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申明敬告: 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文档介绍

2019-2020学年人教版历史必修三同步导练作业20“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作业 20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1.1953 年艾青在《谈中国画》一文中提出了“新国画”概念。 该文发表后,许多人撰文表示反对,然而这些反对文章却并未公开发 表。三年后,《文艺报》刊登了俞剑华、刘桐良等批判《谈中国画》 的文章。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是( ) A.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B.《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 C.“双百”方针的提出 D.毛泽东发表《论十大关系》 解析:材料中对艾青《谈中国画》的批判文章从未发表到登报公 开,这主要受到 1956 年提出的“双百”方针的影响,故选 C。三大 改造基本完成是在 1956 年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颁布于 1954 年秋,故 A、B 两项错误;《论十大关系》是中共最早的对社会主义 建设道路的探索,不符合“直接原因”的要求,故 D 项错误。 答案:C 2.中国共产党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允许不同 的学术思想和文化艺术自由发展,但是有一个前提,那就是( ) A.不能宣传唯心主义观点 B.不能违背科学精神 C.不能违背国家宪法的基本原则 D.不能宣传外国文艺 解析:“双百”方针的提出,并不是意味着可以随心所欲地表达 自己的观点,前提是不能违背宪法的基本原则。 答案:C 3.下图是一本书的封面,仅凭此封面,我们也能判断出这本书 的主要内容应该是( ) A.毛泽东是如何在 1957 年夏季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的 B.在“百家争鸣”方针指导下,1957 年时我国学术界取得的重 大成就 C.主要阐述的是“双百”方针对 1957 年我国文艺界的指导作 用 D.“双百”方针在 1957 年反右斗争扩大化开始后逐渐被破坏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联系教材知识,正确理解书名《1957 年的夏季:从百家争鸣到两家争鸣》的含义。它实际是反映了在一些 政治运动中,“双百”方针被破坏的史实。A、C 两项说法本身是错误 的,B 项理解错误。 答案:D 4.开始于 1958 年的“新民歌运动”,是我国新诗歌发展史上一 种非常奇特的历史现象。据统计,安徽肥东县半年内民歌创作 51 万 首,河北保定地区群众创作民歌共计 1 000 万首,全国诗集出版量远 远超出了五四运动以来几十年的总和。这一历史现象反映了( ) A.新中国的成立促进了诗歌的发展与繁荣 B.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群众创作热情高涨 C.“双百”方针调动了文艺工作者创作热情 D.“左”倾思想蔓延并影响到文学艺术领域 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当时民歌创作数量非常之多,1958 年受 “左”倾思想影响,“大跃进”追求经济发展高速度,反映在文化领 域上出现民歌创作量急剧增加的趋势。 答案:D 5.1959 年茹志鹃创作的《高高的白杨树》富有人情味和人性色 彩,写法上文笔细腻,清新明快,切入角度小,细节丰富传神,人物 形象鲜明感人,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英雄人物”而遭多方批判。 此类事件产生的直接影响是( ) A.文艺批评的政治色彩逐渐浓厚 B.新中国文化事业万象更新 C.新中国的文艺成就被完全抹杀 D.文艺战线出现勃勃生机 解析:根据题干“但因被人指责没有描写‘英雄人物’而遭多方 批判”可知 A 项正确。B、D 两项不是材料反映的内容,C 项表述绝 对化。 答案:A 6.1949 年毛泽东充满激情地预言:“随着经济建设高潮的到来, 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中国人被人认为不文明的 时代已经过去了,我们将以一个具有高度文化的民族出现于世界。” 下列促进了 20 世纪 50、60 年代新中国“文化建设的高潮”出现的是 ( ) A.“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的贯彻 B.“大跃进”运动的开展 C.“上山下乡”运动的开展 D.“文艺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提出 解析:注意题干中的时间信息“20 世纪 50、60 年代”。B 片面 要求大办工业和农业,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与题干材料无关;C 发 生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且不利于文化建设;D 项是新时期文艺工作 的总方向。“双百”方针促进了 20 世纪 50、60 年代新中国的文化建 设,故 A 正确。 答案:A 7.宋德金在《〈历史研究〉:新中国历史学发展的缩影》中介绍: “从 1979 年起,《历史研究》开始实现向学术刊物回归……开拓研究 领域,借鉴国外史学研究成果,倡导社会史研究……出现了前所未有 的活跃局面。”这是因为我党( ) A.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 B.提出“发展才是硬道理” C.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D.提出“向现代科学进军” 解析:材料是强调改革开放后由于重新贯彻了“双百”方针,所 以才出现了历史研究的前所未有的活跃局面,故选 A 项。 答案:A 8.某班学生李可的爷爷说:“那段日子里,在电影院我们只能 看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白毛女》等影片,哪像你们现在看美 国片,看韩剧等,丰富多彩。”爷爷说的“那段日子”是指( ) A.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B.反右斗争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解析:分析题干可知,李可的爷爷只能看到的影片属于八大“样 板戏”,因此“那段日子”应该是指“文化大革命”时期。 答案:C 9.赵本山二十多次登上中央电视台春晚舞台,多次获得全国“小 品王”的称号,参加制作、拍摄和演出过十余部影视剧,成为中国家 喻户晓的传奇人物。当代文坛领军者王蒙称之为“赵本山文化革命现 象”。“赵本山文化革命现象”的出现主要得益于( ) A.“发展才是硬道理”方针的提出 B.“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的指导 C.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D.知识分子建设社会主义积极性的提高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文化大革命”后,“二为”方向 和“双百”方针推动了中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故选 B 项。 答案:B 10.20 世纪 80 年代,“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文化与世界丛 书”“现代西方学术文库”“20 世纪文库”“外国研究中国丛 书”“走向未来丛书”等一系列书籍的出版和发行,支撑起中国学术 界的半边天。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 A. 理论界完全摆脱“左”倾束缚 B. 反映了百花齐放的繁荣景象 C. 得益于改革开放和双百方针 D. 表明中国学术界已全盘西化 解析:材料“20 世纪 80 年代,‘汉译世界学术名著’……支撑 起中国学术界的半边天。”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成为 科学文化事业的指导方针,科学文化领域再度迸发出勃勃生机,故 C 项正确。A 项与题意无关。B 项百花齐放只是艺术领域。材料强调的 是学术领域。D 项说法错误。故 A、B、D 三项排除。 答案:C 11.《红高粱》是张艺谋于 1987 年导演的国产电影。它的成功拍 摄不仅引起了关于电影民族性和中国人形象的大讨论,也为中国大陆 影片赢得了第一个 A 级电影节重要奖项——金熊奖。下列关于这部 电影拍摄的社会大背景,说法正确的是( ) A.这部电影拍摄时,中国文艺领域再次呈现繁荣景象,迎来了 又一个春天 B.这部电影拍摄时,中国还未进行改革开放 C.这部电影拍摄时,党和国家正式提出“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的方针 D.这部电影是新世纪中国改革开放深入发展,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的代表 解析:从题中时间“1987 年”可知,该电影是我国改革开放后 拍摄的,B 项错误。改革开放后,“双百”方针得以恢复,中国文艺 领域再现繁荣景象,文艺界迎来了又一个春天,故 A 项符合题意。 党和国家是在 1956 年正式提出“双百”方针的,故 C 项错误。影片 拍摄时,还未进入新世纪,故 D 项错误。 答案:A 12.战国时期学术思想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繁荣,但此后却是 两千多年如“万马齐喑”般的沉寂。新中国成立后学术思想又经历了 1956 年的昙花一现、改革开放以后的欣欣向荣。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思想文化现象与国家的政治政策息息相关 B.领导者的素质高低决定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 C.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百家争鸣”现象出现的因素之一 D.不同时代的“百家争鸣”所争论的主要内容是不同的 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的分析能力。领导者的素质高低会影响 社会文化繁荣的程度,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答案:B 13.20 世纪 50 年代初期,苏联文坛上出现了一些暴露苏联社会 生活中缺乏人情温暖、对人冷漠、缺乏真诚等弊端的作品,称之为“解 冻文学”。我国出现类似的文学现象开始于( ) A.20 世纪 50 年代中期 B.20 世纪 60 年代末期 C.20 世纪 70 年代末期 D.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解冻文学” 是对斯大林模式的反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文革”结束后,“双 百”方针重新得到贯彻,出现了反思“文革”的“伤痕文学”,故 C 项正确;A、B、D 三项与史实不符,故排除。 答案:C 1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影史研究伴随着电影理论与批评的转 型,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野洞开的“重写”时期。 从电影史“重写”可以看出( ) A.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 B.带“左”倾思想的电影不允许观看 C.华语电影的拍摄水平参差不齐 D.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已形成 解析:材料体现不出“国内电影市场基本被外国占领”,故 A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左”倾思想已经逐步得到了纠正,故 B 项 错误。材料反映了中国电影史研究的转型,没有涉及华语电影的拍摄 水平,故 C 项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双百”方针重新确立,文学影 视领域又出现了繁荣的景象,从学术史的角度进入一个观念变革、视 野洞开的“重写”时期,即处于建设性与开放性的学术环境中,故 D 项正确。 答案:D 15.下图是 20 世纪 50 年代东西方两部著名的话剧《茶馆》和《等 待戈多》的剧照,当时两剧在中国和西方上演时均引起轰动,他们的 共同之处是( ) A.属于浪漫主义的文学作品 B. 描写了社会历史演变 C. 反映了当代人的精神创伤 D. 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解析:话剧《茶馆》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 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光怪陆离,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等 待戈多》剧本所揭示的是现代人的生存状态,表现出现代世界的荒诞 和无意义,深深地拨动了那个社会条件下人们的心弦,人们看不到生 活的出路,终日无所事事,极端痛苦,又极端无聊,渴望改变,却又 无力自拔;所以综上所述,这两个剧本都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精神, 故选 D;A 不符合史实,B 不符合《等待戈多》,C 不符合《茶馆》, 故排除 A、B、C。 答案:D 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电影在某种程度上是一个时代的缩影。下面两幅图片分别 是 1970 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摄制的革命京剧《智取威虎山》剧照(图 1) 和 2014 年香港导演徐克执导的《智取威虎山》(3D)剧照(图 2)。 图 1 图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提取一条信息并加以说明。(要求: 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答案:示例 信息:图 1 反映了“文革”时期我国拍摄的革命 “样板戏”,图 2 反映了改革开放后,传统题材电影融入新技术,我 国电影事业获得长足进步。 说明:“文革”时期,“双百”方针遭到践踏,“以阶级斗争为纲” 的指导思想使得电影艺术以革命战争题材为主。改革开放后,人民生 活水平提高,推动文化的多元发展。科学技术进步,国产电影引进先 进影视拍摄技术。 注:示例仅供参考,也可从其他视角提取信息如主人公形象塑造 等,言之成理即可。
查看更多

相关文章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