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十二单元古代中国的思想科技与文化第35讲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学案新人教版

高考总复习 第35讲 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 ‎1.背景 ‎(1)政治:明朝后期,中国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 ‎(2)经济:商品经济发展,江南的市民工商业者已有相当强的经济实力。‎ ‎(3)思想:道学家为抬高自己,把孔子奉为神圣。‎ ‎2.概况 ‎(1)“离经叛道”的李贽 ‎①思想:破除对儒家经典的迷信,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批判“存天理,灭人欲”的说教,强调人正当的私欲。‎ ‎②作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 ‎(2)三位进步思想家 代表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①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②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顾炎武 ‎①提倡经世致用思想 ‎②指出亡国与亡天下的区别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①世界是物质的,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②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③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3.评价 ‎(1)对传统儒学的批判和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明清之际的民主思想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但没有提出新的社会方案,也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没有动摇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宗法制度对明清之际民主思想的影响 16‎ 高考总复习 宗法制度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宗法制度本质上是专制而保守的,与以自由企业为基础的资本主义是相互矛盾的,它对人们的思想和行为都起着潜移默化的巨大作用,使工商行会组织也染上浓重的宗法色彩,从而妨碍了商品与劳动力的自由流通。‎ ‎——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 新知识》‎ 核心论点:宗法制度与宗法观念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在明清之际成为社会转型的阻力,导致明末清初的新思想未能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 ‎【易错提醒】 道学家不同于道家 儒学中以正统自居的理学家被称为道学家,宋明理学也被称为“道学”;而道家是春秋晚期老子创立的思想流派,其部分思想后来成为道教的教义。‎ ‎【构图解史】 李贽的思想 信息提取:李贽反对以孔子的是非为标准,被称为“离经叛道”。‎ ‎【易错辨析】 顾炎武的“以天下之权,寄之天下之人”的思想和“主权在民”的思想有本质的不同。“主权在民”是近代西方出现的资产阶级反封建的思想,顾炎武的这一主张没有上升到“主权在民”的高度,他仍寄希望于贤明的君主。‎ ‎【构图解史】 儒学发展的历程及特点 信息提取:中国古代传统儒学在两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吸收新的内容,兼收并蓄,具有明显的包容性和开放性。‎ 重点一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背景及特点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1.“经世致用”‎ 经世致用的主旨是反对学术研究脱离现实,强调要做有利于国计民生的实事。经世致用把学术研究和当前现实紧密结合起来,往往以解释古代典籍为手段,发表自己的见解,并用于改革社会现实,开辟了一代重实际、重实证的新学风。‎ ‎[对点训练] 1.(2020·广东揭阳模拟)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 16‎ 高考总复习 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黄震的见解,认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物”,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顾炎武(  )‎ A.意在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B.大力倡导经世致用之学 C.促进了乾嘉考据的兴起 D.具有近代启蒙思想意识 解析:选B。据题干中顾炎武主张“要破除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回归经学”可知,其认为理学的弊端在于空谈,而要破除其弊端,就要“回归经学”,由此我们可以推知,顾炎武其实是在倡导经世致用,故选B项。‎ ‎2.儒家教化 儒家教化指儒家所提倡的政教风化、教育感化。既向人们正面灌输道理,又注意结合日常活动对人们进行潜移默化地影响。它把政教风化、教育感化、环境影响等多种手段综合运用,既有皇帝的宣谕,又有官员行为引导,还有立功德碑、树牌坊、传播通俗读物等多种形式。‎ ‎[对点训练] 2.明代《崔氏族谱》规定:“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族谱的规定体现了(  )‎ A.僵硬的程朱理学束缚人心 B.适应了商品经济发展需要 C.要求百姓要存天理灭人欲 D.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 解析:选D。据材料“孝顺父母,尊敬长上,和睦乡里,教训子孙,各安生理,勿作非为,此太祖高皇帝(朱元璋)曲尽做人的道理,件件当遵守”可知,族谱的规定体现了儒家的伦理化为生活秩序,故选D项。A、B、C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错误。‎ ‎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黄宗羲思想的产生及影响 史料 从顺治至康熙初年,黄宗羲对清统治者怀着强烈的民族仇恨,不仅在行动上进行武装反抗,而且在《留书》《明夷待访录》等著作中还进行激烈的批判。康熙十七年(1678年),清廷议修《明史》,叶方蔼向康熙帝推荐黄宗羲。黄宗羲的弟子陈锡嘏当时在北京任职,代为力辞。康熙十九年,徐元文在康熙帝面前举荐黄宗羲参与修史,康熙帝下旨浙江督抚“以礼敦请”,黄宗羲仍然托病力辞,却派遣自己的儿子黄百家到徐元文主持的明史馆去修史了。康熙二十六年,黄宗羲在写给徐乾学的一封信中写道:今圣主特召,入参密务,古今儒者遭遇之隆,盖未有两。五百年名世,于今见之……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何尝不可以称道梨洲的现实主义态度呢!‎ 16‎ 高考总复习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解读】 黄宗羲曾经参加反清斗争,随着时间的流逝,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发生了改变。‎ ‎【思考】 从顺治至康熙年间,黄宗羲对清廷的态度逐步发生了什么变化?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中国历史的发展来看”,有什么现实意义?‎ 试答:                                    ‎ ‎                                    ‎ ‎【提示】 变化:由武装反抗、著书批判,到不仕清廷;由托病力辞、派子替之,再到认可、赞誉清廷统治。‎ 原因:清廷统治日益巩固,民族矛盾相对缓和;康熙采取笼络汉族知识分子的政策;黄宗羲对清朝统治的认可。‎ 意义:有利于维护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1.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孔孟儒学的继承与发展 继承 发展 政治 批天理——理性 存人欲——民本 批判君主和三纲——平等 限制君主专制——民主 人欲天然合理——个性解放 经济 文化 经世致用——务实 否定权威,独立思想 ‎2.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特点 ‎(1)反传统、反教条:李贽指出儒家经典并非“万世之至论”,否定孔子是“天生圣人”;提出男女平等和“万物皆生于两”的观点。‎ ‎(2)反君主专制,带有一定的民主色彩:黄宗羲提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的结论;顾炎武提倡“众治”,反对“独治”。‎ ‎(3)提倡“经世致用”:顾炎武主张为学应求务实,致力于社会变革,力图扭转明末不切实际的学风。‎ ‎(4)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的要求:黄宗羲反对重农抑商,提出“工商皆本”的主张。‎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明清之际儒学思想活跃的历史背景 经济上 商品经济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尤其是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经济实力增强,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 16‎ 高考总复习 社会风尚在商品经济冲击下发生巨大变化 政治上 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统治黑暗,吏治腐败,君主专制制度对社会发展的阻碍作用日益明显,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 思想文 化上 一方面,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儒学走向僵化和因循守旧,八股取士、文字狱强化文化专制,禁锢了士人的思想。另一方面,“西学东渐”,西方传教士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理学家鼓吹的理论空洞、虚伪,导致知识分子逆反,他们反对空谈心性,力倡“经世致用”的务实之风 重点二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影响及地位 ‎“时空观念”下的“历史概念”‎ 西学东渐、中学西传 ‎(1)西学东渐:是指从明朝末年到近代的西方学术思想向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但通常而言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之中,欧洲及美国等地学术思想的传入,近代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为器物→制度→思想。‎ ‎(2)中学西传:是指中国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科技对世界的影响。‎ ‎[对点训练] 明朝万历十二年(1584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在广东肇庆知府的支持下,刻印了中国第一幅依照西洋方法绘制的世界地图。随后,根据这一地图的形制重新刻印的地图不断出现,甚至万历皇帝也令人绘制了《坤舆万国全图》。这批地图(  )‎ A.冲击了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 B.动摇了天朝上国的陈腐观念 C.带动了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 D.诱导了对外政策的根本转变 解析:选A。据题干材料可知,这批地图内容与中国传统思想观念中的世界认知不同,当它们印刷之后,会冲击中国士人的思想世界,故选A项。这些地图冲击了中国的思想世界,但并未动摇天朝上国的传统观念,排除B项;由于明清时期实行“海禁”政策,这批地图未能带动中西文化的长期交流,排除C项;明清时期的“闭关锁国”政策愈发严重,外交政策没有出现根本性改变,排除D项。‎ ‎ “史料实证”下的“问题意识”‎ 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评价 16‎ 高考总复习 史料 16世纪至17世纪的中国,新的经济形态还十分微弱、脆嫩,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家们先天不足,具有一种时代性的缺陷。……黄宗羲、唐甄们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孟德斯鸠、卢梭们则拿出了“三权分立”、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这样的资产阶级国家蓝图。这表明,中国明清时期的进步思想与18世纪欧洲启蒙思想属于两个不同的历史范畴。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 ‎——张岱年、方克立主编《中国文化概论》‎ ‎【解读】 史料主要阐释了明清之际进步思想的缺陷、与西方启蒙思想的不同特点以及其地位。‎ ‎【思考】 阅读史料,论证明清时期的早期启蒙思想是一种“时代性的缺陷”。‎ 试答:                                    ‎ ‎                                    ‎ ‎【提示】 明清时期,由于资本主义萌芽十分脆弱,早期启蒙思想缺乏坚实的经济基础,带有明显的不足、缺陷。进步思想家反对君主专制统治,但主要是揭露君主暴政,主张限制君权等,并未上升到制度批判层面,没有提出推翻现行制度,建立新的社会制度的构想。中国早期启蒙思想没能突破古代统治模式(修补封建专制制度),仍属于儒家思想的范畴。‎ ‎“历史解释”下的“认知深化”‎ 对明清之际儒家思想地位的认识 ‎(1)进步之处 ‎①明清时期进步思想家的思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要求,对当时的封建专制有一定的冲击作用,对近代民主思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②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了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 ‎(2)局限性 ‎①从内容上看:没有提出新的社会制度,未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②从地位上看:无法撼动程朱理学的主流地位,未在当时成为主流思想。‎ ‎③从影响上看:影响有限,未能实现中国社会的转型。‎ ‎④从性质上看:不是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本质上还未跳出传统儒学的范畴。‎ ‎ “唯物史观”下的“历史解释”‎ 明清之际的思想批判未能实现社会转型的原因 客观 原因 缺乏政治基础 君主专制统治空前强化,压抑了早期民主思想的发展 缺乏经济基础 和阶级基础 封建经济占据绝对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因受到封建制度的严重阻碍而发展缓慢,未形成资产阶级力量 缺乏思想基础 纲常礼教,文化专制,阻碍早期民主思想的传播 16‎ 高考总复习 缺乏群众基础 人们深受封建礼教毒害,迷信愚昧,难以接受新思想 主观 原因 自身缺陷明显 未能形成完整的思想体系,本质上并未脱离地主阶级儒学的范畴,在行动上也未解决实际问题 ‎ “家国情怀”下的“历史担当”‎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走向世界大国的核心竞争力,是实现“中国梦”必不可少的内生驱动力,是塑造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核心要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当今我们所培育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是中国精神与世界精神、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契合点,是用东方价值理性克服西方工具理性弊端的利器。‎ ‎ [研真题·引领航向]‎ ‎1.(2016·高考江苏卷·T5)明末思想家李贽是一位狂狷之士:他剃光头发留着长须,“儒帽裹僧头”,穿着亦僧亦儒的怪异服装;他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由此可见,李贽(  )‎ 命题点:李贽思想的特点 A.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 B.认可明代妇女地位的变化 C.力图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D.渴望得到超然物外的自由 解析:选C。李贽批判儒家思想,不会“致力于儒学和佛教的融合”,故A项错误;明代妇女地位低下,李贽主张男女平等,故B项错误;材料“讲学传道,却收女弟子”说明李贽违背传统的礼教,显然是想冲破封建传统的束缚,‎ 16‎ 高考总复习 故C项正确;超然物外的自由不是李贽追求的思想,且材料中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 ‎2.(2016·高考北京卷·T16)17世纪来华传教士曾将《论语》《大学》等译为拉丁文在欧洲出版,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这表明(  )‎ 命题点:明清思想文化传播的特点 A.儒家思想被西方学者普遍接受 B.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引起关注 ‎ C.中西文化交流限于传教士之间 D.儒家思想推动了西方政治革命 解析:选B。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由“19世纪中期传教士理雅各又将多部儒家经典译成英文,在西方引起轰动”可以看出此时期西方关注中国的传统文化,故本题答案为B项。A项中“普遍接受”表述绝对化,排除;C项是对材料的曲解,传教士成为中西文化交流的中介;D项中“政治革命”材料中没有体现。‎ ‎3.(2016·高考海南卷·T9)清代有女诗人作诗曰:“人生德与才,兼备方为善。独至评闺材,持论恒相反。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这反映了在清代女性中(  )‎ 命题点:明清思想发展演变的特点 A.男女平等思想被普遍接受 B.德才兼备成为主要的评价标准 C.出现了对传统伦理思想的反思 D.产生了维护自身权益的诉求 解析:选C。“有德才可赅(兼有),有才德反损”即所谓女子无才便是德,是重男轻女的表现,与男女平等不符,故A项错误;对古代女性的评价更多强调有德,反对有才,故B项错误;由“我意颇不然,此论殊褊浅”可知,作者对传统伦理观念的反思,故C项正确;女诗人主要是对传统女性德才观的不满,没有谈到自身的权益,故D项错误。‎ ‎4.(2018·高考全国卷Ⅲ·T27)明朝中期以后,京城及江南地区,雕印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有人谑称:“老童(生)、低秀(才),胸无墨、眼无丁者,无不刻一文稿以为交游酒食之资。”士大夫间也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这种现象可以说明当时(  )‎ 命题点:明代文化的时代特征 A.学术文化水平迅速提升  ‎ B.士人的地位显著提高 C.经世致用思想影响广泛 ‎ 16‎ 高考总复习 D.崇尚文化的氛围浓厚 解析:选D。根据材料“京城及江南地区”“出版个人著作之风盛行”“流行将书籍作为礼物”可知,当时社会对文化的崇尚,故答案为D项。材料不能体现“迅速提升”学术文化水平,可排除A项。材料反映出士大夫间著作之风盛行及士大夫之间流行将书作为礼物,没有体现他们地位的提高,可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世致用思想,可排除C项。‎ ‎[练模拟·能力提升]‎ ‎1.(2019·天津河西区高三调查)顾炎武说:“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哉!”黄宗羲也说:“扶危定倾之心,吾身一日可以未死,吾力一丝有所未尽。”这说明他们都(  )‎ A.反对君主专制 B.以天下为己任 C.提倡公平法治 D.反对宋明理学 解析:选B。据材料“以明道也,以救世也”“扶危定倾之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顾炎武和黄宗羲的思想都体现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天下为己任”,故B项正确。‎ ‎2.(2020·唐山摸底考)明末清初出现了著名的三大思想家:王夫之、黄宗羲、顾炎武,他们提出了一些重要思想命题,譬如“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这反映了三大思想家(  )‎ A.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B.呼吁清政府进行政治改革 C.仍然属于儒家学派的代表 D.力图深刻反思明亡的原因 解析:选D。据题干材料“所贵乎史者,述往以为来者师”“知古必先通今”“史书之作,鉴往所以训今”可知,三大思想家希望从历史中汲取智慧,故选D项。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早于西方启蒙思想,且二者没有思想上的交流,A项错误;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都参加过反清复明的斗争,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三大思想家思想主张的现实内涵而非强调他们是儒家思想的代表,故C项错误。‎ ‎3.王夫之认为“天理寓于人欲,无人欲则天理不可得见”。由材料可知,王夫之(  )‎ A.认为人欲也是天理 B.主张“致良知”‎ C.彻底批判儒家思想 D.强调经世致用 解析:选A。据题干“天理寓于人欲”可知,王夫之认为人欲也是天理,故选A项。B项表述属于王阳明的思想,但与题意无关,B项错误;C项表述中“彻底”太过绝对,故C项错误;D项表述牵涉的是实践的重要性,与题意无关,排除。‎ ‎4.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但到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社会上突然兴起一股顾炎武崇拜热,北京一群京官建立顾炎武祠,定时会祭。其也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晚清顾炎武地位的提升主要是因为(  )‎ 16‎ 高考总复习 A.清政府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 B.符合士大夫群体的文化品位 C.学术和时代选择的共同作用 D.顾炎武的学术成就冠盖儒林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时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可知,顾炎武地位提升原因之一是时代的作用,“被誉为‘清朝汉学第一人’”是其学术成就的作用,故选C项。“《四库全书总目》仅记其‘博极群书,精于考证’”无法说明“官修史书的高度评价”,A项错误;材料不能说明“士大夫群体”的整体情况,B项错误;由“清初顾炎武名号并不高”可见其成就并非一开始就得到认同,D项错误。‎ ‎ (建议用时:45分钟)‎ 一、选择题 ‎1.(2020·湖南衡阳二模)明清之际,江南地区出现了“士商相混”的现象。正所谓“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豪杰有智略之人”也多致力于经商。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的趋势愈演愈甚。这表明(  )‎ A.传统四民社会加速瓦解 B.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削弱 C.理学义利观正受到冲击 D.重农抑商政策有所松弛 解析:选C。据题干中明清之际到嘉道时期“士商相混”由“出现”到“愈演愈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儒家轻利重义思想在发生变化,故选C项;A项中“加速”一词不妥,因为明清时期小农经济仍占统治地位,且“士商相混”现象只是在江南存在,排除A项;明清时期对地方控制加强,排除B项;明清时期,统治者固守重农抑商政策,排除D项。‎ ‎2.(2020·湖北黄冈质检)李贽并未绝对地否定孔子及其思想,在佛寺生活期间,他谈经读佛却还供奉孔子;他反对把孔子言论的价值绝对化和对孔子的盲目迷信。这在当时(  )‎ A.背离了传统儒家思想 B.开启了清代的考证学术之风 C.推动了人们从正统儒学的束缚中解脱出来 D.奠定了近代民主思想的基础 解析:选C。据题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李贽反对盲从孔子,向传统理学思想发起了挑战,这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李贽的主张推动了人们从正统的儒学束缚中解脱出来,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故选C项。‎ ‎3.(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面分别是传统社会治理结构图和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图。由此可知,黄宗羲认为(  )‎ 16‎ 高考总复习 A.应从根本上否定君主制度 B.应建立平等和谐的君臣关系 C.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 D.统治者应重视对百姓的教化 解析:选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黄宗羲猛烈抨击君主专制,由材料中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可知,他认为君主专制存在严重的弊端,故选C项。黄宗羲设想的社会治理结构中政府由君、臣构成,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黄宗羲主张建立平等和谐的社会关系而非君臣关系,B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君主专制的弊端而非对百姓的教化,D项错误。‎ ‎4.黄宗羲认为要使民富必须“崇本抑末”。所谓“崇本”,即“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所谓“抑末”,即“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这说明他主张(  )‎ A.格物致知,提倡经世致用 B.工商皆本,反对重农抑商 C.限制君权,提倡君臣平等 D.儒礼民本,反对鬼神享乐 解析:选D。“使小民吉凶,一循于礼”即治理国家的根本在于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凡为佛、为巫、为优倡及淫巧等不切于民用而货者’,应‘一概痛绝之’”即反对鬼神享乐,故选D项。‎ ‎5.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并主张“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该思想(  )‎ A.推动了市民阶层的兴起 B.提倡良法并追求公平正义 C.成为官方主流意识形态 D.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 解析:选B。材料中黄宗羲认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不以一己之利为利,而使天下受其利”,强调法治和公平,故选B项;市民阶层兴起的原因是商品经济的发展,故排除A项;当时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是程朱理学,故排除C项;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没有“颠覆了传统儒学的价值观”,故排除D项。‎ ‎6.顾炎武认为:“理学之曰:‘《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 16‎ 高考总复习 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据此可知他主张(  )‎ A.知行合一    B.经世致用 C.回归孔孟 D.民贵君轻 解析:选C。据题干材料“‘《论语》,圣人之语录也。’舍圣人之语录,而从事于后儒,此之谓不知本矣”可知,顾炎武强调回归圣人(孔孟)的儒学本源,故选C项。A、B、D三项均与题干不符,排除。‎ ‎7.顾炎武认为,唯有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才会有利于富国裕民,才能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该思想(  )‎ A.动摇了儒学在文化上的统治地位 B.强调了尊重君权前提下的“分治”‎ C.体现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发展了传统“民贵君轻”思想 解析:选B。题干材料“合理地配置天子与公卿大夫、百里之宰之间的各种权力,充分发挥朝臣和各级政权的作用”,体现了地方分治。根据材料“真正地把天下大权归于天子,从而使天子的地位更加尊崇”可知,其思想的目的是尊崇天子,故选B项。‎ ‎8.王夫之认为,人性的丰富是一个发展着和运动着的过程,是一个长期努力奋进的过程,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他在自己的住处,以“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的诗句题壁。这突出表现了王夫之(  )‎ A.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创新 B.对政治变革的热切呼唤 C.对人性本善的深刻认同 D.对社会现实的强烈批判 解析:选A。题干中“人性的丰富……是一个‘日新又新’的过程”和“六经责我开生面,七尺从天乞活埋”,表达了王夫之的志愿:要总结批判传统儒家哲学,并在此基础上开辟新的思路,明朝虽亡,但七尺男儿岂能屈服于清政府的压迫,反映了其民族气节和人生追求,故选A项。‎ ‎9.王夫之反对“存天理,灭人欲”,同时又主张“尊其尊,卑其卑,位其位”。这体现了(  )‎ A.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 B.开始质疑传统的统治秩序 C.对儒学的批判与继承 D.代表市民阶层的政治诉求 解析:选C。根据题干可知,王夫之反对理学对人性的压抑与束缚,‎ 16‎ 高考总复习 但同时也主张顺从传统儒家伦理等级秩序,体现了对儒家的批判与继承,故选C项。“对宋明理学彻底批判”说法太绝对,排除A项;材料没有体现对传统统治秩序的质疑,排除B项;等级秩序不符合市民阶级的政治诉求,排除D项。‎ ‎10.(2020·江苏四市二模)明末思想家颜元指责“宋元来儒者却习成妇女态,甚可羞。无事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即为上品也”。下列观点与其一致的是(  )‎ A.“存天理,灭人欲”‎ B.“心外无佛,即心是佛”‎ C.“天下为主,君为客”‎ D.“为学从切实处下手,自不落空”‎ 解析:选D。颜元指责理学空谈义理,体现了其强调实学,故选D项;“存天理,灭人欲”体现理学思想,排除A项;“心外无佛,即心是佛”体现心学思想,排除B项;“天下为主,君为客”体现反对君主专制思想,与讲求实学无关,排除C项。‎ ‎11.(2020·广东江门调研)明朝中后期,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说明了当时(  )‎ A.出现社会转型的倾向 B.传统文化得以革故鼎新 C.程朱理学的根基遭到动摇 D.早期启蒙思想传播非常广泛 解析:选A。题干中“在理学的重重束缚下,早期启蒙思想和市民文学兴起,徐光启翻译的《几何原理》引进了西方科技,并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补充”,反映的是社会转型的倾向,故选A项。‎ ‎12.《清实录》载:“礼部奏,请准先儒江苏昆山顾炎武、湖南衡阳王夫之、浙江余姚黄宗羲,从祀先师孔子庙廷。从之。”这表明清政府(  )‎ A.肯定了晚明思潮的进步性 B.推行了开明开放的文化政策 C.放弃了“尊满抑汉”的国策 D.继承了中华文明正统历史观 解析:选D。明清进步思想虽然有反传统、反专制的主张,但仍属于传统儒学范畴,故清政府允许其入祀孔庙是继承中华文明正统史观的体现,故选D项。明清进步思想家的主要主张是反对君主专制,故清政府肯定晚明思潮进步性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清朝时期文化专制色彩浓厚,与开明开放文化政策不符,排除B项;清政府允许晚明进步思想家从祀孔庙,不能体现其放弃了“尊满抑汉”国策,排除C项。‎ ‎13.儒家认为,“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 16‎ 高考总复习 这样“仁民爱物”才可以实现“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后期儒家更是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这反映了儒家(  )‎ A.具有神秘色彩 B.注重伦理道德教育 C.提倡民本主义 D.主张和谐的世界观 解析:选D。根据材料“明于天人之分”“不与天争职”“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直接以‘仁’来关心自然、贯通自然”可知,当时的儒家已经具有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世界观,故D项正确。‎ ‎14.对于清代学术刘师培曾指出:“盖汉学之词举世视为无用,舍闭关却扫外,其学仅足以授徒。若校勘金石,足以备公卿之役,而不足以备公卿之欢。……欲得帝王之尊,必先伪托宋学以自固。故治宋学者,上之可以备公卿,下之可以得崇衔。”其意在强调(  )‎ A.清代学术氛围相对自由 B.明清封建制度日益没落 C.经世致用思想成为主流 D.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 解析:选D。依据材料可知,对于清代学术刘师培曾指出,汉学举世视为无用,其学只能教授学生而无法满足统治阶级的需要,要想维护封建统治就必须依托宋明理学,所以从事宋明理学者可以治理国家,还可以获得殊荣,其意在强调清代宋明理学仍居主流,故选D项。‎ 二、非选择题 ‎15.(2020·江苏扬州调研)“新民本思想”是明清之际形成的一种政治理念和社会思潮,是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形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旧民本是时代呼唤君主集权政治的产物,新民本则是在时代试图解构君主专制制度之际应运而生的。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如果说,“一盘散沙”式的小农社会迫切需要强有力的君主集权来实行国家权力的整合,那么,手工商业时代到来之际那只“看不见的手”便开始排斥君主专制制度。新民本思想家在罪君和限君的同时,却无法摆脱旧的传统思想的羁绊,最终选择了有限的君主制度,而未能顺利驶向近代民主的广阔海域。‎ ‎——冯天瑜、谢贵安《解构专制——‎ 明末清初“新民本”思想研究》‎ 材料二 新民本思想家以前所未有的力度约束君主权力。他们以社会分工理论为基础确立宰相与君主的同事关系,在行政上拥有与君主“同议可否”的权力。黄宗羲认为学校不仅是培养人才的地方,而且是治理国家的机构。学校参与治理天下的主要功能是对君主进行监督与制约。王夫之则提出将中央的权力一级级分解:“‎ 16‎ 高考总复习 天子之令不行于郡,州牧刺史之令不行于县,郡守之令不行于民,此之谓一统。”‎ ‎——摘编自谢贵安《明清文化史探研》‎ 完成下列要求:‎ ‎(1)结合所学知识,请列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旧民本”思想的主要主张。据材料一,概括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主要差异。‎ ‎(2)据材料二,概括新民本思想家约束君主权力的主要措施。‎ ‎(3)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新民本思想”。‎ 解析:(1)第一小问主要主张,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与民本有关的主张。第二小问主要差异,根据材料一“所以旧民本中包含着浓厚的尊君思想,而新民本思想中则包含着强烈的限君意识”可知,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内容主旨不同;根据材料一可知旧民本思想与新民本思想的产生背景不同。(2)根据材料二从宰相地位、学校的功能、地方权力等方面归纳。(3)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历史、多角度地评析“新民本思想”。‎ 答案:(1)思想主张:孔子“为政以德”,孟子“民贵君轻”,荀子“君舟民水”。主要差异:内容主旨不同,前者包含尊君(呼唤君主集权)思想;后者包含限君(解构君主专制)意识。产生背景不同,前者是小农社会;后者是手工商业时代。‎ ‎(2)主要措施:扩大宰相权力(提高宰相地位);使学校具有治理国家的功能;地方分权。‎ ‎(3)评析:新民本思想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革新,但没有摆脱传统思想的羁绊;抨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未能提出近代的民主思想;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成为近代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先声,但未对当时社会产生直接影响。约束君主权力,但措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16.阅读表格,完成下列要求。‎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的传统文化,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以下主张:‎ 时期 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 春秋 孔子 ‎“仁者爱人”“为政以德”“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 战国 孟子 ‎“得其民,斯得天下矣”‎ 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 汉代 董仲舒 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宋代 朱熹 ‎“为君臣者有君臣之理,为父子者有父子之理,为夫妇、为兄弟、为朋友,以至于出入起居,应事接物之际,亦莫不各有理焉。”‎ 明末 顾炎武 ‎“礼义治人之大法,廉耻立人之大节。”‎ 16‎ 高考总复习 ‎“人之大伦曰君臣,曰父子。臣事君,犹子事父也。”‎ 清初 王夫之 ‎“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 ‎“以天下论者,必循天下之公,天下非一姓之私也。”‎ 提取材料中的信息,自拟论点,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角度对所拟论点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并能结合时代的信息对提取的论点进行说明,史论结合)‎ 解析:首先应该根据不同时期代表人物的主张,提出自己的观点,例如:儒家的道德观,虽然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提出不同的主张,但他们都强调道德的作用,然后结合所学知识,从儒家思想演变的角度对所拟论点进行论证,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点,并能结合时代的信息对提取的论点进行说明,史论结合。‎ 答案:略。‎ 16‎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