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13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福建省龙岩市六县市一中2021届高三历史上学期期中联考试题(Word版附答案)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六县(市/区)一中联考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三历史试题 (考试时间:90分钟 总分:100分) 命题人:武平一中 永定一中 连城一中 试卷分第 I 卷(选择题)和第 II 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第 I 卷(选择题,共 50 分)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均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1、据《尚书》等文献记载,周人以“小邦周”战胜“大邑商”后,对夏、商以来的天命观进行了改 造,提出了“天命靡常,惟德是辅”的天命论。该理论( ) A.实践了儒家的民本思想 B.改善了西周的民生状况 C.为新政权构建了理论支撑 D.消除了神权对政治的影响 2、以周王为首的姬姓贵族在整个贵族阶级中占居首要地位,但这并不排斥异姓贵族。一方面,宗法 制度的原则,通行于所有的百姓贵族;同时,在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之间,还要通过世代的婚姻关 系,结成亲戚之国,以加强联系。这种通婚关系( ) A.削弱了周王室的统治力 B.有利于维护嫡长子继承制 C.使异姓贵族的爵位得到提高 D.强化了家国同构的政治特征 3、 汉武帝推行算缗告缗令,规定商人、手工业者、高利贷者必须向政府申报财产,按多少纳税。 瞒报或少报者,罚戍边一年且没收财产,告发者可得没收财产的一半作为奖赏。这一政策( ) A.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混乱 B.强化了对社会经济的控制 C.推动了民间经济的繁荣 D.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4、侍中在秦代时为丞相之“史”(属员),以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汉武帝时以侍中为近臣加官,担 任皇帝侍从,可出入宫廷执掌国家决策大权。卫青、霍去病任侍中时因功升为大司马,位列丞相之 右。侍中的权责变化反映了( ) A.中央行政效率不断提高 B.封建君主权力不断强化 C.就任侍中的官员功勋卓著 D.侍中取代丞相掌握行政权 5、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因具有使人们排遣苦闷、消弭死亡恐惧的作用而繁荣,但佛教徒主张佛法 的“六度”与儒学的“五常”名异实同。梁代僧人顺更讲,“释氏(释迦牟尼)之训,父慈子孝,兄 爱弟敬,夫妻和柔。”这反映了( ) A.传统价值观的变异 B.佛教成为主流思想 C.佛教思想的本土化 D.三教合流已经完成 6、下表为唐朝科举考试考生的三种来源。由此可见,唐朝的科举考试( ) A.有利于扩大统治基础 B.彻底消除了贵族特权 C.是自上而下的选拔制度 D.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平 7、唐代后期,长安、扬州等商业发达城市中,已出现了许多专营钱币存取与贷出的金融机构柜坊, 官吏豪商在柜坊中存钱,少则数万贯,多则数百万贯。同时,还出现了有势力富商经营的“飞钱”, 实行货币汇兑业务。这表明唐代后期( ) A.商业交易成本降低 B.官吏豪商实力增强 C.商业信用体系开始出现 D.新的生产关系已经萌芽 8、宋代理学家都积极地从政立业,史载他们为治的政绩,是体恤民情、明尊卑长幼之类的风化等等。 不能做官时,理学家大多也不努力于仕途,追求个人功名利禄,而是退而聚学化民。他们的做法 ( ) A.有利于理学的思辨化 B.推动了理学的世俗化 C.有利于教育体制革新 D.迎合了市民阶层需要 9. 北宋时期,州、府级城市实行厢坊两级管理体制,县级城市一般只允许设置坊巷和市。但到南宋 时,江南地区的一些市镇开始仿效州府城市,私自设立厢级机构。据此可知( ) A.经济发展不利于地方行政管理 B.南宋时中央集权被大大的削弱 C.经济繁荣推动行政机构变革 D.经济重心南移在南宋已完成 10. 钱穆在《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指出:若张居正在汉唐宋三代,那是一好宰相。依明代制度论, 张居正是一内阁学士,不是政府中最高领袖,不得以内阁学士而擅自做宰相,这是明代政制上最大 的法理。钱穆意在说明( ) A.才能决定内阁学士的权力 B.张居正提升了内阁的权力 C.张居正专权削弱了皇权 D.张居正专权不符合法理 11. 明人薛论道以十二首《题钱》诗讥讽当时世风:“人为你生烦惹恼,人为你梦扰魂劳,人为你 易大节,人为你伤名教。细思量多少英豪,铜臭明知是祸由,一个个因它丧了。”这反映了( ) A.拜金逐利的社会风气兴盛 B.传统义利观遭到彻底颠覆 C.市民阶层的追求浮华低俗 D.纲常伦理的教化功能丧失 12.明清时期江南女性大规模参与以仿效唐宋元明各名家的折枝花卉等为内容的纺织工作,其织品称 为女红。其作品具有温和、幽静、含蓄内敛的风格,深得读书人的赏识,一度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女红作品具有教化功能 B.传统儒家观念根深蒂固 C.女红生产迎合文人品味 D.明清之际社会发生转型 13. 黄宗羲海昌讲学时,经常推荐弟子读《几何原本》,著名思想家李二曲也常要求其学生习《农 政全书》、《泰西水法》等书籍;明末流行的《天工开物》是清初向国外出口的重要书籍之一。这 反映了明清之际( ) A.中体西用思想已萌生 B.中西方文化的交流 C.中国科技已注重理论探究 D.中西方科技差距不断拉大 14. 以下是两位当代美国历史学家关于鸦片战争的论断 上述两种观点( ) A. 都是对历史事实的歪曲,目的是为殖民侵略者辩护 B. 在对“根本问题”的认识上,后者的解释相对合理 C. 没有揭示战争的实质,是“西方中心论”的体现 D. 二者都认为清政府的闭关政策导致了鸦片战争爆发 15. 有学者研究发现,19 世纪 90 年代后,随着大批新兴工业部门的建立,中国的失业情况却日益 严重。有人用“失业之人,如恒河之沙”来形容当时的社会状况。这种现象( ) A.反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逐渐趋向于没落 B.表明中国的自然经济瓦解速度过于缓慢 C.造成中国工人阶级人数不断减少的局面 D.是新旧经济更迭冲击传统社会结构导致 16. 1900 年 6 月 21 日,清政府向 11 国宣战,宣战诏书下至地方时,邮政大臣盛宣怀下令各地电信局 将清廷宣战诏书扣押,并电告各地督抚,不要服从此命令。时任两广总督的李鸿章闻此讯,覆电朝廷: “此乱命也,粤不奉诏。”这反映了( ) A.侵略者与地方督抚相互勾结 B.地方督抚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C.清廷政治腐败导致众叛亲离 D.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削弱 17.下表是《申报》早期的部分内容。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 A. 清政府利用社会舆论推动近代化 B.一些媒体人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C. 进行政治变革逐渐成为各界的共识 D. 时政新闻报导成为报刊杂志主流 18. 1862 年京师同文馆成立时“应考者寥寥”。1867 年,仅有 98 人报名,录取 30 人,最终到馆只 有 10 人。而 1885 年的招考异常顺利,报考者达 394 人,经初试、复试,最后录取到馆达 108 名。 这一变化说明( ) A.“西用”思想的社会基础扩大 B.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广泛传播 C.清政府废除了科举制度 D.教育救国成为社会共识 19. 下列图表为马克垚主编《世界文明史》(上)的部分目录,据此推断,横线空白处应填写( ) 第一编 农业文明时代 第一章 古代西亚文明 第二章 古代埃及文明 第三章 古代印度文明 第四章 古代中华文明 第五章 古代希腊文明 第六章 …… A.工业文明时代 B.古代爱琴海文明 C.古罗马文明 D.两河流域文明 20. 在古希腊的斯巴达,包括国王在内的所有男性公民实行共餐制;所有六十岁以下公民都有随 时服兵役的义务,无论是平民还是贵族都成为重装步兵的一员。这些措施( ) A.体现了城邦公民普遍平等 B.有利于培养公民集体观念 C.保障了城邦公民的自由权利 D.开辟了民主政治的新路径 21. 伯罗奔尼撒战争中,雅典在镇压了同盟城邦米提林暴动后,在愤怒驱使下,雅典人决定把米 提林全体成年男子处以死刑,把妇女和未成年人变为奴隶。后冷静下来,对这个决定感到震惊,才 决定重新召开公民大会讨论解决办法。这表明雅典( ) A.理性主义深入人心 B.公民人身自由遭到侵犯 C.城邦利益居于首位 D.民主决策带有感情色彩 22. 古希腊阿里斯托芬的喜剧《云》中,斯特瑞普西阿德斯让儿子斐狄庇得斯向苏格拉底学习逻 辑(诡辩术),从而在法庭上胜诉,驱逐了前来向自己要债的债主。斯特瑞普西阿德斯回家后在宴 会上被儿子暴打,斐狄庇得斯还向众人证明“儿子打父亲”是合理的。从中可知,阿里斯托芬的意 图是( ) A. 宣扬戏剧的社会教化功能 B. 扩大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C. 揭露和批判民主政治弊端 D. 维护社会伦理和城邦秩序 23. 罗马社会重视名誉,将其与个人行为能力绑定,立法者制定了“丧廉耻”制度。凡触犯了法 律,法院便要在判罪或宣布行为人败诉的同时宣告其“丧廉耻”;但凡做了某种法律明确的、不符 合公序良俗的行为,罗马执政官便可在选举时将该人从名单中剔除。“丧廉耻”制度( ) A. 有利于增强个人社会责任 B. 消除了伤风败俗的社会现象 C. 构建了罗马民主制度的基础 D. 实现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4. 雅典有一条法律规定,如果墓葬纪念物的建造投入超过了“10 个人 3 天的劳动”,就要遭到 禁止,因此在这个时期奢华的墓葬纪念物几乎看不到。这说明( ) A.贵族是雅典城邦的主体阶层 B.雅典政府侵犯了贵族的权利 C.雅典公民受到人文精神熏陶 D.公民有强烈的集体荣誉感 25. 苏格拉底曾毫不客气地指出了传统希腊神话的内在冲突。他指出,希腊神话中的神经常互相 争吵,互相攻击。一个神所喜欢的却是另一个神所厌恶的,反之亦然。由此可知,苏格拉底( ) A.对神话进行理性审视 B.是坚定的无神论者 C.质疑希腊神话的价值 D.反思雅典的城邦体制 第 II 卷(非选择题,共 50 分) 本卷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6—27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26 题 23 分, 第 27 题 12 分;第 28-29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两题均为 15 分。共 50 分。 (一)必做题:共 35 分。 26.中国古代素有修成德、服远人的传统,中外之间的友好往来不绝于史。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3 分) 材料一 在唐朝统治的三个世纪中,几乎亚洲的每个国家都有人曾经进入过唐朝这片神奇的土地。 这些人是怀着不同的目的到唐朝来的:他们中有些是出于猎奇,有些是心怀野心,有些是为了经商 谋利。但是在前来唐朝的外国人中,最主要的还是使臣、僧侣和商人这三类人。通往唐朝有两条道 路:一条是商队走的陆路通道;另一条是船队航行的海上通道。 ——摘编自薛爱华《撒马尔罕的金桃》 材料二 1529 年,广州重开市舶贸易,澳门成为中国朝廷允许外国商船湾泊的八大海港之一。16 世纪中期以来形成了以澳门为中心的三条国际贸易航线——“丝银之路”(如下表)。 航线 航线上主要商业活动 备注 澳门—印度果 阿—里斯本 葡萄牙人将经过广州转运到澳门的中国货 物运返欧洲,如丝、绢、细工木器、漆器和 陶器等,又由欧洲运来毛织品、玻璃制品等。 以白银为最大宗,1585—1591 年,经果阿运到澳门的白银约 90 万两。 澳门—日本长 崎 每年初夏,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中国 货物运往长崎,然后待秋季返航澳门,运回 日本的白银、土特产等。 明政府鉴于“倭寇祸烈”,严 禁中日通商。 澳门—马尼拉 —墨西哥 葡萄牙商人将生丝、绸缎等运到马尼拉,运 到拉美,将拉美白银运回欧洲,再运回澳门 购买中国的丝货和其它货品。 中国—美洲贸易的最早航线, 构成了以丝和白银为大宗交 易的国际贸易大循环——“丝 银之路”。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概括唐代中外交往的特点,并分析当时中外交流繁荣的原因。(12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丝银之路”的特点并分析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11 分)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 分) 材料 19 世纪 90 年代初期(清)中央政府年收支的估算数(库平银) 收入 单位:万两 支出 单位:万两 田赋 2508.8 漕粮 656.2 盐税(包括盐厘金税) 1365.9 商品厘金税 1295.2 关税(1893 年) 2198.9 地方关卡收入 100 对国内鸦片征收的税和厘金税 222.9 杂税、捐纳和“贡献”等 550 合计约 8897.9 中央政府行政费用、皇室津贴和满洲戍军军饷 1947.8 广西、贵州和云南三省拨款 165.5 海关行政费用 247.8 公共工程 150 现代化军队、沿海防 800 满洲防务 184.8 甘肃和中亚的民政和军务支出 480 北洋水师、南洋水师 1000 铁路建设 50 各省行政费用、各省军队 3622 偿还外国贷款的本利 250 合计约 8897.9 ——费正清、刘广京主编《剑桥中国晚清史(下卷)》 注:漕粮,通过河运和海运由东南地区漕运至京师的税粮。厘金,一种商业税。捐纳,是中国古代 政府为弥补财政困难,允许士民向国家捐纳钱粮以取得爵位官职的一种方式。 结合所学知识,以“从财政收支看清末政治经济状况”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要求:提取信息充 分(不同角度的信息至少 3 条)、总结和归纳准确、完整解释和分析、逻辑清晰。 (二)选做题:共 15 分。请考生从 28 和 29 题中任选一题作答,并在答 题卡上相应题号涂黑。 28.[历史一选修 4: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15 分) 材料 孙家栋被称为中国航天的“大总师”,在中国迈向太空时代的每个关键节点,背后都有他的 身影。1951 年,孙家栋被派往苏联学习飞机制造。回国后,正值“两弹一星”事业启动,孙家栋潜 心中国导弹事业 9 年。1967 年,中央决定要建造中国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卫星,38 岁的孙家栋毅然领 命,成为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的总体设计师。此后 42 年间,他不怕挫折与失败,共造卫星 34 颗, 约占当时中国所造卫星的 1/3。1990 年,孙家栋化身商务人士,带队前往美国推销火箭,帮助中国 航天走向国际舞台。1999 年,70 岁的孙家栋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此时,他本可以功成身 退,然而随着国际探月热潮的兴起,孙家栋又被任命为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历时三年,中国第一颗 探月卫星“嫦娥一号”于 2007 年发射成功。2019 年国庆前夕,国家领导人签署命令授予孙家栋“共 和国勋章”。 ——摘编自任腾飞《孙家栋:航天科技事业的重要推动者》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的贡献。(6 分)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共和国勋章”获得者孙家栋所体现的时代精神。(9 分) 29.[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15 分) 京滨铁路是日本修建的第一条铁路,被称为“日本铁路之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9 世纪 60 年代末,修建铁路已经成为日本朝野的共识。1869 年,明治政府经过反复权衡, 采纳英国工程师布兰顿的意见,决定优先修建从东京到横滨的铁路。这主要是考虑到京滨两地之间 地势平坦,距离长短适宜,商贾甚多,交通繁忙,铺设铁路可以取得很好的经济效益。京滨铁路于 1872 年全线竣工。明治天皇和政府主要官员参加了铁路开通仪式。铁路建成后,在京滨地区从事商 业活动和公务活动的人,绝大部分乘坐火车。报刊杂志竞相报道火车的神奇,不再视火车为“奇技 淫巧”。“洋货”“洋风”“洋俗”也以铁路为媒介迅速流行开采 东京也吹拂洋化之风,铁路和 时髦的银座街区同被视为“文明开化”的象征。日本铁路事业的发展由此呈不可逆转之势。 ——摘编自祝曙光《铁路与日本近代化》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京滨铁路得以建成的原因。(6 分) (2)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修建京滨铁路对日本的影响。(9 分) “长汀、连城、上杭、武平、永定、漳平”六县(市/区)一中联考 2020-2021 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考 高三历史试题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小题共 25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50 分,每题均只有 1 个选项符合题意)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选项 C D B B C A A B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选项 A C B C D D B A C B 题号 21 22 23 24 25 选项 D D A C A 二、非选择题(第 26 题 23 分,27 题 12 分,28 和 29 题为选考题,均为 15 分。共 50 分) 26.(1)特点:①交流范围遍及亚洲国家;②交流内容有政治、经济和文化;③交流路线有两条: 一个陆路、一个海路。(6 分,每点 2 分) 原因:①唐朝政治、经济、文化的繁荣;②唐朝实行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③交通和航海技术的 发展便利了中外交流。(6 分,每点 2 分,回答合理即可得分) (2) 特点:以特色产品贸易为主;白银大量流入(中国居于出超);以澳门为中心;贸易范围 扩大(链接三大洲);葡萄牙商人主导商路;国际贸易大循环形成。(5 分,每点 2 分,任答 2 点 得 4 分,任答 3 点得 5 分) 影响:促进封建经济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白银成为普遍流通的货币;客观上推动早期中西方文 化交流(高产农作物引进、出现西学东渐,如利玛窦来华,徐光启、宋应星吸收西方科技成果); 但没有对中国社会产生革命性影响(没有推动中国社会的近代化转型)。(每点 2 分,任答 3 点得 6 分) 27. 首先,从收入情况看,田税仍是数量最多的税种,说明小农经济依然占主导地位;厘金税、盐 税等合计已超过总额 1/3,说明商品经济的发展;关税收入占很大比例,说明中国逐渐卷入世界市 场。其次,从财政支出看,主要集中在政治领域,可知这是维护庞大的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说明 没有实现政治转型;从现代化军队和北洋水师等的支出较大说明洋务运动的推广,反映了现代工业 文明在中国逐渐传播开来,中国迈出了近代化的步伐;军事领域支出费用很大,说明了中国当时内 忧外患,国家安全形势严峻。铁路等经济社会建设支出最少,一定程度上说明近代中国发展艰难的 原因。 总结:清政府财政困难,需依靠借外债实现财政平衡,反映出当时中国正处在农耕文明向工业 文明转型的过程中,既存在严重的民族危机和统治危机,也开始了努力摆脱危机的尝试;既保存着 传统的农耕经济,也出现了新的工业经济。 评分标准: 每个角度 3 分,三个角度 9 分;小结 3 分,总分不超过 12 分。 必须从收入、开支两个方面进行解读,如果只从一个方面解读,最多只给 9 分。 28.(1)贡献:参与中国导弹事业;设计建造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带团到美国推销火箭,帮助中国 航天走上了国际舞台;参与中国第一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研制;为我国迈向太空时代贡献一 生。(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6 分。其他答案,言之成理酌情给分) (2)精神:爱国主义;对科学坚持不懈、勇于拼搏;严于律己,不畏艰难;责任与担当。(每点 3 分, 答出任意三点得 9 分) 29.(1)原因:明治政府的推动;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铁路优越性被广泛认同;京滨之间易于修建 铁路;预期经济效益高(人员往来密切)。 (每点 2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6 分) (2)影响:推动铁路(交通)事业发展;带动经济发展;促进人员流动;推动文明开化(改变思想)(每 点 3 分,答出任意三点得 9 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