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学练测练习:第7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20课

第七单元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第 20 课 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 课时加餐拔高练 |课后加餐练| 1.1919 年 3 月,苏维埃政府将全国城乡存在的各种形式的合作社,一律联 合并改组为统一的消费公社,规定全体城乡居民都必须加入消费公社,日用必需 品由国家统一分配。由此可知,苏维埃政府( ) A.取消了自由贸易 B.实行了普遍义务劳动制 C.鼓励私人办企业 D.征收固定粮食税 解析:选 A 依据材料“1919 年 3 月”“日用必需品由国家统一分配”信 息可知,当时苏俄正在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取消了商品贸易,日用必需品实 行国家统一配给制,故 A 项正确。 2.“我们处于空前未有的破产状况,我们不得不在大战之后又承受一系列内 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没有任何其他可能性,而只有立即实行最大限度的垄 断。”列宁这番话主要针对的是( ) A.余粮收集制的实行 B.固定粮食税的实行 C.农业集体化的实行 D.土地国有化的实行 解析:选 A 据材料可知这与苏俄内战时期(1918~19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有关,列宁这番话主要针对余粮收集制的实行,故 A 项正确;固定粮食税的实 行是新经济政策时期的一项农业政策,不是内战时期,故 B 项错误;农业集体 化的实行是斯大林时期的农业政策,故 C 项错误;土地国有化的实行是俄国十 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的农业政策,故 D 项错误。 3.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是一种用“改良主义的办法”来解决苏维埃国家 过渡时期经济发展战略任务的长期性政策。这里的“改良主义”是指( ) A.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扩大生产 B.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C.修改、调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壮大社会主义经济成分 解析:选 A 新经济政策特点是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发展壮大社会主 义经济,逐步向社会主义过渡,故 A 项正确。 4.1921 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列宁对到访的美国商人阿曼德·哈默说: “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重新发掘我们的经济潜能。”为了“发掘经济潜 能”,苏俄( ) A.实行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C.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 D.建立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解析:选 C 由材料“1921 年,面对严重的经济危机”,结合所学,当时 俄国面临严重的经济危机,苏俄实行了新经济政策,主张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发展 经济,故排除 A 项,选择 C 项;B、D 两项是斯大林体制的特点,排除。 5.1923 年,苏联的农产品批发价只有 1913 年的一半多,而工业品的相应 价格却高出战前水平的一倍。这说明了( ) A.新经济政策的过时性 B.农业集体化的必要性 C.计划经济体制的优越性 D.工业化建设的迫切性 解析:选 D 题干中提到“工业品的相应价格却高出战前水平的一倍”,说 明这一时期苏联的工业急需发展,故 D 项正确。 6.1928 年,苏联按照国家计划在乌拉尔地区建设两个钾矿矿井,一个由苏 联自主建设,另一个由德国公司负责。这反映出苏联当时( ) A.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 B.打破了集中计划管理的成规 C.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 D.延续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 解析:选 D 材料反映苏联重工业企业既有外资,也有国内的自主建设,没 有提到苏联重工业发展缺少基本的技术基础,也没有涉及苏联打破了集中计划管 理,故 A、B 两项排除;材料中苏联的钾矿有外资企业,也有国内的自主建设企 业,但是由此不能得出苏联在工业化初期依赖外资建设重工业的结论,故 C 项 排除;1928 年,苏联企业允许外资企业的存在,说明苏联在工业化初期采用了 新经济政策的某些做法,故 D 项正确。 7.学者莫斯统计,(苏联)从 1927 年到 1933 年间,高等教育招生(往往是技 术学院)增加了 3 倍,其中工人阶级家庭出身的学生人数从总数 1/4 增加到了 1/2。 这一现象的出现是由于( ) A.农业集体化的推动 B.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C.与美争夺世界霸权 D.经济危机趋于缓解 解析:选 B 根据材料“1927 年到 1933 年”“技术学院”并结合所学,得 出斯大林执政期间,推行工业化,片面发展重工业,培养工业技术人才,故 B 项正确。 8.“(苏联)为了实现工业化,应用牵制手段实现工农经济的理想结合,其 途径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下列对这 一举措理解正确的是( ) A.实现工农经济协调发展 B.牺牲农业,优先发展重工业 C.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D.建立农庄,调动农民积极性 解析:选 B 材料中苏联实现工业化的手段是把分散的小农户变为以公共耕 种为基础的联合起来的大农庄即实行农业集体化政策,建立集体农庄,极力压低 农产品价格,为工业发展提供资金,片面发展重工业,造成农业生产的落后,故 B 项正确。 9.以下数据摘自齐世荣主编《世界史·现代史编》的 1928 年和 1940 年苏联 主要产品产量简表。 项目 1928 年 1940 年 增幅(%) 钢(万吨) 430 1 830 326 煤炭(万吨) 3 550 16 600 368 棉织物(亿米) 26.78 39.54 48 谷物(万吨) 7 300 9 550 31 对该表反映的信息,理解正确的是( ) A.农业集体化运动解决了粮食供应问题 B.五年计划有助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C.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途径 D.以指导性计划促进人民生活水平提升 解析:选 C 表格显示钢、煤炭的涨幅在 326%和 368%,而棉纺织品和谷物 涨幅只有 40%左右,说明苏联注重工业化发展,新工业化模式成为经济发展重要 途径,故 C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主要是满足工业化发展需要,不是解决了粮食 供应问题,故 A 项错误;苏联工业化不是协调发展,故 B 项错误;苏联农民生 活水平的提升与否在表格中无从体现,故 D 项错误。 10.20 世纪 30 年代,“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曾排着队去莫斯科 探寻‘计划’的秘密”。莫斯科“计划”( ) A.开辟了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 B.是战胜一切法西斯主义的强大精神力量 C.是新兴独立国家借鉴的模式 D.推动西方国家向宏观调控的现代经济过渡 解析:选 D A 项与“非共产主义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不符合,排除;材 料中莫斯科“计划”指的是经济方面,故 B 项排除;新兴独立国家是二战后出 现的,故 C 项排除;20 世纪 30 年代,一些西方国家的政治家和知识分子借鉴苏 联的经验来挽救经济危机,从而推动了西方国家向宏观调控的现代经济过渡,故 D 项正确。 11.斯大林模式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制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 展,其中主要原因是( ) A.企业自主权过大 B.片面发展重工业 C.重点扶持农业 D.重点扶持轻工业 解析:选 B 赫鲁晓夫时期企业自主权过大,故 A 项错误;斯大林通过优 先发展重工业让苏联迅速实现了工业化,但也导致轻工业和农业的滞后,从而制 约了苏联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故 B 项正确;斯大林模式忽视了农业和轻工业, 故 C、D 两项错误。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20 年 9 月,列宁说,“要使每个农民家庭,连一普特余粮都不 剩”,要把全部余粮交给工人国家。1921 年 3 月,列宁就农民交完税后再出售 粮食一事说:“如果他们单个地换粮食,那有什么大不了的?……不应当加以阻 挠。” ——《列宁全集》 材料二:苏联工、农业产品(部分)产量对比表 年份 钢(万吨) 煤炭(万吨) 棉织物(亿平方米) 谷物(万吨) 1928 年 425.1 3 551 18.21 7 330 1940 年 1 831.7 16 592.3 27.15 9 564 增幅(%) 330.89 367.26 49.09 30.48 ——周荣坤等《苏联基本数字手册》 材料三:戈尔巴乔夫说:“当时不加快工业化进程是不行的。法西斯的威胁 从 1933 年起就开始迅速增长。”“我国人民用他们在 20~30 年代建立起来的力 量粉碎了法西斯。如果没有工业化,我们就会在法西斯面前处于手无寸铁的境 地。” ——陆南泉等《苏联真相》 材料四:(1945 年后)苏联工业的发展已出现停滞现象……其部分原因是,苏 联的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另一同样重要的原因则是官僚主义的计划不切实 际,过于重视重工业,不根据消费者的喜好和市场需要调整产品结构。 ——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1)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列宁两次讲话所体现的经济政策。 (2)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并概括这 一方针的积极作用。 (3)根据材料四,归纳 1945 年后苏联工业发展停滞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 基于经济现代化的视角,说说你对发展工农业生产的认识。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信息分析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三信息 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苏联发展经济的方针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积极作用”从 促进经济发展和为日后反法西斯战争奠定物质基础等方面回答。第(3)问,“因 素”根据材料四信息归纳即可,“认识”言之成理即可。 答案:(1)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余粮收集制);新经济政策(粮食税)。 (2)方针: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化)。积极作用:经济迅速增长(成为工业强 国);为粉碎法西斯奠定物质基础。 (3)因素:劳动力和能源日益匮乏;计划经济的弊端;国民经济比例不协调(片 面发展重工业);忽略市场需求。认识:重视工业化;工农业协调发展。 |课后拔高练| 1.(2017·海南卷)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后至 1920 年间,一段时期内经济进入 停滞状态,工业和生活用品的生产极度萎缩,可耕地面积缩减,粮食不断减产, 牲畜大幅度减少。这一时期是( ) A.二月革命时期 B.国内战争时期 C.农业集体化时期 D.德军入侵时期 解析:选 B 俄国苏维埃政权建立于十月革命后,二月革命时期还没有建立, 故 A 项错误;1918 年夏到 1920 年底的苏俄国内战争时期,受到战争的破坏,苏 俄经济进入停滞状态,故 B 项正确;农业集体化时期,在斯大林模式的指导下, 苏联经济整体上呈现快速发展的趋势,特别是重工业有显著的发展,与材料“经 济进入停滞状态”不符,故 C 项错误;德军入侵是在 1941 年 6 月 22 日以后, 不符合时间限制,故 D 项错误。 2.(2016·全国卷Ⅱ)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 人的关注。4 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 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能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 要是( ) 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 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 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 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 解析:选 B 1929~1933 年世界经济危机主要发生在资本主义及其殖民地 半殖民地国家,苏联没有发生经济危机,故 A 项错误;1928 年,苏联开始实施 第一个五年计划时,美国经济正处于“柯立芝繁荣”时期,所以苏联“一五”计 划“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而到 1932 年,苏联“一五”计划提前完成,而此 时美国正经历着经济大危机,因而受到美国人的关注,故 B 项正确;苏联农业 集体化为解决工业化急需的粮食、原料、资金等创造了便利条件,但没有促进农 业生产力的发展,不会吸引美国人的注意,故 C 项错误;美国是资本主义私有 制,它不会关注苏联公有制的优越性,故 D 项错误。 3.(2015·全国卷Ⅱ)1930 年苏联粮食产量为 835.4 亿千克,1931 年降至 694.8 亿千克;1930 年苏联粮食出口 483 亿千克,1931 年增至 518 亿千克。这表明苏 联( ) A.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奉献 B.农业投入不足造成粮食供不应求 C.粮食减产严重制约工业发展速度 D.农业集体化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 解析:选 A 从 1930 年、1931 年苏联的粮食产量与出口量分析,国家为了 积累资金,从农民身上拿走太多,说明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了巨大贡献, 故 A 项正确;苏联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故 B 项错误;20 世纪二三十年代, 苏联通过实施两个五年计划,迅速成为工业强国,故 C 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 苏联人民为国家工业化建设作出的贡献,D 项不能全面体现材料主旨,故排除。 4.(2015·海南卷)1924 年,季诺维也夫在俄共(布)十三大上所作的政治报告 中强调“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此后,党的许多领导人也 纷纷表示,反对“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这表明当时他们认为, 新经济政策( ) A.已经完成了恢复经济的任务 B.是特殊时期被迫做出的暂时妥协 C.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D.应该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所取代 解析:选 B 材料中没有体现恢复经济任务的完成,故 A 项错误;根据材 料中“不会再有因新经济政策而采取的新的退却”说明当时许多领导人对新经 济政策持反对态度,认为这是“扼杀社会主义因素而复活资本主义”只能是在特 殊时期实行的特殊政策,故 B 项正确;据材料可以看出他们反对新经济政策, 因此不可能认为它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故 C 项错误;新经济政策代替 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 D 项错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