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五 近现代西方的科技与文化专题优化提升学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1届一轮复习人民版专题史专题十五 近现代西方的科技与文化专题优化提升学案

专题优化提升 一、19世纪以来世界文学艺术发展的历程 ‎1.第一阶段: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法国处于大革命前后的剧烈动荡中,人们渴望寻求一种时代所需要的理想的英雄主义精神,导致古典主义盛行。‎ ‎2.第二阶段:19世纪30年代前后,随着法国大革命失败和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人们不再盲目地相信理性,开始追求人类的内心感情,浪漫主义文学艺术产生。‎ ‎3.第三阶段:19世纪30年代以后,随着工业革命发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固有的矛盾和弊端日益暴露,社会矛盾日趋复杂,出现了力图真实地表现现实生活、对现存的社会秩序进行无情揭露和强烈批判的现实主义文学艺术。‎ ‎4.第四阶段:20世纪以后,物质生活日益丰富,但是,社会也更加动荡。两次世界大战和经济大危机使世界更加不平静,在西方世界,人们心灵越来越空虚和迷惘,以反对传统和理性为特征的现代主义流派开始出现。‎ ‎[针对训练——对接48分选择题]‎ ‎1.(2020·大连测试)英国著名评论家柯林·威尔逊说过:“存在主义的中心问题可以由一句话来概括: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这表明现代主义文学(  )‎ A.渲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 B.违反文学创作原则和写作手法 C.采用抽象、夸张、变形的表现方法 D.揭露丑恶现实并憧憬美好未来 解析:选A。材料“人的地位。(但是)人是神还是虫? 现代文学采取第二种观点,‎ 倾向于强调人的毫无价值”体现了对人的地位的迷茫和彷徨,渲染变态、迷惘、虚无等精神创伤,故A项正确。‎ ‎2.下列美术作品与该流派艺术特征相符的是(  )‎ A.《自由引导人民》     B.《日出·印象》‎ C.《拾穗者》 D.《格尔尼卡》‎ 解析:选D。材料“超脱社会、超脱自然,采用荒诞的、寓意的或抽象的语言影射着社会和人生”表明艺术风格是现代主义,《格尔尼卡》是现代主义美术作品,故D项正确。‎ 二、16~18世纪中国和欧洲科技的不同结局及其原因 中国科技 欧洲科技 结局 未能形成近代科技 近代科学产生 原因 经济基础 中国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分散性和狭隘性 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 经济政策 封建统治者实行“重农抑商”和“闭关锁国”政策 欧洲先进国家进行保护科学发展的政策,并推行重商主义 思想条件 明清统治者实行文化专制主义 西方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启蒙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政治制度 当时中国是日趋腐朽的封建制度 欧洲向资本主义政治制度过渡 ‎[拓展训练——对接25分综合题]‎ ‎(2020·汕头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盖天说认为天像一个圆盖盖在地上。这种学说能够解释很多天象,预测日月星辰的运行,准确地预报二十四节气,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盖天说在汉武帝时期遇到了浑天说的有力挑战。浑天说认为全天星辰都布于“天球”之上。汉武帝对争议双方采取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分别制定自己心仪的历法,然后接受检验,看谁更符合实际从而确定使用谁的历法。结果浑天说一方胜出,制定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太初历》。由此,浑盖之争也拉开了帷幕。争议中,双方大都秉持通过天文观测、仪器校验等方式进行,而不是看其是否遵循某种先验的哲学观念。持续上千年的浑盖之争,促成诸多成就。《太初历》、浑天仪等天文仪器的发展,勾股定理以及相关测高望远之术,唐代僧一行组织的天文大地测量……这些都与浑盖之争息息相关。这种规模和深度的争论即使在世界文明史上亦不多见。‎ 材料二 公元2世纪,托勒密总结前人500年的观测结果,提出了地心说体系。中世纪初,阿奎那用此理论论证上帝创世说。从此,地心说与基督教教义结为一体,成了神学的理论基础。16世纪的哥白尼发表《天体运行论》,提出日心说。后来,‎ 伽利略在其物理学和天文学发现基础上,驳斥托勒密的天文学,并宣传哥白尼学说。在旧学派占主导的学术界催促下,教会在1616年禁止了伽利略说话,并宣布哥白尼学说是“错谬的和完全违背《圣经》的”。但哥白尼学说还是得到帝谷、笛卡尔、牛顿等人的研究支持,1822年,教廷正式裁定太阳是行星系的中心。1835年,白塞尔用精密仪器发现了恒星视差,直接证明了地球确实是绕太阳运动。‎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江晓原《科学史十五讲》等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浑盖之争”的特点,并说明其历史影响。(13分)‎ ‎【思路点拨】 第一小问特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即可。第二小问历史影响,据材料一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尝试作答】                                     ‎ ‎                                    ‎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16~18世纪西方科技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原因。(12分)‎ ‎【思路点拨】 第一小问变化,据材料二的信息回答。第二小问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经济、思想、科技等方面回答即可。‎ ‎【尝试作答】                                     ‎ ‎                                    ‎ 答案:(1)特点:争议延续时间长;参与人员多、规模大、涉及面广;影响深远,成就丰富;注重通过实际测量方式进行检验(重以实践检验真理);学术争议较少受政治、宗教权威的影响;体现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影响:促进中国古代天文学发展;促进古代数学发展;有利于农耕经济的发展;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天文学与专制皇权结合得更加紧密(加深了“天人感应”观念)。‎ ‎(2)变化:近代科技诞生;科学技术从神学中独立开来;形成了新的科学体系;建立了实验科学。‎ 原因:传统的科技存在的弊端;文艺复兴等思想解放运动打击了教会的统治和神学世界观;近代天文学革命等科学的进步;科学家的努力;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科技发展提供物质基础;民主制度产生和发展,政治环境改善;建立专利制度奖励科技;等等。‎ 原因类问答题的解题模板 ‎(1)解答原因类问题一般先注意时间限制“明代”“清末”等。‎ ‎(2)然后从国内、国际的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方面,内外因方面,或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等方面去组织答案。具体如下:‎ ‎①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方面 a.涉及政治史问题时,可以从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等角度分析。‎ b.涉及经济史问题时,可以从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等角度去分析,或者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角度去分析。‎ c.涉及文化史问题时,可以从历史传统、文化政策、政治背景、理论体系等角度去思考与分析。‎ 政治 政治制度、政府政策、政治事件、民族关系、国际环境 经济 经济政策、资金、技术、劳动力、市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文化 历史传统、文化政策、社会环境、理论体系 ‎②内因与外因 a.对于“内因”与“外因”的分析,一定要弄清楚问题考查的历史对象的内涵与外延。  ‎ b.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人物,那么内因就是历史人物的性格、意志品质与个人经历等;而外因就是历史人物所处的社会环境。‎ c.如果题目问的是历史事件,那么内因往往是该历史事件的主观条件与直接原因,以及该历史事件策划者、组织者的历史活动;而外因往往是导致该历史事件发生的间接相关事件,以及客观的外在条件。‎ d.如果题目问的是国家或重要社会组织的因素,那么内因就是这个国家与组织内部的人物活动,历史事件等。对于国家而言,其外因是国际局势、对外关系;对于社会组织而言,其外因是不同社会组织间的联系,以及政府政策、社会环境等。‎ e.有时题目会要求从主观原因、客观原因两个角度去分析,其实这与内因、外因的分析方法大致相同。‎ 历史人物 历史事件 国家 社会组织 内因 性格品质、‎ 个人经历 主观条件、‎ 直接原因 国情、‎ 领导人、‎ 决策 人物活动、‎ 历史事件 外因 社会环境 客观条件、‎ 间接原因 国际局势、‎ 对外关系 政府政策、‎ 社会环境 ‎③直接原因、主要原因、根本原因 a.对于深度层次分析,往往要了解一些常用的社会理论,譬如“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诸如此类。‎ b.在分析原因的层次性时,考生需具备较强的时空观念,一般而言,长时段的历史因素往往是主要原因或根本原因,短时段的历史事件往往是直接原因,因此在分析历史事件时直接原因等同于“导火线”。‎ c.应当知晓以下规律:“根本原因与主要原因往往是内因;而直接原因往往是外因”‎ ‎。因此,如果无法找出或分辨直接原因、主要原因与根本原因时,可以参考内因与外因的分析去思考问题。‎ d.政治史方面:历史传统、政治制度、国家利益往往是根本原因,而政治事件、政策变动往往是直接原因。‎ e.经济史方面:生产力、生产技术、生产资料往往是根本原因或主要原因,而生产关系往往是直接原因。‎ f.文化史方面:理论体系、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往往根本原因和主要原因,而文化政策、个人际遇则是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主要原因 直接原因 政治史 历史传统、政治制度、‎ 国家利益 政治事件、‎ 政策变动 经济史 生产力、生产技术、‎ 生产资料 生产关系 文化史 理论体系、政治环境、‎ 经济发展 文化政策、‎ 个人际遇 史学界对经典力学、进化论影响的争鸣 ‎【史界观点】‎ 观点一 牛顿的物理学分析方法现今开始不仅被应用于物质世界,而且被应用于思想和知识的整个领域及人类社会。正如伏尔泰(法国著名的启蒙思想家)所说的,“整个自然界、所有行星竟会服从永恒的法则……这是非常奇异的”。寻找决定人类事务的这些永恒法则,是法国革命之前的所谓启蒙运动的实质。‎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观点二 达尔文《物种起源》的问世,犹如一颗炸弹落在神学阵地的心脏。自然选择的理论,给上帝分别创造万物的教义以沉重的打击。正如霍登所指出的那样,在生物进化的历程中,中古时代的大爬虫的地位,似乎比十字架的地位更重要。‎ ‎——张秉伦、汪子春《进化论与神创论在中国的斗争》‎ ‎【争鸣感悟】‎ ‎1.观点一主要阐述了牛顿力学体系的建立对人们思想解放的影响。伏尔泰所说的“永恒的法则”是指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它把地球上物体的运动和天体的运动概括到同一个体系中;既然自然界存在着规律和法则,人类社会也应该有类似的规律和法则。受此启发,启蒙思想家开始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进行探究。牛顿经典力学体系为启蒙思想家探求人类社会的法则提供了科学理论依据。‎ ‎2.观点二主要描述了中国著名科学史学家张秉伦教授、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汪子春关于进化论影响的认识。达尔文进化论的观点击中了基督教神创说的要害,自然变革的理论沉重打击了基督教神学,肯定了达尔文对生物进化历程的研究成果和生物进化理论的重要贡献;从其论文名称来分析,进化论与神创论在中国也进行了一些斗争,对中国的思想解放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专题质量检测(十五)‎ ‎(时间:30分钟,分值:44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爱因斯坦曾说,只懂得应用科学是不够的。还应关心人的本身,以保证我们科学思想的成果会造福于人类,而不致成为祸害。他的这一认识主要源于(  )‎ A.过去的科学缺乏人文性 B.科技终为世界大战所应用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D.牛顿经典力学的影响 解析:选B。科技本身是一种客观的生产方式,其本身并不具备人文性,故A项错误;量子论和相对论为核武器的问世提供了极为关键的理论前提,这是爱因斯坦本人所始料未及和深为后悔的,故B项正确;科技始终都是第一生产力的代表,这显然不是爱因斯坦对科技防范意识的来源,故C项错误;爱因斯坦对科技的这些认识是源于量子论和相对论而非牛顿经典力学,故D项错误。‎ ‎2.(2020·徐州期中)“他所建立的体系不仅能说明已有的理论已经说明的现象,而且能说明并解释已有的理论不能说明的现象,更重要的是,他的理论能预见新的物理现象和物理事实,并能以天文观测或实验证实它们的正确性。”这一理论体系是(  )‎ A.自由落体定律       B.经典力学理论 C.光电效应理论 D.量子理论 解析:选B。材料体现了该理论的预见性,故A项错误;只有经典力学体系符合题干理论的预见性并为天文观测所证明,故B项正确;光电效应体现的是量子理论,与“天文观测”无关,故C项错误;量子理论是现代物理学的成就,与“天文观测”无关,故D项错误。‎ ‎3.(2020·北京昌平区二模)20世纪初,一位历史人物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后来他致力于防止核战争,倡议各国科学家用自己的言行来维护世界和平。此人(  )‎ A.创造出望远镜 B.发明了蒸汽机 C.提出了量子假说 D.创立了相对论 解析:选D。爱因斯坦因光电效应研究而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15年,‎ 他又创立了广义的相对论,故选D项;荷兰人汉斯·利伯希发明了望远镜,排除A项;英国人瓦特改良了蒸汽机,排除B项;德国人普朗克提出了量子假说,排除C项。‎ ‎4.(2020·重庆名校联盟联考)科学家在评价某物理学理论时说:“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材料中的“这一发现”(  )‎ A.开阔了人们的眼界并改变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角度和方式 B.与物理学界长期信奉的“自然界无跳跃”的原则是一致 C.说明空间和时间的性质取决于物质运动和本身分布状态 D.说明物体空间和时间会随着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而变化 解析:选A。材料“这一发现成为20世纪物理学研究的基础……要是没有这一发现,那就不可能建立起分子、原子以及支配它们变化的能量过程的有用理论”是对量子论发现的评价,故A项正确。‎ ‎5.(2020·洛阳高三统考)1859年,达尔文出版了《物种起源》一书,创立了生物进化论,在西方社会引起了巨大轰动,达尔文也因此被称为“生物学领域的牛顿”。这是因为(  )‎ A.达尔文继承并发展了牛顿的学说 B.生物进化论揭示了社会发展的规律 C.二者的学说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 D.进化论奠定了生命科学研究的基础 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达尔文进化论与牛顿力学的共同之处。它们分别属于不同学科,两者不存在继承关系,故A项错误;B项没有反映出达尔文进化论与牛顿力学的共同之处,故B项错误;达尔文从生物学、牛顿从物理学领域都否定了神学的权威,这是两者影响的共同之处,故C项正确;D项没有反映出达尔文进化论与牛顿力学的共同之处,故D项错误。‎ ‎6.(2020·湖北名校大联考)某一艺术派别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下列作品符合这一风格的是(  )‎ 解析:选C。根据材料“追求强烈的个人感受,根据自己眼睛的观察和感受,来表达微妙的色彩变化”可知,注重光与色,属于印象主义,《日出·印象》属于印象主义美术代表作,故C项正确。‎ ‎7.(2020·昆明一模)在西欧某一历史时期,音乐与社会的关系发生重大变化:音乐的服务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适应了这些变化而盛行的音乐流派是(  )‎ A.古典主义 B.浪漫主义 C.民族主义 D.现代主义 解析:选B。材料“音乐的服务对象由宫廷转向社会,由贵族转向资产阶级;音乐家也由受雇于宫廷的奴仆变成了为争取个人的成功而创作和演奏的艺术家”表明是浪漫主义音乐,故B项正确。‎ ‎8.(2020·稽阳联谊学校联考)法国艺术评论家丹纳说:“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时代的精神和风俗概况。……某种艺术是和某种时代精神同时出现,同时消亡的。”下列作品表达作者对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不满情绪的是(  )‎ A.《第五(命运)交响曲》 B.《睡美人》‎ C.《第六(田园)交响曲》 D.《天鹅湖》‎ 解析:选B。柴可夫斯基的作品《睡美人》创作于沙皇亚历山大三世反动统治的黑暗时期,表现出内心的忧郁和对幸福生活的渴望,故B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第9题12分,共12分)‎ ‎9.(2020·博雅闻道联合质评)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有一条贯穿古代中国和近代欧洲的鲜明主线: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从伏羲到牛顿,有一群不同年代、不同信仰和不同国家的“夸父”们前赴后继地“追逐太阳”,不断改变着人类的命运。‎ ‎——摘编自隋云鹏《夸父追日:从伏羲到牛顿 ‎——兼论理性主义的发展》‎ 解读材料,围绕人类“追逐太阳”的主题,自拟题目,并结合相关史实加以论述。(12分)(可以选择一位或几位“夸父”,也可以选择一个时代,或以古今结合、中外关联进行整体说明,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言之成理)‎ 答案:示例一 论题:近代以来科学理论的突破不断改变着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知。‎ 论述:哥白尼提出日心说,第一次冲破了宗教神学的束缚,为人类打开了通往自然科学的大门,引起了人类对宇宙认识的革命,人们的世界观也因此发生重大变化;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和物体运动三大定律,给人类带来了从未有过的自信,‎ 为人们打破宗教和神学的束缚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同时,鼓励人们以理性和科学的精神认识自然和社会;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理论很大程度上解决了19世纪末出现的经典物理学的危机,极大扩展了物理学应用的领域,描绘了一个崭新的宏观世界,改变了人们看世界的角度和方式,构成现代物理学支柱之一。‎ 总之,伟大的科学家们为人类的进步和认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示例二 论题:科技的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论述:近代以来,科技突飞猛进,极大地改变了人类社会的面貌。第一次科技革命,蒸汽机的发明,为机器提供了蒸汽动力,推动了机器生产的发展,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第二次科技革命,电力成为机器的主要动力,并广泛用于生活领域,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第三次科技革命,原子能、电子计算机、航天技术、生物工程等领域的突破,极大改变了人类生产生活方式,人类社会进入了信息化时代。‎ 总之,科学技术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不断进步。‎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