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7 发布 |
- 37.5 KB |
- 6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莆田第八中学2016-2017学年高二下学期历史校本作业7
必修三文化史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完成时间35分钟 班级 姓名 座号 课时作业7 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与汉代儒学 一、选择题 1、(2016·天津河北模拟)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写道:“(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可见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是( ) A、鉴古讽今,怀念上古之风 B、主张仁者爱人,为政以德 C、针砭时弊,提供王者之道 D、维护周礼,力图恢复西周的统治秩序 2、(2016·山西晋中适应性训练)中国古代的社会结构中存在着君臣、君民两个基本关系。(孟子)曰:“庖有肥肉,厩有肥马,民有饥色,野有饿莩,此率兽而食人也。兽相食,且人恶之,为民父母,行政,不免于率兽而食人,恶有其为民父母也?”这反映出( ) A、孟子立论的基础是儒家的道德体系 B、在君臣关系上孟子与孔子的观点截然不同 C、在君民关系上孟子秉乘了孔子“礼”的学说D、孟子用“民本主义”思想阐释君臣关系 3、(2016·山东临沂模拟)下表列举出中国古代某思想流派的一些特征,据此推断该流派是( ) ●产生于春秋战国时期,在中国长期存在,对中国思想发展影响深远 ●其思想主张既利于个人修养,也可用作治国思想 ●在中国古代政治史上有过极短暂的辉煌 ●有些观点与自由主义不谋而合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4、(2017·广东肇庆调研)柏拉图说:“事物都存在着正反两面,美的事物身上有丑的成分;好人有时候也会做坏事。”以下观点与之相似的是( ) A、“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 B、“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C、“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 D、“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5、(2017·四川资阳一诊)《全球通史》在记述中国战国时期某学派时说: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人民群众需被强迫从事生产劳动,商人和学者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这一学派( ) A、主要代表人物是墨子 B、其思想蕴含有发展观、法制观 C、主张“治之经,礼与刑” D、其思想成为西汉王朝治国理念 6、(2017·广西桂林调研)《荀子·君道篇第十二》中载:“法者,治之端也;君子者,法之原也。故,有君子,则法虽省,足以遍矣;无君子,则法虽俱,失先后之施,不能应事之变,足以乱矣。”在此,荀子强调的是( ) A、废除严苛的法律,由国君以德治国 B、法律应当由道德高尚的君子制定 C、执法者素质是有效实施法治的关键 D、执法时应将君子与小人区别对待 7、(2016·江西南昌调研)战国时期,儒家学说和墨家学说在民间广为流行,形成了“非儒即墨”的局面。但是,主要诸侯国的统治者却纷纷采用法家学说,兴起了变法运动。官方采取与民间不同的态度,是基于( ) A、巩固统治阶级统治的需要 B、实现统一全国目标的需要 C、应对政治军事形势的需要 D、建立和谐社会目标的需要 8、(2017·湖北武汉市调研)汉代董仲舒曾提出:“屈君而伸天”的主张。这表明他主张( ) A、用天来限制皇权 B、用天来加强君权 C、加强中央集权 D、使儒学处于独尊 9、(2017·湖北省重点中学联考)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秦朝灭亡后“法家学说信誉扫地,而儒家学说被长期推崇为官方教义。不过,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法家的一个胜利”。这个“胜利”指的是( ) A、法家思想是新儒学的核心 B、法家学说被董仲舒吸收 C、儒家思想已经失去了先秦的“民本”特色 D、“独尊儒术”体现了法家的思想专制原则 10、(2016·河南适应性考试)在古代史籍中也有许多对于“霾”的记载,认为“霾”是天降异象,是上天给世人的警示,意味着皇帝施政不善,此时就该三省其身。这最有可能是依据下列哪一选项做出的判断( ) A、霾是灾难的象征 B、君权神授 C、天人感应 D、自然规律 11、(2016·湖南长沙模拟)自汉武帝以来,汉代政坛曾出现“世为边郡守”“世为二千石”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 ) A、中央集权的加强 B、君主专制的减弱 C、儒学地位的提高 D、世家大族的出现 12、(2017·河北邯郸模拟)东汉章帝时进一步确立了“三纲六纪”的伦理规范,“六纪者,谓其父、兄弟、族人、诸舅、师长、朋友也。……何谓纲纪?纲者,张也;纪者,理也。大者为纲,小者为纪,所以张理上下,整齐人道也。”这表明东汉( ) A、儒家伦理开始融入社会生活 B、礼仪规范已经得到严格遵守 C、社会秩序维护以道德为主导 D、政府社会控制范围逐步扩大 二、非选择题 13、(2017·广东肇庆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早期儒家经典中,民本思想有较多的体现,《尚书》中说:“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主张“国民之所利而利之”。孟子认为民贵君轻,又称:“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荀子》中说:“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材料二 孙中山认为,“中国古昔……有所谓‘民为贵,君为轻’,此不可谓无民权思想矣。然有思想而无其制度,故以民立国之制,不可不取资于欧美”。他强调“民国之国家,为全国国民所公有;民国之政治,为国民所共理;民国之权利,为国民所共享”。 ——摘编自《孙中山全集》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主要内涵及其理想的政治。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古代民本思想与近代中国民主思想的关系,并简析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兴起的主要原因。 14、(2017·江苏扬州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儒学在很长一段时间是被批判的。20世纪80年代,我们对儒学的态度开始有了一些改变,但基本上还是持一种批判、否定的态度。1988年,在儒学国际会议上,余英时先生说,儒学现在是一个游戏,东游西荡,没有一个附着的制度和实体。林毓生教授认为,儒学是一个封闭、一元的思想体系,现在已经陷入了“民主”“科学”的困境,很难摆脱出来。我们国内的学者也提出了对儒学的一个全面批判。这么多年过去了,应该说现在儒学的复兴已经成为一个客观存在的事实,比如说很多地方都竖起了孔子像,有人说这是对儒学的一种认可。还有全球现在有400多所孔子学院以及当前的“国学热”。 ——吴光《当代儒学发展的新方向》 评述材料中关于儒学思想发展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必修三文化史 第三单元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课时作业七答案 1—5 DABCB 6—10 CCADC 11—12 CD 13、(1)内涵:善待百姓,巩固根本;君主应重视民意,顺应民心;重民爱民,以民为本;君民相互依存。 (2)有一定联系。古代民本思想是近代思想家认识和形成民主思想的基础媒介(或近代中国民主思想吸收了古代的民本思想)。有本质区别。古代民本思想是在君主政治下对君民关系的认识(或古代民本思想是站在君主立场上,为维护君主统治服务的);近代民主思想否定封建君主制,最终形成“主权在民”的认识(或近代民主思想主张主权在民,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思想)。 原因:民族危机日趋严重,封建专制统治成为历史发展的严重障碍;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要求实行民主政治,发展资本主义;西方民主思想的传播,民权意识逐渐增强;知识分子的反思和探索。 14、示例:(1)批判:秦朝:由于“焚书坑儒”,儒学遭到学生打击;明末清初;三大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的批判;新文化运动时期;提出打倒孔家站;“文化大革命”时期:批林批孔运动等。 (2)复兴:战国时期:经过孟子和荀子的改造,儒学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糅合道家、法家和阴阳五行家的一些思想改造儒家思想,形成了新儒学体系,儒学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的正统思想,也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宋元时期:儒学从佛、道之中吸取了有益的内容,构建了新的儒学体系“理学”;晚清(19世纪末):借孔子的名义,推行维新变法。同时,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并对欧洲启蒙思想家很大的启发。 (3)批判与复兴:参考(1)和(2)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