君主以罪己方式应对灾异,以达到对君主劝诫的目的;而到了清朝出现日食时则要求官员在礼部集合长跪至日食结束,上述变化反映了清朝君主专制得到空前强化,故选D。材料反映了儒学的“天人感应”思想均服从于不同时期政治统治的需要,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3.A 【解析】A项是荀子的仁政思想,符合题意。B是道家思想。C项主张无为,是道家思想。D项主张尚贤,是墨家思想。 4.B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发展演变,强调宋明理学对传统儒学的创新。A项是儒家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突出特征;B项是宋明理学的突出特征,北宋时,儒家学者冲破汉唐儒学的束缚,融合了佛、道思想来解释儒家义理,形成了以“理”为核心的新儒学体系——理学,是对传统的全新创造;C项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对儒家思想发展的突出表现;D项是对传统的发展而不是全新的创造。故选B项。 5.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时期社会观念的变化。材料反映了明朝中后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较多的读书人通过诗文、书画、民歌时曲、通俗小说,不少工匠、名医、名卜等通过技艺,均获得了应有的社会地位、政治身份或经济效益,可见当时社会价值体系出现了多元化,故选B。战国以来直至明清,重农抑商政策贯穿始终且根深蒂固,故A错误;C、D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 6.D 【解析】本题考查晚明时期江南社团的发展。由表格信息可见,晚明时期在江南商品经济繁荣的苏州、无锡等地兴起了一些著名的社团,其中的学者着力于“匡时救世”、“訾毁时政”、“讲求实学”等,这反映了江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经世致用思潮兴起,故选D。明清时期君主专制加强,文化专制政策强化,故A项错误;B、C两项均与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 7.D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明清之际儒学发展进入到新阶段,儒学家提倡经世致用的实学思想,反对宋明理学的空谈,故排除A项;明清时期的儒学思想反映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体现了市民阶层的要求,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经济根源,排除B 项;明清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强化,封建统治出现危机,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尖锐,儒学思想受政治环境变化的影响,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儒学批判和继承了宋明理学思想,但没有动摇宋明理学的正统地位,理学依然是封建统治的官方哲学,故选D项。 8.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世界的文艺复兴。“这是一个多彩多姿而变化万千的时代,和中国的战国时代最可相比拟”反映此时代的政治分裂割据、经济迅速发展、思想自由活跃的特征;“在这个时期……有不少仍是中世的,有不少显然已是近代的”说明当时的思想文化仍然借助宗教形式,但反映了近代的新因素;“上承中世,下启近代,同时也自成一个时代……”反映此时代是在16世纪近代社会到来以前,即发生在14-16世纪。依据上述信息判断此时代应为文艺复兴时代,故选C项。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设计了未来社会制度的美好蓝图,公元前5世纪后期的苏格拉底倡导“美德即知识”,两者均与此时代不符,排除A、D两项;宗教改革中新教坚持国家权力高于教会,此事发生在近代时期,故排除D项。 9.A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欧洲的宗教改革。材料中的“世俗的政治活跃分子”、“普通的小康家庭”指的是欧洲各国的资产阶级,他们接受宗教改革思想,掀起了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政治运动,体现了宗教改革的本质,故选A。B、C两项均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宗教改革冲击了天主教会的神权统治,故D错误。 10.C 【解析】题干的“言论”体现了理性主义精神。 11.D 【解析】本题考查对启蒙运动的认识。材料中“通过缜密的观察和实验这类运用人类理的方法来发现”说明注重人自身的价值和作用,这是重视人的理性的体现,故选D。 12.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启蒙运动。两人都是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故A项的说法错误;两人都反对专制,主张民主,故C项的说法错误;两人都主张重视公民的权利,故D项错误;从材料可以看出,两人都重视民主、自由、平等,但在获得这种权利的方式上有分歧,故选B项。 13.B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结合所学可知,司礼监、会馆、三言二拍均在明代;政事堂、《金刚经》、筒车均在唐代;中朝、素纱褝衣、水排、太学均在汉朝;三司使、四书集注、交子等处于宋朝;据此第③项最早,故选B项。 14.B 【解析】本题考查汉字的发展和演变。材料反映了甲骨文中的“衣”字在金文中衍生出“衣、衮、裹、裔、襄、亵、裕、卒”等十二字,由“食”字衍生出“饴、养、馑、飨” 等十个字,可见上述文字的变化说明了古代社会生活的发展,故选B。A、C均不符合材料的主旨,故排除;“衣”为象形字,而“食”字为会意字,故D错误。 15.B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中西文化交流。从材料“其议论夸诈迂怪,亦为异端之尤”、“节取(朝廷部分采用)其技能,而禁传其学术”等信息,分析清朝对待西学的态度,实质反映封闭自大的心态及其维护封建正统的思想,故选择B项。 16.C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小说。结合所学可知,隋唐以来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思想不断发展,到明朝中叶已深刻影响中国社会的价值观念;《西游记》成功刻画了孙悟空、猪八戒等经典艺术形象,体现了对封建统治的反抗精神和追求现实社会正当欲求的思想,以上思想反映了市民阶层的价值观,故选C。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儒三教并存并开始融合,故A错误;《西游记》中宣扬佛法无边等宗教神秘思想,故B错误;D项所述不符合古代中国的实际,故排除。 17.C 【解析】本题考查蒸汽机的发明、电气技术的应用和现代信息技术,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信息的能力。表格年差数据反映出科技成就从研究到应用、再到推广所用时间越来越少,这说明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周期越来越短,C项正确;A、B、D三项表述都与史实不符,均排除。 18.C 【解析】本题考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材料“由于处在不同的参照系上,时空无法和地面同步”等,与爱因斯坦相对论提出的“时间相对性理论”是一致的。故答案是C。 19.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新文化运动。拉丁文作为欧洲的古语被保存下来,对欧洲文化有着重要影响。文言文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应当被保留,故本题选B。A、C题干没有体现。题干以拉丁文为例,来阐释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故不选D。 20.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维新变法。根据题干信息“满人重新占据了要职。这些人拒绝外交和与各国互相迁就”可知,清廷在满人占据要职后,守旧势力占上风,这表明清廷日趋保守,故本题选D。A、C本身错误;辛亥革命与戊戌变法无直接关系,故不选B。 21.C 【解析】本题考查近代中国魏源的经世思想。由材料可知,魏源将传统的儒学公羊学说加以改造,打破了“天不变,道亦不变”的观点,提出社会历史由太古递嬗为中古,再由中古递嬗为“弊极”的末世,之后历史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太古”境界;以上体现了魏源的历史进化论史观,成为其“经世”史学的思想基础,故选C 项。魏源认为历史是发展进化的,而不是周期循环的,故A项错误;B项表述与材料信息无关;近代初期仅仅处于学习西方先进军事技术的“器物”层次阶段,D项错误。 22.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信息和综合分析信息的能力,中等难度。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信息,从材料“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可判断是张謇实业救国的举动。故D正确。 23.B 【解析】此题考查考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据材料“这是政体不好的缘故”可知,孙中山认为中国遭到外来侵略是封建专制统治造成的,应该进行政治革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4.C 【解析】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由材料可知,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指出中国共产党以往没有重视、直到现在仍没有坚持“拿枪杆子起家”即建立革命武装,强调要发动武装起义必须依靠革命军队;大革命时期中共由于没有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没有建立独立的革命武装、开展武装斗争等,最终导致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毛泽东吸取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教训,才提出此重要结论,故选C项。30年代随着井冈山等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和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工农武装割据”理论才得以确立和完善,故A项错误;毛提出此结论是在秋收起义等以城市为中心的武装起义发动前夕,B项错误;D项表述不符合史实。 25.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马寅初“新人口论”。中国20世纪80年代实行计划生育政策。故本题选D项。 26.D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文人画与近代西方立体画派的比较。材料 “文人画……寓文人之兴味也明矣”体现了文人画借物抒情、表现个性,追求神韵意趣的特点;“西洋画可谓形似极矣……立体派之思想转变,亦足见形似之不足尽艺术之长”反映了西方立体画派反对追求形似,而突出个人主观感受和个性发展的风格。综合可知文人画和立体派都注重蕴含精神,故选D。材料反映了文人画和西洋画都不以形似为重,故A项错误;B项说法明显错误,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 27.B 【解析】本题考查汉代儒学正统思想的影响。材料反映了儒学伦理观念的主导地位,认为符合其正统秩序及观念而违法的可免罪,违背伦理观念而违法则加罪,可见汉代以礼入法的观念影响深远,故选B。材料规定均属于以礼入法的表现,不能反映人情大于法制,故A项错误;C、D项均不符合材料的信息,故排除。 28.A 【解析】本题考查明清之际进步的儒学思想。材料反映了明末儒家学者否定了宋明理学贵族化、反世俗化的主张,认为人们追求财富符合人的自然本性的特征,表明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即经济发展导致思想的变化,故选A。明清时期宋明理学仍居于统治思想的地位,成为主流思想,故B项错误;C项不符合“变化”的题意要求,D项在材料中无体现,故排除。 29.D 【解析】本题考查对我国古代思想的认识。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的是明末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故A项错误;材料中韩非子的“集权”思想体现的是法家的思想,不是儒家,故B项错误;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统治,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韩非子“集权”学说是为了加强君主专制,董仲舒“天人感应”学说有利于抑制统治者的暴政,宋代理学家的“格物致知,正心诚意”要求统治者提高自身的修为,黄宗羲认为“天下为主,君为客”要求对君主专制进行一定的改革,因此都体现了对君主统治的改进,有利于提高君主执政水平,故D项正确,故选D。 30.A 【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魏晋风度。材料反映了魏晋时期知识分子的率真、超脱、纵情等思想特点,迥异于两汉时期儒学正统的统治思想,说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动荡不安、国家分裂,儒学的正统地位受到动摇,人们的精神领域普遍出现危机,故选A项。魏晋风度的思想特点不仅仅出现在江南地区,且不能体现商品经济发展的特点,故排除B项;魏晋士人的思想超脱世俗事务,不可能依附于当权者,排除C项;D项所述与材料信息无关。 31.(1)变化:由西周的按血缘关系世袭贵族担任中央官职,变为秦朝时中央官僚由皇帝任命,职业官僚制度产生;由西周时中央官员的职权分工不明确,变为秦朝时中央的三公分工职权分明。(4分) (2)朱元璋:丞相制度导致政治混乱,因为他认为容易出现丞相专权,威胁君主专制权力。 黄宗羲:明朝废除了丞相导致了政治的黑暗,因为黄宗羲反对君主专制,废除丞相不利于制约君主权力。(6分) (3)影响:促进洋务运动和近代工业的兴起;削弱专制集权统治;促进了政治和社会变革;社会风俗变革,冲破传统观念。(6分) 【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到近代政治制度的变化。 第(1)问,根据题干的要求阅读材料一,从材料中提取信息,材料中说早期的官制依靠血缘而且分工不明确。结合所学知识,秦朝通过军功授爵和郡县制建立起官僚政治,不再依靠血缘。而且秦朝设立三公九卿制度,分工明确。 第(2)问,从材料二中看,朱元璋是反对宰相制度,列举了古代宰相专权的危害,原因是因为朱元璋是皇帝,作为统治者要加强君主的权力,维护统治。黄宗羲赞同宰相的存在,他认为宰相可以制约皇帝的权力,原因是这个时期君主专制加强但是君主专制的弊端同时也暴露出来,所以他开始反对君主专制。 第(3)问,从材料三中给出的时间19世纪60年代中可得出这个时期正是洋务运动兴起的时间,结合所学知识,正是在这个时期李鸿章、张之洞等地方督抚开始兴办近代工业。而随着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清朝中央军队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地方督抚的武装,比如“湘军”“淮军”等,地方的权利逐渐扩大,比较典型的是八国联军侵华期间地方督抚与西方列强之间的“东南五省互保”,地方督抚公然违背中央政府与西方开战的命令。而洋务运动的开始也促进了中国社会的进步。 32.(1)特点:文化普及程度较高;从先进地区推广到落后地区;从士阶层推广到农、工、商阶层。(3分) (2)原因:统治者重文轻武;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对文化的需求增强;印刷技术的进步,书籍增多,便宜易得;教育的发展(书院教育);科举取士的条件放宽;家庭重视文化教育。(6分) (3)宋词繁荣,话本出现,风俗画流行;理学对后世影响深远;火药、指南针和印刷术等科技的发明并外传。(5分) 33.(1)文史著作众多;对中国历史尤其是对中国思想家及其思想的研究和考辨;在儒学方面研究成果突出。(4分) (2)原因:受传统儒家严谨治学思想的影响;钱穆勤学苦读,潜心研究;敢于突破权威论断的限制,有创新精神;当时社会重学问而不重学历。(6分) 【解析】第(1)问,据材料信息概括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信息“中学都没毕业”“至燕京大学任教”“自修苦读”“治学颇受清儒章学诚‘六经皆史’思想的影响”“均自成一家之言”“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孔子世家》真伪混杂,次序颠倒”等和所学知识进行归纳。 【备注】无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