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08-26 发布 |
- 37.5 KB |
- 9页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9-2020学年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9-2020学年 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中国古代农业的耕作方式经历从集体劳作到个体农耕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是 A.政府政策的引导 B.国家统一的完成 C.生产工具的进步 D.家庭手工业出现 2.墨子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纴。”这体现出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主要特点是 A.男耕女织 B.精耕细作 C.安定富足 D.技术领先 3.下面是根据清朝前期广东海关税收收入情况所绘制的示意图。该图表明清朝前期 A.清政府继续推行对外开放的政策 B.中国对外贸易仍有一定程度发展 C.中国同外国的交往仍在日趋加强 D.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出超地位 4.19世纪40-6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破坏了中国社会原有的经济结构。当时中国经济结构的主要变化是 ①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②近代工业开始出现 ③资本主义萌芽产生 ④小农经济完全破产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 5.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愿放款而效果不宏。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由此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 A.清政府晚期 B.新中国成立初期 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国民政府时期 6.1932年,日本发动了一二八事变,派侵略军进攻上海,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起反击,得到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其中民族资产阶级采取的支援方式最可能是 A.积极捐款捐物 B.组织敢死义勇军 C.努力发展生产 D.上街游行和宣传 7.1954年,毛泽东提出:“孤立的、分散的、守旧的、落后的个体经济限制着农村生产力的发展,它与社会主义工业化之间日益暴露出很大的矛盾。” 为了解决这一矛盾,我国在农村实行了 A.土地改革运动 B.农业合作化运动 C.“大跃进”运动 D.人民公社化运动 8.1985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把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这一举措 A.标志对外开放格局初步形成 B.推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展开 C.使我国对外开放进一步深化 D.说明外向型经济战略开始确立 9.下图是中国某一阶段的国内生产总值折线图,图中折线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全面实行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确立 C.中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成员 D.亚太经合组织上海会议得以召开 10.近代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款男式服饰,它有五粒纽扣,代表五权分离和五族共和,它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它综合了西式服装与中式服装的特点,是一种直翻领有袋盖的四贴袋服装。它被定名为 A.长袍马褂 B.西装 C.中山装 D.列宁装 11.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 A.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 B.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 C.西式交通工具占据了主导地位 D.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 12.近几年,网络订餐日益盛行,街头随处可见载着“美团外卖”、“饿了么”送货箱的快递车辆,这为许多上班族节省出更多工作、休息时间。这一现象反映了 A.互联网影响了人们的生活方式 B.城市公共交通推动了快餐业的创新 C.互联网提高了人们的工作效率 D.互联网深刻改变了人们的膳食结构 13.有一位航海家坚信地圆说,他在西班牙王室的支持下,多次横渡大西洋向西航行,虽然没有到达他梦想中的亚洲,但开辟了从欧洲前往美洲的航路。这位航海家是 A.迪亚士 B.达·伽马 C.哥伦布 D.麦哲伦 14.有人指出:“三角贸易是以黑奴贸易为中心,把欧亚非美的整个商业和英国工业同国外市场都联结起来了。”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世界市场上的商品主要还是黑人奴隶 B.非洲黑人主导了欧亚非美之间的商业贸易 C.没有黑奴贸易就没有世界市场的形成 D.殖民者的罪恶客观上推动了世界市场发展 15.19世纪下半叶,无论新兴工业还是采用新的技术改造传统工业都需要大量投资,于是一些资本家便合股开办各种大企业,并对小企业予以兼并。这一现象促成了 A.工厂制产生 B.垄断组织出现 C.公有制发展 D.计划经济盛行 16.美国以“一个世纪的进步”为主题(如图),举办了芝加哥世博会。此时,美国 A.面临着严重的世界性经济危机 B.适当减少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C.建立了资本主义世界货币体系 D.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 17.“大国之谜,当然还有另外的答案,那就是体制创新。”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所进行的体制创新最突出的特点是 A.实行市场经济 B.政府加强对经济的干预 C.知识经济 D.积极拓展海外市场 18.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出现了罕见的持续增长,进入一个“新经济”时代。出现这一局面的关键因素是美国政府 A.减少政府干预、减少政府开支 B.大规模兴办公共工程 C.实施“宏观调控、微观自主”政策 D.推行大规模的经济刺激计划 19.1922年,苏俄颁布《土地劳动使用法》,允许出租土地和使用雇佣劳动,允许农民自由选择使用土地的形式。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政策 D.社会主义工业化政策 20.一位历史学家说:“苏联农业的主要困难还是来自于莫斯科的极度控制,苏联官员告诉农民种什么,何时种,何时育苗,施多少肥料,何时收割。”这反映了斯大林模式 A.全面实行余粮收集制 B.放弃工业化发展之路 C.优先发展农村和农业 D.过度强调指令性计划 21.美国的《世界经济导报》曾这样评价勃列日涅夫:“ 他确实是一位真正懂得经济的领导人,他的经济改革使苏联国力逐渐赶上了美国,虽然他想称霸世界而没有成功。”勃列日涅夫改革的主要措施是 A.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 B.实行多党制 C.加强工业生产的经济刺激 D.优先发展农业 22.下图反映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立起的某经济体系特点的直观表示。这一体系是 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B.世界贸易体系 C.雅尔塔体系 D.布雷顿森林体系 23.某一区域性经济组织地跨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和南美洲四大洲,各成员国之间差异性明显,但在经济结构上又有很强互补性。这一区域性经济组织是 A.亚太经合组织 B.北美自由贸易区 C.东南亚国家联盟 D.欧洲经济共同体 24.“全球化把每一个人变为社会的一员,彼此之间都成为生活在统一“地球村落”中的利害攸关的居民,这使得人们须时刻以全球意识应对社会大变革。这说明当今的全球化 A.使社会竞争更加剧烈 B.推动社会的全面发展 C.削弱西方国家的地位 D.影响了人们思维观念 二、非选择题 25.(20分)在今年防控新冠疫情的阻击战中,武汉这座英雄的城市感动着全国人民,它的历史更加引人注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清切前期的商业很发达,陆路和水运的商旅往来频繁,各地的商品贸易十分兴盛,形成了由农村集市、城镇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全国性市场组成的商业网。一些原来的农村地区发展为工商业市镇,有的地方居民超过万户,比县城的规模还大。如湖北的汉口镇在明朝中期才发展起来,到清朝时已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的都会。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依据材料一,概括清朝前期“商业很发达”的主要表现。(2分)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汉口镇成为“人烟数十里,贾户数千家”都会的地理优势是什么?(2分) 材料二 汉口开埠以后,作为中部地区最大的漕运中心,武汉往来商人货物络绎不绝。据统计,1895~1913年,全国共设厂矿549家,资本投资总额12028.8万元,其中武汉设厂矿28家,占全国的5.1%,资本投资总额为1724万元,占全国的14.3%。这种比例仅低于上海而远远超过广州、天津等大城市。到1936年,武汉共有工厂516家,资本总额5148.66万元,而纺织和烟草工业占主导地位,资本额纺织业第一。 ——摘编自涂戈尔《近代武汉三种文化现象解析》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以来武汉工业发展的重要因素。(8分) 材料三 长江是我国第一条大河,但是在这一巨大的河流上,却缺乏一座近代化的连接祖国南北方的桥梁。一九五零年根据中央人民政府的指示,组织了大批工程人员开始进行武汉长江大桥的勘测设计工作。三年来,主持武汉长江大桥勘测设计工作的工程人员和地质人员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得到国家的大力支持,又得到苏联专家的无私援助,克服了重重困难,选择了最合理的线路和桥式。(1954年1月)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通过了关于修建武汉长江大桥的决定。这个工程也将是我国一座最好的桥梁建设学校,将为我国培养出一批桥梁建设人才。武汉长江大桥的工程即使有万种困难,我们的人民也一定能够战胜它。 ——摘编制《人民日报》社论《努力修好武汉长江大桥》(1954年2月6日) (3)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武汉长江大桥修建的有利因素。(4分)并简要分析其建成的历史意义。(4分) 26.(20分)从某种角度而言,解决贫困之道反映了人类文明的程度。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4年,英国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即“新济贫法”。它规定:从1835年7月1日起一律停止对济贫院外所有壮年男子的救济,……我们可以看到,新济贫法实际上是对旧有济贫法的一次重大变革与修改,在救济方式、救济对象的确认以及具体的管理方面都做出了巨大的变化。从旧济贫法到吉尔伯特法、斯皮纳姆兰法,政府的教济在不断的宽松,而新济贫法则一反常态,使济贫要求变得严厉起来。 ——摘编自百度百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济贫法”颁布的主要目的。(2分)并扼要说明此法出台的历史背景。(4分) 材料二 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前,美国政府一般对经济和社会生活持自由放任式的不干预态度,人们认为穷人应该对自己的贫困负责,政府没有义务为了帮助穷人们人为地改变市场竞争和淘汰法则。20世纪3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人逐渐承认贫困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更多的是由社会原因造成的,政府该介入社会福利事业。 ——牛文光《美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 (2)根据材料二,概括20世纪30年代美国政府对待贫困问题态度的变化,(2分)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总统为解决当时美国的贫困问题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6分) 材料三 农民占了中国人口的绝大多数,解决他们面临的问题,改善他们的生活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邓小平在1987年指出: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80%,农村不稳定,整个政治局势就不稳定,农民没有摆脱贫困,就是我国没有摆脱贫困。坦率地说,在没有改革以前,大多数农民是处在非常贫困的状况,衣、食、住、行都非常困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决定在农村改革,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这样一下子就把农民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了,面貌就改变了。 ——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 (3)材料三中“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分)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农村改革”产生了哪些积极影响?(4分) 27.(12分)综合探究题。 图示法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某班学生以此为课题分组开展历史研究性学习。请你参与,并探究下列问题。 [探究一:文明的链接] (1)结合所学知识,以“交流与联系”为主题,解读探究一中的图示。(6分) [探究二:全球化] (2)根据探究二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漫画作者对全球化持何种态度?(2分)你是否认同作者的看法?请简要谈谈你的理由。(4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答案 C A B A D A B C B C D A 题号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答案 C D B A B C B D C D A D 二、非选择题 25.(1)表现:商旅往来频繁,商品贸易兴盛,各级商业市场组成商业网,一些农村地区发展成工商业市镇,一些工商业市镇规模较大。(2分,任答两点即可)优势:陆路和水路交通便利。(2分) (2)因素:汉口被列强开辟为通商口岸;地理位置优越;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扫清了一些障碍;南京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本家致力于“实业救国”;广大民众提倡国货、抵制洋货运动的刺激。(8分,任答四点即可) (3)因素:一五计划的实施(或国家的大力支持);苏联的援助;建设人员攻坚克难。(4分,任答两点即可)意义:促进了南北交通,培养了专业人才,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自信心。(4分,任答两点即可) 26.(1)目的:维持资本主义自由劳动力市场。(2分)背景:政治上,英国逐渐确立工业资产阶级的主导地位;经济上,工业革命进行,机器生产需要大量自由劳动力;思想上,自由主义盛行。(4分,任答两点即可) (2)变化:从不干预到干预。(2分)措施:直接救济;以工代赈;建立社会保障体系(或社会立法,保证人民基本生活)。(6分) (3)内容:实行农业生产责任制(或包产到户、包干到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2分,答到“给农民自主权,给基层自主权”得1分)影响:农民获得生产和分配的自主权,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从根本上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或解放了农村生产力,推动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改善了农民生活(或提高了农民的生活水平);推动城市的经济体制改革。(4分,任答两点即可) 27.(1)解读:新航路开辟;新旧世界(或新旧大陆)之间物种交流、疾病传播;物种交流密切了各地区联系;疾病传播给人类带来灾难。(6分,任答三点即可) (2)态度:批判、悲观。(2分)看法:不赞成。(1分)理由: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加速了世界经济的融合。另一方面,全球化也引发了一系列全球性问题。经济全球化把人类社会的联系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对于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问题,应共同探讨解决,而不是逃避。(3分,凡言之成理的回答均可得分)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