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7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卷·2018届江西省宜春市第三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2017
江西省宜春三中2016-2017学年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 历史试卷 时间:100分钟 满分:100分 第I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满分50分。) 1.欧洲开始出现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的标志是( ) A.1892年法俄缔结军事协定 B.1879年德奥缔结同盟条约 C.1907年英俄缔结协约 D.1904年英法缔结协约 2.德国皇帝威廉二世的名言是 “火药是干的,剑是磨过的,目标明确,力量集中,悲观者已经被赶走,我为我武装的人民干一杯”。这体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德国强烈的( ) A.军国主义 B.霸权主义 C.极端民族主义 D.乐观主义 3.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在伦敦机场发表演说时说:“在我国历史上,这是第二次把光荣的和平从德国带回到唐宁街(英国首相府)来。”与张伯伦所谓两次“光荣的和平”相关的条约是( ) A.《凡尔赛和约》《非战公约》 B.《凡尔赛和约》《慕尼黑协议》 C.《五国条约》《慕尼黑协议》 D.《洛迦诺公约》《反共产国际协定》 4.凡尔赛和约的内容最能反映巴黎和会性质的是( ) ①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给日本 ②对德国的军备严格限制 ③莱茵河西岸由协约国军队占领15年 ④以“委任统治”的形式瓜分德国的海外殖民地。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5.《国际联盟盟约》中宣称:“缔约各国,为增进国际间合作并保持其和平与安全起见,特允承受不从事战争之义务。”下列最能体现国联实践这一宗旨的条约是( ) A.《洛迦诺公约》 B.《关于限制海军军备条约》 C.《非战公约》 D.《日内瓦议定书》 6.《洛迦诺公约》和《非战公约》都是“一战”后签订的重要条约。它们的共同之处有 ( ) ①是对凡尔赛体系的重大调整 ②美国参与了两个公约的签署 ③有利于巩固欧洲的和平秩序 ④大大削弱了德国的政治地位。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7.历史时局图常常以地图为基础,通过漫画形式反映对当时国际或地区政治局势的看法。下列对时局图的主题解读最为准确的是( ) A.三国同盟对抗三国协约 B.一次大战进入相持阶段 C.反法西斯联盟协同作战 D.两大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8.毛元佑著《世纪初的列强混战》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敌军在火炮的数量上占强大优势,发射了数百万发炮弹,敌机机群完全控制了天空,当代不可战胜的战斗武器坦克的出现!这一切,使作为德军核心力量的步兵受到极大的震动,军队对长官的信任和对胜利的信心发生了动摇。”这描述的战役最有可能是( ) A.一战中第一次大规模的战役 B.标志着施里芬计划的破产 C.一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役 D.一战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战役 9.在1926年印度放弃银本位制之后,中国在当时成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以银为货币的国家。1929﹣1933年我国白银流动情况表(单位:百万美元) 时间 流出上海 流入上海 入超(以﹣号表示) 出超(以+号表示) 1929 123.9 182.8 +58.8 1930 109.2 142.5 +33.2 1931 111.7 166.7 +55.0 1932 160.9 19.8 ﹣141.1 1933 103.9 26.2 ﹣77.8 数据中国银行《商此和金融月报》(1929﹣1935年) 据上表可知( ) A.国际银价的下跌导致白银大量外流 B.南京国民政府的法币改革严重受挫 C.中国在世界市场中处于从属地位 D.在经济大危机中我国受冲击最大 10.在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中,美国等70多个国家大幅度提高进口商品的关税率,与1929年相比提高了60%﹣100%.对此评述正确的是( ) ①加剧了世界性经济危机 ②各国全面加强经济干预 ③促进了世界市场的扩大 ④加剧了世界局势的紧张。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1.右下图是《新华日报》关于中美英三国联合军事会议的报道,该报道出现的历史背景应该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后 B.七七事变爆发后 C.不列颠之战爆发后 D.太平洋战争爆发后 12.1937年《申报》发表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为维护领土主权及各种条约,惟有实行天赋自卫权以应之。”其中的“各种条约”是指( ) ①《洛迦诺公约》②《日内瓦议定书》③《九国公约》④《非战公约》 A.①②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 13.国际联盟作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主权国家组成的国际组织,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它也为后世提供了深刻的教训,包括 ①建立在对战败国宰割的基础上,没有消除国际矛盾②一开始就没有包括某些大国在内,始终缺乏一个世界性组织所要求的普遍性③决议的通过以一致表决为原则,其活动缺乏灵活性④长期被大国所操纵,难以发挥世界组织所应有的作用( )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14.华盛顿会议在凡尔赛体系没有涵盖的亚洲和太平洋地区,建立起帝国主义列强控制下的国际关系格局﹣﹣华盛顿体系。“美国是华盛顿会议的召集者,也是华盛顿会议的最大赢家”,下列选项中能对这一观点给予最有力支撑的是( ) A.由美国召集的华盛顿会议暂时缓解了列强间的矛盾,使美国赢得威望 B.会议成功拆散了英日同盟,削弱了英国海军的优势地位、抑制了日本在东亚的势力 C.华盛顿会议使美国长期追求的“门户开放”在中国成为现实 D.美国获得了靠近日本水域的作战基地,限制了日本的海上扩张 15.阅读下列《一战中,戴防毒面具的英国士兵》照片,我们可以得到的历史信息是( ) A.这一事件最早发生在凡尔登战役中 B.说明先进武器对一战的结局有着决定作用 C.表明一战对人类的危害非常巨大 D.英国科学技术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 16.如果1914年以100计,1916年美国对英、法、俄的输出则为389.7,达32亿美元;同期美国对德、奥匈同盟国输出为0.68,为115.9万美元。以上情况说明参战前美国( ) ①放弃中立主义政策 ②奉行国家利益优先战略 ③已倾向协约国 ④综合国力世界第一。 A.②③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③④ 17.1931年3月,日本颁布《重要产业统制法》,要求在26个“重要产业”中组建卡特尔(垄断组织).1931至1935年,全国共建了35万个卡特尔和17个托拉斯(垄断组织).这主要是为了应对( ) A.第二次工业革命 B.太平洋战争 C.世界性经济危机 D.全面侵华战争 18.1929年11月21日,在华尔街股市崩盘后不久,胡佛总统召集美国主要的产业领袖到白宫开会.会上,胡佛宣布:“在以往的萧条中,政府采取的产业政策是对劳工市场立刻进行清算.我对这些政策和字眼都很反感,因为劳工不是商品,他代表了人类的家庭.此外,从经济学的观点看,由于(工资降低)突然间购买力减少了,这些行动只会加剧萧条,所以现在工资水平不应该下调,不应该减产,不应该解雇工人.”材料主要说明胡佛总统( ) A.继续奉行自由放任的政策 B.主张利用市场实现自我调节 C.认为工人失业是危机加深的原因 D.对经济危机采取了干预的措施 19.1934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贸易协定法案》,授权总统给那些对美国产品做出类似让步的国家提供低至50%的关税率.到1935年底,美国与14个国家达成了这样的协议,到1945年达成协议的国家总数增至29个.它反映了美国政府( ) A.谋求国际贸易体系的主导地位 B.结束新政恢复自由贸易 C.以贸易合作强化反法西斯同盟 D.干预国际贸易转嫁危机 20.一个历史事实可以由若干事件构成,事件又可以由若干小事件构成,由此可以排出一系列事件的等级或层次。下列选项符合上述说法的是( )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华盛顿会议﹣﹣《四国条约》 B.科学社会主义诞生﹣﹣十月革命﹣﹣社会主义思潮 C.罗斯福新政﹣﹣《全国工业复兴法》﹣﹣《社会保险法》 D.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突袭波兰﹣﹣德国投降 21.当威尔逊将其“十四点原则”带到巴黎兜售时,克里孟梭说:“威尔逊谈起话来像个基督耶稣,做起事来,却像个劳合•乔治。”对克里孟梭的评论理解正确的是( ) ①威尔逊和劳合•乔治一样想竭力控制欧洲 ②威尔逊打着维护世界和平的旗号,实质上是力图控制世界霸权 ③威尔逊和劳合•乔治均反对制裁德国 ④法国竭力削弱德国的政策遭到英美的反对。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④ D.②③ 22.以下这幅漫画的主旨是( ) A.英国的殖民霸权受到俄德的挑战 B.英德俄结盟重新瓜分世界 C.英国默认俄德在亚非争夺殖民地 D.英国调停俄德的殖民争端 23.1914年,欧战爆发,中国与「某国」发生外交冲突,为解决冲突,1915年,「某国」提出若干要求,诸如:山东及其沿海土地与各岛屿,不得租借割让与他国;旅顺、大连湾,南满、安奉两铁路租借期限,均展至九十九年;将来汉冶萍公司,作为合办事业,属于该公司各矿附近矿山,未经公司同意,不得准公司以外的人开采。这里的「某国」应指( ) A.德国 B.俄国 C.英国 D.日本 24.“1914年后他们将遭遇些什么,回应些什么,都已暗示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到1914年之间的机遇里。”能说明此观点的是( ) A.一战的发生与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有关 B.1929﹣1933年经济危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盛行有关 C.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全球性破坏与代议制的完善有关 D.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继承发展了自由主义的学说 25.以下是1933年主要国家的经济状况表.此表最能说明当时( ) 美国 德国 英国 法国 日本 世界 工业下降 46.2% 40.6% 28.4% 16.5% 8.4% 外贸缩减 70% 69.1% 50% 60% 50% 失业人数 1700 600 近300万 85万 300万 3000万 A.德国遭到的破坏最严重 B.世界各国经济普遍下降 C.经济危机持续时间长 D.经济危机破坏力巨大 第II卷 二、非选择题:(共3道大题,26题15分,27题16分,28题19分,总计50分)。 26.(15分)材料 发生于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乃是在东北亚地域所发生的东方国家和欧洲列强的一次重要的直接较量,是以后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客观上对于动摇欧洲在东方的殖民体系产生了主要影响。这场战争也是19世纪后半期世界历史不平衡发展而导致国际格局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重要节点。正是这场战争,无论从力量的显示与积累,还是从结盟关系的形成与转换,都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所以,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 ﹣﹣摘编自冯绍雷《关于日俄战争历史地位的再认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日俄战争爆发的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日俄战争也被一部分史家称作为“第0次世界大战”的原因。 27.(15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18年,当威尔逊踏上欧洲血染的土地时,欧洲民众以发狂的热情把他当做“人类的国王”“救世主”“和平王子”来欢迎,他们贪婪地聆听着他有关和平与安全的远景规划。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 在凡尔赛达成的和平曾被威尔逊梦想为是整体的和平与持久的和平,其实不然,它是不完全的和平,是一种非常不完美的产物,因为这种和平并不着眼于未来。而且不是出于人道精神而是出于对纯粹物质利益的理性考虑而产生。﹣﹣茨威格《威尔逊的梦想与失败》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欧洲民众对威尔逊如此狂热的原因。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威尔逊的“和平”为什么是“不完全的和平”。 28.(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我坚信,在当前的危机时期,你们也会再一次对领导表示支持……我们的首要任务是给人民工作,这项任务部分地可以由政府直接招雇,像战时紧急状况那样,通过雇用这些人员来完成急需的工程…… ﹣﹣罗斯福总统首次就职演说(1933年3月4日) 材料二:到1983年,农村改革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84年10月,《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改革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从农业转向国有企业。20世纪90年代以 来,中国的改革开放步入一个新阶段……改革开放30年,我国已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据人民版《历史必修Ⅱ》整理 材料三:美国的基础是自由市场经济,它的改革是纠正因过度放任所造成的弊病。中国的改革是从原来政府统管一切的计划经济基础上逐步走向市场经济。﹣﹣资中筠《美国十讲》 (1)材料一中“当前的危机”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罗斯福总统采取何种手段来应对这次“危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概述我国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3)综合以上材料,指出中美两国经济体制改革“走向”的不同。 参考答案 1-5:AABDD 6-10:ABCCB 11-15:DCDBC 16-20:ACDAA 21-25:BADAD 26. (1)背景:19世纪末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日本明治维新后国力强盛,对外推行侵略扩张的政策;日本与俄国为了争夺中国辽东半岛和朝鲜半岛的控制权产生了矛盾. (2)原因:从爆发的背景上看,是一次东西方力量的直接较量;从战争规模来看,是一次以东方国家赢得战争而告终的第一场国际性海陆大战;从影响来看,客观上反映了19世纪末世界国际格局的转变,为十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做出了铺垫,都具有世界意义. 27. (1)一战的巨大灾难性使欧洲人民渴望和平;威尔逊的“十四点原则”,是世界和平的纲领. (2)美国的真实意图在于争霸世界;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战后各国之间的矛盾;国际联盟没有起到真正维护世界和平的作用. 28. (1)“当前的危机”指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手段:国家全面干预经济. (2)决策过程:1984年,中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共十四大明确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1997年中共十五大提出关于所有制结构和公有制实现形式的新内容. (3)中国:由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美国:由自由放任走向国家干预与市场经济相结合.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