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实验班)(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安徽省滁州市定远县育才学校高二(上)期末历史试卷(实验班)‎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党急需团结一切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因此毛泽东针对科学文化工作提出了(  )‎ A. “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 B.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C. 文艺工作者接受“再教育” D. “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 ‎【答案】B ‎【解析】A.结合所学知识,“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在1980年7月26日《人民日报》发表的题为《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社论中提出的。 B.双百方针是1956年正式提出的,主要是针对文学艺术和科学技术领域,是指导我国唯一科技发展的总方针。 C.文艺工作者接受再教育应该是57年反右斗争扩大化以后提出来。 D.“坚决进行一场文化战线上的社会主义大革命”是文革时期的口号。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双百方针的提出,要求学生结合双百方针提出的背景和过程来分析材料。 1956年4月28日,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说,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应该成为我国发展科学,繁荣文学艺术的方针。这一方针由毛泽东提出,经中共中央确定的关于科学和文化工作的重要方针。5月26日,中共中央宣传部举行报告会,陆定一代表中共中央向知识界作了题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讲话,对这个方针作了全面的阐述。 ‎ 2. 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孔子假托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这种说法引起士大夫阶层的轰动,张之洞写了本《劝学篇》对康有为进行抨击。康有为此举旨在(  )‎ A. 学习西方,传播启蒙思想 B. 粉饰自己,扩大社会影响 C. 去伪存真,揭露历史真相 D. 托古改制,倡导变法维新 ‎【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康有为在《孔子改制考》中提出,孔子假托尧舜禹的言论来宣传自己的主张。这种说法引起士大夫阶层的轰动,张之洞写了本《劝学篇》对康有为进行抨击。”,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康有为此举旨在托古改制,倡导变法维新。 A项材料无法体现学习西方,传播启蒙思想,排除; B项材料无法体现粉饰自己,扩大社会影响,排除; C项康有为揭露的不一定是历史真相,排除; D项符合材料和历史事实,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具体考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 本题考查康有为的《孔子改制考》,重点考查阅读和获取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探讨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注意康有为和梁启超民主思想提出的背景、主要主张、影响。 ‎ 1. 列宁评价近代某位科学家时说:“(他)推翻了那种把动植物物种看作彼此毫无联系的、偶然的、”神造的“、不变的东西的观点……第一次把生物学放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他评价的应是(  )‎ A. 英国科学家胡克 B. 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 C. 英国科学家达尔文 D. 英国科学家牛顿 ‎【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生物学而且是对神学的一种否定,英国科学家胡克的科技成果没有对神创论进行否定。 B.拉马克的观点不是科学生物进化论建立的标志。 C.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冲击了天主教神学思想,使得生物学的发展摆脱了神学的束缚。 D.牛顿的研究领域,不是生物学领域。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生物进化论,要求学生结合生物进化论的内容和特点来分析。 本题考查对进化论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在某一历史时期,许多作家在作品中喜欢描写诸如逝去的古代、空想的未来、遥远的东方、缥渺的梦境 等“非凡”环境,塑造诸如骄傲孤独的强盗、愤世嫉俗的叛逆者、温柔多情的牧女、至善至美的吉卜赛女郎,等等。据此判断,这些文学作品的出现主要是因为(  )‎ A. 经济危机导致了社会问题更加突出 B. 工业革命以来各国工人运动蓬勃发展 C. 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的大为失望 D. 西方社会精神危机在文学层面的反映 ‎【答案】C ‎【解析】从材料内容明显可以看出,这是浪漫主义文学的艺术特点,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主要原因是,是西方知识分子对理性王国大为失望。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浪漫主义文学,要求学生结合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浪漫主义文学兴起的背景和艺术特点,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的能力。 ‎ 3. 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 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 “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 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答案】D ‎【解析】A.林则徐是近代中国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人,排除; B.孙中山是主要借鉴美国的经验搞民主共和,排除; C.“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要思想,不学习西方政治制度,主张学习西方的科技,排除; D.新文化运动全面批判了封建专制思想,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为新思想的发展开辟了道路,形成了思想上百家争鸣的局面,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正确; 故选:D ‎。 本题依据材料并联系教材可以得出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 本题以新文化运动为切入点,考查学生对新文化运动的掌握及综合运用能力。 ‎ 1. 张謇认为“起而革命者,代不乏人,然不过一朝一姓之变革而已。孙中山之革命,则为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此言论认为该革命最伟大的贡献是(  )‎ A. 结束了专制统治 B. 促进社会习俗变革 C. 推动工业化进程 D. 建立了民主共和国 ‎【答案】D ‎【解析】A.本身符合史实,但属于题中“一朝一姓之变革”,不符合题意,排除。 B.所述不是政治方面的内容,与材料“国体之革”不符,排除。 C.涉及的是经济方面的影响,与材料“国体之革”不符,排除。 D.从材料“国体之改革,与一朝一姓之变革迥然不同”,分析、认知,可以看出作者肯定辛亥革命在于实现了制度的变革。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领导的革命运动,推翻了清王朝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合史实和题意,正确。 故选:D。 本题考查了辛亥革命的相关知识,要求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意义等。 本题以辛亥革命的意义为切入点,考查辛亥革命,考查学生阅读材料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 ‎ 2. 在1957年《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中,毛泽东指出“在我们面前有两类 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这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类矛盾”。这 一论断旨在(  )‎ A. 加快实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 B. 学习苏联的社会主义道路 C. 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 D. 丰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 ‎【答案】C ‎【解析】依据题干时间“1957年”和所学可知,1957年中国正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材料中《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内容是为了调动各阶层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故C项正确。 1957年中国已经过渡到社会主义,故A项错误。 B项在材料没有体现,排除。 D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需要掌握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内容及其目的。解题的关键信息是题干时间和材料内容。 本题考查对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毛泽东思想内容及其目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3. ‎1957年,正当天津庆祝社会主义锣鼓喧天之际,何迟一气呵成写就了《统一病》,讽刺整个社会“穿一样的衣裳吃一样的饭,一样的思想说一样的话”。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这一现象实际上说明(  )‎ A. 人民公社化运动遇到了进步人士的抵制 B. 党的社会主义建设得不到一些人的理解 C. 文艺和科研领域呼唤“双百”方针的提出 D. “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 ‎【答案】D ‎【解析】材料提到,1957 年,讽刺整个社会,“文化大革命”中被折磨致残,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双百”方针的贯彻受到严重干扰和破坏,故D项正确。 ‎ ABC都不符合材料信息及所学知识,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文艺事业发展的相关知识。关键信息是:后来在“文革”中被折磨致残的何迟躺在床上对人苦笑说:“我是自投罗网。”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材料设置新颖总体难度适中。 ‎ 1. 下侧框内所叙内容为某美术流派具有的一些特征。下列作品中属于该流派的是(  )‎ ‎△不主张用画笔吃力地写实风景或肖像 △不用纯粹的颜色和形状认识日常对象 △利用下意识表达猛烈的情绪和形状 △绘画的目的不是反映现实而是创造现实 A. 《自由引导人民》 B. 《拾穗者》 C. 《向日葵》 D. 《格尔尼卡》‎ ‎【答案】D ‎【解析】A项应为浪漫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特别强调色彩的作用,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 B项应为现实主义美术作品,该流派主张深刻展现社会现实,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是反映现实”不符,应排除; C项为印象主义作品,该流派醉心于光和色的研究,故与题目中的信息“不用纯粹的颜色”不符,应排除; D项为现代主义美术流派,根据所学可知,该流派的特点与题意相符。故本题应选D项。 故选:D。 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美术,意在考查学生分析图片的能力。 本题考查了现代主义美术,解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现代主义美术的特点。 ‎ 2. ‎“庙产兴学”就是利用各地寺庙财产来兴办教育,其始作俑者是康有为和张之洞。康有为建议将各地庙宇废除并改为新式学堂,首开庙产兴学之议;张之洞也主张征收全国数万座寺院、道观,利用其土地及建筑物,以节省巨额费用。材料说明(  )‎ A. 近代教育领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B. 民间信仰得到限制与批判 C. 庙产兴学促进了新式教会的发展 D. 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瓦解 ‎【答案】C ‎【解析】“庙产兴学”利用各地寺庙财产来兴办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近代教育,但这种变化并不是根本性的,故A项错误; 征收全国数万座寺院、道观,利用其土地及建筑物主要是迫于清政府的财政压力,并不代表限制和批判民间信仰,故B项错误; 根据“将各地庙宇废除并改为新式学堂”等信息可知庙产兴学促进了新式教会的发展,故C项正确; 利用各地寺庙财产来兴办教育并不意味着社会传统价值观念的瓦解,故D项错误。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的教育,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题干材料的中心意思。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教育发展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 3. 史学界一般认为,孙中山在1905年提出三民主义这个纲领表明资产阶级开始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关注民生并探索使中国由贫弱到富强的办法,但其“民生”“民本”主张依然带有“空想”色彩。“空想”主要是因为(  )‎ A. 基本上不变更土地所有性质 B. 根本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利益 C. 注重政党建设忽视民生问题 D. 缺乏实现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 ‎【答案】A ‎【解析】依据题干材料,结合所学可知,孙中山的民生主义虽然关注农民的土地问题,但是没有触及封建土地私有制,因此不能根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因此是空想,故A项错误。 孙中山是资产阶级的代表,维护的是资产阶级的利益,故B项错误。 孙中山重视民生,故C项错误。 孙中山有国富民强的具体举措,故D项错误。 故选:A。 本题考查孙中山的三民主义。需要掌握民生主义的局限性。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结合民生主义局限性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民生主义局限性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艾赛亚•柏林曾说:“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这说明(  )‎ A. 经典力学直接导致了启蒙运动 B. 牛顿思想全面影响了法国社会 C. 启蒙运动有利于经典力学发展 D. 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 ‎【答案】D ‎【解析】“牛顿思想的冲击是巨大的;无论对它们的理解正确与否,启蒙运动的整个纲领,尤其是法国,是有意识地以牛顿的原理和方法为基础的,同时,它从他那惊人的成果中获得了信心并由此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表明科技发展为启蒙运动提供条件,故D正确; A错在“直接”,排除; B错在“全面”,排除; C因果关系颠倒,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西欧资产阶级以理性为武器反对封建专制的思想解放运动。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所批判和主张的内容,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建立资本主义政治制度作了思想和理论上的准备。 ‎ 2. 有学者指出:“关于事实评价,有证据辨其真伪即可。然而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下列评价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  )‎ A. 马克思:“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 B. 麦克•哈特:马丁•路德“发动了宗教改革运动,导致新教的产生。” C. 严复:自然界“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社会发展“世道必进,后胜于今” D. 杨凤城:新中国“大体上到1956年前后文化转型初步告成。”‎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材料“对于价值评价却和当前人的价值取向及人们的需要有关”可以看出最符合作者价值取向和需要的是严复,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对中国的影响。严复于1905‎ 年任皖江中学堂(今芜湖第一中学)的监督(即校长),积极倡导西学的启蒙教育,完成了著名的《天演论》的翻译工作。他的译著既区别于赫胥黎的原著,又不同于斯宾塞的普遍进化观。在《天演论》中,严复以“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提倡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自强自立、号召救亡图存。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进化论影响的了解。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 1. 元曲名家马致远写得最多的是“神仙道化”剧,其主要倾向多是宣扬浮生若梦、富贵功名不足凭,要人们在山林隐逸和寻仙访道中获得解脱与自由。这反映出(  )‎ A. 当时多民族文化的融合 B. 元代市民阶层的娱乐需要 C. 元代文人内心矛盾和苦闷 D. 元曲题材广泛雅俗共赏 ‎【答案】C ‎【解析】A.材料反映的是文人对现实的一种逃避,应该是对现实矛盾的一种反映,选项反映的不是矛盾。 B.市民阶层的需要,应该是关注社会现实,而不是寻访仙道。 C.之所以寻访仙道,反映了作者对现实生活的失望,体现了元朝文人内心的矛盾和苦闷,他们不能够改变现实,只能够在精神上追求自由。 D.材料体现不出题材的广泛和雅俗共赏的特点一。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元朝的文学发展,要求学生结合元朝的社会现实来分析。 元朝时期实行民族压迫和阶级统治,社会矛盾尖锐,并且元朝长时期废除科举考试,导致文人没有上升的途径,所以他们觉得内心很苦闷,往往需要寻找精神的寄托,这也是园区繁荣的很重要原因。 ‎ 2. 反串名人李玉刚根据自己的特点,对传统京剧名段《贵妃醉酒》进行了全新的演绎,推出单曲《新贵妃醉酒》.这说明(  )‎ A. 传统京剧依然是当今社会的流行主流 B. 反串演出是京剧表演艺术的精华 C. 传统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D. 传统京剧的发展已经陷入绝境 ‎【答案】C ‎【解析】A.还要看不出这是京剧名段是主流。只能反映出他们存在。 B.材料能看出反串的艺术形式存在,看不出是艺术精华。 C.从材料中的“全新的演绎“可以看出,传统京剧艺术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 D.材料体现不出现入绝境的特征。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经济的发展,要求学生结合京剧的艺术特征和当代文化艺术发展的方针和表现来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要搞清楚京剧艺术要与时俱进才能有新的生命力,其次能从材料中看出当前京剧发展的特点,同时还要形成正确的对待传统文化的观念。 ‎ 1. 马克垚主编的《世界文明史》中提到“欧洲的知识精英大多已对基督教持怀疑态度,此情况在法国尤其突出,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既然自然界有一个统一的规律,那么人类社会也决不会例外。”为此,法国思想家(  )‎ A. 倡导人人平等 B. 打出复兴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旗号 C. 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 D. 率先提出人人都可以与上帝直接对话 ‎【答案】C ‎【解析】依据材料“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可知,指的是法国的启蒙运动,启蒙思想家提出了政治平等及国家政体、法制等方面的要求和主张,勾画出未来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立国原则,希望用理性迎来民主、科学的新时代,故C项正确。 A项在古希腊时期就已经提出,排除。 B项是文艺复兴内容,排除。 D项是宗教改革的内容,排除。 故选:C。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掌握启蒙运动的内容。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极富幻想天分的法国人还自然地由自然界联想到人类社会”,结合启蒙运动的内容解答即可。 本题考查对启蒙运动内容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2. 马丁•路德在《致德意志基督教贵族公开书》中说:“一个皮匠、铁匠、农民,各有各的工作和职务,但都是被授予圣职的神甫和主教”。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就是神甫和主教 B. 神甫和主教要从各种职业的人中选举产生 C.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要信奉上帝 D. 从事各种职业的人都是在上帝面前权利平等的教士 ‎【答案】D ‎【解析】从材料看,马丁•路德认为,尽管每个人工作、职务不同,但他们都可以是“神甫和主教”,即人人有权阅读《圣经》和理解《圣经》,人人都可以直接和上帝沟通,与上帝直接对话。也就是说,上帝面前人人平等,故D正确; B项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 AC两项逻辑错误,排除。 故选:D。 本题考查马丁路德宗教改革,圣经是信仰的最高权威,不承认教皇和教会有解释教义的绝对权力,强调信徒因信称义(得救),教皇和赎罪卷均无赦罪效能,信徒能直接与上帝相通,无须由教会做  中介。 16世纪西欧的宗教改革都把矛头对准罗马教会对欧洲的大一统神权统治,要求通过改革建立适应于民族国家发展的“民族教会“或适应于资产阶级兴起需要的“廉价教会“。 ‎ 3. 弗洛姆深刻地指出:19世纪的问题是上帝死了,20世纪的问题是人死了。你认为以下哪种理解正确?(  )‎ A. 19世纪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因缺少信仰而失去人生意义 B. 19世纪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20世纪人类陷入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 C. 19世纪强调人的价值,20世纪人类面临传染病、灾难和污染的威胁 D. 19世纪科学快速发展,20世纪科学面对伦理道德的巨大挑战 ‎【答案】B ‎【解析】19世纪由于启蒙运动和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1859年达尔文进化论的诞生,人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20世纪由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物质财富的迅速积累,而资本主义制度的弊端日益显露,使得人们对资本主义制度的精神追求出现危机,故而出现巨大的信仰危机和精神困境,所以B项最符合题意。 但是人类从神学束缚中解放出来并不是说宗教信仰不存在了,20世纪人们不是缺少信仰,而是没有明确的信仰,故A不符合史实,所以排除;C、D表述不全面。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进化论以及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 进化论对世界的影响: (1)对欧洲思想界的影响:生物进化论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绝大多数人对生物界和人类在生物界中地位的看法,有力挑战了封建神学创世说。 (2)对欧洲学术界的影响:把发展变化思想引入生物界,开创了生物科学发展的新时代;比如把发展变化的思想引入生命世界,使人们不再把动物与植物之间、动物和人之间的区别看作是绝对和神圣的。 (3)对社会进步产生的影响:进化论思想在欧洲引起轩然大波,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特权的思想武器。达尔文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 本题通过材料的形式考查进化论以及两次工业革命对社会的影响,解答此题的关键在于正确理解“上帝死了”和“人死了”的含义。 ‎ 1. 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某一时期同类事件的历史叙述。据此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 记述 出处 ‎“凡国野之道……五十里有市,市有候馆,候馆有积。”‎ ‎《周礼•地官•遗人》‎ ‎“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语言杂乱),其事乱。”‎ ‎《国语•齐语》‎ ‎“农有余粮,使民以粟出官爵,官爵必以其力,则农不怠”‎ ‎《商君书》‎ ‎“故虽遇饥馑、水旱,籴不贵而民不散,取有余以补不足也。行之魏国,国以富强。”(魏李悝语)‎ ‎《汉书•食货志》‎ A.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B. 先秦时期各诸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 秦国商鞅颁布“重农抑商”的政策 D. 春秋战国时期齐国商业经济的发展 ‎【答案】B ‎【解析】题干表格只是涉及了部分法家思想,不能得出百家争鸣的局面,故A项错误。 依据题干表格材料可知,均涉及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B项正确。 依据题干表格中的出处可知,明显不是来自商鞅变法,故C项错误。 材料反映了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经济发展,D项只涉及了齐国,故D项错误。 故选:B。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经济发展。需要掌握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经济发展。解题的关键是对表格的解读与分析。 本题考查对春秋战国和汉代的经济发展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表格、分析理解的能力。 ‎ 2. 明太祖朱元璋在洪武三年的诏书中说:“汉唐及宋,取士各有定制,然贵文学而不求德艺之全。……自今年八月始,特设科举,务取经明行修、博古通今、名实相称者。”材料表明朱元璋(  )‎ A. 深刻认识到了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 B. 客观上传承与强化了中国儒家文化传统 C. 真正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 D. 对科举制度考试从内容到形式进行变革 ‎【答案】B ‎【解析】A.材料未涉及到唐宋时期科举制度的弊端,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 B.“务取经明行修、博古通今、名实相称者”等字眼意在强调朱元璋的科举是注重传承传统文化的,即选B是符合题意的,正确; C.朱元璋是封建帝王,不会以经世致用的思想确立人才选拔方式,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 D.材料强调的是对科举制度考试的传承而非变革,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科举制度,要求学生结合明朝科举制的发展特点,和影响来进行分析。 解答本题,首先搞清楚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的过程特征,其次搞清楚明朝科举制的特点和影响。 ‎ 1. 宋淳熙二年(1175年)六月,“鹅湖讲道,诚当今盛事。伯恭盖虑朱、陆议论犹有异同,欲会归于一,而定所适从。……论及教人,元晦之意,欲令人泛观博览而后归之约,二陆之意欲先发明人之本心,而后使之博览。”(《陆九渊集》卷三六《年谱》)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鹅湖之会”。“鹅湖之会”争论的核心问题是(  )‎ A. 客观唯心和主观唯心主义的决定性地位 B. 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 C. 明清官方哲学的主导地位之争 D. “格物致知”和“发明本心”的联系 ‎【答案】B ‎【解析】“鹅湖之会”是南宋时期朱熹和陆九渊两派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会议讨论的中心议题是“教人之法”。所所谓“教人”之法,也就是认识论。在这个问题上,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主张多读书,多观察事物,根据经验,加以分析、综合与归納,然后得出结论。陆氏兄弟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认本心。主张“发明本心”,心明则万事万物的道理自然贯通,不必多读书,也不必忙于考察外界事物,去此心之蔽,就可以通晓事理,所以尊德性,养心神是最重要的,反对多做读书穷理之工夫,以为读书不是成为至贤的必由之路。可见双方争论的核心问題是达到“理”的本源和实现的途径之争,因此选B。 故选:B。 此题以鹅湖之会中朱熹与陆九渊的论述内容为切入点,考查了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不同点,综合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综合阅读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是儒学发展的两个不同阶段,在学习时,要对两者的主张、代表人物及其著作,进行掌握,并做好两者的对比工作。 ‎ 2. ‎《社会契约论》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强烈震荡。拿破仑在卢梭墓前说过:“如果我和卢梭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那它一定更安宁。”这实质上(  )‎ A. 肯定了卢梭对法国政治的重大影响 B. 赞誉卢梭个人才华和他的影响 C. 说明卢梭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 D. 体现了思想对政治的重大影响 ‎【答案】D ‎【解析】依据材料“《社会契约论》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强烈震荡”、“如果我和卢梭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那它一定更安宁”可知,体现了卢梭思想对法国社会和政治的影响,故D项正确。 AB项不是实质,排除。 卢梭代表资产阶级下层利益,而且从材料无法得出卢梭受到法国社会上层的欢迎,故C项错误。 故选:D。 本题考查启蒙运动。需要掌握卢梭思想影响。解题的关键是对“《社会契约论》面世后引起了法国社会的强烈震荡”、“如果我和卢梭不曾来到过这个世界,那它一定更安宁”的分析理解。 本题考查对卢梭思想影响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1. 普罗塔戈拉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其思想的核心内容是(  )‎ A. 提倡人性,反对神性,肯定人的作用 B. 提倡怀疑精神,强调人的价值和地位 C. 尊崇理性,批判传统,强调道德作用 D. 珍视个人自由,强调集体荣誉至上 ‎【答案】B ‎【解析】普罗塔戈拉思想观点的中心内容是:“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一阵风吹过,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凉爽。难受与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这一思想怀疑神灵,否认绝对权威,尖锐地批判传统,敢于创新,故B正确; A是文艺复兴的思想,排除; C是启蒙运动的思想,排除; D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B。 本题考查智者学派,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认为人的感觉是判定一切的准绳。 本题难度中档,考查智者学派,肯定了人的价值,树立了人的权威,否定神的意志是衡量一切的标准。人类第一次意识到自己是自身所属社会的审判者,人有资格、有力量也有权利重新规范自己的生活。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普罗泰格拉是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的先驱。 ‎ 2. 杜甫在画家刘单创作的山水屏障画上的题画诗“元气淋漓障犹湿,真宰上诉天应泣”的创作境界颇为 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王右仲评价道:“篇中最得画家三昧,尤在‘元气淋漓障犹湿’一语,试 一想象,此画至今在目。”这说明(  )‎ A. 唐诗的表意功能胜于文人画 B. 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 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 D. 文人画是对唐诗的继承和发展 ‎【答案】B ‎【解析】A.唐诗与文人画之间表意功能的对比在题干所给材料中不涉及。 B.题干所给材料中“元气淋漓障犹湿”、“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表明,文人画追求诗画一体的意境。 C.题干所给材料中只涉及古代中国艺术的一种形式,即文人画,因此不能得出“中国古代艺术内容是相通的”结论。 D.文人画与唐诗之间的关系在题干所给材料中不涉及。 故选:B ‎。 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解答本题需要把握题干所给材料中“元气淋漓障犹湿”的主旨,并抓住题干所给材料中的关键信息“颇为后世文人画家欣赏与向往”。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绘画艺术的起源和演变,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的能力,难度较小。 ‎ 二、简答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0分)‎ 1. 新文化运动中的思想先驱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深刻的反思。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尖锐地批评了传统儒学的有关内容,但是他们并未全盘否定儒学。中国的文化、社会和历史,是一个较之传统儒家意义更为广大的传统。在对待这个大传统的态度问题上,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陈独秀认为,中国文明,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上海某报批评北京大学设立“元曲”的课目,指元曲为“亡国之音”,认为不当讲授。陈独秀反对这一看法。他还公开承认,钱玄同废除汉字的主张过于急切,是对传统语言文字用了“用石条压驼背的医法”。 --摘编自李良玉《思想启蒙与文化重建》材料二: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们本身都是非常激烈的。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这个勇猛的、也是简单而绝对的批判运动,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虽不可避免地具有一些形式主义的偏向。 --摘编自李新《中华民国史》 材料三:解放后农民对于个体经济的积极性是不可避免的。党充分地了解了农民这种小私有者的特点,并提出不能忽视和粗暴地挫折农民这种个体经济的积极性。 但是,党中央从来认为要克服很多农民在分散经营中所发生的困难,要使广大贫困的农民能够迅速地增加生产而走上丰衣足食的道路……就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和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劳动互助的积极性。这种劳动互助……发展前途就是农业集体化或社会主义化。 --《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1951年12月)‎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分析这些认识产生的原因。‎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通畅;280字左右)‎ ‎【答案】【小题1】(1)根据材料“包括儒家学说中所包含的许多积极有益的内容,实际上与人类文化的普遍价值相联系相一致”“新文化运动没有‘全部摒弃’‘彻底否定’的看法”“他们不承认任何传统的权威和因袭的教条,礼教、自然观、社会、国家制度,乃至汉字、中医、京剧等传统文化,都遭到无情的批判”,说明既肯定了传统文化存在有益的部分,也对传统文化中存在落后的封建因素进行了批判。其原因主要从当时社会背景,即袁世凯复古活动和受到西方民主思想影响上分析。 (2)属小论文撰写题,首先要依据材料中信息提取相应的观点,其次要对提炼的观点进行论证。本题从信息中可以提取“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人物并不是对传统文化完全否定”,结合材料中信息以及所学知识进行论证即可。 故答案为: (1)认识:传统文化中存在积极有益成分,不能全盘否定;传统文化中存在封速落后因素,不能全盘肯定。 原因:抵制尊孔复古逆流的需要;受到启蒙思想(民主思想)影响。 (2‎ ‎)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的批判不仅是极其勇敢的,也是充满理性的。第一,他们反对儒学被人利用而不反对儒学本身;第二,他们反对儒学定于一尊而主张思想自由。因此,他们所要打倒的并不是儒学,而是对儒学的教条主义和狂热迷信。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为五四运动的爆发作了思想准备,后期传播的社会主义思想,启发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使他们选择和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作为拯救国家、改造社会和推进革命的思想武器,也有利于文化的普及和繁荣。‎ ‎【小题2】‎ ‎【解析】(1)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中对待传统文化的认识。主要根据材料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其认识产生的原因。 (2)本题考查对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认识上的评价,根据要求,围绕“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对传统文化的认识”进行明确观点,注意史论结合。 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分析理解和识记能力,新文化运动是资产阶级在思想文化领域发起的思想解放运动,但是在对待传统文化上有绝对否定的偏向,对于新文化运动起止时间,开始的标志,内容,意义和影响同学们也要注意识记和理解。 ‎ 三、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42.0分)‎ 1.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自鸦片战争以来,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坚船利炮冲击下,为抵御外侮、谋求民族独立与国家富强而学习西方的思想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这一主流以林则徐、魏源为先导,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维新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陈独秀、李大钊等激进民主主义者则将这一思想主流发展到高潮。声势浩大的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使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时代宣告结束,为民主、科学思想尤其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但对儒家思想的全盘否定,也使中国传统文化遭受了重创。 --摘编自《儒家思想在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冲击下丧失主流地位》 材料二 从18世纪后期起,伏尔泰开始接触中国文化,他特别推崇中国的儒家思想,对孔子更是佩服得五体投地,房间里常年挂着一幅孔子画像。他反对君主专制,希望有一位开明君主,因此儒家的“民为贵,君为轻”被他当作武器来攻击封建君主专制。伏尔泰推崇孔子的另一方面,是他认为孔子是用道德的说服力而不是用宗教的狂热和个人崇拜来影响别人。伏尔泰是从中国古老文化中为法国启蒙精神汲取营养。 根据材料一、二并联系18、19世纪以来西方与中国的社会状况,以“儒家思想在东西方的地位变化及其原因”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要求:①紧扣主题,观点合理;②史实准确,史论结合;③条理清晰,合乎逻辑;④字数在160字左右)‎ ‎【答案】本题需要理清楚题干的要求,即从地位变化和原因两个角度来加以回答,依据材料可以得出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在西方则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之一,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其原因为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由于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 故答案为: 近代以来儒家思想在中国的主流地位受到冲击并逐渐失去主导地位;在西方则受到一些启蒙思想家的推崇,成为他们反对封建专制统治的思想工具之一。原因:鸦片战争以来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农耕文明的冲击,促使学习西方的思想逐渐成为中国近代前期思想的主流;西方推崇孔子主要是由于启蒙思想家利用儒家思想中“民贵君轻”等有利于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为本国思想解放和革命服务。‎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主流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发展演变的规律;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以及启蒙运动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同时考查学生,组织材料论述观点的能力。 本题学生解答一定要联系东西方社会现实,从中国近代受到的冲击和西方社会转型中来分析对比,同时学生在作答时,要注意观点突出,论述要多层次多角度,史论结合论从史出。 ‎ 1.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海涅创作的长诗《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记录了他1843年从巴黎返回汉堡,途径亚深、科隆、哈根、明登等城市的旅途见闻和所思所想。全诗分为27章,以冬天象征死气沉沉的德国,通过童话般的梦境和想象,对当时德国的腐朽落后进行了无情的批判。第1章就写道:新的歌,更好的歌,啊!朋友,让我替你们制作--我们要在地上建筑起天国。我们要在地上得到幸福,再不愿老是饥肠辘辘,再不愿把勤劳的两手获得的东西,拿去填饱那些吃闲饭的肚腹。 --摘编自张思齐《梦的追随与西方文学》 材料二:自文艺复兴以来,视觉艺术一直遵循着固定的表现形式和空间透视法。但20世纪的很多艺术以非客观自许,拒绝模仿或复制自然,也拒绝像现实主义般或照相般忠实地再现对象。艺术革命起始于1914 年的法国,在战争年代和1945年以后加速发展,似乎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对理性主义、乐观主义的幻灭,还反映了弗洛伊德和心理学其他学派的影响,反映了对无意识和非理性的强调,以及新物理学的相对论和善于事件、空间、时间的不确定性。 --摘编自帕尔默著(现代世界史》‎ 根据材料一,指出《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所属的文学流派及特点。‎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法国艺术革命兴起与加速的原因。归纳材料一、二中所涉及的文学艺术流派的共同点。‎ ‎【答案】【小题1】(1)根据题干材料“通过童话般的梦境和想象”可知这是浪漫主义文学流派,浪漫主义文学流派的特点根据教材内容概括回答即可。 (2)根据题干材料“反映了当时的政治动荡和对理性主义、乐观主义的幻灭,还反映了弗洛伊德和心理学其他学派的影响,反映了对无意识和非理性的强调,以及新物理学的相对论和善于事件、空间、时间的不确定性”可知这是现代主义风格的文艺,故第一问实际回答现代主义文艺产生的背景。两种文学艺术流派的共同点主要是都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故答案为: (1)文学流派:浪漫主义。 特点:反对崇尚理性,歌颂人的本能感情;对社会现状的强烈不满;抒发个人情感,积极寻求理想世界;鼓励人们为争取自由而斗争。 (2)原因:两次世界大战、经济危机带来的严重破坏,使西方社会出现精神危机;二战后,长期冷战对峙使局势不稳;科技的发展与其他学派的影响。 共同点:都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是一定时期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反映。‎ ‎【小题2】‎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以来欧洲的文学艺术,解答此题需要学生了解浪漫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和特点;现代主义文艺产生的背景及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艺的共同点。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浪漫主义和现代主义文艺的了解,主要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和理解以及比较分析的能力。 ‎ 2.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创造了远比千年中世纪更多、更绚丽多彩的成就,对人类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康天意《文明的狂飘疾进时代》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不难看出,启蒙运动实质上正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文艺复兴运动的延续,是人文主义精神的继续弘扬。 --‎ 高九江《启蒙推动下的欧洲文明》 材料二使我数千年历史以脓血充塞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万里土地为虎狼窟穴者谁乎?专制政体也。使我数百兆人民向地狱过活者谁乎?专制政体也。 --摘编自梁启超《拟讨专制政体檄》(1902年) 要拥护那德先生(即democracy),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即 science),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经济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 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 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 ‎【答案】【小题1】(1)本小问的不同点,依据材料一“文艺复兴运动就是高举人文主义这面思想解放的旗帜,打破中世纪神学桎梏,使文化的各个领域,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的枷锁中解放出来”、“18世纪启蒙学者高举理性与科学大旗,猛烈抨击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主义,宣扬自由、平等、博爱、人权和法制,强调发展科学、张扬个性、追逐功利、享受生活、建立理性王国”可以得出文艺复兴是人文主义;启蒙运动是理性主义;文艺复兴是思想文化领域;启蒙运动是政治领域。 (2)第一小问的不同,依据材料一可知,西方是从思想解放到提出“理想王国”的蓝图;依据材料二可知,中国是从提出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第二小问的原因,结合欧洲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背景和近代中国的时代特征分析即可。 故答案为: (l)不同:前者是人文主义;后者是理性主义;批判对象涉及的领域:前者思想文化领域;后者政治领域。 (2)西方:从思想解放到提出“理想王国”的蓝图。 原因:资本主义经济产生并逐步发展;新兴资产阶级力量日益壮大;人文主义宣传思想解放、理性主义宣传建立发展资本主义的国家政权。 中国:从提出改革政体到思想启蒙。 原因: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救亡图存成为最迫切的任务;封建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传统儒家思想根深蒂固,民族资本主义弱小这三者使思想解放滞后。‎ ‎【小题2】‎ ‎【解析】本题考查中西方的思想。考查文艺复兴运动与启蒙运动的不同点;近代中国启蒙之路与近代西方启蒙之路的不同及原因。需要掌握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的内容和原因;维新思想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背景。 本题考查对西方人文主义精神发展和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的把握,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比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