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历史必修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人教历史必修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第14课 从“师夷长技”到维新变法 ‎  [解读课标]‎ ‎  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历程,理解维新变法思想在近代中国社会发展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感受主动向他人学习和积极进取的快乐,形成好学善学而不盲从的态度 ‎  一、 知识与能力:‎ ‎  1、识记鸦片战争后中国人学习西方、寻求变革的思想主张;‎ ‎  2、理解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  3、中国人民学习西方与救亡图存紧密相连,探究与当时世界形势的关系。‎ ‎  二、过程与方法:‎ ‎  1、联系必修①②的有关内容,讨论近代中国人思想解放的时代背景。‎ ‎  2、运用制表或列举的方式,将学西方、寻变革的思想历程梳理清楚。‎ ‎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激发爱国思想和民族精神,认识到中华民族的觉醒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  重点难点:‎ ‎  1、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渐进历程,及每一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内容的异同和特点;‎ ‎  2、认识近代思想发展所处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  [创设情境]‎ ‎  第一单元我们学习了中国古代的思想主流:儒家思想。这一思想统治了中国两千多年。随着鸦片战争的一声炮响,给沉寂的中国在政经济外交等领域产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影响。思想领域更是翻江倒海-----。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引言文字内容。问题1: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近代中国思想界出现了一次次思想解放的潮流。这个过程中的主流思想又是什么?‎ ‎  学生归纳:向西方学习。‎ ‎  [师生互动]‎ ‎  列举鸦片战争后到19世纪末,中国思想界开始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之路的主要史实。‎ ‎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  维新 ‎  变法 ‎  思想19世纪 早期 ‎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  一、“开眼看世界”‎ ‎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  开眼看世界 封建士大夫:林则徐、魏源 《四洲志》《各国律例》;《海国图志》“师夷长技以制夷” 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日深;西学传入;有识之士倡导等) 关注世界;思想启迪。‎ ‎  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  依表格顺序逐层、有重点地分析后学生完成 ‎  思考:什么是“师夷长技以制夷”‎ ‎  ——方法是向西方学习;长技内容(军事科学技术);目的是制夷。‎ ‎  思考: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沉睡了多年的清王朝,为什么在19世纪40年代会有明士猛醒,要跳出井底看看外面的世界——背景简析 ‎  ①、晚清封建社会晚期——危机四伏 ‎②、西方资本主义崛起 ——发展要素】‎ ‎③、鸦片战争——惊醒志士 ‎  看眼看世界虽然阻力很大,但它开了向西方学习之窗,产生了深刻影响------。‎ ‎  从林魏“师夷长技”来看思想特点:军事科学技术(器物层次)。‎ ‎  原因鸦片战争直接看到的是西方的“船坚炮利”‎ ‎  过渡:虽然没有真正的实践并且只停留在器物层次,但为中国早期的近代化提供了可贵的思想准备。‎ ‎  二、“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出现的洋务派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  分析填表:‎ ‎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封建地主阶级代表:李鸿章、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 中学为体 ‎  西学为用 ‎  “师夷长技以自强”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内忧外患 付之实践,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技术层次,付之实践。结果失败 ‎  思考:曾国藩(洋务派):“购(外洋器物)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捻,可以勤远略。”倭仁(顽固派):“立国之道,尚礼义不尚权谋,根本之图,在人心不在技艺。”“以忠信为甲胄,礼义为干橹”。便可抵御外辱。洋务派学习西方科技是“以夷变夏”,将毁灭封建法统和伦理道德。 ‎ ‎ 张之洞(洋务派):“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人心,西学应世事,而必无孛于经矣。”‎ ‎  洋务派和顽固派的主要分歧是什么?‎ ‎  1、两派的异同 ‎  相同:阶级属性:地主阶级 ‎  目的:维护封建统治.‎ ‎  不同: 手段不同,对待西方事物的态度不同 ‎  2、实践:洋务运动(19世纪60—90年代)‎ ‎  3、失败标志:甲午战争中国战败。‎ ‎  4、失败的原因:‎ ‎  (1)列强的破坏 ‎  (2)顽固派的阻挠 ‎  (3)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封建制度(根本原因)-----阶级属性决定 ‎  5、评价:‎ ‎  积极:(科技、教育、军事及客观作用) ‎ ‎  消极 : (目的、结果)‎ ‎  结果原因回忆,意义分析:“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地主阶级进行道路选择的前提,也就是说他们总想把西方先进的军事、经济技术来稼接到落后的社会制度上来,这种努力是注定会失败的。甲午战争至少宣告的洋务运动在军事上的失败,但迈出了中国近代化历程的第一步。‎ ‎  引导学生分析为什么?‎ ‎  19世纪60~90年代,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旗帜,进行了长达30多年的洋务运动。创办近代学堂,是文化教育领域中前所未有的事物,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在沟通近代中西文化交流和学习西方近代科技方面,打开了窗口。洋务派有计划地向西方国家派遣留学生。据统计,洋务运动期间共派出留学生200多名。这些留学生不但学习到了外国语言文字和近代自然科学、军事技术以及某些社会科学知识,而且得以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情况。他们中的不少人,在以后的政治、军事、外交和经济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如詹天佑、严复等。‎ ‎  总之洋务派倡导的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教育制度改革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对于促进民主思想的传播,起到了开一代风气的拓荒作用。‎ ‎  过渡:1、洋务运动30年有没有改变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甲午战争失败表明洋务运动没有将中国引上富强的道路,那是否意味洋务运动学西方技术错了?没有,但远远不够 ‎  2、早在洋务运动实施过程中,一批积极参与洋务或与洋务有密切联系的有识之士已经觉察到洋务运动有不少弊病,认识到如果向西方学习仅仅局限于“器物层次”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涉及到经济、文化思想和政治制度领域。这是代表着一种舆论和思潮的萌发,为维新变法思想作了思想理论上的准备。我们称之为早期维新思想 ‎  三、“维新变法思想”。‎ ‎  早期维新思想 ‎  分析填表(简单处理)‎ ‎  主要历程 代表 主张 背景 意义 特点 ‎  维新 ‎  变法 ‎  思想19世纪 早期 ‎  具有维新思想的知识分子(转化中的资产阶级)王韬、郑观应 发展资本主义。但没有完整的理论;没有付诸行动。‎ ‎  洋务运动的展开;中国资本主义出现;西学的传入等。 为维新思想的形成奠定基础 初涉政治制度层次,没有付诸行动。‎ ‎  90年代 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严复 反对封建专制,要求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和文化。实行变法维新。 甲午战争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等 ‎  思想启蒙,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是中国近代一次思想解放潮流。 制度层次并付之于实践 ‎  1、 早期维新思想( 19世纪60年代)(1)主要代表:王韬 、郑观应、 薛福成 ‎  思想主张:‎ ‎  政治上-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  经济上-发展工商业,与外国人进行商战 ‎  结果:没有形成完整理论,没有实施(根本原因:缺乏必要的资本主义经济基础)‎ ‎  2、甲午中日战争后 ‎  19世纪90年代的维新思想 ‎  ⑴背景:‎ ‎  政治上:民族危机加深,掀起瓜分中国高潮 ‎  经济上: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初步发展 ‎  思想上:早期维新思想奠定基础 ‎  阶级上:资产阶级的壮大 ‎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为什么要把西方政治思想与中国儒家思想结合起来?‎ ‎  1、借孔子的名义减轻变法的阻力 ‎  2、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  由资产阶级的软弱属性决定 ‎  ----由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 ‎  思考:‎ ‎  维新变法思想的性质、目的、失败原因 ‎  性质:资产阶级自上而下的改良运动 ‎  目的: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制度 ‎ ‎  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  失败原因:‎ ‎  资产阶级——软弱性、妥协性(根本原因)‎ ‎  顽固势力——力量强大 ‎  结论:走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两半社会行不通 ‎  思考:维新变法思想的影响 ‎  影响:‎ ‎  1、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最大影响) ‎ ‎  2、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 ‎  3、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性质)‎ ‎  维新思想的发展 ‎  展开:维新派提倡西学,兴民权,对封建专制制度和传统观念进行了冲击,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奠定了基础,具有思想解放的启蒙作用。是一次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也是一次发展资本主义的改革运动;他们提倡资产阶级新学,批判封建主义旧学,引导人们重新认识世界,他们痛感民族危机的严重,号召人们奋起救国,谋求国家的独立富强;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的活力是不可低估的,站在历史长河的高度看,由传统农耕社会向近代工业社会转变是一股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尽管它在19世纪末的中国遭到了暂时挫折,但对清朝的封建专制统治却是一次巨大的强烈的冲击波,它留下的痕迹是永不磨灭的,是永远鼓舞与启迪后人的。‎ ‎  [知识结构]‎ ‎  鸦片战争后——地主阶级——器物学习 ‎  学习西方 ‎  与 ‎  探索救亡道路 ‎  相结合 ‎  甲午中日战争后——资产阶级——制度模仿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