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3作业与测评:第21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第 21 课 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 1.从 1952 年秋开始,我国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新设了 北京地质学院、北京钢铁工业学院、成都工学院、昆明工学院等学院, 院校数量从 201 所减少到 181 所。当时调整的主要目的在于( ) A.彻底改变原有的不合理区域布局 B.有计划地开始整顿和改造旧教育 C.实现教育为工农服务 D.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培养专门人才 答案 D 解析 本题以新中国成立初期对高等院校进行大规模调整为主 题,考查学生对新中国教育的认识和理解。到 1952 年秋,我国国民 经济恢复任务即将完成,接下来就是进行大规模经济建设,所以 D 项符合题意。A、B 两项只是调整的内容。C 项是教育的目标和方向。 2.中国历史上某一时期,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其 中 14%的人搞农业,24%的人搞纯科学,只有 14%的人从事人文和 社会科学的翻译……出版的中国书籍中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 38%到 45%,而其他语种的翻译只占 3%到 6%。这一现象的背景是( )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以俄为师,国共两党实现合作 C.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 D.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 答案 D 解析 从材料中“58%的翻译人员致力于工程技术”可以看出 与经济建设迫切需要科学知识有关。从“译自俄文的书籍占了 38% 到 45%”可以看出与苏联关系密切,据此排除 A、B、C 三项。而“一 五”计划期间中国向苏联学习,接受苏联帮助,故正确答案为 D 项。 3.[2017·沈阳模拟]1958 年 9 月 19 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 《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 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 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这表明( ) A.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地位 B.“大跃进”扩展到教育领域 C.“一五”计划超额完成任务 D.普及高等教育成为发展核心 答案 B 解析 材料意思是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 高等教育,并未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故 A 项错误;据材料中“争 取在十五年……可以受到高等教育”并结合时间可知,是“大跃进” 扩展到教育领域,故 B 项正确;“一五”计划是 1957 年完成的,与 题干时间不符,故 C 项错误;结合时代背景可知教育并未成为发展 的核心,故 D 项错误。 4.[2017·江苏泰州期末]邓小平在 1988 年说:“科学技术是第一 生产力,从长远看,要注重教育和科技……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 方面忍耐些,甚至牺牲一点速度,把教育问题解决好。”对此理解不 正确的是( ) A.发展了马克思关于生产力的理论 B.为我国的科技发展指明了方向 C.有利于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奠定了“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 答案 C 解析 邓小平提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对马克思生产力理 论的进一步发展,故 A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这一论断为我国科技 发展指明了方向,故 B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我国形成比较完整的 国民教育体系是在 1965 年,故 C 项错误,符合题意;这一思想有利 于“科教兴国”战略思想提出,故 D 项正确,不符合题意。 5.[2016·盐城期末]“985 工程”和“211 工程”是中国政府为建 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以及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 施的战略性建设工程。工程启动的目标在于( ) 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彻“双百”方针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建构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答案 C 解析 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985 工程” 和“211 工程”是 20 世纪 90 年代提出的,故 A 项错误;贯彻“双百” 方针是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材料没有涉及,故 B 项 错误;“985 工程”和“211 工程”是对高等教育的重视,是为了实 施“科教兴国”战略,故 C 项正确;初步建立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 体系是在 1965 年,故 D 项错误。答案为 C 项。 6.中央电视台第四套节目《今日关注》栏目组曾邀请中国新闻 社常务副社长、总编辑刘北宪担任节目嘉宾,他于 1978 年考入北京 大学中文系,高考前在北京新华印刷厂当泥瓦工。他的命运发生重大 转折主要是因为( ) A.新中国成立 B.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C.恢复高考制度 D.实施义务教育 答案 C 解析 首先要理解“命运发生重大转折”是指由“泥瓦工”到 “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高考使其命运改变。答案为 C 项。 7.邓小平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这“三个面向”的实质是( ) A.通过教育发展提高国家和民族的竞争力 B.教育的发展要适合本国国情 C.教育发展需要加强国际交流 D.教育发展需要超前性 答案 A 解析 20 世纪 80 年代初,邓小平提出教育发展的“三个面向”, 反映了当代教育的客观规律,为我国素质教育指明了基本方向。归根 结底,其目的是为了通过教育的发展,让教育为现代化服务、加强国 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为未来的发展服务,最终提高国家和民族在世界 上的竞争力。A 项符合题意。 8. 为解决下图中出现的现象,在教育投资上,国家启动了( ) A.“希望工程” B.“星火计划” C.教育附加税计划 D.“扶贫工程” 答案 A 解析 图片反映的是贫困地区学生上学困难的问题,为解决这个 问题我国实施了“希望工程”的措施。故 A 项正确。 9.据统计:1960 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的 75%,中 国的 25 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近 90%是在 1949 年后培养的。这 一现象表明( ) A.“大跃进”运动波及教育领域 B.高等教育制度发生了变化 C.国民经济得到了持续发展 D.政府轻视人文学科的发展 答案 B 解析 A 项中的“大跃进”运动开始于 1958 年,与题目中“中 国的 25 万……是在 1949 年后培养的”不符,故排除;“大跃进”与 人民公社化运动对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故 C 项错误;材料中未涉 及政府对人文学科的轻视,故 D 项错误;材料中“中国的 25 万…… 是在 1949 年后培养的”反映了建国初期因国家工业化建设急需专业 人才,致使高等教育制度发生变化,故 B 项正确。 10.[2016·北京西城二模]下表是 1975~1995 年我国各级学校中 女生占学生总数比例(%)的统计表。结合所学,可以推断( ) 年代 高等教育 中等技校 中等师范 中学 小学 1975 32.6 34.4 — 39.3 45.0 1980 23.4 37.2 26.0 39.6 44.6 1985 30.0 38.6 — 40.2 44.8 1990 33.7 42.4 52.4 41.9 46.2 1995 38.5 48.3 62.8 45.2 47.5 A.在 80 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出现明显减少 B.“双百”方针的提出推动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 C.改革开放后我国才逐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 D.教育改革和观念进步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原因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可以看出,在 80 年代女性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数 出现明显减少的表述与实际不相符,故 A 项错误;1956 年春,毛泽 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正式提出“双百”方针,主要是针对 文艺学术问题提出来的,与“基础教育的快速发展”无关,故 B 项 错误;1965 年我国就已经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故 C 项错 误;据表格可以看出,新时期女性接受各类教育的人数逐渐增加,可 以推知教育改革与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我国女性教育发展的重要 原因,故 D 项正确。 11.[2017·昆明模拟]1978 年《北京日报》号召“努力掌握外语 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 量”。1984 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1999 年,英语水平与技术 人员职称评定开始挂钩。“英语热”向社会蔓延。这说明( ) A.中国向英国学习经济建设经验 B.中国重视与英语国家间的交往 C.学习英语成为国民的自觉行为 D.中国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 答案 D 解析 材料中中国兴起“英语热”,一是对外开放的需求,二是 学习国际通用语言英语,并不仅是向英国学习经济建设经验,故 A 项错误;1978 年后中国对外开放,重视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和平交往, 学习英语是因为英语是国际通用语言,并非仅重视与英语国家间的交 往,故 B 项错误;根据材料信息,政府将英语列为高考科目及与技 术人员职称评定挂钩,说明是政府在积极推动“英语热”,并非国民 的自觉行为,故 C 项错误;1978 年以来中国学习英语的浪潮不断高 涨,说明中国对外开放,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浪潮,故 D 项正确。 1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指 出:“教育公平的重点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扶持困难群体,根 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 倾斜,加快缩小教育差距。”以下教育思想或措施能体现这一精神的 是( ) ①“有教无类” ②颁布《九年义务教育法》 ③“三个面向” 思想 ④发展希望工程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 答案 C 解析 题干关键信息是“教育公平”“均衡发展”“扶持困难 群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加快缩小教育差距”。①②能体现 “教育公平”“均衡发展”,④能体现“扶持困难群体”,③与此无 关。故选 C 项。 13.[2016·合肥一模]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中国教育发展简况 阶段 记事 公元前 6 世纪至 公元前 3 世纪 《左传·昭公九年》:“天子失官,学在四夷。”《吕氏春秋·离 谓》记载郑国邓析办私学;《列子·仲尼》记载郑国伯丰子开 办私学。鲁国少正卯和孔子同时在鲁国办私学。孟子、荀子 和墨子等都创办过学校,招生讲学 公元前 2 世纪 蜀郡太守文翁创建的文翁石室,是中国第一所地方官办学校; 汉武帝创建太学、乡学,规定《诗》《书》《礼》《易》《春秋》 为教科书,设立博士进行传授 19 世纪 中后期 1862 年,奕等人创立京师同文馆;1866 年,左宗棠筹办福 州船政学堂;1874 年,上海江南制造局设立操炮学堂;1880 年,李鸿章在天津设立北洋水师学堂;1870 年清廷批准了向 外派遣留学生的计划 20 世纪初 1903 年,清政府制订“癸卯学制”,规定新学制的宗旨“以 忠孝为根本,以中国经史文学为基础,使得学生心术一归于 纯正,而后以西学瀹(渗透)其知识,练其艺能,等到他日成才, 各适实用”;1912 年教育部颁布的教育方针是:“注重道德 教育,以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更以美感教育完 成其道德”;1920 年,北京大学首次招收女生,一些进步的 中学也开始男女合校,甚至同班 20 世纪四 五十年代 1949 年底召开第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决定建立人民教育 事业;1957 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 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 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20 世纪 七八十年 代 1977 年恢复了高考制度;1978 年邓小平提出教育应优先发展 的思想,1983 年又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 向未来”的指导方针;1986 年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 教育法》 ——摘编自《中国教育简史》等著作 上表反映了我国不同历史阶段教育的发展状况,请任选其中两个 阶段,分别概括其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影响。 答案 评分说明:阶段选取明确;特点概括准确;影响归纳全面。 (示例一)特点:公元前 6 世纪至公元前 3 世纪:官学衰落,私学 兴起。 影响: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面;有利于“士”的崛起,为“百 家争鸣”提供了人才保证。 (示例二)特点:20 世纪七八十年代:教育复兴;通过立法保障教 育发展;教育改革步伐加快。(任一点即可) 影响:提高了国民的文化素质;培养了现代化建设人才;增强了 我国在世界上的竞争力。 解析 第一小问“特点”,根据材料,选取其中的两个阶段,并 且明确标明,对特点进行准确全面的概括。进行概括时,一方面根据 所给材料,另一方面根据此时间段的阶段特征;第二小问“影响”, 回答“影响”时要根据材料提供的时间结合阶段特征考虑,同时注 重,既然提到了教育,往往要从人才的培养、文化的传承、思想解放、 国民素质提高、社会转型等角度考虑和回答。 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 1950 年到 1952 年,中国先后与苏联和东欧各国达成 了交换留学生协议并陆续开始执行。据教育部统计,1950~1963 年, 总共派出留学生 9594 人。分布于苏联(8357 人)、东欧(共 925 人:东 德 273,捷克斯洛伐克 238,波兰 160,匈牙利 88,罗马尼亚 75,保 加利亚 68,阿尔巴尼亚 23)、西欧和亚洲各国(17 人)。 材料二 从 1979 年到 2000 年,仅由中国教育部门派出的留学生 就达 45.77 万人,分布在 100 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 20 万、日 本 5.5 万、加拿大 3.8 万、英国 3.65 万、德国 2.6 万、澳大利亚 1.78 万、法国 1.63 万、俄罗斯 1.18 万。此外,还有大量青年通过亲友和 其他渠道出国留学,未包括在教育部门的统计数据之内。 材料三 据统计:中国工程院于 1994 年成立,首批院士 96 人, 留学专家 46 名,占 48%。1999 年 8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 委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专家并授予“两弹 一星功勋奖章”,23 名受奖者中 21 名是归国学者。 ——以上材料均选自《百年接力留学潮》 请回答: (1)20 世纪 50 年代和 70 年代末以来,我国先后两次大规模组织 留学教育,形成了中国近代以来第 9 代和第 10 代留学教育的高潮。 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扼要分析出现以上留学高潮的原因。 (2)比较材料一和材料二,说明上述两个时期留学主要目的地不 同的原因。 (3)结合材料三和有关史实,评价留学教育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产 生的影响。 答案 (1)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经济、科技落后,恢复经济和进 行工业化建设急需大量人才。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坚持以经 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教育被摆到了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2)新中国成立之初,主要以苏联、东欧国家为主。原因:西方 国家对中国实行敌视政策;中国和苏联、东欧国家同属社会主义阵营; 我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20 世纪 70 年代末以来,主要以西方国家为主。原因:西方国家 在经济、科技方面居世界领先地位;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显著改善; 中国实行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政策。 (3)留学教育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了大量人才,促进了中外交 流,推动了我国各项事业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成立以来留学教育的发展问题。第(1)问 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结合时代背景分别分析两次留学高潮出现的 原因。第(2)问通过材料找出两次留学高潮的主要目的地的不同,结 合国际形势和中国的外交政策分析原因。第(3)问抓住留学教育发展 对科技发展、中外交流的影响来组织答案。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