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历史】2020届一轮复习岳麓版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教案

形成体系 把握要点 ‎1.有关新中国初期外交的3个关键点 ‎(1)一个方针: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 ‎(2)一个标志: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三大政策:“另起炉灶”、“一边倒”、“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2.有关开创外交新局面的2个关键点 ‎(1)三大突破: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中日建交。‎ ‎(2)四点建树:开展多边外交,参加地域性国际组织,发展睦邻友好关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课题(一) 建国初期的外交 ‎[回扣教材知识]‎ 一、建国初的形势 ‎1.国际形势 ‎(1)有利形势:资本主义阵营削弱;社会主义阵营壮大;亚非拉大批民族国家独立。‎ ‎(2)不利形势: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之间的对立和激烈斗争;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封锁、包围中国。‎ ‎2.国内形势 ‎(1)历史:新中国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基础上建立的,帝国主义与旧中国存在不平等的外交关系,而且在华有特权和不正当势力。‎ ‎(2)现实:建国之初,百废待兴,基础薄弱,综合国力不强。‎ 二、外交政策: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三、基本方针 内容 含义 意义 ‎“另起 炉灶”‎ 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一切旧的屈辱的外交关系,而要在新的基础上同各国另行建立新的平等外交关系 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在国际交往中独立自主 ‎“打扫干 净屋子 再请客”‎ 首先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然后再考虑与西方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问题 巩固和维护了新中国的独立与主权,为与世界各国建立平等互利的外交关系奠定了基础 ‎“一边 倒” ‎ 中国政府在外交上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 使新中国在保障人民革命胜利成果、捍卫和平以及维护独立与主权的斗争中,不致处于孤立地位 四、外交成就 ‎1.与苏联等17国建交:建国后的第一年,已同苏联等17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打破了帝国主义孤立、封锁中国的政策。‎ ‎2.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背景:1953年朝鲜战争停战后,国际紧张局势趋于缓和;中国国民经济基本恢复,即将展开大规模的经济建设。‎ ‎(2)提出: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4年,周恩来与印度、缅甸两国总理同意将其作为指导中印、中缅关系的基本原则。‎ ‎(3)内容: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4)意义:标志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为开创中国外交新局面奠定基础;在国际上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成为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 ‎3.参加日内瓦国际会议 目的 为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召开 ‎1954年,瑞士日内瓦 特点 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 结果 在中国代表团积极推动下,达成了《关于恢复印度支那和平的日内瓦公约》‎ 意义 大大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 ‎4.参加万隆国际会议 召开 ‎1955年,29个亚非国家在万隆 特点 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亚非国际会议 内容 讨论保卫和平、争取民族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等共同关心的问题 结果 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作用 万隆会议加强了中国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中国同更多的亚非国家建交;万隆会议反映了亚非人民团结一致、保卫世界和平、增进各国友谊的精神,称为“万隆精神”‎ ‎[进补课程知识]‎ 一、新中国成立初期三大外交方针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三大外交方针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特点 以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划分阵营 超越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差别,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 影响 保障了人民革命的胜利成果,巩固了新中国的独立 逐渐得到国际社会认可,成为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在国际上产生深远影响 地位 是新中国成立初期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具体表现 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 二、新中国成立初期外交的特点 平等性 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均建立在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的基础上,体现了新中国主张在平等的基础上发展外交关系 革命性 新中国成立初期确立的三大政策体现了与帝国主义针锋相对的斗争,表现出一种强烈的革命性 结盟性 ‎“一边倒”与苏联等国结盟,是新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一大特点 过渡性 其形成过程是从革命型外交向国家型外交过渡的过程,如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逐渐摆脱了国家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是新中国外交政策成熟的标志 ‎[探究重难知识]‎ ‎  一、新中国“一边倒”的外交政策 ‎[材料一]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很大变化,形成了一种两极制的国际关系新格局,出现了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在这种国际背景下,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无法与其中任何一个集团相抗衡,‎ 新生共和国对外政策何去何从,这是关系到共和国能否生存下去的重大问题。因此,新中国不可避免地要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王志民《再谈“一边倒”对外政策》‎ ‎[材料二] “一边倒”外交政策的实施不仅使新中国在经济援助、外交等方面倚重苏联,并且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的某些方面也照搬苏联经验,产生了许多弊端,走了许多弯路。同时也加剧了中美关系的冻结程度,限制了中国外交向纵深发展。‎ ‎——游艳丽《美国对华政策与新中国 ‎“一边倒”外交政策之联系》‎ ‎[解读] 材料一表明新中国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是由当时的国际局势决定的。战后,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和以美国为首的资本主义阵营对峙格局逐渐形成,帝国主义国家敌视并企图扼杀新中国,而苏联则帮助并支持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为了巩固新生政权,中国只能倒向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 材料二突破外交、政治层次来理解“一边倒”政策,“一边倒”政策实际上是把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锁定在苏联的社会主义模式上,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某些负面影响。‎ ‎[史论形成] 对“一边倒”政策的分析 ‎(1)原因分析:战后美苏“冷战”,两大阵营对峙格局形成,新中国政权的建立与苏联的支持密不可分,苏联为其全球战略,必然要求新中国在外交政策上与其保持一致性。新中国建立之初,贫穷落后,政权还不十分巩固,需要苏联的继续扶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长期支持国民党政权,再加上双方意识形态的冲突,彼此对立敌视状态难以一时改变。因此,当时的中国只能“选边站”,除了“一边倒”,中国没有其他选择余地。‎ ‎(2)政策理解:“一边倒”指总方向上倒向苏联和社会主义阵营一边,与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对抗,主要同社会主义国家建交。但这并不是绝对的,除社会主义国家外,新中国也和一些非社会主义的新兴民族独立国家或欧洲传统中立国建交,这与苏联支持国际民族独立运动的方针并不矛盾。同时,西方资本主义阵营中的某些国家,如英国等也因为国家某些利益,承认新中国,但新中国政府还没有超越苏联的底线,与其正式建交。‎ ‎  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材料一]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或不同的国家,适用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 ‎——《纪念“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54周年》‎ ‎[材料二] 它是从革命运动外交向国家外交过渡的一次关键性转变,它标志着新中国外交原则的最终形成和确立。‎ ‎——孙天旭《浅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对当下中国外交的意义》‎ ‎[解读] 材料一中以第一个省略号分为两层,第一层体现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适用范围广泛,具有包容性的特点;第二层体现了其开放性的特点。‎ 材料二表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标志着中国外交的成熟,新中国外交从强调意识形态为主向维护国家利益转变。‎ ‎[史论形成]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特征 包容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既适用于社会制度相同的国家,也适用于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既适用于发展中国家,也适用于发达国家;既适用于国家间的政治关系,也适用于国家间的经济关系 开放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和平的原则,也是发展的原则,在不同历史时期它能容纳不同的时代内容,其内涵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得到充实和丰富 平等性 强调所有国家不论大小、强弱,都应当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体现了国家关系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创新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和运用,被誉为国际关系史上的伟大创举 科学性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一个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目标 ‎[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 ‎1.(2016·全国卷Ⅰ)1965年,中国大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在进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由1957年的17.9%上升到52.8%。这种变化的外交背景是,我国(  )‎ A.实现了与西方国家关系的正常化 B.调整了与苏联的外交政策 C.推行了全方位外交的政策 D.打破了欧美对华经济封锁 解析:选B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20世纪60年代中国的外交情况。20世纪60年代,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仍然对中国实行外交孤立、经济封锁,故A、D两项错误;由于新中国成立初期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中国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比较少。20世纪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由于中苏关系恶化,中国及时调整外交政策,由“一边倒”转向反对以苏联为首的修正主义,借此缓解中国面临的压力,于是出现了与西方国家的贸易额上升的情况,故B项正确;全方位外交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推行的,故C项错误。‎ ‎2.(2015·广东高考)下表反映了中国某时期与各国贸易的情况,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 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国家构成表(%)‎ 年份 苏联 美国 其他国家 第一年 ‎30‎ ‎21‎ ‎49‎ 第二年 ‎41.3‎ ‎0.4‎ ‎58.3‎ 第三年 ‎51.759‎ ‎0.003‎ ‎48.238‎ A.抗日战争胜利,中苏贸易激增 B.实行“一边倒”政策,中美贸易剧减 C.改革开放初见成效,中国对外贸易蓬勃发展 D.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贸易往来密切 解析:选B 解题关键是准确解读表格信息。由图表信息可知,中苏贸易急剧增加,中美贸易急剧减少,这说明中美、中苏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的成立与此有关,故选B项。‎ ‎ 以上两题体现了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苏关系由“蜜月”期转变为“破裂、恶化”时期。对于中苏关系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归纳为以下几个阶段:,(1)20世纪50年代,中苏结盟时期。,(2)20世纪60年代,由分歧到分裂。,(3)20世纪70年代,从反帝反修到反修统一战线,形势变化微妙。,(4)20世纪80年代,关系正常化的十年谈判。‎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 ‎3.(2018·北京高考)抗美援朝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后,1951年6月,苏联提议,五大国(苏联、法国、英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新中国政府也表示,如今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苏联和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随后,美国同意和谈。这表明(  )‎ A.抗美援朝极大地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社会主义阵营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 C.上述五大国在联合国中开始发挥决定作用 D.五大国缔结和约,实现了朝鲜半岛的统一 解析:选A 根据材料“五大国(苏联……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和平公约……国际上任何重大问题,如果没有……新中国参加都无法解决……美国同意和谈”可知,抗美援朝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地位,A项正确。当时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阵营并没有放弃与西方国家的冷战对峙,冷战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B项错误。1971年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C项错误。五大国并未缔结和约,朝鲜半岛的统一也没有实现,D项错误。‎ ‎ 抗美援朝战争是新生的中国与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进行的一场面对面的军事较量。这不仅仅是一场硬碰硬的军事较量,更是一场伟大的外交斗争。在这场中国对美国开展的外 交斗争中,中国外交卓越地展现了新生的共和国威武不屈的形象,不仅打破了美国对新中国的外交围堵,捍卫了抗美援朝军事斗争的胜利,而且树立了新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的形象,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威望。‎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 ‎4.(2017·江苏高考)20世纪50年代的某外交声明称:“两国总理承认,在亚洲及世界各地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然而,如果接受上述原则并按照这些原则办事……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新中国与该声明密切相关的外交事宜是(  )‎ A.参加万隆会议 B.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出席日内瓦会议 D.签订《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 解析:选B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周恩来会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外交原则,材料中“20世纪50年代”“两国总理”“就会缓和目前存在于世界上的紧张局势”可以佐证这一信息,故B项正确;万隆会议和日内瓦会议与材料信息“两国”不符,故A、C两项错误;D项与材料信息“存在着不同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不符,排除。‎ ‎5.(2014·广东高考)在二战后非殖民化的浪潮中,亚非拉地区出现了一批新兴的民族国家。中国共产党认为这是对新中国“有利的局势”。基于此判断,新中国(  )‎ A.提出“另起炉灶”方针 B.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放弃“一边倒”政策 D.坚持“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方针 解析:选B 二战后初期新中国和亚非拉地区新兴民族国家均面临反帝、反殖和反霸的任务,此时中国共产党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发展同邻近国家、新兴民族独立国家之间的友好关系,从而加强团结,共同反帝、反殖和反霸,故B项正确。“另起炉灶”是指不承认国民政府与西方列强建立的外交关系,而二战后亚非拉地区新兴的民族国家不属于西方国家,A项错误。“一边倒”是指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C项材料依据不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是指清除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残余势力,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一切特权,D项错误。‎ ‎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三大政策”都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体现,但两者又有很大不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超越了“三大政策”中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的束缚,具有包容性和开放性,标志着新中国外交政策的成熟。今日之中国将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建设相互尊重、公平正义、合作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当今之中国又被赋予了新的内涵,具有新的生命力。‎ ‎[练模拟—悉命题热点]‎ ‎1.(2019·泸州一模)对人民日报上相关词汇使用频率进行计量分析,“一边倒”在1949年的使用频率是最高的,到了1951年和1952年开始下降,到60年代,降到个位数,甚至为零。1950年至1952年,“帝国主义”一词呈下降趋势。“独立自主”和“和平共处”使用频率从1953年到1956年出现迅速增长趋势。这说明(  )‎ A.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中国放弃“一边倒”政策 B.中美关系逐渐缓和,中国开拓外交新局面 C.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积极融入第三世界 D.中国从革命外交向民族外交转变 解析:选D 根据所学中苏关系破裂是1960年,而变化是在1951年就出现了,所以中苏关系破裂不是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故A项错误;根据所学中美关系缓和是在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所学不结盟运动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了从以国家性质和阶级斗争为主的外交思想逐步转变为以国家利益出发的新外交思路,故D项正确。‎ ‎2.1952年,周恩来认为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帝国主义阵营和社会主义阵营)、三类国家(帝国主义国家、民族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并指出世界局势“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没有什么工作可做”。这说明当时的中国(  )‎ A.已放弃“一边倒”的外交策略 B.强调独立自主政策的必要性 C.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 D. 切实推动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解析:选C 根据材料“1952年”“当今世界应划分为两大阵营、三类国家”“不是简单的两大阵营对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中国成立初期,新中国采取了灵活的外交政策,不再以单纯的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打开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故C项正确。从材料“1952年”可知当时中国仍然采取“一边倒”的外交策略,排除A项。材料中没有体现出独立自主的必要性,而是强调中国不单纯以意识形态为外交准则,排除B项。D项属于新时期的外交成就,故排除。‎ ‎3.“这次会议的召开,推动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打击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实现了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这次会议”召开的初衷是(  )‎ A.实现中国与邻近国家友好发展 B.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 C.推动了广大亚非国家间加强联系 D.谋求国家不结盟对抗美苏控制 解析:选B 由材料中“新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联系所学知识可知,“这次会议”‎ 是1954年日内瓦会议,该会议是为了和平解决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而召开的,B项正确。A、C、D三项与题意不符。‎ ‎4.1955年12月,泰国经济文化代表团秘密访华,这期间,中泰两国签订了《中泰贸易会谈纪要》。1956年6月,马来西亚宣布取消不准向中国输出橡胶的禁令。1956年8月,新加坡工商贸易考察团访华,达成了一些贸易协定。出现这些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 A.我国推行“一边倒”外交方针 B.万隆会议改善了我国对外关系 C.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 D.当时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雄厚 解析:选B “一边倒”外交方针处理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而泰国并非社会主义国家,故A项错误;万隆会议加强了同亚非各国的联系,会后与更多如泰国等新兴的民族独立国家发展友好关系,故B项正确;C项说明经贸往来的必要性,但不是20世纪50年代这一特定时期与上述国家经贸往来加强的主要原因,故C项错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实力比较薄弱,故D项错误。‎ ‎5.在1961~1962年的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中国一方面支持老挝等东南亚国家走美苏之间的中立道路;另一方面,积极争取法国等欧洲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这一做法(  )‎ A.维持了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 B.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 C.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 D.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 解析:选D “维持印度支那地区的长期稳定”是第一次日内瓦会议的影响,故A项错误;“使中国在西欧赢得了广泛的盟友”这一说法不符合历史事实,故B项错误;“巩固了社会主义阵营的内部团结”不符合题干中对法国等欧洲国家的态度,故C项错误;题干表明中国一方面与第三世界国家发展友好合作关系,另一方面又积极争取部分西方国家与美苏保持距离,说明中国在第二次日内瓦会议上发挥了大国应具有的政治影响力,故D项正确。‎ 课题(二) 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外交突破 ‎[回扣教材知识]‎ 一、开创外交新局面 ‎1.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背景 ‎①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一直被台湾的国民党集团非法占据。‎ ‎②20世纪70年代,随着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国家,特别是广大发展中国家,要求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③20世纪70年代,美国在美苏争霸中处于守势,霸权地位衰落,而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的作用大为加强。‎ ‎(2)概况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提案,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包括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席位,并将国民党集团的代表从联合国驱逐出去。‎ ‎(3)意义 ‎①是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②标志着美国长期以来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是全世界人民和一切主持正义国家的胜利,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国家在联合国的力量。‎ ‎2.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改善中美关系成为两国的共同要求。‎ 从美国 方面看 长期实行的“遏制和孤立”中国政策失败;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不得不调整对华政策;经济上受到日本、西欧的挑战;陷入侵越战争的泥潭不能自拔 从中国 方面看 苏联陈兵中国边境,构成对中国安全的主要威胁;改善中美关系,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和应对苏联对中国的威胁;有利于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解决中美之间的长期争端 ‎(2)过程 试探 之旅 ‎“乒乓外交”(以民促官)。1971年4月,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 旋风 之旅 基辛格秘密访华。1971年7月,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秘密访问中国 破冰 之旅 尼克松访华。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访问中国,双方在上海签署《中美上海公报》,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正式 ‎1978年12月,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建交联合公报》;1979年1月1日,中 建交 美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3)意义 ‎①有利于中美两国经济贸易、科技、文化、金融等各方面的交流与发展。‎ ‎②平衡了世界力量,有利于世界和平。‎ ‎③促进了中日关系的改善。‎ ‎④打破了新中国自成立以来所面临的外交困境,在国际上掀起了一股同中国建交的热潮,中国外交出现了新局面。‎ ‎3.中日邦交正常化 ‎(1)原因 ‎①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③日本许多对华友好政党和团体的推动。‎ ‎④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2)标志: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签署了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3)意义 ‎①揭开了中日关系的新篇章,有利于中日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 ‎②有利于亚太地区和世界的和平与稳定。‎ 二、新时期的外交建树 ‎1.背景 ‎(1)两极格局解体后,世界局势总体趋向缓和。‎ ‎(2)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的工作重心重新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2.表现 ‎(1)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谋求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热点问题解决;积极参与联合国的维和行动;倡导和实行裁军等。‎ ‎(2)中国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的外交活动:积极参与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活动;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重视发展和东盟的关系,成为全面对话伙伴国;与欧盟就建立面向21世纪的长期稳定的建设性伙伴关系达成共识。‎ ‎(3)参与多边经济领域的外交活动:1980年,恢复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席位;2001年,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4)中国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以建设和平的周边环境。‎ ‎(5)进入新时代,中国积极发展全球伙伴关系、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进补课程知识]‎ 多边外交 ‎1.多边外交是指三个以上的国际关系行为体在常设的或特别的全球性或地区性的国际组织、国际会议中的互动。多边外交是一种与双边外交相互补充的外交战略。‎ ‎2.多边外交上升为指导国家对外政策的思想和理论,则是多边主义。与多边主义相提并论的常有“单边主义”、“孤立主义”。但在很多情况下,学者们在具体运用这两个概念时往往并不作严格区分,例如最早提出“多边主义”概念的基欧汉就认为多边主义是“通过特别的安排或通过制度协调三个以上国家的国家政策的实践”。‎ ‎3.作为一个在国际事务中影响力日益上升的发展中大国,在各个议题领域的国际机制的框架下进行的多边外交活动是当前及未来中国外交的一个重要维度。参与、创建和建设国际机制则是中国在广泛的世界政治事务中实现和增进国家利益所不可或缺的战略选择。‎ ‎[探究重难知识]‎ ‎  一、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  [材料一] 从盟友到敌人 从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到1945年反法西斯战争胜利,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 ‎——赵启正《中国人眼中的美国和美国人》‎ 一个共产党统治下的中国,对美国利益是有害的……一个援助计划,如果有效地执行起来,可以支持对共产主义的扩张的抵抗,且可有助于中国逐渐趋向于安定的发展。‎ ‎——1947年9月魏德迈提交杜鲁门的报告书 ‎[材料二] 从敌视到重视 我愿意非常明确地表明,我反对给中国共产党以外交承认。我同样反对接纳中国共产党进入联合国。‎ ‎——1960年尼克松发表的谈话 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及其7.5亿人民的参加,是不可能有稳定和持久的和平的。正因为如此,我在好几个方面采取主动行动,为两国之间的比较正常的关系敞开门户。‎ ‎——1971年7月15日尼克松的讲话 ‎[问题] 根据上述材料归纳抗日战争以来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阶段变化特征。‎ ‎[信息获取] 材料一中信息“中国人民对美国的友好和感谢的心情达到高潮”是因为美国对中国抗战的支援;“一个援助计划”实质是指美国的“扶蒋反共”政策。美国对华政策转变的原因在于二战结束后,美国拥有世界上最强大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确立了称霸世界的全球战略;美国政府支持蒋介石打内战,企图在中国建立一个稳定的亲美反共政府。‎ 材料二中第一段材料说明尼克松坚持对中国的敌对政策;第二段材料说明尼克松意识到了中国在国际关系中的巨大作用,对中国的关系具有明显趋向缓和的迹象。之后,美国采取 ‎“主动行动”与中国政府接触,1971年基辛格秘密访华,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与中国政府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 ‎[史论形成] 新中国成立后中美关系发展的阶段特征及原因 ‎(1)第一阶段(新中国成立到20世纪60年代末):对抗。‎ ‎①根本原因:中美在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和冲突。‎ ‎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扶蒋反共”;新中国成立后,又推行孤立政策。‎ ‎(2)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走向缓和,最终正常化。‎ ‎①从美国方面看: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失败;在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守势;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潭。‎ ‎②从中国方面看:中国国际地位提高;面临来自苏联的威胁;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需要。‎ ‎(3)第三阶段(20世纪90年代以来):时而紧张、时而缓和。‎ ‎①中美之间存在利益冲突,矛盾在所难免。‎ ‎②中美之间也存在着共同的政治经济利益,双方可作出妥协,中美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与发展都负有重大责任。‎ ‎  二、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调整 ‎[观点一] 1919年以来,中国外交呈现出10年一小变、30年一大变的周期性变化。每隔30年左右为一个大周期,迄今已经历了三个周期,这三个周期的起点分别为1919年、1949年和1979年。在每个周期,中国的外交政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这种周期性变化是中国与国际上其他力量实力对比的变化以及国内形势与国际局势联动的必然结果。‎ ‎——刘胜湘《中国外交周期与外交转型》‎ ‎[观点二] 可以将上合组织看作是除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另一种温和的选择,仍可以享受全球化带来的一切好处,只是没有美国的指手画脚。……上合组织现有的和将来的成员都是这样来理解该组织的原则。因此上合组织对于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些截然不同国家都具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摘编自帕维尔·布尔米斯特罗夫《欧亚巨人》‎ ‎[解读] 观点一中作者认为20世纪的中国外交呈现周期性变化;中国的外交政策随着周期性变化都会出现战略性调整;中国外交的周期性变化是内外因素联动的结果。‎ 观点二中作者认为上合组织是当代世界秩序之外的一种新选择;该组织有利于削弱美国的霸权地位,使成员国分享全球化的成果;该组织在地区中影响力日益扩大,对地区国家的吸引力不断扩大。‎ ‎[史论形成]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特点 ‎(1)中国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不屈从于任何外来压力,不同任何大国或国家集团结盟。‎ ‎(2)中国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不诉诸武力,不干涉他国内政,反对把自己的 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 ‎(3)中国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依据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其他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推动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4)中国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国家建立和发展友好合作关系。‎ ‎(5)中国实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政策,愿在平等互利原则的基础上,同世界各国和地区广泛开展贸易往来、经济技术合作和科学文化交流,促进共同繁荣。‎ ‎(6)中国积极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活动,成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 ‎[研高考—知命题趋向]‎ 从延伸知识的长度命题 ‎1.(2014·福建高考)如图为1972~1978年中美进出口总额示意图。它表明(  )‎ A.中美贸易随着两国关系发展变化出现过波折 B.中美关系正常化导致双边贸易始终保持增长 C.文革结束以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 D.中国重返联合国消除了中美贸易的持续波动 解析:选A 从示意图中的时间上分析可知,1972年以后,中美进出口总额总体处于增长态势,但由于“文革”期间的“左”倾错误,中美关系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中美进出口总额出现波动,A项符合题意。B项错在“始终”;C项错误,“文革”结束后,中美贸易随即进入了发展阶段的说法不符合史实;D项“消除……持续波动”的说法明显错误。‎ ‎2.(2013·江苏高考)据新华社对1972年1~9月外交情况的统计,中国接待外国官员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访问中国的有来自世界五大洲的政府代表团和各界人士。到1972年底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的国家达88个,和1969年底相比,三年内翻了一番。材料表明中国(  )‎ A.重点建立与亚非的外交关系 B.开始独立自主地步入国际舞台 C.切实推进新型区域外交合作 D.打破美国孤立遏制的外交僵局 解析:选D 本题考查新中国的外交,意在考查考生调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时 间信息“1972年”可知,这受到尼克松访华后中美关系解冻的影响,表明了美国对新中国孤立遏制政策的破产,所以答案是D项。A、B两项是20世纪5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果;C项是新时代的外交实践,排除。‎ 以上两题分别从经济、外交的角度折射出中美外交关系的发展演变。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熟记中美关系发展演变的线索:敌视对抗、关系断绝→抓住契机、逐渐缓和→关系正常化、正式建交。     ‎ 从拓展知识的宽度命题 ‎3.(2015·安徽高考)联合国大会关于“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后,美国驻联合国首席代表布什感叹:“任何人都不能回避这样一个事实——虽然这可能是令人不快的,刚刚投票的结果实际上确实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由此可见 (  )‎ A.西方的“冷战”政策彻底破产 B.中美两国关系已经实现了正常化 C.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 D.国际社会需要中国发挥应有作用 解析:选D “冷战”由西方发起,旨在通过非武装手段对抗、遏制共产主义的发展,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不能表明西方针对中国乃至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敌对行动全部失败,故A项错误;中美关系正常化实现的标志是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故B项错误;材料只能表明在是否恢复中国合法席位的问题上,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观点,不能据此断章取义说“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反对美国”,故C项错误;“‘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议案表决通过”、“投票的结果……代表着大多数联合国会员国的看法”等关键信息说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认可新中国的地位和发挥的作用,故D项正确。‎ ‎4.(2015·山东高考)1950年1月,英国宣布承认新中国;1954年6月,中英互派代办;1972年3月,中英关系升格为大使级外交关系。在这一进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是(  )‎ A.中美关系的发展演变 B.冷战背景下中英两国的现实需要 C.欧共体对华政策的变化 D.中英两国意识形态对抗的逐渐消失 解析:选B 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和对外关系是由国家利益决定的,中英双边关系的不断改善归根结底是由两国的现实需要决定的,故选B项。A、C两项对中英双边关系的改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但并不是决定性因素,故排除。中英两国的关系虽然不断改善,但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中国与资本主义国家的英国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对抗并没有消失,故D项错误。‎ 对国家间关系的规律性认识 从以上两题可看出,国家间的关系并非一帆风顺,这错综复杂的关系受以下几方面因素影响。‎ ‎(1)国家间关系的根本出发点是维护国家利益,一切外交活动都围绕国家利益展开。共同利益是国家间合作的基础,利益的相悖是国家间摩擦的根源。‎ ‎(2)国家间关系的发展变化还受到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形势的影响。‎ ‎(3)国家间关系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既有敌对和战争,也有各种形式的友好往来。‎ ‎(4)国家间关系的演变还受制于各国的历史传统、意识形态、地缘政治和社会制度以及各国各派政治势力的斗争。     ‎ 从探索知识的深度命题 ‎5.(2018·江苏高考)1984年10月,邓小平指出:“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最好的方式。其他方式,如‘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会带来矛盾,激化国际局势。”邓小平得出上述论断,是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 A.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 B.开创了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 C.消除了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分歧 D.推动了上海合作组织的建立 解析:选A 材料中指出“大家庭”方式、“集团政治”方式、“势力范围”方式,都是带有强权政治色彩的大国外交,都容易导致国际局势紧张,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体现了国与国一律平等的理念,被认为是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A项正确。中苏两国友好的局面开始于1949年,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1953年提出的,B项错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利于国家之间和平相处,但是不能消除国家之间的矛盾分歧,C项错误。上海合作组织是2001年成立的,与题干时间不符,D项错误。‎ ‎6.(2015·海南高考)1971~1978年,我国共援助37个第三世界国家建成了470个项目,超过1955~1970年建成的援外项目总和,对外经济援助的支出为前16年总和的109%。这反映了(  )‎ A.中国综合国力迅速提升 B.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 C.世界殖民体系彻底瓦解 D.经济援助成为中国外交的重要手段 解析:选D 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是在改革开放之后,与题干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经济全球化和一体化趋势不断加强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出现的现象,与题干时间不 符,故B项错误;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标志着世界殖民体系的彻底瓦解,故C项错误;据材料可知在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出现转折的情况下,积极通过经济援助第三世界国家,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故D项正确。‎ ‎ 外交理念反映着主权国家对于国家利益、权力、地位等诸多关系方面的认识与定位,深刻表征着主权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和历史文化传统。在新中国成立60多年的外交实践中积累、形成并发展了一系列外交理念,包括“独立自主”、“和平共处”、“和平发展”、“和而不同”、“和谐世界”、“互利共赢”和“命运共同体”等,指导着中国外交在捍卫国家利益,伸张国家正义,转变外交模式和提高外交能力等方面形成了鲜明的中国特色。‎ ‎[练模拟—悉命题热点]‎ ‎1.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与斯诺在天安门城楼上的照片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并配以“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的标题,并在1970年12月18日把与斯诺谈话的纪要传达到基层。这些举动(  )‎ A.展现了中国的大国形象 B.让民众逐步接受中美走向缓和的事实 C.促成平等伙伴关系建立 D.冲破了战后两大阵营全面对抗的格局 解析:选B 据材料“‘全世界人民包括美国人民都是我们的朋友’的标题……纪要传达到基层”,并结合20世纪70年代中美关系缓和的史实可知,这些举动易于让民众逐步接受中美走向缓和的事实,故B项正确。‎ ‎2.金冲及在《二十世纪中国史纲》中写道,20世纪70年代,中国接待外国国家首脑和政府代表团三十多起,也派出很多代表团分赴五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访问,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60年代后期中国周边那种严峻局势已根本改观。这一变化(  )‎ A.打击了以美苏大国主导的两极格局 B.树立了中国在国际舞台的中心地位 C.有利于深化与世界各国的经济合作 D.为日后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条件 解析:选D 中国“对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友好交往日益密切”与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对外开放有相似点,故D项正确。‎ ‎3.1978年邓小平访美,在卡特总统陪同下检阅仪仗队之后,就在讲话中强调:“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这意味着中美关系正常化有助于(  )‎ A.提高中国国际地位    B.共同维护世界和平 C.在联合国里友好合作 D.平衡美苏两国的关系 解析:选B “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意义远远超出两国关系的范围”表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两国,对全世界都有影响,这有助于共同维护世界和平,故B项正确。‎ ‎4.2014年7月,在国际关系中践行正确的义利观问题上,习近平强调,“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在国际合作中,要注重利,更要注重义。中国外交要做好对外援助工作,真正做到“弘义融利”。由材料可知,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  )‎ A.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魅力 B.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 C.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开始重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解析:选A 材料中“国不以利为利,以义为利也”“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说明习近平总书记的外交思想彰显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故A项正确;“始终把正确的义利观放在第一位”说法绝对,故B项错误;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并未强调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排除C项;习近平总书记在2013年就已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D项“开始”说法错误,排除。‎ ‎5.(2019·青岛一模)2017年6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俄罗斯总统普京时,强调中俄应坚定遵循“上海精神”,巩固成员国团结协作,维护地区安全稳定,加大务实合作力度,不断提升上海合作组织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影响力。这反映“上海精神”(  )‎ A.促进了区域经济一体化 B.强调中、俄强化了结盟 C.利于打造新型国家关系 D.加速了亚洲各国的合作 解析:选C 材料中提到的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政治影响力而非区域经济一体化,故A项错误;进入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国奉行的是不结盟的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可知,这种“上海精神”有利于新型国家关系的打造,故C项正确;上海合作组织之间的合作也仅仅是限于成员内部,并不能加速亚洲各国的合作,故D项错误。‎ ‎ 加练42题——强论证能力 ‎[材料] “一边倒”是当时中共基于国家利益的现实考量,为处理新中国与前苏联的国家关系而提出的外交方针。这一选择并非双方意识形态同一性的必然结果,也并不主要是应对当时国际格局的对策。随着中共从革命运动的领导者成为执政者,面临的主要任务转向建立和巩固新政权,新中国在安全、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国家利益便生成了,在“一边倒”的选择中起关键作用的,就是对这些利益的考虑。‎ ‎——关锦伟《新中国成立初期“一边倒”政策研究综述》‎ ‎[问题] 解读材料,围绕“‘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影响”确定一个论题,并联系相关史实予以评述。‎ ‎[点拨] 针对“一边倒”政策的历史影响,主流观点认为其产生了重大的积极影响,而在 新时期,在以发展经济为背景的前提下,学者们对以意识形成为核心的外交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应全面的分析问题,不应忽视“一边倒”政策所产生的诸多消极影响。‎ ‎[参考答案] 论题(一):“一边倒”外交政策具有重大的积极影响。‎ 阐述:从政治上看,为新中国获得国际承认、发展对外关系、粉碎帝国主义的孤立政策起了积极的作用;从经济上看,为我国迅速医治战争创伤,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提供了全方位的援助和强有力的支持;从军事上看,为我国挫败美帝国主义包围与挑衅提供了坚强的后盾,维护了我国国家安全和民族尊严,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论题(二):“一边倒”外交政策产生很多消极影响。‎ 阐述:从国家安全与领土完整来说,与美国敌对给自己找来了更强大的对手,中国领海及沿海弧形地带承受的压力骤然上升;从得到国际承认来说,同美国的敌对导致中国不被很多国际组织接纳,越来越走向自我封闭,与世界的发展潮流相脱节;从经济的恢复与发展上来说,参加朝鲜战争和长期面临战争威胁,以及美国经济上的封锁和禁运,使中国无法利用外部条件和良机来发展自己。‎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